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室内空气品质10页.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996224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2.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室内空气品质10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浅析室内空气品质10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浅析室内空气品质10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浅析室内空气品质10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浅析室内空气品质10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浅析室内空气品质10页.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浅析室内空气品质10页.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浅析室内空气品质10页.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浅析室内空气品质10页.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浅析室内空气品质10页.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浅析室内空气品质10页.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浅析室内空气品质10页.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浅析室内空气品质10页.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浅析室内空气品质10页.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浅析室内空气品质10页.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浅析室内空气品质10页.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浅析室内空气品质10页.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析室内空气品质10页.docx

《浅析室内空气品质10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室内空气品质10页.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浅析室内空气品质10页.docx

浅析室内空气品质10页

室内空气品质

引 言

是室内空气品质()的英文缩写。

在近二十年中,长期生活和工作在现代建筑物中的人们常表现出一些越来越严重的病态反应,德国的星期一综合症便是其中著名的一例。

这一问题引起了专家们的广泛重视,并提出了病态建筑()、病态建筑综合症()等一些新概念。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1983年的定义,病态建筑综合症是因建筑物使用而产生的症状,包括眼睛发红、流鼻涕、嗓子疼、困倦、头痛、恶心、头晕、皮肤搔痒等。

近些年来,有些专家学者建议将人们对室内气味产生的不满也纳入到病态建筑综合症中。

大量调查分析表明,人们约有90%的时间都在室内度过,室内空气品质不佳是引起病态建筑综合症的主要因素。

  由于问题导致的病态建筑综合症,使人们的健康和工作效率大受影响。

一些现代化密闭写字楼中的工作人员受到的影响尤其明显。

与此同时,由问题间接引起的社会工作效率降低和病休、医疗费用等社会问题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另一方面,为了改善室内空气品质,很可能需要增加建筑和空调系统的初投资及维护费用,这给业主和工程维护人员也提出了新的课题。

  根据美国环保署()调查表明:

在美国问题是有关全民健康的首要问题之一,受其影响的美国人口多达3000万,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了$400亿/年,这些数字令人触目惊心。

  在我国虽然没有相关权威机构的统计调查,但从我国室内环境监测中心室内监测量越来越大的趋势可以看出此问题在我国也是越来越严重。

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住房改革带来的购房、室内装修热潮,使得问题在我国尤为突出,从如下案例中可见一斑:

  案例1:

北京某居民家于1998年7月装修一年后发现室内甲醛超标20倍,他本人也因此得了"喉乳头状瘤",2000年8月他把装饰公司告上了法庭。

这是国内第一家因装修问题而打的官司。

  案例2:

北京市有关部门在全市抽查了6座新建的高档写字楼,发现氨超标率达到了80.56%,臭氧的超标率达到了50%,甲醛的超标率达到了42.11%。

  案例3:

北京市每年发生有毒建筑材料引起的急性中毒事件约有400余起,中毒人数1万余人,慢性中毒约有10万人次。

  案例4:

国家卫生部、建设部和环保部门在去年9月的一次家庭装饰材料抽查中,发现不合格者占68%。

  鉴于以上种种原因,人们已经认识到解决问题的重要性与迫切性,问题已成为当前建筑环境领域内的一个研究热点。

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目前尚缺乏对问题系统全面的认识。

的影响因素

室内污染源

  室内的污染源大致有五类:

一是颗粒污染物,包括来源于各种居室用品或生物体的尘埃、短纤维和毛发等;二是建筑装饰材料、涂料和家用化学品释放的(有机挥发化合物),如甲醛、苯、氯化泾等;三是生物类污染物,包括来自于腐败物和宠物的代谢产物的细菌、霉菌、病毒,它们会使抵抗力弱的人染病,此外花粉和尘螨会引发过敏体质人群的过敏反应;四是氡及其衰减子体,放射性物质,它能直接诱发癌症,它的来源是砖头材料、土壤等;五是人体自身污染,包括身体散发的异味以及少数病患者出入公共场所,通过空气交叉传染。

这些污染源将不同程度地对产生不良影响。

室外污染源

  室外污染源主要包括汽车尾气中所含的氮氧化物,工业和民用锅炉排除的2、和可吸入颗粒物等。

由于国外工业化的时间早,在环保方面的投入力度大,环境治理效果好,因此室外污染轻微。

而象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目前以发展经济为主,对于环境问题的关注程度不高,导致室外污染严重,下图为我国某著名商业区冬夏季两典型日的室外可吸入颗粒物10、、和2浓度变化情况,其中大部分时间是超过国家室内空气标准的

