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师联盟届高三月考二山东卷生物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9893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3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百师联盟届高三月考二山东卷生物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百师联盟届高三月考二山东卷生物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百师联盟届高三月考二山东卷生物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百师联盟届高三月考二山东卷生物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百师联盟届高三月考二山东卷生物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百师联盟届高三月考二山东卷生物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百师联盟届高三月考二山东卷生物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百师联盟届高三月考二山东卷生物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百师联盟届高三月考二山东卷生物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百师联盟届高三月考二山东卷生物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百师联盟届高三月考二山东卷生物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百师联盟届高三月考二山东卷生物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百师联盟届高三月考二山东卷生物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百师联盟届高三月考二山东卷生物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百师联盟届高三月考二山东卷生物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百师联盟届高三月考二山东卷生物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百师联盟届高三月考二山东卷生物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百师联盟届高三月考二山东卷生物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百师联盟届高三月考二山东卷生物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百师联盟届高三月考二山东卷生物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百师联盟届高三月考二山东卷生物文档格式.docx

《百师联盟届高三月考二山东卷生物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百师联盟届高三月考二山东卷生物文档格式.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百师联盟届高三月考二山东卷生物文档格式.docx

曲线。

下面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BC段和b段都进行了DNA分子复制

B.CD段和cd段细胞中都存在染色单体

C.DE段细胞中一定有两条Y染色体

D.DE段和de段发生变化的原因相同

7.下图表示甲、乙两种不同高等生物处于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图像,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甲细胞中的中心体正在复制

B.乙细胞中由纺锤丝形成的纺锤体正在解体

C.甲细胞将在分裂末期形成细胞板

D.乙细胞的细胞膜向内凹陷把细胞丝裂为两个子细胞

8.下列有关观察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A.剪取长约2~3cm的洋葱根尖制成装片进行观察

B.用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溶液对根尖进行解离

C.解离后的根尖放入50%酒精溶液中进行漂洗

D.漂洗后的根尖可用0.01g/mL.的醋酸洋红液进行染色

9.皮肤基底层细胞(干细胞)除能自我更新外,还具有能修补破损皮肤的功能,方式如右图,其中①、②表示生理过程,a-e表示细胞。

在不考虑突变的情况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细胞a能产生细胞b、c、d、e,体现了细胞a具有全能性

B.细胞b和细胞e中RNA和蛋白质的种类均有差异

C.细胞a和细胞e中的遗传信息有差异

D.②过程使细胞的数目和种类增多

10.2019年5月来自匹兹堡大学的科学家们模拟了环境氧化性压力和炎症对培养中的癌细胞端粒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细胞分裂,细胞中的端粒会破碎且缩短。

首次确定氧化性压力和炎症会直接对端粒产生影响来加速细胞衰老。

下列有关细胞衰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衰老细胞内的细胞体积变小,细胞新陈代谢速率减慢

B.黑色素细胞衰老后,细胞因缺乏酪氨酸酶而不能合成黑色素

C.衰老细胞的细胞膜通透性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D.氧化性压力会直接对端粒产生影响而加速了细胞衰老

11.下列有关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凋亡对于多细胞生物体完成正常发育是不利的

B.蚌蚪尾的消失是通过细胞坏死实现的

C.细胞湖亡的速率与细胞的功能密切相关

D.细胞坏死对于生物体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起着关键的作用

12.下列有关细胞癌变的说法,正确的是

A.癌变的细胞在不适宜的条件下不能无限增殖

B.细胞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就会变成不受机体控制、连续分裂的癌细胞

C.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

D.只要检测到甲胎蛋白和癌胚抗原,就可确定体内发生了细胞癌变

13.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孟德尔采用假说-演绎法发现了两大遗传规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豌豆在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属于孟德尔假说的内容

B.孟德尔依据减数分裂的相关原理进行演绎推理的过程

C.用假说-演绎法证的实验结果一定与预期相符

D.测交实验是对推理过程及结果的检测

14.以下属于孟德尔取得成功的原因是

A.选择了能异花传粉而且是闭花授粉的豌豆作为实验材料

B.利用统计学的方法设计实验并进行分析

C.在提出假说的基础上对大量数据进行分析,再设计实验来验证

D.先研究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再研究两对或多对相对性状的遗传

15.下列有关豆杂交实验的正确叙述是

A.豌豆杂交实验的操作步骤为:

