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宜昌市第一人民高级中学级文科历史必修二上学案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600518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6.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宜昌市第一人民高级中学级文科历史必修二上学案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湖北省宜昌市第一人民高级中学级文科历史必修二上学案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湖北省宜昌市第一人民高级中学级文科历史必修二上学案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湖北省宜昌市第一人民高级中学级文科历史必修二上学案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湖北省宜昌市第一人民高级中学级文科历史必修二上学案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湖北省宜昌市第一人民高级中学级文科历史必修二上学案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湖北省宜昌市第一人民高级中学级文科历史必修二上学案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湖北省宜昌市第一人民高级中学级文科历史必修二上学案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湖北省宜昌市第一人民高级中学级文科历史必修二上学案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湖北省宜昌市第一人民高级中学级文科历史必修二上学案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湖北省宜昌市第一人民高级中学级文科历史必修二上学案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湖北省宜昌市第一人民高级中学级文科历史必修二上学案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湖北省宜昌市第一人民高级中学级文科历史必修二上学案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湖北省宜昌市第一人民高级中学级文科历史必修二上学案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湖北省宜昌市第一人民高级中学级文科历史必修二上学案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湖北省宜昌市第一人民高级中学级文科历史必修二上学案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湖北省宜昌市第一人民高级中学级文科历史必修二上学案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湖北省宜昌市第一人民高级中学级文科历史必修二上学案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湖北省宜昌市第一人民高级中学级文科历史必修二上学案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湖北省宜昌市第一人民高级中学级文科历史必修二上学案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北省宜昌市第一人民高级中学级文科历史必修二上学案答案.docx

《湖北省宜昌市第一人民高级中学级文科历史必修二上学案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宜昌市第一人民高级中学级文科历史必修二上学案答案.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湖北省宜昌市第一人民高级中学级文科历史必修二上学案答案.docx

湖北省宜昌市第一人民高级中学级文科历史必修二上学案答案

参考答案

必修二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互动学习探究】

探究一精耕细作传统农业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

萌芽于夏商周时期,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是技术成形期,隋唐宋辽金元是精耕细作的扩展期,明清是深入发展期。

(1)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是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基础。

铁犁牛耕技术出现于春秋战国,在汉代得到改进和推广。

隋唐时期,随着曲辕犁的出现,得到完善而为后世所沿用。

(2)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土地生产率,是精耕细作技术体系的总目标。

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西周时期,实行了垄作法,西汉时实行代田法。

还采用轮作倒茬和间作套种方式,宋代以后,江南地区形成稻麦轮作的一年两熟制和一年三熟制。

为了提高土地生产率,人们通过提高耕作技术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充分发挥土地潜力,在北方形成耕耙耱技术,南方形成耕耙耖技术。

(3)改变农业环境,提高土地生产率。

中国古代重视农田灌溉,从古至今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改善了土壤环境,使农业收成不再完全取决于天气的好坏。

探究二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和影响

(1)特点①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农民占有少量的生产资料,精耕细作。

②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③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2)影响:

①有利影响:

小农经济之下,农民不同程度地拥有一定数量的生产资料,拥有一定的生产自主权,能支配一部分劳动产品,具有生产积极性。

小农经济的发展奠定了我国古代长期领先世界的物质基础。

②不利影响:

由于小农经济规模小和条件简陋,加之封建剥削的沉重,农业始终维持着简单再生产,顽固地保持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不利我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它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随着人口增加和土地兼并,人地矛盾日益突出。

土地的过度开垦,导致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

探究三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1)历史地位:

中国是独立发展、自成体系的世界农业起源中心之一。

(2)生产组织形式:

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形态的基础,也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3)土地制度:

地主土地所有制是古代中国土地所有制的主要形式。

(4)农业生产结构:

种植业和家畜饲养业相结合,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5从农耕技术的发展:

借用牛力耕田,不断改良生产工具,重视水利的兴修,生产技术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也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知能训练】1—5BCADB6—10ABDAA11—12BB 

13.

