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专题一练习题附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001160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693.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专题一练习题附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专题一练习题附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专题一练习题附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专题一练习题附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专题一练习题附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专题一练习题附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专题一练习题附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专题一练习题附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专题一练习题附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专题一练习题附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专题一练习题附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专题一练习题附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专题一练习题附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专题一练习题附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专题一练习题附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专题一练习题附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专题一练习题附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专题一练习题附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专题一练习题附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专题一练习题附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专题一练习题附答案.docx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专题一练习题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专题一练习题附答案.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专题一练习题附答案.docx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专题一练习题附答案

 

 

高一历史必修二专题一练习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4题,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农具最能反映春秋战国时期中轨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是

 

A.骨耜B.石犁C.铁犁犁冠D.耧车

2.中国古代推动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直接动力不包括

A.改进农业生产工具B.更新耕作技术

C.封建统治者的重视D.重视农业灌溉

3.右图为《新疆坎儿井示意图》,其修建技术主要得益于下列哪一水利工程的发明的技术?

A.都江堰B.漕渠C.白渠D.龙首渠

4.“……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

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

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

并怡然自乐。

”反映的农业生产方式

A.小农经济B.手工工场C.商品经济D.精耕细作

5.古代有“闽人以海为田”之说,这种说法突出反映了福建人

A.临海而居的居住方式B.围海造田的生产方式

C.靠海谋生的生存方式D.四海为家的生活方式

6.16世纪以前,中国的钢铁冶炼技术和产量一直领先世界。

促使这一现象出现的直接因素不包括

A.高炉炼铁和炒钢技术的发明B.铁器的广泛应用

C.杜诗发明水排D.灌钢法的发明

7.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

引起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公田变为私田B.铁器牛耕的推广C.国家走向统一D.封建制度的确立

8.《唐六典》记载:

“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这直接反映了唐朝城市

A.商品经济的繁荣B.居民区和商业区严格分开

C.商业活动有一定的时间限制D.对外贸易活动频繁

9.明清时期城镇商业呈现繁荣景象。

这一历史现象的出现得益于①农业、手工业的发展②统治者重视商业的发展③徽商、晋商等商帮的形成④中外贸易交流频繁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1,3,5

2,4,6

10.某电视剧以西汉的历史为背景,其间很多故事情节发生于长安“市”上,以下是电视剧中西汉“市”的场景,其中不符合历史真实的是

A.“市”的四面建有围墙      B.“市”门内外店铺林立

C.“市”里有专职管理的官员    D.“市”门在白天定时开关

11.下列关于官私手工业的叙述,错误的是

A.官营手工业生产范围广泛,规模庞大,分工细致,代表着生产技艺的最高水平

B.官营手工业一直占据着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C.官营手工业不计成本,不入市场,生产效率低下,弊端很多

D.私营手工业兴起于春秋战国,后来从中孕育出资本主义萌芽

12.商鞅首倡“重农抑商”政策,此后的封建统治者大多继承了这一政策。

其根本的目的是

A.保护小农经济B.抑制商业发展C.征派赋役和征收地租D.巩固封建统治

13.马克思《资本论》:

“资本在它的萌芽时期,由于刚刚出世,不能单纯依靠经济关系的力量,还要依靠国家政权的帮助才能确保自己榨取足够的剩余劳动的权力。

”但在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却得不到国家政权的帮助,这主要表现在①重农抑商政策的推行②小农经济的大量存在③商品经济发展渐趋迟滞④闭关锁国政策的实行

A.①③  B.②④C.①④D.②③

14.汉乐府《孔雀东南飞》中焦仲卿妻身上的打扮是“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

”床上的装饰是“红罗夏斗帐,四角垂香囊。

香帘六七寸,碧绿青丝绳。

”这些描述可以反映出

A.汉代丝织业生产的普及和发达的程度

B.中国古代男尊女卑思想严重,女子备受压迫,日夜操劳

C.汉代吏治腐败,焦仲卿为普通小吏,家里竟可以布置得如此富丽堂皇

D.汉代家庭手工业在手工业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

15.史书记载:

盛唐时期邢窑白瓷“天下无贵贱通用之”。

这反映盛唐时期

A.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B.政府向全国推销白瓷产品

C.邢窑白瓷制作精美D.邢窑制瓷技术推广全国

16.中国古代的城市是由城(城墙以及城墙所包围的地区)和市(商品交易的场所、城墙内的一个区域)连称而来。

中国古代的城墙修筑得相当雄伟,有深广的护城河,数量相当多,遍及全国,但自都城、省城、府城至县城,城市的建筑规格和面积依次减小。

由此能得出的正确信息是①中国古代的城市兼具政治、经济功能②筑城是为了维护统治秩序③古代政治体系具有森严的等级④政府非常重视商业贸易

A.

