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备战高考语文 纠错笔记系列 专题04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017880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96.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备战高考语文 纠错笔记系列 专题04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人教版备战高考语文 纠错笔记系列 专题04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人教版备战高考语文 纠错笔记系列 专题04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人教版备战高考语文 纠错笔记系列 专题04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人教版备战高考语文 纠错笔记系列 专题04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人教版备战高考语文 纠错笔记系列 专题04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人教版备战高考语文 纠错笔记系列 专题04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人教版备战高考语文 纠错笔记系列 专题04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人教版备战高考语文 纠错笔记系列 专题04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人教版备战高考语文 纠错笔记系列 专题04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人教版备战高考语文 纠错笔记系列 专题04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人教版备战高考语文 纠错笔记系列 专题04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人教版备战高考语文 纠错笔记系列 专题04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人教版备战高考语文 纠错笔记系列 专题04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人教版备战高考语文 纠错笔记系列 专题04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人教版备战高考语文 纠错笔记系列 专题04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人教版备战高考语文 纠错笔记系列 专题04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人教版备战高考语文 纠错笔记系列 专题04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人教版备战高考语文 纠错笔记系列 专题04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人教版备战高考语文 纠错笔记系列 专题04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备战高考语文 纠错笔记系列 专题04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docx

《人教版备战高考语文 纠错笔记系列 专题04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备战高考语文 纠错笔记系列 专题04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备战高考语文 纠错笔记系列 专题04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docx

人教版备战高考语文纠错笔记系列专题04选用仿用变换句式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专题04选用、仿用、变换句式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

易错点1选用句式

1.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世界卫生组织调查发现:

当前的饮水习惯决定10年后的健康状况。

科学的饮水可以调理生理、神经、精神等方面的功能,而且会减少多种疾病发生的几率,增进身体健康。

因此,每个人都应该按照自己的生活起居,制定自己的饮水时间表。

比如,在清晨时间饮用一杯水,水分能很快被胃肠道吸收,,尤其利于高血压、脑血栓的防治。

A.不仅能够加快血液循环,有效降低血液黏稠度,还能扩张血管,净化血液,增强血管弹性

B.不仅能够净化血液,有效降低血液黏稠度,还能扩张血管,增强血管弹性,加快血液循环

C.不仅能够有效降低血液黏稠度,加快血液循环,还能扩张血管,增强血管弹性,净化血液

D.不仅能够扩张血管,加快血液循环,还能净化血液,有效降低血液黏稠度,增强血管弹性

【错因分析】本题各选项只是从句子结构上调整了下顺序,迷惑性还是挺大的,如果逻辑关系不清楚,就容易选错。

【参考答案】D

选用句式就是根据具体的语境条件去选择一定的句式来表情达意。

因此,选择句式的根据大体有三:

一是不同句式本身表意的鲜明程度,二是不同的语境,特别是上下文的需要,三是上下文句子主语的异同。

选用句式的关键在于“用”而不是简单地区别一个不同的句子类型,所以大多是提供了一个语境,然后根据语境的需要来选择恰当句式。

在高考试卷中,涉及这一知识点的题型主要是客观选择题,一般要从表述对象一致、推序照应、时空连贯的角度来考查,通常采用衔接类型题来训练考生选用句式的能力。

1.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重大事故受伤、大面积烧伤的病人经常需要对创面皮肤进行再造,目前的医疗技术只能对皮肤表层厚度不超过200微米进行人工再造,而对几毫米厚完整皮肤系统还不能进行再造,              。

为此,科学家正致力于开发3D打印技术制造人造血管。

A.因为涉及血管组织,没有血管的养分供应,超过200微米的人造皮肤就没法存活

B.如果涉及血管组织,只要血管能够供应养分,超过200微米的人造皮肤就能存活

C.因为涉及血管组织,而血管组织涉及的医疗技术问题,人类短时期内还无法解决

D.但如果人类解决了血管供应养分问题,人造皮肤的其他重大技术也就会迎刃而解

【答案】A

作答此类题目要在快速阅读整段文字、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的句子结构、逻辑顺序等来分析、推理、判断,可以用排除法。