(1)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

 

(2)使用木石农具、砍伐农具,刀耕火种、撂荒耕作制。

 

(3)标志:

使用畜力牵引或人力操作的金属工具。

典型形态:

铁犁牛耕。

 

(4)精耕细作的传统。

 

主要内容是:

铁犁牛耕是主要耕作方式;提高土地利用率的生产技术和耕作制度;改善农业生产环境的农田水利和灌溉。

 

必修二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互动学习探究】

探究一中国古代手工业经营形态主要有哪几种?

中国古代领先于世界的手工业部门主要有哪些?

举出其代表性成就。

(1)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

(2)冶铜业:

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三星堆青铜礼器等。

冶铁业:

高炉炼铁、炒钢技术、灌钢法。

制瓷业:

青瓷、白瓷、青花瓷。

丝织业:

素纱单衣、缎。

探究二列表区分三种主要手工业经营形态的不同点

经营形态

经营方式

生产目的

性质和特点

 

官营手工业

政府直接经营、集中、大作坊生产

供军队和官府贵族生活使用,不在市场流通

国家垄断性质;它凭借国家权力,征调优秀工匠,控制最好的原料,生产不计成本,产品精美,取得诸多成就,世界领先,享誉全球

 

 

 

民营手工业

民间私人经营

供民间消费,作为商品在市场流通

商品生产性质;在重本抑末的社会环境下发展艰难,但后来居上

 

 

家庭手工业

农户个体生产,作为副业

供家庭消费和交纳赋税,剩余部分出卖

属于自然经济组成部分;受小农经济的束缚发展艰难,在自然经济时代,占有相当的比重。

是中国古代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探究三简要分析古代手工业的特征。

特征:

①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②手工业生产部门不断增加;③手工业生产技术不断进步;④手工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劳动分工越来越细;⑤经济重心南移与手工业生产布局成相应变化;⑥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知能训练】

1—5DDDDD6—10DCCDB11—12AB

13.

(1)变化:

唐朝中期以前,中国丝绸的产地主要在北方(黄河中下游地区)。

秦汉时代植桑、丝织技术开始向南向北发展。

唐朝中期以后,南方的丝绸生产逐渐赶上并超过北方。

北宋时,丝绸业的中心已经在四川和东南沿海地区。

(2)原因:

黄河中下游地区人口密度大,过度垦殖;历代帝国多在北方建都,就近砍伐林木,破坏生态。

唐末五代以来我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南方自然条件更适宜植桑养蚕。

(3)经济重心南移。

必修二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

【互动学习探究】

探究一结合课文古代商业发展的线索概括分析促进我国古代商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1.政治方面:

国家统一、社会安定为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2.经济方面:

农业、手工业的高度发展,为商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3.国家政策:

统治者相对宽松的政策放松对商品交易的限制。

4.交通:

水陆交通的便利有利于对外贸易的发展。

5.金融:

货币、金融机构的出现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探究二古代中国商业发展有哪些特点?

1.商业产生之后不断发展,到宋元时期空前繁荣。

2.国内贸易、边境贸易和对外贸易全面繁荣。

3.古代金融发达,类似于银行的柜坊、类似于汇票的飞钱和纸币很早就出现。

4.商业活动不断打破地点限制和时间限制,政府对商业的控制逐渐减少。

5.重农抑商政策长期实行,商人的社会政治地位低下。

探究三古代对外贸易的启示

对外开放、对外经济文化交流,才能促进社会进步,闭关锁国只能造成国家、民族的落后;加强联系、互相学习、互相促进是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适应历史发展趋势而行者存,逆历史发展趋势而行者亡;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是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条件;和平友好交往是我国人民同外国交流的主流,说明我国古代人民是爱好和平、崇尚友好的人民。

【知能训练】

1—5AACBB6—10CCBCB11—12AA 

13.

