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综合研究生考试(针灸学).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15992453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73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综合研究生考试(针灸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中医综合研究生考试(针灸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中医综合研究生考试(针灸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中医综合研究生考试(针灸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中医综合研究生考试(针灸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中医综合研究生考试(针灸学).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中医综合研究生考试(针灸学).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中医综合研究生考试(针灸学).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中医综合研究生考试(针灸学).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中医综合研究生考试(针灸学).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中医综合研究生考试(针灸学).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中医综合研究生考试(针灸学).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中医综合研究生考试(针灸学).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中医综合研究生考试(针灸学).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中医综合研究生考试(针灸学).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中医综合研究生考试(针灸学).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中医综合研究生考试(针灸学).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中医综合研究生考试(针灸学).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中医综合研究生考试(针灸学).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中医综合研究生考试(针灸学).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医综合研究生考试(针灸学).doc

《中医综合研究生考试(针灸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综合研究生考试(针灸学).doc(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医综合研究生考试(针灸学).doc

《针灸学》

经络总论—表1十二经脉与脏腑器官的联络

经络名称

联络的脏腑

联络的器官

手太阴肺经

属肺,络大肠,还循胃口

喉咙

手阳明大肠经

属大肠,络肺

入下齿中,夹口、鼻

足阳明胃经

属胃,络脾

起于鼻,入上齿,还口夹唇,循喉咙

足太阴脾经

属脾,络胃,流注心中

夹咽,连舌本,散舌下

手少阴心经

属心,络小肠,上肺

夹咽,连目系

手太阳小肠经

属小肠,络心,抵胃

循咽,至目内外眦,入耳中,抵鼻

足太阳膀胱经

属膀胱,络肾

起于目内眦,至耳上角,入脑络

足少阴肾经

属肾,络膀胱,上贯肝,入肺中,络心

循喉咙,夹舌本

手厥阴心包经

属心包,络三焦

手少阳三焦经

属三焦,络心包

系耳后,出耳上角,入耳中,至目锐眦

足少阳胆经

属胆,络肝

起于目锐眦,下耳后,入耳中,出耳前

足厥阴肝经

属肝,络胆,夹胃,注肺

过阴器,连目系,环唇内

经络总论—表2奇经八脉循行分布和功能

脉名

循行分布概况

功能

任脉

腹、胸、颏下正中

总任六阴经,调节全身阴经经气,故称“阴脉之海”

督脉

腰、背、头面正中

总督六阳经,调节全身阳经经气,故称“阳脉之海”

带脉

起于胁下,环腰一周,状如束带

约束纵行躯干的诸条经脉

冲脉

与足少阴经相并上行,环绕口唇,且与任、督、足阳明等有联系

涵蓄十二经气血,故称“十二经之海”或“血海”

阴维脉

小腿内侧,并足太阴、厥阴上行,至咽喉合于任脉

调节六阴经经气

阳维脉

足跗外侧,并足少阳经上行,至项后会合于督脉

调节六阳经经气

阴跷脉

足跟内侧,伴足少阴等经上行,至目内眦与阳跷脉会合

调节肢体运动,司眼睑开合

阳跷脉

足跟外侧,伴足太阳等经上行,至目内眦与阴跷脉会合

腧穴总论—表1十四经穴分经主治规律

经脉类别

经名

本经主治特点

二经相同主治

三经相同主治

手三阴经

手太阴经

肺、喉病

胸部病

手厥阴经

心、胃病

神志病

手少阴经

心病

手三阳经

手阳明经

前头、鼻、口、齿病

咽喉病,热病

手少阳经

侧头、胁肋病

目病、耳病

手太阳经

后头、肩胛病,神志病

足三阳经

足阳明经

前头、口齿、咽喉病,胃肠病

眼病、神志病、热病

足少阳经

侧头、耳病、胁肋病

足太阳经

后头、背腰病(背俞并治脏腑病)