注意保持语段话题一致、情感氛围一致、符合内在逻辑、句式结构一致、语气轻重、语调重点一致。

选用句式答题策略

1.读懂上下文,把握要点,审清题目要求,弄清题目是要求保持上下文的连贯,还是为了突出强调某个意思。

也就是说思考要有针对性。

2.根据题目要求认真分析所供材料。

如要求保持上下文的连贯,则要注意分析话题、句式;如果要求强调某一意思,就要从句首、句末及分句在句中的位置上去分析。

3.比较各选项异同,结合语境要求的要点寻找适合要求答案,把选中的答案代入原文检验效果,确定选项。

易错点2仿写语句

2.依照下面的示例,以“诗”为话题,仿写一句话,要求运用相同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示例:

怀古诗是古城墙下的一位老者,颓墙、老树,萧索、荒凉,让人叹惋又感怀。

送别诗是十里亭前的一位挚友,绿柳、孤舟,依恋、伤感,让人留恋又无奈。

                                           

                                           

【错因分析】话题式仿写要确定话题,不能另起炉灶。

按照题干的要求仿写,一般与修辞手法结合考查。

【参考答案】示例:

思乡诗是月夜楼头的―位游子,乡音、故园,温馨、遥远,让人惆怅又凄婉。

句式的仿用是指根据提供的例句或新的语境来仿造句子。

它是对考生语言表达的综合测试,近几年来已成为高考的一个热点。

仿写的句式,从修辞角度看,主要有比喻句、排比句、对比句、对偶句等;从句式角度看,主要有假设句、因果句、条件句、转折句等。

仿用题的主要题型有:

1.嵌入式。

在所提供材料的中间空出一句或几句,要求仿照上句或下句的句式再造句子嵌入空缺处,切要与上下文衔接贯通。

2.续写式。

在所提供材料的末尾处留一个空位,要求考生根据例句的内容和句式,续写高一个或多个句子,使之与上下文构成一段语意完整的文字。

3.命题式。

提供一个语言材料,再另外命题确定新的内容,也就是仿照例句的句式造句。

4.开放式。

题目或提供一个句子作为例句,不限定仿写内容;或不提供语言材料,只有内容或形式的要求。

考生要明确这几种不同的题型,然后根据各自的要求作答。

2.仿照第一节诗的表达,选择恰当的意象补写第二节诗,要求语言生动、诗意连贯。

玩耍

孩子

找松鼠陪你去玩吧

在树杈上抓野果子

顺便向鸟儿问个好

孩子

                                            

                                            

                                            

【解析】本题考查仿写语句的能力。

注意意象合适,语言连贯,有诗意。

【答案】示例:

(孩子)

找蚯蚓一块儿去玩吧

搓一些泥巴小人儿

把自己变成小花猫

1.仿写句子离不开修辞手法的运用,不要脱离具体的修辞手法去刻意模仿,那样会使模仿出来的句子生硬、别扭甚至可笑。

2.比喻的运用应该注意两点,一是要形象贴切,二是要与所给句子的意向要一致,要让所仿写的几个句子之间相互协调配合,为表达同一主题服务。

3.排比时应该注意结构的相似性和语气的一致性。

4.选用对象应该充分考虑可行性,不要只得第一句子就贸然下笔,这样有时让自己续写不下去,导致半途而废,要有全局思想。

仿写题作答原则

作答仿写语句题要注意两个原则,那就是“形似”“意谐”。

形似即仿写的句子要与例句在结构、修辞方式及句式上相似。

为此,要对例句的结构运用的修辞方法,句式进行分析,弄清例句的“骨架”,外形,这样才能进行仿写。

意谐即仿写的句子要与例句在思路、感情、语意上谐调,因此,要认真分析例句的思路,理解例句的语意,把握例句在一定的语境中所表达的感情,特别要注意例句中的隐含信息,弄清题目中没有明确提出的要求。