  空调系统设备本身也易成为污染源。

如在表冷器降温、减湿过程中,其表面凝水积尘、滴水盘集水极易滋生细菌;过滤器富集灰尘和微生物,如不及时更换,极易成为系统内的一大污染源;另外系统中的连接部件如帆布接头、法兰连接处等最易积尘和发霉。

诸如此类因素也会使恶化。

不合适的换气次数

  随着70年代能源危机的开始,各国都把降低建筑能耗作为节能的一大手段,其中包括尽量减少新风量的摄入,以减少了对其预热/冷的能耗。

但这样带来了另外一个问题,即室内污染物无法及时稀释,对人体健康和工作效率都产生了不良影响。

因此长期以来,人们将加大新风量作为当然的改善的方法之一。

但这种方法不是万灵药,对于室外污染轻微的国外来说,这无疑是一种解决之道,但对于向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室外空气质量恶劣,室外空气中的某些质量指标已超过室内空气质量的控制指标,显然这种情况下引入过多的新风不仅不能起到稀释作用,而且还会恶化室内空气品质。

因此在换气次数的选择上就存在一个优化问题,对于国外来说就是要在能耗和间取得平衡,而针对我国的具体情况则还要加上对室外空气质量的考虑。

的评价

伴随室内的定义发展起来的是的评价。

评价是人们认识室内环境的一种科学方法,它是随着人们对室内环境重要性认识不断加深而提出的新概念。

由于涉及到多学科的知识,它的评价应由集中建筑技术、建筑设备工程、医学、环境监测、卫生学、社会心理学等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小组联合工作。

当前,评价一般采用量化监测和主观调查结合的手段进行。

其中的量化监测是指直接测量室内污染物浓度来客观了解、评价,而主观评价则是指利用人的感觉器官进行描述与评判工作。

  主观评价的依据是人类的感觉系统(主要是嗅觉)对室内空气的满意程度。

推崇这种评价系统的代表人物是丹麦哥本哈根大学P.O.教授,他在’89室内空气品质讨论会上提出:

品质反映了满足人们要求的程度,如果人们对空气满意,就是高品质;反之,就是低品质。

他还提出了利用可感觉的空气品质()概念来评判的好坏。

英国的()认为:

如果室内少于50%的人能察觉到任何气味,少于20%的人感觉不舒服,少于10%的人感觉到黏膜刺激,并且少于5%的人在不足2%的时间内感到烦躁,此时认为是可接受的。

这两种定义的共同点是都将评价完全变成了人们的主观感受。

但人的感觉往往受环境、感情、利益等方面影响,这会使主观评价出现倾向性

  客观评价的依据是人们受到的影响跟各种污染物浓度、种类、作用时间之间的关系,同时还利用了空气年龄()、换气效率()、通风效能系数()等概念和方法。

由于室内往往是低浓度污染,这些污染物长期作用时对人体的危害还不太清楚,它们影响人体舒适与健康的域值和剂量也不清楚。

大量的测试数据表明,室内这些长期低浓度的污染即使在状况恶化、室内人员抱怨频繁时也很少有超标的。

另外,室内有成千上万种空气污染物同时作用于人体,选用哪些污染物作为客观评价的标准还需进行大量的研究。

所以的客观评价有其局限性

  人们的反应跟其个体特征密切相关,即使在相同的室内环境中,人们也会因所处的精神状态、工作压力、性别等因素不同而产生不同的反应。

因此,对的评价必须将上述各种主观因素考虑在内。

62-1989R中对的描述相对于其他定义,最明显的变化是它涵盖了客观指标和人的主观感受两个方面的内容,相对比较科学和全面。

例如,便指出自己跟舒适相关的上述定义中,没有考虑诸如电磁波等无异味、但可能对人体有潜在危害的这类物质。

这从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大多数组织和学者对62-1989R中两类定义的认同

  国外对此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内容包括对大量建筑进行客观评价,主观评价,或二者相结合,或与人体热舒适性评价相结合,也有学者提出评价及提高的较为实用的具体工作流程。

