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剩州市六县市区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参考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014275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2.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剩州市六县市区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参考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湖北剩州市六县市区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参考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湖北剩州市六县市区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参考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湖北剩州市六县市区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参考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湖北剩州市六县市区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参考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湖北剩州市六县市区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参考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湖北剩州市六县市区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参考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湖北剩州市六县市区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参考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湖北剩州市六县市区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参考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湖北剩州市六县市区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参考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湖北剩州市六县市区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参考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湖北剩州市六县市区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参考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湖北剩州市六县市区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参考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湖北剩州市六县市区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参考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湖北剩州市六县市区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参考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湖北剩州市六县市区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参考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湖北剩州市六县市区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参考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湖北剩州市六县市区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参考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北剩州市六县市区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参考答案.docx

《湖北剩州市六县市区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参考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剩州市六县市区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参考答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湖北剩州市六县市区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参考答案.docx

湖北剩州市六县市区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参考答案

湖北省荆州市六县市区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

人教版必修5+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二、四单元。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在正常状态下,每个人都在不断努力保持着内心的稳定状态,保持自身与环境的协调。

当遇到重大或紧急事件时,这种内在的平衡被打破,机体会立即调动生理、心理系统的反应,竭尽全力地应对突发事件,进入应激状态。

不同的个体对应激事件的反应是有差异的,决定个体应激反应能力的因素有内部因素,也有外部因素,前者主要指个体的原有人格的健康程度和适应能力,后者指客观环境的条件等。

从反应结果上看,一次应激事件后,一类反应是恰当的、适应性的,应激事件后个体得到成长和锻炼。

另一类反应是不恰当的、非适应性的,其结果是留下创伤。

越是人格强健者,越是以前者反应为主。

乐观豁达的人能相对客观地评估事件的真实危险性,而敏感脆弱的人容易夸大事件的真实危险性。

在SARS一线的医务工作者可能会出现两种应激反应。

一是预期性焦虑,主要表现为忐忑不安,对自己能否胜任工作没有把握。

这一方面源于他们对未知工作情景的担忧,另一方面源于强烈的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

我们鼓励个体认识自己的这种心理冲突是正常的,越是能接受和理解,就越意味着能承受和消化它。

同时,如果有了充分准备,尽可能将未知的因素变成可控制的因素,恐惧心理就会减轻。

因此需进行知识和技能储备、身体和心理储备。

二是挫败、内疚、抑郁等负面情绪。

他们可能有对被感染危险的恐惧感、工作难度带来的挫败感、与家人分离带来的牵挂以及面对重症病人的痛苦甚至死亡时产生的哀伤等。

因此,要对被感染SARS的真实危险性做出正确的评估,熟练地操作隔离等防护措施。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型病毒,承认个人的局限性,坦然接受自己的失败和暂时的、部分的无能。

越是能接受自己的失败,就越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调整心态,积极学习新技能。

作为医务人员,需要足够的共情能力,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及时体察他们的痛苦,为他们提供尽可能多的治疗,但也要有能力将自己的情感与病人分离开来,接受现实的局限性。

(摘编自杨蕴萍《由SARS认识应激与应激反应》,《中国全科医学》2003年第7期)

材料二:

面对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我们该如何评价自己的心理健康指数?

不同人群该如何获得心理支持?

日前,记者采访了刚刚出版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下心理健康指导手册》一书编委会主任、陕西师范大学校长、中国心理学会原理事长游旭群教授。

记者:

当意外来临,焦虑、恐慌是人们最主要的情绪问题。

疫情对一个人产生的心理影响到底有哪些?

我们如何评价自己的心理健康指数?

游旭群:

总体来看,作为一种压力事件,疫情给我们造成的心理影响主要表现在认知、情绪与行为三个方面。

比如大家这两天会特别关注疫情相关信息,信息不够明确时会产生认知冲突、无所适从、注意力难以集中等问题,都属于认知上的变化;同时,情绪上容易紧张、恐惧、担忧、责备,甚至是抑郁和愤怒;从行为方面来看,大家的生活节奏也会出现很大变化,出行受限、社交减少等。

应当注意的是,这几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比如恐惧会加剧我们对疫情的非理性认知,生活节奏的变化又会加剧情绪的紧张感等。

