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支出与居民消费.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9999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47.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政支出与居民消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财政支出与居民消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财政支出与居民消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财政支出与居民消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财政支出与居民消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财政支出与居民消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财政支出与居民消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财政支出与居民消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财政支出与居民消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财政支出与居民消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财政支出与居民消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财政支出与居民消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财政支出与居民消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财政支出与居民消费.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财政支出与居民消费.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财政支出与居民消费.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财政支出与居民消费.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财政支出与居民消费.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财政支出与居民消费.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财政支出与居民消费.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财政支出与居民消费.docx

《财政支出与居民消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政支出与居民消费.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财政支出与居民消费.docx

财政支出与居民消费

财政支出与居民消费

摘要:

消费、投资和出口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三大动力。

就我国国内经济情况而言,以往“重投资轻消费”的发展模式很难继续,过分追求高投资的后果已逐渐显现,同时消费不足的问题也困扰着我国经济的前进。

所以在这个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研究财政政策如何影响居民消费尤为重要。

无论从理论上看还是从实践上来看,财政支出都能够对居民消费产生影响。

就我国消费率偏低储蓄率偏高的经济现状而言,如何有效地利用财政支出政策工具来引导居民消费、拉动经济增长成为本文研究的重点。

本文主要通过对财政支出与居民消费的理论研究,探讨财政支出项目对居民消费的作用机制,然后依据现有的资料数据分析居民消费和财政支出的现状,进而建立计量模型测算不同的财政支出项目对居消费的作用程度,从而引导我国城乡居民消费良性提高。

关键词:

居民消费;财政支出;问题;政策建议

FISCALEXPENDITUREANDRESIDENTCONSUMPTION

Abstract:

Consumption,investmentandexportsarethethreemajordrivingforcesforeconomicdevelopment.Forourdomesticeconomicsituation,theprevious"heavyinvestmentandlightconsumption"modelofdevelopmentisdifficulttocontinue.Theconsequencesofexcessivepursuitofhighinvestmenthavebeengraduallyemerging,whiletheproblemofinsufficientconsumptionalsobegantoplagueoureconomyforward.Soresearchfiscalpolicyaffecttheresidentconsumerisparticularlyimportantinthiscriticalphaseofeconomicandsocialtransition.Bothfromthepointofviewintheoryorinpractice,publicfinancialspendingcouldhaveinflationontheresidents.China'scurrenteconomicsituationisthelowconsumptionratewiththehighsavingsrate.Howtoeffectivelyusefiscalspendingpolicytoolstoguidetheconsumertopromoteeconomicgrowth,thisseriesofquestionsfocusofthisstudy.Thispapermainlythroughprivateconsumptionandfiscalexpendituretheoreticalresearch,discussesfiscalspendingprojectsonthemechanismofaction,andthenbasedonexistingdataanalysisofconsumerspendingstatusquo,therebyestablishingeconometricmodelstoidentifydifferentfinancialexpenditureontheroleoftheconsumerlevel,andfinallylearnfromforeignexperiencemadeonthebasisoffiscalexpenditurepoliciesontheimprovementplantoguideurbanandruralresidentsincreasedconsumptionbenign.Theintentofthisarticleistostudythefinancialimpactofspendingonconsumermechanism.

Keywords:

Residentconsumption;Publicfinanceexpenditure;Question;Policysuggestions

一、绪论

(一)选题背景与选题意义

1.选题背景

一直以来,投资和出口一直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但居民的消费能力却在减弱。

居民消费作为总需求中最主要的部分,自改革开放以来,就处于长期低下的发展状态。

近年来的消费总量虽然得到了提高,但其在整个国民收入中所占据的份额却有所下降。

面对我国的经济现状,以往的那些过分依赖出口和政府投资的经济增长模式己经不适应当下的国情,我国既要保持国内经济总体的平稳增长,又要改变的经济发展模式,就一定要通过提升居民的消费能力来实现。

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在2011年,我国居民消费总额为共计16.48万亿元,居民消费率为35.42%

,显然居民消费偏低。

直到2011年底我国城乡居民的储蓄余额为34.36万亿元

这充分说明了居民潜在的消费还有很大的开拓空间。

如果通过制定合理的财政政策把潜在的消费能力释放出来,提高居民消费水平,这样就有利于实现经济社会的稳步发展。

2.选题意义

改革开放至今,中国经济飞速的发展,人均消费水平也有了巨大提升。

然而,我国的最终消费总额的年均增长率较低,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我国的消费倾向明显降低。

