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设施设计.ppt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5989713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PPTX 页数:100 大小:6.9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无障碍设施设计.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100页
无障碍设施设计.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100页
无障碍设施设计.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100页
无障碍设施设计.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100页
无障碍设施设计.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100页
无障碍设施设计.pptx_第6页
第6页 / 共100页
无障碍设施设计.pptx_第7页
第7页 / 共100页
无障碍设施设计.pptx_第8页
第8页 / 共100页
无障碍设施设计.pptx_第9页
第9页 / 共100页
无障碍设施设计.ppt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0页
无障碍设施设计.ppt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00页
无障碍设施设计.ppt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00页
无障碍设施设计.ppt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00页
无障碍设施设计.ppt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00页
无障碍设施设计.ppt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00页
无障碍设施设计.ppt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00页
无障碍设施设计.ppt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00页
无障碍设施设计.ppt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00页
无障碍设施设计.ppt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00页
无障碍设施设计.ppt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0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无障碍设施设计.pptx

《无障碍设施设计.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无障碍设施设计.pptx(10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无障碍设施设计.pptx

无障碍公共设施,Barrierfreefacilities,本讲主要内容,基本概念

(1)、无障碍

(2)、无障碍环境(3)、无障碍设施(4)、无障碍设计2.无障碍设施类别及要求3.无障碍设施现状分析及原因4.无障碍公共交通设计要点分析5.无障碍色彩设计6.无障碍设计的原则,

(1)、无障碍无障碍英文为barrier-free,指我们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兴建的各种设施不仅要满足正常人使用,还要能够方便残疾人、老年人等使用。

在无障碍设计概念提出之前,许多设施的设计是按照健全的成年人的活动模式和使用需求来考虑的,因而不适合残疾人和老年人使用,形成使用障碍,令他们的心理和精神产生压抑和不安。

1.基本概念,

(2)、无障碍环境“无障碍环境”指保障残疾人、老年人等行动不便者以及其他社会成员在居住、出行、工作、休闲娱乐时,能够自主、安全、方便地通行、使用设施和获得信息、服务而提供的各项条件。

无障碍环境包括物质环境、信息和交流的无障碍环境。

无障碍物质环境包括:

无障碍建筑(室内无障碍环境)以及城市无障碍系统(室外无障碍环境),其中无障碍建筑包括公共建筑和私人住宅,城市无障碍系统包括各种公园等游乐场所及道路无障碍系统等。

物质环境无障碍主要是要求:

城市道路、公共建筑物和居住区的规划、设计、建设应方便残疾人通行和使用,如城市道路应满足坐轮椅者、拄拐杖者通行和方便视力残疾者通行,建筑物应考虑出入口、地面、电梯、扶手、厕所、房间、柜台等设置残疾人可使用的相应设施和方便残疾人通行等,具体有坡道、盲道、盲人过街音响指示器、地面防滑、扶手栏杆、残疾人专用厕位、残疾人车位和残疾人轮椅席等。

信息和交流的无障碍主要是要求:

公共传媒应使听力言语和视力残疾者能够无障碍地获得信息,进行交流,如影视作品、电视节目的字幕和解说,电视手语,盲人有声读物等。

1.基本概念,无障碍环境结构图,交通建筑、医疗建筑和政府接待部门等公共建筑,在扶手的起点与终点处应设盲文说明牌。

残疾人专用停车位,无障碍通讯设施,在休息座椅旁,应设轮椅停靠空间。

设有红绿灯的路口,应设盲人过街音响装置。

1.基本概念,(3)、无障碍设施创造无障碍环境离不开无障碍设施建设。

无障碍设施是指为了保障残疾人、老年人、儿童及其他行动不便者在居住、出行、工作、体闲娱乐和参加其他社会活动时,能够自主、安全、方便地通行和使用所建设的物质环境和配套服务设施。

外部无障碍设施主要包括:

1)水平类:

坡道、缘石坡道、盲道等。

2)垂直类:

无障碍垂直电梯、升降台等升降装置等3)标识类:

警示信号、提示音响、指示装置、无障碍标志等4)专用类:

低位装置、专用停车位、专用观众席、安全扶手等,1.基本概念,3、无障碍设施无障碍设施主要是建筑物(包括公共建筑、居住建筑)和道路(包括道路、桥梁、人行道路、人行天桥、人行地道、公交站点、公共绿地)的相应设施。