套袋一→人工授粉一套袋

B.圆粒豌豆与皱粒究豆杂交时,去雄和人工授粉可以同时进行

C.高茎豌豆与矮茎碗豆杂交,正交和反交可同时在两个亲本中进行

D.可以用测交的方法检测子叶黄色豌豆产生配子的种类和数量

16.人类的ABO血型受常染色体上的3个复等位基因IA、IB、i控制,A血型的基因型有IAIA、IAi,B血型的基因型有IBIB、IBi,AB血型的基因型为IBIB,O血型的基因型为ii。

一个家系部分成员的血型如右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6号可能的基因型只有IAIB、ii

B.7号的血型可能是A型、B型、AB型和0型

C.4号个体有可能是0型血

D.10号基因型为IAi的概率为1/2

 

17.玉米的子粒黄色对白色为显性,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

现有一批基因型为AA和Aa的玉米种子,其数量比为1:

2,将这批种子种下得到的植株在授粉期间,由于天气的原因使50%的花粉不能完成受精,则从理论上推理子代表现型的比例为

A.3:

1B.4:

1C.8:

1D.9:

1

18.几种染色体异常果蝇的性别、育性等如下图所示,若下图中的甲、乙、丙、丁四种个体的产生

是由其双亲中一方减数分裂异常导致的,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甲产生的四种卵细胞XY:

XX:

X:

Y=1:

1:

B.乙是由于父本进行不正常的减数分裂而产生的雄配子异常导致的

C.若甲和正常雄蝇杂交,则产生的正常子代果绳中雌雄之比为2:

3

D.若甲、乙、丙、丁是由同一方亲本的异常配子导致,则最可能是雄配子异常所致

19.下列说法中不属于导致配子多样性原因的是

A.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B.受精过程中卵细胞和精子随机结合

C.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D.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換

20.某雌雄异株植物的花色有紫色、蓝色和白色三种。

为了研究其遗传机制,某兴趣小组利用纯种蓝花植株进行了杂交实验,F,植株均开紫花,F1植株相互授粉,结果见下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植物的花色受三对等位基因控制

B.该植物花色的遗传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C.F2素花雄株中杂合子占4/9

D.若让F2紫花中的雌株与雄株相互授粉,则产生的紫花植株中纯合子占1/4

21.下列有关萨顿假说和类比推理法的说法,错误的是

A.在杂交过程中基因和染色体都保持有完整性和独立性

B.受精卵中等位基因或同源染色体一半来自母方,另一半来自父方

C.萨顿利用类比推理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D.利用类比推理法得出的推论不具有逻辑必然性

22.某种鱼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已知投喂含有性激素的饲料能使幼鱼发生性反转,但不能改变其染色体的组成。

下图中的甲和乙是某养殖中心通过上述方法得到的两条发生了性反转的鱼,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正常雌鱼的两条性染色体是同型的(ZZ)

B.雄鱼甲的次级精母细胞中不可能含有W染色体

C.雌鱼乙的次级卵母细胞中可能含有W染色体

D.鱼乙和正常雄鱼杂交,产生的子代全部为雄鱼

23.Becker型先天性肌强直是单基因遗传病,已知该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10000下图是某家族该病的系谱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Becker型先天性肌强直是常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病

B.Ⅱ-1与Ⅱ-2若再生一个孩子患病的概率为1/303

C.Ⅲ-4是Becker型先天性肌强直携带者的概率是2/3

D.Ⅲ-2与Ⅱ-7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1/2

24.下列有关只位于Y或W染色体上基因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

A.都只传给雄性子代

B.都只传给雄性子代

C.都不具有交又遗传的特点

D.都与性别决定有关

25.某兴小组利用纯种的某二倍体自花传粉植物进行了杂交实验,杂交涉及的两对相对性状分别是:

紫花(紫)与白花(白),种子圆形(圆)与扇形(編),实验数据如下表。

A.紫花对白花为显性

B.种子圆形对扁形为显性

C.甲、乙两组的F1基因型相同

D.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二、非选择题:

共5小题,共50分。

26.(9分)玉米是雌雄同株异花植物,植株A为甜粒玉米,植株,B为非甜粒玉米,采用A、B两株玉米进行如图所示的遗传实验,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四个实验中涉及到的传粉方式是(填“自花传粉”、“异花传粉”或“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实验三和实验四的操作步骤是(用“→”和文字表示)。

