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RNA转录与转录后加工.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004312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X 页数:56 大小:349.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RNA转录与转录后加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最新RNA转录与转录后加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最新RNA转录与转录后加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最新RNA转录与转录后加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最新RNA转录与转录后加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最新RNA转录与转录后加工.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6页
最新RNA转录与转录后加工.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6页
最新RNA转录与转录后加工.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6页
最新RNA转录与转录后加工.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6页
最新RNA转录与转录后加工.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6页
最新RNA转录与转录后加工.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6页
最新RNA转录与转录后加工.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6页
最新RNA转录与转录后加工.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6页
最新RNA转录与转录后加工.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6页
最新RNA转录与转录后加工.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6页
最新RNA转录与转录后加工.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6页
最新RNA转录与转录后加工.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6页
最新RNA转录与转录后加工.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6页
最新RNA转录与转录后加工.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6页
最新RNA转录与转录后加工.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6页
亲,该文档总共5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RNA转录与转录后加工.docx

《最新RNA转录与转录后加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RNA转录与转录后加工.docx(5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RNA转录与转录后加工.docx

最新RNA转录与转录后加工

 

RNA转录与转录后加工

第7章RNA转录与转录后加工

1本章主要内容 

1)转录的基本概念

2)大肠杆菌RNA聚合酶及其转录

3)真核生物的RNA聚合酶及其转录

4)RNA的转录后加工和反转录

2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转录的基本概念,原核转录的主要参与者(RNA聚合酶和启动子)以及原核转录的过程(起始、延伸和终止)。

1)掌握真核转录的三种主要RNA聚合酶、所转录的基因类型和参与转录过程各种因子等。

2)了解不同前体RNA的加工机制。

3)了解反转录的特点

3重点难点

1)转录

2)大肠杆菌RNA聚合酶、原核转录的过程

3)真核生物的RNA聚合酶、真核转录过程、转录因子

4)RNA的转录后加工、反转录

4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与交流互动相结合,采用多媒体教学。

5授课内容

1)RNA转录概述

2)细菌基因的转录

3)真核生物的转录

4)RNA的转录后加工

5)RNA的反转录

第一节RNA转录概述

一、信使的发现

•1955年Brachet用洋葱根尖和变形虫进行实验:

–若加入RNA酶,则蛋白质合成就停止;

–若再加入来自酵母的RNA,又可合成蛋白质。

这表明什么?

•同年Goldstein和Plaut用同位素标记变形虫RNA前体——

•发现标记的RNA在核内。

•标记追踪实验:

经过一段时间又发现被标记的RNA在细胞质中,

•这表明什么?

•1956年E.Volkin和L.Astrachan:

•用同位素脉冲一追踪标记

•表明T2噬菌体新合成的RNA的碱基比和自身的DNA碱基比相似,而和细菌的碱基比不同。

T2感染细菌时注入的是DNA,而在细胞里合成的是RNA。

•这表明什么?

•最令人信服的证据是Hall.B.D和Spiegeman,S的DNA-RNA的杂交实验:

•将T2噬菌体感染E.coli后产生的RNA分离出来,分别与T2和E.coli的DNA进行分子杂交。

•结果这种RNA只能和T2的DNA形“杂种”链,而不能和E.coli的DNA进行杂交。

Jacob和Monod预言:

(1)这种“信使”应是一个多核苷酸;

(2)其分子平均不小于5⨯105bp,足以携带一个基因的遗传信息;

(3)它们至少是暂时连在核糖体上;

(4)其碱基组成反映了DNA的序列;

(5)它们能高速更新。

Jacob和Monod将它定名为:

信使RNA(MessengerRNA)或mRNA。

二、几个基本概念

•转录(transcription):

是指以DNA为模板,在依赖于DNA的RNA聚和酶催化下,以4种rNTP(ATP、CTP、GTP和UTP)为原料,合成RNA的过程。

•在有些病毒中,RNA也可以指导合成RNA。

•转录是基因表达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三、RNA合成的基本特点

•1960年Weiss,S,B等发现RNA聚合酶(RNAPol)。

其特点是:

(1)以核糖核苷三磷酸(rNTR)为底物;

(2)以DNA为模板;

(3)按5′-3′方向合成;

(4)无需引物的存在能单独起始链的合成;

(5)第一个引入的rNTP是以三磷酸形式存在;

(6)在体内DNA双链中仅一条链作为模板;

(7)RNA的序列和模板是互补的。

确定有义链

•1963J.Marmur和DotySpiegelnan区分有义链。

采用枯草杆菌的SP8噬菌体为材料,SP8DNA双链有“轻”、“重”差异明显。

•现在将作为转录模板的DNA单链称为模板链或反义链(antisenstrand),

•非模板链称为有义链(sensestrand)或编码链。

•在体外DNA的两条链都可作为RNA合成的模板。

•怎样用实验证实mRNA的合成总是延着5’-3′方向进行的?

•E.coli在0︒C时需13秒钟才能加上一个核苷酸,但在37︒C每秒就可加上40个核苷酸;

•利用这个差别以14C来标记U,在0︒C培养E.coli,。

•提取这种正在伸长的mRNA分子,发现——

•14C标记首先出现在伸长的3′端,因此可以证明合成是延着5′-3′方向进行的。

四、RNA合成和DNA复制的区别

(1)转录时只有一条DNA链为模板,而复制时两条链都可作为模板;

(2)DNA-RNA杂合双链不稳定,RNA合成后释放,而DNA复制叉形成后一直打开,新链和母成子链;

(3)RNA合成不需引物,而DNA复制需引物;

(4)转录的底物是rNTP,复制的底物是dNTP;

(5)聚合酶系不同。

第二节细菌基因的转录

一、细菌的RNA聚合酶

1.全酶(HoloEnzyme)和核心酶(CoreEnzyme)

(1)全酶(HoloEnzyme)

•用于转录的

•依靠空间结构与DNA模板结合(σ与核心酶结合后引起的构象变化)

•专一性地与DNA序列(启动子)结合

•结合常数:

1014/mol

•半衰期:

数小时(107/mol1秒以下)

•转录效率低,速度缓慢(σ的结合)

(2)核心酶(CoreEnzyme)

•作用于转录的延伸过程(终止)

•依靠静电引力与DNA模板结合(蛋白质中碱性基团与DNA的磷酸根之间)

•非专一性的结合(与DNA的序列无关)

•结合常数:

1011/mol

•半衰期:

60秒

E.ColiRNApol的亚基组成

coreenzyme

(3)全酶的组装过程

•此外,新发现的一种ω亚基的功能尚不清楚。

2.各亚基的特点和功能

(1)σ因子

•σ因子可重复使用

•修饰RNApol构型

•使HoloEnzyme识别启动子的SextamaBox(-35区),并通过σ与模板链结合

E.coli中不同的σ因子可识别不同的启动子

(2)α因子

•核心酶的组建因子

•促使RNApol与DNA模板链结合

•前端α因子--使模板DNA双链解链为单链

•尾端α因子--使解链的单链DNA重新聚合为双链

(3)β因子

•完成NMP之间的磷酸酯键的连接;

•Editing功能(排斥与模板链不互补的碱基);

•与Rho(ρ)因子竞争RNA3’-end;

•构成Holoenzyme后,β因子含有两个位点;

•Isite(initiationsite.Rifs):

该位点专一性地结合;

•ATP或者GTP(需要高浓度的ATP或GTP);

•Esite(elongationsiteRifR):

对NTP非专一性地结合(催化作用和Editing功能).

