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礼仪(全套课件).ppt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6020910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PPTX 页数:261 大小:35.6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交礼仪(全套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261页
社交礼仪(全套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261页
社交礼仪(全套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261页
社交礼仪(全套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261页
社交礼仪(全套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261页
社交礼仪(全套课件).pptx_第6页
第6页 / 共261页
社交礼仪(全套课件).pptx_第7页
第7页 / 共261页
社交礼仪(全套课件).pptx_第8页
第8页 / 共261页
社交礼仪(全套课件).pptx_第9页
第9页 / 共261页
社交礼仪(全套课件).ppt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1页
社交礼仪(全套课件).ppt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1页
社交礼仪(全套课件).ppt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1页
社交礼仪(全套课件).ppt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1页
社交礼仪(全套课件).ppt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1页
社交礼仪(全套课件).ppt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1页
社交礼仪(全套课件).ppt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1页
社交礼仪(全套课件).ppt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1页
社交礼仪(全套课件).ppt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1页
社交礼仪(全套课件).ppt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1页
社交礼仪(全套课件).ppt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1页
亲,该文档总共26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社交礼仪(全套课件).pptx

《社交礼仪(全套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交礼仪(全套课件).pptx(26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社交礼仪(全套课件).pptx

社交礼仪,课程要求,1、纪律要求,2、课程要求,3、考试方式,问题讨论,1、请回顾一下在你成长过程中所受的礼仪教育有哪些?

2、你觉得礼仪包括哪些方面?

3、日常生活中,你发现存在的礼仪问题哪些?

举例说明,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礼仪的涵义,一、礼礼源于古代人类的祭祀活动。

辞海对礼的解释为:

本谓敬神,引申为表示敬意的通称。

为表敬意或表隆重而举行的仪式。

泛指奴隶社会或封建社会贵族等级制的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

礼是规定社会行为的法则、规范、仪式的总称。

仪的含义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

指准则指典范、表率。

指容貌、风度。

礼仪是行礼的过程和仪式,是指在日常交往中人们所认同和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和规范。

二、礼节,礼节是待人接物的具体礼仪要求,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互致问候、表达祝愿、相互帮助以及相互交流表示尊重的惯用形式。

三、礼貌礼貌是指一个人在人际交往中的言谈举止。

具体要求是:

热情友好;待人接物落落大方、不卑不亢;办事慎重而不推诿;行为举止有教养等。

第二节礼仪的起源与发展,一、礼仪的起源礼仪起源于人类最原始的两种信仰:

天地信仰和祖先信仰。

天地信仰和祖先信仰的产生是源于人类初期的敬畏和无助,上有天神,下有地神。

敬畏和恐惧产生了各种崇拜和祭祀活动,日益频繁的祭祀活动逐渐形成了各种固定模式,成为了相应的礼仪规范。

二、礼仪的发展,大多数礼仪形式的诞生都是约定俗成的,从无到有是下意识、不自觉的行为中产生的。

如:

握手礼,握手礼就是约定俗成的,长期共同认定而形成,并被一致遵守和应用。

中国古代的礼仪演变可分为4个阶段。

(一)古代礼仪发展的4个时期,1、古代礼仪的孕育时期尧舜时期有了成文的礼仪制度,即五礼。

祭祀之事为吉礼;冠婚之事为嘉礼;宾客之事为宾礼;军事之事为军礼;丧葬之事为凶礼。

2、古代礼仪的形成时期周朝重新,设置礼官掌管天下礼仪。

当时是符合奴隶社会政治需要的“礼制”,将礼仪制度化的典章制度和刑典法律。

周礼、礼仪、社礼相对系统化了,合称“三礼”。

周礼又称周官,为典章制度之本,讲官制和政治制度。

仪礼的冠、婚、丧、祭、乡、射、朝、聘等礼仪制度为人事、举止进退和社会的规范。

礼记则是一部秦汉以前儒家有关各种礼仪制度的论著选集,有礼仪制度的记述,有关于礼的理论、伦理道德、学术理想的论述。

3、古代礼仪的变革时期,春秋战国礼仪产生了分化。

礼仪制度为国礼,民众交往的礼俗逐渐成为家礼。

管子牧民中有“大礼”和“小礼”,“礼大者在国家典章制度,其小者在平民日用居处行为之间。

”,4、古代礼仪的强化时期,历代统治者都十分重视礼仪,推崇儒家的“礼治”。

汉武帝“废黜百家,独尊儒术”,礼仪作为社会道德,行为标准、精神支柱,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在周礼的基础上“导之以德、齐之以礼”,以“礼”作为准绳,不得逾越。

