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改良课后练习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01639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9.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壤改良课后练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土壤改良课后练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土壤改良课后练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土壤改良课后练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土壤改良课后练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土壤改良课后练习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土壤改良课后练习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土壤改良课后练习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土壤改良课后练习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土壤改良课后练习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土壤改良课后练习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土壤改良课后练习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土壤改良课后练习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土壤改良课后练习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土壤改良课后练习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土壤改良课后练习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土壤改良课后练习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土壤改良课后练习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土壤改良课后练习题.docx

《土壤改良课后练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壤改良课后练习题.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土壤改良课后练习题.docx

土壤改良课后练习题

课后练习题

第一章

(1)土壤改良的概念(宏观和微观)?

【宏观】运用土壤学、农业生物学、生态学等多种学科的理论与技术,排除或防治影响农作物生长发育和引起土壤退化等不利因素,改善土壤性状、提高土壤肥力,为农作物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条件以及改善人类生存土壤环境一系列技术措施的统称。

【微观】针对土壤的不良性状和障碍因素,采取相应的物理或化学措施,改善土壤性状,提高土壤肥力,增加作物产量的过程。

(2)土壤改良的过程如何?

物理措施:

农田水利措施(灌溉冲洗,排水);生物措施(种植绿肥作物、耐盐作物);农业措施(合理耕作)化学措施:

施肥(化肥、有机肥),土壤改良剂

(3)什么是土壤物理改良和化学改良?

土壤物理改良:

采取相应的农业、水利、生物等措施,改善土壤性状,提高土壤肥力的过程。

土壤化学改良:

用化学改良剂改变土壤酸性或碱性的一种措施。

(4)土壤改良的具体措施主要有哪些?

(一)保土阶段:

具体措施主要有:

(1)适时耕作,增施有机肥,改良贫瘠土壤。

(2)客土、漫沙、漫淤等,改良过砂过黏土壤。

(3)平整土地;设立灌、排渠系,排水洗盐、种稻洗盐,改良盐碱土。

(4)植树种草,营造防护林,设立沙障、固定流沙,改良风沙土。

(二)改土阶段。

目的:

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改良土壤性状,提高土壤肥力。

具体措施主要有:

(1)种植豆科绿肥

(2)多施农家肥掺混法土壤过砂或过黏时,采用砂黏互掺。

(4)施土壤改良剂

(1)土壤改良的技术有哪些?

土壤改良技术主要包括土壤结构改良、盐碱地改良、酸化土壤改良、土壤科学耕作和治理土壤污染。

(2)土壤改良的方法有哪些?

(一)有计划地轮作倒茬:

合理安排不同蔬菜,并尽量考虑不同蔬菜的科属类型、根系深浅、吸肥特点及分泌物的酸碱性等。

(二)定期进行土壤消毒:

①药剂法②日光法③高温法④冷冻法(三)改良土壤质地:

1客土法2深耕、深翻,翻砂翻粘3放淤法4施有机肥(四)以水排盐(五)科学施肥:

①科学施肥②科学选肥③提倡根外追肥④慎施微肥(六)种植耐盐、耐酸作物菜后种植吸肥强作物耐盐性强的蔬菜如菠菜、芹菜、茄子耐酸性较强的油菜、空心菜、芋头等

土壤改良的途径:

(1)水利土壤改良

(2)工程土壤改良(3)生物土壤改良(4)耕作土壤改良(5)化学土壤改良。

1.什么是土壤资源?

土壤资源具有哪些基本点?

土壤资源的概念:

指具有农、林、牧生产性能的土壤类型的总称。

土壤资源的特点:

①具有一定的生产力。

②具有可更新性和可培育性。

③空间上具有显著的地域分异性,时间上具有季节变化的周期性。

④位置上的相对固定性,面积的有限性⑤不可替代性。

2.土壤资源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哪些突出的问题?

请分析这些问题的表现及其产生的原因?

