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数字音频处理(第二次课).ppt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16021072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PPT 页数:89 大小:1.2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章--数字音频处理(第二次课).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9页
第2章--数字音频处理(第二次课).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9页
第2章--数字音频处理(第二次课).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9页
第2章--数字音频处理(第二次课).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9页
第2章--数字音频处理(第二次课).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9页
第2章--数字音频处理(第二次课).ppt_第6页
第6页 / 共89页
第2章--数字音频处理(第二次课).ppt_第7页
第7页 / 共89页
第2章--数字音频处理(第二次课).ppt_第8页
第8页 / 共89页
第2章--数字音频处理(第二次课).ppt_第9页
第9页 / 共89页
第2章--数字音频处理(第二次课).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89页
第2章--数字音频处理(第二次课).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89页
第2章--数字音频处理(第二次课).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89页
第2章--数字音频处理(第二次课).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89页
第2章--数字音频处理(第二次课).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89页
第2章--数字音频处理(第二次课).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89页
第2章--数字音频处理(第二次课).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89页
第2章--数字音频处理(第二次课).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89页
第2章--数字音频处理(第二次课).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89页
第2章--数字音频处理(第二次课).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89页
第2章--数字音频处理(第二次课).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89页
亲,该文档总共8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2章--数字音频处理(第二次课).ppt

《第2章--数字音频处理(第二次课).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章--数字音频处理(第二次课).ppt(8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2章--数字音频处理(第二次课).ppt

第2章数字音频处理,本章重点:

模拟音频与数字音频的概念数字音频的获取音频信号压缩编码标准音乐合成和语音识别,第2章数字音频处理,2.1概述2.2数字音频的获取2.3音频信号压缩编码标准2.4音乐合成和MIDI2.5语音识别2.6实例VC+播放声音的实现2.7本章小结,2.1概述,声音是携带信息的重要媒体。

研究表明,人类从外部世界获取的信息中,10%是通过听觉获得的,因此声音是多媒体技术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这种振动引起周围空气压强的振荡,从而使耳朵产生听觉的印象。

声音的种类繁多,人的语音是最重要的声音。

此外,还有动物、乐器等发出的声音,风声、雨声、雷声等自然声音,以及机器合成产生的声音等。

2.1概述,幅值,t,一个周期,+,空气压强,图2.1空气压强振荡的波形示意图,0,人耳能识别的声音频率范围大约在2020kHz,通常称为音频(audio)信号。

2.1概述,声音包含三个要素:

音调、音强和音色。

基频与音调:

一个声源每秒钟可产生成百上千个波,通常把每秒钟波峰所产生的数目称之为信号的频率,单位用赫兹(Hz)或千赫兹(kHz)表示。

人对声音频率的感觉表现为音调的高低,在音乐中称为音高。

音调正是由频率所决定的。

2.1概述,音乐中音阶的划分是在频率的对数坐标(20log)上取等分而得的。

如表所示,20log261=48.3,20log293=49.3等。

2.1概述,谐波与音色:

no称为基波o的n次谐波分量(n就是高次谐波的方次,no就是基波o的n次谐波),也称为泛音。

音色是由混入基音的泛音所决定的。

幅度与音强:

信号的幅度是从信号的基线到当前波峰的距离。

幅度决定了信号音量的强弱程度。

幅度越大,声音越强。

一般用动态范围定义相对强度:

动态范围20log(信号的最大强度/信号的最小强度)(dB),2.1概述,音宽与频带:

频带宽度,也称为带宽,它是描述组成复合信号的频率范围。

客观上,通常用频带宽度、动态范围、信噪比等指标衡量音频信号的质量。

音频信号的频带越宽,所包含的音频信号分量越丰富,音质越好。

动态范围越大,信号强度的相对变化范围越大,音响效果越好。

CD-DA数字音乐、FM广播、AM广播和电话的带宽,1020502003.4,K7K15K22Kf(Hz),电话,AM,广播,CD,DA,FM,广播,图,2.3,几种音频业务的频带宽度,1020502003.4K,7K15K22Kf(Hz),电话,AM,广播,CD,DA,FM,广播,图,2.3,几种音频业务的频带宽度,2.1概述,声音的质量可以通过信噪比来度量。

