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置引流管的护理.ppt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6020823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PPT 页数:87 大小:14.7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留置引流管的护理.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7页
留置引流管的护理.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7页
留置引流管的护理.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7页
留置引流管的护理.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7页
留置引流管的护理.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7页
留置引流管的护理.ppt_第6页
第6页 / 共87页
留置引流管的护理.ppt_第7页
第7页 / 共87页
留置引流管的护理.ppt_第8页
第8页 / 共87页
留置引流管的护理.ppt_第9页
第9页 / 共87页
留置引流管的护理.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87页
留置引流管的护理.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87页
留置引流管的护理.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87页
留置引流管的护理.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87页
留置引流管的护理.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87页
留置引流管的护理.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87页
留置引流管的护理.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87页
留置引流管的护理.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87页
留置引流管的护理.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87页
留置引流管的护理.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87页
留置引流管的护理.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87页
亲,该文档总共8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留置引流管的护理.ppt

《留置引流管的护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留置引流管的护理.ppt(8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留置引流管的护理.ppt

留置引流管的护理,外科常用引流管,一、导尿管二、胃肠减压管三、胸腔闭式引流管四、腹腔引流五、腹腔脏器内引流六、脑室引流七、三腔二囊管,一、胃肠减压,胃肠减压,胃肠减压术是利用负压吸引和虹吸的原理,将胃管自口腔或鼻腔插入,通过胃管将积聚于胃肠道内的气体及液体吸出,对胃肠梗阻病人可减低胃肠道内的压力和膨胀程度,对胃肠道穿孔病人可防止胃肠内容物经破口继续漏入腹腔,并有利于胃肠吻合术后吻合的愈合。

因此适用范围很广,常用于急性胃扩张,肠梗阻,胃肠穿孔修补或部分切除术,以及胆道或胰腺手术后,适应症1,术前准备腹部手术,特别是胃肠手术,术前、术中持续胃肠减压,可防止胃肠膨胀,有利于视野的显露和手术操作;预防全身麻醉时并发吸入性肺炎;也可用于胃十二指肠溃疡瘢痕性幽门梗阻的治疗,术前留置较粗的鼻胃管,每天以温生理盐水洗胃,连续3d,直到洗出液澄清,以减轻胃粘膜水肿;术后应用有利于腹部手术切口及胃肠吻合口的愈合。

适应症2,治疗作用有效的胃肠减压对单纯性肠梗阻和麻痹性肠梗阻可达到解除梗阻的目的,通过胃肠减压吸出胃肠道内的气体和液体,从而减轻腹胀、降低肠腔压力,减少肠腔内的细菌和毒素,改善肠壁血运;也用于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非手术治疗;,适应症3,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时经胃肠减压管灌注去甲肾上腺素的冰生理盐水,使血管收缩达到止血的目的;禁食和胃肠减压是治疗急性胰腺炎的重要措施,一般为23周,通过胃肠减压可减少胰泌素和胆囊收缩素-促胰酶素的分泌,减少胰腺外分泌,并减轻胃潴留和腹胀;胃肠减压也是治疗急腹症的重要手段之一,适应症4,可减少胃肠液积聚,减少消化液自穿孔部位漏出,减轻腹胀,改善胃肠道供血,有利于胃肠蠕动的恢复,亦有利于麻醉和手术的安全;胃肠减压还可用于急性胃扩张、胃出血、急性弥漫性腹膜炎及腹部大、中型手术,尤其是作消化道吻合术者,可减轻胃肠道的张力,防止胃过度膨胀,减轻吻合口张力,促进吻合口的愈合。

适应症5,给药在许多急腹症的非手术治疗或观察过程中,可通过胃肠减压管向胃肠道灌注中药;同时在腹胀严重频繁呕吐时,胃肠减压可促进胃肠排空,有利于内服药物的输注吸收。