从1978到2007年,全球每年的平均消费率为60.5%。

发达国家为60.6%,发展中国家为60.4%。

但是我国年平均居民消费只有46.2%。

这就意味着我国的居民消费还没有得到开发。

在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中,为了避免我国陷入通货紧缩的状况,政府部门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计划,用以扩大内需,刺激国内消费。

从1998到2003年,我国奉行积极财政政策,得到举世瞩目,通过超大财政支出来提升民间消费能力。

但从实际效果来看,到2003年底,国内消费率仍徘徊在40%的低水平,消费支出增长较慢,刺激消费并没有实现,与之相反,却造成国内居民储蓄余额有了大幅度的增长,总额达到10万亿之巨。

在这种情况下,阐述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就有了很大的意义。

于是本文将从总量和结构下手对财政支出与居民消费的关系进行剖析验证,更加全面地理解和判断挤入效应和挤出效应的大小,然后进行相关分析,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进行研究:

(1)中国财政支出的影响,确定财政支出如何导致居民消费。

(2)分析居民消费对不同财政类型的反映情况。

(二)研究内容与方法

1.研究内容

第一部分:

绪论。

对选题的背景和意义、采取的各种研究方法等问题进行论述。

第二部分:

文献综述。

主要表述我国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的总概况。

第三部分:

理论框架部分。

从各个角度详细研究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机制。

第四部分:

阐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财政支出在结构上的变化,特别是财政支出与居民消费的变化特点,再构建一个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模型。

最后,数据分析得出结论。

第五部分:

总结全文的研究结论,并给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2.研究方法

本文是在我国进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行“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大背景下,以动态视角考察我国财政支出与居民消费的关系。

为确保研究结论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在论文撰写过程中运用了多种分析研究方法:

(1)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

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的行为所产生得变化均属于定性分析,而对各种数量指标所进行的分析属于定量分析。

(2)历史分析法:

对1978年至今财政支出结构与居民消费进行研究,了解财政支出结构与居民消费状况的关系,旨在为分析当前的财政支出与居民消费状况提供有效数据支持。

(3)理论与实证相结合:

文中将财政支出总量与结构相结合叙述居民消费的需求影响。

一方面,对理论进行分析,另一方面增加了它们之间的实践性。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从原理上看,政府财政支出的变化对居民消费的影响会有两种可能:

一种是“挤出效应”,即政府财政支出的增加会对居民消费的减少;另一种是“挤入效应”,即财政支出的增加会使的居民消费提高。

(1)挤出效应

谢建国、陈漓高(2002)研究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后建立了跨期替代模型,得出在较短时间内财政支出与居民消费呈现出一种互补关系,但是时间久了就会呈现替代关系

的结论。

黄赜琳(2005)通过构建模型来研究,模型中主要因素是企业、居民和政府,此模型叫RBC模型,主要研究我国就业与生产率两者的相关性,结果显示会呈现挤出效应

姜洋(2009)构建的模型是在消费者基础上的,通过采取我国各省份的数据信息,分析它们之间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政府支出过多将压缩居民消费能力,导致居民消费水平的下降,它们之间存在着替代关系

厦门大学的苑德宇(2010)利用全国30个省份在1998-2006年的面板数据对财政支出的居民消费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科教文卫支出对居民消费具有挤入效应,政府的消费性支出对居民消费具有挤出作用,经济建设支出对居民消费具有抑制作用

(2)挤入效应

胡东书(2002)长期从事于国务院体质改革的政策研究,他指出,我国政府消费与民间消费整体上呈现互补关系,但仅从财政支出结构而言,经济建设和社会文教支出与居民消费具有正相关

李广众(2005)采用了最优消费选择模型进行分析,得到了变量为财政支出和居民消费的欧拉方程,经过计量检验证明了国内的财政支出与居民消费具有互补的关系,财政支出能推动居民的消费

财政部办公厅课题组(2001)在其研究报告中指出了相同的结论,对于政府财政支出与居民消费之间的关系问题是存在互补关系的

刘溶沧,马栓友(2001)通过建立相关模型,从收支角度对财政支出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积极地财政支出政策对消费有明显的推动作用,可以总体提高居民消费