出现的问题:

(一)耕地逐年减少,人地矛盾日益突出

(二)土壤侵蚀严重,危害巨大(三)土壤退化,肥力下降(四)土壤盐碱化加剧次生盐碱化。

原因:

一是渠道渗漏;二是灌溉不当,缺乏排水。

危害:

使土壤退化,耕地单产下降,甚至颗粒无收(五)土壤沙化面积不断扩大。

原因:

一是客观原因,即干旱而多风的气候及疏松的砂质、砂砾质土壤;二是人为原因,也是主要原因和激发因素,即过度、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包括过度放牧、过度耕种及砍伐森林等。

(六)土壤污染日益严重,农田生态不断恶化。

造成土壤污染的原因:

(1)工业三废(尤含重金属的废水);

(2)城市污水和垃圾;(3)化肥和化学农药;(4)病原菌和放射性物质等土壤污染的后果①土壤正常功能失调,土壤质量下降;②降低农副产品的质量;ƒ威胁人类的健康与安全。

4、土壤的主要类型、存在问题及改良利用措施。

(一)黑垆土:

黑垆土在农业生产中的问题:

①土壤水分不足;②侵蚀严;③风沙危害;④农田耕作层较浅或有犁底层。

改良利用意见:

①发展灌溉;②精耕细作,蓄水保墒;③大力种植绿肥,合理施肥;④建设水平梯田;⑤退耕造林种草:

坡度大于15度的黑垆土坡耕地,应退耕造林种草。

⑥建设防护林。

(二)灰钙土:

灰钙土在农业生产中的问题:

①土壤水分不足②贫瘠,土壤养分少;③钙化严重;④盐化、沙化。

改良利用意见:

①发展灌溉;②深耕增厚活土层,增施有机肥,培肥改土,提高土壤肥力;③保护天然植被,营造防护林防止风蚀沙化;④合理灌溉,防止次生盐化。

(三)灰漠土:

只适合放牧。

(四)潮土:

潮土地形平坦。

土层深厚,灌溉方便并有一定的排水条件,是良好的宜农土壤类型,未开垦的天然草地是待开发利用的土壤资源.开发利用潮土应以农为主,河滩地受河洪威胁,可作放牧草场或造林。

改良利用意见:

①加强排水,降低地下水位,防治土壤次生盐化。

②精耕细作,增强土壤熟化。

③加强土壤培肥,提高土壤肥力。

(五)沼泽土和泥炭土;改良利用意见:

①排水涸干、垦为良田②综合利用a.培植芦苇或养鱼b.放牧或割草c.肥源:

泥炭、腐泥。

d.开发旅游资源。

(六)盐土:

改良利用意见:

①首先是排水洗盐,同时采用农业及生物措施,防止返盐,提高土壤肥力;②可发展水产养殖业;③残余盐土均为放牧草场,应保护现有植被,实行合理轮牧,提高草场生产力

(七)龟裂碱土:

改良利用意见:

主要措施是在灌溉排水的基础上,进行客土、耕翻、掺沙,掺炉渣、施用有机肥及种草木樨等。

尚需进行周密的系统的试验研究,以探对一套适宜的改良利用的综合措施

(八)灌淤土:

利用与改良意见:

灌淤土地形平坦,有效土层深厚,具有一定厚度的灌淤土层,土壤质地适中,土壤养分比较丰富,更兼光照和热量充足,引黄灌溉,作物需水有保证.故灌淤土是引黄灌区的主要农用士壤。

(九)亚高山草甸土:

亚高山草甸土所处地势高,气温低,不适于农作物生长;且因风力大,林木生长不良,也不宜作为林用地。

但草被茂密,小灌木丛生(贺兰山),适合放牧牛、马大家畜,是优良的夏季天然牧场。

在利用自然植物资源时,应注意加强草场管理,防止过度放牧,引起草场退化。

(十)灰褐土:

利用与改良意见:

①加强现有林木保护,积极改造衰老、劣质林分。

②以林为主,因土制宜,综合开发。

③开荒种地,滥挖滥牧,切实保护好土壤资源。

1、盐碱土的概念(盐化土、盐土、碱化土、碱土)?