护理,

(1)胃肠减压期间应禁食、禁饮,一般应停服药物。

如需胃内注药,则注药后应夹管并暂停减压0.51小时。

适当补液,加强营养,维持水、电解质的平衡。

(2)妥善固定:

胃管固定要牢固,防止移位或脱出,尤其是外科手术后胃肠减压,胃管一般置于胃肠吻合的远端,一旦胃管脱出应及时报告医生,切勿再次下管。

因下管时可能损伤吻合口而引起吻合口瘘。

(3)保持胃管通畅:

维持有效负压,每隔24小时用生理盐水1020ml冲洗胃管一次,以保持管腔通畅。

护理,(4)观察引流物颜色、性质和量,并记录24小时引流液总量。

观察胃液颜色,有助于判断胃内有无出血情况,一般胃肠手术后24小时内,胃液多呈暗红色,23天后逐渐减少。

若有鲜红色液体吸出,说明术后有出血,应停止胃肠减压,并通知医生。

引流装置每日应更换一次。

(5)加强口腔护理:

预防口腔感染和呼吸道感染,必要时给予雾化吸入,以保持口腔和呼吸道的湿润及通畅。

(6)观察胃肠减压后的肠功能恢复情况,并于术后12小时即鼓励病人在床上翻身,有利于胃肠功能恢复。

护理,(7)胃管通常在术后4872小时,肠鸣音恢复,肛门排气后可拔除胃管。

拔胃管时,先将吸引装置与胃管分离,捏紧胃管末端,嘱病人吸气并屏气,迅速拔出,以减少刺激,防止病人误吸。

擦净鼻孔及面部胶布痕迹,妥善处理胃肠减压装置。

注意事项,应用前应了解病人有无上消化道出血史、严重的食道静脉曲张、食管梗阻、鼻腔出血,以防发生损伤。

插管时应注意胃管插入的长度是否适宜,插入过长胃管在胃内盘曲,过短不能接触胃内液体,均会影响减压效果。

据临床观察,传统法插入深度为4555cm。

注意事项,术后胃肠减压效果不佳,部分患者有腹胀不适感。

胃肠减压管插入深度为5568cm,能使胃液引流量增多,内的深度为5560cm。

要使导管侧孔完全达到胃内,起到良好的减压效果,插管深度必须在55cm以上。

对以往插管回顾,插入胃管后,只能抽出少量胃液,有时仅抽出少量粘液而无胃液抽出,听诊胃中有气过水声,虽证明胃管在胃内,但术后减压效果不佳,患者出现腹胀,胃蠕动恢复慢,使置管时间延长。