B.

C.

D.

17.下图中人物感叹:

“想当年我来和亲,整整走了三年,如今的人们真是方便多了!

”在当时画中人物虽贵为大唐公主,也不能

在会馆中停宿

晚上逛夜市

随从人员携带了从草市中购买的特产

带去大量粉彩瓷器

A.

B.

C.

D.

18.对下列两幅图片(图7、图8)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①宋代商业活动已重视广告效应②雕版印刷技术依然在使用③娱乐活动体现商业化色彩④绘画描写市井生活,适应市民阶层的需要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19.北方一些地区曾流行“人生有三宝,丑妻薄地破棉袄”的俗语,它从本质上反映了

A.农民习惯于简朴安逸的生活B.农业在社会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C.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特征D.我国古代农业生产力落后

20.唐朝诗人王建在《汴路即事》中写道:

“天涯同此路,人语各殊方。

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

”诗中的“草市”指的是

A.汴梁城固定的商品市场B.边疆繁荣的茶马市场

C.城乡间通宵营业的夜市D.乡村里形成的农贸集市

21.乾隆时期,苏州地区“佣工之人,计日受值,各有常主。

其无常主者,黎明立桥头以待唤”。

这种情况说明了

A.苏州失业人数较多B.清朝对人身的控制较为严格

C.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D.江南地区手工业发展速度下降

22.《礼记》载,每年正月周天子亲率臣下耕作,称为“藉田”;三月王后亲率嫔妃举行采桑养蚕仪式,称为“

亲蚕”。

后来,历代

皇帝、皇后不断举行这样的仪式。

这反映了

A.周代制度在后代被严

格奉行B.古代政治制度变迁异常缓慢

C.重农抑商从周代始一直推行D.农桑是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

23.黄遵宪有诗“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

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

”下列对“大错”的理解最具理性的是

A.限制外商来华阻碍中外贸易B.隔绝大陆与台湾的正常往来

C.禁止国人海外经商限制了商品市场D.自我封闭扼杀了社会进步的可能性

24.明万历年间“镇(景德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人”。

这一记载包含的历史信息主要有①流动人口众多②制瓷业发达③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④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A.①②B.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25.(17分)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一反映了我国商业在战国时期的什么发展状况?

(2分)反映的政治状况是什么?

(2分)这种状况是怎么结束的?

(2分)

(2)图二反映了我国货币在北宋时期出现了什么新特点?

(2分)概括指出这一特点产生的原因?

(2分)

(3)图三反映了明清时期景德镇的瓷器生产情况,试简要分析其特点?

(2分)

(4)图一、图二反映了我国货币的什么发展趋势?

(2分)这种发展趋势与图三反映的生产方式有什么内在联系?

(3分)

26.(21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未事不禁,则技巧之人利,而游食者从。

......能事本而禁末者,富。

...

戮力(努力)本业耕织,致(交纳)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及怠(懒惰)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家奴婢)。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富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

者,盖皆本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三朕观四民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损食于农,故农为天下之本

务,而工贾皆其未也。

.....逐末之人多,不但有害于农,而并有害于工矣。

――清·雍正帝语

材料四有人说,山西人天生有经商才能,“诚信”著称天下,崇信“管鲍遗风”。

当地

流传着“有儿开商店,强如坐知县”,“生子可作商,不羡七品空堂皇”的民谚。

乔家大院位于山西省祁县乔家堡村,是清代全国著名的商业金融资本家乔致庸的宅第。

2006年上半年热播的电视剧《乔家大院》讲述了乔家荣辱兴衰的过程。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经济思想主张?

(2分)

(2)材料二体现了黄宗羲怎样的思想?

