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P成本会计岗位说明书.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018832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99.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SAP成本会计岗位说明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SAP成本会计岗位说明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SAP成本会计岗位说明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SAP成本会计岗位说明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SAP成本会计岗位说明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SAP成本会计岗位说明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SAP成本会计岗位说明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SAP成本会计岗位说明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SAP成本会计岗位说明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SAP成本会计岗位说明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SAP成本会计岗位说明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SAP成本会计岗位说明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SAP成本会计岗位说明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SAP成本会计岗位说明书.docx

《SAP成本会计岗位说明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SAP成本会计岗位说明书.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SAP成本会计岗位说明书.docx

SAP成本会计岗位说明书

SAP成本会计岗位说明书

 

1.岗位简介

成本会计是指通过对构成产品的生产费用等进行归集和分配,进而计算产品总成本和单位产品成本的会计其核心内容是成本核算,主要包括标准成本计算和实际成本计算,作为成本会计人员,其主要职责是收集供应链成本数据,通过利用各种核算方法,对成本数据进行加工和汇总,以此进行成本分析与预测,以此达到成本控制,降低产品成本的目标。

2.岗位职责

作为一个合格的成本会计,核算和监督是其最核心的职责,除此之外,成本会计人员还需要及时了解车间经营状况,了解产品构成和工艺流程,并根据生产经营状况,及时更新成本数据,并制定相应的标准,以此来监督车间生产经营状况,提高经营效率,减少不必要的费用和支出,进而完善公司的成本控制制度,并对整个公司的经营状况提出合理化建议,具体来说成本会计人员的主要职责如下所示:

(1)收集,整理和汇总标准成本数据,进行标准成本计算,分析成本核算差异,定期标记和发布标准成本,完善标准成本制度,使之与实际更加相符。

(2)编制成本分析计划,通过工单计算比较目标成本,计划成本,实际成本的差异,分析差异原因,加强成本控制,提高车间生产经营效率,一般来说目标成本和实际成本的差异体现成本控制的总体效果,具体来说目标成本和计划成本的差异主要体现BOM和工艺路线的设计标准是否合理,外购原材料价格波动是否异常,计划成本和实际成本的差异主要体现成本控制的效果,反应计划下达是否准确,车间投料是否异常,外购原材料价格波动是否异常,

(3)编制成本控制计划,对工单结算的投入产出差异进行分析,并分析差异原因,出具分析报告,以此指导车间生产,降低材料浪费现象,增加单位产值,提高车间生产效率

(4)编制事业部经营预算,并督促各车间和部门严格执行预算标准,减少不合理的费用支出和成本消耗

(5)定期分析成本中心材料单价价格波动状况,对价格波动较大的材料进行重点分析,以此评估采购部门原材料采购的执行效果,从而到达降低材料成本的目标。

(6)定期分析成本中心(车间)实际费用归集与分配是否合理,分析费用超出标准的原因,完善工艺路线,调整标准作业价格,使之与实际更加接近。

(7)定期分析成本中心(管理部门)实际费用归集是否合理,并通过与预算费用比较,达到进行费用控制的目标。

(8)定期编制存货盘点计划和固定资产盘点计划,组织盘点工作,出具盘点报告,对盘盈盘亏的资产按照会计准则与公司规定进行账务处理,以此实现资产的实物流转与数据流转相符。

(9)定期进行成本稽核,出具成本稽核报告,对质量不过关,不符合公司要求的原材料,要及时反应相关领导,并给出合理化的建议。

(10)编制事业部经营决算,分析产品毛利率和综合毛利率,以及事业部各项费用支出情况,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11)编制成本结构分析表,特别对典型产品成本结构进行分析,以此指导产品销售与生产。

(12)编制事业部成本下降分析表,定期考核事业部的成本控制情况。

(13)编制事业部绩效考核分析表,定期考核事业部各部门的经营状况。

(14)定期整理成本历史资料,包括电子档和纸档,做好单据,凭证,报表的归档工作,并按规定报请销毁。

(15)完成领导交代的其他工作

 

