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3部分专题1小说阅读考点3环境类题有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009163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51.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3部分专题1小说阅读考点3环境类题有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3部分专题1小说阅读考点3环境类题有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3部分专题1小说阅读考点3环境类题有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3部分专题1小说阅读考点3环境类题有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3部分专题1小说阅读考点3环境类题有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3部分专题1小说阅读考点3环境类题有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3部分专题1小说阅读考点3环境类题有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3部分专题1小说阅读考点3环境类题有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3部分专题1小说阅读考点3环境类题有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3部分专题1小说阅读考点3环境类题有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3部分专题1小说阅读考点3环境类题有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3部分专题1小说阅读考点3环境类题有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3部分专题1小说阅读考点3环境类题有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3部分专题1小说阅读考点3环境类题有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3部分专题1小说阅读考点3环境类题有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3部分专题1小说阅读考点3环境类题有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3部分专题1小说阅读考点3环境类题有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3部分专题1小说阅读考点3环境类题有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3部分专题1小说阅读考点3环境类题有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3部分专题1小说阅读考点3环境类题有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3部分专题1小说阅读考点3环境类题有答案.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3部分专题1小说阅读考点3环境类题有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3部分专题1小说阅读考点3环境类题有答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3部分专题1小说阅读考点3环境类题有答案.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3部分专题1小说阅读考点3环境类题有答案

考点三 环境类题

小说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和所构设的故事情节,总是出现于一定的时空位置,这就是小说的环境。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包括社会环境描写和自然环境描写。

社会环境,是指人物活动、事件发生、情节展开的社会背景、历史条件、地方的风土人情、时代风貌、社会关系、政治、经济等,主要是交代人物的生存环境、社会关系等。

它包括范围很广,小至房间住所、一街一巷,大至城区地区。

它涉及内容很多,可以是室内的布局、陈设,住宅内外装饰布置,以及当地风土人情等。

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天气、景物等。

环境作为小说三要素之一,是小说阅读的重要考点之一。

在考查时,命题的重心有三:

一是环境描写的特点,二是环境描写的手法,三是环境描写的作用。

这三个命题重心往往以两种形式呈现:

一是描写手法和作用相结合,二是描写的环境特点和作用相结合。

题型一 概括环境描写的特点

概括环境描写的特点是高考考查小说景物描写的最常见题型,主要考查赏析小说景物的能力。

人物在一定的环境中生存活动,事件也在一定的环境里发展,弄清小说中环境描写的特点对准确理解作品思想内容,提高考生的阅读能力有很大的作用。

但是要区分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高考江苏卷)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题目。

邮差先生

师 陀

邮差先生走到街上来,手里拿着一大把信。

在这小城里,他兼任邮务员、售票员,仍有许多剩余时间,就戴上老花眼镜,埋头在公案上剪裁花样。

当邮件来到的时候,他站起来,念着将它们拣好,小心地扎成一束。

“这一封真远!

”碰巧瞥见从云南或甘肃寄来的信,他便忍不住在心里叹息。

他从来没有想到过比这更远的地方。

其实他自己也弄不清云南和甘肃的方位——谁教它们处在那么远,远到使人一生也不想去吃它们的小米饭或大头菜呢?

现在,邮差先生手里拿着各种各样的信,从甘肃和云南来的邮件毕竟很少,最多的还是学生写给家长们的。

“又来催饷了,”他心里说,“足够老头子忙三四天!

他在空旷少人的街上走着,如果碰见母猪带领着小猪,便从旁边绕过去。

小城的阳光晒着他花白了的头,晒着他穿皂布马褂的背,尘土从脚下飞起,落到他的白布袜子上,他的扎腿带上。

在小城里,他用不着穿号衣。

一个学生的家长又将向他诉苦:

“毕业,毕我的业!

