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石玉成工贸洗煤厂新建60万吨洗煤项目.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015157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X 页数:86 大小:148.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灵石玉成工贸洗煤厂新建60万吨洗煤项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6页
灵石玉成工贸洗煤厂新建60万吨洗煤项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6页
灵石玉成工贸洗煤厂新建60万吨洗煤项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6页
灵石玉成工贸洗煤厂新建60万吨洗煤项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6页
灵石玉成工贸洗煤厂新建60万吨洗煤项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6页
灵石玉成工贸洗煤厂新建60万吨洗煤项目.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6页
灵石玉成工贸洗煤厂新建60万吨洗煤项目.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6页
灵石玉成工贸洗煤厂新建60万吨洗煤项目.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6页
灵石玉成工贸洗煤厂新建60万吨洗煤项目.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86页
灵石玉成工贸洗煤厂新建60万吨洗煤项目.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86页
灵石玉成工贸洗煤厂新建60万吨洗煤项目.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86页
灵石玉成工贸洗煤厂新建60万吨洗煤项目.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86页
灵石玉成工贸洗煤厂新建60万吨洗煤项目.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86页
灵石玉成工贸洗煤厂新建60万吨洗煤项目.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86页
灵石玉成工贸洗煤厂新建60万吨洗煤项目.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86页
灵石玉成工贸洗煤厂新建60万吨洗煤项目.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86页
灵石玉成工贸洗煤厂新建60万吨洗煤项目.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86页
灵石玉成工贸洗煤厂新建60万吨洗煤项目.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86页
灵石玉成工贸洗煤厂新建60万吨洗煤项目.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86页
灵石玉成工贸洗煤厂新建60万吨洗煤项目.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86页
亲,该文档总共8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灵石玉成工贸洗煤厂新建60万吨洗煤项目.docx

《灵石玉成工贸洗煤厂新建60万吨洗煤项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灵石玉成工贸洗煤厂新建60万吨洗煤项目.docx(8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灵石玉成工贸洗煤厂新建60万吨洗煤项目.docx

灵石玉成工贸洗煤厂新建60万吨洗煤项目

1.2评价目的及评价指导思想

1.2.1评价目的

针对该项目的工程特点、污染特征和所在地区的环境特征,本项目的评价目的如下:

(1)厂址选择方面:

通过本次评价,要明确回答拟建厂址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可行性,并搞清本项目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2)工程分析方面:

通过详细分析建设项目的工艺路线及技术特点,并类比调查国内外同类型生产企业的实际操作情况,论证本项目所采用的工艺和污染物治理措施的可行性,有针对性地补充完善污染治理方案。

在摸清建设项目的产品结构方案、生产工艺路线、环保治理设施和配套公用工程“三废”排放、综合利用情况的基础上,找出生产中污染物排放的源项、源强,进行污染特征分析。

(3)环境影响方面:

通过大气、声学的影响预测,回答拟建项目建成后运营期间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地表水重点分析煤泥水闭路循环的可靠性;地下水重点分析矸石堆存对当地地下水的影响。

(4)环境管理方面:

通过评价,为项目的建设审批、工程设计、建设管理、清洁生产、环境管理提供可靠的依据。

1.2.2评价工作指导思想

(1)以各项环境保护法规、评价技术规定、环境标准和本区域环境功能规划目标为依据,指导评价工作。

(2)按照“达标排放”、“总量控制”、“清洁生产”的原则,制定可行的和可操作的污染防治措施,确保本工程污染物达标排放,且满足总量控制方案的要求。

(3)评价工作要在认真了解当地环境特征、环境功能要求及工程排污特点的基础上,合理确定评价工作的重点,使评价工作有的放矢。

(4)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报告书力求做到内容全面、重点突出、条理清楚,针对性、实用性、可操作性强,评价结果明确可信,防治对策实用可行。

(5)深入调查研究,收集、充分利用现有资料,争取以少的投入取得最大的评价效益。

1.3编制依据

1.3.1任务依据

(1)山西省灵石县通宇煤运有限公司《环境影响评价委托书》,2004年9月15日;