足三阴经

足太阴经

脾胃病

前阴病,妇科病

足厥阴经

肝病

足少阴经

肾病、肺病、咽喉病

任督二脉

任脉

回阳,固脱,有强壮作用

神志病、脏腑病、妇科病

督脉

中风、昏迷、热病、头面病

腧穴总论—表2常用骨度分寸表

部位

起止点

折寸

量法

说明

头面部

前发际正中至后发际正中

12

直寸

用于确定头部经穴的纵向距离

眉间(印堂)至前发际正中

3

直寸

第7颈椎棘突下(大椎)至后发际正中

3

直寸

用于确定前或后发际及其头部经穴的纵向距离

眉间(印堂)至后发际正中第7颈椎棘突下(大椎)

18

直寸

前额两发角(头维)之间

9

横寸

用于确定头前部经穴的横向距离

而后两乳突(完骨)之间

9

横寸

用于确定头后部经穴的横向距离

胸腹胁肋部

胸骨上窝(天突)至胸剑联合中点(歧骨)

9

直寸

用于确定胸部任脉经穴的纵向距离

胸剑联合中点(歧骨)至脐中

8

直寸

用于确定上腹部经穴的纵向距离

脐中至耻骨联合上缘(曲骨)

5

直寸

用于确定下腹部经穴的纵向距离

两乳头之间

8

横寸

用于确定胸腹部经穴的横向距离

腋窝顶点至第11肋游离端(章门)

12

直寸

用于确定胁肋部经穴的纵向距离

背腰部

肩胛骨内缘(近脊柱侧点)至后正中线

3

横寸

用于确定背腰部经穴的横向距离

肩峰缘至后正中线

8

横寸

用于确定肩背部经穴的横向距离

上肢部

腋前、后纹头至肘横纹(平肘尖)

9

直寸

用于确定上臂部经穴的纵向距离

肘横纹(平肘尖)至腕掌(背)侧横纹

12

直寸

用于确定前臂部经穴的纵向距离

下肢部

耻骨联合上缘至股骨内上髁上缘

18

直寸

用于确定下肢内侧足三阴经穴的纵向距离

胫骨内侧髁下方至内踝尖

13

直寸

股骨大转子至腘横纹

19

直寸

用于确定下肢外后侧足三阳经穴的纵向距离(臀沟至腘横纹相当于14寸)

腘横纹至外踝尖

16

直寸

用于确定下肢外后侧足三阳经穴的纵向距离

经络腧穴各论—表1手太阴肺经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

腧穴名

特定穴

定位

主治

刺灸方法

中(zhōng)府(fǔ)

肺之募穴

前正中线旁开6寸,平第1肋间隙处

①咳嗽、气喘、胸满痛等肺部病证;②肩背痛

向外斜刺或平刺0.5-0.8寸,不可向内深刺,以免伤及肺脏,引起气胸

尺(chǐ)泽(zé)

合穴

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①咳嗽、气喘、咯血、咽喉肿痛等肺系实热性病证;②肘臂挛痛;③急性吐泻、中暑、小儿惊风等急症

直刺0.8-1.2寸,或点刺出血

孔(kǒng)最(zuì)

郄穴

尺泽穴与太渊穴连线上,腕横纹上7寸处

①咯血、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等肺系病证;②肘臂挛痛

直刺0.5-1寸

列(liè)缺(quē)

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于任脉)

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

①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等肺系病证;②头痛、齿痛、项强、口眼歪斜等头项部疾患

向上斜刺0.5-0.8寸

太(tài)渊(yuān)

输穴;原穴;八会穴脉会

掌后腕横纹桡侧端,桡动脉的桡侧凹陷中

①咳嗽、气喘等肺系疾患;②无脉症;③腕臂痛

避开桡动脉,直刺0.3-0.5寸

鱼(yú)际(jì)

荥穴

第1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

①咳嗽、咯血、咽干、咽喉肿痛、失音等肺系热性病证;②小儿疳积

直刺0.5-0.8寸。

治小儿疳积可用割治法

少(shǎo)商(shāng)

井穴

拇指桡侧指甲根角旁0.1寸

①咽喉肿痛、鼻衄、高热等肺系实热证;②癫狂、昏迷

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经络腧穴各论—表2手阳明大肠经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

腧穴名

特定穴

定位

主治

刺灸方法

商(shāng)阳(yáng)

