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应急储备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025359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226 大小:890.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煤炭应急储备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6页
煤炭应急储备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6页
煤炭应急储备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6页
煤炭应急储备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6页
煤炭应急储备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6页
煤炭应急储备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6页
煤炭应急储备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6页
煤炭应急储备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6页
煤炭应急储备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6页
煤炭应急储备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6页
煤炭应急储备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6页
煤炭应急储备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6页
煤炭应急储备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6页
煤炭应急储备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6页
煤炭应急储备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6页
煤炭应急储备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6页
煤炭应急储备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6页
煤炭应急储备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6页
煤炭应急储备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6页
煤炭应急储备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煤炭应急储备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煤炭应急储备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炭应急储备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2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煤炭应急储备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煤炭应急储备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申报单位及项目概况

第一节项目申报单位概况

一、项目名称、隶属关系及所在位置

项目名称:

煤炭应急储备基地

隶属关系:

山东能源xx集团xxxx煤炭储运有限公司

建设地点:

xxxx煤炭应急储备基地项目选址于xx巨野县境内。

二、建设单位概况

xxxx煤炭储运有限公司是山东能源xx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新巨龙能源有限责任出资2000万元注册成立的,为山东能源xx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全资子公司,注册地在巨野县城,法定代表人为李希勇,公司主营业务为煤炭批发,煤炭经营资格证有效期为2011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

2011年完成煤炭经营量15万t,实现销售收入1.3亿元。

山东能源xx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建企于1956年,总部位于xx新泰市境内,是一家以国有资产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以煤为主、多种产业共同发展的大型企业集团。

2011年集团完成产量4391万吨,利税突破130亿元。

位列2011中国煤炭工业100强第15位、2010中国企业500强第172位。

企业信贷信誉AAA级。

山东新巨龙能源有限责任公司是新矿集团投资开发建设的国家“十五”重点建设项目、设计生产能力为600万吨/年的特大型矿井,建有配套生产能力的亚洲最大炼焦煤选煤厂。

矿井于2009年11月正式投产运营。

2008年1月17日由中资公司变更为中外合资经营企业。

公司位于xxxx市巨野县龙固镇,在巨野煤田中南部,东距巨野县城约20公里,西距xx市40公里,兖新铁路和327国道在井田上穿过,北临日东高速公路,东依京福高速公路、京沪铁路、京杭大运河,西靠京九铁路、济广高速、德商高速,交通便利。

井田面积约180平方公里。

矿井地质储量16.83亿吨,可采储量5.1亿吨,采用立井开拓方式,井下开采方法为综采放顶煤采煤法,设计生产能力600万吨/年,设计服务年限82年,煤种以肥煤和1/3焦煤为主,属低灰、低硫、低磷、高发热量的优质炼焦煤。

第二节项目概况

一、建设目标

1、发挥xx集团、煤炭企业、电力部门、铁路与公路等在建立煤炭应急储备基地方面的积极性和优势,构建涉及煤炭、电力及运输等多方面的“能源安全保障体系”。

2、充分发挥煤炭应急储备基地的功能,满足市场对环保优质型煤炭的需要;

3、充分利用国内煤炭市场丰富的煤炭资源;

4、提高企业抵御煤炭市场风险能力;

5、解决优质环保煤比重逐年减少、资源利用率低的现状;

6、降低煤炭产品和物流的总成本;

7、提高用户的使用效率和满意度;

8、提高区域应对恶劣突发事件的灵活性;

9、减少煤炭物流和使用中的浪费,实现节能减排。

二、建设规模

本项目拟建成煤炭周转量2000万t/a(其中场内配、洗煤量1000万t,直接周转量1000万t),静态储煤能力80万t,煤炭洗选能力300万t/a的煤炭应急储备基地。