将胃肠减压管插入深度增加1013cm,达到5568cm,能使胃液引流量增多,患者腹胀明显减轻,其效果明显。

注意事项,测量方法可由传统法从耳垂至鼻尖再至剑突的长度加上从鼻尖至发际的长度为5568cm,术中观察胃管顶端正好在胃窦部,侧孔全部在胃内,有利于引流。

作肠内减压时,若估计长度已达肠腔,但未抽出肠液时,可将减压管插至胃的长度再细心缓慢插入,动作轻柔,直至成功。

食道癌手术日晨常规置胃管时,通过梗阻部位困难时不能强行插入,以免食管穿孔。

可将胃管置于梗阻部位上端,待手术中直视下再置于胃中。

胃肠减压期间,病人应停止饮食和口服药物,若需从胃管内注入药物,应夹管12h,以免注入药物被吸出。

中药应浓煎,每次100ml左右,防止量过多引起呕吐、误吸。

要随时保持胃管的通畅和持续有效的负压,经常挤压胃管,勿使管腔堵塞,胃管不通畅时,可用少量生理盐水低压冲洗并及时回抽,避免胃扩张增加吻合张力而并发吻合瘘。

胃管脱出后应严密观察病情,不应再盲目插入,以免戳穿吻合口。

注意事项,妥善固定胃肠减压管,避免受压、扭曲,留有一定的长管,以免翻身或活动时胃管脱出。

负压引流器应低于头部。

观察引流液的色泽、性质和引流量,并正确记录,如引流出胃肠液过多应注意有无体液不足和电解质的平衡,结合血清电解质和血气分析合理安排输液种类和调节输液量。

一般胃肠术后612h内可由胃管引流出少量血液或咖啡样液体,以后引流液颜色将逐渐变浅。

若引流出大量鲜血,病人出现烦躁、血压下降、脉搏增快、尿量减少等,应警惕有吻合口出血。

对肠梗阻病人,密切观察腹胀等症状有无好转,若引流出血性液体,应考虑有绞窄性肠梗阻的可能。

对有消化道出血史的病人,出现有鲜血引出时,应立即停止吸引并积极处理出血。

胃肠减压的同时,还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注意事项,每日给予雾化吸入和插管鼻腔滴石腊油,以帮助痰液咳出和减少胃管对鼻粘膜的刺激,减轻病人咽喉部疼痛。

鼓励病人深呼吸,有效咳嗽排痰,预防肺部并发症。

做好口腔护理,防止口腔炎、腮腺炎。

口腔不洁可能成为术后吻合口感染的危险因素;术后因禁食等因素,细菌容易在口腔内滋生繁殖,易引起吻合口感染,所以做好口腔护理至关重要。

当病情好转,无明显腹胀,肠蠕动恢复和肛门排气后应及时停止胃肠减压。

拔管时,应先将吸引装置与减压管分离,钳闭减压管,嘱病人屏气,迅速拔除减压管。

若为肠内减压,使用双腔管者,腹胀消除后,将双腔气囊内空气抽尽,双腔管仍留在肠内12d,待肠梗阻解除后再拔出。

二、留置尿管,留置导尿的概念,是指在严格无菌操作下,用无菌导尿管经尿道插入膀胱引流出尿液的方法。

留置导尿目的,1.抢救危重、休克病人时能准确记录尿量。

2.术前准备:

盆腔内器官手术前留置导尿,以保持膀胱空虚,可避免术中误伤。

3.泌尿系统的病人,可便于引流及冲洗,减轻切口的张力,促进伤口的愈合。

4.解除尿潴留:

对于截瘫、昏迷、会阴部有伤的病人,以保持会阴部清洁,预防压疮。

导尿管有两种,一种为气囊导尿管,将导尿管插入膀胱后,向置入膀胱尿管远端的气囊里充气或充水,气囊尿管因内固定效果好,刺激小,而广泛应用于临床。

另一种为普通导尿管,导尿后在尿道口处将尿管用橡皮膏粘贴在阴茎上和阴茎根部固定,临床上导尿管,

(1)单腔导尿管:

留取中段尿、膀胱灌注治疗以及暂时解除尿潴留。

(2)双腔导尿管:

距离尿管头约2.5cm处有一小气囊,它具有固定简单、牢固、不易污染等特点。

(3)三腔导尿管:

用于膀胱冲洗或向膀胱内滴药。

尿管型号的选择,1.普通导尿选择1618F的双腔气囊导尿管.2.年老体弱长期卧床的女性衰竭病人,应选择型号较大管腔较粗的尿管.3.前列腺肥大的病人,由于尿道粘膜弹性差,比较薄脆,容易引起尿道粘膜破裂,应选择型号较细尿管.4.前列腺增生、膀胱肿瘤手术后需要通畅引流以防止导尿管堵塞引起继发性出血,选择1822F的双腔或三腔气囊尿管.,导尿的注意事项,1.掌握尿道解剖生理特点:

女病人插管的深度:

插入尿道46cm有尿液流出再插入1cm左右男病人插管的深度:

插入尿道约2022cm,见尿液流出再插入2cm左右,导尿的注意事项,2.老年前列腺肥大的插管:

插管时遇到阻力,是因为前列腺增生使前列腺段尿道弯曲、伸长。

致使导尿管受阻,可以使用利多卡因凝胶由尿道口注入,起到松弛尿道肌肉,减轻疼痛引起的尿道括约肌痉挛,利于插管成功.,导尿的注意事项,3.高龄女病人插管:

由于肌肉结缔组织萎缩,萎缩的阴道牵拉尿道口使之陷于阴道壁之中,尿道口暴露困难,左手食指、中指并拢,伸于阴道2cm,将阴道前壁拉紧外翻,即可以找到尿道口.,留置导尿常见问题,1.漏尿2.血尿3.尿管脱出4.留置尿管引起疼痛5.尿管堵塞引流不畅,1.漏尿的原因分析,漏尿的原因分析,1.患者自身原因:

老年男性:

尿道括约肌纤维出现萎缩,收缩力差.老年女性:

尿道口萎缩,盆底肌和尿道括约肌松弛而引起漏尿.神志正常者:

排尿意识存在,膀胱括约肌逼尿肌等肌肉的主动收缩和舒张运动,使球囊处封闭不严.,漏尿的原因分析,2.膀胱痉挛:

导致的漏尿是由于气囊导尿管的前端为一圆头,气囊与膀胱壁直接接触,刺激膀胱肌肉引起强烈收缩,使膀胱颈尿道移动度增加,膀胱颈开放而引起漏尿.,漏尿的原因分析,3.气囊注水量过少,使球囊部不能充分与尿道内口相嵌,使尿道外口漏尿.气囊注水量过多,对膀胱颈及尿管内口压力过大,当膀胱内压力大于尿道即出现漏尿.,漏尿的原因分析,4.尿管堵塞而致漏尿:

由于尿液浑浊或出血,血凝块堵塞及长期留置导尿管未定期更换冲洗引起钙盐沉积而导致尿管堵塞,当膀胧容量达到一定量时,出现尿液从尿管周围溢出并伴有尿储留.,2.血尿的原因分析,血尿的原因分析,尿道损伤出血原因:

1.气囊未完全进入膀胱,注入液体后压迫尿道,致尿道黏膜损伤;前列腺增生者强行插入易引起尿道黏膜损伤.2.长期留置尿管者,尿管周围分泌物及尿晶体附着,拔管时损伤尿道黏膜.,血尿的原因分析,3.不合作或意识障碍的患者牵拉气囊导管,将尿管带气囊拔出,引起尿道损伤,出现血尿.4.膀胱冲洗方法不正确,由于滴速过快,压力过高,以致气囊对膀胱黏膜的局部刺激,可导致大量血尿.,3.尿管脱出的原因分析,尿管脱出的原因分析,1.气囊中注入了气体导致气囊内气体经气囊活塞逸出.气囊内注水过少.这是由于气囊中的水也可经气囊活塞缓慢蒸发,引起气囊内水量减少.,尿管脱出的原因分析,2.气囊活塞松动.气囊中的气体经活塞逸出,导致气囊变小而脱出.3.在行膀胱冲洗时,穿刺点距气囊通道过近,刺破气囊管道.4.烦躁患者由于意识不清,缺乏必要的束缚而强行拉出尿管.,4.疼痛的原因分析,疼痛的原因分析,1.心理因素:

病人心理紧张,由于精神紧张会增加膀胱颈肌肉紧张,痉挛,导致尿道狭窄.2.操作因素:

操作技术不熟,插入的深浅度不正确,石蜡油润滑的长度不够,增大对尿道的摩擦.,疼痛的原因分析,3.尿管的因素:

尿管的类型和型号选择的不合适.4.固定因素:

固定方法不正确,气囊尿管注入水太多,固定位置不对,过度牵拉尿道.5.个体因素:

个体的差异,个体对疼痛的敏感性不同,疼痛的程度也不同.,5.尿管堵塞的原因分析,尿管堵塞的原因分析,1.急性细菌性感染时,尿液浑浊,尿沉淀产生,或膀胱出血,血凝块堵塞.2.长期留置导尿管,钙盐沉积或尿管老化、硬化引起引流不畅.3.气囊畸形致充满液体的气囊堵塞了导尿管侧孔.,留置导尿的护理,1.做好心理护理:

向病人解释目的,取得合作,用屏风遮挡病员,分散注意力.2.熟练掌握操作要点:

勿强行插入,切忌盲目反复试插,以免加重尿道损伤,正确的润滑导尿管的前端,对尿道黏膜损伤明显减少.,留置导尿的护理,3.选择合适尿管:

尿管过粗会引起病人疼痛,过细尿液会从尿道口漏出.4.妥善固定导尿管:

球囊注水量适宜1015ml,意识障碍者应约束双手,以防牵拉尿管引起尿道损伤出血,避免尿管被强行拉出,引流管应低于耻骨联合。

防止引流管扭曲、受压、折叠等造成引流不畅.,留置导尿的护理,5.漏尿时:

增加气囊内注水量可有效地防止漏尿发生。

膀胱痉挛漏尿者给予M受体阻滞剂或654-2,不缓解可用尿管灌注2%利多卡因还可使用37中药保留灌肠.,留置导尿的护理,6.防止泌尿系感染:

每日用0.5%碘伏擦拭尿道口,定时更换引流袋。

注意观察尿量、色、性状并做好记录。

当发现病人尿液混浊、沉淀、有结晶时,应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尿常规检查1次/w,每周还应行23次5%碳酸氢钠100-200ml冲洗,预防钙盐沉积,或口服碳酸氢钠碱化尿液,出血者及时冲洗止血.,留置导尿的护理,7.操作者在行膀胱冲洗时应将针头的穿刺点尽量靠近尿管接引流管处.8.放尿的间隔时间与量:

应用利尿剂,可缩短到30min放尿1次,每次不超过1000ml,以免腹内压急剧下降,引起撤退性膀胱出血.9.定期更换导尿管,主要根据尿液的ph,若尿液ph6.8,2周更换一次,若尿液ph6.8,4周更换一次.,留置导尿的护理,膀胱冲洗:

将一定量无菌液体通过尿管注入膀胱,达到清洁膀胱、稀释尿液、清除沉淀物、防止导尿管堵塞,维持尿液引流通畅的目的.,膀胱冲洗注意事项,1.冲洗液体量不宜过多,少量多次,不宜过快,6080滴/min,以防病人尿意强烈,膀胱收缩,迫使冲洗液从尿管侧溢出尿道外,如为治疗性用药,应在膀胱内保留30min.2.冲洗液悬挂高度不宜过高,注意选择低于60CM.,膀胱冲洗注意事项,3.冲洗液温度的保持,冲洗过程中液体前后温度差异性大,必要时加温,避免冷热变化造成功能性膀胱收缩而出现溢液和溢尿.4.如果膀胱内有出血或较多脓块造成导尿管堵塞,可间断或连续冲洗,在冲洗液中加入抗菌药物,夹管时间30min.,三、胸腔闭式引流管,适应证:

气胸、血胸或脓胸需持续排气、排血、排脓者。

切开胸膜腔者。

示意图,胸腔闭式引流,胸腔闭式引流管管理,病人取半坐卧位,水封瓶一般置于病人胸部水平以下60100cm处即在床旁地面使导管保持低位引流。

连接胸腔至水封瓶的管道必须保持密闭状态(液面下3-4cm),并牢固固定,防滑脱。

更换水封瓶时需将近侧管道夹闭,不让外界空气进入胸腔。

胸腔闭式引流管管理,保持引流管通畅。

检查是否通畅,方法是观察水封瓶内玻璃管中水柱是否波动(cm)排出液体(有无活动性出血)或气体的情况;半卧位;咳嗽,深呼吸,活动,胸腔闭式引流管管理,拨管指征:

水封瓶内无气体、液体继续排出或引流液24小时50ml,脓液10ml;病人症状、体征消失;胸片示肺已完全膨胀,无胸腔积液。

胸腔闭式引流管管理,拨管方法:

先教会病人呼吸方法,吸气憋气出气。

然后准备好内面敷有凡士林的纱布棉垫,在病人憋气时拨出引流管迅速堵上,加压包扎,再让病人出气。

管理,保持引流管通畅外接无菌引流袋或负压引流盒注意引流液量及性质妥善固定引流管,防滑脱。

拨管时间根据病情决定,短者23天,长者可达数月。

四、腹腔脏器内引流,1)T管2)胆囊造瘘管3)U管4)胃造瘘5)十二指肠造瘘6)空肠造瘘7)结肠造口8)膀胱造瘘,1)T管,用于胆总管探查术后,有引流胆汁支撑胆管及胆道减压作用。

T管应垂直引出腹壁,用缝线牢固固定在腹壁上,防滑脱。

观察胆汁的量、颜色及性状。

术后12天内,由于创伤原因,肝分泌胆汁减少,引流量也少,第3天肝分泌功能恢复,引流量渐增多,可4001000ml,持续23天后渐减少,若长期不减少,则考虑胆总管下端有梗阻可能。

T管护理,1、适应症凡行胆总管切开术患者一般都安置T管有黄疸表现或黄疸病史有胰腺炎表现或胰腺炎病史胆总管有结石或怀疑有结石胆总管扩张1cm以上,管壁明显增厚,2、作用减少胆管张力保护吻合口避免胆汁渗漏所致胆汁性腹膜炎促进胆道炎症消退防止胆道狭窄或梗阻形成,3、具体护理措施,

(1)妥善固定,

(2)保持引流管通畅,(3)保持无菌,(4)观察记录胆汁颜色、量及性状,正常胆汁色:

菜油色或深绿色.量:

500ml-1000ml左右,(5)拔管拔管指征T管放置时间:

一般2周肝功正常;黄疸消退,体温正常,无腹痛大便颜色正常;胆汁量(少多少200-300ml/天),性状无异常;T管造影证实胆总管下端通畅.拔管前的准备,在饭前饭后各夹管1h,无异常1-2日后全日夹管,T管造影:

造影通畅,拔管前再引流1-2天,(6)拔管后处理观察,脑室引流的护理,脑室引流,脑室引流术后护理,注意识别各种头部引流管(用标签注明)引流管悬挂于床头,高度(指引流管的最高处距侧脑室的距离)高于侧脑室1015CM,以维持正常的颅内压。

脑室引流术后护理,脑室引流的早期要特别注意引流的速度,禁忌流速过快,为减低流速,术后早期可适当将引流管挂高,当颅内压逐渐取得平衡后,再放低引流管于正常的位置。

脑室引流,脑室引流术后护理,控制脑液脊的引流量,脑脊液由脑室内脉络膜丛分泌,每3分钟约分泌1ML,因此,每日引流量以不正超过500ML为宜。

脑室引流术后护理,注意观察脑脊液的性状术后12天脑脊液可带血性,以后为淡红色、黄色、淡黄色、透明。

放置时间长,有可能发生感染,脑脊液混浊,此时应放低引流管。

脑室引流术后护理,保持引流管通畅定期更换引流袋,并记量操作时应严格无菌原则,并应夹闭引流管,以免管内脑脊液返流入脑室引起感染。

脑室引流术后护理,拔管:

开颅术后一般引流3-4日,不宜超过5-7天拔管前1日,应试行抬高引流袋或夹闭引流管,入病人无头痛、呕吐等症状,即可拔管,否则,重新放开引流。

拔管后,应观察切口处有无脑脊液漏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