考生在做题时,要区分题目的要求,确定仿写语句的类型,然后根据不同的要求作答。

易错点3变换句式

3.请把下面的几个短句组合成一个长单句。

不得遗漏信息,可以增删个别词语。

20世纪前中期世界和中国政局的变动,是毛泽东思想产生和形成的时代背景。

毛泽东思想是由毛泽东倡导并在20世纪中国革命中大范围实践的一种政治、军事、发展理论。

毛泽东思想中比较突出的内容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枪杆子里出政权”、“农村包围城市”等。

                                            

                                            

                                            

【错因分析】变换句式的原则是不能改变原句的意思,要同语境协调,考生如果忽略了这一点,答案就容易出错。

【参考答案】毛泽东思想是一种产生和形成于20世纪前中期世界和中国政局的变化为时代背景并由毛泽东倡导并在二十世纪中国革命中大范围实践且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枪杆子里出政权”、“农村包围城市”等比较突出内容的政治、军事、发展理论。

句式变换首先要求掌握现代汉语中的常见句式的类型(单、复句,主动句、被动句,肯定句、否定句,整句、散句,长句、短句等);其次要把握各种句式之间变换的原则及规律。

3.把下面的一个长句子改写成三个短句,可适当增删个别词语、调整语序。

人们在那个经济高度发展、社会急剧变化的充满怀疑、多变、悲伤的时代中丧失了信仰与自我。

                                            

                                            

【答案】那是个经济高度发展、社会急剧变化的时代,充满着怀疑、多变和悲伤,人们在其中丧失了信仰与自我。

1.弄清短句与单句的区别和联系,单句是就句子结构而言的,指整个句子只有一个主语、一个谓语和一个宾语,其余的全部为修饰成分,严格说来,成分较多时,它就是长句。

而短句是对句子的字数而言的,不涉及到句子的结构成分,它有时是单句,有时是复句。

2.讲究一定的方法。

如果所给的长句是复句时,在变成短句后,基本的逻辑关系不能变;如因果、并列、递进、转折、条件关系等。

如果所给的长句是单句时,我们可将句子的主干抽出来,让它作第一句,也可让它作为末句,其余的成分如定语、状语、补语都可以让其单列,多个定语或状语之间用并列式。

3.变换句式一般是在同义句式中进行的,不管题目本身是否有明文规定,变换后的句子一定要保留原意。

为此,在具体操作中,与句式变换无关的文字可原封不动,必要时个别文字可以变动,如增、删、换、调等,但变动不要太多。

4.每一种句式都有相对应的同义句式,既要了解它们的内涵和定义,懂得其基本概念,掌握其对应规律。

如长句与短句对应,主动句与被动句对应,整句与散句对应、常式句与变式句对应、口语句与书面语句对应等。

要按照相应的关系去变换句式,避免张冠李戴。

5.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下,讲求句式的选择是为了收到理想的表达效果,属于修辞的范畴。

一般地说,修辞活动必须在合乎语法和逻辑的前提下进行。

因此,在变换句式的同时,要注意语言的通顺生动合理,防止顾此失彼。

6.变换完成以后与原文内容进行核对,一要看意思变没有,二要看是否符合题目要求,必要时还要进行调整。

变换句式集解

一、长句(单句)和短句(复句)的特点及变换

长句和短句是相对而言的,词语多,结构复杂的句子就是长句;词语较少,结构简单的句子就是短句。

长句和短句各有特点,表达效果也各有不同:

长句能使表达严密、精确、细致,使条理贯通,气势畅达,适宜于政论性的文章和文学作品中描写自然景色和心理活动的内容;短句节奏短促,干脆利落,生动明快,活泼有力,适宜于叙述性文章,尤其适宜于表现紧张的气氛,激越的情绪、坚定的语气等。

长句变短句,首先要认清长句的特点。

长句的特点一般有三:

一是修饰语(定语、状语)多,二是并列成分多,三是某一成分的结构比较复杂。

根据这些特点,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办法:

①提取主干法;②并列分离法;③语意分层法。

二、整句和散句的特点和变换

整句是结构相同或相似、字数大体相等、排列整齐的一组句子。

整句多使用对偶句、排比句、对比句、反复句、顶真句、回环句,也使用具有同一关系的复句。

起修辞效果是形式整齐,音节和谐,其实贯通,意义鲜明。

散句是指结构不同、句式长短不齐、交错运用的一组句子。

起修辞效果是能使语句灵活自然,富有变化,避免单调呆板。

恰当地交错使用整句和散句,可以收到生动活泼、挥洒自如而又节奏鲜明、气势磅礴的效果。

要使散句变整句,就要使句子的结构相同或相似。

做题时可对句子进行分析综合,找出其相似点,从而归类划一使其变成对偶句、排比句或其它结构一致的句子。

整句变散句的要求则与散句变整句的要求相反。

三、重组式变换

所谓“重组”是指要求在不改变句子原意的前提下,改变陈述对象而对句子进行重新组合。

解答这类试题特别要注意分析原句的意义层次关系,从而理出合理的表达思路。

尤其要注意陈述对象(主语)一定不能变。

解答“重组句子”这种变换句式结构的试题的注意事项:

首先,要弄清作为重组句子开头的词语在原句中的地位和作用;

其次,要弄清原句内部的逻辑关系。

重组后各个成分结构关系及句子叙述角度发生变化,但原句逻辑关系及语意不能改变。

三年真题

1.【2018年高考新课标Ⅱ卷】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

诸子争鸣、造纸印刷、筑长城开运河,中国人民具有伟大的创造精神。

材料:

奋斗团结梦想

建强国谋复兴御外侮卫家国脱贫困奔小康垦田拓海开天辟地守望相助抗灾治水逐日奔月同舟共济

                                            

                                            

                                            

【答案】垦田拓海、抗灾治水、脱贫困奔小康,中国人民具有伟大的奋斗精神。

同舟共济、守望相助、御外侮卫家国,中国人民具有伟大的团结精神。

开天辟地、逐日奔月、建强国谋复兴,中国人民具有伟大的梦想精神。

2.【2017年高考浙江卷】归谬法是指为反对错误观点,先假设这个观点是正确的,由此推论得出荒谬结论的论证方法。

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写一句话。

要求:

符合归谬逻辑,句式基本一致,语言简洁明了。

例句:

如果作品水平越高,知音越少,那么谁也不懂的东西就是世界上的绝作了。

                                            

                                            

【答案】示例:

如果语言是生产工具,能够生产出物质资料,那么夸夸其谈的人就可以是百万富翁了。

【解析】本题考查仿写句子,要使用归谬法,得出的结论必须是错误的,因为有参考示例,所以难度不大。

3.【2016年高考浙江卷】填入下面空缺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贾母因要带着刘姥姥散闷,遂携了刘姥姥至山前树下盘桓了半晌,又说与他这是什么树,这是什么石,这是什么花。

刘姥姥一一的领会,又向贾母道:

“谁知城里不但人尊贵,连雀儿也是尊贵的。

__________。

”众人不解……刘姥姥道:

“那廊上金架子上站的绿毛红嘴是鹦鹉哥儿,我是认得的。

那笼子里黑老鸹子,怎么又长出凤头来,也会说话呢。

”众人听了,又都笑将起来。

A.这雀儿到了你们这里,变得既俊又会说话了

B.偏这雀儿到了你们这里,他会说话了,也变俊了

C.偏这雀儿到了你们这里,他也变俊了,也会说话了

D.这雀儿到了你们这里,变得既会说话又俊了

【答案】C

两年模拟

1.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月光是引人清心的,因此在中国旧诗词里不知有多少关于月的吟咏,像“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像“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像“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但那多是赞秋月的。