选煤厂为用户型选煤厂,选煤厂洗选加工外购原料煤,煤种为气肥煤。

项目总占地面积126.984hm2设施完善的数字化配煤、洗煤基地。

项目总建筑面积51823m2(其中工业及附属建筑建筑面积40238m2,行政、居住、公共建筑建筑面积11585m2),主要建设火车卸车站2520m2、火车破碎楼725m2、汽车筛分破碎楼930m2、煤炭输送栈桥长度5308.8m、汽车配煤仓3xΦ21m、煤炭堆、取料设施、火车配煤仓3xΦ21m、火车定量装车仓、汽车定量装车仓、选煤厂主厂房10175m2、办公生活区综合楼3400m2、生活配套服务设施等。

三、建设内容

 1、煤炭装卸设施、配煤设施、储煤设施及公司配套设施;

 2、数字化配煤的物流信息系统平台;

 3、煤炭堆存设备、电气控制、计量和在线检测设施;

 4、铁路专用线及配套设施。

5、配套建设年入洗量300万t洗煤厂

四、建设地点

xx煤炭应急储备基地项目选址于xx巨野县境内,厂址区域地形平坦开阔,南临巨野县南环路,西靠巨野县东外环,北侧有新菏兖日线经过,洙水河从厂区南侧经过,东侧紧邻郓巨河及巨野港,所处位置可兼顾陆路、铁路、水路,交通运输条件十分有理。

厂址区域周围公路有日东高速公路、济菏高速公路、聊商公路、国道G327和G220、省道S339和S254,铁路有京沪铁路、京九铁路、新石铁路等。

因此本项目外部交通运输条件十分便利。

五、劳动定员

根据劳动量计算及工作制度设定,储运基地在籍人数183人,劳动定员为147人。

其中:

生产工人在籍系数为1.35,其余人员在籍系数为1.00;铁路专用线及装车站劳动定员30人;选煤厂在籍人数100人,出勤人数76人。

考虑国家法定假日、轮休等,确定生产工人在籍系数为1.35,其余人员为1.00。

合计总在籍人数313人。

六、项目实施进度

项目建设期2年。

七、环境保护、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

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确实做好环境保护、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三同时”,在项目实施及投运后,加强三废治理,注重防火、防爆、防尘、防噪声等,做到有针对性、经济性和实用性,保证项目建设达到国家或地方法律法规的要求,确保“三废”得到有效治理,做到达标排放,安全隐患与劳动危害隐患得到识别和有效控制,并通过现代化管理制度和健全的管理体系予以保障。

八、投资估算

根据项目最终运营规模,参照我省其它煤炭应急储备基地的投资估算,计算项目工程建设投资176814.3万元,其中铁路专用线投资34800万元。

工程总投资为206360.87万元,其中工程建设投资176814.3万元、建设期贷款利息7756.57万元,流动资金21790万元。

九、资金筹措

本项目的资本金为58537万元(含铺底流动资金6537万元),占项目总资金的30.63%,满足国家有关规定;项目剩余资金由银行贷款,银行贷款利率按中国人民银行现行规定(2011年7月6日发布)“五年以上期限贷款年利率为7.05%”按复利计算,经计算建设期贷款利息7756.57万元。

十、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一)项目效益情况

设计配煤单位总成本为716.35元∕t,洗选配煤后综合售价为775元/t(含税),当项目场内周转能力达到10Mt/a时,年销售收入为775000万元(含税)。

经计算,经计算项目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为20.2%,高于基准收益率(10%);税后财务净现值为152231万元;税后投资回收期6.42年(包括准备期、建设期)。

项目投产后,正常生产年的销售收入为775000万元,年利润总额为48051万元,总投资收益率23.29%。

说明在现行的财税体制及价格水平下,项目具有一定的盈利能力。

(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设计年周转能力:

年场内煤炭周转量1000万t(其中汽车来煤量500万t;火车来煤量500万t;汽车外运量400万t;火车外运量300万t;码头外运量300万t)静态储煤能力80万t的煤炭应急储备基地。

2、建筑工程量:

工业及附属建筑:

建筑面积40238m2

建筑体积461062m3

输煤栈桥总长度:

5308.8m

行政、居住、公共建筑:

建筑面积11585m2

建筑体积43095m3

3、占地面积

项目占地面积:

126.984hm2

其中:

办公生活区占地:

9.490hm2

煤炭储装运区占地:

43.588hm2

铁路站场区占地:

20.683hm2

选煤厂占地:

18.275hm2

码头区占地:

24.870hm2

其中接轨站巨野站用地1.86hm2

区间专用线用地8.31hm2

4、煤炭应急储备基地在籍人数:

储运基地183人;铁路专用线及装车站30人;选煤厂100人。

5、工程项目总投资:

206361万元

6、吨煤投资:

176.82元

7、建设工期:

2年

8、借款偿还期:

5.94a(包括准备、建设期)

9、投资回收期(税后):

6.42a(包括准备、建设期)

10、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全部投资):

20.2%

十一、项目申请报告结论

xxxx煤炭应急储备基地不仅会极大地缓解xx、鲁中、鲁西北和江苏、浙江等地煤炭紧张的局面,贯穿了xx煤炭物流南北、东西两条“大动脉”,为煤炭供应方、需求方、贸易商、铁路、公路搭建起一个共赢的物流平台,并且会拉动整个xx地区的物流业产生质的飞跃,意义重大。

经测算,项目内部收益率、投资回收期、投资利润率、项目投资净现值等多项财务评价指标均优于行业基准值;因此,从财务角度评价,该项目是可行的。

综上所述,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的产业技术政策,项目建成投产后可以实现有效的规模经济效益。

本项目设计生产能力为2000万t/a(其中场内配、洗煤量1000万t,直接周转量1000万t),项目建成投产后将有力地带动和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有显著的社会效益。

同时有很好的经济效益。

综合分析项目的建设是必要可行的。

第二章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及准入分析

第一节产业政策及发展规划

一、项目提出的背景、依据

1、党的十七大报告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其中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2、国家“十二五”规划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第十二章《优化发展能源工业》中提出,要坚持节约优先、立足国内、煤为基础、多元发展,优化生产和消费结构,构筑稳定、经济、清洁、安全的能源供应体系。

要有序发展煤炭,加强煤炭清洁生产和利用,鼓励发展煤炭洗选及低热值煤、煤矸石发电等综合利用,开发推广高效洁净燃烧、烟气脱硫技术。

3、煤炭工业节能减排工作意见

2007年7月5日,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和原国家环保总局联合下发了《煤炭工业节能减排工作意见》,要求努力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煤炭工业,《意见》第二十六条指出“积极发展动力配煤,在煤矿、港口等煤炭集散地建设动力煤配煤厂,适应不同类型用户需要,以提高燃烧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

”为此,国家于2007年7月份宣布投入节能减排资金213亿,其中用于发展动力配煤专项资金90亿元。

4、煤炭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即将出台的《煤炭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鼓励煤炭的洁净利用、高效利用,鼓励洁净煤技术的产业化。

5、xx“十二五”规划

煤炭储备基地建设。

以煤炭运营为主。

为应对自然灾害影响,保障我省能源供应安全,我省将在“十二五”期间建设完成“一中心、一网、四基地”煤炭储备基地格局。

在济宁市建立山东煤炭交易中心,构建稳定有序的煤炭交易市场;高质量的建设好山东煤炭市场信息网,及时准确地反映煤炭库存、供求、价格等信息;加快推进龙口煤炭应急储备基地后续工程建设,近期形成80万t储备能力、2015年形成2000万t运营能力,建设巨野、莱芜、诸城、齐河储备基地,2010年达到200万t的应急储备能力,规划期内全面建成。