”他将听到他听过无数次的,一个老人对于他的爱子所发的充满善意的怨言,他于是笑了。

这些写信的人自然并不全认识他,甚至没有一个会想起他,但这没有关系,他知道他们,他们每换一回地址他都知道。

邮差先生敲门。

门要是虚掩着,他走进去。

“家里有人吗?

”他在过道里大声喊。

他有时候要等好久。

最后从里头走出一位老太太,她的女婿在外地做生意,再不然,她的儿子在外边当兵。

她出来得很仓促,两只手湿淋淋的,分明刚才还在做事。

“干什么的?

”老太太问。

邮差先生告诉她:

“有一封信,挂号信,得盖图章。

老太太没有图章。

“那你打个铺保,晚半天到局子里来领。

这里头也许有钱。

“有多少?

“我说也许有,不一定有。

你能怎么办呢?

对于这个好老太太。

邮差先生费了半天唇舌,终于又走到街上来了。

小城的阳光照在他的花白头顶上,他的模样既尊贵又从容,并有一种特别风韵,看见他你会当他是趁便出来散步的。

说实话,他又何必紧张,手里的信反正总有时间送到,又没有另外的什么事等候着他。

虽然有时候他是这样抱歉,因他为小城送来——不,这种事是很少有的,但愿它不常有。

“送信的,有我的信吗?

”正走间,一个爱开玩笑的小子忽然拦住他的去路。

“你的信吗?

”邮差先生笑了,“你的信还没有来,这会儿正在路上睡觉呢。

邮差先生拿着信,顺着街道走下去,没有一辆车子阻碍他,没有一种声音教他分心。

阳光充足地照到街道上、屋脊上和墙壁上,整个小城都在寂静的光耀中。

他身上要出汗,他心里——假使不为尊重自己的一把年纪跟好胡子,他真想大声哼唱小曲。

为此,他深深赞叹:

这个小城的天气多好!

一九四二年二月

请简要概括这篇小说中小城生活的特点。

答:

                                    

【解析】本题通过概括小城生活的特点来考查对作品结构及主题的把握。

小说写了如下内容:

邮差先生平静的工作状态,邮差先生对远方来信的感叹,邮差先生与学生家长的友好关系,邮差先生给一位老太太送信时费劲而亲切的对话,邮差先生对递送坏消息的歉意及忌讳,邮差先生跟一个小子的友好玩笑,邮差先生对小城生活的满意及其恬淡的心境。

邮差先生工作的闲暇、与老太太的对话及其心理活动,字里行间透露出舒缓的节奏。

【答案】平静、恬淡,人际关系友善,生活节奏舒缓。

一、明辨题型——掌握高考常见设问方式

题干示例

(2014·高考重庆卷)文中第②段的环境描写,突出了古城怎样的特点?

这对塑造陈皮匠的形象有何作用?

(高考江苏卷)请简要概括这篇小说中小城生活的特点。

(高考安徽卷)请对小说画线处景物描写的特点和作用作简要分析。

其他设问方式:

(1)概括××段所写景物的特点并分析。

(2)小说中几次写到××景物,请概括分析。

(3)找出文中描写环境的句子,分析其特点。

(4)某一社会环境具有怎样的特点?

明辨

题型

(1)题干中有“环境”“景物”“生活”等字样;

(2)题干中有“特点”“特征”等字样。

二、掌握技巧——找到解题钥匙

概括环境特点类题目“

步走”

第一步:

根据题干要求,分清环境描写的种类,是自然环境还是社会环境。

第二步:

找出环境描写的句段。

自然环境,主要从景的“形、声、色”等角度寻找并分析概括环境特点,要看看这些景物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尤其关注文中描写这些景物的修饰词。

如果文中没有这些词语,则需要自己选用词语来概括。

在找社会环境语句时需要:

1.从“时”的角度

“时”泛指时间,具体指时代背景、写作时间,比如“抗战时期”。

2.从“地”的角度

“地”泛指地点,具体指“场所”“场合”“地域”等,看看它们呈现出怎样的特点。

3.从“人”的角度

“人”指人物,主要指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团结友善)等角度分析。

人际关系是十分重要而十分虚化的社会环境,通过理清人物之间的交往,判断人际关系是友善的还是紧张冷漠的,等等。

4.从“事”的角度

“事”指事件、情节,主要指从情节发展过程中、生活工作的状态中寻找并分析概括,比如“激烈残酷”。

第三步:

根据环境描写句段,抓住景物特征,从形、声、色等方面调动视觉、听觉、嗅觉等多种感官来感知景物特点;同时,在感知时重新组合画面并在脑海中再现画面,想象、品味画面的整体特色。

第四步:

用几个形容词(多为自然环境)或名词(多为社会环境)概括环境的特点。

题型二 分析环境描写的手法

环境描写的手法是指作者在交代环境时运用的各种描写技巧。

包括修辞、描写角度、描写方法等。

(2015·高考湖南卷)阅读《童年随之而去(节选)》(文本见本专题考点一中[例1]),完成后面题目。

分析文中画波浪线段落景物描写手法。

答:

                                    

                                      

【解析】本题考查对景物描写手法的赏析。

“碧波像大匹软缎”是明喻,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碧波的舒展柔软;橹声欸乃,船头水声,断续语声,声音多而杂,正是这行船中的琐碎细小之声反衬出周围环境的“异样地宁适”,以动衬静,动静相宜。

同时,综合运用多种感官写景,橹声、水声、人语声是从听觉角度写景,风“又暖又凉”是从触觉角度写景,碧波、山色苍翠、水中倒影鲜活闪袅是从视觉角度写景,听觉、触觉、视觉相结合,有声有色,形象具体可感,使人如身临其境。

【答案】①运用比喻(碧波像大匹软缎)、反衬(橹声、水声、人语声反衬“异样地宁适”)等手法描写景物,形象生动,动静相宜。

②从听觉(橹声、水声)、触觉(风“又暖又凉”)、视觉(碧波、山色苍翠、水里的倒影鲜活闪袅)描写景物,有声有色,使人如身临其境。

一、明辨题型——掌握高考常见设问方式

题干示例

(2015·高考湖南卷)分析文中画波浪线段落景物描写手法。

(高考江苏卷)文中画线部分描写了峡谷险峻气势,请分析其表现特色。

(高考安徽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对文中画线句子的景物描写进行赏析。

其他设问方式:

(1)小说中××段景物在描写上有何特点?

(2)从写景顺序及写景技法角度赏析××段。

(3)××句是运用什么修辞手法写景的?

明辨

题型

(1)题干中有“写景”“景物描写”等字样;

(2)题干中有“写景特色”“表现特色”“手法”“技法”等字样。

二、掌握技巧——找到解题钥匙

环境描写手法类题目“

步走”

第一步:

审读题干,明确考向

通过题干中的关键词,要明确考查的是描写手法,还是写景的修辞手法。

第二步:

根据考向,思考答题角度

这就需要掌握环境描写常见的手法:

(1)从描写技巧角度看,有:

①细节描写、场面描写、白描(粗笔勾勒、突出特征)与细描(精雕细刻、浓墨重彩);②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侧结合,点面结合,色彩的渲染、衬托;③借助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来描写。

(2)从写景角度看,有:

①感觉角度——视觉、听觉、味觉、嗅觉等;②观察角度——定点观察、移步换景;③写景顺序——远近结合、高低结合、内外结合等;④抓住特征,进行形、声、色等方面的描写。

第三步:

根据题干要求,判定方法并结合文本具体分析

第四步:

运用模板,规范作答

答案模板:

景物描写的手法+景物描写的特点+景物描写的作用。

题型三 赏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有时是为了用看似无心之笔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有时是为了烘云托月,塑造人物形象;有时是映射或暗示主旨。

它是小说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因此,备受高考命题者的青睐。

当然,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和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是不同的。