(2分)

(3)在对外贸易方面,清政府的哪些政策反映了雍正帝的上述思想?

(2分)这些政策

有什么重大危害?

(7分)

(4)试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简要分析乔家大院当今能闻名全国的原因。

(8分)

27.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

(14分)

材料一

图一牛耕画像石图二曲辕犁

(1)相对于图一的耕作技术,图二曲辕犁的进步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其出现的意义是什么?

(6分)

材料二《天仙配》是中国的一个美丽的神话故事,它寄托着下层劳动人民对自由纯真爱情的向往。

其中脍炙人口的歌词中唱道:

七仙女:

树上的鸟儿成双对董永:

绿水青山带笑颜

七仙女:

从今不再受那奴役苦董永:

夫妻双双把家还

七仙女:

你耕田来我织布董永:

我挑水来你浇园

七仙女:

寒窑虽破能避风雨董永:

夫妻恩爱苦也甜

合唱:

你我好比鸳鸯鸟,比翼双飞在人间  

(2)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什么样的生产方式?

这种生产方式有何特点?

(4分)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生产方式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4分)

 

高一历史必修二专题一练习题(参考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答案:

1—5CCBAA6—10ADCDA11—15CADAA

16—20ABACB21—24CCAD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三大题,满分52分)

25.(17分)

(1)商业:

货币不统一。

(2分)政局:

分裂割据。

(2分)结束:

秦统一六国、统一了货币。

(2分)

(2)特点:

金属货币开始向纸币转化。

(2分)

原因:

北宋商业空前繁荣,贸易更加频繁,为了方便交换,纸币产生。

(2分)

(3)特点:

景德镇的制瓷业通过手工工场进行生产;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发展缓慢。

(2分)

(4)趋势:

由不统一走向统一,由金属货币走向纸币。

(2分)

联系:

纸币的产生与发展,促进了商品经济的繁荣,从而促使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和缓慢发展。

(3分)

26.(21分)

(1)重农抑商。

(2分)

(2)认为工商皆本,反对抑商。

(2分)

(3)“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

(2分)不仅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而且使中国与世隔绝,未能及时学习西方先进的科位置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以发展生产力,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7分)

(4)历史:

乔家经济实力强,在清代就影响全国;乔家大院的建筑成就;乔氏“诚信”的商业道德等。

现实:

市场经济发展热;文化旅游热;电视等媒体宣传。

(8分)

27.

(1)进步性:

可以调节犁耕的深浅,既简便又轻巧。

(4分)意义:

标志着我国耕犁相当完善,一直为后世沿用,推动了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

(4分)

(2)生产方式:

小农经济。

(2分)特点:

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4分)

(3)原因:

①铁犁牛耕等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进步;②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4分)

第Ⅰ卷选择题(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

A.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B.地主经济

C.封建庄园经济D.封建国有制下的经济

2.图二的农具出现的时代是

A.战国B.汉代C.唐朝D.北宋

3.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是①个体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②生产的目的主要是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③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全部自己生产④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4.关于中国古代家庭手工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其手工产品大量投放市场B.代表了古代手工业最高水平

C.有利于稳定小农经济D.技术先进,生产集中

5.某瓷器收藏家的藏品有秘色长颈细口瓷瓶、五彩镂空云凤纹瓶(右图)、青花花卉纹执壶。

该收藏家的生活时代不早于

A.魏晋B.隋唐

C.宋元D.明清

司母戊鼎重832.84千克,制作时需金属料在1000千克以上,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

其制作工艺十分复杂。

一般认为,我国古代的青铜铸造技术进入繁荣时期是在商周时期。

6.在成语“一言九鼎”中的“鼎”可作为权力和地位的象征,其形成至少应追溯到

A.商周时期B.春秋时期

C.战国时期D.秦汉时期

7.下列关于司母戊鼎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B.它是商代青铜器的代表作

C.属于饮食品D.属于礼器

8.下列各项最能代表东汉冶铁技术进步的是

A.煤成为冶铁燃料B.水力鼓风冶铁C.低温炼钢技术D.发明灌钢法

9.魏晋时我国冶金技术取得的最重要成就是

A.鎏金术B.水排C.