信噪比(SNR,SignaltoNoiseRatio)是有用信号与噪声之比的简称,定义为:

信噪比越大,声音质量越好。

2.2数字音频的获取,2.2.1采样2.2.2量化2.2.3数字音频的技术指标2.2.4数字音频的文件格式,音频信息处理结构框图,2.2.1采样,图2.5模拟信号的采样,所谓采样就是在某些特定的时刻对模拟信号进行取值,如上图所示。

采样的过程是每隔一个时间间隔在模拟声音的波形上取一个幅值,把时间上的连续信号变成时间上的离散信号。

2.2.1采样,采样时间间隔称为采样周期t,其倒数为采样频率fs=1/t。

一般来讲,采样频率越高,则在单位时间内计算机得到的声音样本数据就越多,对声音波形的表示也越精确,声音失真越小,但用于存储音频的数据量越大。

根据奈奎斯特定理,只有采样频率高于声音信号最高频率的两倍时,才能把数字信号表示的声音还原为原来的声音。

2.2.2量化,每个采样值在幅度上进行离散化处理的过程称为量化。

量化可分为均匀量化和非均匀量化。

均匀量化是把将采样后的信号按整个声波的幅度等间隔分成有限个区段,把落入某个区段内的样值归为一类,并赋于相同的量化值。

以8bit或16bit的方式来划分纵轴为例,其纵轴将会被划分为28个和216个量化等级,用以记录其幅度大小。

均匀量化,2.2.2量化,非均匀量化是根据信号的不同区间来确定量化间隔。

对于信号值小的区间,其量化间隔也小;反之,量化间隔就大。

量化会引入失真,并且量化失真是一种不可逆失真,这就是通常所说的量化噪声。

模拟信号经过采样和量化,形成一系列离散信号。

这种数字信号可以以一定方式进行编码,形成计算机内部存储运行的数据,经过编码后的声音信号就是数字音频信号。

2.2.3数字音频的技术指标,衡量数字音频的主要指标包括:

采样频率量化位数通道(声道)个数数据传输率是计算机处理时基本参数。

未经压缩的数字音频数据传输率可按下式计算:

数据传输率=采样频率量化位数声道数,2.2.3数字音频的技术指标,例:

假定语音信号的带宽是50Hz10kHz,而音乐信号的是15Hz20kHz。

采用奈奎斯特频率,并用12bit表示语音信号样值,用16bit表示音乐信号样值,计算这两种信号数字化以后的比特率以及存储一段10分钟的立体声音乐所需要的存储器容量。

解:

语音信号:

取样频率210kHz20kHz;比特率=20k12240kbit/s音乐信号:

取样频率220kHz40kHz;比特率40kl6bit/s21280kbits(立体声-双声道)所需存储空间1280k600896MB,2.2.4数字音频的文件格式,WAV文件格式简介WAV是MicrosoftWindows提供的音频格式。

这个格式是目前通用音频格式,它通常用来保存一些没有压缩的音频。

目前所有的音频播放软件和编辑软件都支持这一格式。

WAV文件由三部分组成:

文件头(标明是WAV文件、文件结构和数据的总字节数)、数字化参数(如采样频率、声道数、编码算法等),最后是实际波形数据。

一般来说,声音质量与其WAV格式的文件大小成正比。

WAVE(WaveformAudioFileFormat)文件是多媒体中使用的声音文件格式之一,它以RIFF格式为基础,每个WAVE文件的头四个字节为“RIFF”。

WAVE文件的扩展名为“.WAV”。

WAVE文件格式,WAVE文件格式,Format块,Sound数据块,RIFFWAVEChunk,WAVE文件由文件头和数据两部分组成。

最小的WAVE文件结构_|RIFFWAVEChunk|groupID=RIFF|riffType=WAVE|_|FormatChunk|ckID=fmt|_|_|SoundDataChunk|ckID=data|_|__|,RIFFWAVE块头,块标志RIFF块大小(32-bits)Wave类型标志WAVE,TheFormat(fmt)Chunk格式块(fmt)是WAVE文件必选项,描述波形文件的基本参数,如采样率、位分辨率以及通道数等。

