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现场处置方案w.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007541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51.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7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现场处置方案w.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7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现场处置方案w.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7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现场处置方案w.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7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现场处置方案w.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7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现场处置方案w.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7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现场处置方案w.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7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现场处置方案w.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7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现场处置方案w.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7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现场处置方案w.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7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现场处置方案w.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7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现场处置方案w.docx

《7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现场处置方案w.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7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现场处置方案w.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7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现场处置方案w.docx

7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现场处置方案w

7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7.1事故风险分析

7.1.1危险源与事故风险分析

1)机关单位实验室如甲醇、乙醇、甲苯等和医院涉及的危险化学品,在使用或储存过程中操作、储存及管理不当,在空气中受到明火或高温作用时可能发生燃烧引起火灾、爆炸事故,另外也可能引起人员中毒窒息、财产损失和环境污染。

2)使用天然气、液氧和柴油的单位,存在液氧站和柴油罐等。

若天然气和柴油管道、阀门质量不合格、安装存在缺陷发生泄漏,当泄漏在空气中的浓度达到爆炸极限时,遇到火源可能引发爆炸事故;压力容器、锅炉等违反操作规程、安全附件失效、设备缺陷等,可能发生压力容器爆炸及锅炉爆炸等事故。

7.1.2事件可能发生的季节和危害程度

一年四季均有可能发生,夏季发生的可能性较大,一旦发生可能造成人员受伤或死亡。

7.1.3事前征兆

设备设施故障,有异常的气味、烟雾,可燃气体报警器、压力报警器等发出警报等。

7.2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7.2.1组织机构

现场指挥组长:

各单位科室、部门负责人

成员:

科室部门应急救援员工

7.2.2职责

员工主要职责有:

(1)迅速向科室部门负责人、特殊情况可以直接向单位负责人汇报;

(2)确定现场处置方案,执行或向上一级汇报;

(3)确定是否组织人员疏散和组织本岗位人员的疏散;

(4)处置或带领本岗位人员进行事故处置。

科室、部门负责人应急职责

(1)负责本科室岗位人员的应急培训、组织和管理;

(2)应在第一时间赶往事故现场;

(3)负责二级应急预案的启动和组织协调;

(4)负责应急救援处置、汇报、协调、处置方案制定等工作;

(5)服从调度室的协调和安排,事故扩大后负责上报应急指挥中心。

其他人员、部门职责参照《生产安全事故综合应急救援预案》执行。

7.3应急处置

7.3.1应急处置程序

1)事故发现人员,应立即科室、部门负责人及应急指挥中心报告,并在确保自己安全的情况下展开先期处置工作。

2)应急指挥办公室接到报警后,判断响应等级并上报应急指挥中心总指挥,通知相关人员,由应急总指挥立即启动应急救援预案,并报机关应急指挥办公室。

3)科室、部门负责人全面负责区域内的应急救援工作。

4)依据事故情况,决定是否扩大应急救援级别。

5)现场报警基本要求及内容

机关单位报警电话及联络方式见《综合预案》附件1,公共卫生管理单位和医疗卫生单位参考本单位应急预案应急联系电话。

事故报告的基本要求:

(1)设立事故报告接警专用电话,明确应急指挥办公室、应急指挥中心、应急救援组负责人及相关应急救援单位的联系电话。

(2)发生事故后,现场工作人员要立即向科室、部门负责人汇报,汇报的内容包括发生的单位、时间、地点、事故类型、损伤情况和事故的简要经过。

(3)科室部门负责人接到事故汇报后,立即按照事故电话通知顺序通知各单位领导和有关单位,通知受威胁地点的人员撤离。

二级事故要及时向上级应急指挥中心报告事故的基本情况。

基本情况包括:

①事故发生的单位、时间、地点事故类别;

②事故的简要经过、伤亡人数、伤害程度、涉及范围;

③事故发生原因的初步判断;

④事故发生后已采取的措施及当前事故的抢险情况等,必要时附事故现场简图。

事故报告的内容:

(1)现场人员必须汇报的内容:

①事故经过、事故种类、初步原因。

②造成损失、人员伤亡及分布情况。

③引发的次生灾害可能性。

(2)其他相关工作人员汇报的内容:

①供电系统变化情况。

②事故区域环境变化情况

7.3.2现场应急处置

应急救援人员到达现场后应安装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1)防护

(1)根据泄漏液体的毒性及划定的危险区域,确定相应的防护等级;

(2)防护等级划分标准,见表1.3-1;

表7.3-1危险区毒性对应的防护级别

根据各单位危险化学品毒性,选用对应的防护等级。

(3)防护标准,见表1.3-2;

表7.3-2防护等级

级别

形式

防化服

防护服

防护面积

一级

全身

内置式重型防化服

全棉防静电内外衣

正压式空气呼吸器或全防型虑毒罐

二级

全身

封闭式防化服

全棉防静电内外衣

正压式空气呼吸器或全防型毒罐

三级

呼吸

建议防化服

战斗服

简易滤毒罐、面罩或口罩、毛巾等防护器材

2)询情

(1)遇险人员情况;

(2)容器储量、泄漏量、泄漏时间、部位、扩散范围;

(3)周围电源、火源等情况;

(4)周边的消防设施;

(5)工艺措施、到场人员处置意见。

3)侦检

(1)搜寻遇险人员;

(2)使用检测仪测定泄漏物质、蒸气浓度、扩散范围;

(3)确认设施、建(构)筑物险情及可能引发爆炸燃烧的各种危险源;

(4)确认消防设施运行情况;

(5)确定攻防路线、阵地;

4)警戒

(1)根据询情、侦检情况确定警戒区域;