3.工作内容

3.1.日常工作内容

(1)成本要素基础数据维护:

主要是新建成本要素,更改成本要素,删除成本要素:

(a)一般不新建成本要素,确实需要新建成本要素,一般由财务经理或者主管统一新增成本要素,也可以由信息部统一创建,因为如果成本要素新增错误,就会导致费用和收入的归集错误,导致利润表出现问题

(b)成本要素的修改一般只能修改成本要素的名称,描述和类别,但是成本要素代码不允许修改

(c)系统原始建立的成本要素不允许删除,系统设置了程序强行不能删除

(2)成本中心基础数据维护:

主要是新建成本中心,更改成本中心期间,删除错误的成本中心

(a)一般不新建成本中心,确实需要成本中心,一般由财务经理或者主管统一新建成本中心,也可以由信息部统一创建,因为成本中心是用来归集成本要素的金额,如果成本中心建立错误,同样会造成费用和收入归集错误,导致利润表金额错误

(b)成本中心的修改可以对成本中心的名称,描述,类型,结构层次范围,公司代码,利润中心等基础数据进行修改,当然更多的是修改分析期间,修改分析期间可以改变成本中心归集的费用和收入归属,修改完分析期间后,旧的成本中心按最近的期间归集费用和收入,新的成本中心按新的分析期间归集费用和收入

(c)系统原始建立的成本要素不允许删除,系统设置了程序强行不能删除

(3)物料主数据财务视图维护:

主要维护会计1,会计2,成本1,成本2中的价格信息,但是需要关注MRP1和MRP2的信息,其中计划价格影响的是计划成本,标准价格影响的是标准成本,一般而言,二者是相等的,只有用MR21修改物料价格时二者才会不不一致,如果在计划价格1中填入单价,系统计算标准成本,优先取计划价格1的成本,详细说明如下:

(a)MRP1中需要关注特定物料的工厂状态,其中Z1表示禁止开工单,新物料的新成本发布以前,不允许解禁,也就是说,物料没有标准成本,是不允许解禁的,此处的数据一般由计划部的人维护.

(b)MRP2中需要关注采购类型,共包括三种采购类型E,F与X,其中E表示自制生产,通常是半成品和产成品,需要建立BOM物料清单和工艺路线,通常需要计算标准成本;F表示外部采购,通常需要建立供应商和下采购订单,一般为原材料,系统自动计算移动加权平均单价.

(c)会计1中需要关注产品组,评估类,价格控制,移动平均价,总库存,价格单位,标准价格,总价值等信息,详细说明如下:

(i)产品组按不同的产品归类,如碎纸机,点钞机,考勤机等

(ii)评估类分为:

原材料3000,半成品7900,成品7920

(iii)价格控制分为V和S,如果是外购原材料一般为V,系统自动计算当天的移动加权平均单价,并按此价格计算库存价值;如果是自制件一般为S,技术部需要建立BOM单和工艺路线,同时财务需要制定标准作业价格,并以此来计算标准成本

(iv)移动平均价:

如果价格控制为V,则系统自动取移动平均价,并以此来计算库存价值,通常取移动平均价的为原材料

(v)总库存表示库存的数量

(vi)价格单位统一为1000,表示物料单价都扩到了1000倍,实际应用的时候,要进行换算

(vii)总价值表示库存总价值:

如果为价格控制为V,总价值=移动平均价*总库存/1000,如果价格控制为S,总价值=标准价格*总库存/1000

(viii)成本2中当前的计划价格和标准价格都是来源了会计1中的移动平均价或者标准价格

(d)会计2中的信息不需要看

(e)成本1中需要关注特定工厂的物料状态中的Z1,表示禁止开工单,当前的计划价格和标准价格不为0时才可以开工单,成本会计特别需要关注此信息,另外需要查看:

用QS的成本估算和物料来源两个标签是否勾上

(f)成本2中需要关注的信息包括:

未来的计划价格,当前的计划价格,前一个的计划价格,标准价格,计划价格1,计划价格2,计划价格3

(i)未来的计划价格:

标准成本标记时,未来的计划价格更新

(ii)当前的计划价格:

标准成本发布时,当前的计划价格和标准价格更新,同时原来的处于当前的计划价格跳跃到前一个的计划价格中去,成为成本发布的历史记录

(iii)标准价格:

价格控制为S时,系统按此标准价格入库

(iv)计划价格1:

系统优先选择计划价格1来进行标准成本计算,但是并不影响库存价值

(v)计划价格2:

月度预算价格

(vi)计划价格3:

年度预算价格

(4)标准成本维护:

主要是不定期发布新物料的成本,定期检查成本差异较大的物料,以便及时找出原因,使标准成本更加符合实际。

(a)新成本发布前,需要维护好基础数据,主要要维护的基础数据如下:

(i)计划部要维护好BOM.单和工艺路线,特别是BOM单的单位换算和用量容易出错,成本会计在进行标准成本计算时,对差异较大的成本需要进行BOM单的用量检查

(ii)采购中心要维护好供应商信息和采购报价信息,特别是要维护好价值较大的原材料报价,因为这类原材料通常对标准成本计算结果的影响较大。

(iii)财务中心要维护好标准作业价格,包括标准人工作业价格和标准制造作业价格,每月1号必须对标准作业价格进行重新维护,否则不能报工。

(iv)委外加工类的产品不但需要维护BOM单信息,还需要新建供应商,还需要给出委外加工报价,这样系统才会自动按BOM展开计算此材料成本,并逐层累加加工成本,直到最后一个委外加工供应商加工完毕。

(b)单个物料每个月只能发布一次标记和发布一次标准成本,如果价格控制为S,则按标准价格入库,如果价格控制为V,则按移动平均价入库

(c)单个物料标准成本发布以前,应当通过CK13N检查以前是否发布过,并比较前后两期的成本差异,如果差异较大,应当分析差异原因,如果是合理的差异,可以发布新成本,如果是不合理的差异,则不应当发布新成本,待差异问题解决以后再计算和发布新成本

(5)生产订单维护:

检查生产工单是否已下达→生产工单是否已报工→生产工单是否已入库→生产工单是否已投料→分析生产工单成本差异→做出成本控制建议→降低产品成本,可以通过生产订单系统进行查询,详细描述如下:

(a)REL表示工单已经下达,一般是计划在做,成本会计只需要关注工单是否有这个状态。

(b)CNF表示工时全部报完,PCNF表示工时部分报完,原则上来说不允许先入库再报工时,但是现在系统允许先入库再报工,这就要求车间统计每天按时报工,成本会计实时检查报工的状态,特别是临近月结时,很容易出现跨月报工的现象,导致报工的工时与入库数量口径不一致,从而影响费用的合理分配

(c)DLV表示产品全部入库,PDLV表示产品部分入库,车间统计每天应当负责核对工单的入库状况,成本会计负责整体检查。

(d)GMPS表示已经投料,原则上来说工单都是一次性投料,不允许先入库再投料,车间统计每天应当负责核对工单的投料状况,成本会计负责整体检查。

(e)成本分析:

每天实时分析工单成本差异,比较实际成本,计划成本,目标成本之间的差异,分析差异原因,到底是BOM单和工艺路线设计不合理,还是计划随意修改正确的BOM和工艺路线,还是车间成本控制的效果不理想,导致实际投入产出差异较大。

(f)成本控制:

通过不断完善标准成本,加强对车间投料和报工的控制,来进行成本控制,使得实际成本与目标成本更加接近。

3.2.月结工作内容

(1)成本中心作业价格调整,主要是对标准作业价格进行调整,主要包括标准人工作业价格和标准制造费用作业价格,每个月的1号成本会计必须通过KP26修正标准作业价格,以使得标准人工费用,标准制造费用和实际人工费用,实际制造费用更加接近,使标准成本更加完善。

(2)批量标准成本计算,维护好标准作业价格以后,原则上每个月的1号需要发布最新的标准成本,但是考虑到公司实际情况,当前不需要每个月批量发布旧物料的成本,待基础数据都维护完善以后,再逐步发布最新的物料成本。