#defineFormatIDfmt/*chunkIDforFormatChunk.*/typedefstructIDchunkID;longchunkSize;shortwFormatTag;/*currentlyPCM*/unsignedshortwChannels;/*numofchannels*/unsignedlongdwSamplesPerSec;/*samplerateinHz*/unsignedlongdwAvgBytesPerSec;/*xxxBytes/s*/unsignedshortwBlockAlign;/*1/2/4-8/16mono/stereo*/unsignedshortwBitsPerSample;/*bitsinasample*/*根据wFormatTag不同,可以有附加字段.*/FormatChunk;,DataChunk数据块包含实际的波形数据:

#defineDataIDdata/*chunkIDfordataChunk*/typedefstructIDchunkID;longchunkSize;unsignedcharwaveformData;DataChunk;,OffsetDescription-OffsetContents-0x00chunkidRIFF0x04chunksize(32-bits)0x08wavechunkidWAVE0x0Cformatchunkidfmt0x10formatchunksize(32-bits)0x14formattag(currentlyPCM)0x16numberofchannels1=mono,2=stereo0x18samplerateinHz0x1Caveragebytespersecond-,-OffsetContents-0x20numberofbytespersample1=8-bitmono2=8-bitstereoor16-bitmono4=16-bitstereo0x22numberofbitsinasample0x24datachunkiddata0x28lengthofdatachunk(32-bits)0x2CSampledata-,2.2.4数字音频的文件格式,MP3文件格式简介MP3是第一个实用的有损音频压缩编码技术。

在MP3出现之前,一般的音频编码即使以有损方式进行压缩,能达到4:

1的压缩比例已经非常不错了。

但是,MP3可以实现12:

1的压缩比例。

衡量MP3文件的压缩比例通常使用比特率来表示。

通常比特率越高,压缩文件就越大,但音乐中获得保留的成分就越多,音质就越好。

2.2.4数字音频的文件格式,MIDI文件格式简介MIDI最初应用在电子乐器上用来记录乐手的弹奏,以便以后重播。

随着在电脑里面引入了支持MIDI合成的声音卡之后,MIDI才正式地成为了一种音频格式。

MIDI的内容除了乐谱之外还记录了每个音符的弹奏方法。

2.2.4数字音频的文件格式,各种文件格式与WAV格式之间可以进行转换。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使用WINAMP。

只要WINAMP能播放某种格式的音乐,就可以通过它的OutputPlugin中的DiskWriterPlugin来输出为WAV文件。

目前WINAMP支持的格式包括:

VOC、WAV、MID、MP3、MP2、MP1、CD、IT、XM、S3M、STM、MOD、DSM、FAR、ULT、MTM、669、AS、WMA、MJF。

2.3音频信号压缩编码,2.3.1概述2.3.3音频数据的标准,为什么要进行语音编码?

随着对音质要求的增加,信号频率范围逐渐增加,要求描述信号的数据量也就随之增加,从而带来处理这些数据的时间和传输、存储这些数据的容量增加,因此多媒体音频压缩技术是多媒体技术实用化的关键之一。

2.3.1概述,根据解压后数据是否有失真可以将音频压缩分为无损压缩(无失真压缩)和有损压缩(有失真压缩)。

无损压缩的压缩效率低,但是可以无失真地重现原始数据。

无损压缩的压缩效率较高,但有数据丢失。

2.3.1概述,音频信息编码技术主要可分为三类。

波形编码:

这种方法主要基于语音波形预测,它力图使重建的语音波形保持原有的波形状态。

常用的波形编码技术有增量调制(DM)、自适应差分脉冲编码调制(ADPCM)、子带编码(SBC)和矢量量化编码(VQ)等等。

2.3.1概述,波形编码的特点是在高码率的条件下获得高质量的音频信号,适用于高保真度语音和音乐信号的压缩技术。

它的优点是编码方法简单、易于实现、适应能力强、语音质量好等,缺点是压缩比相对来说较低,需要较高的编码速率。

2.3.1概述,参数编码:

