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实验室安全准则.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007028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2.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院实验室安全准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医院实验室安全准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医院实验室安全准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医院实验室安全准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医院实验室安全准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医院实验室安全准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医院实验室安全准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医院实验室安全准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医院实验室安全准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医院实验室安全准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医院实验室安全准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医院实验室安全准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医院实验室安全准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医院实验室安全准则.docx

《医院实验室安全准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院实验室安全准则.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医院实验室安全准则.docx

医院实验室安全准则

医院实验室安全准则

1工作人员和实验室安全的一般要求

1.1吸烟

实验室工作区内绝对禁止吸烟。

(1)点燃的香烟是易燃液体的潜在火种;

(2)香烟、雪茄或烟斗都是传染细菌和接触毒物的途径。

1.2食物、饮料及其它

实验工作区内不得有食物、饮料及存在“手-口”接触可能的其它物质。

实验室工作区内的冰箱禁止存放食物。

专用存放食物的冰箱应放置在允许进食、喝水的休息区内。

实验室应制定禁止在同一个冰箱内存放食物和标本的专项制度。

1.3化妆品

实验工作区内禁止使用化妆品进行化妆,但允许并建议经常洗手的实验人员使用护手霜。

1.4眼睛和面部的防护

处理腐蚀性或毒性物质时,须使用安全镜、面罩或其它保护眼睛和面部的防护用品。

工作人员在实验室的危险区内不要佩戴隐形眼镜,除非同时使用护目镜或面罩。

使用、处理能够通过粘膜和皮肤感染的试剂,或有可能发生试剂溅溢的情况时,必须佩带护目镜、面罩或面具式呼吸器。

1.5服装和个人防护装备

除要求符合实验室工作需要的着装外,工作服应干净、整洁。

所有人员在实验区内必须穿着遮盖前身的长袖隔离服或长袖长身的工作服。

当工作中有危险物喷溅到身上的可能时,应使用一次性塑料围裙或防渗外罩。

有时还需要佩戴其它防护装备如:

手套、护目镜、披肩或面罩等。

采血员和其他需要接触病员的工作人员,在接触病员时需穿实验服或工作服。

个人防护服装应定期更换以保持清洁,遇被危险物品严重污染,则应立即更换。

盛放被污染的实验服和工作服,应用合适的、有标识并能防渗的包装。

清洗时应用足够高的温度和足够长的时间以获得良好的去污效果。

不得在实验室内设值班床,严禁在实验室内住宿。

1.6鞋

在工作区内,应穿舒适、防滑、并能保护整个脚面的鞋。

在有可能发生液体溅溢的工作岗位,可加套一次性防渗漏鞋套。

帆布鞋可吸收化学物品和有传染性的液体,所以最好穿皮革或其它防渗漏的合成材料的鞋。

1.7头发和饰物

留长发的工作人员应将头发盘在脑后,以防止头发接触到被污染物和避免人体脱屑落入工作区。

头发不得垂肩,应与离心机、切片机等正在运转的器械保持一定距离。

可用一次性发套保护头发。

不得佩戴有可能被卷入机器或可垂入传染性物质的饰物。

1.8洗手

实验室工作人员在脱下手套后、离开实验室前、接触患者前后、以及在进食或吸烟前都应该洗手。

接触血液、体液或其它污染物时,应立即洗手。

1.9眼睛冲洗

任何使用酸、苛性碱或腐蚀剂的地方应设有冲洗眼睛的设施。

冲洗设施可以是一种固定装置或是一种较简单的通过软管与水源相接的喷啉型装置。

每周都应对这些装置进行功能检查,以排出管内的存水。

也可用便携式眼睛冲洗设备。

这些设备应合理设计和严格检测,以确保内容物品的生物学和化学上的纯净。

下列情况应使用正压、自给式呼吸器:

(1)有害气体的性质不明;

(2)氧气含量低于19.5%;

(3)存在有不易察觉的有害气体;

(4)吸入的污染气体会立即对生命和健康造成威胁;

