小升初常见文言文专题之虚词选讲.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988605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8.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升初常见文言文专题之虚词选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小升初常见文言文专题之虚词选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小升初常见文言文专题之虚词选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小升初常见文言文专题之虚词选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小升初常见文言文专题之虚词选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小升初常见文言文专题之虚词选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小升初常见文言文专题之虚词选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升初常见文言文专题之虚词选讲.docx

《小升初常见文言文专题之虚词选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升初常见文言文专题之虚词选讲.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升初常见文言文专题之虚词选讲.docx

小升初常见文言文专题之虚词选讲

小升初常见文言虚词专讲

常考题目类型:

1、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和文言虚词的作用。

 2、句子的翻译和理解。

2、理解文意并对文章内容进行分析和评价。

常见文言文虚词的意义及作用

(1)“之”

1、用作代词:

可以代指人事物,代人多是第三人称。

译为“他、她、它”(他们、她们、它们

例: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材,鸣之而不能通其义,执策而临之,曰:

“天下无马!

”《马说》

2、用作助词

●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可以译为“的”,有的可不译。

例: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刿论战》

●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例:

宋何罪之有?

●结构助词,当主谓短语在句中充当主语、宾语或一个分句时,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可不译。

例: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隆中对》

●音节助词,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词尾,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义,译时可省去。

例:

顷之,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狼》

3、用作动词,后面常接地名,可译为“去、到、往”

例: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记忆顺口溜:

之字可代人事物,定名之间可译“的”,用作动词“去往到”,用作助词可不译。

例题精讲:

曾子杀彘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

其妻曰:

“汝还,顾反为汝杀彘①。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

妻止之曰:

“特②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

“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遂烹彘也。

注释:

①彘(zhì):

猪②特:

只是

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课堂练习:

西施病心而颦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

其里之A富人见之B,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C,挈妻子而去之D走。

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注释】①西施:

春秋时代越国的美女。

②颦:

读pín,皱眉头。

③里:

乡里。

④美之:

可解释为“以……为美”或“觉得……美”。

⑤坚:

紧紧地。

⑥挈:

读qiè,携。

⑦妻子:

妻子和孩子。

⑧去:

离开。

⑨走:

跑。

⑩所以:

……的原因。

1.画线句子中有四个“之”字,其中一个“之”字与其它三个用法和意思都不一样,请写出这个“之”字(写出序号)。

(1分)

(2)其

1、用作第三人称,相当于“他、她、它(们)。

例:

妻跪问其故。

2、用作第一人称,相当于“我(的)、自己(的)。

例:

并自为其名。

《伤仲永》

3、在句中表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

例:

其真无马耶?

《马说》

4、指示代词,相当于“这或那”之类的词。

例:

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核舟记》

5、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

例: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河中石兽》

记忆顺口溜:

其字可代我和他,远指近指“这”和“那”,后带数词译“其中”,表示反问译“难道”

课堂练习:

1.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

2.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3.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

4.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5.先生其此类乎?

6.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3)以

1、作为介词

●表凭借,译为“凭、靠”

例:

乃入见。

问:

“何以战?

”《曹刿论战》

●表示工具、方式、方法,译为“用、拿、把、按照”

例:

策之不以其道。

《马说》

●表示时间处所,译为“在、从”

例: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曹刿论战》)

2、作连词

表示目的译为“来、用来”

例:

属予作文以记之

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译为“因、由于”。

例: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岳阳楼记》

表示范围译为“到、已经”

例: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愚公移山》)

记忆顺口溜:

以作介词“把、拿、用”,“因为、按照、在、凭、从,又作连词如同“而”,偶尔通假要分清。

例题精讲:

下面“以”字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固国不以山溪之险B.以天下之所顺

C.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D.属予作文以记之

课堂练习

 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16-18题。

先公(指欧阳修)四岁而孤,家贫无资。

太夫人以荻(与芦苇相似的草本植物)画地,教以书字。

多诵古人篇章。

使学为诗。

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街坊)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

抄录未毕,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唯读书是务。

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16、选出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3分)

A、以荻画地以:

用B、教以书字:

C、使学为诗为:

作为D、及其稍长及:

等到

(4)而

1、表示并列,相当于“而且、又、和”或不译。

例: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2、表示承接,相当于“而且、并且、就”或不译。

例: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表示转却折,相当于“然而、可是、却、但”

例: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4、表示修饰,即连接动词和状语,相当于“着、地”等,或不译。

例: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醉翁亭记》

记忆顺口溜:

而作连词要分清,并列承接与转折,承译“接着”转译“但”。

状语后头表修饰。

课堂练习:

1、人不知而不愠。

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3、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

5、执策而临之。

6、余闻而愈悲。

7、黑质而白章。

8、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

(5)于

1、对,对于、向。

例:

贫者语于富者曰。

2、在,从。

例: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出师表》)3、与,跟,同。

例:

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4、到。

例: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5、放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一般可译为“比”,有时可译为“胜过”。

例: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鱼我所欲也》)6、被。

例:

受制于人

记忆顺口溜:

于字可译到、在、从,也可翻作对、与、同;形容词后表比较,动词之后表被动。

课堂练习:

下列句子中“于”字的用法和“与无际偕访仲和于此”中的“于”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公与之乘,战于长勺B.万钟于我何加焉

C.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D.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课后作业

一、文言阅读。

(9分)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谓曰:

“吾忘持度!

”返归取之。

及返,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

“何不试之以足?

”曰:

“宁信度,无自信也。

1.理解词句意思。

(3分)

履()       度()               遂()       

2.把下面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文。

(4分)

①何不试之以足?

                                                                                                         

②宁信度,无自信也。

                                                                                              

3.这是一则寓言故事,告诫我们做事。

(2分)

二、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

(8分)

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

“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①啄其肉,蚌合而箝②其喙③。

鹬曰:

“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

”蚌亦谓鹬曰:

“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

”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擒之。

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攻,以敝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

愿王熟计议之也。

”惠王曰:

“善。

”乃止。

(选自《战国策》)

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

(2分)

(1)赵且伐燕()

(2)渔者得而并擒之()

1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3分)  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擒之。

19.请写出选文包含的一个成语,并说说它给你的启示。

(3分)

 

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Forpersonaluseonlyinstudyandresearch;notforcommercialuse.

NurfürdenpersönlichenfürStudien,Forschung,zukommerziellenZweckenverwendetwerden.

Pourl'étudeetlarechercheuniquementàdesfinspersonnelles;pasàdesfinscommerciales.

 толькодлялюдей,которыеиспользуютсядляобучения,исследованийинедолжны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вкоммерческихцелях. 

以下无正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