(1)封建社会初期:

首先由于政治原因形成城市,然后以城市为基础形成商业中心。

宋朝商业集镇:

在作为统治中心的城市之外,在交通要道等处,兴起了商业中心。

(2)封建社会初期:

交易活动主要是买贱卖贵,以奢侈品的贩运贸易为主,与人民的日常生活关系不密切。

宋朝商业集镇:

农民的农产品和手工业品,主要是日常生活的必需品。

(3)封建社会初期,处于典型的自然经济状态,商业发展水平低。

宋朝的商业有重大进展,商业逐渐对自然经济形成侵蚀。

必修二第4课 

【互动学习探究】

探究一中国古代有哪些主要的土地制度?

如何认识土地制度的变革与调整?

1.主要土地制度

(1)原始社会:

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

(2)奴隶社会——夏商周时期,土地国有,实质上属于国王私有,这样的土地制度称为井田制。

(3)封建社会:

封建土地所有制,主要形式有土地国有制、地主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而封建土地国有制度中的典型土地制度是均田制。

2.认识

(1)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土地制度的变革和调整;而土地制度的调整又促进生产力(社会经济)的发展。

(2)说明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

探究二阅读P17【学思之窗】思考

(1)结合史实思考,这些重农抑商的具体措施,对秦国的发展起到什么作用?

(2)请你谈谈对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看法。

(1)保护秦国的农业生产,增强秦国的国力,维护和巩固了秦国的封建制度。

(2)战国时期是封建制度确立时期,秦国通过商鞅变法确立封建制度。

为保障农业生产劳动力,禁止农民弃农经商,商鞅首倡“重农抑商”,保障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有利于巩固封建土地所有制,促进封建经济的发展;保证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巩固封建统治。

限制富商大贾,有利于稳定封建经济,维护国家统一。

探究三古代中国历朝统治者都实行“重农抑商”政策,为什么商业还会有较高的发展水平?

(1)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农业、手工业发展

(2)统治者为了满足豪奢的生活,需要商品经济;

(3)广大农民、手工业者极端贫困,为了谋生也去经商;

(4)统治阶级为巩固统治而实施的某些政策,客观上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或:

①秦统一度量衡和货币

②历代统治者对外实施开放政策(汉、唐、宋、元)

③历代统治者重视水陆交通的修建

④北宋政府对“市”的不限制政策

⑤唐宋以后的赋税制度改革)

【知能训练】

古代的经济政策 1—5DDDAB6—10DCDDC11—12DB

13.

(1)与对外贸易有关的一切事务都由政府与商人合办的“公行”统一管理,在全国仅留广州一个口岸对外通商。

实质上就是闭关锁国政策。

 

(2)惧怕外国势力通过通商深入中国的心腹要地,破坏统治秩序;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使中国对外国商品需求甚少,外贸对国民经济影响不大;中国封建社会进入衰落时期,封建统治者失去了兼容并收的开放精神。

 

(3)闭关锁国并没有能够阻挡外部势力的入侵和使封建政权长治久安,反而使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迟缓,加深了中国的落后状态。

 

第一单元综合测试

1—5ADCDA6—10BDCCA11—15BABDC16—20AAACC

21.

(1)水利工程衰败;农业收获量减少;越来越多的人从事工商业等活动,农业劳动力剧减。

(2)原因:

农业技术改进,农业生产水平提高,以人力投入保证农业收入的状况得以改变。

影响:

工商业获得发展的基础,从事工商业的人口增加,商业活动趋于繁荣。

22. 

(1)图一:

松鹤延年或松鹤长春;图二:

喜上眉梢或双喜临门;图三:

四季平安或月月平安;图四:

吉祥如意或如意吉祥。

(2)五谷丰登、家和万事兴、风调雨顺;人勤春来早,家和喜事多等。

(3)以家庭为单位、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精耕细作。

(4)反映了自古以来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情况下,它是一种精神寄托。

必修二第5课《开辟新航路》

【互动学习探究】

探究一为什么欧洲人要开辟前往东方的新航路?