参数编码的方法是将音频信号以某种模型表示,再抽出合适的模型参数和参考激励信号进行编码;声音重放时,再根据这些参数重建即可。

显然参数编码压缩比很高,但计算量大。

它主要用于在窄带信道上提供4.8kb/s以下的低速语音通信和一些对延时要求较宽的应用场合(如卫星通信等)。

最常用的参数编码法为线性预测(LPC)编码。

2.3.1概述,混合编码:

这种方法克服了原有波形编码与参数编码的弱点,并且结合了波形编码的高质量和参数编码的低数据率,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混合编码是指同时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编码方法进行编码的过程。

由于每种编码方法都有自己的优势和不足,若是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编码方法进行编码,可以优势互补,克服各自的不足,从而达到高效数据压缩的目的。

2.3.3音频数据的标准,从数据通信的角度,音频编码标准主要有三种:

在电话传输系统中应用的电话质量的音频压缩编码技术标准,如PCM(ITUG.711)等。

在窄带综合服务数据网传送中应用的调幅广播质量的音频压缩编码技术标准,如G.722等。

在电视传输系统、视频点播系统中应用的音频编码标准,如MPEG音频标准等。

2.3.3音频数据的标准,电话质量的音频压缩编码技术标准G.711标准是1972年CCITT(现称为ITU-T)制定的PCM语音标准,采样频率为8kHz,每个样本值用8位二进制编码,因此输出的数据率64kb/s.,2.3.3音频数据的标准,调幅广播质量的音频压缩编码技术标准调幅广播质量音频信号的频率在50Hz7kHz范围。

CCITT在1988年制定了G.722标准。

G.722标准是采用16kHz采样,14bit量化,信号数据速率为224kbit/s。

2.3.3音频数据的标准,高保真度立体声音频压缩编码技术标准高保真立体声音频信号频率范围是50Hz20kHz,采用44.1kHz采样频率,16bit量化进行数字化转换,其数据速率每声道705kbit/s。

为了制定一套通用的视频和声音编码方案,ISO/IEC标准组织成立了ISO/IEC/JTC1/SC29/WG11,即运动图像专家组(MovingPictureExpertsGroup,MPEG),它开发了一系列标准,如MPEG-1,MPEG-2,MPEG-4,MPEG-7,MPEG-21等。

MPEG-1于1992年11月完成,其中ISO11172.3作为“MPEG音频”标准,成为国际上公认的高保真立体声音频压缩标准。

2.3.3音频数据的标准,MPEG-2也定义了音频标准,由两部分组成,即MPEG-2音频(ISO/IEC13818-3)和MPEG-2AAC(先进的音频编码,ISO/IEC13818-7)。

MPEG-2音频编码标准是对MPEG-1向后兼容的、支持二至五声道的后继版本。

MPEG-4的音频部分国际标准号是ISO/IEC14496-3,可集成从话音到高质量的多通道声音,从自然声音到合成声音。

合成部分的组合工具可以实现对音乐和语音按符号进行定义,它包括MIDI系统和文本-语音转换系统。

此外,它还包括对声音的三维空间定位工具,可以利用人工音源和自然音源人为地制造出声音。

MPEG-7Audio标准提供了音频描述工具。

2.3.3音频数据的标准,AAC(AdvancedAudioCoding),中文称为“先进音频编码”,出现于1997年,最初是基于MPEG-2的音频编码技术。

由FraunhoferIIS、DolbyLaboratories(杜比实验室)、AT&T(美国电话电报公司)、Sony(索尼)等公司共同开发,目的是取代MP3格式。

2000年,MPEG-4标准出台,AAC重新集成了其特性,加入了SBR技术和PS技术,为区别于传统的MPEG-2AAC,故含有SBR或PS特性的AAC又称为MPEG-4AAC。

2.3.3音频数据的标准,作为一种高压缩比的音频压缩算法,AAC压缩比通常为18:

1,远胜mp3;在音质方面,由于采用多声道,和使用低复杂性的描述方式,使其比几乎所有的传统编码方式在同规格的情况下更胜一筹。

不过直到2006年,使用这一格式储存音乐的并不多,可以播放该格式的mp3播放器更是少之又少,目前所知仅有苹果iPod、SonyWalkman(NWZ-A、NWZ-S、NWZ-E、NWZ-X系列)、任天堂NDSi,此外计算机上很多音乐播放软体都支持AAC(前提是安装过AAC解码器),如苹果iTunes。