井穴

食指末节桡侧,指甲根角旁0.1寸

①齿痛、咽喉肿痛等五官疾患;②热病、昏迷等热证、急症

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合(hé)谷(gǔ)

原穴

手背第1、2掌骨之间,第2掌骨桡侧重点处

①头痛、目赤肿痛、齿痛、鼻衄、口眼歪斜、耳聋等头面五官诸疾;②发热恶寒等外感病证,热病无汗或多汗;③经闭、滞产等妇产科病证

直刺0.5-1寸,针刺时手呈半握拳状。

孕妇不宜针

偏(piān)历(lì)

络穴

屈肘,在阳溪穴与曲池穴连线上,腕横纹上3寸处

①耳鸣、鼻衄等五官疾患;②手臂酸痛;③腹部胀满;④水肿

直刺或斜刺0.5-0.8寸

曲(qǔ)池(chí)

合穴

屈肘成直角,在肘横纹外侧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①手臂痹痛、上肢不遂等上肢病证;②热病;③高血压;④癫狂;⑤腹痛、吐泻等肠胃病证;⑥咽喉肿痛、齿痛、目赤肿痛等五官热性病证;⑦隐疹、湿疹、瘰疬等皮肤、外科疾患

直刺0.5-1寸

肩(jiān)髃(yú)

肩峰端下缘,当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间,三角肌上部中央。

臂外展或平举时,肩部出现两个凹陷,当肩峰前下方凹陷处

①肩臂挛痛、上肢不遂等肩、上肢病证;②隐疹

直刺或向下斜刺0.8-1.5寸。

肩周炎宜向肩关节直刺,上肢不遂宜向三角肌方向斜刺

迎(yíng)香(xiāng)

鼻翼外缘中点旁开约0.5寸,当鼻唇沟中

①鼻塞、鼽衄、口歪等局部病证;②胆道蛔虫症

略向内上方斜刺或平刺0.3-0.5寸

经络腧穴各论—表3足阳明胃经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

腧穴名

特定穴

定位

主治

刺灸方法

承(chéng)泣(qì)

目正视,瞳孔直下,当眼球与眶下缘之间

①眼睑瞤动、迎风流泪、夜盲、近视等目疾;②口眼歪斜,面肌痉挛

以左手拇指向上轻推眼球,紧靠眶缘缓慢直刺0.5-1.5寸,不宜提插以防刺破血管引起血肿。

出针时稍加按压以防出血

地(dì)仓(cāng)

口角旁月0.4寸,上直对瞳孔

口角歪斜、流涎、三叉神经痛等局部病证

斜刺或平刺0.5-0.8寸。

可向颊车穴透刺

颊(jiá)车(chē)

下颌角前上方一横指凹陷中,咀嚼时咬肌隆起最高点处

齿痛、牙关不利、颊肿、口角歪斜等局部病证

直刺0.3-0.5寸,或平刺0.5-1寸。

可向地仓穴透刺

下(xià)关(guān)

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前方,当颧弓与下颌切迹所形成的凹陷中。

合口有孔,张口即闭

①牙关不利、三叉神经痛、齿痛、口眼歪斜等面口病证;②耳聋、耳鸣、聤耳等耳疾

直刺0.5-1寸。

留针时不可做张口动作,以免折针。

头(tóu)维(wéi)

额角发际直上0.5寸,头正中线旁4.5寸

头痛、目眩、目痛等头目病证

平刺0.5-1寸

梁(liáng)门(mén)

脐上4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

纳少、胃痛、呕吐等胃疾

直刺0.8-1.2寸。

过饱者禁针,不宜作大幅度提插

天(tiān)枢(shū)

大肠之墓穴

脐中旁开2寸

①腹痛、腹胀、便秘、腹泻、痢疾等胃肠病证;②月经不调、痛经等妇科疾患

直刺1-1.5寸

梁(liáng)丘(qiū)

郄穴

髂前上棘与髌骨外缘连线上,髌骨外上缘2寸

①急性胃病;膝肿痛、下肢不遂等下肢病证;②乳痈、乳痛等乳疾

直刺1-1.2寸

犊(dú)鼻(bí)

