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施工方案1.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000185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3.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保护施工方案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环境保护施工方案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环境保护施工方案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环境保护施工方案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环境保护施工方案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环境保护施工方案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环境保护施工方案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环境保护施工方案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环境保护施工方案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环境保护施工方案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环境保护施工方案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环境保护施工方案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环境保护施工方案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环境保护施工方案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环境保护施工方案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环境保护施工方案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环境保护施工方案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环境保护施工方案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环境保护施工方案1.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环境保护施工方案1.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环境保护施工方案1.docx

《环境保护施工方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保护施工方案1.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环境保护施工方案1.docx

环境保护施工方案1

环境保护施工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家和江西省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标准的要求,彭湖高速公路A0标合同段按照项目办环境保护管理大纲,从保护环境角度规范施工建设活动,加强对高速公路合同段施工环境保护,管理以监控,控制施工阶段的环境保护,污染和生态的破坏,满足国家环境保护和项目办管理大纲中的环保施工要求。

一、工程概况

A0标合同段主要施工段:

桩号K1+998.312-K14+006.685线路起点位于彭泽县马当镇太阳村鹰山尖,赣皖两省分界处,终于彭泽县浪溪镇,接第一期工程起点,设计标准为高速公路,全长12.008km。

本环境保护施工方案以《赣皖界至彭泽段管理大纲为指导》,根据彭泽高速公路A0标施工段工程建设的特点,对环境保护工作技术要求,将指导A0标施工期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

第一部分A0标环境管理体系

1、环境管理体系框图

环境保证管理体系框图

←←←→←→

副组长:

刘瑞英、熊霁

组员:

郭文耀、邬文斌、李学龙、戴龙斌、谢长盛、熊兆华、芦靓、程春桃、甘昭鑫

落实“三不五隐藏”的建设指导方针,实现环保方针、目标

 

2环境保护管理人员组成及职责

A0标按照项目部及管理大纲要求,设立环保领导小组,加强施工现场环保管理,各级作业队设计环保负责人。

环保领导小组组长:

张扬江

副组长:

刘瑞英熊霁

组员:

郭文耀邬文斌李学龙戴龙斌谢长盛熊兆华芦靓程春桃甘昭鑫曹正慧

组长职责:

负责换保宣传教育工作,加强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全员环保意识。

副组长职责:

负责监督检查施工现场环保措施落实情况,并有权对违规责任人进行处理。

组员职责:

积极配合组长、副组长工作,负责监督检查施工现场的撒水防尘落实情况,监督检查清表挖运至集中堆放地情况。

监督检查桩基施工泥浆排放处理工作,现场建筑垃圾的排弃工作,按规定弃至指定地点,驻地营房日常生活垃圾及废水的处理工作,保证按规定标准进行处理排放。

3分项工程环境保护管理工作

A0标段分项工程环境保护管理工作具体负责情况表

序号

类别

桩号

表土堆放位置

环保负责人

联系电话

1

路基

K1+998.312~K3+006.685

K2+350左侧

熊兆华

2

路基

K3+000~K4+500

K3+575右侧

熊兆华

3

和团大桥

K4+500~K6+000

K4+900左侧

甘昭鑫

4

路基

K6+000~K8+300

K7+075左侧

戴龙斌

5

路基

K8+300~K11+300

K9+900左侧

戴龙斌

6

路基

K11+300~K12+700

K11+80左侧

李学龙

7

路基

K12+700~K14+006

K13+90左侧

李学龙

8

拌和站

K2+830

主线右侧

熊兆华

9

拌和站

K6+400

主线右侧

戴龙斌

10

拌和站

K7+900

主线右侧

戴龙斌

11

拌和站

K11+600

主线右侧

李学龙

12

太阳桥

K2+675~K2+865

甘昭鑫

13

胜利、叶山桥

K7+540~K7+740

戴龙斌

14

胜利分离

K7+803

戴龙斌

15

黄荆中桥

K11+420

李学龙

16

百圩一

K11+970

李学龙

17

百圩二

K12+587

李学龙

18

新建分离

K13+288

李学龙

19

新建中桥

K13+870

李学龙

第二部分环保技术方案

1路基工程

1.1挖方路基工程

1.1.1清表工程

1、自然植被段清表工程

自然植被段是指路线经过的路段在末填、挖方之前,公路红线内地表地貌是自然植被的路段。

对于陆中心为耕地,红线附近为自然植被的路段,统一归属于自然植被段。

本标段属于挖方自然被段的路段见表1.1.1

表1.1.1挖方路基自然植被段清表统计表

序号

起始桩号

载止桩号

土地类型

清表面积(m2)