但在移动电话领域,AAC的支持度已很普遍,Nokia、SonyEricsson、Motorola等品牌均在其中高端产品中支持AAC。

2.4音乐合成和MIDI,2.4.1概述2.4.2计算机上合成音乐的产生过程2.4.3MIDI音乐合成器,2.4.1概述,数字音频实际上是一种数字式录音/重放的过程,它需要很大的数据量。

在多媒体系统中,除了用数字音频的方式之外,还可以用采样合成的方式产生音乐。

音乐合成的方式是根据一定的协议标准,采用音乐符号记录方法来记录和解释乐谱,并合成相应的音乐信号,这也就是MIDI(MusicalInstrumentDigitalInterface)方式。

2.4.1概述,MIDI是乐器数字接口的缩写,泛指数字音乐的国际标准,它是音乐与计算机结合的产物。

MIDI不是把音乐的波形进行数字化采样和编码,而是将数字式电子乐器弹奏过程记录下来,如按了哪一个键、力度多大、时间多长等。

当需要播放这首乐曲时,根据记录的乐谱指令,通过音乐合成器生成音乐声波,经放大后由扬声器播出。

2.4.1概述,音乐合成器生成音乐采用MIDI文件存储。

MIDI文件是用来记录音乐的一种文件格式,文件后缀是“.mid”或者“.midi”。

这种文件格式非常特殊,其中记录的不是音频数据,而是演奏音乐的指令,不同的指令与不同的乐器对应,就像乐队演奏交响曲一样,每一种乐器发出不同的声音,合在一起组成了听众听到的音乐。

2.4.1概述,一个MIDI文件包括一个头块和若干个轨迹块。

每个轨迹块中可以包含若干个指令,每个指令的基本格式是一样的,在基本格式的基础上各个指令有所差别,指令可以用来记录一个声音、一个系统命令等内容。

2.4.2计算机上合成音乐的产生过程,MIDI音乐的产生过程如图:

图2.12MIDI音乐的产生过程示意图,MIDI指令,MIDI乐器,MIDI接口,合成器,扬声器,音序器,MIDI文件,音频卡,PC机,2.4音乐合成和MIDI,把MIDI指令送到合成器,由合成器产生相应的声音。

MIDI标准提供了16个通道。

按照所用通道数的不同,合成器又可分成基本型和扩展型两种,如下表所示。

2.4音乐合成和MIDI,MIDI合成的产生方式有两种:

FM(frequencyModulation)合成和波形表(wavetable)合成。

FM是使高频振荡波的频率按调制信号规律变化的一种调制方式。

FM频率调制合成是通过硬件产生正弦信号,再经处理合成音乐。

合成的方式是将波形组合在一起。

2.4音乐合成和MIDI,目前较高级的音频卡一般都采用波形表合成方式。

波形表的原理是在ROM中已存储各种实际乐器的声音采样,当需要合成某种乐器的声音时,调用相应的实际声音采样合成该乐器的乐音。

显然,ROM存储器的容量越大,合成的效果越好,但价格也越贵。

2.5语音识别,2.5.1文本-语音TTS技术2.5.2语音识别系统实例-IBMViaVoice,2.5.1文本-语音TTS技术,TTS的基本概念文语转换(Text-to-Speech)是将文本形式的信息转换成自然语音的一种技术,其最终目标是力图使计算机能够以清晰自然的声音,以各种各样的语言,甚至以各种各样的情绪来朗读任意的文本。

也就是说,要使计算机具有像人一样、甚至比人更强的说话能力。

因而它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涉及到语言学、韵律学、语音学、自然语言处理、信号处理、人工智能等诸多的学科。