在朝廷设置掌管天下礼仪的官僚机构,如汉代的大鸿胪、尚书礼曹,魏晋的祠都,礼部尚书(清末改为典礼院)等。

礼制的核心思想从奴隶社会的尊君观念发展为“君权神授”,“天不变,道亦不变”的道指的就是“三纲五常”,“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五常”即仁、义、礼、智、信,形成了完整的封建礼仪道德规范。

宋代产生了封建理学理论,“三从”、“四德”是女子道德利益的标准。

“三纲五常”、“三从四德”压抑了个性的发展限制了人们之间的平等的交往。

(二)中国现代礼仪和古代礼仪的差异,现代礼仪与古代礼仪内容上和特征上有很大不同。

中国古代礼仪规定秩序、制定仪式是礼治的基础,并被视为社会法制的必要补充,促进中国社会文明。

中国现代礼仪符合国际惯例,具有时代特点,与古代礼仪的繁文缛节相比,现代礼仪简单化而易于保持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更多体现了相互尊重。

第三节礼节的原则和特征,一、礼仪的原则礼仪是约定俗成、相延成习,礼仪的本质是相同的,原则是相通的。

礼仪原则是人们约定俗成并共同遵守的对他人表示尊敬的基本要求和规范。

交往中赢得他人的好感应遵守一下礼仪原则:

1、尊重原则,礼仪是由敬神演变为尊重他人,尊重是礼仪的核心宗旨。

掌握了尊重原则,就等于掌握了礼仪的灵魂。

尊重他人应当体现在尊重他人的意见,尊重他人的正当权利,尊重他人的人格,尊重他人的劳动,尊重他人的爱好和习惯,尊重他人的隐私权;更应体现在尊重老人,照顾老人,爱护女性和儿童。

2、遵守原则,社会成员都应自觉自愿地遵守执行,只有共同遵守礼仪规范,社会才更有秩序,社会才更加文明。

遵时守约,言必行,行必果是现代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

讲信用,守必诺,不随意许愿,不失信于人。

答应别人的事一定要认真的去做。

3、宽容原则,“人无完人,金无足赤”。

发生矛盾后,失礼的一方应主动道歉,另一方也应以宽容的态度原谅对方。

宽容原则要求人们在交际活动中应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在对方不理智的时候,也要忍让,待对方冷静下来再有理、有利、有节地处理问题。

宽容大度可以化解矛盾、和谐关系。

4、真诚原则,应以礼相待,真诚待人。

真心实意,言行一致,忌只行礼仪之事,而无真诚之心。

5、适度原则,注意技巧,把握分寸。

既要彬彬有礼,又不能低三下四;既要热情大方,又不能轻浮奉承;既要自尊又不能自负;既要坦诚又不能粗鲁;既要谦虚又不能拘谨;既要老练持重,又不能圆滑世故。

积极主动、体现热情是成功交际的良好开端。

热情像一扇打开的门,可以消除屏障。

过度的热情也是一种失礼的行为,也会让人觉得你很轻浮。

热情要以尊重对方为前提,要以实事求是为依据。

恰当称赞对方会让人感到惬意拉近彼此的关系,但过度的赞誉反而让人觉得你虚情假意。

交往中赠送礼品不宜过重。

6、女士优先,这是体现男士绅士风度的国际通用原则。

核心精神是男士无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从各个方面尊重女士、照顾女士、帮助女士、保护女士。

面对男士的尊重与关心,女士应大大方方表示感谢。

女士优先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男女一同外出且条件不允许并行时,男士应让女士先行一步,但在开门、下车、上楼、遇到障碍和危险时,男士应当走在女士前边,为其开道。