(5)紧急处理危险物质的事故时。

在有可能需要做复苏治疗的地方,应准备一次性口对口式复苏包或其它相关的通气装置。

1.10锐利物品

谨慎处理针头、解剖刀、和碎玻璃等锐利物品。

使用后的针具不要折断、弯曲、破损、重复使用或用手重装在针管上。

一次性注射器上的针头用后不要取下。

锐利物品应立即放置在不易刺破的容器内,在完全装满之前就应及时丢弃。

1.11隔离措施

接触患者时,实验室工作人员应遵守医院的隔离措施。

1.12工作环境

1.16.1“清洁”区和“非清洁”区

根据实验室的具体工作情况由主任选择并确定“清洁”和“非清洁”工作区,在清洁区和非清洁区之间设“缓冲室”。

被指定为“清洁”的区域,则应努力保持清洁,如采取预防措施,防止电话、视频显示器终端、键盘、门柄及其它经常被手或手上的手套触摸的物品的污染,要求工作人员在触摸设备(如计算机键盘及电话的保护罩等)前取下手套,制定仪器设备和工作面的常规消毒和清洁制度和对严重污染的紧急处理措施办法。

被指定为“非清洁”的区域,允许戴手套接触所有物品(如电话、门柄、计算机终端和其它物品),所有这些物品的表面都认为是不清洁的。

未戴手套的人员如果使用该区域内的电话、计算机终端或其它设备,应该戴上手套,或在使用后立即彻底洗手。

为避免使用电话时的“手—脸”接触,最好采用扬声器电话。

“清洁”和“非清洁”区都应保持整洁。

实验台至少应每天清洁一次,如有必要可以多次清洗,用新鲜配制的1:

10的次氯酸钠稀释液或合适的含氯消毒剂清洗。

在处理溅溢的样品或严重污染的工作面时,应戴上手套和其它个人防护装备、使用相应合适的清洁剂清除所有的溅溢物。

1.16.2设备

冰箱、冷冻柜、水浴和离心机应该定期清洗和消毒(时间由实验室主任来决定),在发生严重污染后应立即进行清洗和消毒。

进行清洗、消毒时要戴上手套,穿上工作服或其它合适的防护服。

1.16.3外衣

外衣(实验服、工作服、和围裙)应悬挂在远离散热器、蒸汽管道、供暖装置、以及有明火的地方,不要挂在压缩气瓶或灭火器上,也不要挂在门的玻璃隔板上,妨碍视线。

“清洁”的和“非清洁”的个人防护服要分开存放。

1.16.4垃圾处理

每天至少清理垃圾一次。

1.16.5个人物品

实验工作区不得存放个人物品,如钱包、外套、皮靴、咖啡杯、运动服、预包装的食品和药品等。

1.16.6用后的废弃物品

实验工作区内的用后废弃物品存量不要太大。

具危险性的液体如酸或碱性液体应放在视平线下。

较大的废弃物容器应靠近地面存放,在用喷洒消防设备的地方,与天花板的距离应保持90厘米以上,在不用喷洒的地方应与天花板保持50厘米以上的间距。

1.16.7出口通路

实验室的出口和通道必须保持畅通无阻,不准堆放物品、垃圾、装置、或设备。

安全门必须保持畅通,不得堵塞。

防火门前不能堆物,以确保失火时能够自动关闭。

注意:

无论任何时间、何种原因都不得阻塞通往灭火器、火警箱、防火毯、安全淋浴或出口的道路。

1.18玻璃器具

操作玻璃器具时应遵循下述安全规则:

(1)不使用破裂或有缺口的玻璃器具。

(2)不要用猛力取下玻璃试管上的塞子,粘紧的试管可用刀切开分离。

(3)接触过传染性物的玻璃器具,清洗之前,应先行消毒。

(4)破裂的玻璃器具和玻璃碎片应丢弃在有专门标记的、单独的、不易刺破的容器里。

(5)高热操作玻璃器具时应戴隔热手套。

(6)每次换班前,用1:

10的次氯酸钠稀释液或其它合适的消毒剂对洗刷玻璃器具的区域进行表面消毒。

(7)破碎的玻璃器具只能使用机械装置处理。

1.19离心机

1.18.1气溶胶

离心过程中应控制气溶胶的产生在最低水平。

1.18.2操作

离心机只有在盖好盖板后,才能启动。

1.18.3污染

装标本(血、尿、痰)或易燃液体的离心管,只能在管塞密封后方可离心。

1.18.4传染性物品

所有能够产生气溶胶进行播散的生物制品或标本,都应使用密封的离心管,并在盖紧的离心头或转头中进行。

1.18.5清洗

用1:

10次氯酸钠稀释液或其它合适的消毒液常规清洗离心机。

1.18.6平衡

离心时应保持合适的平衡,以保证离心的顺利进行。

2防火安全准则

2.1建筑要求

2.1.1建在病房区的临床实验室,应采用防火建筑。

根据实验室存在的火险因素决定建筑要求。

根据存放易燃液体量采用相应的防火墙和防火门。

独立建筑的实验室按事业性用房建筑进行分级。

2.1.2安全出口

面积超过100平方米的实验室应设有安全出口,其中至少有一个安全出口直接通向外出通道。

下述实验室必需设有备用安全出口:

(1)有爆炸危险性的实验室;

(2)存放氧气钢瓶或可燃气的钢瓶的房间;

(3)实验室的出口和通道应保持畅通,不得堆放物品。

2.1.3烟雾监测器和警报系统

存放易燃液体的场所和面积较大不易及时发现火情的实验室,都应安装自动烟雾监测器和警报系统。

每个检测和报警装置都与总警报系统连接。

实验室的任何地方,包括储藏室、盥洗室和暗室都应能听到警报系统的报警。

可利用公共广播系统做自动报警系统。

2.1.4所有有关建筑的防火设置,都应经当地消防部门审核批准。

2.2防火

2.2.1隐患的估计和研究

在开始临床实验工作之前就应对火灾的隐患进行研究,在实验工作运行的过程中,要经常研究火警的隐患。

研究的内容包括:

2.2.1.1使用化学物品的数量和性质,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以及电器设备的隐患等。