受疫情影响程度不同的群体,比如重症患者和普通民众,他们在心理反应上必然存在差异。

对于重度应激反应,我们可以借助专业的心理测评手段和诊断技术进行评估和治疗。

对普通人群来讲,应激反应比较微弱,并未达到临床标准,在自我心理健康评估时,可以依据下面几个基本原则:

一是生理活动正常,关注自己睡眠、饮食是否规律、免疫力是否下降等;二是情绪反应适度,是否存在过度焦虑、持续抑郁、易激怒等现象;三是社会功能良好,是否存在自我封闭、回避社交、兴趣减退等现象。

通常来讲,只要这几个方面没有明显的变化,就无须过度关注和紧张。

记者:

最急需心理援助的是哪部分人群?

又该如何获得心理支持?

游旭群:

目前最需心理援助的有两个群体:

一是确诊感染的重症患者及其亲人,二是在救治一线奋战的医护人员。

这两个群体面临的压力最大,最需要相应的心理支持。

一般来说,从两个层面获取心理支持:

一是个人层面,通过个人努力、充分调动个人资源进行自我支持和维护。

二是社会层面,有效利用社会支持是应对压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专业团体获得更多可靠的信息支持,通过家人、朋友获得更多的情感支持,通过政府部门、所在社区、工作单位等获得更多的组织支持,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摘编自《光明日报》,2020年2月6日)

材料三: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很多人陷入焦虑、恐慌之中。

这不仅给身体和心理带来负面影响,而且长时间、聚焦式的心理恐慌会对整个社会机体产生负面效应,因此对民众的心理疏导不可或缺。

实施心理干预,须把握好两个原则:

一是由于个体差异的存在,要针对不同人群开展分类分级服务;二是专业,有序,符合伦理要求。

当前的心理服务主要通过热线电话和网络实施,必须运用专业方法和技术,为求助者提供针对性服务。

各部门各类组织有效协同、高效协作,为个人提供针对性心理服务。

疫情初期,国家卫健委就在心理危机干预方面予以指导;心理学界也迅速组织起来,通过心理援助热线电话、网络在线咨询等方式提供心理服务。

但是短板也仍然存在,以心理援助热线为例,目前各地社会组织,已经支持建设了几百条心理援助热线,但缺少统一管理,存在重复建设、浪费资源的现象,对服务质量很难进行有效评估。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演进,心理服务需求也会不断变化。

接下来应注重从“介入式危机干预”转向“恢复性危机干预”。

社会心理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一个核心因素是信息传播。

媒体在信息传播时,要强化事实传播,多一些科学知识和防控进展、展现国家力量和人性光辉的内容,从而引导民众建立理性积极的心理状态。

结合疫情防控,还需在预防促进为主、分层分类、标准化和规范化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基础上,拓展到社会心态引导、核心价值观培育等重要领域,建立以信仰、信念、信心为指引的社会心理建设价值引领机制,从而在全民族共同抗击疫情的考验中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摘编自《光明日报》,2020年2月11日)

1.根据三则材料,下列对“应激反应”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应激反应是一种内在平衡被打破导致机体紧急调动生理、心理系统有效解决突如其来的困难和危险的适应性反应。

B.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一线的医护工作者在应激事件中需强健人格,乐观豁达,客观评估事

件的真实危险性。

C.疫情引发的心理恐慌是一种正常的应激反应,但应激状态持续太久,会对身心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心理疏导必不可少。

D.重症患者和普通民众受疫情影响程度不同,应激反应必然存在差异,这就要求各类组织针对个体开展分类分级服务。

2.根据三则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随着疫情防控工作不断推进,生活将逐步恢复正常,但疫情带来的心理影响还将在一段时间内存在,应注重“恢复性危机干预”,重建公众心理健康。

B.面对疫情,不仅需要医学防控,也需要心理防“疫”,材料一有关“应激与应激反应”的表述为材料二和材料三陈述心理防“疫”提供了部分理论依据。

C.新型冠状肺炎疫情会在认知、情绪与行为三个方面给公众带来心理影响,并且三者相互影响,因信息不够明确,容易导致紧张,生活方式发生变化。

D.奋战一线的医护人员,需要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足够的共情能力,但也要将自己的情感与患者分离,接受现实的局限性,从而避免预期性焦虑。

3.确诊感染的重症患者及其亲人最需要心理支持,下列各项中不能使其获取心理支持的一项是(3分)