表土堆放位置

1

K1+998.312

K2+175

林地

16587m2

K2+350左侧

2

K2+410

K2+575

林地

20440m2

K2+350左侧

3

K3+090

K3+375

林地

20247m3

K3+575左侧

4

K5+175

K5+400

林地

24653m3

K4+900左侧

5

K7+375

K7+500

林地

13287m3

K7+075左侧

6

K8+300

K8+450

林地

10287m2

K9+900左侧

7

K8+650

K8+825

林地

13153m2

K9+900左侧

8

K13+900

K14+006.685

林地

44447m2

K13+900右侧

对于表1.1.1中的挖方路基自然被段,应按照以下方法进行清表工作。

(1)一级及以上高大边坡

本标段中,位于主线:

K2+400~K2+500、K3+100~K3+175、K3+900~K4+000、K8+325~K8+825、K5+150~K5+425、K7+425~K7+525、K9+000~K9+175、K9+700~K9+850、K9+975+K10+025、K10+225~K10+300的边坡应采用本类清表方法进行清表。

(按照现场情况将边坡分类,并明确属于本类型的边坡位置)

对于一级以上的高大边坡,第一次清表应严格按照《管理大纲》中指导的方式进行,即第一次清表只对路基中心线至两侧开挖坡面坡口线内1m的范围进行清表(图1.1-1中蓝色字体表示),严格保留坡口线内1m范围内的植被,高大挖方边坡清表的范围见图1.1-1;

二次清表针对开挖坡口线内1m范围内的植被进行选择性清表,此范围内的乔木和灌木必须保留(图1.1-1中红线圈出的植被);

在开挖过程中,对原设计的直线型边坡进行优化,在不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前提下降坡顶部分土方保留下来,并进行坡口段弧化(图1.1-1中线绿色部分表示),这样,确保坡口线1m内的植物大部分保留下来;

对于环保绿线范围内的所有植被要严格保留。

(2)边沟内开挖的低缓边坡

本标段中,位于主线K2+998.312~K14+066.685的边坡,按照现场情况将边坡分类,并明确类型的边坡位置

边沟内开挖的低缓边坡是指开挖点位于边沟内的软肩或应路肩附近,开挖的山体坡面较小或比较平缓,如图1.1-2所示。

对于此类边坡的一次清表,按照1.1.1中一级以上高大边坡的一次清表方式进行,即第一次清表只对路基中心线至两侧开挖坡面坡口线内1m的范围进行清表(图1.1-2中蓝色字体表示),保留坡口内1m范围内的植被,尤其实乔木和灌丛,此类边坡的清表范围见图1.1-2;

二次清表针对开挖坡口线内1m范围内的植被进行人工选择性清表,此范围内的乔木和灌木必须保留(图1.1-2中红线圈出的植被);

开挖过程中,在不影响边沟施工的情况下,尽量减少边坡的开挖程度,并对原设计的直线型边坡进行优化,对开挖坡面进行孤华,并将坡顶部分土方保留(图1.1-2中浅绿色部分表示),确保坡口线1m内的植物保留下了来;

对于环保绿线范围内的所有植要严格保留。

(3)边沟外开挖的低矮边坡

本标段中,位于K2+775~K3+000、K4+600~K4+858、K5+700~K5+900、K8+120~K8+280、K9+520~K9+670、K10+750~K11+060、K12+100~K12+400、K13+320~K13+820的边坡应采用本类清表方法进行清表。