①经济根源。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渐发展,要求扩大国外市场。

②社会根源。

经济发展,货币需求量增加,西方人渴望到东方寻找黄金。

加上《马可•波罗行纪》在欧洲流传以来,欧洲人一直把东方,包括中国,看成是黄金遍地的“人间大堂”,

很多人沉溺于“寻金热”中,渴望去东方实现黄金梦。

因此关于社会根源我们可以把它看做是当时西欧社会普遍渴望到东方寻找黄金的这种心态。

西方人渴望到东方寻找黄金,从本质上反映了资本主义对于掠夺财富和加剧资本原始积累的迫切要求。

③商业危机。

奥斯曼土耳其人切断了传统的东西方贸易通道,西欧商人、贵族希望另辟蹊径到达东方。

这是新航路开辟的直接原因。

④客观条件:

造船技术的发达,指南针在航海上的应用,地圆学说的广为流传,为新航路开辟准备了客观条件.

⑤宗教因素:

15世纪晚期,已经完成中央集权的葡萄牙和西班牙,同时热衷于传播天主教,使其他非天主教徒皈依天主教。

这也是新航路开辟的动力之一。

探究二新航路的开辟(根据教材自主完成下列表格)

时间

航海家

国别

开辟航路

支持国

1487~1488

 

 

 

 

1492

 

 

 

 

1497~1498

 

 

 

 

1519~1522

 

 

 

 

 

探究三开辟新航路带来的影响?

第一,引起商业革命。

由于新航路开辟,欧洲贸易范围空前扩大,西欧与世界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联系加强了,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欧洲贸易中心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意大利的商业地位逐渐被西班牙、葡萄牙、英国和尼德兰所代替。

第二,引起了“价格革命”。

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等国从殖民地掠回大量金银,西欧贵金属增加了3倍多,引起金银价格下跌,物价高涨,货币购买力降低。

自16世纪30年代至16世纪末,西班牙的物价上涨4倍多,英、法等国上涨2倍至2倍半。

资产阶级一面付出贬值的货币工资,一面以高价出售商品,牟取暴利。

封建地主收取的定额货币地租,也受到价格革命的影响。

价格革命是原始积累的因素之一,它帮助了西欧资本主义的成长。

第三,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葡萄牙和西班牙最早开始了殖民扩张、掠夺。

第四,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

第五,打破了世界各地相对隔绝的状态,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知能训练】

ACBBCCDDDDBB

13.解析:

(1)问结合新航路开辟的背景来分析;

(2)问回答时应紧扣材料,透过材料一的现象,比较概括出材料二、三所反映的哥伦布远航的真实目的;(3)问结合材料二中有关哥伦布远航目的来进行分析判断。

殖民者往往要为自己的侵略行径作辩护,要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

答案:

(1)奥斯曼帝国控制地中海东岸后,东西方旧商路受阻;哥伦布相信地圆学说,认为向西航行可以绕到东方。

(2)材料一所述的目的是为了解东方风土人情并使东方皈依基督教;材料二、三说明他们的目的是建立海外殖民统治、掠夺黄金财富。

(3)既然西方殖民者图谋扩张和掠夺,并已在美洲的某些地方建立殖民统治,强迫殖民地人民纳贡,因此根本不可能存在“公平交易”。

必修二第6课《殖民扩张和世界市场的拓展》

【互动学习探究】

探究一从地理、政治、经济等方面分析荷兰成为“海上马车夫”的原因?

它成为“海上马车夫”的表现是什么?

1、原因:

(1)地理:

濒临大西洋;

(2)政治:

1581年摆脱西班牙统治获得国家独立;

(3)经济:

资本主义工商业迅速发展;

2、表现:

商船数超过欧洲其他国家的总和。

探究二试从地理、政治、经济、军事方面分析英国能够取得世界殖民霸权的原因。

地理:

处于大西洋航运中心,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

政治:

17世纪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资本主义制度,并制定《航海条例》保护本国贸易;

经济:

建立垄断性贸易公司进行殖民扩张,资本主义工商业日益繁荣

军事:

大力发展海军力量。

探究三英国先后战胜荷兰和法国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影响殖民霸权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从西欧、殖民地、世界角度评价西欧殖民扩张。

英国战胜荷兰原因:

商业资本不敌日益发展的工业资本;

英国战胜法国原因:

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必然战胜落后的封建制度;

根本原因:

取决于各国的综合国力;

评价:

1、对西欧:

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提供资本原始积累;

2、对殖民地:

极大的破坏和灾难;

3、对世界:

世界市场进一步得到拓展。

【知能训练】

BBDDB CADCCDD  

13.