(4)β’因子

•参与RNA非模板链(sensestrand)的结合(充当SSB)

•有义DNA链结合位点(β’亚基提供)

•DNA/RNA杂交链结合位点(β亚基提供)

•双链DNA解链位点(前端α亚基提供)

•单链DNA重旋位点(后端α亚基提供)

•σ因子作用位点

原核生物RNApol(Core)的结构与功能

RNApol执行多种功能

(1)识别DNA双链上的启动子;

(2)使DNA变性在启动子处解旋成单链;

(3)通过阅读启动子序列,RNApol确定它自己的转录方向和模板链;

(4)最后当它达到终止子时,通过识别停止转录。

二、原核生物转录的起始延伸

1.启动子(promoter)的结构和功能

启动子(promoter):

是指DNA分子上被RNA聚合酶识别并结合形成起始转录复合物的区域,它还包括一些调节蛋白因子的结合位点。

启动子由两个部分组成

●上游部分—CAP-cAMP结合位点:

(基因表达调控的正控制位点)

CAP(catabolitegeneActivatorProtein)降解物基因活化蛋白,环腺苷酸(cAMP)的受体蛋白

●下游部分—RNApol的进入(结合)位点

-35~-10

包括识别位点和结合位点(RB位点)

2.RNA聚合酶的进入位点

(1)Sextama框(SextamaBox)

–-35序列,RNA聚合酶的松弛(初始)结合位点

–RNA聚合酶依靠其σ亚基识别该位点,

为转录选择模板——识别位点(R位点)

–大多数启动子中共有序列为T82T84G78A65C54A45

–重要性:

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启动子的强度(RNApol的σ因子)

(2)Pribonow框(PribonowBox)

•-10序列是由Pribnow和Schaller(1975)发现,故也称为Pribnow框盒(Pribnowbox)。

•-10序列,RNA聚合酶的牢固结合位点——结合位点(B位点)

•一致序列:

T80A95T45A60A50T9(TATPUAT),因此又称TATABox

•位置范围-4到-13

(3)转录起始位点(I)

•+1位点

•RNA聚合酶的转录起始位点

•转录开始时模板上的第一个碱基在原核中常为A或G

•而且位置固定

典型启动子的结构

3.起始过程

(1)全酶与模板DNA接触,生成非专一的,不稳定的复合物在模板上移动;

(2)起始识别:

全酶与-35序列结合,产生封闭的酶-启动子二元复合物(closedbinarycomplex);

(3)全酶紧密地结合在-10序列处,模板DNA局部变性,形成开放的启动子二元复合体;

(4)酶移动到I,第一个rNTP转录开始,σ因子释放,形成酶-启动子-rNTP三元复合体(ternarycomplex)。

图起始过程

图RNA核心酶和全酶在DNA上的分布:

①σ和1/3的RNApol结合成全酶,或在非特异位点的松散复合体中,或在启动子中的二元复合体中;

②其中半数的核心酶从事转录;

③余下的核心酶大量存在于闭合松散复合体中;

④估计数量很少的全酶是游离的。

4.RNA链延伸

三原核生物转录的终止

1.终止子的种类

(1)不依赖ρ因子的终止子(内在终止子):

体外实验中,只有核心酶和终止子就足以

使转录终止

(2)依赖ρ因子的终止子:

蛋白质辅助因子

--ρ因子存在时,核心酶终止转录

两者有共同的结构特征(序列差异)

①不依赖ρ因子的终止子(强终止子)

•结构特征:

☻一是形成一个发夹结构

茎….7~20bp的IR序列形成(富含G/C)

环….中间不重复序列形成

发夹结构的突变可阻止转录的终止

☻二是6~8个连续的U串(发夹结构末端)

②、依赖ρ因子的终止子

a结构IR序列中的G/C对含量较少

发夹结构末端没有固定特征

b靠与ρ的共同作用而实现终止

2.原核生物转录的终止

(1)不依赖ρ因子的终止子终止转录

①新生RNA链发夹结构形成造成高度延宕(典型的有60秒左右)

