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中考试题整理选择题部分(中国现代史).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15990686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中考试题整理选择题部分(中国现代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历史中考试题整理选择题部分(中国现代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历史中考试题整理选择题部分(中国现代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历史中考试题整理选择题部分(中国现代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历史中考试题整理选择题部分(中国现代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历史中考试题整理选择题部分(中国现代史).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历史中考试题整理选择题部分(中国现代史).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中考试题整理选择题部分(中国现代史).doc

《历史中考试题整理选择题部分(中国现代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中考试题整理选择题部分(中国现代史).doc(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历史中考试题整理选择题部分(中国现代史).doc

2005年历史中考试题整理选择题部分(中国现代史)

05年荆州市中考文科综合试题(历史部分)

5、"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是来求同而不是来求异的。

"周恩来总理的这段学说发表在

A.1955年万隆会议上B.1972年中美会谈中

C.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D.1972年中日会谈中

6、"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

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这首歌谣赞颂的是

A.建立经济特区,实行对外开放B.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C.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D.进行国有企业改革

2005年安徽中考历史试题(开卷)

7、右表反映的粮食产量变化发生于

A、土地改革时期B、三大改造时期

C、大跃进时期D、改革开放时期

8、提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是

A、毛泽东B、周恩来C、邓小平D、江则民

2005年河北省初中升学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试卷

22、中国民主革命任务彻底完成的重要标志是:

A、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西藏和平解放D、建国后的土地改革

2005年河南省高级中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试卷历史(非课改区)

12、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B、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C、土地改革的完成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13、2000年,袁隆平获得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他的主要成就是

A、较早把数学研究应用到生产领域

B、首先用人工方法合成牛胰岛素

C、主持建造我国第一台质子静电加速器

D、首先培育成“籼型杂交水稻”优良品种

2005年湖北省宜昌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历史试卷(非课改实验区使用)

12、邓小平提出的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本方针是

A、独立自主B、改革开放C、“一国两制”D、和平共处

2005年湖北武汉市中考题(非课改区)

18、如下图,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使“天堑变通途”,这直接反映了

A、社会主义改造顺利完成B、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重大成就C、经济体制改革蓬勃开展

19、他说过“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每年3月5日,全国人民都要开展向他学习的纪念活动。

他是:

A、王进喜B、雷锋C、孔繁森

20、“民以食为天”。

我国粮食产量跃居世界首位,人民温饱问题基本解决,是在:

A、土地改革完成以后B、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

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

2005年黔南州非课改实验区高中、中专、中师招生统一考试政治•历史综合科试卷

4、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的标志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C、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D、中国共产党宣布过渡时期总路线

5、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倡导提出是在

A、1945年周总理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上

B、1954年周总理访问印度和缅甸时

C、1955年周总理在印尼万隆会议上

D、1971年在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

6、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A、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B、先进同落后的矛盾

C、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D、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

四川资阳中考题(历史部分)

6一位十分喜欢历史学科的同学在查阅中美关系资料时发现了“小球转动大球”这一说法,他理解小球是指美国乒乓球应邀访华,却不知道“大球”指什么。

请你为他指出

A周恩来与尼克松实现历史性的握手B毛泽东接见美国乒乓球队

C中美签署《中美联合公报》D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7一位外国专家称赞中国:

“只用了一代人的时间,取得了其他国家用了几个世纪才取得的成就”。

他这样称赞,是因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高速发展,持续增长。

2000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居世界

A第一位B第二位C第五位D第七位

湖北省黄冈市2005年初中升学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试题(非课改区)

17、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会议是:

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七届二中全会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D、**八大

18、1951年的“三反”运动:

A、在国家机关中进行B、在私营工商业中进行

C、在国营企业中进行D、目的在于惩治私营企业的不法行为

19、**八大确定的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是:

A、开展“五反”运动B、发展社会生产力

C、完成社会主义改造D、领导文化大革命

20、我国独立的现代化工业体系建立于:

A、过渡时期B、1956—1966年十年探索时期

C、“文革”时期D、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

2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在什么时候最先倡导的:

A、1954年新中国参加日内瓦国家会议时B、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缅甸时

C、1955年周恩来出席亚非会议时D、1972年尼克松访华时

湖北省十堰市2005年县(市)高中(中专)招生考试历史试题

3、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是实现我国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东北老工业基地是在什么时期形成的

