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专题中考语文真题汇编 文言文阅读10篇 二含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989433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8.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专题中考语文真题汇编 文言文阅读10篇 二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中考专题中考语文真题汇编 文言文阅读10篇 二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中考专题中考语文真题汇编 文言文阅读10篇 二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中考专题中考语文真题汇编 文言文阅读10篇 二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中考专题中考语文真题汇编 文言文阅读10篇 二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中考专题中考语文真题汇编 文言文阅读10篇 二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中考专题中考语文真题汇编 文言文阅读10篇 二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中考专题中考语文真题汇编 文言文阅读10篇 二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中考专题中考语文真题汇编 文言文阅读10篇 二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中考专题中考语文真题汇编 文言文阅读10篇 二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中考专题中考语文真题汇编 文言文阅读10篇 二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中考专题中考语文真题汇编 文言文阅读10篇 二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中考专题中考语文真题汇编 文言文阅读10篇 二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中考专题中考语文真题汇编 文言文阅读10篇 二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中考专题中考语文真题汇编 文言文阅读10篇 二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中考专题中考语文真题汇编 文言文阅读10篇 二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中考专题中考语文真题汇编 文言文阅读10篇 二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中考专题中考语文真题汇编 文言文阅读10篇 二含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中考专题中考语文真题汇编 文言文阅读10篇 二含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中考专题中考语文真题汇编 文言文阅读10篇 二含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专题中考语文真题汇编 文言文阅读10篇 二含答案.docx

《中考专题中考语文真题汇编 文言文阅读10篇 二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专题中考语文真题汇编 文言文阅读10篇 二含答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专题中考语文真题汇编 文言文阅读10篇 二含答案.docx

中考专题中考语文真题汇编文言文阅读10篇二含答案

2020年中考语文真题汇编文言文阅读(10篇)二

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下列问题:

(甲)

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

铨①九龄,母授以《礼记》《周易》《毛诗》,皆成诵。

暇更录唐宋人诗,教之为吟哦声。

母与铨皆弱而多病,铨每病,母即抱铨行一室中,未尝寝;少痊,辄指壁间诗歌,教儿低吟之以为戏。

先府君②苟有过,母必正色婉言规。

或怒不听,则屏息,俟怒少解,复力争之,听而后止。

先府君在客邸,督铨学甚急,稍怠,即怒而弃之,数日不及一言;吾母垂涕扑③之,令跪读至熟乃已,未尝倦也。

铨故不能荒于嬉,而母教由是益以严。

(选自蒋世铨《忠雅堂集》)

注:

①铨:

作者蒋世铨的自称。

②先府君:

指作者已去世的父亲。

③扑:

打。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实词的含义。

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假:

______________

②援疑质理质:

______________

③同舍生皆被绮绣被:

______________

吾母垂涕扑之涕:

______________

(2)选出下列加点虚词含义、用法相同的一项()

A.烨然若神人吴广以为然(《陈涉世家》)

B.以衾拥覆咨臣以当世之事(《出师表》)

C.教之为吟哦声吾妻之美我者(《邹忌讽齐王纳谏》)

D.令跪读至熟乃已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

(3)对文中画线词语的相关解说错误的一项是_________(只填序号)

①加冠,意思是到了成年。

古时男子18岁行加冠礼,戴上成人的帽子,表示进入成年。

②经,这里指经书。

我们常说的“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4)下列关于【甲】【乙】两文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中“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运用细节描写,写出了作者谨于求学、渴求知识的情状。

B.甲文中作者通过自己求学的亲身经历,勉励马生勤奋求学、谦虚求教。

文章情感真挚,循循善诱。

C.乙文通过作者的自述,再现了幼年读书时父母督促自己学习的场景,在温馨回忆的同时,也包含有对父母过于苛责的不满情绪。

D.两篇选文都阐明“学业有成,必须勤奋”这一道理,但表述的侧重点有所不同,甲文侧重于学习要注重积极求索的内在动力,乙文侧重于学习需要鞭策督导等外在因素。

(5)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先府君苟有过,母必正色婉言规。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下列问题:

【甲】

子曰:

“贤哉,回也!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雍也》

【乙】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节选《送东阳马生序》)

(1)解释加点词的:

①一箪食__________________

②人不堪其忧____________

③同舍生皆被绮绣______________

④右备容臭______________

(2)翻译句子。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3)【甲】【乙】两段文字都采用对比写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4)颜回是孔子最为得意的弟子,宋濂是元末明初文学家,他们有怎样的人生态度?

从中可以得到事些启发?