1、盐碱土:

盐土和碱土以及各种盐化和碱化的土壤,统称为盐碱土或盐渍土。

2、盐化土:

是指表层(0~30cm)土壤中易溶性盐类为0.5~2.0%,一般作物不能正常生长发育的土壤。

3、盐土是指表层(0~30cm)土壤中易溶性盐类在2.0%以上,只有少数的耐盐野生植物能生长的土壤。

4、碱化土:

指耕层易溶性盐类较少,而土壤的总碱度小于0.1%,碱化度大于5%,土壤pH值大于8.5,呈碱性反应的土壤。

5、碱土:

指耕层易溶性盐较少,而土壤的总碱度大于0.1%,碱化度大于20%,土壤pH值大于9.0,地表有明显的龟裂状,呈强碱性反应的土壤。

2、盐土与碱土在基本性状上有什么不同?

盐土:

一般呈微碱性反应,pH在7.5-8.5之间。

除洪积盐土及残余盐土外,其余盐土的地下水位埋藏都较浅。

有机质含量不高,一般在1.0%左右,全磷、全氮也较低,但全钾的含量较高。

碱土:

由于Na2CO3水解产生NaOH,使土壤呈强碱性反应,pH在8.5以上。

土壤胶体吸附有一定数量的钠离子。

当碱化度在5%以上时,即出现碱化特征,碱化度为20%以上时即为碱土。

地表有龟裂状,亚表土层形成柱状的碱化层。

在碱性条件下,粘土矿物发生分解

在淋溶作用下,碱土中的易溶盐下移明显,表层的易溶盐含量不高,但以Na2CO3和NaHCO3占绝对优势。

2、盐土与碱土在盐分集聚上有什么不同?

盐土是盐分表聚,碱土是盐分底聚

3、土壤中盐分的集聚规律?

1、地下水中盐分的聚积规律:

第一阶段为碳酸盐水阶段。

第二阶段为硫酸盐盐水阶段。

第三阶段为氯化物盐水阶段

2、盐类在土壤中的积聚:

(1)生物作用

(2)土壤的毛管水作用

4、土壤的盐渍化工程是怎样的?

(一)盐化过程包括现代积盐和残余积盐。

1、现代积盐

(1)区域地下水影响下的盐分累积过程土壤积盐状况具有强烈的表聚性,土壤含盐量自表层往下逐渐递减。

土壤和地下水盐分组成基本一致。

(2)地下水和地面渍水影响下的盐分累积过程其特点是:

土壤积盐的表聚性很强,整个土壤盐分剖面多呈“T”形

(3)地面径流影响下的盐分累积过程

2、残余积盐过程是指在地质历史时期,土壤曾进行过强烈的积盐作用,形成各种盐渍土。

此后,由于地壳上升或侵蚀基准面下切等原因,使地下水大幅度下降,不再参与现代成土过程,土壤积盐过程基本停止;但过去积累下来的盐分仍留于土壤中。

其特点是:

在地下水位很深(4~8m)的情况下,土壤含盐量仍较高(10~30%),但其最大积盐层往往不在地表或表层,而处于亚表土层或心土层部位,有的呈盐磐形式存在。

(二)碱化过程。

土壤溶液中的钠离子被土壤胶体吸附的过程。

5、什么是土壤次生盐渍化?

它是如何发生的?

概念在干旱、半干旱及半湿润灌区,由于灌溉和生产措施不当抬高了地下水位,会使一些非盐渍化土壤发生盐渍化,称为次生盐渍化。

原因:

(1)灌排系统不配套,排水不畅,使大量灌溉水补给了地下水。

(2)大水漫灌、串灌、灌水量不加以节制,造成了灌水定额过大,提高了地下水位。

(3)渠道渗漏长期引水后,渠道两侧地下水升高,渠道水位越高,渗漏影响围越大,离渠道愈近,地下水位越高,次生盐渍化越重。

(4)平原水库蓄水不当,平原水库的水位一般都高于地面。

如在水库周围不修建截水设施,则由于水库水体的静水压,势必导致水库周围水位的升高,使土壤发生次生盐渍化。

(5)水旱作物插花种植 水田周围又无截渗设施,使四周旱田区有地下水位因稻田灌水的影响而抬高,促使土壤盐渍化。

3、盐碱土是怎样危害农作物的?