(2)将警戒区域划分为重危区、中危区、轻危区和安全区,并设警戒标志,在安全区视情设立隔离带;

(3)合理设置出入口,严格控制各区域进出人员。

5)救生

(1)组成救生小组,携带救生器材迅速进入危险区域;

(2)采取正确的求助方式,将所有遇险人员移至安全区域;

(3)对救出人员进行登记、标识和现场急救;

(4)将需要救治人员送交医疗急救部门救治。

6)控险

(1)启用喷淋、消火栓、蒸汽等固定、半固定消防设施;

(2)选定水源,铺设水带,设置阵地,有序展开;

(3)设置水幕或蒸汽幕,稀释、降解泄漏物蒸气浓度,防止形成爆炸空间,引发次生灾害。

(4)用干砂土等围堵或导流,防止泄漏物向重要目标或危险源流散;

⑸收集:

对于大量泄漏,可选择用隔膜泵将泄漏处的物料抽入容器,当泄漏小时,可用木屑,吸附材料,中和材料等吸收中和,并收集到密闭容器中。

7)堵漏

(1)根据现场泄漏情况,研究制定堵漏方案,并严格按照堵漏方案实施;

⑵所有堵漏行动必须采取防爆措施,确保安全;

⑶关闭前置阀门,切断泄漏源;

⑷堵漏方法,见表7.3-3;

表7.3-3危险源应急抢险堵漏方法

部位

形式

方法

罐体

砂眼

螺丝加粘合剂旋进堵漏

缝隙

使用外封式堵漏袋、电磁式堵漏工具组、粘贴式堵漏密封胶(适用于高压)、潮湿绷带冷凝法或堵漏夹具、金属堵漏锥堵漏

孔洞

使用各种木楔、堵漏夹具、粘贴式堵漏密封胶(适用于高压)、金属堵漏锥堵漏

裂口

使用外封式堵漏袋、电磁式堵漏工具组、粘贴式堵漏密封胶(适用于高压)堵漏

管道

砂眼

使用螺丝加粘合剂旋进堵漏

缝隙

使用外封式堵漏袋、金属封堵套管、电磁式堵漏工具组、潮湿绷带冷凝法或堵漏夹具堵漏

孔洞

使用各种木楔、堵漏夹具堵漏、粘贴式堵漏密封胶(适用于高压)

裂口

使用外封式堵漏袋、电磁式堵漏工具组、粘贴式堵漏密封胶(适用于高压)堵漏

阀门

--

使用阀门堵漏工具组、注入式堵漏胶、堵漏夹具堵漏

法兰

--

使用专用法兰夹具、注入式堵漏胶堵漏

8)输运

(1)利用工艺措施导流或倒罐;

(2)转移较危险的瓶(罐、桶)。

9)救护

(1)现场救护

①将中毒者迅速撤离现场,转移到上风或侧上风方向空气无污染地区;

③对呼吸、心跳停止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挤压,采取心肺复苏措施,并给予氧气;

④立即脱去被污染者的服装;皮肤污染者,用流动清水或肥皂水彻底冲洗;眼睛污染者,用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洗。

(2)使用特效药物治疗;

(3)对症治疗;

(4)严重者送医院观察治疗。

10)洗消

(1)在危险区与安全区交界处设立洗消站;

(2)洗消的对象

①轻度中毒的人员;

②重度中毒人员在送医院治疗之前;

③现场医务人员;

④抢险人员以及群众互救人员;

⑤抢救及染毒器具。

11)清理

(1)少量残液,用干砂土、干粉等吸附,收集后作技术处理或视情倒至空旷地方掩埋;对溶于水的也可视情直接使用大量水稀释,污水放入废水系统;

(2)大量残液,用防爆泵抽吸或使用无火花盛器收集,集中处理;

(3)在污染地面上洒上中和或洗涤剂浸洗,然后用大量直流水清扫现场,特别是低洼处,确保不留残液;

(4)清点人员及器材;

(5)撤除警戒安全撤离。

12)警示

(1)进入现场必须正确选择路线和作战阵地;

(2)易燃液体泄漏,一切处置行动自始至终必须严防引发爆炸;

(3)严密监视液体流淌情况,防止灾情扩大;

(4)注意风向变换,适时调整部署;

7.3.3注意事项

1)佩带个人防护器具方面的注意事项

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前,必须严格检查,损坏或磨损严重的必须及时更换。

用于紧急救灾时的呼吸防护器,更要定期严格检查,妥善地存放,便于及时取用。

2)抢险器材注意事项

(1)使用消防带时,不能扭曲,以免喷水量不够和损害消防水带;同时枪口不能对准人员,以免造成伤害;

(2)使用灭火器时,应把用后的灭火器带出现场,以防造成阻碍,同时注意不要把未使用的灭火器靠近热源,以免发生爆炸;

(3)使用电气设施时,应注意电源线的防护,以免发生触电事故

3)实施救援注意事项

(1)听从指挥,严禁擅自行动;

(2)进入高温区,应有消防水冷却配合,否则不能进入;

(3)身体不适,可能造成晕倒时,应立即推出现场,并向组长说明情况;

(4)实施应急处置及救援时,应安排2人以上,相互监护,确保人员安全;

(5)一旦发现可能危及人员安全新情况时,应立即退出,重新制定。

可行方案。

4)现场救护注意事项和救护措施

(1)注重平时自救互救知识的学习;

(2)尽量由具有专业知识的人员实施救护,切忌盲目救护;

5)安全防护注意事项

(1)现场人员佩戴防护器具;

(2)防护不到位,不能进入危险区域。

6)特别警示

(1)正确选择行车路线、停车位置、作战阵地;

(2)注意风向变化,适时调整部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