(按照现场情况将边坡分类,并明确属于本类型的边坡位置)

边坡外低矮边坡是指边坡的开挖起点在边沟中或在边沟外沿,如图1.1.-3所示。

对于此类边坡,首先对原设计的直线型边坡进行优化,保留边沟外可以不开挖的边坡(图1.1-3中浅绿色表示的部分),重新确定的新的开挖的坡口线位置;

一次清表对路中心线至新的开挖坡口的线范围内进行清表,对重新确定的新坡口线以上的所有植被进行保留(图1.1-3中红色表示);

本类型边坡不涉及二次清表,对于环保绿线范围内的所有植被要严格保留。

2、耕地段清表工程

耕地段是指路线经过的路段在末填、挖方之前,公路红线之内地表地貌是棉田、稻田等农作物的路段。

本标段属于挖方耕地段的路段见表1.1.2

表1.1.2挖方路基耕地段清表统计表

序号

起始桩号

载止桩号

土地类型

清表面积(m2)

表土堆积放位置

1

K4+100

K4+450

旱地

847m2

K3+575右侧

2

K11+450

K11+520

旱地

1333m2

K11+800右侧

对于表1.1.2中的挖方路基耕地段,应按照以下发法进行清表工作。

(1)清表前划出开挖坡口线和“环保绿线”征地区域;

(2)清表中对图1.1-4中“公路用地范围”内的耕作植被进行一次性彻底清除,防止与征地农民产生纠纷;

(3)对图1.1-4中的“耕地路段第一次清表红线内范围”进行20-30cm的表土剥离,并集中运往选定的表土临时堆放场;对环保绿线范围内的表土不进行剥离和收集,留在原来位置并减少工程扰动,便于后期开展植被恢复工作。

挖方路基耕地路段清表方式见图1.1.4.

1.1.2其他环保施工要点

(1)施工时间的安排

根据项目沿线的降雨特点,挖方路基施工队伍尽量在旱季完成路基开挖工作,并做好相应临时防护措施,雨季来临前开展植被恢复工作;

(2)坡面得开挖形式

领会设计理念,掌握设计原则,依据设计原则灵活施工,切忌生搬硬套设计桩好,怒力做到“遵循设计”而不照搬设计”。

例如:

不必要开挖的小边坡,即使设计图纸上有,也无需开挖,可以及时申请设计变更,尽量保留原有边坡的地形和植被;

石方爆破作业以小型及松动爆破为主,严禁过量爆破。

若地址情况适合时,如硬质岩石,采用预裂、光面爆破开挖边坡。

做好低的土质和软质岩石挖方边坡的大面积弧化工作,而对于高边坡需要开展坡顶、坡脚的抹圆工作,呈内凹形曲线,尽量圆滑、过渡自然。

在弧化过程中一定要保留原有的乔木、灌木,不要为了弧化而弧化;

(3)水土流失的防治

为防止开挖面上游的汇水冲刷,在边坡开挖前将主体工程设计中的截水沟提前实施,开挖土质截水沟,把上游来水沟,把上游来截流并引入下游。

截水沟的设置严格根据实际需要而定,能散排的尽量散排,确实需要设置截水沟的也要做到隐藏;

(4)植被的保护

无论是边坡开挖还是后期的边坡弧化工程,对清表中保留的原有植被,应当做好进一步的保护,禁止随意伐除;

在挖掘勾机爬坡进行挖方边坡施工作业时,对前期清表中保留的挖方边坡坡口线以外留存的植被(尤其是环保绿线范围内的植被)做到尽量保留,禁止挖掘机对已保留植被的破坏;

(5)边坡植被的恢复

边坡成形后应该尽快结合绿化景观设计,迅速开展全线边坡绿化生态恢复工作,尤其是一级边坡,尽量利用收集的表土直接撒播草籽后覆盖,争取最好的自然恢复效果。

1.2填方路基工程

1.2.1清表工程

本段属于填方路基自然植被段的路段见表1.2.1.