而今是冬月,没有_________________,没有___________________,但空旷、辽阔。

A.虫的吟唱,花的清香/浓浓的树影,萧瑟的凉风

B.花的清香,虫的吟唱/浓浓的树影,淡淡的凉风

C.虫的吟唱,淡淡的凉风/花的清香,浓浓的树影

D.花的清香,浓浓的树影/虫的吟唱,萧瑟的凉风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和选用句式的能力。

从所给文段中引用的诗句来看,先是“桂花”,写出中秋月之味,然后是“捣衣声”,写出秋月之声,再是直接写月光。

照应这个顺序,“花的清香”应排在最前面,据此可BC两项;再按照由有声到无声的顺序,可知应先说“虫的吟唱”,再说“树影”“凉风”,故此题答案应为B项。

2.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整体可以大于部分之和,            ,但是曾经让物理学家感到非常窘困。

物理学家研究的现象都是整体等于所有部分的加和,如管弦乐的合奏,虽然音波混合,但是管乐声和弦乐声仍然保持各自的特点。

A.这一看法现在对大多数人来说已经是显而易见的了

B.对大多数人来说现在这一看法已经是显而易见的了

C.这一看法对大多数人来说现在已经是显而易见的了

D.对现在大多数人这一看法来说已经是显而易见的了

【答案】A

3.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反观这些年来的文艺批评,当然也有黄钟大吕、启人心智的绕梁之音,但瓦釜雷鸣、混淆视听的刺耳杂音,却时常摇唇鼓舌、招摇过市。

____,把销量、收视率、点击数、票房收入作为唯一依据,分辨和判断作品的高下优劣。

A.一些文艺评论把思想性、艺术性等重要评判标准抛到脑后,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

B.一些文艺评论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把思想性、艺术性等重要评判标准抛到脑后

C.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的一些文艺评论,把思想性、艺术性等重要评判标准抛到脑后

D.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把思想性、艺术性等重要评判标准抛到脑后的一些文艺评论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选用句式的能力。

联系上下文可知,该句的主语是“一些文艺评论”,该句主要是说一些文艺评论怎样,且两个“把”字句应相连,故排除A项、D项;B项比C项语意更通顺,更合理。

3.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人终究是个经验的动物,____________。

如果只生活在天气预报的数字上,你永远也不会懂得零下17度的寒冷到底有多冷。

一旦被来自外部的意见操控,你就会错过很多。

比如,依靠天气预报了解气候过生活的人,可能永远也不会知道,这场寒冷过去后,什么时候小草才会发芽,什么时候燕子要飞回来……

A.既需要听别人说,又需要自己的亲身感受

B.除了自己去亲身感受,还需要听别人说

C.听人说得再多,也不如自己的亲身感受

D.不需要听别人说,而是要靠自己去亲身感受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选用句式的能力。

答题时要把握文段的大意,整个语段是谈人充分感受的重要性,排除B项;亲身感受与“听别人说”不能构成并列关系,排除A项;文段没有“不需要听别人说”的意思,排除D项。

4.仿照画线句子,再写两句话,说明新时代中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要求:

句式相同,字数大致相等。

现在,中国的经济总量已位列世界第二,发展日益呈现“大潮奔涌逐浪高”的壮阔景象。

然而我们十分清醒,“北上广”高楼林立、霓虹璀璨,贫困山乡却缺乏点亮黑夜的明灯;高铁线上的“复兴号”动车组疾驰如风,深山峡谷中的村医还需溜索过江……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是最大国情,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是突出短板。

                                            

                                            

                                            

【答案】示例:

城市名师荟萃、电脑普及,农村学生却享受不到改革的福利;城镇的超市里食品堆积如山,山区的贫困家庭还在为温饱而发愁。

5.请在下面横线上补上恰当的三个句子,与前面的语句构成排比,且保持语意连贯。

被人误解的时候能微微地一笑,这是一种素养;受委屈的时候能坦然地一笑,这是一种大度;,;,;,。

不管有什么事情,为了什么原因,我们每天都要开心一笑。

【答案】吃亏的时候能开心地一笑,这是一种豁达;无奈的时候能达观地一笑,这是一种境界;危难的时候能泰然地一笑,这是一种大气;失恋的时候能轻轻地一笑,这是一种洒脱;处窘境的时候能自嘲地一笑,这是一种智慧;被轻视的时候能平静地一笑,这是一种自信。