A.解放战争时期B.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

C.文化大革命时期D.改革开放初期

4、"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____________过程中的一次严重失误

A.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B.第一个五年计划具体实施

C.三大改造D.探索中国社会主义道路

5、党和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

A.和平统一,一国两制B.相互促进,互补互利

C.能打就打,武力收复D.武力收复为主,和平统一为辅

黔西南州非课改革实验区2005年初中升学统一考试试卷

5、使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的标志性历史事件是:

A、辛亥革命的成功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C、七届二中全会召开D、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6、“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以。

“这种言论最有可能出现在

A、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B、文化大革命时期

C、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D、“大跃进“运动时期

枣庄2005年中等学校招生考试

10、周一的早晨,我们都要举行升国旗仪式。

把五星红旗定为新中国国旗的会议是:

A、党的七届二中全会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八大

2005年河北省改革实验区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文科综合试卷

11、有些名字往往与时代特征有一定的联系。

下列名字与其出生时的时代特征不相符的是

A、出生1949年,取名建国B、生于1951年,取名援朝

C、生于1958年,取名跃进D、生于1964年,取名文革

12、在50年前的一次重要国际会议上,周恩来总理首次提出“求同存异”这一解决国际问题的重要原则。

这次国际会议是

A、雅尔塔会议B、万隆会议C、第26届联合国大会D、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2005年安徽省课改实验区中考历史试题

6、右表反映的粮食产量变化发生于

A土地改革时期B三大改造时期

C大跃进时期D改革开放时期

2005年河南省高级中等学校招生学业考试试卷历史(实验区)

9、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始于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行

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D、改革开放的实行

10、香港媒体在评论中国收回香港时说:

“收回香港这篇文章,是邓小平的天才创造。

”这里的“天才创造”是指

A、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B、尊重历史与现实

C、“一国两制”构想D、香港的顺利回归

2005年河南省高级中等学校招生学业考试试卷(课改实验区用)

21、从1959年到1961年,我国经历了连续三年的困难时期。

导致这种局面的最主要原因是

A自然灾害的影响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破坏

C文化大革命动乱局面的影响

D苏联背信弃义撕毁合同

2005年湖北恩施中考政治历史试题(课改实验区)

1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这一主要矛盾决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是

A、走共同富裕的道路B、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C、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D、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14、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制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其核心内容被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其中“一个中心”是指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B、以四项基本原则为中心

C、以改革开放为中心D、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中心

15、当代科学技术发展迅速,使经济发展对科技进步的依赖程度不断加深。

此观点表明

A、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B、国际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C、竞争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动力D、科学技术是一切工作的中心

2005年湖北省宜昌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历史试卷(课改实验区使用)

10、“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为结束海峡两岸的分离状况,我们提出的基本方针是

A、“一国两制”B、民族区域自治

C、改革开放D、四项基本原则

2005年吉林省长春市中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课改实验区)

4、曾有报刊不切实际地宣传某人民公社小麦亩产10万公斤、一棵白菜250公斤,甚至提出“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口号。

这种宣传应出现于

A土地改革时期B抗美援朝时期C三大改造时期D“大跃进”时期

5、“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的,而不是来吵架的┅┅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

”这段50年前万隆会议上的经典之词出自于

A、毛泽东B、周恩来C、刘少奇D、陈毅

2005年吉林省中考历史试题(课改实验区)

4、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会议是

A、**八大B、**十二大C、**十三大D、**十五大

5、周恩来总理是新中国外交的创始人,下列外交成就或活动与周恩来有关的是

①出席APEC会议②出席万隆会议③与美国总统尼克松会谈④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2005年江苏徐州中考文科综合试题历史部分(课改实验区)

21.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政府决定实行对内改革方针,在农村主要是

A.因地制宜发展乡镇企业B.鼓励个体私营经济发展

C.促进农产品出口创汇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005年青海省中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课改实验区)

9、2004年12月,印度尼西亚发生了强烈的地震和海啸,给当地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50年前在该国举行了一次亚非国际会议的是

