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政治下册第三次考试试题.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15991920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政治下册第三次考试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三政治下册第三次考试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三政治下册第三次考试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三政治下册第三次考试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三政治下册第三次考试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政治下册第三次考试试题.doc

《高三政治下册第三次考试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政治下册第三次考试试题.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三政治下册第三次考试试题.doc

黑龙江哈尔滨市第162中学2011届高三第三次考试政治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1.(2009•海南高考)胡锦涛09年4月2日在伦敦二十国集团领导人会议上发表讲话指出:

这场国际金融危机是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与国相互依存日益紧密的大背景下发生的,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合作应对是正确抉择。

我们强调国际合作,是因为:

①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国际合作②当今时代的主题发生了变化③各国享有平等参与国际事务的权利④国家之间的共同利益是国际合作的基础

A.①②      B.①③C.①④D.③④

2.(2009•安徽高考)2008年6月以来,联合国安理会多次通过决议,授权有关国家加强合作,进入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打击海盗。

2008年12月,经联合国授权和应索马里政府的邀请,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前往亚丁湾、索马里海域实施护航任务。

这表明:

①安理会在解决国际争端方面发挥着决定作用②中国支持联合国按宪章精神所进行的各项工作③各国的根本利益因共同打击海盗而趋于一致④中国在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中承担了应尽的责任

A.①④B.②③C.②④D.③④

3.当中国公民在国外遇到意外时,如一些绑架、抢劫等,我们驻当地大使馆的工作人员,将会给那些遇到意外的公民提供必要的援助,这体现了主权国家的(  )

A、平等权B、自卫权C、管辖权D、独立权

4、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B、世界是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

C、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D、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问题

5、每一个真正的哲学问题所把握的都是自己所处时代脉搏的一次跳动,每一个真正的哲学问题所演奏的都是自己所处时代的一段最强的音符。

哲学作为一定社会和时代精神生活、观念形态的重要内容

A.源于哲学家的主观想象

B.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C.是对客观现实的真实反映D.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6、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以往哲学相对比,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这是由于

①其确立了科学世界观,克服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分离

②其完全抛弃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思想

③其唯物主义思想中蕴涵着辩证法思想

④其辩证法思想中蕴涵着唯物主义观点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①

7、孔子提出“畏天命”“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这是()

A.机械唯物主义观点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C.朴素唯物主义观点D.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8.当今世界,科技发展异常迅猛,越来越显示出第一生产力的巨大作用,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主要标志,因此各国在科技方面的竞争愈演愈烈。

这表明(  )

A.科技是一国综合国力的唯一决定因素

B.发展经济和科技已成为世界各国的首要任务

C.综合国力强,一个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就高,就要称霸

D.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9.(2010•常熟模拟)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亚太经合组织第十六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始终不渝谋求和平的发展、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为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国政府这样做:

①是由中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的 ②是由中国的综合国力决定的 ③体现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④体现了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10.(2010•佛山模拟)邓小平说:

“任何外国人不要指望中国做他们的附庸,不要指望中国会吞下损害我国利益的苦果。

”这说明(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立场

B.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

C.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准则

D.不与任何大国结盟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

11.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标准是()

A.是否承认存在决定思维B.是否承认思维反映存在

C.是否承认世界是可以正确认识的D.是否承认人能不能认识和改造世界

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有句名言:

“水是万物之源。

”我国古代也有“五行说”,认为万物是水、木、火、金、土演化而来的。

12.上述两种观点的共同之处在于()

A.坚持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是唯物主义观点

B.肯定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C.都肯定了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客观的

D.对世界的看法不仅是唯物的,而且是辩证的

13、下列对意识的本质认识正确的是()

A.意识是人脑的产物

B.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C.意识是本来就有的

D.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14.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要求人们要终身学习。

从哲学角度看,主要是因为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实践的发展不断为认识提出新的课题

B.认识对实践具有巨大的反作用

C.学习是认识的主要来源

D.知识经济时代的经济发展取决于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

15.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是()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B.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C.可知论与不可知论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16.牛顿经典力学对近代哲学产生了很大影响,使近代唯物主义呈现出很大的机械性和形而上学性。

下列哲学观点能够体现这种特征有:

①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②没有偶然性,一切都是必然的③人体就是一架机器④万物都在运动,但只在概念中运动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②③

17.“欲速则不达”的哲学寓意是()

A.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B.要提高办事效率,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C.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

D.要取得事业成功,必须按常规办事

18.“十一五”规划最鲜明的特点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其着眼点是用新的发展思路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

这表明()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D.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

19.“刻舟求剑”中的楚国人()

①承认物质,否认运动②承认运动是物质的运动③承认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④否认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⑤属于唯心主义的观点⑥属于形而上学唯物论的观点A.①③④⑥B.①④⑥C.③④⑥D.①④⑤

20.哲学上的物质概念是指()

A.具体的物质形态B.无法被人感知的客观存在

C.人们能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D.在意识之外独立存在的客观实在

21.党的十七大根据形势和任务的发展变化对党章进行适当修改。

对党章既有保留又有修改。

从哲学看,这体现了

A.形式与内容的统一B.现象与本质的统一

C.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D.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22.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此事古难全。

这说明:

①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有规律的②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遵循同样的规律③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都是古今不变的

④自然现象和人类社会现象都是循环往复的

A.①B.①②C.①③D.①④

23、“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诗人感到“月是故乡明”,这表明

A、诗人的感受是完全主观的,不具有任何客观基础

B、诗人反映的是认识主体的心理感受,而非认识对象的客观状况

C、审美活动不遵循认识的一般规律

D、并不是所有的认识都由客观存在决定

24、“你最好接受自己的长相。

你是骆驼,就不要去唱苍鹰的歌,骆驼照样充满魅力。

”这段话是一个

A、唯物主义命题B唯心主义命题C、悲观主义命题D、教条主义命题

25、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科技经费的投入,大力扶持高科技产业的发展。

我国之所以高度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是因为()

A、发达国家都拥有高度发达的科技技术

B、国际竞争就是科技竞争

C、发展科学技术是我国的根本任务

D、国家的科技实力是当代国际竞争的一个决定性因素

26.越南流行一句谚语:

“顺水行舟一人易,逆水划船十人难。

”下列的格言、警句体现了相同道理的有:

①不懂庄稼脾气,枉费一年力气②劈柴不识纹,累死劈柴人

③过了芒种,不可强种④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27.杜甫在《春望》一诗中写道: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从哲学上看,这一现象表明()

A.不同的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相似的

B.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C.意识是物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D.人脑总是不能如实地反映外界事物

28.老师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传统文化的小论文。

在学生上交的作业中,有的讨论传统饮食,有的讨论传统服饰,有的研究古典诗歌,有的研究书法艺术。

这表明()

A.意识有目的性B.意识有计划性

C.意识有主动创造性D.意识有自觉选择性

29.2010年1月3日,是中央颁布《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五周年。

“实施纲要”的贯彻落实,是教育、制度、监督各项工作整体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在过去的基础上又取得新的成效。

这表明()

A.意识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B.意识不能脱离物质而存在

C.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D.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30、中医有“久怒伤肝,久悲伤肺,久惊伤胆,常恐伤肾,常忧伤心。

”的说法。

这说明()

A.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B.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

C.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D.人类的意识具有能动性

非选择题(共40分)

31.2009年4月2日,胡锦涛主席在G20伦敦金融峰会上发表了题为《携手合作同舟共济》的重要讲话。

胡锦涛指出,国际金融危机仍在蔓延和深化,对全球实体经济的冲击日益显现,世界经济金融形势依然复杂严峻。

当前,最紧迫的任务是全力恢复世界经济增长,防止其陷入严重衰退;反对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维护开放自由的贸易投资环境;加快推进相关改革,重建国际金融秩序;我们应该进一步落实国际社会达成的共识,树立更坚定的信心,采取更有效的措施,开展更广泛的合作,实施更合理的改革,努力取得实质性成果。

请你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我国主张“携手合作、同舟共济”的依据。

32.材料一2008年以来,面对国际国内诸多不利因素,中央政府积极应对,坚持灵活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宏观调控政策实现从“两防”到“一保一控”再到“保增长”的转变,中国宏观经济仍然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

材料二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

纵观国内形势,我国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挑战与机遇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面和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

我们完全有信心、有条件、有能力克服困难,战胜挑战。

分析材料所体现的唯物论原理。

33、我们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及时总结实践经验,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从十二大到十五大,我们党一直强调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

十六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十七大报告反思了在人与自然关系中环境污染的代价,强调要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关系,首次提出生态文明,这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

分析说明我们党对文明建设的探索过程体现的认识论道理。

(10分)

34、辨析:

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所以真理是绝对的、永恒的。

答案:

1、C2、C3、C4、C5、B6、C7、D8、D9、B10、B11、A12、A13、B14、A15、A16、D17、A18、C19、B20、D21、C22、A23、B24、A25、D26、A27、B28、D29、C30、C

31、

(1)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

“携手合作、同舟共济”有利于协调国家间的利益,处理好国家间的矛盾,促进国际关系健康发展。

(5分)

(2)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主张“携手合作、同舟共济”符合我国的国家性质、国家利益和外交政策,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

(5分)

(3)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要和平、促发展、谋合作是时代的主旋律。

主张“携手合作、同舟共济”有利于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体现了我国是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积极因素和重要力量。

(5分)

(1)32、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本源,意识是派生的,这要求我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

我国的宏观调控政策始终立足于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实际。

根据我国经济社会的变化而进行积极调整,做到主观符合客观。

(2)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意识能够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思想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

我国根据实际制定的宏观调控政策推动了经济发展。

(1)33、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我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及时总结经验,丰富和发展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现了这一点。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我们在实践中不断遇到如环境污染等新问题,推动着人们去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使人们对文明建设的认识不断发展、深化。

(3)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认识是不断向前发展的。

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基础上又提出生态文明,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

34、

(1)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客观性是真理最基本的属性;尽管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认识,但当一个人的认识与客观对象相符合时,他就获得了真理,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因此真理是绝对的。

(2)但真理都是有条件的、具体的。

如果超出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需要在实践中检验并不断向前发展。

因此,真理又是相对的。

(3)任何真理都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在真理观上我们既要反对夸大真理绝对性的形而上学观点,又要反对夸大其相对性的相对主义观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