A.通过听音乐、从事自己喜爱的活动、向朋友倾诉,甚至是大哭一场等方式来宣泄自己的负面情绪。

B.腹式呼吸、冥想、正念、肌肉放松、积极想象,通过视频等方式向亲朋好友表达自己的爱。

C.借助网络、电话疏导热线、自助咨询App等向心理学界寻求心理援助,获取心理健康知识。

D.不断从社交媒体上获取疫情信息,关注疫情的报道,了解科学知识,多读病毒科普,学习应对方法。

4.材料二和材料三虽然都摘自《光明日报》,并且都围绕“心理防‘疫””来谈,但是在行文思路和表述重点上各有不同,请结合材料进行分析。

(4分)

5.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面前,每个人都不是局外人,假若你是一位地方政府部门负责人,该采取哪些措施消除公众的恐慌心理?

(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6~9题。

求婚

聂赫留朵夫在监狱的门廊里已等了好久。

他来到监狱,在大门口打了打铃,然后把检察官的许可证交给值班的看守。

带玛丝洛娃来的看守在离桌子稍远的窗台上坐下。

对聂赫留朵夫来说,决定命运的时刻到了。

他不断在心中责备自己,上次见面没有说出主要的话,就是他打算跟她结婚。

现在他下定决心要把这话说出来。

玛丝洛娃坐在桌子一边,聂赫留朵夫坐在她对面。

屋子里光线很亮,聂赫留朵夫第一次在近距离看清她的脸:

眼睛边上已有鱼尾纹,嘴唇周围也有皱纹,眼皮浮肿。

他见了越发怜悯她了。

“我那个辩护人是个十足的笨蛋,他老是对我说肉麻话。

”她说着笑了,“要是当初人家知道我跟您认识,情况就会大不相同了。

“她今天好怪。

”聂赫留朵夫想,刚要说出自己的心事,却又被她抢过话头。

“我还有一件事要跟您说。

我们那儿有个老婆子,人品挺好。

可是有人控告她放火,她就坐了牢。

”玛丝洛娃一面说,一面转动脑袋,不时瞟聂赫留朵夫一眼,“怎么样,您能办一办吗?

说实在的,她真是个很不错的老婆子,分明是受了冤枉。

”玛丝洛娃说,对他瞧瞧,又垂下眼睛笑笑。

“好的,我来办,我先去了解一下。

”聂赫留朵夫说着,越来越感到惊奇。

“但我自己有事要跟您谈谈,您还记得我那次对您说的话吗?

”他说。

“您说了好多话。

上次您说了些什么呀?

”玛丝洛娃一面说,一面不停地微笑,脑袋一会儿转到这边,一会儿转到那边。

“我说过,我来是为了求您的饶恕。

”聂赫留朵夫说。

“嘿,何必呢,老是饶恕饶恕的,用不着来那一套……您最好还是……”

“我说过我要赎我的罪。

”聂赫留朵夫继续说,“不是嘴上说说,我要拿出实际行动来,我决定跟您结婚。

玛丝洛娃脸上顿时现出恐惧的神色。

她那双斜睨的眼睛愣了,又像在瞧他,又像不在瞧他。

“这又是为什么呀?

”玛丝洛娃愤愤地皱起眉头说。

“在上帝面前我觉得我应该这样做。

“怎么又弄出个上帝来了?

您说的话总是让人不明白。

上帝?

什么上帝?

咳,当初您要是记得上帝就好了。

”她说了这些话,又张开嘴,但没有再说下去。

聂赫留朵夫这时闻到她嘴里有一股强烈的酒味,才明白她激动的原因。

“您安静点儿。

”他说。

“我可用不着安静,你以为我醉了吗?

我是有点儿醉,但我明白我在说什么,”玛丝洛娃突然急急地说,脸涨得通红,“我是个苦役犯,是个……您是老爷,是公爵,你不用来跟我惹麻烦,免得辱没你的身份。

还是找你那些公爵小姐去吧,我的价钱是一张红票子。

“不管你说得怎样尖刻,也不明白我心里是什么滋味。

”聂赫留朵夫浑身哆嗦,低声说,“你不会懂得,我觉得我对你犯了多大的罪……”

“‘我觉得犯了多大的罪……’”玛丝洛娃恶狠狠地学着他的腔调说。

“当初你并没有感觉到,却塞给我一百卢布。

瞧,这就是你出的价钱……”

“我知道,我知道,如今我决定再也不离开你了。

”聂赫留朵夫说。

“可我敢说,你做不到!