王丽娜(2008)运用了协整分析方法得出社会公共性支出对我国居民消费的弹性系数较大,挤入作用较为明显

官永彬(2008)利用回归模型,探究农业事业费用支出对农村人均消费的影响。

结果表明,基础建设费用支出与农村救济对农民消费有着挤出,而农村生产事业支出则具有挤入效应

2.国外研究现状

随着宏观经济理论的发展,国外的经济学家有一个关于增加政府开支的争论,是否有支出的乘数效应是非常不同的。

(1)消费支出的减少抵消了政府支出的增加,因而财政支出会变小甚至是负的。

从国际来看,美国的经济学家Friedman(1957)认为居民的消费支出是由永久可支配收入来决定的。

Bailey(1971)也首次提出了财政支出与居民消费的关系可能是替代或挤出。

Kormendi(1983)通过建立居民的消费函数得出持久收入假说的理论,他认为美国政府的财政支出与居民消费之间存在一种明显的替代关系。

Aschauer(1985)在研究过程中建立了持久收入决定模型来研究美国的相关消费数据,结果表明,美国的财政支出与居民消费之间有着明显的的替代关系,而且替代区间为[0.23,0.42]。

TsungwuHo(2001)通过对大多数工业国家的财政支出与居民消费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他认为多国政府的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均具有显著的替代关系。

Amano和Wirjanto(1997)通过对美国居民消费的相对价格分析财政支出与居民消费两者之间的跨时期替代弹性,结果表明,政府财政支出每增1个单位,就会减少0.9个单位的居民消费。

Barro对政府支出带来的短期效应分析,认为政府的公共支出对消费有积极的影响,使消费和在短期内提高产量,通过建立一般均衡模型,又分析了长期,显示居民消费增加比例会随着财政支出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具有一定的挤出。

(2)财政支出的增加是由消费支出的增加和财政支出乘数的进一步提高是非常大的。

Karras(1994)采用多个国家的数据对政府财政支出与消费者消费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得出政府支出的增加会增加消费的边际效用水平,从而提高居民的消费支出水平

,政府当局的财政支出与消费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互补。

Devereux、Head和Lapham(1996)通过对财政支出的影响研究,发现财政支出的增加会带动总需求的增长,实际工资的增加和财政支出对居民的互补效应

RiccardoFiorito和TryphonKoUintzas(2004)选用十二个欧洲国家的消费数据研究公共产品和有益品两大类,结果显示,公共产品类财政支出挤出居民消费;有益品类财政支出挤入居民消费,而且有益品的挤入效应大于公共产品的挤出效应。

总的来说,财政支出与居民消费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3.国内外研究文献评价

综上所述,由于数据的地域和时间差异,以及采用实证方法的不同,经济学进行分析时,得到了不同的结果。

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既有可能表现为挤入效应也有可能表现为挤出效应。

由上可知,单纯从总量上分析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是不充分的,还必须考虑居民消费如何影响政府财政支出的结构性变化。

政府不仅要保持财政支出规模适度满足基本公共服务,还必须对财政支出结构,充分发挥各类财政支出的影响,合理的调整,以实现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

二、财政支出与居民消费的理论分析

(一)概念界定

1.财政支出

财政支出也叫预算支出,指国家为实现其各种职能,由财政部门按照预算计划,将国家集中的财政资金向有关部门和方面进行支付的活动,我国财政支出主要用于经济建设费支出,社会文教费支出,其它支出。

2.居民消费

居民消费指是在一段时间内,国家(或地区)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消耗量,和政府消费构成最终消费。

居民消费是根据当前的时期,按照市场价格计算,买家的价格是由购买者计算居民消费除了包含直接以货币形式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消费以外,还包括以其他方式(如虚拟性消费)获得的商品和服务的消费。

居民虚拟消费包括以下类型:

单位以实物报酬或实物转移等形式提供给劳动者的商品和服务;住户自己生产并由自己消费的商品和服务(其中,服务仅指住户的自有住房服务);金融机构提供的金融中介服务;保险公司提供的保险服务。

(二)理论依据

对于我国政府财政支出与消费关系的理论上,有着两种观点:

一种是主张国家干预的凯恩斯理论的代表,另外一种是强调“混合经济体制”的新古典经济理论的地方代表。

其中,凯恩斯在上世纪30年代初就已经提出,政府可以推动财政赤字的消耗。

此后,支出已成为政府对经济的调控的最重要手段。

到第二十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普遍面临“滞胀”问题,因为理论没有得到有效运用,所以理论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在此背景下,1973年,巴罗在新古典经济学的框架内开始研究对家庭消费支出的影响。