在路上行走时,男士应走在女士的外侧,以保护女士安全,防止女士被车惊吓。

陪伴女士乘公共汽车时,男士应当设法为女士找到座位,然后再替自己寻找尽可能靠近她的座位。

如果找不到,则应当站在女士附近以便照顾。

在车上有座位的男士一般要向站在自己身边的女士让座。

乘坐轿车时,男士首先应将右侧后门拉开,协助女士先坐进去。

到达目的地后,男士应首先下车,为女士拉开后门,协助其下车。

在门口、楼梯口、电梯口以及其他狭窄的通道上遇上女士,不管是否相识,均应侧身站立一旁,让其先行。

陪伴女士时,未经女士许可男士不允许吸烟。

参加社交聚会,男宾见到男女主人,应先向女主人问好;女宾入室,先到达的男士都应当起立迎接;男士决不能坐着同站着的女士交谈。

出外用餐,男士应帮助女士入座,即先将椅子从桌子下拉出来,等女士就坐后自己坐在女士左侧(多人时)或对面(两人时)。

点菜时,应先把菜单递给女士,请女士先点。

同女士一起外出,应主动帮助提拿背包、文件及外衣等物品,但不要求帮她提拿随身的手提包,因为其中通常装有女性专用用品。

二、礼仪的特征,礼仪文化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特征。

主要表现在规范性、继承性、民族性、时代性、变化性等5个方面。

1、规范性礼仪和道德、法律一起被称为人类社会的三大规范。

礼仪规范是约定俗成、相沿成习的,其对人们在交际场所的约束性,从某种意义上等同于法律规范。

2、继承性任何国家的现代礼仪都是本国古代礼仪的继承和发展。

礼仪的继承性是批判的继承,是取其精华,取其糟粕的继承发展。

3、民族性,民族差异性使得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礼仪文化各具特色丰富多彩。

东方民族的含蓄、深沉;西方文化的坦率、开放;东方人见面习惯用拱手、鞠躬;西方人见面习惯接吻和拥抱。

4、时代性中国古代礼仪中的“礼不下庶人”,而现代礼仪讲究礼仪面前人人平等。

5、变化性一方面礼仪随着时代、本国、本民族的发展而发生变化;另一方面由于国家间的交流日益频繁,不同国家的政治、文化、经济、思想、观念等因素的渗透作用,也会对一个国家的礼仪文化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

如我们国家的礼仪规范已融合了国际交往利益的内容,变得日益现代化了。

第四节礼仪的功能、作用与分类,礼仪可以沟通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促进文明社会的形成与发展。

一、礼仪的功能1、沟通功能人除了睡眠以外,大部分时间都在与他人进行沟通,沟通的方式多种多样。

2、协调功能,人际关系错综复杂。

人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在行为方式上往往带有不同程度的“排他倾向”,这样势必会产生矛盾和冲突。

礼仪规范时刻提醒人们要尊敬他人。

3、教育功能礼仪作为一种社会规范,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教育人们按照礼仪要求去做,同时通过社会舆论会纠正人们不良的行为习惯和失礼行为。

会使社会形成良好的文明风气,良好的文明风气进而会倡导人们尊礼行礼,相互作用、相互促进。

二、礼仪的作用,1、有利于塑造自己的良好的形象在现代社会,形象对于一个人来讲是非常重要的,形象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其他生活和工作。

形象是指一个人的言谈举止给他人留下的总体印象。

一个人不仅存在个人形象,当他从事某种职业时还存在职业形象,职业形象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组织(公司)的形象。

仪表整洁、彬彬有礼之人会给他人留下良好的印象。

2、有助于协调与他人的关系,礼仪在人际交往中起着协调人际关系的“润滑剂”作用。

按照礼仪规范的要求去做,相互之间彼此尊重,友好合作,就会减少不必要的摩擦,缓冲不必要的矛盾,协调人际关系,有利于社会稳定与发展。

3、传承中国文化,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礼”作为中国文化的核心,自古至今,对人类的生活都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学好礼仪、用好礼仪不仅是自身良好素质和美好品质的体现,还是对中国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三、礼仪的分类按性质:

个人、家庭、社交、公务、公关、商务、外事、旅游、求职和宗教等按场合:

学校、家庭、公共场所等表现形式:

交谈、待客、书信、电话、交换名片等,古人颜元曾说过:

“国尚礼则国昌,家尚礼则身正,心尚礼则心泰。

”现代礼仪要求社会成员按照社会认同的标准来调整自己的言行,使自己自觉地唾弃陋习,尊重他人,帮助他人,有利于营造相互理解、新人、关心和友爱的良好社会氛围,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和融洽。

结语,礼仪是关于做人的道理,而不仅仅是做事的规范。

教养体现于细节,细节展示素质,细节决定成败。

作业:

1、谈谈你对中西礼仪差异的认识,第二章个人礼仪,第一节举止第二节仪容仪表第三节着装第四节说话艺术,第一节举止,举止:

指一个人的动作和表情。

动作(坐、立、蹲、走及手势)和表情。

举止,即一个人的表情、行为、动作,也包括人的体态语,它反映一个人的性格、心理、感情、素养和气质。

个人的礼仪修养正是通过一举一动表现出来的。

请留意自己的举止,未曾学艺先习德;未曾习武先学礼;未曾开口先有礼。

容止格言,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纽必结;头正、肩平、胸宽、背直;,气像勿傲、勿暴、忽怠;颜色宜和、宜静、宜庄。

举止的基本要求,1,尊重他人。

2,大方、得体、自然。

3,把握举止的分寸。

优雅、大方、自然的仪态就是一种礼仪,潇洒的风度,,优雅的举止,常,常被人们羡慕和称赞,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人们往往凭借一个人的仪态来判断其品格、学识、能力和其他方面的修养程度。

仪态,是指一个人的姿,势、举止与动作。

在中华民族礼仪要求中,“站有站相,坐有坐相”是对一个人行为举止最基本的要求。

保持正确的姿势是构成仪态美的重要环节。

一、站姿的基本要求,站立是人们生活、工作及交往中最基本的举止之一。

正确的站姿是站得端正、稳重、自然、亲切。

做到上身正直,头正目平,面带微笑,微收下颌,肩平挺胸,直腰收腹,两臂自然下垂,两腿相靠直立,两脚靠拢,脚尖呈“V”字型。

女子两脚可并拢,肌肉略有收缩感。

站姿,最容易表现姿势特征的是人处于站立时的姿势。

女性应是亭亭玉立,文静优雅。

男性应是刚劲挺拔,英姿稳健。

1、基本站姿的要点:

两脚跟相靠,脚尖展开4560度;身体重心支撑于脚掌、脚弓之上;两腿并拢直立,腿部肌肉收紧,髋部上提;腹肌、臀大肌微收缩并上提,髋部两侧略向中间用力;脊柱、后背挺直,胸略向前上方提;两肩放松而下沉,气沉胸胃之间,自然呼吸;两手臂放松,自然下垂于体侧;脖颈挺直,头顶上悬;下颌微收,双目平视前方,面带微笑。

2.注意防止不良站姿,上身,歪着脖子、斜着肩或一肩高一肩低、弓背、挺着腹、撅臀或身体依靠其他,手脚,动作,物体等。

两腿弯曲、叉开很大以及双手叉腰、双臂抱在胸前、两手插在口袋等。

喜欢摆弄打火机、香烟盒、衣带、发辫、咬指甲等。

上述种种欠标准的姿态都是不雅观和失礼的,从形态上看都是不美的,影响人的举止风度。

因此,要加以矫正。

二、坐姿,坐姿是人际交往中最重要的人体姿势,它反映的信息也非常丰富。

坐姿的基本规范,优美的坐姿是端正、舒雅、自然、大方。

正确的坐姿规范是入座时,要走到座位前面再转身,转身后右脚向后退半步,然后轻稳地坐下;入座后,上体自然坐直,双肩平正放松,立腰、挺胸,两手放在双膝上或两手交叉半握拳放在腿上,亦可小臂平放在椅子或沙发扶手上,两臂微曲放在桌上,掌心向下。

两腿自然弯曲,双脚平落地上,双膝应并拢或稍稍分开,但女士的双膝必须靠紧,脚跟也靠紧,臀部坐在椅子的中央(男士可坐满椅子,背轻靠椅背)。

双目平视,嘴唇微闭,微收下颌,面带笑容;起立时,右脚向后收半步,而后直立站起,收右脚。

1、基本坐姿的要点:

入座轻而稳,女士着裙装要先轻拢裙摆,后入座;入座后,面带微笑,双目平视,嘴微闭,微收下颌;双肩平正放松,两臂自然弯曲放腿上、椅子或扶手上;立腰、挺胸上体自然挺直;女士双膝自然并拢,男士双膝微开;双腿正放或侧放;至少坐满椅子的2/3,脊背轻靠椅背;起立时,右脚向后收半步而后起立;谈话时,可以侧坐,上体与腿同时转向一侧;,2、坚决避免不良坐姿,就坐时不应前倾后仰,或是歪歪扭扭,脊背弯曲,头伸过于向下,耸肩。

两腿不应过于叉开或长长地伸出去,萎靡不振地瘫坐在椅子上。

坐下后不应随意挪动椅子,翘二郎腿时不可频繁摇腿。

不要为了表示谦虚,故意坐在椅子边上,身体萎缩前倾地与人交谈。

坚决避免不良坐姿,不可以将大腿并拢,小腿分开,或双手放在臀下,腿脚不停地抖动。

就坐时,不可脚尖相对或翘起,双脚踝部交叉,半脱鞋,两脚在地上蹭来蹭去;不可不停地摆弄手中东西,如头发、饰品、手指、戒指等。

女士入座时,应要用手将裙子往前拢一下,同时不要把衬裙露出来。

三、走姿,可以说最能体现出一个人精神面貌的姿态就是走姿。

1、基本步态要领:

双目向前平视,微收下颌,面带微笑;双肩平稳,双臂自然摆动,摆幅在3035度为宜;上身挺直,头正挺胸、收腹、立腰、重心稍前倾;注意步位,两脚内侧落于一条直线上;步幅适当,前脚跟与后脚尖相距一脚之长;行走速度要适中,根据服装、场合等综合因素决定步速;停步、拐弯、上下楼梯要从容不迫、控制自如。

2、矫正不良的走姿,走路最忌内八字和外八字;忌弯腰驼背,歪肩晃膀;走路时不可大甩手,扭腰摆臀大摇大摆,左顾右盼;步子不要太大或太小;不要脚蹭地面、双手插在裤兜或后脚拖在地面上行走。

四、手势,手势是体态语言中最重要的传播媒介,它是通过手臂姿态和手指活动传递信息的。

手势作为信息传递方式不仅早于书面语言,也早于有声语言。

手势的作用:

一、表示形象二、表达感情手势运用得自然、大方、得体,会使人感到既寓意明晰,又含蓄高雅。

手势禁忌,在介绍某人或为他人指路时不可用手指,指指点点,而应使用手掌,四指并拢,掌心向上。

在与人交流中手势不可过多,幅度不宜过大,更不要手舞足蹈,手势要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切忌在公共场合挠头皮、抓耳挠腮、咬指甲、用手指在桌上乱写乱画等。

五、表情,表情是人们内心情绪的外在表现。

感情的表达=言语(7%)+声音(38%)+表情(55%),

(一)眼神,眼神和笑容是构成表情的主要因素。

人们在交往中通过视线接触所传递的信息,称为眼神。

人的内心世界有时可以通过眼睛来表达,如目光的方向、眼球的转动、眨眼的频率、闭眼的久暂,都表示一种意思,流露出一种感情。

1、运用恰当的眼神,眼神要与交往对象相适应。

眼神要与场合相适应。

用好你的眼神。

2、注视区域,公务注视:

对方双眼或双眼与额头之间,用于洽谈、磋商、谈判等场合,给人严肃认真地感觉;社交注视:

对方唇心到双眼间的三角区域,用于各种社交场合;亲密凝视:

对方双眼到胸之间。

适用于亲人之间、恋人之间、家庭成员之间的注视方式。

3、注视方式的注意点:

不可将视线长时间地固定在所注视的位置上。

可适当地将视线移动片刻;与人说话时,目光要集中在对方的下巴;听人说话时,要看着对方的眼区;在谈判和辩论时,千万不要移开目光;对方说错话拘谨害羞时,不要马上移开视线,要用亲切、理解的目光继续看着对方;谈兴正浓时,切勿东张西望或看表,是失礼的表现。

(二)脸部表情礼仪,培养发自内心的微笑:

既能缩短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又能创造出交流和沟通的良好氛围的莫过于亲切的、温馨的、发自内心的微笑。

笑虽然有千变万化,但无论是微笑还是有声的笑,在交往活动中都传递着温馨友好的感情,像磁石一样吸引着你的交往对象。

微笑应是发自内心的轻松友善的微笑,要自然、美好、真诚。

切忌虚假造作的微笑。

只要养成经常微笑的习惯,你的脸就会天天露出美妙的笑容。

微笑,微笑:

不露牙齿,嘴角的两端略向上翘起,眼神中有笑意的笑容。

微笑训练的基本方法:

先放松面部肌肉,微微翘起嘴角,让嘴唇略呈弧形;不牵动鼻子、不发出笑声、不露出牙齿,尤其是不露出牙龈的前提下,微微一笑。

其他微笑训练练习:

调动感情,发挥想象,或回忆美好往事,或展望未来。

使笑意自内心,有感而发,真诚动人。

发声训练法:

面对镜子,深呼吸,然后慢慢地吐气,并将嘴角向两侧对称牵动,往耳根部提拉,发出“一”或“七”的声音。

诱导练习:

情景训练:

设计一段演讲或自我介绍,在讲述过程中要求使用规范、自然、大方的微笑与观众交流,克服羞怯心理。

携带卡片法:

写一张“微笑”的卡片,一直携带着它,好像一面镜子,随时随地提醒自己保持微笑。

第二节仪容仪表仪表指人的外表,包括:

仪容,服饰,风度,姿态是一个人品德教养、性格内涵的外在表现。

对仪表的基本要求,要有重仪表的强烈意识经常检点自己的容止保持整洁的形象,一、仪容,仪容即容貌,由发式、面容以及人体所有未被服饰遮掩的肌肤所构成,是个人仪表的基本要素。

美丽的容貌令人赏心悦目。

容貌的基础虽然是天生的,但天生丽质的人毕竟是少数,况且随着岁月的流逝,青春也难永驻。

要提倡科学的保养、积极的美容。

(一)仪容的清洁,保持清洁是最基本、最简单、最普遍的美容。

男士要养成每日剃须修面的好习惯。

女士更注重美容,在保洁方面应更为讲究。

1、面容的清洁:

温水润湿脸部;用手由下向上揉搓洗面奶,手指打圈,经鼻两侧至眼眶正反打圈。

从上额至颧骨下颌部位,颈部至左右耳根反复打圈,以按摩清洁脸部;温水冲净洗面材料;再用凉水冲净收缩毛孔。

2、口腔的清洁,三个三:

三顿饭后要刷牙;每次刷牙的时间不少于三分钟;每次刷牙的时间应在饭后三分钟内。

应注意牙刷的选择和刷牙的方法。

对口腔内的一些常见病进行必要的治疗。

3、头发的清洁,整洁、得体、大方的发式易给人留下神清气爽的美感,而蓬头垢面难免使人联想起囚犯和乞丐。

无论男女老少,都要重视自己头发的护理,都要根据自己的形体、气质、身份选择适当的发型,以扬长避短,充分展现自己美的风采。

要保持自己美好形象,请从头开始;要给人留下美好印象,请注意时常修饰头发,

(二)仪容的修饰,适当化妆:

化妆是一个人气质、修养的体现。

我们应当根据自己的身份地位、职业特点、个性气质、特定场合来选择不同的妆型,使妆扮适宜。

风华正茂的学生,青春靓丽,一般不必化妆。

女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化妆,也未尝不可,但只能淡妆,切忌浓妆艳抹。

职业女性,尤其是社交场合的女士,就应化妆。

在某些场合,适当的美容化妆则是一种礼貌,也是自尊、尊人的体现。

化妆原则:

突出美的部分,掩饰不足的部分;色彩的选用取决于肤色和服装的色彩;因人饮时、因地制宜,切忌强求一律;化妆创造新意时不失自己的基本形象。

寻找统一和谐的美;,化妆禁忌:

忌工作时间浓妆艳抹;忌当众化妆;忌借用她人化妆品;男士忌油头粉面。

(不必化妆,大量喷洒香水。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即可。

),发型的美,第三节着装,佛要金装,人要衣装。

一个对生活充满信心的人,他的服饰应是整洁、美观的;一个文化素养高的人,他的穿戴常常是端庄、高雅的。

穿衣打扮,各有所好,也体现礼貌。

“女为悦己者容”,说明服装主要是穿给别人看的,不得不讲究。

动人春色不需多,有时一条头巾,一根腰带,便能锦上添花。

相反,穿得不得法,再昂贵的衣服也会显得不伦不类。

一、着装原则,讲究协调,1、无论何种服装穿在身上都必须保持整洁,这是最起码的服饰礼仪。

再高档的服装,如果污迹斑斑,随意乱套在身上就会贻笑大方。

2、根据自身的特点和气质选择合适的服装,突出个性,又要顾及共性。

着装要与年龄相协调。

着装要与体型相协调。

着装要与肤色相协调。

着装要与职业身份相协调。

着装要与环境场合相协调。

国际通行的TPO服饰三原则,1T(Time)表示时间,即穿着要应时;,2P(Place)表示场合,即穿着要应地;,O(Object)表示着装者着装目的,即穿着要应己。

3,二、西装的穿着(男士)西装一般由衬衫、外套、长裤、领带和马夹组成,它的穿着比较讲究,否则就显得不伦不类。

西装的衬衫,衬衫一般应选用硬领尖角式的,领口一定要挺直,不能有熨斗折痕,而且要比外套的领子高出1.5厘米左右,并贴紧。

颜色要考虑与外套相配,以纯色的为宜,其中白色为最容易搭配的颜色。

袖口略长出西装袖口约2厘米。

下摆要塞进裤子里,不要散在外面。

衬衫配领带时,应把所有的扣子系上,不能将袖子卷起。

不系领带时,最上面扣子不要扣。

西装的外套,新买来的西装在穿着之前,要把袖子上的商标(小布条)剪掉。

西装的外套穿着要求挺拔,不能有皱褶。

衣长以略高于臀线为宜。

西装外套上的口袋只是装饰性的,一般不装东西,以保持平整挺拔。

左胸的口袋,也只可插鲜花或手帕饰。

三角形、三尖形、双尖形、花瓣式等形状的手帕,能使男士平添风度。

切忌把钢笔、记事本等装在左胸外口袋,这些小物品可放在外套左右胸内侧口袋里。

西装的扣子,双排扣的西装比较庄重,一般要把扣子系好,不宜敞开。

单排两粒扣的西装是传统规范的式样,其扣法很有讲究:

只系上面一粒的庄重;敞开都不扣的潇洒;两粒都扣的呆板;三粒扣的西装,扣好上面两粒为佳,只扣中间一粒的也行,全都扣或不扣的未尝不可;切忌只扣最下面一粒,也不宜只扣下面两粒。

领带,穿着西装,领带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

首先要注意领带的色彩要与外套协调搭配。

领带长度以大箭头垂到腰带下沿处为佳,可上下浮动一寸左右。

领带夹主要为了固定领带,也起美观作用,一般夹在衬衫的第三、第四粒扣子中间,即衬衫口袋中部略上一点;也可将领带夹别在里面而不外露,只起固定作用。

穿马甲或毛衣,一定要把领带放在毛衣、马甲里面,毛衣、马甲的下摆切不可塞进裤子里面。

领带的种种系法,阿拉伯王子结浪漫结,温莎结,简式结十字结,西装的长裤,西装的长裤的裤腰的尺寸以裤腰间插进一手掌为宜。

裤长以裤脚接触脚背,一般达到皮鞋后帮的一半为佳。

裤线要清晰、笔直。

裤扣要扣好,拉锁全部拉严。

配套的鞋袜,“西装革履”意味着穿西装一定要配皮鞋,千万不要穿凉鞋、布鞋、旅游鞋等,而且皮鞋要擦亮。

黑色皮鞋可配各种颜色的西服,其他色彩的皮鞋要与西服的颜色相同或接近才能相配。

配袜子也应讲究,不可忽略。

袜子的颜色应与皮鞋相同或接近。

不宜用白袜子配黑皮鞋,男士切忌穿女士常用的肉色丝袜。

四、女士的衣着,考虑自己的身材特点:

身材矮胖的人,应避免选择过于鲜艳、大花、大格子的衣服,而应穿着垂直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