(1)占领土地、掠夺财富、种族灭绝、贩卖黑奴。

(2)使非洲精壮劳动力显著减少,黑人家园遭破坏,社会经济倒退,陷入贫困落后。

(3)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过程是一个血腥的掠夺过程,资本主义的每一步发展都同残酷的殖民掠夺密不可分。

必修二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

【互动学习探究】

探究一阅读课文及材料,说明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发生在英国?

材料:

马克思说:

“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

工场手工业也不能再满足这种需求了。

于是,蒸汽和机器就引起了工业中的革命。

(1)政治前提:

资产阶级政权的确立,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可能性:

①圈地运动提供了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大量劳动力。

②海外贸易、殖民掠夺为资本主义的发展积聚了丰厚的资本。

③蓬勃发展的工场手工业为资本主义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生产技术。

(3)必要性:

18世纪中期,英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市场需求扩大。

探究二工业革命导致了社会生活在哪四个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变化?

(1)工业革命引起生产组织形式变化——工厂的出现

(2)工业革命引起社会经济结构变化——工业取代农业占主导,城市化进程加快

(3)工业革命引起社会关系变化——形成两大对立的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4)工业革命推动资产阶级调整内外政策——自由主义与殖民扩张

探究三哪些因素导致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1)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资产阶级竭力在全世界拓展市场,抢占原料产地,使世界贸易的范围和规模迅速扩大

(2)蒸汽机车和轮船的出现大大改变了交通运输条件,世界各地间的联系更为便捷。

(3)资产阶级凭借着工业革命带来的强大经济和军事实力,在亚、非、拉建立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知能训练】

BACCDCBBADCA

13.

(1)三项因素:

市场、资金、劳动力

市场:

殖民扩张扩大了海外市场,圈地运动扩大了国内市场

资金:

殖民扩张和海外贸易提供了来源

劳动力:

圈地运动和行会建立,提供了劳动力资源

(2)社会生产的直接推动和实验科学的长期孕育

(3)蒸汽机采用了新的能源,极大的提高了生产力,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推动了燃料工业,机械制造业、冶金业,材料工业的革命;

随着汽船和蒸汽机车的发明,出现了交通运输的革命,联络世界经济的纽带逐渐形成;

蒸汽机的使用,使工厂规模扩大,加快了城市化进程;

蒸汽机导致煤的大量开采和使用,蕴含了能源问题,举了环境污染实际上已向人类昭示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必修二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

【互动学习探究】

探究一简要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条件、成就、特点、实质及其影响

1870年以后,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这就是第二次工业革命。

(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条件

政治前提:

19世纪中期,东西方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或改革,使资本主义制度在全球范围内进一步确立,为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提供了政治保障。

 

物质基础:

借助第一次工业革命,欧美主要国家都实现了初步的工业化,积累了进一步创业的资本。

科技条件:

19世纪是“科学的世纪”,自然科学成果累累:

电磁学、近代化学、生物学以及物理学都取得了重大进展,以及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的技术进一步积累,这些成为第二次工业革命到来的直接原因和知识、技术条件。

人们对新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多,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展的社会条件。

劳动力条件:

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削弱了人身依附关系。

市场条件:

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海外市场迅速扩大,资本主义需要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开发新产品,这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内在动力和经济条件。

(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

第二次工业革命最显著的成就是电力的广泛应用,它把人类社会带入了电气时代;科学技术应用于工业生产的另一项重大成就,是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它引起了交通领域的革命性变革,推动了石油开采业和石油化工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也带动了电讯事业的发展,从此世界各地的经济、政治和文化联系进一步加强,化学工业的建立也是这一时期科技发明的一项重大变革。

(3)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具有坚实的科学基础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许多技术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所有发明和发现的成果都是科学技术运用于生产而创造出来的,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地结合起来。