他认为,政府产生的债务融资支出,在居民的政府债券下并不是净财富,居民征税直接减少了可支配收入,其结果是造成消费减少。

本论文在对于财政支出和消费支出两大趋势研究的基础上,对这一章的相关概念理论定义后,介绍了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的挤入效应理论和挤出效应理论。

1.凯恩斯理论

凯因斯的投资乘数理论主要从短期和静态的角度揭示变化的投资收益及相互关系。

此理论并没有考虑投资的生产能力效应而是考虑投资的需求效应。

它本质上揭示了从非充分就业到充分就业的过程中投资需求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根据凯因斯的乘数理论,财政支出与居民消费之间的关系主要取决于乘数是有效性以及国家资源的使用。

当投资乘数起作用时,在投资乘数的作用下的财政支出,能够成倍的提高居民收入;居民收入的增长同时能够带动消费的增长,居民消费从而得到了增加,政府财政支出与居民消费呈正相关。

然而乘数的作用是有限的,正相关关系不明显。

如果充分就业,就会出现明显的挤出效应。

2.内生增长理论

内生的技术进步是保证经济持续增长的决定性因素,其核心思想是能够不依赖外界的力量而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

Barro(1990)通过建立内生模型来研究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发现财政支出的内生变量会对私人的投资回报率产生改变,进而影响长期的经济增长率。

所以从理论上证明了财政支出大大的影响了经济发展。

Barro认为,政府生产性支出规模合理的判断是必要的。

(三)不同的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的挤入效应理论

1.政府购买性支出对居民消费的挤入效应机制

在凯恩斯文献中,凯恩斯提到“消费倾向作为一个比较稳定的函数,总消费量主要决定于总所得量

”因此我们可知,居民消费主要取决于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此关系用函数表示如下:

(1)

其中C表示居民消费,

表示可支配收入。

消费者行为受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但在消费决策上,一般来说,人们消费的增长始终是低于可支配收入的增加而增加

”所以,可以把凯恩斯关于消费与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关系用线性化函数表示如下:

(2)

其中,a和b是常数,a:

>0且0

表示收入增加带来消费增加,但消费增加的速度低于收入。

凯恩斯基于三部门经济模型,从国民总支出与总收入的角度构建了二者的恒等关系:

C+I+G=C+S+T。

其中I表示投资,G表示政府的购买性支出,S表示储蓄,T表示税收。

若只考虑定量税即

=Y-T,那么

从而通过求导可以推导出两个乘数为

这里

表示政府购买性支出乘数,

表示税收乘数。

在政府同时进行征税的情况下,政府行为的总效应是(

+

),而

+

=l,即扩张效应一定程度上都为紧缩效应所抵消。

但是,总体上政府行为对经济具有扩张效应,政府购买性支出的变动会带来同样大小的国民收入变动。

同样在只考虑定量税的情况下,居民的可支配收入等于国民收入减去定量税,因此消费和国民收入的关系有

结合政府购买性支出对国民收入的乘数效应,可以推导出政府购买性支出对消费的影响是:

由于b是一个小于1的正数,所以b/(l-b)是一个正数,所以通过赤字财政政策增加财政支出会带动居民消费的增加,这也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政府购买性支出对居民消费的挤入效应。

2.转移支付性支出对居民消费的挤入效应机制

转移支付的费用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社会保障支出、财政补贴等。

这两方面的支出均无偿提供给居民,即意味着领取这部分财政转移的居民其实际收入的增加,进而其消费能力得到提升。

首先社会保障性支出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影响居民的消费:

一是社会保障体系有分散风险的作用,发挥着社会稳定器的功能,能够尽可能地减少居民对未来收支不确定性的担心;二是社会保障性支出可以调节不同收入水平居民的可支配收入状况,通过转移支付的形式低收入者从高收入者那里获得了一定的购买力,而低收入者的消费倾向一般来说比较强,因此社会保障性支出的这种再分配活动会增加整个社会的消费数量;三是消费者可以把目前用来消费的资金加入到社会保障基金中,推迟到以后使用,社会保障性支出可以起类似保险的作用,为居民的大额支出项目提供了足够的支持,从而增加消费支出。