(2)《关于灵石通宇煤运有限公司入洗90/万吨重介质选煤技术改造项目立项的批复》晋中市经贸技发[2004]62号

1.3.2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及技术规定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年9月1日;

(3)《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年9月1日;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修改),1996年5月15日;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1996年4月1日;

(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7年3月1日;

(7)《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1999年10月31日;

(8)《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3年1月1日;

(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53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年11月;

(10)国务院国发-〔1996〕31号《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1996年8月;

(11)晋政发(1997)1号“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西省贯彻《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的实施办法的通知”,1997年2月;

(12)《山西省环境保护条例》,1997年7月30日;

(13)《山西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1996年9月;

(14)《山西省工业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条例》,1997年7月;

(15)《山西省水环境功能的划分》(DB14/67-94(试行)),1994年10月;

(16)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文件,计价格〔2002〕125号,关于规范环境影响咨询收费有关问题的通知,2002年;

(17)山西省环委、计委、经委晋环字[1990]10号文“关于印发《山西省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管理技术规定(试行)及细则》”,1990年7月;

(18)国家经贸委1999年第16号令“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的目录(第二批)”,1999年12月;

(19)《山西省汾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修正)》,山西省人大,1997年7月30日。

1.3.3参考资料

(1)《灵石玉成工贸洗煤厂新建60万吨/年选煤工程可行性报告》,2004年4月;

(2)山西省灵石县通宇煤运有限公司提供的有关技术基础资料;

(3)灵石县1995年年鉴;

(4)《开发建设环境管理》,侯正伟编,2003年6月;

(5)《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有关法规、政策性文件汇编》,山西省环境保护局编,1999年9月;

1.4评价等级

根据《山西省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管理技术规定》中确定的综合指数法,结合工程特征及所处区域的环境特征和环境质量现状水平,确定评价等级详见表1-1。

表1-1灵石玉成工贸洗煤厂新建60万吨/年选煤工程评价等级综合评分表

环境要素

大气

地面水

地下水

评分依据

环境特征指标(P1)

4

4

4

二类地区(地处农村)

环境质量现状(P2)

3

2

2

0.6〈K气〈1.5,K地面水〈1,K地下水〈1

建设项目规模(P3)

8

8

8

按规模

行业类别(P4)

3

6

6

二类行业

环境质量目标(P5)

4

3

3

环境空气质量二级,地面水执行Ⅳ类标准,地下水Ⅲ类

环境影响综合(P综)

22

23

23

计算评价等级

三级

三级

三级

本评价拟采用等级

三级

三级

三级

由表1-1分析结果,结合工程情况,工程无采暖锅炉且洗煤水闭路循环,因此确定本项目大气、地面水、地下水环境评价等级为三级。

1.5评价时段的确定

本工程项目在施工期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且建设期较短,为短期影响;而在运行期对环境影响相对较大影响,为长期影响。

因此本次评价以运行期为主要评价时段。

1.6评价范围

根据本次环境影响评价的分级,以及本次新建工程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当地的自然、社会环境条件,本工程不建设采暖锅炉,结合工程建设特点,确定本次环境评价范围如下:

环境空气:

以选煤厂为中心,以主导风向西南为主轴,向西南、东北各3km,西北至东南以沟谷宽度2km为界,约12km2的范围。

噪声:

厂界四周及关心点玉成村。

1.7评价重点

根据项目所处区域的环境状况和项目的初步工程分析以及环境影响识别的结果,本次评价工作重点确定为:

以建设项目工程分析为基础,以大气、水体环境影响评价为重点,对固体废物、噪声仅进行一般性分析。

同时在进行工程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切实可行的污染综合治理措施。

1.8评价标准

1.8.1环境质量标准

根据大气及水体环境功能要求,环境质量标准执行如下:

(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

(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Ⅳ类;

(3)《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III类;

(4)《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2类标准,标准值见表1-2~表1-5。

表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mg/Nm3

污染物名称

年日均

日平均

1小时平均

备注

TSP

0.20

0.30

-

GB3095-1996

二级

SO2

0.06

0.15

0.50

表1-3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Ⅳ类)