 

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下列问题:

【曱】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大道之行也》)

【乙】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桃花源记》)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选贤与能()

②不独子其子()

③屋舍俨然()

寻病终()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②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甲】文构想的大同社会理想包含哪些方面?

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述。

 

(4)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源人听了之后为什么“皆叹惋”?

 

(5)【乙】文的“世外桃源”与【甲】文的“大同”社会有什么关联之处?

两文各自侧重于哪种表达方式?

 

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下列问题:

岳阳楼记

范仲淹

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具通:

俱)

②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③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隐曜一作:

隐耀;淫雨通:

霪雨)

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⑤嗟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属予作文以记之()

②去国怀乡()

③宠辱偕忘()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城现代汉语。

①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②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一句,凝练地概括出滕子京的政绩,引出了重修岳阳楼之事。

B.“衔远山,吞长江”中的“衔”和“吞”,形象地写出了洞庭湖浩瀚磅礴的非凡气势。

C.第③④段采用对比手法描写洞庭景色,一阴一晴,表明了作者由悲到喜的情感变化。

D.第⑤段抒情和议论交融,表达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

 

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下列问题:

【甲】

周亚夫军细柳

司马迁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

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

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

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天子先驱至,不得入。

先驱曰:

“天子且至!

”军门都尉曰:

“将军令曰:

‘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吾欲入劳军。

”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

“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

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

“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

“皇帝敬劳将军。

”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

文帝曰:

“嗟呼,此真将军矣!

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

”称善者久之。

【乙】

良将李牧

司马迁

李牧者,赵之良将也。

常居雁门,备匈奴。

以便宜①“置吏,市租皆输入莫府②”,为士卒费。

日击数牛飨③士,习射骑,厚遇战士。

为约曰:

“匈奴即入盗④,急入收保⑤,有敢捕虏者斩。

”匈奴每入,烽火起,辄入收保,不敢战。

如是数岁,亦不亡失。

然匈奴以李牧为怯,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

赵王让⑥李牧,李牧如故。

赵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将。

岁余,匈奴每来,出战,数不利,失亡多。

复请李牧。

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

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

于是乃具选车得千三百乘,选骑得万三千匹,百金之士⑦五万人,教者十万人,悉勒习战。

李牧多为奇阵,大破杀匈奴十余骑。

其后十余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

(节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有删改)

【注释】①便(biàn)宜:

依照实际情况灵活掌握。

②莫府:

即幕府。

③飨(xiǎng):

用酒食招待。

④入盗:

入侵。

⑤收保:

收拢人马物资退入营堡。

“保”通“堡”。

⑥让:

责备。

⑦百金之士:

能冲锋陷阵的勇士。

(1)选出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

A.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

B.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

C.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

D.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

(2)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

A.军细柳上自劳军

B.居无何常居雁门

C.乃使使持节诏将军使他人代将

D.已而之细柳军赵之良将也

(3)选出对甲乙两文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

A.甲文中有许多词语和古代礼仪相关,如“持节”“揖”“拜”“改容式车”等,其中“改容式车”是表现文帝为周将军的威严整肃而动容,于是以身作则,恪守军礼,以示君威。

B.甲文中汉文帝在细柳军不仅未得到至尊待遇,而且处处都要服从军令,他却对周亚夫大加称赞,体现了汉文帝的开明、识大体。

C.甲文中写细柳军吏全副武装,写军门都尉、壁门军士传达将军的指示,写文帝及群臣的反应,都是从侧面衬托周亚夫“真将军”的形象。

D.乙文中“匈奴每来,出战,数不利,失亡多”从反面说明李牧之前对匈奴的用兵策略是

正确的。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②如是数岁,亦不亡失。

 

(5)从以上两文中看,李牧在治军方面与周亚夫有什么共同点?

李牧又有什么独特之处?

 

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下列问题:

陶侃少孤贫。

建兴三年,侃在广州无事,辄朝运百甓①于斋外,暮运于斋内。

人问其故答曰:

“吾方致力中原,过尔优逸,恐不堪事,故自劳耳。

太宁三年,五月,以陶侃为征西大将军,都督②荆、湘、雍、果四州请军事。

判州刺史、荆州士女③相庆。

促性聪敏恭勤,终日敛膝危坐,军府众事,检摄无遺,未尝少闲。

常语人曰:

“大禹圣人,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

岂可但逸游荒醉,生无益于时,是自弃④也!