国内在评价方面的研究并不多见。

上海城市建设学院的沈晋明等在评价方面做了一定的工作,对评价的方法提出了一些看法,并对上海一些办公大楼的分别进行了主客观评价。

现阶段在评价方面人们做了很多工作,但仍缺乏实质性的研究和权威性的评价方法。

改进的方法

污染源的控制包括三个方面:

室内、室外和空调系统。

  对于室内污染源,主要以建筑装饰材料散发的为主。

德国对木制品的甲醛散发量及建筑物中致癌的散发量作了规定。

芬兰室内空气品质和气候委员会制定出指导方针来鼓励人们设计出更健康和舒适的建筑,他们基于材料散发出、甲醛和氨的多少而把建筑材料分成三类。

欧洲标准技术委员会2647是专门负责制定标准及确认产品散发量的组织,目前对建筑材料已起草了一个标准,欧洲目前已开始自发地根据建筑装饰材料对室内空气品质的影响而对其进行分类标签,并在丹麦等国家得到应用。

美国加洲和华盛顿洲要求建筑材料所散发出的、甲醛、及粒子要符合有关规定。

美国现在已作出了污染源分类数据库,这个数据库含有材料的散发量及毒性。

  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筑装饰材料的散发标准,但这个标准的制定是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由于我国住房改革导致的装修热,使很多不法企业觉得有利可图,大量生产散发严重超标的建筑装饰材料,市场上充斥着这些质量低劣的产品,对人民的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对于室外污染源,以国家治理为主。

包括制定法规对汽车尾气排放的限制,减少燃煤锅炉的使用,增加天然气的使用等。

另外还可以利用一些先进技术对室外污染物进行消除,如日本有一种光催化涂料,可以涂在建筑物表面,利用太阳光分解室外空气中的氮氧化物和2。

  对于空调系统自身产生的污染源,只能通过加强系统维护和管理来实现,如定期更换空调箱中过滤器,清洗表冷器和凝水盘等。

选择合适的换气次数

  对于国外来说,增加换气次数有利于提高室内,但加大新风量会使系统的能耗增加,因此选择换气次数时就要在二者之间取得一个平衡。

丹麦的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的研究表明,在商用建筑中由于增加换气次数提高导致的生产率上升带来的经济效益为5%,而由此消耗的能源所付出的经济代价为-0.5%,因此总体来说增加换气次数还是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的。

但这种选择是省钱不省能,以可持续性发展的标准来衡量似乎就不太合适了。

  对于我国的情况来说,由于城市的室外空气质量恶劣,可以考虑在较高的位置采集质量较好的新风;对于换气次数的选择,目前还没有相关的研究成果进行指导。

通常取暖通空调规范所定义的值,但这样不考虑各地的地方差异,千篇一律,难免会产生很大的偏差。

应具体考虑建筑所处位置周围空气质量的好坏,而选择合适的换气次数,以保证和能耗的平衡。

空气净化器的使用

  目前的空气净化器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为消除可吸入颗粒物的过滤段,另一部分为消除有害气体的净化段,按照作用原理不同,净化段又分为吸附型和光催化型两种。

  通常过滤器按过滤效率的高低可分为初,中,高三种。

初效过滤器多采用玻璃纤维,人造纤维,金属丝网及粗孔聚氨酯泡沫塑料,对粒径;5μm的灰尘可以有效过滤;中效过滤器主要滤料为玻璃纤维,人造纤维合成的无纺布及中细孔聚乙烯泡沫塑料,可作成袋式或抽屉式,对;1μm的灰尘可以有效过滤;高效过滤器按照其效率不同还可细分,其中0.1μm级高效过滤器可以对0.1μm的灰尘过滤效率高达99.99%以上,不过这样的过滤器通常使用在对空气洁净度要求很高的地方,如手术室和洁净室等。

通常中央空调中使用的是初、中效过滤器。

在日本的一些家用空气净化产品中常使用一种叫()的高效过滤器,其对;0.3μm以上灰尘的消除效率可达99.97%。

  使用吸附原理净化空气是一项历史悠久的技术。

吸附是由于吸附剂和吸附质分子间的作用力引起的,这些作用力分为两大类物理作用力和化学作用力,它们分别引起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

