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ppt.Convertor.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15992447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ppt.Convertor.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ppt.Convertor.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ppt.Convertor.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ppt.Convertor.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ppt.Convertor.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ppt.Convertor.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ppt.Convertor.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ppt.Convertor.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ppt.Convertor.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ppt.Convertor.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ppt.Convertor.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ppt.Convertor.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ppt.Convertor.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ppt.Convertor.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ppt.Convertor.doc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ppt.Convertor.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ppt.Convertor.doc(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ppt.Convertor.doc

第三讲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也就是45度线模型

这是高度简化的凯恩斯宏观经济模型,以最简单的方式说明宏观经济总量的决定

3.1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的基本假设

是两部门经济(居民户消费和储蓄,厂商生产和投资)

没有供给限制(存在资源闲置,物价不变,这是凯恩斯主义的基本出发点)

折旧和公司未分配利润为零

投资为一常数:

I=I0,即企业自主决定投资,不受利率和产量变动的影响

3.2.1总供给与总产出

(1)

“总供给”与“总需求”是理论概念,有必要把它们转换为统计概念,在总供求理论与国民经济核算统计之间建立起联系。

具体地说,在总供给/总需求这两个理论概念与总产出/总支出这两个宏观统计指标之间建立起联系。

3.2.1总供给与总产出

(2)

总产出或总收入从产出和收入角度反应了特定时期经济系统所生产(供给)的总量,表示了经济的供给方面。

可以把总产出定义为:

Y≡Yd

其中:

Y为总产出;Yd为收入(实际上是可支配收入,在两部门经济中,由于没有税收,要素收入就是可支配收入);

收入要么消费要么储蓄,则:

Yd=C+S

所以总产出=总供给=Yd=C+S

3.2.2总需求与总支出

总支出是经济中用于新生产商品和劳务的支出总量,表示经济的需求方面,是总需求统计指标。

简单模型中不考虑政府和对外部门,总支出(AE)为家庭消费(C)、厂商投资(I):

AE≡C+I

3.2.3总支出决定总产出

总产出与总支出不一致导致总量失衡问题。

如果总产出方面因为外生供给冲击(shock)下降(如地震、罢工),原先支出和消费水平无法维持。

但我们这里假定没有供给限制,所以供给方面不存在问题(注意供给没有限制的假设)。

如果消费或投资下降,即支出环节发生“漏泻”(leakage),有效需求不足,同样导致经济运行困难。

在供给没有限制的条件下,支出决定产出。

这样,总供给等于总需求宏观经济均衡条件,归结为总产出等于总支出条件:

Y=AE=C+S=C+I 即:

I=S

450

I>S

I

图中纵轴表示支出,横轴表示产出

450线上任何一点总产出等于总支出。

条件:

I=S

Y

E

AE

B

O

Yd

I=S

注意:

这里的储蓄和

投资是意愿储蓄和意

愿投资。

只有意愿储

蓄和意愿投资相等,

宏观经济才达到均衡。

支出

收入

3.3.1消费函数

(1)

均衡条件:

I=S中,I已经被假定为常数,均衡与否关键取决于S。

均衡条件中的意愿储蓄S≡Yd-C,则知道消费,就知道储蓄。

与微观经济学中强调消费需求受价格影响不同,决定总消费水平的最重要因素是收入水平。

宏观经济学消费函数表述消费与收入之间关系。

3.3.1消费函数

(2)

现期收入决定消费?

还是现期收入与对未来收入预期同时决定现期消费?

如果说未来收入会对当期消费发生作用,消费者怎样判断未来收入水平?