到2015年,煤炭储备应急能力达到300万t,运营能力达到8000万t。

第二节项目准入分析

该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鼓励类第四大类、第二十九大类现代物流业等规定,符合《煤炭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发展洁净煤技术、促进资源高效清洁利用的要求,符合《xx“十二五”能源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和区域布局,对缓解xx地区煤炭地区煤炭供应进展、优化煤炭资源储配格局,确保区域能源供应安全、推动地区经济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此外省政府高度重视煤炭储备配送体系建设,省政府提出了《xx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xx煤炭应急储备基地建设的意见(鲁政办发[2010]78号》,并对龙口煤炭储备配送项目给予了肯定,指出要坚持“政府主导、企业运作、市场经营、分步实施”的原则,总结经验、完善全省方案、分步实施。

要求省发改委、经贸委、财政厅给予支持。

龙口煤炭应急储备基地的示范效应,必将推动全省煤炭物流业的发展,加快巨野、莱芜、诸城、齐河煤炭储配基地的建设。

项目前期有关手续已获国家及地方有关部门批准,项目建设符合国家及行业准入条件。

第三节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目标市场分析

一、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

1、传统的煤炭供应模式不能满足日益扩大的市场需要

(1)煤炭市场供需两旺。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极大地带动了能源需求,煤炭市场供需两旺。

动力煤需求的主要市场是电力锅炉用煤,约占动力煤市场需求的70%,电力锅炉工业锅炉和窑炉总计约占动力煤市场需求的90%以上。

动力煤品质要求逐年增高,产品对路供应的要求越来越高,对煤炭供应方产品均匀、煤质稳定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

随着改革开放深入和经济全球化程度的提高,我国经济发展对煤炭需求长期稳定存在,煤炭市场价格将继续高位运行。

(2)构建合理煤炭物流网络,缓解供需矛盾,优化煤炭资源供给。

我国煤炭资源生产主要集中在山西、陕西、内蒙西部的“三西”地区,煤炭消费则主要集中在华东、华南沿海地区,在时间上、空间上煤炭供需存在突出的矛盾,煤炭资源分布、生产力布局和能源结构的特点决定了我国将长期存在“西煤东调”、“北煤南运”和“铁海联运”的运输格局。

我国煤炭供应链包括了煤矿生产链及各种运输方式运输链,由于链长节多且各链节权属于不同行业产业主体,在客观上加大了各链节之间链接协作的难度和管理的复杂性,一旦某个链条出现问题就会出现一系列连锁反应,影响供应链安全。

当煤炭产量供不应求或运力瓶颈卡塞时,煤炭供应链因供应短缺极易引发煤荒危机,随时面临断裂的风险,电厂因缺煤停机的情况近年来屡见不鲜。

煤炭供需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平衡,不但煤炭资源未能得到有效利用,煤炭用户的需求也未能得到充分满足,煤炭供需双方长期处于不正常的博弈状态。

本项目的建设将参与构建合理煤炭物流网络,优化煤炭资源供给,满足经济快速、稳定发展的要求。

2、满足区域能源需求

虽然我国煤炭资源丰富,但其地地域分布极不平衡,华北及西北地区约占我国动力煤资源的80%,对于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地区,如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迅速,能源需求持续增长,但能源自给能力严重不足,煤炭市场供求缺口极大,是我国煤炭净调进的重点地区。

虽然我国煤炭供求总体平衡,但在严重缺煤的经济发达地区(如华东、华南沿海省(市、区))煤炭市场供不应求。

在今后一段时间内,我国煤炭供求将在总体平衡的基础上趋于宽松,但由于存在产运需结构性矛盾和一些不确定因素,仍有可能会出现部分品种、区域和时段性矛盾。

我国煤炭品种齐全,但差异性较大,动力煤不同产品如原煤、混煤、粒煤、粉煤、末煤、低质煤、洗煤厂副产品等多元化趋势明显,优质动力煤偏少,水分、灰分、挥发分、发热量、全硫含量、灰熔点及燃烧特性煤质指标差异性较大。