物理吸附是可逆过程,只能暂时阻挡污染而不能消除污染。

而化学吸附是不可逆的过程,是挥发性物质的分子与吸附剂起化学反应而生成非挥发性的物质,这种机理可使得低沸点的物质如甲醛被吸附掉。

活性碳是最常用的吸附剂,它对许多都是很有效的,但对甲醛作用很小。

浸了高锰酸钾的氧化铝()对甲醛及低浓度的醛和有机酸有很高的去除效率。

所以经常与活性炭联合起来使以提高过滤器的效率。

 国内外多家厂商生产出了活性炭吸附空气净化产品。

多种新型活性炭纤维过滤器、新型活性炭颗粒和浸渍了高锰酸钾的氧化铝组合的过滤器问世(、空调公司产品上已使用美国普滤公司产品)。

  使用光催化材料净化空气是近年来兴起的一项新技术,由于它具有能耗低、操作简便、反应条件温和、可减少二次污染以及可连续工作等优点,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半导体光催化作用的本质是在光电转换中进行氧化还原反应。

根据半导体的电子结构,当其吸收一个能量不小于其带隙能()的光子时,电子(e-)会从充满的价带跃迁到空的导带,而在价带留下带正电的空穴()。

价带空穴具有强氧化性,而导带电子具有强还原性,它们可以直接与反应物作用,还可以与吸附在催化剂上的其他电子给体和受体反应。

例如空穴可以使H2O氧化,电子使空气中的O2还原,生成H2O2、·基团和2·,这些基团的氧化能力都很强,能有效地将有机和无机污染物氧化,最终将其分解为2、H2O、43-、42-、23-以及卤素离子等无机小分子,达到消除的目的。

  日本大金公司于1996年率先生产了光催化空气净化器,之后日本多家著名的家电厂商(如松下、东芝等)先后推出此类产品。

美国新泽西洲的通用空气技术()公司已开发生产了落地式及管道式光催化空气净化与消毒设备。

国内有多家空调厂商(如海尔、格力等)生产出了带有光触媒滤网的家用空调。

领域的研究方向

室内有机污染源散发特性的研究

  室内建筑装饰材料和人体活动会产生大量的,它们是室内的主要有机污染源。

目前其散发特性是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验研究和模型研究两种。

  国内外对建筑装饰材料散发情况进行了测量。

例如芬兰技术研究中心对22种材料测量发现经过28天后,的散射率降低了至少90%。

美国做了实验来确认各种室内污染源的散发量,同时确认各种因素对散发量的影响,这些因素包括温度、相对湿度、空气变化及小室负荷。

结果表明,空气换气次数对散发量尤其是湿材料的散发量有很大的影响。

根据散发机理的不同,室内建筑装饰材料的散发模型,总体上可分为二类即经验模型和物理模型,这些模型目前都存在着许多问题。

  2)室内空气净化技术的研究

  目前室内空气净化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活性炭吸附和光催化设备的上。

它们各自有不同的特点,目前许多厂家都在开发这两种设备,然而这些设备用到实际中去还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如其性能的评价指标、性能优化、摆放位置的优化等问题都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3)技术在领域的应用

  近二十年来,随着计算机科学计算技术的发展,利用对室内空气流动进行数值模拟的方法应运而生。

数值模拟方法通过求解质量、动量、能量、气体组份质量守恒方程和粒子运动方程,得到室内各个位置的风速、温度、相对湿度、污染物浓度、空气年龄等参数,从而分析评价通风换气效率、热舒适和污染物排除效率等。

由于数值模拟方法具有周期短、费用低等特点,并且能够预先进行,因此这一方法近十年来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随着计算机运算速度的提高、计算流体模型的完善,数值模拟方法将会成为客观评价的有效工具。

室内空气品质

1室内空气品质()的概念

  室内空气品质不同于室内污染,最初关于室内空气品质的定义是指一系列污染物浓度指标,然而,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单个的污染物浓度指标不能准确的反映室内空气质量的优劣,污染物浓度低的室内人们仍然感觉到很难受,因此室内空气品质的好坏还与居住者的主观感受、心理和生理条件紧密相关。

教授在1989年给室内空气品质的定义是:

所谓品质就是反映满足人们要求的程度,如人们满意就是高品质,不满意就是低品质。

英国的()认为:

如果室内少于50%的人能够觉察到任何气味,少于20%的人感觉不舒服,少于10%的人感觉黏膜刺激,并且少于5%的人在不足2%的时间内感到烦躁,那么此时的室内空气是可以接受的,这两者的共同点就是将室内空气品质完全变成了人的主观感受。