有关假说如凯恩斯(Keynes)的绝对收入假说(absoluteincomehypothesis)、莫迪利安尼(Modigliani)生命周期假说(或终身收入假说)(lifecyclehypothesis)、弗里德曼(Friedman)的恒常收入假说(permanentincomehypothesis)假说等。

3.3.2凯恩斯的消费函数——绝对收入假说

凯恩斯认为在短期内,现期收入决定消费:

C=C(Yd)

平均消费倾向:

APC=C/Yd

边际消费倾向:

MPC=ΔC/ΔYd

如果收入和消费增量极小时:

450

Y

C

C=C(Yd)

消费曲线

3.3.2凯恩斯的消费函数——绝对收入假说

实际消费支出是实际收入的稳定函数。

实际收入指现期、实际、绝对收入。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且大于0小于1,即0<MPC<1

平均消费倾向始终大于边际消费倾向,也递减。

平均消费倾向大于1或者小于1或者等于 1。

3.3.3线性消费函数

(1)

最简单处理办法:

(1)现期收入决定消费;

(2)收入消费之间关系是线性的。

C=a+bYd (a>0,0

C是消费总量,Yd是居民可支配收入,a和b是系数。

a表示自发消费,bYd表示收入引致的消费。

斜率b表示收入变化一个单位带来的消费变动量,称为边际消费倾向(marginalpropensityofconsumption:

MPC)。

3.3.3线性消费函数

(2)

APC=a/Yd+b

MPC=b在图中表

现为斜率,

a是基本消费部分

(自发性消费)

大于零。

所以有

APC>MPC

C=a+bYd

o

Y

C

450

a

3.3.3线性消费函数(3)

MPC和APC的比较

假定消费函数为:

c=200+0.8Y单位:

y

c

△y

△c

MPC

APC

800

840

-

-

 䦋㌌㏒㧀낈ᖺ琰茞ᓀ㵂Ü

1.05

1000

1000

200

160

0.8

1.0

1200

1160

200

160

0.8

0.97

1400

1320

200

160

0.8

0.94

1600

1480

200

160

0.8

0.93

1800

1640

200

160

0.8

0.91

3.3.3线性消费函数(4)

存在自发性消费a,a为一给定常数

边际消费倾向为b,1>b>0,是一个常数。

平均消费倾向APC=C/Yd=a/Yd+b

随着收入提高,平均消费倾向递减且大于边际消费倾向。

消费函数之谜

凯恩斯绝对收入假说得出的线性消费函数(C=a+bYd)在短期内得到现实的验证。

但是,在库兹涅茨对1869-1938年的资料进行回归分析时发现,消费函数表达式应为C=bYd,即在长期内,自发性消费为零;任何收入水平上边际消费倾向与平均消费倾向相等。

这种短期消费函数和长期消费函数表现出来的差异被称为“消费函数之谜”。

绝对收入假说对消费函数之谜的解释

随着收入提高,平均消费倾向下降。

但是,如果随着收入的提高,同时发生消费曲线上移,则平均消费倾向会保持不变。

自发性消费增加的原因:

长期内收入提高,居民财富增加

人口在长期内有农村移向城市,城市消费倾向高于农村

老年人收入下降,但支出下降较少,会使消费倾向不变甚至提高

必需品范围扩大,档次提高。

使自发性消费支出提高

消费函数之谜

相对收入假说

美国经济学家杜生贝利(J.S.Duesenberry)认为消费支出主要取决于相对收入水平

相对收入的两层含义

某家庭或消费集团相对于其他家庭和消费集团,总收入分配中位置是否发生了变化(示范效应)

收入水平整体提高,认为富裕程度未变,收入中相同份额用于支出

收入下降,会由于攀比性而不减少消费支出(打肿脸冲胖子)

过去的高峰收入会对当期消费产生影响。

收入提高,支出提高;收入下降,支出下降有限或不下降。

(棘轮效应)

相对收入假说

将短期消费函数正截距的产生,归因于经济周期各阶段的不同消费行为。

其核心理论是“棘轮效应”和“示范效应”。

终身收入假说

又叫生命周期消费理论,莫迪利安尼(F.Modigliani)认为支出取决于预期的终身收入,则平均消费倾向和边际消费倾向相等。

预期的终身收入取决于预期的工作年限和年劳动收入以及家庭财产。

假设条件:

人的寿命、工作年限和收入确定

储蓄的利息因素不加考虑

不考虑价格变动

不考虑遗产因素(无遗产)

终身收入假说

基本结论:

C=aWR+cYL

其中,WR为实际财富;a为财富的边际消费倾向;YL为工作收入;c为工作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