髌韧带外侧凹陷中。

又名外膝眼

膝痛、屈伸不利、下肢麻痹等下肢、膝关节疾患

向后内斜刺0.5-1寸

足(zú)三(sān)里(lǐ)

合穴

胃下合穴

犊鼻穴下3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处

①胃痛、呕吐、噎膈、腹胀、腹泻、痢疾、便秘等胃肠病证;②下肢痿痹;③癫狂等神志病;④乳痈、肠痈等外科疾患;⑤虚劳诸证,为强壮保健要穴

直刺1-2寸。

强壮保健常用温灸法

上(shàng)巨(jù)虚(xū)

大肠下合穴

犊鼻穴下6寸,足三里穴下3寸

①肠鸣、腹痛、腹泻、便秘、肠痈、痢疾等胃肠病证;②下肢痿痹

直刺1-2寸

条(tiáo)口(kǒu)

上巨虚穴下2寸

①下肢痿痹,转筋;②肩臂痛;③脘腹疼痛

直刺1-1.5寸

丰(fēng)隆(lóng)

络穴

外踝尖上8寸,条口穴外1寸,胫骨前嵴外2横指处

①头痛,眩晕;②癫狂;③咳嗽痰多等痰饮病证;④下肢痿痹;⑤腹胀,便秘

直刺1-1.5寸

解(jiě)溪(xī)

经穴

足背踝关节横纹中央凹陷处,当拇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

①下肢痿痹、踝关节病、足下垂等下肢、踝关节疾患;②头痛,眩晕;③癫狂;④腹胀,便秘

直刺0.5-1寸

内(nèi)庭(tíng)

荥穴

足背第2、3趾间缝纹端

①齿痛、咽喉肿痛、鼻衄等五官热性病证;②热病;③吐酸、腹泻、痢疾、便秘等肠胃病证;④足背肿痛,跖趾关节痛

直刺或斜刺0.5-0.8寸

厉(lì)兑(duì)

井穴

第2趾外侧趾甲根角旁约0.1寸

①鼻衄、齿痛、咽喉肿痛等实热性五官病证;②热病;③多梦、癫狂等神志疾患

浅刺0.1寸

经络腧穴各论—表4足太阴脾经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

腧穴名

特定穴

定位

主治

刺灸方法

隐(yǐn)白(bái)

井穴

足大趾内侧趾甲角旁约0.1寸

①月经过多、崩漏等妇科病;②便血、尿血等慢性出血证;③癫狂,多梦;④惊风;⑤腹满,暴泻

浅刺0.1寸

太(tài)白(bái)

输穴;原穴

第1跖骨小头后缘,赤白肉际凹陷处

①肠鸣、腹胀、腹泻、胃痛、便秘等脾胃病证;②体重节痛

直刺0.5-0.8寸

公(gōng)孙(sūn)

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于冲脉)

第一跖骨基底部的前下方,赤白肉际处

①胃痛、呕吐、腹痛、腹泻、痢疾等脾胃肠腑病证;②心烦失眠、狂证等神志病证;③逆气里急、气上冲心(奔豚气)等冲脉病证

直刺0.6-1.2寸

三(sān)阴(yīn)交(jiāo)

足太阴、少阴、厥阴经交会穴

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后面缘

①肠鸣腹胀、腹泻等脾胃虚弱诸证;②月经不调、带下、阴挺、不孕、滞产等妇产科病证;③遗精、阳痿、遗尿等生殖泌尿系统疾患;④心悸、失眠、高血压;⑤下肢痿痹;⑥阴虚诸证

直刺1-1.5寸。

孕妇禁针

地(dì)机(jī)

郄穴

内踝尖与阴陵泉穴的连线上,阴陵泉穴下3寸

①痛经、崩漏、月经不调等妇科病;②腹痛、腹泻等脾胃病证;③小便不利、水肿等脾不运化水湿病证

直刺1-1.5寸

阴(yīn)陵(líng)泉(quán)

合穴

胫骨内侧髁下方凹陷处

①腹胀、腹泻、水肿、黄疸、小便不利等脾不运化水湿病证;②膝痛

直刺1-2寸

血(xuè)海(hǎi)