  在标准62-1989R中,它考虑了室内污染物浓度指标和人体主观感受两方面的因素,提出了可接受的室内空气品质()和感受到可接受室内空气品质()概念。

可接受的室内空气品质定义为:

空调中的绝大多数人对空气没有表示不满意,并且空气中没有已知放入污染物达到了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严重威胁浓度。

感受到可接受室内空气品质定义为:

空调房中的绝大多数人没有因为气味和刺激而表示不满,它是可接受的室内空气品质的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有些气体如、氡、γ射线等,对人体危害非常大,但无刺激,故仅仅用感受到可接受室内空气是不够的。

2室内空气品质产生的原因

  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袭击西方各国,许多建筑为了节能都减少空调系统的新风量,同时加强了房间密闭程度。

另外现代建筑装修更加豪华,装修材料更加多样化,并且这些装修材料都释放化学污染物,这也进一步导致了室内空气品质的恶化。

  在过去的20年中,长期生活和工作在现代建筑的人们普遍感到头昏、鼻塞、喉干、胸闷、精神不佳、关节不适等,当走出室内时,不适症状明显减轻。

室内人员为何出现不明症状?

室内为何引起与之有关的过敏性肺炎、气喘病、加湿器热病、军团病、溶剂性脑病等被称为没有起因的病症?

严峻的事实引起了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并很快提出了病态建筑()和病态建筑综合症()的概念。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1983年定义:

病态建筑综合症是因为建筑物使用而产生的症状。

包括眼睛发红、流鼻涕、嗓子痛、困倦、头痛、恶心、头晕、皮肤瘙痒等。

大量调查研究表明,人们超过80%的时间都在室内度过,由于室内空气品质的原因,人们的身心健康和工作效率受到了很大影响,一些现代密闭写字楼的工作人员受到影响尤其明显。

与此同时,由室内空气品质间接引起的社会问题也受到广泛的关注。

另一方面,为了改善室内空气品质,需要增加建筑和空调系统的初投资和维护费用

由于以上种种原因,人们已经认识到了解决室内空气品质问题重要性和紧迫性,问题已成为建筑环境领域内的一个研究热点。

3影响室内空气品质的因素

  a)室内污染源

  室内空气中的污染来源是多方面的,人体呼出的代谢物,人体通过呼吸,说话等活动排到室内空气的病原体,物体燃烧的各种污染产物,如烟叶的燃烧。

建筑物自身造成的污染。

如地基中散发的氡,混凝土中的氨气都是建筑物自身产生的污染物。

建筑装修材料造成的污染。

如建筑板材中散发的甲醛,。

油漆散发的苯及其同系物。

  b)空调设备引起的室内污染

  美国国家职业安全与卫生研究所()对529个建筑进行评估,其中280座建筑物通风不合格,占调查总数的53%。

其中最严重的问题是新风量不够,其次是几乎空调设备的所有组成构件都是污染源和臭味源。

主要是过滤器,空调设备在加湿,减湿等空气处理过程中,特别是室外湿度较大,在降湿,减湿时,表冷器表面凝水积尘,滴水盘排水不畅,极易污染室内空气,系统中的部件如帆布接头,法兰连接处等极易积尘和发霉,发生微生物污染,写字楼等办公地点采用风机盘管加独立新风系统,盘管湿表面常常成为室内的细菌源,气味源。

此外,由于空调系统维护不良发生空气污染问题,有的空调系统使用多年未曾检修和清理,导致盘管积垢,空气处理机内细菌和微生物丛生。

  c)室外引起的污染

  室外环境与室内是有联系的,室外的污染必然影响室内,室外在没有工业污染的条件下,总是离地面越高,的含量越低。

一般认为建筑物的一层受到的影响较大。

同时发现室内的一系列污染所造成的总是高于室外。

国外室内空气品质研究的现状

1国外的研究现状

  历史上旨在减少室外空气污染的努力可以追溯到14世纪,以当时英国伦敦的烟雾法为代表。

现代空气污染问题的研究源于1952年的伦敦烟雾事件,经过50多年的研究,人们对空气污染的成因、影响因素和代表性危害都有了全面地认识。

同时,控制空气污染的方法或措施也不断完善,并形成了与室外空气污染控制相关的产业。

  室内空气质量问题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以原始人类将火种引入洞穴,引起洞穴烟尘污染为标志。