大国同步,相互促进

 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重要的新机器和新生产方法主要是在英国发明的,其他国家受其影响带动,进程相对缓慢;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全面开花取代了英国的一枝独秀,尤其以美国、德国贡献最大,且规模更加广泛,发展也较为迅速。

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于多数国家尚未完成工业革命之时,形成了两次工业革命在时间上的交叉。

德国和日本就是既吸收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技术成果,又直接利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新技术,因而它们在这一时期经济发展比较迅速。

第二次工业革命具有更强的经济改造和社会改造能力。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了一系列重工业部门,电力工业、化学工业、石油工业、汽车工业等,其他老的工业部门也得到技术改造,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变化的巨大,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

(4)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经济:

生产力,迅猛提高,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生产关系,垄断与垄断组织形成,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经济结构,重工业有长足发展,逐步占主导;工业布局,形成西欧和北美两大工业地带;世界经济格局,英国丧失了世界工厂的地位,美德实力超过英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能源结构,人、畜、风、水、煤、电、石油。

政治:

政治制度,形成比较健全的以代议制民主、政党政治和公民自由为特征资本主义政治模式;社会主义运动,促进了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发展和列宁主义诞生;对外政策,列强加紧对外侵略扩张,瓜分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侵略方式的变化(商品输出为主──资本输出为主);民族民主运动:

促进了新型的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国际关系(世界政治格局),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第一次世界大战。

思想文化:

垄断主义;思想观念,竞争意识和参与意识增强。

生活方式:

改善日常生活,尤其在衣和行方面,思想观念

环境问题:

汽车的出现,促进石油的大规模使用,使大气中,氮氧化合物,碳氢化合物的浓度增加而产生光化学烟雾等大气污染问题。

探究二 浅析垄断组织的形成原因、类型、实质及其影响 

形成原因

垄断组织的形成不是偶然的,其根本原因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导致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第二次工业革命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开始发生重大变化,这种变化主要表现为:

一方面,科学技术的新成果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大大推动了生产的发展,使生产的规模越来越大,这就对生产组织提出了新的要求,促使企业趋于集中和联合;另一方面,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产的发展,使大量的社会财富日益集中到少数大资本家手中。

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产生了垄断。

在竞争中壮大起来的企业之间,就产量、产品价格和市场范围达成协议,形成垄断组织。

垄断组织的形成大致经历三个阶段:

一是19世纪60、70年代,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出现垄断组织,但它们还仅仅处于萌芽状态,对经济发展影响不大。

二是1873年经济危机之后,垄断资本有了大发展,但不巩固,还只是一种暂时现象。

三是到19世纪末,随着资本主义生产高涨,尤其是1900至1903年经济危机的发生,垄断组织开始对经济发展进程产生重大影响,成为全部经济生活的基础,自由资本主开始转变为垄断资本主义。

类型

 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有:

卡特尔、辛迪加、托拉斯和康采恩。

卡特尔是在德国最先出现的一种垄断组织,其垄断程度较低。

通常指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通过签订关于产品价格、销售市场、生产规模等协定而形成的垄断组织,参加这一组织的企业一般拥有一定的生产和销售的独立性;德国的卡特尔有电气总公司、西门子公司、克虏伯公司等。

辛迪加主要是在俄国出现的垄断组织。

它是同一生产部门的少数大企业通过签订统一销售商品和采购原料的协定而形成的垄断组织,参加该组织的企业保留法律和产品上的独立地位。

托拉斯是由若干生产同类商品的大企业或产品有密切关系的大企业合并而成的垄断组织。

参加该组织的企业在生产、销售和法律等各方面都失去独立地位。

1879年美孚石油托拉斯在美国首先成立,此后,托拉斯在美国蜂拥而出。

托拉斯是把下属的企业合并为一个统一的企业。

1879~1901年,美国工业部门的托拉斯发展到三百多个,一共兼并了五千多家企业。

康采恩又叫财团,主要出现于日本。

是由一些共同依赖于某金融集团和不同经济部门的大企业、大公司和银行联合而成的垄断组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