髌骨内上缘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

①月经不调、痛经、经闭等月经病;②隐疹、湿疹、丹毒等血热性皮肤病

直刺1-1.5寸

大(dà)包(bāo)

脾之大络

侧胸部腋中线上,当第6肋间隙处

①气喘;②胸胁痛;③全身疼痛;④岔气;⑤四肢无力

斜刺或向后平刺0.5-0.8寸

经络腧穴各论—表5手少阴心经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

腧穴名

特定穴

定位

主治

刺灸方法

少(shǎo)海(hǎi)

合穴

屈肘,当肘横纹内侧端与肱骨内上髁连线的中点处

①心痛、癔症等心病、神志病;②肘臂挛痛,臂麻手颤;③头项痛,腋胁部痛;④瘰疬

直刺0.5-1寸

通(tōng)里(lǐ)

络穴

腕横纹上1寸,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

①心悸、怔忡等心病;②舌强不语,暴喑;③腕臂痛

直刺0.3-0.5寸。

不宜深刺,以免伤及血管和神经。

留针时,不可做屈腕动作

阴(yīn)郄(xì)

郄穴

腕横纹上0.5寸,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

①心痛、惊悸等心病;②骨蒸盗汗;③吐血,衄血

神(shén)门(mén)

输穴;原穴

腕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

①心痛、心烦、惊悸、怔忡、健忘、失眠、痴呆、癫狂等心与神志病证;②高血压;③胸胁痛

直刺0.3-0.5寸

少(shǎo)府(fǔ)

荥穴

手掌面第4、5掌骨之间,握拳时当小指与无名指指端之间

①心悸、胸痛等心胸病;②阴痒,阴痛;③痈疡;④小指挛痛

直刺0.3-0.5寸

少(shǎo)冲(chōng)

井穴

小指桡侧指甲根角旁0.1寸

①心悸、心痛、癫狂、昏迷等心及神志病证;②热病;③胸胁痛

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经络腧穴各论—表6手太阳小肠经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

腧穴名

特定穴

定位

主治

刺灸方法

少(shǎo)泽(zé)

井穴

小指尺侧指甲根角旁0.1寸

①乳痈、乳汁少等乳疾;②昏迷、热病等急症、热证;③头痛、目翳、咽喉肿痛等头面五官病证

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孕妇慎用

后(hòu)溪(xī)

输穴;八脉交会穴(通于督脉)

微握拳,第5掌指关节后尺侧,远侧掌横纹头赤白肉际处

①头项强痛、腰背痛、手指及肘臂挛痛等痛证;②耳聋、目赤;③癫狂病;④疟疾

直刺0.5-1寸。

治手指挛痛可透刺合谷穴

养(yǎng)老(lǎo)

郄穴

以掌向胸,当尺骨茎突桡侧骨缝凹陷中

①目视不明;②肩、背、肘、臂酸痛

直刺或斜刺0.5-0.8寸。

强身保健可用温和灸

小(xiǎo)海(hǎi)

合穴

屈肘,当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髁之间凹陷处

①肘臂疼痛,麻木;②癫痫

直刺0.3-0.5寸

天(tiān)宗(zōng)

肩胛骨冈下窝中央凹陷处,约当肩胛冈下缘与肩胛下角之间的1/3折点处取穴

①肩胛疼痛、肩背部损伤等局部病证;②气喘

直刺或斜刺0.5-1寸。

遇到阻力不可强行进针

颧(quán)髎(liáo)

目外眦直下,颧骨下缘凹陷处

口眼歪斜、眼睑瞤动、齿痛、三叉神经痛等面部病证

直刺0.3-0.5寸,斜刺或平刺0.5-1寸

听(tīng)宫(gōng)

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的后缘,张口呈凹陷处

①耳鸣、耳聋、聤耳等耳疾;②齿痛

张口,直刺1-1.5寸。

留针时应保持一定的张口姿势

经络腧穴各论—表7足太阳膀胱经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

腧穴名

特定穴

定位

主治

刺灸方法

睛(jīng)明(míng)