年轻人和老年人边际消费倾向较高,中年人边际消费倾向较低。

终身收入假说认为,在短期内,在各个不同的生命周期阶段,平均消费倾向随着收入的增加而递减。

但在长期内,即在整个生命周期内,平均消费倾向保持不变。

恒常收入假说

即永久收入的消费理论,与莫迪利安尼相似,弗里德曼(M.Friedman)认为消费支出取决于长期收入水平,并提出了估算长期收入的估算方法。

认为短期内收入经常变动,但是消费并不随收入变动而变动,而是呈现出“惯性”。

收入提高时,消费只是小幅提高;收入下降时,消费只是小幅下降。

影响消费的其他因素

收入

利率:

利率变动对储蓄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替代效应:

利率提高导致储蓄的增加

收入效应:

利率提高导致储蓄减少

利率如何影响它的储蓄,要看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总和而定。

价格水平:

价格变化对实际收入的影响

收入分配:

收入水平不同,消费倾向不同

家户消费函数与社会消费函数

宏观经济学关心的是整个社会的消费函数,即总消费和总收入的关系。

社会消费函数并不是家户消费函数的简单加总。

从家户消费函数求取社会消费函数时,还要考虑一系列条件。

(1)国民收入的分配。

(2)政府的税收政策。

(3)公司未分配利润在利润中所占比例。

(4)其它。

思考题

假定有两个老太太都有购房行为,其中一个老太说,我积累了一辈子钱,昨天总算买了一套房,住了一夜就来到了天堂;另一为老太太说,我也很辛苦,住了一辈子的房,知道昨天才还清买房的贷款,今天就来到了天堂。

如果真的有这样两位老太,你认为那位老太太聪明?

预支未来财富,享受幸福生活!

3.3.5储蓄函数

储蓄函数

储蓄函数:

储蓄与可支配收入间的关系

S=S(Yd)

平均储蓄倾向:

APS=S/Yd

边际储蓄倾向:

MPS=ΔS/ΔYd

线性储蓄函数:

S=Yd-C=Yd-(a+bYd)

S=-a+(1-b)Yd

二者关系:

(1)C+S=Yd

(2)因为Yd=C+S

则1=C/Yd+S/Yd

即:

APC+APS=1

(3)因为ΔYd=ΔC+ΔS

则1=ΔC/ΔYd+ΔS/ΔY

即:

MPC+MPS=1

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关系

使用消费函数决定收入

(1)

总支出决定总产出,即Y=C+I

消费函数为:

C=a+bYd=a+bY

则均衡收入(产出)为Y=(a+I)/(1-b)

推动均衡形成过程中,净存货机制作用巨大

总需求>总产出非意愿存货下降甚至为负

增加产出使产出趋向于预需求相等

总需求<总产出非意愿存货增加

减少产出使产出与需求相等

总需求=总产出非意愿存货为零经济均衡

3.4.1使用消费函数决定收入

(2)

I>S:

非意愿存货小于零;S>I:

非意愿存货大于零

3.4.1使用消费函数决定收入(3)

3.4.2使用储蓄函数决定收入

(1)

计划投资等于计划储蓄即

I=S=Y-C

S=-a+(1-b)Y

则均衡收入(产出)也为Y=(a+I)/(1-b)

3.4.2使用储蓄函数决定收入

(1)

I>S:

非意愿存货小于零;S>I:

非意愿存货大于零

备注

由于投资是不随收入而变化的自发投资,因而,投资曲线与横轴平行。

投资曲线与储蓄曲线相交于E点,与E点对应的收入为均衡收入。

如果YI<Y0,表明I>S,社会生产供不应求,企业非意愿存货小于零,企业会扩大生产,使得YI向右移动,直到YI=Y0为止。

同理,Y2也会向左移动,直到YI=Y0为止。

3.4.3基本结论

总产出倾向于和总需求一致

简单经济中,总量均衡表现为意愿投资和意愿储蓄相等

总需求表现为可支配收入、自发性支出和边际消费倾向的函数

净存货机制在总量均衡中作用重大

总之:

没有供给限制的条件下,总需求决定总产出

3.5.1三部门经济的国民收入决定

总支出:

C+I+G

总收入:

C+S+T

均衡条件:

I+G=S+T

C+I+G

三部门经济中用总支出等于总产出的角度得到国民收入

3.5.1三部门经济的国民收入决定

用储蓄等于投资得到国民收入

(1)