(3)成本月结前准备工作:

成本会计临近月结时,应当按要求计提成本中心的费用,再检查费用的归集是否合理,成本要素的选择是否正确,具体描述如下:

(a)在总账模块计提直接工资和间接人工和其他的制造费用,费用类的计提必须选择正确的成本中心,以便按成本中心归集费用

(b)在应付模块计提伙食费,水电费,租赁费,并通过相应的供应商过渡,然后再清帐,水电费的计提不能计提税金,必须待发票到达以后再做付款清帐。

(c)在资产模块录入资产卡片,再做发票校验,再做付款清帐,考虑到公司实际情况,大部分的资产都是直接付现金和银行存款购买的,因此可以直接通过财务零星供应商F0144来过渡,但是需要把摘要写清楚,以便日后查账用,发票校验完以后必须马上做付款清帐,并写清楚摘要,其中现金和银行存款类的科目必须有原因代码,购买固定资产的原因代码统一写为121

(d)检查总帐会计的费用归集是否合理,成本要素是否正确,金额是否正确

(4)成本中心月结,主要步骤:

成本中心费用的检查→成本中心作业分割→成本中心作业价格计算→成本中心作业价格检查→成本中心投入产出差异结转→成本中心月结结束,具体描述如下

(a)成本中心费用检查:

检查成本中心的费用归集是否正确,成本要素是否正确,费用金额是否正确,

(b)成本中心作业分割:

执行作业分割以后,系统自动将成本中心总投入自动分割为人工费用和制造费用两大类,且分割结果界面的控制成本应当与等于成本中心总投入

(c)成本中心作业价格计算:

执行作业价格计算以后,系统自动计算实际作业价格,这里的实际作业价格=成本中心总投入/成本中心报工总工时

(d)成本中心作业价格检查:

执行作业价格检查以后,可以看到实际作业价格=成本中心总产出/成本中心报工总工时,标准作业价格为每月1号通过KP26维护的标准作业价格。

(e)成本中心投入产出差异结转:

在总账模块将投入产出差异从生产制造类的成本中心结转至管理类或者销售类的成本中心,使得成本中心投入产出差异为0,对不合理的差异要查明原因,一般是成本要素选择错误,或者在不正确的模块做费用凭证使得费用不能勾稽到工单上,通常情况如果没有问题的话,差异一般在10元钱以下。

(5)生产订单月结,主要步骤为:

作业价格重估→在制品期间更改与显示→在制品计算→生产订单差异计算→检查技术性完成指标→生产订单差异结算→关闭生产订单→生产订单月结结束,详细概述如下:

(a)作业价格重估:

作业价格重估以后,生产订单的实际人工费用和实际制造费用将按照重估后的实际价格计算,具体用公式描述如下:

(i)重估前的实际人工费用=标准人工作业价格*实际人工报工工时,

(ii)重估前的实际制造费用=标准制造费用作业价格*实际制造报工总工时

(iii)重估后的实际人工费用=实际人工作业价格*实际人工报工工时

(iv)重估后的实际制造费用=实际制造费用作业价格*实际制造报工总工时

(b)在制品期间更改,将在制品的期间改为结账期间的前一期间,并显示更改的期间是否成功,目的是为了将上期的在制品结转到本期.

(c)在制品计算,将系统状态为PDLV的未完工的工单差异当做在制品计算,并最终在结算的时候生成在制品结转到下期的凭证

(d)生产订单差异计算:

将所有当前未关闭的工单的差异全部计算出来,但是并不产生凭证。

(e)检查技术性完成状态:

对未全部入库的订单,如果以后不打算做完此工单,应当做技术性完成,通常是技术部的人再做,技术性完成以后,系统自动结算DLV或者TECO状态的工单.