为什么盐碱土中仍能生长一些耐盐的植被?

1、生理性干旱2、毒害作用3、干扰作物对养分的正常摄取和代4、强碱性降低养分的有效性5、恶化土壤物理和生物学性质由于植物的耐盐生理,作物的耐盐度。

5、盐碱土都有哪些改良措施?

你认为在短期改良盐碱土应采取何措施?

(一)水利改良1、排水2、灌溉洗盐

(二)种稻改良

(1)脱盐率高

(2)土壤脱盐深(3)淡化地下水种稻改良的措施:

(1)健全灌排系统

(2)泡田洗盐,适当排灌(3)水稻采取连片栽培(4)水旱轮作、合理换茬

(三)农业改良:

1、平整土地,精耕细作。

2、增施有机肥料,提倡秸秆还田3、合理灌溉;4、选种耐盐作物品。

(四)生物改良措施:

1、种植绿肥。

绿肥的改土培肥作用:

(1)改良土壤的物理性状

(2)减少土壤返盐碱(3)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4)增产效果显著

2、植树造林其作用:

(1)能改变农田小气侯

(2)降低地下水位(3)减少土壤返盐(4)增加肥源,改善土壤物理性质。

(5)固土护坡,巩固工程效果。

(五)化学改良1、石膏的使用2、风化煤的使用3、炉渣4、磷第四章

土壤酸度;土壤中由H+和Al3+的浓度而表现出的土壤酸性程度。

活性酸;由土壤溶液中H+所引起的酸度。

活性酸度大小决定于土壤溶液中H+离子的浓度,其强度可用pH值来表示。

潜在酸;由土壤胶体吸附的H+、Al3+所引起的酸度。

只有它们被交换而进入溶液后产生H+时才显示酸性。

土壤酸化;是指土壤中盐基离子被淋失而氢离子增加、酸度增高的过程。

大气酸沉降;是指pH<5.6的大气化学物质通过降水、扩散和重力作用等过程降落到地面的现象或过程。

干沉降;通过气体扩散、大气气溶胶、飘尘等固体物质降落的大气酸沉降。

湿沉降;通过降水过程表现的大气酸沉降(狭义称为酸雨)。

生理酸性肥料:

某些化学肥料施到土壤中后离解成阳离子和阴离子,由于作物吸收其中的阳离子多于阴离子,使残留在土壤中的酸根离子较多,从而使土壤(或土壤溶液)的酸度提高,这种通过作物吸收养分后使土壤酸度提高的肥料就叫生理酸性肥料

简答:

土壤的自然酸化过程有哪些?

1土壤风化过程中原生铝硅酸盐向次生铝硅酸盐转化。

2土壤生物的呼吸作用,使二氧化碳增加,酸性增强。

3雷雨时硝酸根离子形成并沉降进入土壤。

4土壤中含N、S化合物硝化和氧化作用。

5森林土壤中有机质分解

影响土壤酸化的人为活动主要有哪些?

人为排放污染物,如燃煤;燃油;冶矿

施肥引起土壤酸化。

施肥使土壤酸化的原因有哪些?

1、生理残留酸度。

2、硝化酸度。

3、生理代酸度。

4、植物吸收过剩盐基产生的酸度

土壤酸化对土壤生态化学条件有什么影响?

1土壤pH下降2盐基离子大量淋失3土壤N、S饱和4活性铝的溶出与铝胁迫5有机质分解减弱6土壤板结、肥力下降7毒性重金属的积累与活化8土壤酶活性降低9土壤酸化的环境效应土壤酸化对农业生产有什么影响?

1农业生产减产。

2农产品品质下降。

3改良酸性土壤投入大,效益低.4土壤酸化对农业生态环境造成重大影响如何防治土壤酸化?