表1.2.1填方路基自然植被段清表统计表

序号

起始桩号

截止桩号

工地类型

清表面积

表土堆放面积

K2+175

K2+350

林地

7166m2

200m2

2

K3+250

K3+400

林地

9800m2

220m2

3

K3+750

K3+900

林地

8713m2

240m2

4

K4+275

K4+450

林地

7467m2

160m2

5

K4+625

K4+800

林地

7973m2

300m2

6

K7+250

K7+400

林地

6106m2

180m2

7

K9+000

K9+175

林地

4753m2

180m2

8

K10+050

K10+225

林地

3207m2

180m2

9

K10+225

K10+400

林地

4113m2

220m2

对于表1.2.1中的填方路基自然植被段,应按照以下方法进行清表工作。

(1)被路段路基工程施工要求实施二次清表,见图1.2.1;

(2)划出主线填筑的永久占地和“环保绿线”征地区域;

(3)清表,见图1.2.1中的“自然植被路段第一次工程清表红线内范围”;

首先对路基中线24.5m内范围进行清表,拉通主线,遇到有利用价值的高大乔木优先考虑移栽,留作公路建成后的绿化和景观利用,清除表土20-30m并集中收集堆放至表土临时堆放场;

其次对路基边坡压盖范围(按1:

1.5坡率放线)内的植物,根据物的大小和景观利用等特点,优先考虑暂时移栽至边坡坡脚(环保绿线范围),有效利用植物资源,特别地对填筑路基坡脚处的乔木要做到重点保留(见图1.2-1)。

坡脚处对压埋较浅(30cm以下)的灌木可做保留,靠其自身恢复生长。

坡脚处遇到胸径大于8cm的乔木,在不影响路基稳定的条件下,优先考虑保留;在本阶段清表过程中的施工操作手要严格按照相关要求进行操作,严禁随意清除拟保留的乔木、灌木丛。

(4)第二次清表,见图1.2-1中的“环保绿线范围”。

主要针对环保绿线范围内的所有原有植被(包括乔木、灌木、草本以及林业部门采伐树木后留下的树桩)实行选择性清除。

第二次清表采取人工清表办法,尽量减小创伤面,而且只对必须设置排水沟的地方进行开挖,其余周围植被一律保留,要求按照乔木﹥灌木﹥草木﹥树桩的优先保护顺序进行合理保护利用,排水沟开挖土及时运走,禁止随意丢弃。

2、段路基工程

本标段属于填方路基耕地段的路段见表1.2.2。

表1.2.2方路基耕地段清表统计表

序号

起始桩号

截止桩号

土地类型

清表面积(亩)

表土堆放位置

1

K2+700

K2+873

水田

14.02

K2+350左侧

2

K2+875

K3+050

水田

14.66

K3+575左侧

3

K4+450

K4+800

水田

10.26

K4+900左侧

4

K5+850

K6+550

水田

30.13

K4+900左侧

5

K7+250

K8+300

水田

64.41

K7+075左侧

6

K9+175

K9+700

水田

22.22

K9+900左侧

7

K10+225

K11+520

水田

59.84

K11+900右侧

8

K11+520

K13+280

水田

117.74

K11+900右侧

9

K13+280

K13+900

水田

43.14

K13+900右侧

(1)划出主线填筑的永久占地和“环保绿线”征地区域;

(2)对图1.2-2中“公路用地范围”内的耕作植被进行一次性彻底清除,防止与征地农民产生纠纷;

(3)对图1.2-2中的“耕地路段第一次工程清表红线内范围”进行30cm的表土剥离,并集中运往选定的表土临时堆放场;对环保绿线范围内的表土不进行剥离和收集,留在原来的位置便于后期开展植被恢复工作。

1.2.2其他环保要点

(1)施工时间的安排

根据项目沿线的降雨特点,建议填方路基施工队伍尽量在九江地区的旱季完成填方路基工程主体施工工作;

(2)水土流失的防治

针对公路施工特点,防止路基工程施工期间水土流失对沿线高产棉田、鱼塘的影响,在路基填筑前,在路基坡脚外侧开挖临时排水沟,尽量将临时排水沟与沿线自然沟渠相连,防止排水进入附近鱼塘、农田等。