灌钢法D.铸钢法

10.隋唐时期,平民百姓所穿衣服的衣料多为

A.丝质B.毛质C.麻质D.棉质

11.从汉到唐代,封建统治者都在城市设有专门的官员管理市场交易,这说明

A.政府重视商业的发展B.市场交易混乱需派专人管理

C.政府对市场实行严格的管理和控制D.政府通过市场管理防止税收流失

读下列两幅图

12.图一和图二分别是

A.唐朝的长安和北宋的东京B.隋朝的长安和唐朝的长安

C.唐朝的长安和南宋的杭

州D.唐朝的长安和南宋的杭州

13.(图一和图二就其城市商品经济发展而言,类似之处是

A.都有坊和市,且坊和市的界线分明B.都有西域等少数民族商人

C.都是当时商品经济最发达的城市D.都出现了夜市和娱乐场所瓦肆等

14.和图一相比,图二最大的特点是

A.政府对城市建设的规划不重视

B.商业贸易受到官府的严格监视和控制,市场活动的范围和时间受限制

C.商业活动打破了坊市限制,形成了街市,取消了营业时间限制,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

D.城市规模小得多

15.北宋时出现纸币“交子”,说明了

A.北宋手工业的发达B.北宋农业的发达C.金属货币数量不足D.商业的高度发展

16.明朝中期江南农村人口出现“昔日逐末之人尚少,今去农而改工商者三倍于前”的现象。

这说明

A.资本主义萌芽出现B.社会贫富分化加剧

C.自然经济解体D.商品经济相对发达

17.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基础是

A.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B.丝织业中心的兴起

C.富有商人积累了大量资本D.自由雇佣劳动力的出现

18.对“重农抑商”政策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把农业视为国计民生的根本加以重视有合理一面

B.把农业和工商业对立起来,压制工商业,不符合经济发展规律

C.这—政策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始终起消极作用D.其结果必然阻碍商品经济的继续发展

19.清朝长期实行禁海政策,其原因在于统治者认为

A.“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B.“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中少一耕嫁之人”

C.“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D.“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

20.清朝初年曾命令“无许片帆人海”;乾隆时“富商巨贾挟其重资,多买田地,或数十顷,或

数百顷”。

其共同影响是

A.妨碍海外市场开拓B.影响手工业扩大再生产

C.使手工业品缺乏市场D.阻碍资本主义萌芽成长

21.剪纸是我国的民间艺术,观察下列剪纸,其内容形象地反映了

A.领先世界的手工技术B.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

C.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D.古代社会的和谐融洽

22.电视剧《乔家大院》讲述了清代晋商乔致庸的传奇经历。

晋商的发展表明

A.政府鼓励贸易促进了商业发展B.小农经济与市场联系日益密切

C.资本主义萌芽有了进一步发展D.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新变化

23.下列有关重农抑商政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商鞅变法明确规定了重农抑商的原则

B,中国古代历朝大都执行重农抑商政策

C,强调重视发展农耕,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D,其基点是努力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政治基础

24.下列纺织原料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丝,麻,棉B,麻,丝,棉

C,棉,麻,丝D,麻,棉,丝

25.下列关于我国传统社会自然经济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以小农为经营主体

B,具有高度集中的特点

C,基本做到自给自足

D,是中国传统社会的基础

26.清人黄遵宪在《蚕客篇》中写道:

“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

借端累无辜,此事实人错。

”以下对此诗提到的“国初”之政策所作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该政策禁止任何人的海外经商活动B.是闭关锁国政策的体现

C.主观上有维护清朝统治的意图

D.是重农抑商政策在特定时期特定领域的体现

27.“布衣”是中国古代对劳动人民的称呼。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也曾以“布衣”自称。

在诸葛亮生活的时代里,“布”的主要材料是()

A.丝B.棉C.毛D.麻

28.观察下图,它所反映的成就属于()

A.灌溉B.冶铁C.陶瓷D.纺织

29.《颜氏家训》说,农家以耕作为主,兼营副业,一般日用,能够做到“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

”这段话说明中国传统农户()

①完全实现消费的自给自足②基本实现消费的自给自足③生产和生活的物品全靠自己生产④有些生活必需品需要从市场上购买

A.①③B.