本项目所实施的动力配煤技术是解决煤炭生产地域与需求地域分离矛盾的有效途径。

在煤炭消费终端,利用动力配煤技术,将不同地区生产的煤炭加工质量稳定、可靠均匀的产品,满足自身质量上和数量上的要求。

3、满足燃煤产需的对路供应

我国燃煤热能利用率普遍较低,目前工业锅炉效率仅为60%左右,比国外先进水平低15~20%,工业窑炉则低20~30%,电力锅炉也低10~20%。

造成煤炭热能利用率低的因素很多,其中主要因素之一是实际供应锅炉的煤质与锅炉设计时的煤质不匹配。

造成燃煤效率降低,出力下降,电力机组不能满发,发电煤耗和助燃油量增加,燃料费用和发电成本增加等问题,这些问题引起的锅炉事故占总事故的40%以上。

以往还采取过“削足适履”的办法,改变炉型去适应多变的煤质,改造工作量大,费用高,在多变的煤质情况下其效果可想而知。

本项目的实施,使市场来煤通过科学配煤加工,调整煤质使其满足用户燃煤设备的燃煤质量要求,从而达到提高热效率、节约燃煤的目的,实现燃煤产需的对路供应。

4、满足燃煤用户对煤质均匀性和稳定性要求

我国煤炭资源品种和质量千差万别,煤矿生产地远离煤炭消费地,消费结构呈现多元化,终端用户对煤质要求各不相同。

煤炭从生产到消费过程中,难于实现分采、分装、分运、分储,中途混淆现象严重,使煤炭质量极不稳定。

而且由于受到煤炭市场供应的变化和限制,用户采购渠道多、煤种杂、质量不稳定,经常偏离锅炉等燃烧设备的设计煤质要求。

燃煤锅炉的安全经济运行对煤质均匀性和稳定性要求较为严格,动力配煤技术应用已成为确保向用户供应质量稳定燃煤的重要手段,本项目的实施将能生产出均匀稳定的配煤产品,有利于改善用户锅炉燃烧状况,提高燃烧效率,有利于锅炉的经济运行,有效保证用户用煤安全。

5、满足燃煤用户环保要求,缓解区域环境压力

煤炭燃烧时产生SO2、NOx、烟尘及其它有害物质,燃煤污染物排放是我国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

控制燃煤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环境已刻不容缓,国家为此制定了一系列的法规和措施,除限制高硫、高灰煤的开采和使用外,要求加速发展和使用配煤、选煤、型煤等洁净煤技术,以保护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

分析目前技术现状和经济条件,配煤技术是成熟可行的燃前加工技术,弥补了煤炭洗选无法全面调控煤质指标的不足。

如高硫煤单独燃烧时,二氧化硫排放的浓度较高,不仅污染大气环境,而且还腐蚀用煤设备和管线,缩短用煤设备整体使用寿命,如将高硫煤与低硫煤相混配,使配煤硫分降至1%以下甚至0.8%以下,使得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及烟气中的二氧化硫浓度均能达到环保要求,在获得良好的环境效益同时,又为高硫煤资源拓宽了利用途径,既合理利用我国煤炭资源,又符合国家节能减排要求。

利用不同品质煤炭的煤质差异,通过科学配煤,严格控制入炉煤的污染物含量,再辅助应用燃前固硫技术,实施高附加值配煤,逐步以混配洁净煤取代原煤,将在有效提高燃煤使用能效的同时,降低燃煤用户对环境的影响。

6、有利于合理利用煤炭资源

原本不能直接利用的原料煤资源通过配煤加工,满足下游客户的各项需求,通过合理配煤为低质廉价煤的拓宽应用途径,并使高价优质煤得到更有效的利用。

例如我国有些地区还赋存有相当数量的高灰高硫低质煤、洗选性差的炼焦煤资源,无法通过洗选有效降低其灰分和硫分,既不能作为炼焦配煤用,也无法直接作为动力煤用,在利用上有很大不便,造成了资源浪费。

利用动力配煤技术,利用不同煤炭资源的差异性,实现煤质的优势互补,在结合高效固硫剂、助燃剂的使用,生产出既能满足用户锅炉燃烧性能要求又能满足环保要求的燃料煤,为合理利用我国高灰高硫低质煤、洗选性差的炼焦煤资源提供可行途径。