其次,财政补贴支出通过以下几种形式影响居民的消费:

一是价格补贴,针对消费品的价格补贴,会降低消费品的销售价格,居民对消费的需求量相应地就会增加,针对投资品的价格补贴会降低下游产品的价格并降低最终消费品的价格,进而居民消费需求会扩大;二是直接收入补贴,居民收入的增加相应会提高居民消费;三是针对企业的财政贴息和税式支出,它们都是政府对商品和服务生产者的一种收入补贴,起到降低生产成本的作用,从而会降低商品和服务的销售价格,刺激居民的消费。

综上,无论是政府购买性支出还是转移支付性支出,均对居民消费具有挤入效应。

3.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的挤入效应适用性分析

政府支出对居民消费产生挤入效应需要一定的前提条件,即社会上存在着大量的闲置资源。

政府购买性支出拉动经济增长就是利用了闲置资源,闲置资源的利用带来了经济发展,进而促进了居民消费。

但是,在一个没有闲置资源的经济体里,政府购买性支出的乘数效应就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因此,凯恩斯的赤字财政政策对我国居民消费的实际影响作用,还需要根据我国的国情而定。

如果我们考虑我国经济发展的两个重要的特点,即“二元经济(指一个经济体存在着传统部门和现代部门)”和居民储蓄率高的情况,那么,地方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又会有所差别。

在中国,有很多需要农村农业劳动力的。

2008年末,我国农村外出就业人员超过1.4亿人,还有在本地企业就业的从业人员0.85亿人,加起来在非农业部门就业的农民工数量总计1.25亿人,而2008年我国全部农村的就业人员总数达到4.73亿人,可以说,我国农村劳动力有大约40%实现了就地或外出就业,即从传统部门转移到了现代部门。

但是,按照我国目前的生产力水平,农业部门至多只要1.8亿左右的劳动力即可以满足农业生产,就是说,至少还有6800万的农村劳动力是剩余劳动力,然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强度有下降的趋势,农村劳动力人数已达1100万。

在1992-1996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到每年800万的数量减少了,而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到1997-2003年的数目减少到500万,2003年以后这一数字又进一步减少

可以说,我国农村要转移大量的剩余劳动力。

而且我国经济发展具有居民储蓄率高的特点,1993后,居民的储蓄率最高值达到40%,2008的居民储蓄率达到51%,结果就是我国的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呈上升趋势。

2009年底,我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268772亿元,而我国同期GDP为340406.90亿元。

储蓄存款余额占同期GDP的76.5%

在高储蓄率的情况下,若政府提高财政支出水平,把闲置在银行里的大量居民储蓄存款转化成了对我国经济发展非常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投资,那么,财政支出将对短期的经济拉动具有较为明显的效果。

综上,在凯恩斯理论中,政府支出的方式和力度最终都会影响居民消费,而不管是政府购买性支出还是转移支付性支出,其对居民消费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将这一理论放在我国的经济情境下考察,应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四)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的挤出效应理论

1.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的挤出效应机制

以“李嘉图等价”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学认为,若在财政支出路径一定的情况下,不管是通过债券融资还是税收融资,居民消费对政府融资方式本身没有明显反应机制。

因此当政府利用债券融资增加财政支出时,由于消费者能够预见到政府举债与未来征税的替代关系,财政支出便会挤出居民消费。

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的挤出效应是通过财政支出对居民产生负的财富效应达到的。

财政支出的增加,其融资方式必须依靠向居民征税或发行债券。

然而,在国家总的实际总产出不变的情况下,税收的增加会降低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无疑会抑制居民消费;其次,政府发债意味着在未来某个时期要偿还的政府债务增加,不仅导致居民当前可支配收入减少,还使居民整个生命周期内的总财富减少了。

总之,无论财政支出的增加是依靠发债还是借助增税,居民都可以理性地预见到自己总财富变少了,因此会相应减少消费。

2.财政支出对居民消费的挤出效应适用性分析

新古典经济学的李嘉图等价学说是建立在一些重要的假设条件之上,包括利他动机假设、无流动性约束假设、无不确定性假设、一次性总付税假设和财政预算约束假设。

若假设前提改变,那么,李嘉图等价是否发生则另需考虑。

据此,影响李嘉图等价成立与否的关键就在于居民的税负能否转移,如果税负能够转移李嘉图等价就不成立,反之则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