(2)植株B在实验三中作(填“父本”或”“母本”),在植物杂交实验中,父本是指

(填“提供”或“接受”)花粉的植株。

(3)统计实验三和实验四的子代表现型时发现,在甜粒玉米的果穗上结有非甜粒玉米的种子,但在非甜粒玉米的果穗上找不到甜粒玉米的子粒,说明这对相对性状中甜粒是(填“显性”或“隐性”)性状,相对性状是指。

27.(9分)下图甲是观察某动物卵巢细胞分裂过程中m(染色体数与核DNA数比值)的变化曲线图,图

乙是该动物卵巢中处于不同时期的细胞分裂示意图。

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若图甲表示的是有丝分裂中m的变化,则DE段细胞中有个染色体组;

若图甲表示的是减数分裂中m的变化,则段既包括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又包括无同源染色体的细胞。

(2)图乙中位于图甲CD段的细胞有细胞丙的名称叫作,细胞乙中有个四分体。

(3)卵细胞中的DNA数/染色体数(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原因是。

28.(8分)某生物兴趣小组在某家系中调查甲病和乙病的遗传方式时发现,同时患有甲病和乙病男孩的妹妹和父母都正常,祖父、祖母、外祖父和外祖母都不患病,姑姑患有甲病,舅舅另患有乙病,已知甲病和乙病中有一种是伴性遗传病。

回答下列相关问题(不考虑X、Y染色体同源区段)

(1)请你帮该兴趣小组画出本题涉及的三代家庭成员的遗传系谱图。

(2)甲病和乙病的遗传方式分別为。

(3)假设该男孩的父母再生一个正常孩子,则该孩子不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是。

29.(12分)菠菜是雌雄异株的植物,其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某兴趣小组将感病宽叶菠菜A和感病宽

叶菠菜B杂交,产生的子代的表现型情况统计如下图所示:

若没有发生突变,在不考虑基因在染色体X、Y同源区段的情况下,抗病情况相关基因用R、r表示,叶宽度基因用D、d表示。

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两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是。

(2)控制叶宽度的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判断的根据是。

(3)雌雄亲本基因型依次是,子代感病宽叶雌株中纯合子占。

(4)要想知道子代感病宽叶雌株M的基因型,可以从子代中选择表现型为的植株与其杂交。

若产生的后代全部为感病,并且雌株和雄株中宽叶与窄叶的比例均接近于1:

1,则说明植株M的基因型为。

30.(12分)猕猴桃是一种雌雄异株的高等植物,属XY型性别决定。

有大叶和小叶(基因用A、a表示)两种类型,以下是某研究小组完成的三组杂交实验及结果。

已知基因不存在于X、Y同源区段上,在不考虑突变的情况下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上面的杂交结果可知,显性性状是,能说明控制猕猴桃叶形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的是第组实验。

(2)若让第一组F1中的雌株与雄株相互授粉,则产生的F2表现型及比例为。

(3)为了使猕猴桃具有抗虫能力,从而提高产量増加经济效益,研究人员将抗虫基因M导入到大叶雌株甲的一个体细胞并确定被整合到其一条X染色体上,通过组织培养技术将这个细胞培养成了植株戊,请设计实验探究抗虫基因M整合到基因A所在的X染色体还是基因a所在的X染色体上,并预测实验结果和实验结论。

生物答案及评分意见

1.C

【解析】因为DNA、RNA和蛋白质的组成元素中都有N,所以物质B可能是蛋白质或核酸,A

错误;

若图一中的单体A中含有碱基U,则物质B一定是RNA,其中RNA分子中含有氢键,B

图二表示的化合物为六肽,含有5个肽键,1个分子的该化合物彻底水解需要5个水分

子,组成它的氨基酸的R基共有5种,C正确、D错误

2.C

【解析】植物细胞壁的化学成分主要是纤维素和果胶,对细胞起支持和保护作用,A正确;

胞膜不仅使细胞具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同时在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运输、能量

转换和信息传递的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B正确;

细胞中有些酶不存在于生物膜上,如有氧呼

吸第一阶段的酶存在于细胞质基质中,C错误;

叶肉细胞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通过光反

应产生氧气,在线粒体内膜上通过有氧呼吸第三阶段消耗氧气,D正确。

3.B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在光照条件下测定的是净光合速率,在照暗条件下测定的是呼吸速

率。

根尖细胞能进行呼吸作用,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故在5℃下根尖细胞产生ATP的场所是

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A正确;

实际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根据表格中所列数据

计算,在30℃下该植物的实际光合速率最大,但由于该实验设计的温度梯度比较大,不能准

确地测定该植物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B错误;