(2013·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活 着

余 华

我遇到那位名叫福贵的老人时,夏季刚刚来到。

那天午后,我走到了一棵有着茂盛叶子的树下,看到近旁田里一个老人和一头老牛。

这位老人后来和我一起坐在了那棵茂盛的树下,在那个充满阳光的下午,他向我讲述了自己:

这辈子想起来也是很快就过去了,过得平平常常,我爹指望我光耀祖宗,他算是看错人了。

我啊,年轻时靠着祖上留下的钱风光了一阵子,往后就越过越落魄了,可寿命长,我家里五口人一个挨着一个死去,我还活着。

孙子死后的第二年,看看自己还得活几年,我觉得牛还是要买的。

牛是半个人,它能替我干活,闲下来时我也有个伴,心里闷了就和它说说话。

牵着它去水边吃草,就跟拉着个孩子似的。

买牛那天,我把钱揣在怀里走着去新丰,那里有个很大的牛市场。

路过邻近一个村庄时,看到晒场上有一群人,走过去看看,就看到了这头牛,它趴在地上,歪着脑袋吧哒吧哒掉眼泪,旁边一个赤膊男人蹲在地上霍霍地磨着牛刀,围着的人在说牛刀从什么地方刺进去最好。

我看到这头老牛哭得那么伤心,心里怪难受的。

想想做牛真是可怜。

累死累活替人干了一辈子,老了,力气小了,就要被人宰了吃掉。

我不忍心看它被宰掉,便离开晒场继续往新丰去。

走着走着心里总放不下这头牛,它知道自己要死了,脑袋底下都有一摊眼泪了。

我越走心里越是定不下来,后来一想,干脆把它买下来。

我赶紧往回走,走到晒场那里,他们已经绑住了牛脚,我挤上去对那个磨刀的男人说:

“行行好,把这头牛卖给我吧。

赤膊男人手指试着刀锋,看了我好一会才问:

“你说什么?

”我说:

“我要买这牛。

他咧开嘴嘻嘻笑了,旁边的人也哄地笑起来。

我从怀里抽出钱放到他手里,说:

“你数一数。

”赤膊男人马上傻了,他把我看了又看,还搔搔脖子,问我:

“你当真要买?

我什么话也不去说,蹲下把牛脚上的绳子解了,站起来后拍拍牛的脑袋。

这牛还真聪明,知道自己不死了,一下子站起来,也不掉眼泪了。

我拉住缰绳对那个男人说:

“你数数钱。

那人把钱举到眼前像是看看有多厚,看完他说:

“不数了,你拉走吧。

我便拉着牛走去,他们在后面乱哄哄地笑,我听到那个男人说:

“今天合算,今天合算。

牛是通人性的,我拉着它往回走时,它知道是我救了它的命,身体老往我身上靠,亲热得很。

我对它说:

“你呀,先别这么高兴,我拉你回去是要你干活,不是把你当爹来养着的。

我拉着牛回到村里,村里人全围上来看热闹,他们都说我老糊涂了,买了这么一头老牛回来,有个人说:

“福贵,我看它年纪比你爹还大。

会看牛的告诉我,说它最多只能活两年三年的,我想两三年足够了,我自己恐怕还活不到这么久。

谁知道我们都活到了今天,村里人又惊又奇,就是前两天,还有人说我们是“两个老不死”。

牛到了家,也是我家里的成员了,该给它取个名字,想来想去还是觉得叫它福贵好。

定下来叫它福贵,我左看右看都觉得它像我,心里美滋滋的,后来村里人也开始说像,我嘿嘿笑。

福贵是好样的,有时候嘛,也要偷偷懒,可人也常常偷懒,就不要说是牛了。

我知道什么时候该让它干活,什么时候该让它歇一歇。

只要我累了,我知道它也累了,就让它歇一会,我歇得来精神了,那它也该干活了。

老人说着站了起来,拍拍屁股上的尘土,向池塘旁的老牛喊了一声,那牛就走到老人身旁低下了头,老人把犁扛到肩上,拉着牛的缰绳慢慢走去。

两个福贵的脚上都沾满了泥,走去时都微微晃动着身体。

老人和牛渐渐远去,我听到老人粗哑的令人感动的嗓音从远处传来,他的歌声在空旷的傍晚像风一样飘扬。

炊烟在农舍的屋顶袅袅升起,在霞光四射的空中分散后消隐了。

女人吆喝孩子的声音此起彼伏,一个男人挑着粪桶从我跟前走过,扁担吱呀吱呀一路响了过去。

慢慢地,田野趋向了宁静,四周出现了模糊,霞光逐渐退去。

(节选自余华《活着》,有删改)

请简要分析小说最后一段景物描写的作用。

答: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分析某一处环境描写的作用,要注意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回答:

从内容上,①“炊烟袅袅”,“霞光”由“四射”到“逐渐退去”,“田野宁静”等自然环境,及女人的吆喝声、男人扁担的吱呀声,共同融合成了老人乡间生活的环境,写出了乡间生活的特点(风貌);②这是“我”听了老人的故事后的一段景物描写,也是小说的结尾,其中蕴含着“我”对老人坚强活着的一些感慨,深化了小说的主题,也使表达更为含蓄。

从结构上,结尾段“霞光”“逐渐退去”与开头“充满阳光的下午”照应,使文章结构完整。

【答案】①点出了老人的乡间生活环境;②透露出乡间的生活都顺应着自然的规律;③以此结尾,深化主题,增添了小说的意味;④照应开头,使文章结构完整。

一、明辨题型——掌握高考常见设问方式

题干示例

(2013·高考山东卷)请简要分析小说最后一段景物描写的作用。

(高考江苏卷)请探究文中自然景物叙写的深刻寓意,以及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高考安徽卷)请对小说画线处景物描写的特点和作用作简要分析。

其他设问方式:

(1)阅读文中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请说明作者的描写意图。

(2)概括××段所写景物的特点并简析其作用。

(3)请指出小说开头画线部分景物描写的主要作用。

明辨题型

题干中有“写景意图”“景物描写作用”“环境作用”“写景意义”等字样。

二、掌握技巧——找到解题钥匙

环境描写作用类题目“

步走”

1.自然环境描写作用题三步走

第一步:

找出自然环境描写的具体语句,分析环境的特点。

因为环境的特点与作者写此环境的作用是一致的。

第二步:

明确分析自然环境描写作用的思维角度。

分析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可以从人物、情节、主题以及环境本身等多个角度去考虑。

具体地讲,自然环境描写通常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

(1)环境方面: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或地点;②暗示社会环境,如背景、习俗、思想观念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③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2)人物方面:

①烘托心情;②表现身份、地位、性格等;③暗示命运。

(3)情节方面:

①暗示或推动情节的发展;②为后面情节的发展做铺垫或制造悬念;③作为情节发展的线索;④与标题相呼应,诠释了标题的内涵;⑤开头的环境描写,引出下文……的内容(为下文……做铺垫),与结尾相呼应;结尾的环境描写,与上文……内容相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

(4)主题方面:

①揭示主题;②深化主旨。

第三步:

组织语言,规范作答。

模板:

①环境本身(交代……时间,暗示……背景,营造……氛围,渲染……气氛)→②情节(推动、暗示、铺垫)→③人物(烘托、映衬)→④主题(表达、寄托、暗示、揭示)。

2.社会环境描写作用题三步走

第一步:

找出具体体现社会环境的语句,分析环境的特点。

第二步:

明确分析社会环境作用的思维角度:

(1)交代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揭示了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

(2)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影响或决定人物性格。

(3)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揭示主题。

第三步:

组织语言,规范作答。

模板:

①突出(烘托、描写、交代)了……,为……提供了背景,与……(情节)形成对比。

②烘托(衬托、映衬)了……(思想品质、精神世界),有助于塑造……的形象。

③触发……思想(情感)转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温馨提示

注意审题:

1.审清所给文字的类别:

是自然环境还是社会环境或者兼而有之,它决定了答题的基本走向。

2.审清所给文字及所在位置,尤其要把散见的写景文字找足找全。

3.审清问法:

问的是景物特点还是景物作用。

尤其区别好“景物特点”与“景物描写特点”的答题方向。

注意“环境特点”和“环境描写特点”的不同,“环境描写特点”是要答描写技巧的。

另外,环境这一考点,单一题型很少,往往是概括特点并阐释作用,或明确描写技巧并点明作用;即使题干的要求仅为阐释作用,答题时也要先概括景物的特点,然后阐释作用。

为了保证答案的完整,可以兼顾这三方面:

第一,点明景物描写的手法;第二,概括景物描写的特点;第三,点出景物描写的作用。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环境描写在渲染气氛和烘托心情方面的作用在历年的高考试题中考查得最频繁。

要解决此类问题,需要平时养成“四循环”思维模式,就是答“环境作用”题时,既要从对环境本身的作用来考虑,又要综合从环境对情节、人物、主题这三方面的作用考虑。

以此循环往复,才能避免答案要点不全的问题。

[考点对点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洗 礼

[法]莫泊桑

男人们打扮得漂漂亮亮,在农庄门前等候。

五月的太阳把它明亮的光辉倾泻在开着花的苹果树上。

苹果树周围,不断有雪片似的小花瓣撒下来,落入深深的草丛,草丛中蒲公英盛开如火,虞美人好像点点血滴。

一只乳房饱满的大肚子母猪睡在厩肥堆边;一大群小猪在它周围转来转去,它们的尾巴像绳子似的卷曲着。

突然间,在那些庄院的大树后面,响起了教堂的钟声,当当当,这微弱而又遥远的召唤在欢乐的天空里播送着。

燕子像箭一样地掠过蓝色天空。

牛圈的气味掺杂着苹果树甜蜜蜜的气息不时飘过。

那些男人中间的一个转身对着房子喊道:

“快点,快点,梅利娜,打钟啦!

他大约三十岁光景,是个魁梧的庄稼汉。

他的父亲,一个老头儿,像橡树的躯干那样虬劲盘结,说道:

“女人家总不肯早点准备好。

老头儿的另外两个儿子笑了,其中一个对刚才高声叫喊的大哥说:

“去催催吧,波利特。

不然到了中午也出不来。

”那年轻人走进房子去了。

这当儿,保姆在门口出现了,裹在白襁褓里的两个月的婴儿睡在她的肚子上。

随后,那母亲也挽着丈夫的胳膊出来了。

她长得高大壮实,才十八岁,气色红润,面带笑容。

亲属都跟在后面出发了。

保姆抱着怀里的小生命,小心地避开路上的水洼。

老人们规规矩矩地走着。

年轻人却想跳舞了,他们望着路边那些来看热闹的姑娘们。

婴儿的父亲和母亲一本正经地跟在孩子后面,这孩子日后要在人世上代替他们,要继续他们的姓氏,当蒂这个姓氏在全区是有名的。

现在可以望见有尖顶钟楼的教堂了,那钟声在召唤新生的婴儿第一次到天主的家里来。

一条狗跟着他们。

有人扔给它几颗糖杏仁,它就围着人欢蹦乱跳。

教堂的门敞开着。

神父正在祭坛前面等候。

他是个高个子、红头发的年轻人,瘦而结实,也姓当蒂,是孩子的叔叔,孩子父亲的另外一个兄弟。

他按照仪式给他的侄子施了洗礼。

洗礼完毕,这一家人在门口等着神父脱掉祭披又上路了。

现在大家走得很快,因为心里惦记着那顿饭。

保姆对走在旁边的神父说:

“喂,神父先生,你肯不肯替我抱抱你的侄子,让我活动一下。

神父接过孩子。

孩子的白衣裳衬在黑道袍上,像一大块挺耀眼的斑迹。

虽然孩子并不重,可是他不知道怎么抱,怎么放,所以感到很窘。

大家都笑起来,一位老奶奶远远地问道:

“你是永远不会有这么个小东西了,你说,你就不难过吗?