采用科学的办法对待室内空气问题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20世纪上半叶,1939年美国成立了工业卫生协会(),这标志着生产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已受到社会关注。

对非生产场所,如住宅、办公室、会议室、教室、医院、旅馆、图书馆、候车(机、船)厅等室内空气的关注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北欧和北美,正是在那个时期提出了室内空气质量()的概念。

当时,促使人们关注室内空气质量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一是随着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和环境科学的发展,人们的环境意识不断加强;二是空调开始普及,为了节省能源,建筑物密闭程度不断提高,门窗开启时间越来越短。

同时各种化学制品也开始涌入室内,导致室内化学污染物浓度提高,于是长期在室内滞留的人群常常感到不适。

正是那时逐渐出现了“病态建筑综合症()”和“军团病”等新问题和概念。

人们逐渐发现室内空气污染与哮喘和肺癌等疾病的发病率的上升有着密切关系,并注意室内环境质量不一定比室外好,甚至比室外更糟。

  围绕室内空气质量的系统研究最初主要着眼于室内与室外空气质量的关系,以及室内空气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1965年,荷兰学者等进行了世界上第一个系统的、大规模的室内与室外空气质量的关系。

他们以鹿特丹60个住户为对象,测定了室内、外2和烟尘的关系,获得了空气污染事件期间的室内环境相对安全性、抽烟对于室内气溶胶生成、室内2衰减与建筑物新旧程度的关系等重要信息。

这一研究表明室内与室外空气质量存在显著的差异,并且揭示室内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可能超过室外。

随后,关于室内与室外空气质量关系的研究一直未停止过,而且涉及面越来越宽。

通过这些研究,人们对各种条件下,不同污染物的室内与室外关系有了全面的认识,并建立了一系列室内与室外空气质量关系的模型。

  20世纪60年代开始关于室内空气污染健康效应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各种人类活动引起的呼吸性健康疾病。

同一时期,国外大规模出现装修热。

北欧、美国和其他国家先后开始大量使用甲醛制品,如用脲醛树脂和酚醛树脂作原料制成胶粘剂、墙缝填充剂和多种人造板材等。

其中,脲甲醛泡沫树脂隔热材料在那个时期曾被大量用于构建房屋,特别是移动住房。

于是,大量甲醛释放到室内,很多居住者出现了急性刺激和急性中毒症状,甚至引起中毒性肝炎或是过敏性紫癜。

这些问题在当时的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震动。

于是,工业卫生、环境保护、化学化工和建筑装潢等专业的工作人员围绕着甲醛污染问题,相继开展了环境监测、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观察、毒理实验、工艺改革及相应的实际工作和科学研究。

  20世纪80年代美国的总暴露量评价方法学研究()提供了一个全面评价室内和室外暴露对人体总暴露贡献的模型。

这个研究得到了一个令人吃惊的结论:

对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来说,通常情况下,室内污染源对人体总暴露的贡献远远高于室外工业污染源。

  随着对于室内空气污染问题认识的不断深化,室内环境作为卫生和环境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重视。

一批专门从事室内环境检测、宣传教育、学术研究和学术交流、咨询和评估的机构开始形成。

如美国工业卫生协会()专门设立了室内环境质量()委员会。

“国际室内空气质量与气候协会()”、“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和“室内空气质量协会()”也于1992年、1993年和1995年相继创立。

就连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这样的军事合作组织也在她的科学与环境事务局所属的高级研究中心开展“室内空气质量()科学”的研究和教育培训计划,每年都要在缔约国开展室内环境方面的培训工作。

  与此同时,室内空气质量的管理机构也开始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形成,如美国环保局于1988年在其空气与辐射司下设立室内空气质量()程序办公室,1995年又与较早设立的氡分部合并成立了室内环境处,并附设了两个与室内环境相关的国家实验室,在相关部门设立了室内环境的监管、执法机构。

如今,美国的学校里都设有室内环境协调员,管理和督导室内环境质量的监测和控制。

法国政府也于1999年底成立了国家室内空气监测站,并从2001年开始,每年在全国选择1000个监测点,对典型室内场所的氡、铅、霉菌、过敏源、、人造矿物纤维、杀虫剂及烟草烟雾等10多种有害物质进行检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