而无障碍环境概念范围就更大更广。

除建筑物、道路无障碍,还包括交通工具无障碍、信息和交流无障碍(电视手语和字幕、盲人有声读物、音响信号、手机短信息、信息电话等等),以及人们对无障碍的思想认识和意识等。

无障碍设施的建设,是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标志,它的建设不仅为行动不便的人提供方便,更主要的是体现人们对弱势群体的关爱。

1.基本概念,(4)、无障碍设计无障碍外部空间的构建要通过无障碍设计。

1974年联合国召开有障碍者生活环境专家会议有人提出“无障碍设计”概念,它是指消除对使用者构成障碍因素的设计(Barrier-FreeDesign),这里所指的“使用者”原来主要是指有生理障碍的人群,后来“有障碍者”概念的含义又有所扩大,还包括孕妇、儿童和老人,以及背负重物或受伤的人员,甚至包括暂时遇到不便的人,即所谓TheHandlicappedPerson(有困难者)。

无障碍设计是指无障碍物,无危险物,任何人都应该作为人受到尊重,能够健康地从事文化生活而进行的设计。

无障碍设计意味着向用户提供一种可能,使其不受约束地持续的使用公共空间和设施。

近几年来在高度现代化的城市社会生活中,都是以正常人(身心能力无缺陷)为基准来制定设计原理的,而老年人和身心有障碍的人们却往注被忽视。

因此正常人可以正常使用的东西对不具备这种能力的人来说却成为一种障碍,使得整个建筑不能够被使用,障碍之多使得他们不能在这些城市生活。

人类生来应当是平等的,无论是谁都有共享城市公共空间的权利,人身体的一部分能力衰退和缺损不应该影响其整个人格的存在。

(4)、无障碍设计“从人权的角度来说,人生来是平等的,在任何地方、任何环境使用任何公共设施都应该是同等的,不能因为人的损伤、残疾或老年或儿童的年龄因素成为使用的障碍”。

“无障碍设计是旨在消除和减轻人类行为障碍的各种设计”。

一个城市无障碍设施的建设是残障人士、老人、妇幼、伤病等相对弱势人群充分参与社会生活的前提和基础,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文明进步水平,是一个城市物质和精神文明的集中体现。

随着残障人士融入社会生活的要求不断增长、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以及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全社会对无障碍公共设施的建设日益迫切。

公共设施的无障碍设计最终目的是创造一个公众可以共同参与的公共环境,任何人都可按照自己的意愿参与公共活动,消除人们心理及物理环境方面的障碍。

1.基本概念,南京电梯低位盲人按键和语音提示,城市道路环境中无障碍设施设计的内容主要有人行步道中的盲道、坡道、缘石坡道;人行横道的音响及安全岛;人行过街天桥与人行过街地道中的盲道、坡道或升降平台、扶手、标志;公交停靠站、交通信号、停车位等。

但是在新建或改建道路无障碍设施设计时应依据不同地区的条件、道路的性质、人流的状况、公交的运行以及居住区分布等情况进行合理的、有针对性的规划和设置。

2.无障碍设施类别及要求,无障碍硬体设施一、无障碍坡道二、身心障碍专用停车位三、无障碍有声电梯四、无障碍厕所五、无障碍手扶梯六、游泳池无障碍设施七、可调式课桌椅八、公共设施九、辅具,2.无障碍设施类别及要求,无障碍厕所门口加宽,以利轮椅通行无障碍厕所之马桶、洗手台均安装扶手,马桶加装扶手,无障碍厕所门口加宽,以利轮椅通行,洗手台加装扶手,小便池加装扶手,安全扶手,2.1缘石坡道设计缘石坡道Curbramp属于无障碍设施的一种。

位于人行道口或人行横道两端,使避免了人行道路缘石带来的通行障碍,方便乘轮椅者进入人行行道行使的一种坡道。

2.无障碍设施类别及要求,2.1缘石坡道设计人行道是城市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在行走中最方便和最安全的地带。

据有关资料统计,在我国许多城市,人们近距离的步行约占城市居民出行量的3040%。

通常人行道的地面高出车行道地面150-200mm。

当人们通过人行横道时,需走下一步台阶再上一步台阶继续行走。

这种现象给乘轮椅残疾人的通行带来了困难,通常要在旁人的帮助下才能解决。

因此,在各种路口的人行道及城市广场,大型公共建筑入口等处,应设置可供轮椅通行的缘石坡道。

缘石坡道的坡面可设计成单面坡形、三面坡形及扇面形等多种形式。

通常缘石坡道设在人行道的范围内。

道路交叉口是缘石坡道重点设置部位,要注意与人行横道和安全岛的良好结合,使乘轮椅残疾人安全、方便地行驶到马路对面的人行道。

缘石坡道的坡度为1:

121:

20,缘石坡道的宽度不应小于1200mm,坡面应平整和防滑,坡道下口的平缘石不得超过车行道地面20mm。

人行道上的盲道可与缘石坡道衔接。

目前缘石坡道已在上海城市道路中广泛运用,不仅解决了乘轮椅残疾人的通行困难,对老年人、妇女、幼儿及携带行李者也带来了方便。

2.1.1,2.1.2,2.无障碍设施类别及要求,海口西站缘石坡道,2.2盲道设计sidewalkfortheblind盲道本是为盲人提供行路方便和安全的道路设施。

盲道一般由两类砖铺就,一类是条形引导砖,引导盲人放心前行,称为行进盲道(go-aheadblindsidewalk);一类是带有圆点的提示砖,提示盲人前面有障碍,该转弯了,称为提示盲道(warningblindsidewalk)。

2.无障碍设施类别及要求,盲道的颜色宜为中黄色。

2.2盲道设计视觉残疾者(盲人)在行进与活动时,需要对环境的感知和方向上的判定,通常依靠触觉、听觉、嗅觉来帮助行动。

对空间特性的认识,表现在具有准确的定位能力上。

但是,盲人在人行道上行走时,往往没有准确和规律性的直线空间定位条件,只能时左时右敲打地面困难地慢慢行走。

在遇到各种人为障碍物而无法行走时,为了避免碰撞的危险,只好选择在车行道上用盲杖敲打人行道边的路缘石(高出车行道地面150-200mm)行走。

这种行进方式是很危险的。

因此,在城市道路和城市广场的人行道、大型公共建筑的入口及商业街、居住区等的人行道设置盲道,协助盲人通过盲杖和脚底的触觉,方便安全地行走。

盲道分为行进盲道和提示盲道两种。

行进盲道表面呈条状形,盲人通过脚感和盲杖的触感,指引其向正前方行走;提示盲道表面呈圆点形状,用于行进盲道的拐弯处、终点处和无障碍设施的位置前,具有提醒注意的作用。

盲道的设计应连续,并避开树木、电线杆、拉线、树穴、窨井盖等障碍物,其他设施不得占用盲道。

行进盲道宜放在人行道外侧距围墙、花坛、绿化带250-600mm处。

建筑入口、无障碍电梯、无障碍厕所、公交车站、铁路客运站和轨道交通站的站台处应设提示盲道。

2.无障碍设施类别及要求,2.3人行天桥与人行地道的设计人行天桥与人行地道的设计应保证城镇快速生活节奏的人流的畅通,并应满足社会不同人口结构的需要,特别要考虑方便残疾人和老年人。

为此,人行天桥与人行地道应设计成具有平缓坡道和梯道相结合的形式,可使乘轮椅残疾人、老年人等安全方便地通过。

而对于急于上班、上学、办事的人们,可在另一侧设置快速通行梯道。

2.无障碍设施类别及要求,2.3人行天桥与人行地道的设计2.3.1轮椅坡道的设计轮椅坡道的坡度不应大于1:

12,坡面应平整防滑。

如受地形限制,无法设置轮椅坡道,宜设无障碍电梯或升降平台。

2.3.2梯道的设计梯道的宽度不应小于2000mm,中间平台深度不应小于2000mm,踏步的高度不应大于150mm,宽度不应小于300mm,踏面应平整且防滑,前缘不应有凸出部分,应放高度不小于100mm的安全挡台,宜设置顶棚。

2.无障碍设施类别及要求,服务奥运会的3种无障碍出租车,服务奥运会的3种无障碍出租车,服务奥运会的3种无障碍出租车,无障碍设施-轮椅升降平台和爬楼车,北京博爱医院无障碍电梯,2.3人行天桥与人行地道的设计2.3.3扶手和栏杆的设计栏杆的设置在于确保行人安全,栏杆在人行天桥的造型上也占有重要的位置。

为了方便残疾人、老年人和幼儿通行,扶手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1)、设二层扶手,上层高度900mm,下层高度650mm。

(2)、扶手应保持连贯,起点和终点处应延伸300mm。

(3)、扶手应安装坚固。

(4)、扶手起点水平段应安装盲文铭牌。

(5)、扶手的粗细要易于抓握,应以残疾人、老年人及幼儿为使用对象。

(6)、扶手的形态应与栏杆相协调。

2.无障碍设施类别及要求,无障碍停车位,2.4无障碍电梯设计,2.无障碍设施类别及要求,2.4无障碍电梯设计,2.无障碍设施类别及要求,残疾人专用厕位牌,我国城市道路环境中无障碍设施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不足。