大气污染的控制2酸性肥料施用的控制3防治土壤酸化的化学措施。

4作物秸秆还田5合理的水肥管理6合理选择作物品种7适量施用碱性土壤改良剂,调整pH值8石灰改良剂9矿物和工业废弃物的改良作用

第五章

设施土壤;是指玻璃温室、日光温室、塑料大棚等园艺设施栽培土壤的总称。

连作障碍;同一种作物或近缘作物连续种植后,即使在正常管理下,也会产生产量降低、品质变劣、病害严重、生育状况变差的现象,这一现象叫连作障碍。

自毒作用;是指某些植物通过地上部淋溶、根系分泌和植物残茬腐解等途径来释放一些物质,从而对同茬或下茬同种或同科植物生长产生抑制作用,是化感作用的特殊形式,即发生在植物的化感作用。

配方施肥:

在施用有机肥的基础上,根据作物的需肥规律、土壤供肥特征和肥料的有效性,给出氮、磷、钾和微量元素肥料的适宜用量以及相应的施肥技术。

二、问答题1、设施土壤存在哪些障碍性因素?

一、土壤盐类积聚。

二、土壤酸化。

三、连作障碍

2、土壤酸碱性与土壤和作物的关系?

pH过低除直接危害作物外,还抑制磷、钙、镁等元素的吸收。

有利于某些病害(如青枯病)的发生,从而对作物产生间接危害。

盐害使土壤理化性质恶化团粒结构被破坏、通水透气性差、根系生长受阻,再加上土壤盐溶液浓度增加、渗透压增大,根系吸水吸肥能力减弱,植物生长发育不良,抗病力差。

3、谈一谈如何调控设施土壤的环境?

1、提高认识合理施肥。

2、合理灌溉。

3、换土。

4、合理的栽培制度。

5、土壤消毒。

6、增施有机肥、施用秸秆降低土壤盐分。

7、施用微生物菌肥

第六章

1、中低产田类型的概念、成因及相应的改良措施概念:

在正常管理水平下,因为耕地本身存在障碍或限制因子,作物产量比当地高产田低30%以上的农田。

原因:

一是水土流失、土壤贫瘠造成跑水、跑土、跑肥。

二是土地干旱、水分缺乏;三是土层浅薄、土质粗糙,农作物生长发育缺乏足够厚度的活土层;四是土壤酸性强,不利于大多数农作物生长。

改良措施:

旱坡地的改良与利用【1】植树造林【2】种植绿肥牧草【3】坡面工程措施【4】推广有机旱作种植技术【5】发展灌溉农业【6】应用保水剂、增温保墒剂和选育抗旱新品种

障碍层次型:

改良措施:

1、黏隔型打破黏隔障碍、改善土壤质地;2、沙漏型改良沙漏层的厚度及深度机械深翻后施有机肥、秸秆还田、种植绿肥等培肥地力;配方施肥;客土改良低洼地;3、漂洗型开深沟截断侧渗水方式,同时结合农艺措施,施生石灰;施有机肥;配方施肥;(4)青隔型开深沟排渍水,结合农艺措施改良:

水旱轮作,种植油菜、玉米;冬耕冻垡。

(三)灌溉改良型:

1)发展节水灌溉

(2)实施集水补灌(3)加强土壤培肥。

(四)瘠薄培肥型:

1.塬地及缓坡地规划成条田,川区推广地膜覆盖,生物覆盖等旱作技术。

2.川地逐步建设田、林、路配套工程。

3.合理调整种植业结构,增加土地收入。

4.实行粮草轮作制度,麦、油、豆轮作连续3—5年。

5.秸秆还田,小麦、玉米秸秆粉碎还田。

6.增施有机肥。

2、中低产田形成的原因及改良技术原因:

(一)客观原因:

地形地貌复杂,山大沟深,地理条件恶劣;土壤养分含量低,供肥能力差

自然灾害频繁;农村文化落后,科技利用水平低

(二)主观原因:

落后的耕种习惯;农民思想上、行动上的短期行为。

自然条件的限制地形复杂、气温偏低、干旱缺水、土层较薄、土壤贫瘠等。

人为因素:

农民经营管理不善:

思想上、行动上的短期行为;把不适宜开垦的土地开垦为耕地;对农业基本建设的投入;在土地投入上重无机肥轻有机肥、重氮肥轻磷钾肥。

中低产田改良技术:

(一)工程技术:

水利设施建设;渠系配套和渠道防渗工程;小水利工程建设和加固利用;坡改梯技术;节水灌溉工程技术;中低产田暗灌工程技术;预制构件制作技术

(二)农艺技术:

施肥技术;植物生长剂和调节剂使用;覆盖技术;耕作技术;作物复种轮作技术;农业综合措施配套技术;少免耕技术

(三)生物技术:

植物篱技术;农田防护林

(四)专项改造技术:

粘瘦型中低产田改造技术;沙漏型中低产田改造技术;盐渍型中低产田改造技术

第七章

1、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概念及来源

概念:

指由于人由于人类活动将重金属带入到土壤中,致使土壤中重金属含量明显高于背景含量、并可能造成现存的或潜在的土壤质量退化、生态与环境恶化的现象。

来源:

1、粉尘沉降2、农药3、化肥4、垃圾与污泥肥料5、汽车尾气6、污水灌溉

2、简述植物修复技术的修复原理

包括植物提取、植物挥发、植物稳定三种方式。

植物提取:

即利用重金属超积累植物从土壤中吸取金属污染物,随后收割地上部分并进行集中处理,连续种植该植物,达到降低或去除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目的。

植物挥发:

是利用植物根系吸收重金属,将其转化为气态物质挥发到大气中,以降低土壤污染。

植物稳定:

利用一些植物来促进重金属转变为低毒性形态的过程

3、如何修复已受重金属

1、工程措施:

主要包括客土、换土和深耕翻土等措施。

2、物理化学修复:

清洗法,蒸发法,电修复法,热修复法;挖掘添埋法,通风去污法,焚烧法

3、生物修复:

原位修复(接菌法、生物培养法、生物通风法、土耕法),异位修复(生物泥浆、堆腐、制备床、厌氧处理)

4、农业生态修复:

农艺修复措施、生态修复

5、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研究

第八章

(1)土壤侵蚀、水土流失、水土保持与水土保持学的概念

土壤侵蚀:

土壤及其母质在水力、风力、冻融、重力等外营力作用下,被剥蚀、破坏、分离、搬运和沉积的过程。

水土流失:

在外营力的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遭受的破坏和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及水的损失。

水土保持:

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效益和建立良好的生态环境

水土保持学:

研究水土流失形式、发生原因和规律、水土保持基本原理,据以制定规划和运用综合措施,防治水土流失,治理江河与风沙,保护、改良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建立良好的生态环境的应用科学。

(2)水土保持学的研究对象及主要容。

研究容;①水土流失的形式、分布和危害小流域径流的形成与损失过程不同土壤侵蚀类型区的自然特点和土壤侵蚀的特征。

②水土流失与水土资源调查和评价的方法。

③水土流失规律和水土保持措施。

④水土保持的效益,包括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水土流失的危害。

水土流失的危害;耕地减少,土地退化严重;泥沙淤积,加剧洪涝灾害;影响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加剧了干旱发展;破坏交通运输、生态环境,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4)水土保持的意义。

①保护土地资源,维护土地生产力。

②充分利用降水资源,提高抗旱能力。

③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促进当地社会和经济发展。

④减少江河湖库泥沙淤积,减轻下游洪涝灾害。

⑤减少江河湖库非点源污染,保护与改善水质。

(5)水土保持的基本原理。

1水土流失带性规律2水沙平衡原理3生态系统平衡原理4景观生态学原理5生物多样性与可持续发展

第九章

1、土壤侵蚀与水土流失的区别与联系。

土壤侵蚀定义为:

土壤及其母质在水力、风力、冻融、重力等外营力作用下,被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过程。

水土流失定义为:

在水力、重力、风力等外营力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及水的损失,亦称水土损失。

水土流失与土壤侵蚀关系:

土流失中包括了在外营力作用下水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与损失,而土壤侵蚀中则没有。

2、按导致土壤侵蚀的外营力种类(形式)可划分为:

水力侵蚀、风力侵蚀、重力侵蚀、冻融侵蚀、冰川侵蚀、混合侵蚀、化学侵蚀、生物侵蚀

3、表示水力侵蚀强度的指标包括:

①土壤侵蚀模数②沟谷密度③地面割裂度

4、水力侵蚀、溅蚀、面蚀、沟蚀的概念

(1)水力侵蚀是指在降雨雨滴击溅、地表径流冲刷和下渗水分作用下,土壤、土壤母质及其他地面组成物质被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全部过程。

(2)溅蚀:

在雨滴击溅作用下土壤结构破坏和土壤颗粒产生位移的现象称为雨滴击溅侵蚀。

(3)面蚀:

是指由分散的地表径流冲走坡面表层土粒的一种侵蚀现象,它是土壤侵蚀中最常见的一种形式。

(4)沟蚀:

是指由汇集成股的地表径流冲刷破坏土壤及其母质,形成切入地表以下沟壑的土壤侵蚀形式。

5、简述沟蚀的发育阶段。

浅蚀侵蚀—切沟侵蚀—冲沟侵蚀。

6、简述影响土壤侵蚀的因素。

一、气候二、地形【1坡度2坡长3坡形】

三、地质因素中主要是岩性和构造运动对土壤侵蚀有较大的影响。

四、土壤:

是侵蚀作用的主要对象,所以它的特性,尤其是透水性、抗蚀性和抗冲性对土壤侵蚀有很大影响。

五、植被【拦截雨滴、调节地表径流】六、人类活动【破坏森林、陡坡开荒、过度放牧、不合理的耕作方式、工程建设】

7、土壤侵蚀的危害有哪些?

土壤侵蚀危害(质量下降+数量减少)

1、破坏土地,吞食农田2、降低土壤肥力,加剧干旱发展3、淤积抬高河床,加剧洪涝灾害4、淤塞水库湖泊,影响开发利用5、严重影响人类的生活和安全

8、如何防治土壤侵蚀?

土壤侵蚀的防治:

防治水土流失,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是改变山区、丘陵区、风沙区面貌,治理江河、减少水、旱、风沙灾害,建立良好生态环境,一、坡面治理工程:

其作用可分为梯田、坡面蓄水工程和截流防冲工程。

梯田是治坡工程的有效措施,可拦蓄90%以上的水土流失量

二、沟道治理工程:

主要有沟头防护工程、谷坊、沟道蓄水工程和淤地坝等。

沟头防护工程是为防止径流冲刷而引起的沟头前进、沟底下切和沟岸扩,保护坡面不受侵蚀的水保工程。

三、生物工程措施:

生物工程措施是指为了防治土壤侵蚀、保持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而采取的造林种草,绿化荒山,农林牧综合经营,以增加地面覆被率,改良土壤,提高土地生产力,发展生产,繁荣经济的水土保持措施,也称水土保持林草措施。

四、小型水利工程:

主要为了拦蓄暴雨时的地表径流和泥沙,可修建与水土保持紧密结合的小型水利工程,如蓄水池、转山渠、引洪漫地等。

五、农业技术措施:

水土保持农业技术措施,主要是水土保持耕作法,是水土保持的基本措施。

1、我国水土流失的特点?

①水土流失面积大,分布围广。

②流失强度大,侵蚀比例③流失成因复杂,区域差异明显。

2、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危害。

原因:

自然因素:

①地形。

地面坡度越陡,坡面越长,对土壤的冲刷侵蚀力就越强。

②降雨。

降雨强度超过土壤渗透强度才会产生地表(超渗)径流,造成对地表的冲刷侵蚀。

③土壤。

地面物质组成。

④植被。

达到一定郁闭度的林草植被有保护土壤不被侵蚀的作用。

人为因素:

①植被的破坏。

②不合理的耕作制度。

③修路、开矿、采石等。

危害:

(1)破坏土壤肥力。

(2)加剧沟壑发展(3)淤积水库、阻寒河道、抬高河床

3、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

自然条件:

降雨量,降水强度,地质活动。

地表组成物质。

地貌形态,植被状况。

人类活动:

通过改变地表植被状况和地貌形态起作用

4、如何治理水土流失。

工程措施包括治坡工程(各类梯田、台地、水平沟、鱼鳞坑等)、治沟工程(如淤地坝、拦沙坝、谷坊、沟头防护等)和小型水利工程(如水池、水窖、排水系统和灌溉系统等)。

生物措施采取造林种草及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