”玛丝洛娃说着,大声笑起来。

“卡秋莎!

”聂赫留朵夫一面说,一面摸摸她的手。

“你给我走开!

我是个苦役犯,你是位公爵,你到这儿来干什么?

”她尖声叫道,气得脸都变色了,从他的手里抽出手来。

“你想利用我来拯救你自己。

”玛丝洛娃继续说,迫不及待地把一肚子怨气都发泄出来。

“你今世利用我作乐,来世还想利用我来拯救你自己!

我讨厌你,讨厌你那副眼镜,讨厌你这个又肥又丑的嘴脸。

走,你给我走!

”她霍地站起来,嚷道。

看守走到他们跟前。

“你闹什么!

怎么可以这样……”

玛丝洛娃垂下眼睛,将她那双小手的手指紧紧地交叉在一起,又坐下了。

聂赫留朵夫站在她前面,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您今天有点激动,要是可能,我明天再来,您考虑考虑吧。

”聂赫留朵夫说。

玛丝洛娃一句话也没有回答,也没有对他瞧一眼,就跟着看守走出去。

“嘿,姑娘,这下子你可要走运了。

”玛丝洛娃回到牢房里,柯拉勃列娃就对她说,“看样子,他被你迷住了。

趁他还来找你,你别错过机会。

他会把你救出去的。

有钱人什么事都有办法。

“这倒是真的。

”道口工用唱歌一般好听的声音说,“穷人成亲夜晚也短,有钱人想什么有什么,要怎么办就准能办到。

“怎么样,我的事你提了没有?

”那个老婆子问。

玛丝洛娃没有回答同伴们的话,却在板铺上躺下来。

她那双斜睨的眼睛呆呆地望着墙角。

她就这样一直躺到傍晚。

她的内心展开了痛苦的活动。

聂赫留朵夫那番话使她回到了那个她因无法理解而对之满怀仇恨的世界。

她在受尽了折磨后离开了那地方。

现在她已经无法把往事搁在一边,浑浑噩噩地过日子,而要清醒地生活下去又实在太病苦了。

到傍晚,她就又买了些酒,跟同伴们一起痛饮起来,直至大醉。

(选自列夫•托尔斯泰《复活》第一部第48章,草婴翻译,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两次提到聂赫留朵夫觉得玛丝洛娃奇怪,是因为他觉得现在的玛丝洛娃与过去的她给他的印象完全不同。

B.小说两次提及玛丝洛娃醉酒,说明醉酒是她目前生活的常态,因为酒可消愁而清醒只会让她内心更加痛苦。

C.玛丝洛娃认为聂赫留朵夫的求婚缺乏诚意,他动手动脚,举止轻浮,于是断然拒绝了聂赫留朵夫的请求。

D.小说通过聂赫留朵夫与玛丝洛娃的此次会面,突显了两人之间迥异的生活环境和无法逾越的地位鸿沟。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求婚”是小说节选部分的主要线索,聂赫留朵夫求婚与玛丝洛娃拒绝求婚之间的矛盾只是表象,深层矛盾是当时社会对妇女的普遍歧视。

B.小说虚实结合,通过聂、玛二人的对话,读者可以想象当初聂赫留朵夫对玛丝洛娃感情的玩弄和欺骗以及玛丝洛娃被抛弃后生活的凄惨。

C.小说主体以聂、玛二人对话为主,对话起初平和,各言其事;然后因求婚话题产生激烈冲突;最后因看守介入而归于平静。

颇有起伏,富有戏剧性。

D.小说中聂赫留朵夫前面一直称玛丝洛娃“您”,压抑着内心的感情,后称“你”,最后直呼“卡秋莎”,流露出无法抑制的情感。

8.面对聂赫留朵夫的求婚,玛丝洛娃有怎样的情感体现?