项目

PH

CODcr

BOD5

氨氮

硫化物

硫酸盐

标准值mg/l

6-9

≤30

≤6

≤1.5

≤0.5

250

表1-4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Ⅲ类)mg/l

项目

PH

氨氮

挥发酚

氟化物

六价铬

细菌总数

总硬度

浓度

6.5~8.5

≤0.2

≤0.002

≤1.0

≤0.05

≤100个/ml

≤450

表1-5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

(2)类标准)

项目

类别

昼间

夜间

适应范围

备注

标准

2类

60

50

农村地区

2类GB3096-93

1.8.2排放标准

(1)《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中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

(2)《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90)Ⅲ类标准;

(3)《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96)一级。

详见表1-6~1-8。

表1-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

污染物

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

监控点

浓度(mg/m3)

排放标准mg/Nm3

周界外浓度最高点

1.0

表1-7声学评价标准单位:

dB(A)

标准

类别

昼间

夜间

适应范围

备注

厂界标准

Ⅲ类

65

55

工业、生活混合区

II类GB12348-90

表1-8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96)一级mg/l

污染物

PH

SS

COD

BOD5

硫化物

氨氮

标准值

6-9

70

100

20

1.0

15

1.9评价功能分区及敏感点

评价区内无文物保护单位和名胜古迹。

通过对厂址周围踏勘、考察、资料收集和走访当地群众,在评价区内本工程的环境敏感要素为:

厂址周围的村庄;环境保护目标:

环境空气达到二级标准;地表水体达Ⅳ类水质;声环境满足2类区要求。

2评价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概况

2.1项目地理位置

项目所在地灵石县位于山西省中部,晋中地区西南端,地处黄河支流汾河的中游,在原盆地与临汾盆地之间。

县境的地理座标为东经111°20′——112°之间和北纬36°40——37°之间。

东隔绵山、石膏山(均属太岳山脉)等山峰与沁源县为邻;西至老虎山、中华山、兴旺塬与交口县毗连;北至秦树塬北山、望川垣分别与介休市、孝义县接壤;南至逍遥岭、罗汉塬分别与霍县、汾西县相连。

全县东西宽53.5公里,南北长39公里,全县总面积1206平方公里,县城在汾河谷地,即汾河汇纳支流静升河之处。

从县城中心到省城太原的公路距离为150公里。

该项目厂址位于灵石县郊县城西南,大运公路由厂区北部通过,距离大运公路(108线)4km,交通运输十分便利。

厂址地理位置见图2-1。

2.2自然物理环境

2.2.1地形地貌

灵石县地处山西黄土高原,位于太原盆地与临汾盆地衔接的隆起地带,地处晋中、临汾两大盆地的隆地带,丘陵面积大,地形地貌复杂,水土流失严重。

全县山区丘陵占总面积的93.2%。

全县地形东西高、中部低,由于地质构造运动和长期以来风雨洪流冲刷,形成山峦起伏、沟壑纵横的土石山地。

县境由东西两山向中部汾河谷地自然形成三级阶梯。

县内最高山峰为绵山之牛角鞍,海拔为2566.6米。

本工程厂址区地形开阔,地势较为平坦,利于工程建设。

2.2.2地质

灵石县境内地质特征以次古生界沉积岩地层为主,地质构造比较简单,主要表现为断裂和褶皱,而断裂主要集中在两渡南关、西许以东及军寨以南,因此不仅在地势上呈现东高西低,地层分布也从东到西具有由老到新的特点:

东部属霍山隆起,是由一系列北北东方向的背斜和向斜组成。

断层以北北西方向为主,而北东方向的断层次之。

出露最老的地层为太古界下的变质岩系,其次为长城系地层。

中西部为霍西凹陷,也是由一些宽缓的北东方向的背斜和向斜组成,断层则以北东方向和近于东西方向的两组断层所组成。

出露的地层包括下古生界的寒武系及奥系和上古生界的石碳系地层。

新生界松散沉积和黄土层大部分沿沟谷和岭脊分布。

本工程厂址无不良工程的地质状况,所处区域为第四界地层及陷落盆地疏散层。

土层自上而下由杂土填,湿陷性黄土、亚粘、卵砾层组成。

2.2.3水文地质

(1)区域水文地质概况

根据地层岩性特征以及含水层的空隙性质,区域内地下水可划分为三种主要类型,即:

碳酸盐岩岩溶水;变质岩、碎屑岩基岩裂隙水及松散岩类孔隙水,分述如下:

①碳酸盐岩岩溶水

含水岩组以寒武系、奥陶系灰岩、白云质灰岩及泥灰岩为主,含水层厚度一般为400m左右,裂隙、溶洞发育,富水性好,属山西著名岩溶大泉—郭庄泉岩溶水系统。

郭庄泉域北部和西部以吕梁山背斜轴太古界片麻岩为其天然边界,东以汾阳一义棠断层及霍山断裂为界,南止下团柏断层。

南北长约110公里,东西宽约57公里,属向斜储水构造。

泉域面积约5660km2,

郭庄泉域地下水的补给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大气降水在裸露碳酸盐岩区直接入渗补给;二是河川径流在适当部位的渗漏补给。

据调查,大气降水直接入渗补给占泉域地下水补给量的88.3%,汾河在义棠至什林间的渗漏补给占泉域地下水补给量的11.7%,拟建设用地所在区域位于此段。

郭庄泉域地下水迳流方向为由东北及西北部向南部运动,在什林至泉口一带及两岸形成岩溶水汇集区。

在多年平均流量7.2m3/s(1956—1999年)最大年平均流量9.86m3/s(1964年),最小年平均流量2.83m3/s(1999年)。

在霍县东湾-郭庄汾河河谷出露成泉。

郭庄泉域地下水化学类型为HCO3·SO4—Ca·Mg型,矿化度0.34—0.92g/L。

近年来由于煤矿矿坑水及工农业、生活废水的渗入,泉水已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污染物为一般化学物和有毒物,局部地段有机物含量较高。

②变质岩、碎屑岩基岩裂隙、孔隙水

含水岩组构造裂隙,风化裂隙及孔隙中,含水量不大,富水性较差,单位涌水量一般介于0.02—0.027L/S。

该类型地下水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由高处向低处运动,迳流途径较短,在地表适当部位出露成泉,泉水流量一般为0.1—0.5m3/s。

该类水一般具有补给—迳流—排泄区较短,水质类型一般为HCO3—Ca·Mg型,矿化度较低,水质较好。

但石炭二迭系基岩裂隙水因受采煤影响,局部地段水质较差。

③松散岩类孔隙水

含水岩组包括第三系、第四系漂石、砂砾石、砂层及粉土,主要沿汾河河谷和山前冲洪积扇区分布,地下水补给条件好,水位埋藏浅,含水量大,富水性好。

建设用地区一带该类含水层厚20—55m,单孔涌水量达480—3760t/d。

该类型地下水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其次为河流入渗,迳流方向为由西东两侧边山向汾河河谷迳流,由汾河上游向汾河下游迳流,人工开采与向下游或深部潜排是其最主要排泄方式。

地下水走向与地表水基本一致,由东北向西南方向。

本区居民原饮用水主要开采的是奥陶系上马家沟中段灰岩井,该含水层厚度约为50-100m,由北向南埋深递减,属地下潜水,水位埋深约150-200m。

(2)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

本区岩溶地下水的补给以降水直接入渗及河川径流集中渗漏补给为主,以地下径流和人工开采排泄,径流方向北西—南东,为郭庄泉岩溶水系统强径流带。

裂隙水主要补给来源为降水入渗和地表水渗露,径流方向和强度受地质构造控制,排泄主要为采煤排水。

孔隙水主要补给来源为降水入渗和地表水渗露,径流方向主要沿静升河由上游向下游,排泄主要以径流方式向下游或深部岩溶水排泄,其次为人工开采。

2.2.4地表水

全县境内均在黄河支流汾河流域。

汾河位于灵石县城西侧,由北向南穿越县城,从介休白岸和本县桑平峪之间,至南关石桥村南出境。

汾河在灵石境内全长约60km。

全县长一华里以上的河沟约1120条,其中直接流入汾河的有静升河、仁义河、段纯河、交口河四大支流,静升河为汾河一级支流,常年有清水流出,其它均系季节性河流。

静升河位于灵石县城东北部,由东向西穿越县城汇入汾河。

静升河发源于沁源县花坡崖上棋盘白安场,从介休兴地村入县境,经旗介、集广到静升镇,南汇红岩底沟(柏沟)和三齐沟水向西流到延安汇入草桥沟,到南王中汇后悔沟和水峪沟至县城流入汾河。