A、日内瓦会议B、万隆会议C、开罗会议D、第26届联大

10、“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改革鼓点先敲响,如今飞出金凤凰”。

这两段《凤阳花鼓》词中安徽凤阳农民生活的变迁与下列哪一政策息息相关。

A、大跃进B、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开辟经济特区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1、下列中外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A、淮海战役----萨拉热窝事件----西安事变------中美建交

B、萨拉热窝事件--------西安事变------淮海战役-----中美建交

C、萨拉热窝事件--------西安事变------中美建交------淮海战役

D、西安事变------中美建交----萨拉热窝事件----淮海战役

12、“葬窝于高山上兮,望大陆。

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苦。

……天苍苍,野茫茫,上之上,国有殇。

”在一次中外记者招待会上,当“诗人总理”温家宝深情地朗诵这首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先生的诗作时,会场上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诗歌所反映的历史事实是

A、解放战争后台湾与大陆的分隔B、鸦片战争后香港被英国占领

C、16世纪中叶澳门被葡萄牙占据D、20世纪90年代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2005年山东临沂市中考试题(课改实验区用)

16、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犯的严重“左”倾错误不包括

A、“三大改造”B、“大跃进”C、人民公社化运动D、“文化大革命”

2005年山东泰州市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历史试题

5.根据右图可以看出农民家庭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是1978年--1982年全国农民家庭人均收入抽样统计曲线图(图略)

A、土地改革的完成B、**八大路线、方针的落实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D、“一国两制”方针的实施

2005年四川省中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课改实验区)

1、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

第一届中央政府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一致通过的施政方针是

A、《****临时约法》B、《****宪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2、应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的请求,中华人民共和国派遣军队开赴朝鲜战场,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

这支军队的名称是

A、中国人民远征军B、中国人民派遣军C、中国人民志愿军D、中国人民自愿军

3、1955年在印度尼西亚召开的万隆会议是有史以来第一次由亚非国家自己举行的国际会议。

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总理提出的促进中国同亚非各国团结与合作的方针是

A、求同存异B、平等互利C、和平共处D、互不干涉内政

4、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标志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起来的事件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C、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制定D、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5、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

新中国成立后,实行的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

A、民族团结B、民族平等C、民族区域自治D、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

6、“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

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这首歌谣是农民赞扬

A、新中国土地改革的实行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C、人民公社的成立D、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成立

7、右图(袁隆平)的人物是中国人的骄傲,他被誉为

A、民族之魂B、铁人C、中国原子弹之父D、杂交水稻之父

2005年武汉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政治、历史试卷(课改实验区)历史部分

18、右图是香港人民欢庆回归祖国的场面。

香港回归祖国的时间是

A.1997年B.1998年C.1999年D.2000年

2005年玉溪历史中考题(课改实验区)

10、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通过以下哪种方式进行的:

A、没收B、调整C、赎买D、建立合作社

11、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了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而采取的经济方面的措施是:

A、镇压反革命B、抗美援朝C、追歼残敌D、土地改革

12、历史上的一些做法,往往打上了时代的烙印。

请问“大串联”、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学生“停课闹革命”这些做法应当发生在:

A、“文化大革命”时期B、“大跃进”时期

C、“人民公社化”时期D、整风运动时期

13、看右边图示,出现图中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土地改革的进行B、农业合作化的开展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D、“大跃进”的进行

湖北省十堰市2005年城区(课改实验区)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历史试题

5、1949年10月1日,在开国大典上随着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乐队奏起《义勇军进行曲》,54门礼炮齐鸣28响。

想一想,礼炮齐鸣28响的寓意是

A、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英勇奋斗28年

B、有28个民族参加了开国大典

C、人民解放军有28个方阵经过天安门广场

D、有28个民族参加了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6、下列是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成为全国人民楷模的人物,其中为我国核武器的研究作出了贡献的是

A、焦裕禄B、王进喜C、雷锋D、邓稼先

济南市2005年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文科综合试题(课改区)

12、在中国民主革命的过程中,毛泽东作出的突出贡献主要有:

①找到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正确道路②领导人民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③领导人民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④领导人民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13、**十一届三中全会形成的党的组织路线是: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B、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C、实行改革开放D、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14、为“解放阁”亲笔题词的是:

A、毛泽东B、粟裕C、许世友D、陈毅

六盘水市2005年课改实验区初中升学考试试卷

4、下列城市中,属于改革开放后建立的第一批经济特区的是

(1)深圳(2)珠海(3)广州(4)上海

A、(1)(3)B、(2)(4)

C、(3)(1)D、(1)(2)

5、2008年,中国将举办第几届世界奥林匹克运动会

A、第26届B、第27届C、第28届D、第29届

枣庄2005年中等学校招生考试(新课标卷)

9.“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歌词中的老人在1979年“画了一个圈”是指

A.在广东、福建沿海设立经济特区B.开放上海浦东

C.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收复香港

10.历史上,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曾进行过两次合作,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

2005年4月国民党主席连战率团参访大陆,揭开了国共两党互动与两岸关系发展的新一页。

展望两党第三次合作,其最重要的前提是:

A.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B.实现“三通”C.坚持一个中国原则D.坚持改革开放

2005年福建省宁德市中考历史试卷

10、建国初期土地改革的完成,“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的含义

A、土地归集体所有B、土地归国家所有

C、土地归农民所有D、土地归乡镇所有

11、图1所示人物的主要贡献是

A、发明联合制碱法

B、兴办民族工业

C、研制“两弹一星”

D、培育“籼型杂交水稻”

12、目前,闽东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

A、回族B、壮族C、畲族D、汉族

13、今年9月,台湾有一批食品在福建市场上销售,其生产日期是****94年5月(注:

中国民国元年是1912年),保质期一年,这批食品的保质期限到

A、2005年5月B、2006年5月C、2007年5月D、2008年5月

2005年广西贵港市钦州市来宾市中考历史题

19.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定的,并起到临时宪法作用的文件是

A、《共同纲领》B、《临时约法》C、《钦定宪法大纲》D、《宪法大纲》

20.“飞身堵枪眼”的战斗英雄黄继光牺牲在

A、北伐战争中B、抗日战争中C、解放战争中D、抗美援朝战争中

21.下列选项中属于**十一届三中全会内容的是

A、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的错误方针B、确定了过渡时期总路线

C、编制了我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D、确定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22.以下原则中,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的基本原则是

A、大国协商一致原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贸易公平原则D、区域自治原则

2005年湖南省益阳市普通初中毕业(升学)会考试卷

9、1976年《天安门诗抄》:

“黄浦江上有座桥,江桥腐朽已动摇。

江桥摇,眼看要垮掉;请指示,是拆还是烧?

”这首诗反映人民群众的政治要求是

A、黄浦江上建新桥B、炮打资产阶级司令部C、粉碎林彪集团D、粉碎“四人帮”

10、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是:

A、**十一届三中全会B、**十三大C、**十四大D、**十五大

11、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成就辉煌。

这一时期下列外交成就取得的时间先后顺序是

(1)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

(2)尼克松总统访华(3)中美建交

A、

(1)(3)

(2)B、

(1)

(2)(3)C、

(2)(3)

(1)D、(3)

(1)

(2)

江苏省宿迁市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政治历史试题

23.在开国大典上,当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时,54尊礼炮齐鸣28响。

展开联想,判断“54”、“28”的深刻含义源于下列哪两个历史事件

A.鸦片战争、五四运动B.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C.中国共产党成立、辛亥革命D.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

24.明确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制定党在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重要会议是

A.**十二大B.**十三大C.**十四大D.**十五大

2005年江苏盐城市中考史地生综合试题历史部分

10.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标志是

A.新中国成立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C.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2005年江苏扬州中考题

20、中国的科技人员为“两弹一星”的研制作出了重大贡献,他们的杰出代表有

①邓稼先②钱学森③王进喜④杨利伟⑤李四光

A.①②B.①②⑤C.②④⑤D.①③④

21、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是

A.毛泽东B.周恩来C.邓小平D.江泽民

22、下列属于建国后社会救助与社会公益的是

①上海绅商兴办“义赈”②宋庆龄创立“保卫中国同盟”③希望工程④中国青年支援者行动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2005年江西中考文科综合题(历史部分)

2、一五计划建立了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他是根据下面那一项编制的?

A、过渡时期总路线B、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

3、造成我国1959—1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