I+G

在定额税或总额税的情况下,税收与国民收入没有关系。

即不管国民收入是多少,税收都是T。

则有

I+G=S+T=-a+(1-b)(Y-T)+T其中,Y-T=Yd即可支配收入。

用储蓄等于投资得到国民收入

(2)

在比例税情况下,税收随国民收入变化而变化。

我们暂且假设T=T0+tY。

则I+G=-a+(1-b)[Y-(T0+tY)]+T0+tY时达到均衡。

其中

Yd=Y-(T0+tY)

三部门国民产出决定的总结

3.5.2均衡产出与充分就业产出

市场机制会使整个宏观经济趋向均衡

关键是均衡产出是不是充分就业的产出

3.5.2均衡产出与充分就业产出

(2)

Y0

C+I+G

C+I+G

Y1

E

Y1均衡产出,但是

不一定是充分就业

的产出。

在凯恩斯

那里,绝大多数时

间,它不是充分就

业的产出。

如果Y0

为充分就业的产出

,则政府就有用武

之地。

ΔG

3.5.3乘数原理

(1)

乘数概念:

一般的地定义为两个相关变量的增量之比。

在宏观经济学中主要是指国民收入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支出的初始变化之间的比率。

一般有投资乘数、政府支持乘数、转移支付乘数、税收乘数、平衡预算乘数、出口乘数等。

3.5.3乘数原理

(2)

投资乘数:

KI=ΔY/ΔI=ΔY/(ΔY-ΔC)

分子分母都除以ΔY,得:

KI=1/(1-ΔC/ΔY)=1/(1-MPC)=1/(1-b)

由于MPS=1-MPC,则KI=1/MPS

投资乘数的另一种推导方法:

Y=C+I=a+bY+I可以推出Y=(a+I)/(1-b)

如果投资增加ΔI,带来ΔY的收入增加,

则:

ΔY+Y=(a+I+ΔI)/(1-b)

ΔY=ΔI/(1-b),则KI=1/(1-b)=1/(1-MPC)

因为0<MPC<1,所以有1<KI<+∞

乘数与MPC关系

3.5.3乘数原理(3)

ΔY

ΔI

Y1

Y2

C+I

C+I+ΔI

E1

E2

A

B

C

D

注意:

增加的收入用来偿

还债务,作用减小

没有失业和闲置设

备时,不发挥作用

增加的收入购买存

货或进口时,作用

减小

乘数是把双刃剑

乘数几何意义

如图所示

S1、S2为储蓄函数,mps大小不同

mps=1-mpc

当投资增加,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增加量不同

S1

S2

Y

S,I

I

I’

当总支出增加幅度相同时:

MPC越大,国民收入增加幅度就大;反之,就小。

400

460

450

450

AE=460+0.6Y

AE=400+0.75Y

1150

1600

AE

AE

AE’

AE’

E

E

E’

E’

Y

AE

3.5.4总额税情况下的财政政策效应

(1)

在总额税(或定量税)条件下,假设税收为T,转移支付为R

则消费函数为:

C=a+bYd=a+b(Y-T+R)

总需求或总支出:

AD=a+b(Y-T+R)+I+G

总产出倾向于与总支出相等,则

Y=AD=a+b(Y-T+R)+I+G

整理后得均衡产出:

Y=(a+I+G)/(1-b)+(-T+R)b/(1-b)

3.5.4总额税情况下的财政政策效应

(2)

由Y=(a+I+G)1/(1-b)+(-T+R)b/(1-b)可得

(1)政府购买对产出的影响(政府购买乘数)

Y+ΔY=(a+I+G+ΔG)1/(1-b)+(-T+R)b/(1-b)

则:

KG=ΔY/ΔG=1/(1-b)

即政府购买乘数为KG=1/(1-b),同理可得:

(2)转移支付对产出的影响(转移支付乘数)

Y+ΔY=(a+I+G)1/(1-b)+(-T+R+ΔR)b/(1-b)

则:

KR=ΔY/ΔR=b/(1-b)

3.5.4总额税情况下的财政政策效应(3)

(3)税收对产出的影响:

(税收乘数)