排水沟的开挖尽量不破坏周围植被,沟中泥沙应及时进行清理;

对于已经填筑的路堤边坡,降雨时应做好路基纵向拦水埂和坡面急流槽的设置,急流槽必须与临时排水沟连通,防止项目沿线的大暴雨对路基的冲刷拉沟,影响路基稳定性和填筑质量;

(3)两侧植被的保护

填筑路基时,对于前期在填方路基边坡坡脚处保留的乔木、灌木丛应做到进一步的保留和防护,禁止碾压破坏;

(4)施工样尘的防治

路基工程施工中需要定期洒水,尽量减少施工扬尘;

(5)边坡植被的自然恢复

根据施工图显示,公路沿线填方路基高度不高、坡度较缓,因此在路基填筑完成后应及时进行破面平整后回填收集的表土,结合项目景观设计,尽量利用雨季开展填方路基边坡的自然恢复过程。

2桥梁工程

本标段内包括9座桥梁工程,桥梁的具体情况见表2.1

表2.1桥梁工程统计表

序号

桥梁名称

桩号

施工方式

预制场位置

桩基

1

太阳中桥

K2+865

预制

K2+675~K2+823

24

2

和团大桥

K6+040

预制

K2+350~K6+700

64

3

胜利分离

K7+803

预制

K7+540~K7+740

28

4

叶山中桥

K8+051

预制

K7+540~K7+740

32

5

黄荆桥支线上跨

K11+420

现浇

36

6

百圩大桥一

K11+587

预制

K11+300~K11+800

40

7

百圩大桥二

K12+587

预制

K11+300~K11+800

36

8

新建分离立交

K13+288

预制

K11+300~K11+800

24

9

新建中桥

K13+870

预制

K11+300~K11+800

20

表2.1中各桥梁的施工,遵循以下方法和措施进行。

2.1施工中的植物保护

(1)植物的选择性保留

施工单位必须认真研究施工现场地形地貌,明确划定桩基施工需要占用区域的边界,对边界为的原有植被一律强制保留;

对盖梁和梁板安装有影响的树木只做截枝处理,并适当捆扎以利施工,不要随意伐除;

(2)桥头植物的重点保护

对于桥头位置的高大树木、乔木林、灌丛等要重点予以保留,使之成为桥头位置的装饰和衬托,形成视觉亮点;

(3)临时用地的设置

桥梁预制场、砼拌和站、仓库和临时工棚等尽量设在桥头路基主线范围内,或设置在附近土地经济价值较低、植被稀疏的位置,减少工程临时占地和对沿线植物资源的破坏;

(4)植被的恢复

桥梁施工结束后对桥位下方的占地及早开展恢复,耕地路段进行复耕,确保原有稻田生态系统的连通性,其他类型占地尽早开展复垦、绿化;

2.2施工中的水资源保护

(1)保证桥下水体的通畅

尽量不要扰动河岸现状,不改变现有河道过水情况,不改变过水断形式,若需要采取全断面面积的导流渠工程,确保自然水体的联通性

(2)桩基围堰

在施工前桥位桩基要做好施工围堰,周围用沙袋栏防护;

(3)泥浆池和沉淀池

桥梁桩基钻孔施工时将产生大量泥浆,因此桩基钻孔前每组桥墩处应修建泥浆池1个,并设沉淀池2个(串连使用),确保钻孔水能够循环利用;

泥浆池尺寸为4m×5m×1.5m(容积不小于20m3),每个沉淀池尺寸为4m×5m×1.2m容积不小于20m3),池子四周用沙袋堆码,内测周边铺设彩条布或塑料布,以防泥浆渗流,在保证在满足钻孔水循环利用的同时,确保泥浆不会外溢,泥浆池周围设置良好的排水系统,以免雨水过大而造成泥浆外溢破坏局地水环境;