神父没有应声。

他大步走着,凝视着这个蓝眼睛的婴儿。

那父亲嚷着说:

“我说,神父,如果你也想要一个,只管说一声就行。

接着大家就像庄稼人平素那样开起玩笑来了。

从坐上饭桌起,那种乡俗的笑闹就像一阵暴风雨似的开始了。

另外两个儿子也快要结婚,他们的未婚妻都在场,是特意请来一起吃饭的。

客人们不断地说着笑话,都是些粗话,把姑娘们说得满面通红吃吃地笑着;男人们笑得直不起腰来。

神父已经看惯了乡下人这种放纵的场面。

他一直静静地坐在保姆旁边,用手指逗弄侄子引他笑。

他就像从来没见过孩子似的,感到很惊奇。

他若有所思、全神贯注地端详着他,带着一种心事重重的严肃神气,怀着一种发自内心的慈爱。

对这个脆弱的小东西,他哥哥的儿子,他产生了一种从来未曾有过的奇特、强烈而又带点忧郁的慈爱之情。

他什么也不听,什么也不看,他一心一意地望着这个孩子。

他很想再把他抱在膝上。

面对着这个人类的幼芽,他心里一直很感动,好像是面临着一种他从来没有料到的、言语无法形容的神秘,一种既庄严而又神圣的神秘,一种新的灵魂化为肉身,生命肇始、爱情觉醒、种族延续和人类永远前进的伟大的神秘。

保姆不停地吃着,神父对她说:

“把他交给我,我不饿。

他把孩子又抱了过来。

于是他周围的一切都不见了,变得无影无踪了。

他的眼睛一直盯在那张胖嘟嘟的红脸蛋上。

渐渐地那小身体的热气透过襁褓和呢子道袍,传到他的腿上,就如同一种非常轻柔、非常幸福、非常纯洁的抚爱,一种使他热泪盈眶的甘美的抚爱,一直透进他的心里。

吃饭的人们越发喧闹起来。

孩子被这种吵声吓得哭起来。

那母亲站起来,把儿子抱到隔壁房里。

几分钟后,她回来说,孩子在摇篮里睡得很安稳。

喝咖啡的时候,已经天黑。

神父早就不见了,可是谁也没有注意到。

后来,年轻的母亲起来去看看孩子醒了没有。

她摸索着走进房间。

可是一种奇怪的声音吓得她立刻站住。

她回到饭厅,面色非常苍白,打着哆嗦把这件事告诉大家。

男人们乱纷纷地站起来。

那父亲端着灯,蹿了进去。

只见神父跪在摇篮旁边,把头放在孩子的枕头上,正在呜呜咽咽地哭着。

小说前三段所写“农庄”之景有怎样的特点?

写这样的景象有什么作用?

答:

                                    

                                      

                                      

[答案]特点:

①植物五彩缤纷,动物充满活力;②氛围欢乐、美好、祥和;③充满生活气息。

作用:

与神父的生活形成反差和对比,为下文表现神父“人性的复苏”提供背景,创设氛围。

(2017·广西质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征 服

陈忠实

夜已深,天很黑,田野悄悄静静,使人透不过气来的闷热散开了。

南葫芦攥着一柄钢叉,死死盯着那个贼。

那贼正蹲在菜园地里。

南葫芦渐渐看分明了,那是南红卫。

高中毕业生,把书念到狗肚里去了。

你在南村扯旗造反,整南恒的二爸……南恒今年当了队长,有你好受的,等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