请结合小说内容分析。

(4分)

9.小说人物除了玛丝洛娃、聂赫留朵夫之外,还有柯拉勃列娃、道口工、老婆子等其他人物。

请分析这些人物在小说中的作用。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陈忠字伯始,永初中辟司徒府,三迁廷尉正,以才能有声称。

司徒刘恺举忠明习法律,宜备机密,于是擢拜尚书,使居三公曹。

忠自以世典刑法,用心务在宽详。

初父宠在廷尉上除汉法溢于《甫刑》者未施行及宠免后遂寝而苛法稍繁人不堪之忠略依宠意奏上二十三条为《决事比》,以省请谳之敝。

又上除蚕室刑;解臧吏三世禁锢;狂易杀人,得减重论;母子兄弟相代死,听,赦所代者。

事皆施行。

及邓太后崩,安帝始亲朝事。

忠以为临政之初,宜征聘贤才,以宣助风化。

常侍江京、李闰等皆为列侯,共秉权任。

帝又爱信阿母王圣,封为野王君。

忠内怀惧懑而未敢陈谏,乃作《搢绅先生论》以讽,文多,故不载。

自帝即位以后,频遭元二之厄,百姓流亡,盗贼并起,郡县更相饰匿,莫肯纠发。

忠独以为忧,上疏。

元初三年有诏,大臣得行三年丧,服阕还职。

忠因此上言:

“孝宣皇帝旧令,人从军屯及给事县官者,大父母死未满三月,皆勿徭,令得葬送。

请依此制。

”太后从之。

忠以久次,转为仆射。

时帝数遣黄门常侍及中使伯荣往来甘陵,而伯荣负宠骄蹇,所经郡国莫不迎为礼谒。

又霖雨积时,河水涌溢,百姓骚动。

忠上疏,书奏不省。

时三府任轻,机事专委尚书,而灾眚变咎,辄切免公台。

忠以为非国旧体,上疏谏。

忠意常在褒崇大臣,待下以礼。

其九卿有疾,使者临问,加赐钱布,皆忠所建奏。

顷之,迁尚书令。

延光三年,拜司隶校尉。

纠正中官外戚宾客,近幸惮之,不欲忠在内。

明年,出为江夏太守,复留拜尚书今,会疾卒。

(节选自《后汉书•陈忠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初/父宠在廷尉上/除汉法溢于《甫刑》者/未施行/及宠免/后遂寝而苛法稍繁/人不堪之/忠略依宠意/奏上二十三条/

B.初/父宠在廷尉/上除汉法溢于《甫刑》者/未施行/及宠免后遂寝/而苛法稍繁/人不堪之/忠略依宠意/奏上二十三条/

C.初/父宠在廷尉上/除汉法溢于《甫刑》者/未施行/及宠免后遂寝/而苛法稍繁/人不堪之/忠略依宠意奏/上二十三条/

D.初/父宠在廷尉/上除汉法溢于《甫刑》者/未施行/及宠免/后遂寝而苛法稍繁/人不堪之/忠略依宠意奏/上二十三条/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请,指古代下级官吏遇到疑难案件不能决断时,请求上级机关审核定案。

B.服阕,是三年守丧期满除服之意。

古代有为父母服孝三年的礼制,期满才可脱孝服。

C.郡国,是郡和诸侯国的并称,汉代分天下为郡与国,都直属中央,国是诸侯王的封地。

D.近幸,指受到帝王宠幸的皇妃、宫女之类,她们往往假借皇威勾结朝臣干预朝政。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陈忠才能突出,得到司徒举荐。

他担任廷尉正时,就因才能突出获得美好的声誉,司徒刘恺举荐他,建议让他担任机密职官,他被提拔担任尚书。

B.陈忠明习法律,执法务求宽大。

他家世代主管刑法,他执法追求法律的宽大审慎,提出了废除残忍的宫刑、精神失常的人杀人从轻发落等建议。

C.陈忠忧国忧民,不断上疏朝廷。

皇帝执政之初,他主张征召聘用贤才;皇帝分封乳母,他上疏反对;百姓流亡,盗贼并起,郡县隐匿不报,他上疏奏闻。

D.陈忠尊崇大臣,加强制度建设。

他对于不符合国家制度的规定,敢于上疏劝谏;因为他的提议,九卿患病,朝廷就派使者前往慰问,增加赏赐钱布。

1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忠内怀惧懑而未敢陈谏,乃作《搢绅先生论》以讽,文多,故不载。

(4分)

(2)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陈情表》)(4分)

14.陈忠对元初三年皇帝关于大臣丧礼的诏书提出了怎样的补充意见?