施工过程中药及时对沉淀池清淤,清理后的泥浆要运往渣场,禁止泥浆随意排放,防治污染地表水环境;并在池子周边预备150-200个沙袋,以备泥浆外溢时急用。

孔桩灌注前先用砼罐车抽走部分泥浆,在砼灌注时必须确保泥浆不外溢。

完成一个桥墩灌桩后就要及时的将相应的泥浆池、沉淀池进行掩埋、填平压实等平整恢复工作;

(4)施工机械的检修

定期检修桩基施工机械,防止施工机械漏油,禁止机械运转过程中产生的油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或维修施工机械时油污水直接排放,防治污染附近自然水体;

2.3施工中的噪声防治

(1)施工场地的降噪措施

桥梁桩基施工中在穿越自然村落路段,距路线60m范围内有居民区时,临近村民住宅一侧应采取移动式或临时性声屏障遮挡等降噪措施,尽量减小施工噪声对居民生活的影响;

合理安排桩基等高噪音、高振动机械的施工时间,尽量避免高噪声施工机械在同一区域内使用,避免施工产生的振动对居民的影响。

(2)施工时间的安排

在距离路线60m以内有居民区的路段,高噪声机械运行尽量避开居民休息时间,晚上22:

00至此日凌晨6:

00停止施工,应工艺要求需连续作业时应事先做好

(3)机械的维护保养

严格做好施工阶段的施工机械维护和保养,避免故障机器产生不必要的噪声;

 

3取、弃土场

3.1取土场

本标段根据土方填挖要求,需要设置4处取土场,具体取土位置及占地情况见表3.1

表3.1取土场情况统计表

序号

桩号

与路线关系

占地面积

原有用地类型

1

K9+700

左侧

18000m2

荒地

2

K10+450

左侧

6800m2

荒地

3

K11+400

左侧

1940m2

荒地

4

K11+000

右侧

11500m2

荒地

3.1.1取土场的清表

(1)根据规划中的取土场用地范围,进行取土场地放线,清表严格按照放线的范围进行,不得随意扩大取土场工地范围;

(2)在取土之前,先对取土开挖范围内适合移植的树木、灌木等植被进行移植,留住以后对取土场进行生态恢复时利用;

(3)取土场的表层土提前进行剥离并集中堆放在取土场边角处,留住取土结束后场地绿化恢复后用;

(4)取土场表层剥离表土层约为20-30cm。

3.1.2取土场的开挖

(1)要求取土边坡分级开挖,每级边坡开挖后都做好的剥坡、截排水等相应完善工程,具体取土场的剥坡和排水沟设置参考挖方路基边坡的施工工序进行;

(2)取土高度必须高于周围地下水位,以便于排水;

(3)取土场开挖后取得的不能满足工程建设要求的部分土石方,集中堆放在取土场一角,并做好拦挡防护,禁止随意丢弃,防止发生水土流失;

(4)取土过程中加强洒水降尘,防止扬尘污染。

3.1.3取土场恢复

(1)取土场取土结束后首先对边坡进行修整、对场地进行平整、设置永久排水工程等;

(2)将3.1.1中收集的清表图覆盖到场地内,本标段取土场占地均为荒地,按照“指南”要求覆土30cm后进行植树、撒播草籽等绿化恢复,尽量确保恢复后场与周围环境协调。

3.2表土临时堆放场

3.2.1表土临时堆放场选址

根据项目建设要求,本标段将收集的表土采取集中堆放的方式,根据比较考虑,拟将利用取土场的部分场地设置表土临时堆放场。

A0标确定的表土临时堆放场的位置及其他情况表3.2.

表3.2表土堆放场情况统计表

序号

收集路段

表土堆放位置

原有用地类型

备注

1

K1+998.312-K3+000

K2+350左侧

荒地

2

K3+000-K4+500

K3+575右侧

荒地

3

K4+500-K6+000

K4+900左侧

4

K6+000-K8+300

K7+075左侧

5

K8+300-K11+300

K9+900左侧

6

K11+300-K12+700

K11+800右侧

7

K12+700-K14+006

K13+900右侧

3.2.2表土临时堆放场设置

(1)表土临时堆放场周围采用编织袋装表土堆码防护,堆码高度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