在20℃下,该植物的实际光合速率为4.8mg/h,

呼吸速率为1.6mg/h,故该植物制造的有机物是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的3倍,C正确;

高温导

致光合速率下降的原因可能有两个:

气孔在高温条件下关闭,CO2吸收量减少;

高温使光合作

用有关酶的活性下降,D正确

4.C

【解析】该实验的自变量是琼脂块的边长,因变量是NaOH扩散的体积/整个琼脂块的体积,A

本实验用相同时间内紫红色区域的体积与整个琼脂块的总体积之比模拟细胞物质运输

的效率,B错误;

在大小不同的琼脂块中NaOH扩散的速率相同,C正确;

一般来说,细胞越

小,相对表面积越大,物质运输效率就越大,细胞的大小与细胞核大小无明显的关系,D错误。

【解析】由于细胞的分化,有些细胞失去了分裂能力,所以并非所有的细胞都具有细胞周期,A

草履虫的细胞中出现两个细胞核,保证了正常的核质比,有利于生命活动正常进行,B

正确;

变形虫的伸缩泡能增大了膜的表面积,有利于收集和排泄废物,以提高物质的运输效

率,C正确;

虽然表面积与体积之比限制了细胞的物质运输,但是卵细胞的卵黄中储存了大量

的营养物质,以备卵裂初期之需,所以卵细胞可以长得比较大,D正确。

6.C

【解析】BC段染色体数与核DNA分子数之比由1变为1/2,说明发生了DNA分子的复制,be

段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A错误;

CD段包括有丝分裂前

期和中期,这时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都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cd段包括有丝分裂后期和末

期,细胞中不存在染色单体,B错误;

DE段着丝点一分为二,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

染色体,一条Y染色体会变为两条Y染色体,C正确;

DE段发生变化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de

段发生变化的原因是细胞一分为二,D错误

7.B

【解析】中心体的复制是在有丝分裂回期完成的,A错误:

乙细胞是高等植物细胞,处于有丝

分裂末期,由纺锤丝组成的纺锤体正在解体,B正确;

动物细胞在分裂末期不会形成细胞板,C

乙细胞的细胞板向四周扩展形成新的细胞壁,把细胞分隔成两个子细胞,D错误

8.D

解析」该实验需要剪取洋葱根尖2-3mm,长约2~3cm洋葱根尖中有大量的伸长区细胞,

会对实验的观察造成干找,A错误;

解离需要用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和体积分数为95%的

混合液(1:

1),B错误;

解离后的根尖需要用清水进行漂洗,C错误:

0.01g/mL的酸洋红液

能使染色体着色,D正确

9.B

【解析】由于没有把细胞a培养成完整个体,不能体现其具有全能性,A错误;

细胞分化的实质

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即细胞b和细胞e中表达的基因有差异,其RNA和蛋白质的种类都会

有所不同,B正确;

细胞分化会使细胞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发生稳定性差异,不会改变其

遗传信息,C错误;

②过程为细胞分化,细胞分化会使细胞的种类增多,但不会增加细胞的数

量,D错误。

10.B

【解析】衰老细胞内的水分减少,结果使细胞萎缩,体积变小,细胞新陈代谢速率减慢,A正

确;

黑色素细胞衰老后,细胞中的略氨酸酶活性降低,黑色素合成减少,B错误;

衰老细胞的

细胞膜通透性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C正确;

根据题干提供材料可知,氧化性压力是通

过对端粒直接产生影响来加速细胞衰老的,D正确

11.C

【解析】细胞凋亡对于多细胞生物体完成正常发育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A错误;

蚪尾的

消失是通过细胞亡实现的,B错误;

细胞的功能不同,亡的速率也不一样,细胞凋亡的速

率与其功能密切相关,C正确;

细胞坏死是在种种不利因素影响下,由于细胞正常代谢活动

受损或中断引起的细胞损伤和死亡,对于生物体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起着关键作用的

是细胞湖亡,D错误

12.A

【解析」癌变的细胞在不适宜的条件下不能无限增殖,A正确;

细胞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细

胞中的遗传物质发生变化,才可能变成不受机体控制、连续分裂的癌细胞,B错误;

原癌基因

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C错误;

检查癌症的验血过程中,当检

测到甲胎蛋白和癌胚抗原超过正常值时,还要做进一步的检查方可确定体内是否发生了细

胞癌变,D错误

13.D

【解析】“豆在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是孟德尔选用实验材料的原因,而不是假说内容,A

孟德尔是在豌豆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遗传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根据提出的假说