目内眦旁0.1寸

①目赤肿痛、流泪、视物不明、目眩、近视、夜盲、色盲等目疾;②急性腰扭伤,坐骨神经痛;③心悸、怔忡

嘱患者闭目,医者左手轻推眼球向外侧固定,右手缓慢进针,紧靠眶缘直刺0.5-1寸。

不捻转,不提插(或只轻微捻转和提插)。

出针后按压针孔片刻,防止出血。

禁灸

攒竹(cuanzhú)

眉头凹陷中,约在目内眦直上

①头痛,眉棱骨痛;②眼睑瞤动、眼睑下垂、口眼歪斜、目视不明、流泪、目赤肿痛等目部病证;③呃逆

可向眉中或向眼眶内缘平刺或斜刺0.5-0.8寸。

禁灸

天(tiān)柱(zhù)

后发际正中直上0.5寸(哑门穴),旁开1.3寸,斜方肌外缘凹陷中

①后头痛、项强、肩背腰痛等痹证;②鼻塞;③癫狂痫;④热病

直刺或斜刺0.5-0.8寸,不可向内上方深刺,以免伤及延髓

风(fēng)门(mén)

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①感冒、咳嗽、发热、头痛等外感病证;②项强,胸背痛

斜刺0.5-0.8寸

肺(fèi)俞(shu)

肺之背俞穴

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①咳嗽、气喘、咯血等肺疾;②骨蒸潮热、盗汗等阴虚病证

斜刺0.5-0.8寸

心(xīn)俞(shu)

心之背俞穴

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①心痛、惊悸、失眠、健忘、癫痫等心与神志病变;②咳嗽、吐血;③盗汗,遗精

斜刺0.5-0.8寸

膈(gé)俞(shu)

八会穴血会

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①呕吐、呃逆、气喘、吐血等上逆之证;②贫血;③隐疹,皮肤瘙痒;④潮热、盗汗;⑤血瘀诸证

斜刺0.5-0.8寸

肝(gān)俞(shu)

肝之背俞穴

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①胁痛、黄疸等肝胆病证;②目赤、目视不明、夜盲、迎风流泪等目疾;③癫狂痫;④脊背痛

斜刺0.5-0.8寸

胆(dǎn)俞(shu)

胆之背俞穴

第10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①黄疸、口苦、胁痛等肝胆病证;②肺痨,潮热

斜刺0.5-0.8寸

脾(pí)俞(shu)

脾之背俞穴

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①腹胀、纳呆、呕吐、腹泻、痢疾、便血、水肿等脾胃肠腑病证;②背痛

斜刺0.5-0.8寸

胃(wèi)俞(shu)

胃之背俞穴

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胃脘痛、呕吐、腹胀、肠鸣等胃疾

斜刺0.5-0.8寸

肾(shèn)俞(shu)

肾之背俞穴

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①头晕、耳鸣、耳聋、腰酸痛等肾虚病证;②遗尿、遗精、阳痿、早泄、不育等生殖泌尿系统疾患;③月经不调、带下、不孕等妇科病证

直刺0.5-1寸

大(dà)肠(cháng)俞(shu)

大肠背俞穴

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①腰腿痛;②腹胀、腹泻、便秘等胃肠病证

直刺0.8-1.2寸

膀(páng)胱(guāng)俞(shu)

膀胱背俞穴

第2骶椎棘突下,旁开1.5寸,约平第2骶后孔

①小便不利、遗尿等膀胱气化功能失调病证;②腰骶痛;③腹泻、便秘

直刺或斜刺0.8-1.2寸

次(cì)髎(liáo)

第2骶后孔中,约当髂后上棘下与后正中线之间

①月经不调、痛经、带下等妇科病证;②小便不利;③遗精;④疝气;⑤腰骶痛,下肢痿痹

直刺1-1.5寸

委(wěi)中(zhōng)

合穴

膀胱下合穴

腘横纹中点,当股二头肌肌腱与半腱肌肌腱的中间

①腰背痛、下肢痿痹等腰及下肢病证;②腹痛,急性吐泻;③小便不利,遗尿;④丹毒

直刺1-1.5寸,或用三棱针点刺腘静脉出血

志(zhì)室(shì)

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3寸

①遗精、阳痿等肾虚病证;②小便不利、水肿;③腰脊强痛

斜刺0.5-0.8寸

秩(zhì)边(biān)