侃在军四十一年,明毅善断,识察纤密,人不能欺;自南陵迄⑤于白帝,数千里中,路不拾遗。

(节选自《晋书・陶侃传)

【注】①甓(p)ì:

砖。

②都督:

统领。

③士女:

泛指百姓。

④弃:

放弃。

⑤迄:

到,至。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故自劳耳(使…劳累)

B.常语人日(告诉)

C.军府众事,检摄无遗(放弃,含弃)

D.明毅善断(善于)

(2)下列选项中的“于”和例句中的“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例:

朝运百甓于斋外

A.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B.不求闻达于诸侯

C.皆以美于徐公

D.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3)下列対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侃对自己要求严格,不贪图安逸清闲,常常早上把砖从书房运出去,晚上又运回来

B.从“荆州刺史、荆州士女相庆”,可以看出陶侃为官深得人心。

C.陶侃在生活上不拘小节,但他治军严谨,反对不正之风。

D.陶侃办事严肃认真,为人精明果敢,观察事物细致周密,别人欺骗不了他。

(4)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侃性聪敏恭勤,终日敛膝危坐。

②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

 

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下列问题:

(甲)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

朗曰:

“幸尚宽,何为不可?

”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

歆曰:

“本所以疑,正为此耳。

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

”遂携拯如初。

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乙)

楚厉王有警鼓,与百姓为戒①.饮酒醉,过而击,民大惊。

使人止之,曰:

“吾醉而与左右戏而击之也。

”民皆罢。

居数月,有警,击鼓而民不赴。

乃更令明号而民信之。

(选自《韩非子》)

注:

①戒:

警戒的信号。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

①后贼追至贼:

②宁可以急相弃邪以:

③使人止之使:

④击鼓而民不赴而: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本所以疑,正为此耳。

②吾醉而与左右戏而击之也。

(3)请分别概括华歆、王朗、楚厉王三人的品质特征。

 

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下列问题:

【甲】

初,权谓吕蒙曰: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孙权劝学》)

【乙】

董遇字季直,性质讷而好学。

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

“必当先读百遍。

”言: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从学者云:

“苦渴无日。

”遇言:

“当以‘三余’。

”或问“三余”之意。

遇言:

“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选自《三国志·王肃传》)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②及.鲁肃过寻阳

③即更.刮目相待

有人从.学者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②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3)【甲】【乙】两文中吕蒙和从学者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孙权和董遇是如何解决他们学习上的困难的?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列各小题:

唐俭与太宗弈,占先。

上怒,出为潭州。

余怒未息,召尉迟敬德曰:

“俭轻我,我欲杀之,卿为我查证其过。

”敬德拱手唯唯。

明日廷奏,敬德顿首曰:

“臣实不闻。

”上追问者三,敬德坚持者三。

上怒,碎玉盏于地,拂袖入,良久索食,引三品以上皆入宴,上曰:

“敬德今日益者各有三,朕有怒过之美,俭有再生之幸,敬德有忠直之誉。

”遂赏敬德一。

群臣皆称万岁。

【注释】尉迟敬德,指尉迟恭,字敬德,唐代官员,曾助太宗即位。

(1)下列与选文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是:

余怒未息()

A.尝贻余核舟一B.邹忌修八尺有余C.其级七千有余D.以残年余力

良久索食()

A.谨食之,时而献焉B.皆出酒食

C.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D.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2)对文中画线句意思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我有怒斥过失之臣的美德。

B.我有自责过失的美德。

C.我有让怒气消失之美德。

D.我有怒气消失的美德。

(3)请引用原文回答:

敬德接受唐太宗交代的任务先是“”,查证后则是“”。

敬德抗君之命,太宗的态度先是“”,后是“”。

(4)唐太宗是明君,本文能表现他优秀品质的一项是())

A.从善如流B.察纳雅言C.是非立辨D.自我反省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列各小题:

【甲】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

“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唐雎对曰:

“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

“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

“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秦王曰: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唐雎曰:

“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

“先生坐!

何至于此!

寡人谕矣:

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节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乙】

郑同北见赵王。

赵王曰:

“子南方之传士也,何以教之?

”郑同曰:

“臣南方草鄙之人也,何足问?

虽然,王致之于前,安敢不

对乎?

臣少之时,亲尝教以兵。

”赵王曰:

“寡人不好兵。

”郑同因抚手仰天而笑之曰:

“兵固天下之狙①喜也,臣故意大王不好也。

臣亦尝以兵说魏昭王,昭王亦曰:

‘寡人不喜。

’臣曰:

‘王之行能如许由②乎?

许由无天下之累,故不受也。

今王既受先王之传;欲宗庙之安乎?

’王曰:

‘然。

’‘今有人持万金之财,时宿于野,内无孟贲③之威,外无弓弩之御,不出宿夕,人必危之矣。

’今有强贪之国,临王之境,索王之地,告以理则不可,说以义则不听。

王非战国守圉之具,其将何以当之?