【解析】注意话题和前文的承接,还要注意句式的一致。

6.在下列横线上,仿照画横线的句子,再续写两个句子,要求句式基本一致,内容贴切、自然即可。

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还要有:

春天百花散发的缕缕芳香,夏日碧水带来的阵阵清凉,                   ,

 。

【答案】秋天爽风送来的累累硕果 冬日寒风赠来的皑皑白雪

7.请仿照下面的句子,另选一个节气,再写一个句子。

芒种,是多么美的名字。

稻子的背负是芒种,麦穗的承担是芒种,天人菊在野风中盛放是芒种……有时候感觉到那一丝丝落下的阳光,也是芒种。

                                            

                                            

【答案】惊蛰,是多么美的名字。

小麦的拔节是惊蛰,茶树的萌动是惊蛰,黄鹂鸟在枝叶中鸣唱是惊蛰……有时候感觉到那一丝丝飘落的春雨,也是惊蛰。

【解析】本题考查仿用句式的能力。

解答此题首先要了解“二十四节气”这一传统文化,可以选择比较熟悉的节气,比如“惊蛰”“清明”“霜降”“冬至”等,要清楚所写节气的物候特点和节气习俗,不能彼此混淆;其次要注意和仿写的句式相似。

8.请根据下面一段话的中心意思,在横线处续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表达生动。

要求:

每处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并不超40个字。

读书,就是在追溯文明的长河。

鼓起船帆,借远古吹来的风或顺流而下,或逆风而上;划动船桨,借湖海荡起的波或驶向彼岸,或回归炊烟升起的地方。

《诗经》以其无邪之思,给我国历代诗人带来滋养;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论语》以其对“仁”的深入理解,给两千多年后的世界涂抹希望②《史记》以其博大精深的思想,给它所绘就的丰富多彩的人物播洒灵动的种子

9.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它的优美无以匹敌,它的博大精深让人惊艳:

往往一字之差,含义就有天壤之别。

请仿照示例,选择不同的内容,仿写两组句式。

示例:

眼睛看得到的地方叫视线,眼睛看不到的地方叫视野;

耳朵听得到的动静是声音,耳朵听不到的动静是声誉。

                                            

                                            

                                            

                                            

                                            

【答案】脑袋测得出的东西叫智商,脑袋测不出的东西叫智慧。

鼻子闻得到的东西叫气味,鼻子闻不到的东西叫气息。

脸上看得出的表情叫气色,脸上看不出的表情叫气魄。

脚下走不到的距离叫幻想,脚下走得到的距离叫梦想。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仿写能力。

首先要分析仿句,借以确定要仿的修辞,仿的句式,仿的句子之间的关系,“眼睛看得到的地方叫视线,眼睛看不到的地方叫视野;耳朵听得到的动静是声音,耳朵听不到的动静是声誉”,仿写的句式为“……(对象)……(动词)得到的……(名词)叫……(名词),……(对象)……(动词)不到的……(名词)叫……”,分析前后两个句子可以发现,前一个句子是“看得到”“看得见”“看得出”,后一个句子是“看不到”“看不见”“看不出”,且后者显然比前者程度更高更深,前是实,后为虚。

明确了这些内容再来仿写即可。

10.为下面的文段续写一个结尾。

要求:

①对人有警示意义;②语言生动、形象,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③50字左右。

勿忘根,不忘本,才能不忘根本。

丰子恺喜欢画杨柳,是因为“千万条陌头细柳,条条不忘记根本”,“高而能下,高而不忘本”。

丰子恺还描写道,“它不需要高贵的肥料或工深的壅培,只要有阳光、泥土和水,便会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