十多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我国的城市无障碍环境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北京、天津、上海、广州、深圳、大连、青岛等大中城市比较突出。

在城市道路方面,我国一些大城市的主干道、主要商业步行街、城市中心区道路、广场、步行街的人行道铺设了盲道,路口设置了缘石坡道;部分路口、人行横道配置了与红绿灯同步的过街音响信号装置。

许多小城市也逐步加强了城市道路无障碍建设。

但总的看来,城市道路环境无障碍设施设计规范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很多设施流于形式,得不到认真的落实和管理。

同残疾人、老年人的需求及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情况相比,我国的无障碍设施建设还存在较大的差距,显得较为落后,远不能满足残疾人和老年人的需求。

3.无障碍设施现状分析及原因,2.1交通设施方面2.1.1盲道不完整2.1.2缺乏与盲道配套的设施目前,全市尽管设置大量的通行盲道,但提示盲道、过街音响提示装置、车站盲文牌和语音提示等配套设施严重不足,势必减少盲道的使用性。

实际调查中,不少盲人抱怨无法安全过街、便捷地使用交通工具,一般须有人陪伴才能出门。

2.1.3缺乏老年人、残障者专用的交通设施和服务手段(ST服务)虽然国内一些城市已经在多条公交线路配备了低底座的公交车,但因没有安装斜板或与站台面衔接等问题导致轮椅使用者还是无法自如上下车。

英国等发达国家完善的无踏步公交车、站台设计和出租车等无障碍设计,国内还是欠缺的。

同时,也缺乏政府支持,民间志愿团体组织的“上门”服务,例如电话预约、社区交通(CT)和救护车服务等。

2.1.4市民对道路与交通的无障碍环境意识淡薄在市建委和市政部门已建成的无障碍设施中,不少被车辆乱停、杂物堆积、摆摊设点等方式阻断,甚至人为损坏。

本是为残障者服务的无障碍道路又变成了有障碍的道路。

3.无障碍设施现状分析及原因,在城市道路环境无障碍设施建设方面主要表现为:

(1)、盲道设盲道设计不符合规范要求;

(2)、人行道的盲道建设很不完善,未形成城市盲道网;(3)、盲道被占、遭破坏很普遍;(4)、人行天桥、人行地道没有设置坡道或坡道的坡度过大;(5)、坡道设计不规范且严重不足;(6)、车库与停车场很少考虑残疾人无障碍设计;(7)、交通信号极少考虑残疾人无障碍设计;(8)、公交停靠站未考虑残疾人无障碍要求,缺乏无障碍公共汽车;(9)、公共设施本身的设计缺乏盲文标识牌,不符合无障碍要求等等。

基于此,在我国的城市道路环境设计中,应将无障碍设计提到日程上来。

3.无障碍设施现状分析及原因,2.2无障碍建筑方面现在国际上达成共识:

是否符合无障碍的标准,是评定建筑好坏的因素之一,既满足了弱势群体的要求又要使全社会受益。

株洲市近几年新建许多大型公共建筑,都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也是弱势群体使用次数频繁的公共空间,但它们的无障碍设施配备情况也存在一些缺陷。

具有代表性的问题是无障碍标志牌摆放不够明显,甚至没有设置;无障碍卫生间停用或挪为他用;残疾人专用公共电话和升降机设备缺乏;停车场内缺少为轮椅使用者专门设置的无障碍停车位。

2.3无障碍厕所厕所设施的完善和环境的整洁,显示了一座城市的现代和文明。

国内正是由于某些厕所的不卫生招致许多外国游客的不满,影响我国的国际地位。

看来,小细节也能提升城市形象。

南京主要公共建筑、商业建筑的厕所,广场和街区的公共厕所,情况也不容乐观。

大部分无障碍厕所没有发挥它们应有的作用而是被荒废或挪为他用。

部分无障碍厕所设施不齐全,如没有设置扶手等。

3.无障碍设施现状分析及原因,2011、5、16(九)无障碍环境。

主要任务:

加快推进无障碍建设与改造,开展全国无障碍建设市、县、区创建工作。

加强信息无障碍建设,公共服务信息方便残疾人使用。

开展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对贫困残疾人家庭提供改造补助。

政策措施:

制定实施无障碍建设条例,依法开展无障碍建设。

完善无障碍建设标准体系,新建、改建、扩建设施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范建设无障碍设施,加快推进既有道路、建筑物、居住小区、园林绿地特别是与残疾人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已建设施无障碍改造。

提高无障碍建设质量和水平,加强无障碍设施日常维护与管理。

开展创建全国无障碍建设市、县、区工作。

普及无障碍知识,加强宣传与推广。

实施无障碍环境建设工程。

将无障碍建设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城镇化建设内容,与公共服务设施同时规划、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

航空、铁路及城市公共交通要加大无障碍建设和改造力度,公共交通工具要逐步完善无障碍设备配置,公共停车区要设置残疾人停车位。

广泛开展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工作,有条件的地方要对贫困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提供补助。

基本完成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的无障碍改造。

将信息无障碍纳入信息化相关规划,更加关注残疾人享受信息化成果、参与信息化建设进程。

制定信息无障碍技术标准,推进通用产品、技术信息无障碍。

推进互联网和手机、电脑、可视设备等信息无障碍实用技术、产品研发和推广,推动互联网网站无障碍设计。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采取无障碍方式发布政务信息。

推动公共服务行业、公共场所、公共交通工具建立语音提示、屏显字幕、视觉引导等系统。

推进聋人手机短信服务平台建设。

推进药品和食品说明的信息无障碍。

图书和声像资源数字化建设实现信息无障碍。

国务院关于批转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的通知,网上披露过在西安市南二环长安路立交桥东北角人行道上一条造型奇特的盲道。

这条盲道折来拐去,每一两米便有一个弯,蜿蜒!

了十多处。

盲道成了忙道!

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要想为残障者在社会生活中提供便利,就要从城市公共设施等关系到残障人士社会生活的各方面做起,无障碍设计所要把握的基本原则和细节主要包括:

1.兼顾实用与审美功能的要求2.无障碍设施的广泛适用性要求3.无障碍设计的识别性要求

(1)醒目

(2)系统的连贯性(3)无障碍设计的亲切感,4.无障碍公共交通设计要点分析,对于老人而言,不但视力不好,而且身高会降低;对于坐轮椅的肢体残疾人而言,他的视线比普通人低40cm,见图3;小孩子会更低。

正因为如此,所以近处的标识设置在正常人和乘轮椅者均易辨识的高度100150cm,并应设在不影响正常通行的位置处。

远处的标识应该采用非常醒目的标识,容易辨认的字体,对比度高的色彩。

一些报警设施,不但应该设置闪耀灯,还应该考虑添加报警声音,使视力残疾者得到最大的帮助,见图4。

对于轻度视力残疾,为了使标识能够清晰可辨,应该更好地试用明度、色度、对比度等种种系数,而且应该综合考虑,比如地面和墙体的色差对比应该大些,以防老人和视力残疾者难以辨识。

对于轮椅残疾人,因为活动范围有限,因此在设计这些设施时应考虑其高度和深度,设施的台面以下的空间应留有高65cm,进深45cm的空间,对于使用拐杖者而言,应该放置能够休息的设施和存放拐杖的设施,并且在周围设有扶手来支撑身体。

对于轮椅者而言,普通的电话机过高,不能顺利投币,也不能顺利拿下话筒挂上话筒,所有在设计时应该设置成电话机的中心距地面0.91m,同时电话机下方应该45cm左右的深度,方便轮椅下部进入,见图5。

如果在旁边放上椅子的话,那么普通人也可以用。

对于视力残障者,应该安装声脉电话或者转盘式电话;对于听力残疾者,应该在几个电话中添加一个带扩音器的电话,并明显标识出来;对于拐杖使用者,应该在旁边设有扶手、椅子等设施。

饮水机、自动售货机等亦是如此。

控制按钮应该设置在残障者和普通人都能够方便使用的地方。

对于残障者,最大的问题是按钮高度太高,或者太远。

在设置时应该将其高度设定为120cm以下,横向宽度应保持在80cm以内,见图6。

不但应该设置其位置,还应该使按钮更容易操作,在上面设计凸起标志和语音提示等等。

以“以人为本”为指导,为不同的残障者提供设计关怀1.针对视力残障者进行的无障碍设计视力残障者包括盲人和低视力者,是出行最为不便的群体之一,只能依靠盲杖以及脚对地面的触觉反应,对环境中各种声音和气味的听觉、嗅觉反应,来感知周围环境。