全长34.5km,境内流长18km。

全流域面积282km2,本县范围为210km2。

静升河流域及其地下水是灵石饮用水源地。

根据《灵石保护水资源管理暂行办法》灵政发[1998]12号文,静升河流域南浦村上游至分水岭之内92km2范围内是水源保护地。

2.2.5气象特征

灵石县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0.7℃。

气候总的特征是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凉气晴、冬冷干燥。

全年最冷月(一月)月平均气温在-4.6℃。

最热月(七月)月平均气温30.6℃。

年降水量平均507.4mm,月最大降水量59.6mm,且极不均匀,主要集中在6-9月份。

年均蒸发量1750.9mm,年平均无雨期159天,约为4月中旬到10月下旬。

霜冻期为九月下旬至次年四月中旬,无霜期160天。

最大积雪深度120mm,最大冻土深度930mm.年日照时数为2498小时,年平均相对湿度为58%。

评价区地处峡谷地区,受系统风影响小,该地区主导风冬季为西南风,夏季为东北风,静风频率高达60%以上。

年平均风速为1.8m/s,历年最大风速为19m/s。

2.2.6地震

本地区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

2.3自然生态环境

2.3.1土壤

灵石县境内土壤类型有山区草甸土、棕壤土、淋溶褐土,山地褐土,淡褐性土,淡褐土,耕种黄土质垣地炭酸盐褐土,耕种浅色草甸土等八种。

2.3.2植被

植被分布不均,覆盖率低,生物多样性差。

全县林地面积2.52万公顷,其中林地1.63万公顷,占总耕地面积的13.6%;牧草地面积1.6万公顷,占总耕地面积的13.3%,大部分集中分布在土石山区。

全县仅有植物200余种,动物30余种。

全县植被可分为针叶林、阔叶林、针阔混林、草灌、草甸等类型,境内有太岳石膏山林场、介庙林场。

以天然次生松、桦、柞、杨、榆的混合林及小片丛林为主。

富家滩林场以天然次生侧柏林为主。

2.3.3农业

全县有耕地面积52.7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29%;林地32.5万亩,占总面积的18%;牧地81亩,占总面积的0.005%。

农用耕地中水田水浇地占总耕地面积的3.6%、旱地占总耕地的96%、菜地占总耕地的0.3%。

灵石的耕地,以旱地和山地为主,水地面积较少。

灵石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谷子、高粱、大豆、油料、蔬菜、水果等。

农副产品有精华蜜、核桃、德和源醋和果丹皮等颇有声誉;经济作物主要有油料和蔬菜。

近年来,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减少,粮食总产量下降,但2003年生产气候较好,主要农作物单产提高。

全年粮食产量为39928t,油料产量为1128t。

造林绿化事业有新的进展。

2003年全县共完成造林面积3666公顷,退耕还林100公顷。

县内山地具有发展林业和牧业的优越条件。

天然森林分布在石膏山和绵山,省太岳林局所属石膏山林场和介庙林场即在县境东南部。

此外还有县办林场和苗圃各一个。

畜牧业方面主要有养羊、养猪、养鸡、养兔等,畜牧业发展势头良好。

农业现代化水平提高,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

2.4社会经济环境

2.4.1行政区划及人口

灵石县共辖18个乡镇303个村委、598个自然村。

2003年底,灵石县全县总人口为246933万人,其中:

城镇人口为87094人,乡村人口为159839人。

本工程拟选厂址位于灵石县城西南处玉成村。

厂址周围主要村庄具体方位及人口概况见表2-1。

表2-1厂址周围村庄基本情况统计表

村名

方位

距离(km)

人口

户数

 玉成村

NW

0.3

大坡底

N

0.5

灵石县城

N

2.3

160150

4004

2.4.2经济概况

近年来,灵石县紧紧围绕建设全省“工业大县、财政富县、经济强县”的宏伟目标,以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特色经济发展为目标,奋力进取,使全县经济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2003年,全县共完成国内生产总值21.5194亿元。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8737元。