②④C.②③D.①④

30.在某次青铜器文物展览会上,三星堆文化的青铜器赢得了参观者的一片赞美之辞。

那么,中国古代的青铜铸造技术的繁荣时期是在()

A.新石器时代晚期B.商周时期

C.秦汉时期D.魏晋南北朝时期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题号

16

17

18[来源:

学#科#网]

19

2

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第II卷选择题(4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31题12分,第32题28分,共4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明清时期耕地和人口的变化

时期

耕地面积

人口

明初

8.5亿亩

6600余万

清前期

10亿亩

4.1亿

材料二(清前期)苏

州机户类多雇人工织。

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原属相需,各无异议。

摘自《永禁机匠叫歇碑》

材料三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清王朝),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

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珠死的决斗中被打垮……这真是任何诗人想也不敢想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回答:

(1)据材料一、二,概括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

 

(2)材料三中的“时势”是指什么?

“安于现状”和“人为地隔绝于世”反映了当时清政府怎样的经济政策?

 

 

(3)依据上述材料,指出经济发展对中西方关系的影响。

 

3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万历年间徽州人汪道昆的《太函集》中说:

“吾乡左(轻视)儒右(崇尚)贾,喜厚利而薄名高,纤啬之夫,挟一缗而起巨万……要之,良贾何负于闳儒!

材料二  明代徽州商人余丈义“……少贫困,操奇赢,辛勤以振其家。

性不好华靡,布袍芒履,游名卿大贾间泊如也。

置义田以养族之不给者,义屋以居之无庐者,义塾以教族之知学者。

又市隙地数十亩为义冢,以安乡人之不克葬者,所费不啻万缗,捐四千金建石桥以围水口,以利行人,年逾八十而行义不衰。

”清代商人胡荣命“……贾五十余年,临财不苟取,遏善举辄捐货为之,名重吴城。

晚罢归,人以重价赁其肆名,荣命不可,谓:

‘彼果诚实,何藉吾名?

欲藉吾名,彼先不诚,终必累吾名也”’。

材料三 研究华商历史的郭德利(M.Godtey)指出:

“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最

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传统

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

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

因此,我们可以说,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

                     ——以上材料均选自((中国全史·商贾史》

(1)依据材料一,指出明清时期人们在思想观念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明清商人的优良品质。

 

 

(3)郭德利认为“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

根据材料三,指出其论证的依据。

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造成这一社会现象的原因。

 

第一专题检测题(答案)

高中历史专题一单元测试(人民版必修2)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古代中国)在每一个主要王朝创立之初,帝国政府都会忙碌于农业生产的恢复。

”这里“忙碌于农业生产的恢复”主要目的是(  )

A.增强国家的实力   B.保证正常赋税征收

C.巩固封建统治D.解决农民的温饱问题

2.唐代诗人王绩在《田家》一诗中写道:

“倚床看妇织,登垅课儿锄。

”对诗中反映的生产模式表述错误的是(  )

A.生产中存在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

B.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

C.生产目的是为了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

D.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3.秦朝建立后,秦始皇下诏“使黔首自实田”,强调“今天下已定,法令出一,百姓当家则力农工”,鼓励“男乐其畴,女修其业,事各有序”。

这些法令(  )

A.刺激了小农经济的产生

B.奠定了秦朝统一的法律基础

C.有利于农业、手工业发展

D.导致了阶级矛盾激化

4.从地方行政组织来看,吕思勉先生把古代中国划分为“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这三个先后相继的时代。

其中与“封建时代”相对应的经济形态或经济政策是(  )

A.原始农业      B.重农抑商

C.工商食官D.工商皆本

5.观察下图,从中可得出的结论是(  )

中国古代丝织业中心分布变迁图

A.秦汉时期中国丝织技术领先于世界

B.唐宋时期私营丝织业水平超过官营

C.元明清时期丝织业重心在东部地区

D.古代丝织业中心由关中辐射全国

6.右图大鼎是1939年3月19日在河南省安阳市武官村出土的。

因其腹部著有“司母戊”三字而被称为“司母戊鼎”。

在新开馆的国家博物馆展览中,将其首次定名为“司母戊鼎”。

它(  )

①是官营手工业产品中的代表

②反映了古代中国冶金业的发达

③“司母戊”三字应为甲骨文

④是周王权力的象征

A.①②B.①②③

C.①③④D.②③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