2.2.1.2哪些操作方法已经改变了,新使用了哪些化学物品,以及在上届消防培训之后增加了哪些新的工作人员。

2.2.1.3无人值班看守的自动化实验操作,。

2.2.2易燃易爆物

2.2.2.1易燃性液体的供给量应控制在有效并安全进行实验的最小量。

待处理的用过的可燃性液体也应计算在内。

瓶装的氧气和可燃气的供应,应控制在最小需求量。

通常不超过一罐或两天的用量。

2.2.2.2应使用防火的安全柜或安全罐存放易燃性液体。

应用指定型号的安全柜,其设计容积应超过存放物品的体积。

要妥善安排安全柜内的易燃液体的容器,要考虑到由于火情引起容器的膨胀。

安全柜如果安装了排气管道,管道的材料应与安全柜的柜体有相同的绝热性能。

安全柜不能与室内的空气相通。

2.2.2.3禁止用冰箱储存易燃液体。

如果确实需要,应存放在专门的防爆冰箱内。

冰箱应远离火源。

2.2.2.4从储藏罐里倒出易燃液体,应在专门的储藏室或通风橱内进行。

运送易燃液体时,其金属容器应有接地装置。

2.2.2.5加热易燃易爆液体(燃点低于94℃)必需在通风橱进行,不能用明火加热。

装易燃易爆物的容器应经当地有关消防部门审核批准。

2.2.3火源隐患

2.2.3.1常见的火源是明火、加热器件和电火花(电灯开关、电动机、摩擦和静电)。

2.2.3.2存放易燃气体的场所,应安装防爆灯具和开关,使用专门防爆设计的电器设备。

2.2.3.3应对电气设备的接地、漏电和墙上插座的接地、极性进行年度检查。

2.2.3.4应尽量消除各种火源隐患。

2.3灭火

实验室应配备足够扑灭各种火情并协助全体人员从失火现场及其附近撤离的相应消防设备。

2.3.1灭火器

根据上级消防部门的规定配备、摆放灭火器,并根据要求对灭火器进行定期检查维修。

A类灭火器适用于固体可燃物(如纸、木材、塑料)引起的火灾。

A类灭火器多数为消防水栓。

B类灭火器适用于汽油和溶剂引起的火灾。

B类灭火器多数为二氧化碳或化学干粉,如碳酸氢钠。

C类灭火器适用于电气引起的火灾。

所有工作人员都应知道电开关的位置以及切断失火电器电源的方法。

2.3.2自动灭火系统应建立年度安全检查,及随时检修、维护的制度。

2.3.3如火灾波及供气管道系统应立即关闭远端阀门以切断燃气来源。

如果无法做到这点或燃气是来自储气瓶时,则应立即从房间内撤离。

2.3.4遇衣服着火时可选用防火毯,但防火毯并非必备的灭火工具。

使用人员应受过训练,懂得站立时不能使用防火毯,在衣服着火后使用防火毯时立即采取“停、倒、滚”动作。

从严重火情区撤离时,防火毯可用作个人防护装备。

备有防火毯的实验室,防火毯应放在远离出口通道的地方。

2.4.消防训练

2.4.1应对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防火安全训练。

2.4.2所有工作人员必须学会如何发布火警警报,学会遇有失火时应做到:

2.4.2.1拨打报警电话“119”。

2.4.2.2发出火警警报以求得帮助,并开始从失火区或建筑物撤离。

2.4.2.3如果可能,立即使用便携式灭火器进行灭火。

2.4.2.4如果不能扑灭火情,应把所有通向火场的门关紧,并用湿毛巾或床单堵住下面的门缝,以阻止火情的蔓延。

2.4.2.5应将房间里的所有人员撤出。

(如果火情并非十分危险,可安排留下一人,向前来灭火的消防队员介绍具体情况。

2.4.3由受过训练的人员讲解使用便携式灭火器进行灭火的技能。

训练应为“手把手”的方式,还应包括不同火情采用不同灭火器的知识。

2.4.4对工作人员撤离火场的训练应经常举行,每年进行几次。

所有人员每年至少参加一次训练(包括夜班和周末加班的人员)。

练习应包括帮助病人和其他人员的撤离。

隔离区,如暗室和其它不能听见警报声的实验室应包括在撤离路线内。

撤离时,应关闭所有门窗。

3实验室用电安全准则

3.1仪器用电

作为仪器维护措施的一部分,应进行年度的安全用电检查并建立档案记录。

每年至少对所有电插座的接地和极性、电缆的完整性进行检查一次,并将结果记录在案。

可移动的设备应接地或采用更先进的方法防止触电,但全部塑封无法接地的仪器例外。

新设备在使用前也应进行同样的检查。

实验室应装有足够的插座,分布要合理,以减少在插座上接上其它多用插座和避免拖拉过多的电线。

在空气中存在达到一定数量的易燃气体或蒸汽有可能形成可爆性混合物的危险环境下,应使用指定专门为此设计的防爆电器设备。

3.2维修与维护

所有电器设备的维修与维护只能由取得正式资格的维修人员进行。

3.2.1仪器的维修

除校准仪器外,仪器不得接电维修。

维修时要确保手干燥,取下所有的饰物(如手表和戒指),然后谨慎操作。

3.2.2线路检修

实验室技术人员不得维修建筑物的电力系统。

任何涉及开关、插座、配电箱、保险丝、断路器的维修工作应由该建筑物的维修人员或其他有资格的人员进行。

3.2.3接地

电器设备必须接地或用双层绝缘。

电线、电源插座、插头必须完整无损。

在潮湿环境的电器设备,要安装接地故障断流器。

4化学危险物品使用准则

4.1引言

临床化学实验室存有许多腐蚀性、毒性、易燃和不稳定试剂,属化学危险物品。

实验室工作使用化学危险物品,应向有关机构备案,并遵守相应管理规定。

所有化学危险物品的容器都应有清晰标记。

目前,广泛应用配制好的试剂和试剂盒,致使有些化学危险物品不易被识别,对这些试剂和试剂盒的成份应予复审并给予适当标记。

实验室管理人员有责任向工作人员介绍化学危险物品。

每一种化学危险物品应有材料安全数据表显示它的特性。

实验室技术人员有责任熟悉并向同事介绍化学危险物品和遵照安全操作。

4.2材料安全数据表及标签

购进可能有危害的化学物品都必须附有材料安全数据表。

所有危险化学品都需要以易于识别的形式进行标记,使专业和非专业人员很容易警觉其潜在的危险性。

标记可以是文字、图标、标准化代码或多种形式并存。

4.3.1个人防护装备

在使用腐蚀性物品场所的工作人员,应该穿戴围裙、手套和其它个人防护装备。

4.3.2溅溢

使用任何化学物品之前,应安排好处理容易破碎或溢出的物品的容器。

4.3.3急救设备

使用腐蚀性物品的场所,应设有合适的急救沐浴设施和洗眼装置。

4.4易燃物的储存

4.4.1储存

易燃易爆液体应在合格的容器里储存。

分装时应有明确的易燃和可燃性标记,工作储备量控制在最低限度。

4.4.2易燃、可燃性液体储藏室

易燃或可燃性液体的储量超过1000升,至少应有1间专用储藏室。

4.4.3仓库

储存可燃性液体的仓库应远离明火和其它热源。

4.4.4冰箱

可燃性液体如需要在冰箱内存放,该冰箱的设计必须符合避免产生蒸汽燃烧的要求。

实验室所有的冰箱门都应标明可否用于存放易燃、可燃性液体。

4.5紧急处理

实验室必须重视发生化学危险品溅溢的可能性。

有关工作人员都应接受培训,以掌握处理突发事故的知识。

培训应包括化学危险物品溅溢的识别,熟悉向管理部门通报的方法和保护自身安全应采取的措施。

在多数溅溢事故中,实验室可以决定撤离的区域,并通知有关专业部门处理。

如果由外部专门机构处理溅溢物,则实验室就必须中断工作,直到隐患排除。

在有可能发生化学危险物品溅溢的实验室,必需制订紧急处理措施,该措施应包括以下内容:

(1)制定应急措施和与外部机构的协作方法

(2)工作人员职责、权限、培训和汇报制度

(3)紧急情况的发现和预防

(4)安全距离和避险场所

(5)岗位安全和控制

(6)疏散路线和过程

(7)清除污染

(8)急救与医疗

(9)紧急警报和相应措施

(10)事后总结

(11)个人防护装备和抢救器材

4.5污染物的清除和处理

每个实验室都应负责日常的清污工作。

在结束常规工作时、工作交班、发生紧急事件如清除溅溢物后,都需要进行清污工作。

需外送维修的设备,只有在实验室管理人员确认没有化学危险物品污染时,才能外送维修。

4.5.1废弃化学物品

所有废弃化学物品都应按危险物品处理,除非能够确定它们的性质。

清洁溅溢有害物质的所用材料,包括吸附物和中和物,都被认为是有害废弃物。

4.5.2专职人员

实验室应指定专人协调和负责处理实验室有害化学废弃物。

4.5.3.容器

化学废弃物应放置在密闭、有盖的容器中。

4.5.4标签

化学废弃物的包装应有标签,标签应包含以下内容:

(1)日期

(2)来源

(3)实验室来源

(4)成份

(5)物理性质(气体、液体等)

(6)体积

(7)危险性(易燃或易爆)

4.5.5运输

实验室应指定专责人员负责容器转运,并将其放置在指定的废弃物堆放场所。

(1)立即清洗发生泄漏污染的区域。

通知主管和主任。

如果培养物发生泄漏或其容器发生破损,应对该区域进行至少10分钟的清洗,直至气溶胶或飞沫已经沉降。

(2)吸净漏出的液体。

(3)清洗发生泄漏的区域。

(4)尽可能使用漂白剂、酒精或苯酚对工作台进行消毒。

并与安全员商议。

(5)每个实验室都应制定有关处理含微生物的物品泄漏事故的书面措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