财政总收入25059万元。

贷款支持经济增长的力度继续加大,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达到293241万元。

保险事业快速发展,全县保险费收入1714万元。

灵石县是山西省主要的能源基地之一,煤炭工业是灵石县的支柱产业,境内煤炭储量丰富。

煤炭开采带动了其它工业的迅速发展。

全县以形成洗煤、焦化等二十多个煤炭加工转换骨干企业,同时建材、非金属矿采选及制品业、黑色冶炼、化工、电力等行业均有发展。

工业生产高速增长,产销衔接进一部向好。

市场需求旺盛,焦产品价格上扬,带动工业经济高速增长。

2003年全县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21194万元。

其中国有企业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企业共完成工业增加值47295万元,实现工业销售产值121047万元。

灵石县的旅游资源丰富,有风景秀丽的石膏山和西许周槐、韩信墓、介子推庙等一批旅游景点,东一片、南一线、中一点的旅游格局正在形成。

灵石矿藏量丰富,素以"矿藏之乡"文明遐迩,现已开采的有煤、铁、石膏、硫铁、石灰石、铝土、耐火粘土等。

灵石是全国重点煤县之一。

现已探明的矿藏有铜、钼、铝、钨和水晶石、冰洲石、大理石、蛭石、云母等共32种。

2.4.3交通

灵石县境内交通较为发达,大运公路贯穿县境48公里,南同蒲铁路线纵贯而过,是该县对外交通的大动脉,大运公路途经县境;此外还有县级公路和乡镇级公路多条,连接着境内各乡镇、厂矿和绝大部分村庄。

该项目厂址位于灵石县郊,距霍侯公路50km,距火车站7km,距临汾煤焦铁路干线运站65km,该站与石太线相连,通过该站可通往全国各地,地理位置优越,交通运输十分便利。

2.4.4生活质量

2003年,全县加大科技投资,发展绿色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全年中推广的新技术、新成果共9项,其中国家级4项,省级3项,市级7项。

教育事业稳定发展。

全县普通中学在校生18645人,小学生在校25547人。

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小学毕业升学率100%。

卫生事业稳定发展。

2003年末,全县医院病床876张,卫生技术人员1072人。

社会保障事业稳步提高,全县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职工达11347人,参加医疗保险职工28987人,共有4493个城镇居民得到最低生活保障。

2.5环境质量现状

灵石县主要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分布着众多焦化、煤炭、冶炼及电力等企业,加之近年来焦化工业的迅猛发展,能源消耗大,环境污染十分严重。

目前,境内的河流已经被污染,大部分河段污染严重超标,地下水污染也在不断加重,大气中TSP、SO2、B(a)P严重超标,环境质量现状较差。

2.6环境功能区划

根据灵石县县城总体规划,拟选厂址处规划为工业区,属一般工业区,属环境功能二类区,应执行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根据《山西省环境功能的划分(试行)》DB14/67-94标准和《汾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评价区位于汾河流域二级防治区,为Ⅳ类水体,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Ⅳ级。

地下水按生活饮用水保护,执行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

声环境执行《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2类。

3工程分析

3.1建设项目概况

3.1.1项目名称、性质及项目建设地点

项目名称:

灵石玉成工贸洗煤厂新建60万t/a选煤工程

建设单位:

山西省灵石县通宇煤运有限公司

建设性质:

新建

项目建设地点:

灵石县城西南玉成村,具体位置见图2-1。

建设单位概况:

本项目是由山西省灵石通宇煤运公司投资建设的,这是一家势力雄厚的股份制企业,其产业结构已经实现了多元化,下属24个企业单位,拥有固定资产2.8亿元。

3.1.2建设规模及产品方案

建设规模:

本工程新建一条年入选原煤60万吨洗煤生产线。

产品方案:

本工程预定最终出产的产品有精煤、中煤、矸石和煤泥四种。

具体见表3-1。

表3-1洗选最终产品平衡表

产品

名称

数量

灰分

Ad,%

水分

Mt,%

产率,%

产量,t/h

产量,t/d

产量,万t/a

精煤

重选精煤

63.50

90.71

1269.9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