请简要说明,不超过40字。

(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落日怅望

马戴

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

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

微阳下乔木,远色隐秋山。

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中的“归鸟”既是起兴,也暗示地点,反衬诗人欲归而不得的怅惘。

B.颔联直抒胸臆,言诗人久客异地,乡关之思早已深深地郁积在胸中。

C.尾联余音袅袅,与宋之问“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有异曲同工之妙。

D.全诗写“落日怅望”之情,两句景两句情相间写来,形成特殊的艺术效果。

16.请赏析颈联的妙处。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杜甫在《登岳阳楼》中,由个人身世转写国事危难、感伤涕零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陆游《书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抗击金兵的豪迈气概。

(3)《逍遥游》中,运用比喻的手法来描写大鹏鸟的背和翅膀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8~20题。

帮闲的职业,历来不大被人看得起。

皇上对他们“俳优畜之”,达官们对其也往往只有表面上的客气,因此有抱负或有骨气的文人便往往不屑为之。

比如司马相如,就常常装病,不到武帝面前去献殷勤,一心要做“封禅”的大文章。

又比如李白,听说玄宗召他,以为会委以重任,高兴得“仰天大笑出门去”,声称“我辈岂是蓬蒿人”。

到了长安,才发现不过是做“文学弄臣”,写些“云想衣裳花想容”的小曲,便气得在街上喝得烂醉,“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最后终于挂冠而去。

其实依我看,这两位也用不着这么恼火,因为①。

太有艺术家气质的人,其实不宜持政,因为②。

试看会作诗的李煜、会画画的赵佶等人,哪一个不是把国家搞得一塌糊涂?

让他们帮闲,倒真是“知人善任”。

何况帮闲也不容易。

鲁迅先生说过,“必须有帮闲之志,又有帮闲之才,这才是真正的帮闲”(《且介亭杂文二集•从帮忙到扯淡》),否则便不过是扯淡。

所谓“真正的帮闲”,第一要“会说”,也就是要有好的口才,能够举重若轻,挥洒自如,风趣幽默,引人入胜,相当于“口头文学家”。

第二要“能讲”,见多识广,知今鉴古,无论什么话题,都能接上茬,对上口,说出名堂来。

这就要肚子里有货,至少是半个“学问家”。

第三要“善道”,也就是要知道哪些话该讲,哪些话不该讲,无论讲什么,都只会让人高兴,不会让人反感。

这就简直要有点“政治家”的天赋了。

18.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3分)

A.夸张比喻反问B.比喻反语设问

C.引用反问反语D.引用夸张借代

19.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4分)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

“第一要‘会说’,也就是要相当于‘口头文学家’那样有能够举重若轻,挥洒自如,风趣幽默,引人入胜的好的口才。

”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4分)

21.下面文段有四处语言表达的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4分)

①旅游和文化是不分家的。

②那些拥有着历史文化气韵、浸润着丰富人文资源的地方,总是格外吸引人。

③一部《芙蓉镇》,“挂在瀑布上的千年古镇”声名鹊起,成为旅游者向往的地方;④一篇《桃花源记》,让武陵源承载起人们对“世外桃源”的想象,吸引着众多游客慕名前往;⑤由于“步步有典故,处处有文物”的洛阳,成为人们向往的旅游目的地。

⑥文化是旅游的灵魂,人文资源是旅游的核心资源,⑦如何更好地挖掘创造这些人文资源,让其为旅游业发展助力,值得思考。

22.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

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

(5分)

青海省31日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天峻县木里镇召开会议,正式启动木里矿区以及祁连山南麓青海片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青海兴青工贸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在木里矿区非法采煤的问题,被媒体曝光后,青海省立即组织人员调查并召开木里矿区以及祁连山南麓青海片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三年行动方案动员部署会,发布了相关整治方案,并安排部署相关整治工作。

根据部署,青海省将在2020年8月到10月,在相关地区开展排查工作,全面关停工矿企业,加快实施保护修复项目;到2023年12月,确保三年行动圆满收官,建成高原高寒矿山生态公园。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福楼拜在人生最忙碌的时刻,也会坚持每天早晨看日出。

他曾说,他在静静享受这个日出场景的时候,其实也正是他灵感的火花激烈碰撞之时。

对他而言,看完日出之后,一段段文字便喷薄而出。

看日出时的他,是空闲的,其实也是忙碌的。

《哈利•波特》的作者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