平第4骶后孔,骶正中嵴旁开3寸

①腰骶痛、下肢痿痹等腰及下肢病证;②小便不利;③便秘、痔疾;④阴痛

直刺1.5-2寸

承(chéng)山(shān)

腓肠肌两肌腹之间凹陷的顶端处,约在委中穴与昆仑穴连线之中点

①腰腿拘急、疼痛;②痔疾,便秘

直刺1-2寸。

不宜做过强的刺激,以免引起腓肠肌痉挛

飞(fēi)扬(yáng)

络穴

昆仑穴直上7寸,承山穴外下方1寸处

①头痛,目眩;②腰腿疼痛;③痔疾

直刺1-1.5寸

昆(kūn)仑(lún)

经穴

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①后头痛、项强、腰骶疼痛、足踝肿痛证;②癫痫;③滞产

直刺0.5-0.8寸。

孕妇禁用,经期慎用

申(shēn)脉(mài)

八脉交会穴(通于阳跷脉)

外踝直下方凹陷中

①头痛,眩晕;②癫狂痫证、失眠等神志疾患;③腰腿酸痛

直刺0.3-0.5寸

至(zhì)阴(yīn)

井穴

足小趾外侧趾甲根角旁0.1寸

①胎位不正,滞产;②头痛,目痛;③鼻塞,鼻衄

浅刺0.1寸。

胎位不正用灸法

经络腧穴各论—表8足少阴肾经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

腧穴名

特定穴

定位

主治

刺灸方法

涌(yǒng)泉(quán)

井穴

足趾跖屈时,约当足底(去趾)前1/3凹陷处

①昏厥、中暑、小儿惊风、癫狂痫等急症及神志病证;②头痛、目眩、失眠;③咯血、咽喉肿痛、喉痹等肺系病证;④大便难,小便不利;⑤奔豚气;⑥足心热

直刺0.5-0.8寸。

临床常用灸法或药物贴敷

太(tài)溪(xī)

输穴;原穴

内踝高点与跟腱后缘连线的中点凹陷处

①头痛、目眩、失眠、健忘、遗精、阳痿等肾虚证;②咽喉肿痛、齿痛、耳鸣、耳聋等阴虚性五关病证;③咳嗽、气喘、咯血、胸痛等肺部疾患;④消渴,小便频数,便秘;⑤月经不调;⑥腰脊痛,下肢厥冷

直刺0.5-0.8寸

照(zhào)海(hǎi)

八脉交会穴(通于阴跷脉)

内踝高点正下缘凹陷处

①失眠、癫痫等精神、神志疾患;②咽喉干痛、目赤肿痛等五官热性疾患;③月经不调、带下、阴挺等妇科病证;④小便频数,癃闭

直刺0.5-0.8寸

复(fù)溜(liū)

经穴

太溪穴上2寸,当跟腱的前缘

①水肿、汗证(无汗或多汗)等津液输布失调疾患;②腹胀、腹泻等胃肠疾患;③腰脊强痛,下肢痿痹

直刺0.5-1寸

肓(huāng)俞(shu)

脐旁0.5寸

①腹痛、腹胀、腹泻、便秘等胃肠病证;②月经不调;③疝气

直刺1-1.5寸

经络腧穴各论—表9手厥阴心包经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及刺灸方法

腧穴名

特定穴

定位

主治

刺灸方法

曲(qǔ)泽(zé)

合穴

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尺侧缘

①心痛、心悸、善惊等心系病证;②胃痛、呕血、呕吐等热性胃疾;③暑热病;④肘臂挛痛

直刺1-1.5寸;或点刺出血

郄(xì)门(mén)

郄穴

腕横纹上5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键之间

①急性心痛、心悸、心烦、胸痛等心疾;②咯血、呕血、衄血等热性出血证;③疔疮;④癫痫

直刺0.5-1寸

间(jiān)使(shǐ)

经穴

腕横纹上3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键之间

①心痛、心悸等心疾;②胃痛、呕吐等热性胃病;③热病,疟疾;④癫狂痫

直刺0.5-1寸

内(nèi)关(guān)

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于阴维脉)

腕横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