Y+ΔY=(a+I+G)1/(1-b)+〔-(T+ΔT)+R〕b/(1-b)

KT=ΔY/ΔT=-b/(1-b)

(4)平衡预算对产出的影响:

(平衡预算乘数)

如果没有转移支付,即假定ΔG=ΔT

则:

ΔY=KGΔG+KTΔT=ΔG(KG+KT)

即平衡预算乘数KB=1

如果有转移支付:

ΔG+ΔR=ΔT,即ΔG=ΔT–ΔR

则:

ΔY=KGΔG+KTΔT+KRΔR由此可得出:

ΔY=KG(ΔT–ΔR)+KTΔT+KRΔR=ΔG

即政府购买支出的平衡预算乘数也为1

但是,政府支出总量的乘数小于1

3.5.4总额税情况下的财政政策效应(4)

总结:

在没有转移支付且b>0.5的条件下

1/(1-b)>b/(1-b)>1>-b/(1-b)

即KG>KR>KB>KT

如果b>0.5不成立,则转移支付乘数有可能小于平衡预算乘数

T=T0总额税时的均衡收入

已知

C=160+0.75Yd

T0=80

I0=100

G0=200

Yd=Y-T0

求均衡点

AD=C+I+G

=160+0.75Yd+I+G

=160+0.75(Y-80)+100+200

=460+0.75(Y-80)

AD=400+0.75Y

AD=Y

400+0.75Y=Y

0.25Y=400

Y=1600为均衡收入水平

例题1

已知:

mpc=0.8

问:

政府增加200亿购买支出,国民收入如何变动?

因为KG=1/(1-b)=5

所以有

思考:

如果减少200亿购买支出,结果如何?

例题2

已知:

mpc=0.8

问:

政府增税200亿,国民收入如何变动?

解:

KT=-b/(1-b)=-4(理解负值的含义)

如果,政府减税200亿,结果如何?

3.5.5比例税情况下的财政政策效应

(1)

比例税T=T0+tY

消费函数为:

C=a+b[Y-(T0+tY)+R]

Y=AD=a+b[Y-(T0+tY)+R]+I+G

整理后的均衡产出:

Y=(a+I+G)1/(1-b+bt)+(-T+R)b/(1-b+bt)

由此可得:

3.5.5比例税情况下的财政政策效应

(2)

(1)政府购买对产出的影响:

KG=1/(1-b+bt)

(2)转移支付对产出的影响:

KR=b/(1-b+bt)

(3)税收对产出的影响:

KT=-b/(1-b+bt)

(4)平衡预算对产出的影响:

KB=T=(1-b)/(1-b+bt)<1

注意:

税收与收入相关的情况下,政府支出对产出的影响在变小。

T=0.2Y比例税时的均衡收入

已知

C=160+0.75Yd

T=0.2Y

I=100

G=200

Yd=Y-T

求均衡点

AD=C+I+G

=160+0.75Yd+I+G

=160+0.75(Y-0.2Y)+100+200

=460+0.75X0.8Y

AD=460+0.60Y

AD=Y

400+0.60Y=Y

0.40Y=460

Y=1150为均衡收入水平

总结

三部门经济模型已提示宏观调节政策的理论原理。

如总需求不足,政府可能通过增加支出来刺激经济(如政府前几年应对通货紧缩),政府支出具有乘数效应。

(如果认为经济已经走出通货紧缩,面临通货膨胀危险,则应采取相反政策)。

当然:

扩大支出促进增长,背景是短期情况:

这时经济活动规模由总需求决定。

45度线表明,只要AD线移动,总产出自动满足总支出要求。

实际假定总供给使没有限制的。

也就是以凯恩斯主义的假设出发的。

3.6四部门经济与外贸乘数

(1)

总支出:

C+I+G+NX

总收入:

C+S+T

均衡条件:

C+S+T=C+I+G+X-M

即S+T=I+G+X-M

3.6四部门经济与外贸乘数

(2)

Y2

C+I+G

C+I+G

C+I

C=a+bYd

Y0

I

G

Y1

E

E1

NX

C+I+G+NX

E2

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决定

3.6四部门经济与外贸乘数(3)

Y=C+I+G+(X-M)