②RNApol暂停为终止提供了机会,6~8个连续的U串可能为RNApol与模板的解离提供了信号

RNA-DNA之间的rU-dA结合力较弱

于是:

RNA-DNA解离→三元复合体解体

→RNApol解离→转录终止

③真正的终止点不固定,在U串中的任何一处

④IR序列和U串同等重要

IR中的G/C对含量的减少

U串的缩短或缺失

⑤DNA上与U串对应的为富含A/T的区域

说明:

AT富含区在转录的终止和起始中均起重要的作用

(2)依赖ρ因子的终止子终止转录

①通读(readthrough):

ρ因子的转录终止过程中,RNApol转录了IR序列之后,虽发生一定时间的延宕,但如果没有ρ因子存在,则RNApol会继续转录

②ρ因子

a、活性形式为六聚体

促进转录终止的活性,NTPase活性

b、RNA长度大于50nt时,依赖RNA的NTPase活性最大

说明:

ρ因子识别和结合的是RNA

③ρ因子对终止子的作用

a、ρ因子与RNA结合(终止子上游的某一处,RNA的5’端)

b、ρ因子沿RNA从5’→3’移动(NTP水解供能)(终止子处的较长时间的延宕给ρ因子追赶的机会)

c、ρ因子与RNApol相互作用而造成转录的终止

RNAPol转录DNA

●ρ因子附着到RNA识别位点上

●ρ因子跟在RNAPol后沿RNA移动

●RNAPol在终止位点停下,并被ρ因子追上

●在转录泡中ρ因子使DNA-RNA杂种双链解开

●转录终止,释放出RNAPol,ρ子和RNA

④终止反应还需要RNA与DNA的相互作用

•即:

需要一定的RNA序列

•因为:

其与模板的结合力必须弱到一定数

值,才能配合ρ因子与RNApol的作用

(发夹结构下游的AU序列)

•序列不同的终止子→不同的终止程度→基因表达调控的途径之一

要点回顾

◆几个基本概念

5’----GCAGTACATGTC-----3’编码链DNA

3’----CGTCATGTACAG-----5’模板链

5’----GCAGUACAUGUC-----3’mRNA

N-----Ala--Val--His--Val------C蛋白质

Ø不对称转录

1.DNA双链上,一股链可转录,另一股不转录。

2.有意义链与反意义链并非固定不变。

3.转录方向都是5’→3’

◆原核生物的RNA转录

Ø原核生物RNA聚合酶

大肠埃希菌RNA聚合酶的组成

(1)全酶(holoenzyme)

由4种(5个)亚基α2ββ’σ组成

(2)核心酶(coreenzyme)

α2ββ’,参与转录的全过程

(3)σ亚基

亦称σ因子(σfactor)—转录辅助因子

识别启动子,不参与转录过程

Ø转录过程(起始、延长、终止)

ÐDNA模板

启动子(promoter)

1)概念:

转录开始时能与RNA全酶结合的DNA顺序(双链)

2)原核生物启动子的特点:

①DNA序列在转录起始点的5’端区(上游区)

②-10bp处-TATAAT-(Pribnowbox)

③-35bp处-TTGACA-(SextamaBox)

Ð起始过程

v封闭的酶-启动子二元复合物(closedbinarycomplex);

v开放的启动子二元复合体(openedbinarycomplex);

v酶-启动子-rNTP三元复合体(ternarycomplex)。

Ø终止

终止的方式

•ρ-因子的作用

•与新生RNA结合

ATP供能

ρ-因子沿新生的RNA单链推进

新生的RNA单链从DNA模板上分离下来

第3节真核生物的转录

一真核生物的RNApol

1.真核生物的RNApol

2.位置和转录产物

●RNApolⅠ核仁活性所占比例最大转录rRNA(7.8S、18S、28S)

●RNApolⅡ核质主要负责hnRNA、snRNA的转录

•hnRNA(mRNA前体,核不均一RNAheterogeneousnuclearRNA)

•snRNA(核内小分子RNA,smallnulearRNA)