内容进行演绎推理的,且孟德尔提出假说时,生物界还没有认识到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染

色体的变化,B错误;

运用假说演绎法验证的实验结果不一定总与预期相符,也有可能相

反,C错误;

为验证假说的正确性,孟德尔设计了测交实验并进行演绎推理,最后进行实验验

证,故测交实验是对推理过程及其结果的检测,D正确。

14.D

【解析】孟德尔科学地选择豌豆作为实验材料,原因是豌豆是自花传粉而且是闭花授粉植物

在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纯种,用豌豆做人工杂交实验,结果既可靠,又容易分析,A错误;

孟德

尔只是利用统计学的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B错误;

孟德尔基于对大量数据的分析而提出

假说,C错误;

孟德尔先研究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再研究两对或多对性状的遗传,D正确

15.C

【解析】豌豆开两性花,是自花传粉植物,而且是闭花授粉,所以做豌豆杂交实验时,要先在

花蕾期去雄,A错误;

豆去雄时花粉还未成熟,不能进行人工授粉,B错误;

高茎豌豆和矮

茎豌豆杂交时,可以在母本植株上留几朵花不做去雄处理,等花粉成熟后,将花粉涂抹到父

本植株在花蕾期做去雄、套袋处理的花的雄蕊柱头上,故正交和反交可同时在两个亲本中进

行,C正确;

利用测交的方法无法判断个体产生配子的数量,D错误。

16.C

【解析】1号和2号血型分别为A型和B型,5号血型为0型(i),可推知1号和2号基因型

分别为i、1"

i,故6号可能的基因型除11"

、外,还有、1"

A错误;

由于9号血型是0

型,故7号基因型符合三,又因为8号、10号血型为B型和A型,所以7号基因型一定为1i,

B错误;

因为9号血型为0型,所以8号基因型一定为1"

i,3号、4号血型未知,可知4号个体

有可能是A型、B型、AB型、0型,C正确;

7号基因型为i,8号基因型为1"

i,10号基因型

定为1i,D错误

17.D

【解析】玉米为雌雄同株异花植物,在自然状况下随机传粉。

在亲代植株中A:

Aa=1:

2,

正常情况下,产生的配子为A:

a=2:

1。

若花粉有50%不能受精,则能成功受精的花粉仍然

为A:

1,所以从理论上推理,产生的子代A:

Aa:

ia=4:

4:

1,表现型的比例为黄粒:

粒=8:

1,D正确

18.C

【解析】由图可知甲的染色体组成为XXY(可育),减数分裂时可产生XY、XX、X、Y四种卵细

胞,其数量一之比为2:

2:

1,A错误;

父本或母本减数分裂异常均可导致甲、乙或丙的产

生,B错误;

正常雄果蝇产生的精子有X、Y两种,比例为1:

1,所以甲与正常雄果蝇杂交,产

生的正常子代果蝇雄雄之比为2:

3,C正确;

甲、乙、丙都有可能是精子或卵细胞不正常导

致,由丁图染色体组成为OY,可知丁只能是正常精子和异常卵细胞结合形成的,D错误

19.B

【解析】配子多样性的原因有:

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又互

换,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等,因此A、C、D

B错误。

20.D

解析F2中蒙花蓝花白花=96:

1,是9:

3:

1的变式,说明F1植株为双杂合子,该植

物的花色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并且这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A、B

F2雌株和雄株中表现型及比例均为9:

1,说明这两对等位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

上,故雄株、雕株的紫花中杂合子均占1-19=8/9,C错误;

若让F2紫花中的雄株与雄株相

互授粉,假设相关的两对等位基因分别用A、a和B、b表示,F2紫花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BB

AABb:

AaBB:

AaBb=1:

4,产生的雌雄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均为AB:

AbaB:

alb=4:

1,则产生的紫花植株中纯合子占1/4,D正确。

21.C

【解析】在杂交过程中基因具有完整性和独立性,染色体在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也具有

相对稳定的形态结构,A正确;

受精哪中的等位基因或同源染色体一半来自母方,另一半来

自父方,B正确;

萨顿利用类比推理法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他并没有证明此假

说,C错误;

利用类比推理法得出的推论不具逻必然性,其正确与否,还需要观察和实验的

检验,D正确

22.D

【解析】该鱼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正常雌鱼的两条性染色体是异型的(ZW),A错误;

鱼甲是由雌鱼性反转来的,其性染色体组成为ZW,所以其次级精母细胞有两种:

一种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