结合视力残障者的特点,针对这一类人群进行的无障碍设计主要通过对其他感觉器官的强化和辅助,以减少或减免残障者遇到的困难和障碍。

视力残障者的障碍主要是不能有效的利用视觉观察周围的环境,所以首先应该有针对性地加强盲人的触觉感知能力。

如盲文标识说明、盲人触摸导游地图、走廊或通道中的扶手、人行道中的盲道等;而针对低视力者要加大标志图形的尺寸,加强光照,强化视觉信息。

而且要善于利用色彩来有效的区分周围环境。

4.无障碍公共交通设计要点分析,5.无障碍色彩设计,无障碍色彩设计原则:

采用明度与饱和度兼具的配色色觉缺陷人群看到的色彩比色觉正常人群感受到的色彩对比度要弱得多,而醒目明晰的色彩搭配不但能够增强视觉冲击力,而且能够增加视觉障碍人群正确获取信息的机会。

2.慎用无彩色系的搭配对于患有色觉缺陷的人群来说,这种通过明亮程度来感知并分辨色彩的能力是下降的。

因此,存在各种视觉障碍的患者都较易将某些有彩色误识为不同明度的灰阶,这就造成灰色阶在实际使用的环境中常常容易引起视觉混淆的麻烦。

并且,如果采用黑色与其它低饱和度或低明度的有彩色搭配的方法,对视障患者来说也容易产生视觉不适的污浊阴影感问题。

但在此强调的一点是,除去上述两种情况,白色可谓是最“通用”的无彩色。

3.注重色彩与图形文字的搭配根据视觉设计原理和视障人群的视觉认知特点,在图、文与色彩的搭配设计方面应特别确保前景色与背景色在其界限上的清楚明晰、反差明显,避免相邻色彩的明度接近。

即应确保文字与背景色是采用明度差较大的配色方式,而图形与背景色则采用明暗对比度与饱和度都强烈的配色方式,以确保较高的易识别性。

特别是在标示的使用上,应尽量采用简洁明晰且为完整闭合性的图形形式,避免用单线、曲折线或不规则的线条构图。

以“以人为本”为指导,为不同的残障者提供设计关怀

(1).针对肢体残障者进行的无障碍设计肢体残疾在环境中所遇到的障碍因为残疾部位不同而有所变化。

上肢残障者的环境障碍主要是对球形门把手、门窗插销、小号按钮、钥匙门锁、拉线式开关等的操作都有一定的困难。

偏瘫者环境障碍主要有地面光滑不平整,不易行走;楼梯只设单侧扶手或者扶手不易抓握;卫生间的支撑抓杆与身体偏瘫部位不对应等。

下肢残障者的环境障碍主要是带高差的楼梯台阶;过长的坡道、门槛、路缘、旋转门;宽度小于轮椅宽度的通道或入口;没有支撑扶手的设施;凹凸不平,阻力较大的地面等。

下肢残疾拄拐杖者的环境障碍主要有高差较大的台阶;楼梯及坡道;过于光滑的地面;有较大缝隙的地面或孔洞;宽度不足的通道入口;缺少支持物或扶手的设施;不易操作的弹簧门、旋转门等。

设计时应考虑全面,结合不同部位残障者的特点为其配置不同的无障碍设施。

6.无障碍设计原则,以“以人为本”为指导,为不同的残障者提供设计关怀

(2).听力语言残障者的主要障碍听力语言残障者的环境障碍主要在声音信息的获取和交流,如不能听到汽车或其他交通工具的提示声音信号,尤其过马路容易产生危险。

在只有常规音响系统的室内环境中,如一般影剧院及会堂,不能与正常人一样享受音乐或其他依靠声音传播的娱乐活动;发生紧急情况时,不能听到安全报警系统的声音信号,无法及时安全疏散或撤离。

为减少听力语言残障者在环境中所遇到的障碍,要尽量加强视觉信息的传播,提醒听力语言残障者避开危险,安全的出行。

在室内要改善音响系统,如各类演播大厅、会议厅应设增音环形天线,让使用助听器的残障者能够更好的收到声音收音信号。

在安全预警方面,在设置声音预警信号的同时,还要设置同步视觉和震动警报,为听力语言障碍着提供帮助。

6.无障碍设计原则,供轮椅通行的坡道应设计成直线形、直角形或折返形,不宜设计成弧形。

无障碍出租车,无障碍公交车:

公交车残疾人踏板,公交车儿童座椅,公交车轮椅车位,升降电梯和爬梯车,无障碍标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