(f)生产订单差异结算:

对于完工的生产订单结转到材料成本差异科目,对于未完工的生产订单结转到在制品科目,下月再从在制品结转到生产成本-在制品科目,直到工单全部入库或者做技术性关闭,才结算工单,其结算产生的两类凭证如下:

(i)结账期间凭证:

借或贷:

生产成本-工单产出,贷或借:

材料成本差异

(ii)下一期间凭证:

借:

生产成本-在制品,贷:

在制品

(g)生产订单关闭:

对已经成功结算的工单进行工单关闭,由于工单结算是针对DLV或者TECO状态做的结算,因此工单关闭也同样只需针对DLV或者TECO状态的工单进行关闭,工单关闭以后,原则是不允许再对已经关闭的工单进行任何操作,生产订单月结到底结束。

(h)SAP系统实际成本结算是以生产订单为载体进行实际成本核算,其主要方法是通过系统移动加权平均法来计算实际材料成本,通过成本中心来归集直接人工费用和制造费用,并以车间报工的实际工时为权数来进行作业分割,进而计算实际作业价格,在此基础上按成本中心或成本中心组进行作业价格重估,并根据重估后的作业价格,来对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进行分配,以此刷新生产订单上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并将完工入库的实际成本投入产出差异结转至材料成本差异,当然在费用重估之后和生产订单结算之前,必须先结转上期的在制品至结账期间,并计算本期在制品,最后才进行生产订单的计算和结算,现以单个生产订单为标准,用公式描述如下:

(1)单个产品标准总成本=标准直接材料成本+标准直接人工成本+标准制造费用

(2)标准直接材料成本=标准成本发布日的移动加权平均价格*标准BOM材料定额数量

(3)标准直接人工成本=标准直接人工作业价格*标准工艺路线中的标准直接人工定额工时

(4)标准制造费用=标准制造费用作业价格*标准工艺路线中的制造费用定额工时

(5)单个订单标准总产出=单个订单核算的某种产品实际入库数量*单个产品标准总成本

(6)单个订单实际直接材料=单个订单实际投料当天的移动加权平均价格*单个生产订单实际投料数量

(7)单个订单实际直接人工=重估后的实际直接人工作业价格*单个订单实际人工报工总工时

(8)单个订单实际制造费用=重估后的实际制造费用作业价格*单个订单实际制造报工总工时

(9)单个订单实际总投入=单个订单实际直接材料+单个订单实际直接人工+单个订单实际制造费用

(10)单个订单投入产出差异=单个订单实际总投入-单个订单标准总产出=材料成本差异

(11)成本总差异=实际成本-目标成本=(实际成本-计划成本)+(计划成本-目标成本)=(实际价格*实际数量-计划价格*计划数量)+(计划价格*计划数量-标准价格*目标数量)

(12)成本总差异=(实际与计划量差+实际与计划价差)+(计划与目标量差+计划与目标价差)

(13)价格差异=(实际价格-标准价格)*实际数量,必须满足实际数量=目标数量

(14)数量差异=(实际数量-目标数量)*标准价格,必须满足实际价格=标准价格

(15)公式11,12是适应于一般情况,公式13,14适应于特殊情况

(16)单个订单结算差异=单个订单投入产出差异=单个订单材料成本差异

(17)本期在制品增加分录:

借:

在制品;贷:

生产成本-在制品

(18)本期在制品下期结转:

借:

生产成本-在制品贷:

在制品

(19)生产订单结转分录:

借或贷:

生产成本-工单产出,贷或借:

材料成本差异

(20)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异体现成本控制的效果,计划成本和目标成本的差异体现标准成本设计是否合理。

(21)生产订单结算后,订单余额为零,也就是说生产订单上归集的实际成本全部分配进入产成品与半成品库存,订单的实际成本核算到此结束

(22)材料成本差异的结转似情况而定,如果材料成本差异较大,一般来说是需要按月分摊差异的,如果材料成本差异较小,同时也说明标准成本比较精准,这种情况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分摊材料成本差异,可以按月分摊材料成本差异,也可以按年分摊材料成本差异。

 

4.成本月结流程图

 

5.成本核算操作指南

(1)成本要素基础数据

(2)成本中心基础数据(3)作业价格维护

(4)标准成本计算(5)物料价格维护(6)物料主数据维护

(7)成本中心月结(8)生产订单月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