2.5.1文本-语音TTS技术,TTS分为综合的和连贯的两种类型。

综合的语音就是通过分析单词,由计算机确认单词的发音,然后这些音素就被输入到一个复杂的模仿人声音并发声的算法,这样就可以读文本了。

通过这种方式,TTS就能读出任何单词,甚至自造的词,但是它发出的声音不带任何感情,带有明显的机器语音味道。

2.5.1文本-语音TTS技术,连贯语音系统分析文本从预先备好的文库里抽出单词和词组的录音。

数字化录音是连贯的,因为声音是事先录制的语音,听起来很舒服。

遗憾的是,如果文本包含没有录的词和短语,TTS就读不出来了。

连贯TTS可以被看成是一种声音压缩形式,因为单词和常用的短语只能录一次。

连贯TTS会节省开发时间并减少错误,使软件增加相应的功能。

2.5.1文本-语音TTS技术,TTS系统的组成与工作过程汉语TTS系统有3个主要的组成部分:

文本分析模块、韵律分析模块、语音生成模块。

TTS的基本工作过程是:

输入的汉字文本经语言学和语音学处理,得到语流的控制参数,然后读取语音数据库,再经语音信号处理,输出连续的语音。

2.5.1文本-语音TTS技术,TTS的应用领域文语转换在各种计算机相关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除了人-机交互外,TTS系统在医疗、教育、通信、信息、家电等领域也具有相当广泛的用途。

2.5.2语音识别系统实例-IBMViaVoice,语音识别是把输入的语音信号经过数字信号处理后得到一组特征参数,然后将这组特征参数与预存的模板进行比较,从而确定说话者所说内容的一门新的声音识别技术。

2.5.2语音识别系统实例-IBMViaVoice,语音识别系统可根据不同的分类方式及依据,分为以下三类:

根据对说话人说话方式的要求,可以分为孤立字(词)语音识别系统,连接字语音识别系统以及连续语音识别系统。

根据对说话人的依赖程度可以分为特定人和非特定人语音识别系统。

2.5.2语音识别系统实例-IBMViaVoice,根据词汇量大小,可以分为小词汇量、中等词汇量、大词汇量以及无限词汇量语音识别系统。

语音识别技术主要包括特征提取技术、模式匹配准则及模型训练技术三个方面。

此外,还涉及到语音识别单元的选取。

2.5.2语音识别系统实例-IBMViaVoice,在语音识别领域,IBM在世界上一直处于领先地位。

迄今为止,共有十三种语言的连续语音识别产品。

1997年9月,IBM推出了ViaVoice中文连续语音识别系统,它成功地解决了汉语同音字多、有声调、口音复杂等难题。

在1999年底推出的ViaVoice中文语音识别系统,除了具有非特定人、无限词汇量、连续语音识别、高识别率、专业文章智能分析、理解等强大的语音功能外,还为上网用户提供了轻松上网的功能。

2.5.2语音识别系统实例-IBMViaVoice,IBMViaVoice改变了传统模式,可以用语音向计算机发出命令、录入汉字、标点符号。

ViaVoice的功能是在称之为“语音中心”的选项下,通过一个下拉式菜单来实现的。

主要包括:

听写输入和命令导航。

ViaVoice只是一个普及型产品,它可以满足人们日常的要求。

如果再进一步发展ViaVoice所采用的技术,可以以ViaVoice系统为平台,继续发展。

2.6实例VC+播放声音的实现,实现音频分析的基础是对音频文件的解析。

尽管音频文件的存储格式很多,但基本原理是一致的,因此,本节以wav文件为例,介绍VC+环境中如何实现声音文件的播放。

在VC+中可以根据不同的应用要求,用不同的方法实现声音的播放。

第一种方法可以直接调用声音播放函数。

第二种方法可以把声音作为资源加入可执行文件中。

第三种方法是对声音播放的高级处理,这种方法在播放之前可以对声音数据进行处理。

2.6实例VC+播放声音的实现,直接调用声音播放函数如果只需要简单的播放声音文件,在VC+中的多媒体动态链接库中提供了一组与音频设备有关的函数。

利用这些函数可以方便地播放声音。

最简单的播放声音方法就是直接调用VC+中提供的声音播放函数:

BOOLsndPlaySound(LPCSTRlpszSound,UINTfuSound),2.6实例VC+播放声音的实现,或BOOLPlaySound(LPCSTRlpszSound,HMODULEhmod,DWORDfuSound)其中参数lpszSound是需要播放声音的.WAV文件的路径和文件名,hmod在这里为NULL,fuSo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