C=a+b(Y-T)(T为税收净额,T=税收总额-政府的转移支付)

T=T0(固定税)或T=T0+tY)(比例税)

I=I0

G=G0

X=X0

M=M0+mY

固定税时的四部门经济中的均衡收入

比例税时的四部门经济中的均衡收入

3.6四部门经济与外贸乘数(4)

对于外贸乘数,由于出口数量是个外生变量,根据进口假设的不同,可以分两种情况:

(1)进口为一常数M,则Y=C+I+G+(X-M)

即:

Y=a+b(Y-T+R)+I+G+X-M

则外贸乘数为:

KX-M=△Y/△X=1/(1-b)

(2)进口与收入成线性关系,M=M0+mY其中m=△M/△Y

则:

Y=a+b(Y-T+R)+I+G+X-M0-mY

KX-M=△Y/△X=1/(1-b+m)

注意:

这里税收为总额税,请同学们自己推导比例税的情况。

 䦋㌌㏒㧀낈ᖺ琰茞ᓀ㵂Ü

T=T0

T=T0+tY

M=M0+mYM=M0+mY

T=T0+tY

KC=KI=KG

 䦋㌌㏒㧀낈ᖺ琰茞ᓀ㵂Ü

 䦋㌌㏒㧀낈ᖺ琰茞ᓀ㵂Ü

 䦋㌌㏒㧀낈ᖺ琰茞ᓀ㵂Ü

KT

 䦋㌌㏒㧀낈ᖺ琰茞ᓀ㵂Ü

 䦋㌌㏒㧀낈ᖺ琰茞ᓀ㵂Ü

 䦋㌌㏒㧀낈ᖺ琰茞ᓀ㵂Ü

KR

 䦋㌌㏒㧀낈ᖺ琰茞ᓀ㵂Ü

 䦋㌌㏒㧀낈ᖺ琰茞ᓀ㵂Ü

 䦋㌌㏒㧀낈ᖺ琰茞ᓀ㵂Ü

KNE

 䦋㌌㏒㧀낈ᖺ琰茞ᓀ㵂Ü

 䦋㌌㏒㧀낈ᖺ琰茞ᓀ㵂Ü

 䦋㌌㏒㧀낈ᖺ琰茞ᓀ㵂Ü

KΔG=ΔT

1

 䦋㌌㏒㧀낈ᖺ琰茞ᓀ㵂Ü

 䦋㌌㏒㧀낈ᖺ琰茞ᓀ㵂Ü

乘数分类总结

乘数理论的适用性

相关链接

张曙光:

《市场化与宏观稳定》,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第183-189页。

——摘编

自1997年年底至1998年初,中国出现持续的通货紧缩局面。

为了扭转这一局面,中央政府采用了扩张性的宏观经济政策。

然而,尽管连续6次降息并征收了利息税,资本市场却反应平平,消费也未大幅增长。

由于利率已降得很低,货币政策已没有多大空间,这是凸现了财政政策的作用。

扩张性财政政策的主要形式,就是通过政府对公共工程的投资,引起一个投资增量。

由于投资就是要购买产品和劳务,从而会增加提供这些产品和劳务的人的收入,从而进一步增加次级消费,结果又会增加其他人收入。

如此循环下去,就会形成数倍于醉西湖的投资增量的需求,这个倍数就是乘数。

在边际消费倾向和次级消费的循环次数背后又是什么呢?

一个比较重要的因素是经济活动的交易费用。

因为:

第一,交易费用过高意味着社会福利损失和实际收入的减少;第二,交易困难使边际消费倾向下降,第三,交易困难也会使次级消费的循环速度下降。

可见,扩张性的宏观财政政策对社会产出的影响,主要取决于投资增量的大小与乘数的大小。

那么,什么决定了投资乘数的大小呢?

主要有两个:

一是边际消费倾向。

边际消费倾向越大,乘数越大。

边际消费倾向不是一成不变,而是与收入增长速度、交易费用有关。

二是产品和服务的周转次数。

由于凯恩斯没有时间概念,所以没有纳入他的公式。

周转次数越多,乘数越大。

决定交易费用的主要是技术因素和制度因素,在短期内主要是制度因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韩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