王若无兵,邻国得志矣。

”赵王曰:

“寡人请奉教。

(选自《战国策·赵策三》,有删改)

【注释】:

①狙:

狡猾,文中指狡猾的人。

②许由:

尧舜时代的贤人。

③孟贲(bēn):

战国时期卫国人,是古代著名的武士。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天下缟素缟素:

长跪而谢之谢:

亲尝教以兵兵:

其将何以当之当: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要离之刺庆忌也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B.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C.子南方之传士也若为庸耕,何富贵也(《陈涉世家》)

D.时宿于野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兵固天下之狙喜也,臣故意大王不好也。

 

(4)【甲】文中的唐雎和【乙】文中的郑同,你更欣赏谁?

请结合原文具体分析。

 

答案解析

【参考答案】

(1)①假:

借②质:

询问③被:

同“披”,穿着

涕:

眼泪

(2)B;

(3)①;

(4)C;

(5)①我却穿着破破烂烂的衣服和他们生活在一起,但我毫无羡慕的心,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情。

②父亲如果出了错,母亲一定会认真地婉言规劝他。

 

【参考答案】

(1)①盛饭食的竹器②忍受③同“披”穿着⑷指香气

(2)住在旅馆,我每天吃两顿饭,没有新鲜肥嫩的美味享受。

(3)对比中更能突出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和态度。

甲文对比中突出了颜回甘于平淡的高洁;乙文对比中,突出了作者求学的艰辛,学习意志的坚定。

(4)他们都有自己的人生目标,为此付出自己的努力,而不受世俗利益的干扰和诱惑。

从中我们可以得到启发:

要牢固树立自己的人生理想,并为之努力拼搏奋斗,不能被眼前的困难吓倒,不能被眼前的欲望阻碍,要持之以恒地做好自己,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

 

【参考答案】

(1)①同“举”,选拔②以……为子③整齐的样子

随即,不久

(2)①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

②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

(3)①人人都能受到社会的关爱②人人都能安居乐业③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4)桃源外的世界依旧如此动乱、黑暗;桃源外的人不能过上和平安定的生活。

(5)两文反映的都是古人对理想(大同)社会的向往与追求;【乙】文“世外桃源”的境界是根据【甲】文“大同”社会的体制构想出来的(或:

“世外桃源”是对“大同”社会生活风貌的艺术再现);【甲】文侧重于议论;【乙】文侧重于记叙(或描写)

 

【参考答案】

(1)①同“嘱”,嘱托②离开③一起

(2)①这就是岳阳楼的壮丽景象,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

②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心思,或许不同于这两种表现,为什么呢?

(3)C

译文:

庆历四年春天,滕子京降职到岳州做太守。

到了第二年,政务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展它原有的规模,把唐代名人家和今人的诗赋刻在上面。

嘱咐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我看那巴陵郡的美景,全在洞庭湖上。

洞庭湖包含远方的山脉,吞吐着长江的流水,浩浩荡荡,宽阔无边,清晨湖面上撒满阳光、傍晚又是一片阴暗,景物的变化无穷无尽。

这就是岳阳楼雄伟壮丽的景象。

前人对这些景象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虽然这样,那么这里北面通向巫峡,南面直到潇水、湘江,被降职远调的人员和吟诗作赋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观赏这里的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像那连绵细雨纷纷而下,整月不放晴的时候,阴冷的风怒吼着,浑浊的波浪冲向天空;日月星辰隐藏起光辉,山岳也隐没了形迹;商人和旅客无法通行,桅杆倒下,船桨折断;傍晚时分天色昏暗,只听到老虎的吼叫和猿猴的悲啼。

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被贬官离开京城,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讥讽的心情,再抬眼望去尽是萧条冷落的景象,一定会感慨万千而十分悲伤了。

至于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时,湖面波平浪静,天色与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白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或浮或沉;岸上的小草,小洲上的兰花,香气浓郁,颜色青翠。

有时湖面上的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有时湖面上微波荡漾,浮动的月光闪着金色;有时湖面波澜不起,静静的月影像沉在水中的玉璧。

渔夫的歌声响起了,一唱一和,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

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胸怀开阔,精神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在清风吹拂中端起酒杯痛饮,那心情真是快乐高兴极了。

唉!

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这是什么缘故呢?

是因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忧虑;不在朝廷做官而处在僻远的江湖中间就为国君忧虑。

这样他们进入朝廷做官也忧虑,退处江湖也忧虑。

虽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快乐呢?

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以后才快乐”吧?

唉!

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路呢?

写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

 

【参考答案】

(1)王可是一个工作上努力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