表6-2真核生物的三种RNA聚合酶的特点

RNAPol

位置

产物

相对活性%

对α-鹅膏蕈敏感

PolⅠ

核仁

28S,18S,7.8SrRNAs

50~70

不敏感

PolⅡ

核质

hnRNA,mRNA,某些SnRNA

20~40

高度敏感

PolⅢ

核质

tRNA,5SrRNA,某些SnRNAs

~10

片段特异,中等敏感

3.亚基组成:

•RNA聚合酶Ⅰ、Ⅱ、Ⅲ都由多个亚基组成。

有些亚基是三种酶所共有。

•mRNA是各种RNA中寿命最短、最不稳定的,需经常重新合成。

因此RNA聚合酶Ⅱ是三种酶中最活跃的。

表6-3真核生物聚合酶的成分及功能

4.RNApolⅡ亚基组成:

分子量500KDa,含两个大亚基和7~12个小亚基

●大亚基中有C末端结构域(carboxyterminaldomain,CTD)

●CTD中含一保守氨基酸序列的多个重复

●Tyr-Ser-Pro-Thr-Ser-Pro-Ser

C端重复七肽,

●不同生物中重复数目不一样(酶活性)

二真核生物的启动子

三种RNApol→三种转录方式

三种启动子→三类基因,Ⅰ类Ⅱ类Ⅲ类

•1、RNApolⅡ的启动子——Ⅱ型启动子

•2、RNApolⅠ的启动子——Ⅰ型启动子

•3、RNApolⅢ的启动子——Ⅲ型启动子

1.RNApolⅡ的启动子

即Ⅱ型启动子

•结构最复杂

•位于转录起始点的上游,由多个短序列元件组成

•通用型启动子(无组织特异性)

(1)帽子位点(capsite):

转录起始位点

(2)TATA框(Hogness框或Goldberg-Hogness框)

•位于-30处

•一致序列为T82A97T93A85A63(T37)A83A50(T37)

•定位转录起始点的功能(类似原核的Pribnow框)

•TATA是绝大多数真核基因的正确表达所必需的。

(3)CAAT框(CAATbox)

(4)增强子(enhancer)

(5)GC框(GCbox)

•位于-90附近,较常见的成分

•核心序列为GGGCGG

•可有多个拷贝,也可以正反两方向排列

(6)其他元件:

•八聚核苷酸元件(octamerelementOCT元件)

一致序列为ATTTGCAT

•B元件一致序列为GGGACTTTCC

•ATF元件一致序列为GTGACGT

•还有一些位于起始点下游的相关元件

(7)不同元件的组合情况

不同元件的数目、位置、和排列方向均有差异,例如:

SV40的早期启动子中有6个GC框。

真核生物启动子示意图

RNApolⅡ的启动子小结:

★不同启动子中每种元件与转录起始点的距离不同

★不同启动子中的相应元件互相交换,形成的杂交启动子功能没有变化

★各种元件将相应的蛋白因子结合到启动子上,组成起始复合物,蛋白因子间的相互作用决定了转录的起始

2.RNApolⅠ启动子

•即Ⅰ型启动子,由2部分保守序列组成:

•核心启动子(corepromoter)或核心元件(coreelement),位于-45到+20,负责转录的起始。

•上游控制元件(upstreamcontrolelement,UCE),从-180延伸到-107,

可增加核心元件的转录起始的效率。

3.RNApolⅢ启动子

(1)分为二类,每种识别方式不同

a、下游启动子(内部启动子)

位于转录起始点的下游

5SRNA和tRNA基因

可分为两类

b、上游启动子snRNA

(2)内部启动子的发现

最早发现于非洲爪蟾的5SrRNA基因

试验设置:

★非洲爪蟾的卵母细胞提取液作为体外转录体系,进行缺失试验

★以不同长度的5SrRNA基因为模板进行转录。

结果:

缺失+55以前和缺失+80以后的序列都能正常转录,缺失+55到+80序列不能转录。

结论:

★5SrRNA基因的启动子位于基因内部

★该启动子可使RNApolⅢ在其上游的55bp处起始转录

(3)内部启动子分为两类

均含两个短序列元件,中间由其他序列隔开

第一类:

含A框和C框(5SrRNA基因)

第二类:

含A框和B框(tRNA基因、VARNA基因)

间隔序列长短差异很大

☻其中内部启动子起被RNApolⅢ识别的作用

图6-23真核RNAPolⅢ的基因内启动子和基因外启动子

三真核生物转录的起始

♫三种RNApol均没有对启动子特异序列的识别能力

♫转录起始过程需要很多的辅助因子(转录因子)参与,并且按一定顺序与DNA形成复合物,协助RNApol定位于转录起始点。

★RNA聚合酶Ⅱ催化的转录起始

•RNA聚合酶Ⅱ催化各种前体mRNA的合成

•需要多种TF参与:

TFⅡA-J

•真核生物的转录起始是在转录因子(TF)的协助下,RNA聚合酶辨认结合转录起始点上游的DNA序列(启动子),生成起始前复合物。

RNApolⅡ的转录起始

★RNApolⅠ的转录起始

•需要二种辅助因子:

UBF1、SL1

★RNApolⅢ的转录起始

表6-6RNApolⅢ启动子的转录因子的结构和功能

因子

结构

功能

TFⅢA

38Kda,有9个锌指

结合于1型内部启动子(5sRNA基因)的C框,使ⅢC结合在C框下游,辅助ⅢB定位结合

TFⅢB

含TBP和另外二种蛋白

定位因子,使Pol结合在起始位点上

TFⅢC

含τA和τB,有5个亚基

τB结合Ⅱ型内部启动子(tRNA基因)的B框,起增强子的作用。

τA结合A框,起启动子的作用;辅助ⅢB定位结合

TBP

是B,ⅡD,SL1的亚基

和特异DNA序列及RNAPol结合,使Pol结合,在正确的位点上

TFⅡD

含TBP亚基

结合TATA框,确定选择PolⅢ

PBP

次近端结合蛋白

可能和ⅡD一道辅助ⅢB定位结合的另一途径

☻TBP的作用

★所有RNApol的转录起始都需要TBP

★在RNApolⅠ的转录起始过程中,TBP是SL1的组份,起定位RNApolⅠ的作用

★RNApolⅡ的转录起始由TBP识别TATA框

★在RNApolⅢ的转录起始过程中,TBP起定位RNApolⅢ的作用

☻TBP起定位作用,所以又称定位因子(positioningfactor)

四转录延伸TranscriptionElongation

1.起始到延伸的转变

★始于第一个磷酸二酯键的形成

★伴随着DNA分子和酶分子构象的变化

(1)Prok.

•起始时,σ因子有利于β和β’亚基具有与DNA专一性结合所要求的构象

•起始后,σ因子解离,β和β’亚基构象发生变化

(2)Euk.多种辅助因子的共同作用来保证这一转变

2.延伸过程

Prok.

★酶与产物RNA不解离

★底物NTP不断加到RNA链的3’-OH端

★形成一个磷酸二酯键后,核心酶向前滑动

★延伸位点不断地接受新的NTP,RNA链不断延伸

☻始终保持三元复合物的结构

①转录泡

●RNApol结合和转录的DNA模板区域,有17bp左右

●DNA形成解链区

●转录泡处杂交双链很短

─胰脏RNAase——其长度10bp(不准确)

─推测也就两个核苷酸左右

②拓扑学问题

ΦRNA合成过程中,转录泡两端要发生拓扑转变

•RNApol的前沿…..解螺旋作用

•RNApol后端…..DNA的螺旋化

(保持解链区长度约17核苷酸左右)

Φ超缠问题的解决靠DNA旋转酶

ΦRN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