7、有利于高效利用物流资源

当前大宗量煤炭贸易的关键环节是稀缺的铁路、港口等物流资源,由于煤炭生产端和消费端在数量和质量上的不匹配,这些资源往往未能得到有效利用。

从整体优化角度出发,本项目实施后,结合高效的管理,灵活应用自身动态物流和仓储资源,使各种物流资源得到高效率用,获得最佳收益。

对于燃煤用户而言,只需保持少量库存,从而节省了物流成本。

省政府高度重视煤炭储备配送体系建设,省政府提出了《xx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xx煤炭应急储备基地建设的意见(鲁政办发[2010]78号》,并对龙口煤炭储备配送项目给予了肯定,指出要坚持“政府主导、企业运作、市场经营、分步实施”的原则,总结经验、完善全省方案、分步实施。

要求省发改委、经贸委、财政厅给予支持。

龙口煤炭应急储备基地的示范效应,必将推动全省煤炭物流业的发展,加快巨野、莱芜、诸城、齐河煤炭储配基地的建设。

二、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1)符合国家宏观战略和产业政策

本项目符合国家宏观战略,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xx总体规划,建设条件优越,经济效益好,项目建设是可行的。

目前,国家已出台多项政策,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动力配煤技术,发布的有关支持发展动力配煤的文件意见(2005年以后)主要有:

①国务院文件(国发[2005]18号),《国务院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

推进洁净煤技术产业化发展。

发展改革委要制定规划,完善政策,组织建设示范工程,并给予一定资金支持,推动洁净煤技术和产业化发展。

大力发展洗煤、配煤和型煤技术,提高煤炭洗选加工程度。

……采用先进的燃煤和环保技术,提高煤炭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

大力开展煤炭节约和有效利用。

积极引导合理用煤、节约用煤和有效用煤,努力缓解当前煤炭供求紧张状况,解决煤炭产需长期矛盾。

……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推广先进的节煤设备、工艺和技术。

强化科学管理,减少煤炭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的损失和浪费。

制定有利于节约用煤的经济政策、技术标准和法规,利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实行全面、严格的节煤措施,在全社会形成节约用煤和合理用煤的良好环境。

②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煤炭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积极发展煤炭洗选加工。

……逐步推广使用动力配煤,在煤炭中转港口和主要集散地建设配煤厂,发展产、配、销、送及售后服务一条龙体系,为用户提供质量稳定、价格合理、环保型动力配煤。

③国务院文件(国发[2007]15号),《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

大力推进煤炭洗选加工等清洁高效利用。

④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环保总局(发改能源[2007]1456号)《关于印发煤炭工业节能减排工作意见的通知》

积极发展动力配煤,在煤矿、港口等煤炭集散地建设动力煤配煤厂,适应不同类型用户需要,以提高燃烧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

⑤xx“十二五”规划

煤炭储备基地建设。

以煤炭运营为主。

为应对自然灾害影响,保障我省能源供应安全,我省将在“十二五”期间建设完成“一中心、一网、四基地”煤炭储备基地格局。

在济宁市建立山东煤炭交易中心,构建稳定有序的煤炭交易市场;高质量的建设好山东煤炭市场信息网,及时准确地反映煤炭库存、供求、价格等信息;建设巨野、莱芜、诸城、齐河储备基地。

到2015年,煤炭储备应急能力达到300万t,运营能力达到8000万t。

(2)新矿集团拥有品种丰富且数量充足的煤炭资源

新矿集团在山东老区尚有10对生产矿井,年产原煤1000万t左右,每个矿井都建有现代化洗选厂,都可以根据市场需要生产冶炼精煤和动力用煤;山东新区建有三个现代化矿井,其中:

新巨龙公司自2009年试生产以来,产量不断攀升,预计2012年能够达到1000万吨设计能力;近几年来,新矿集团不断开拓外部资源,截止2009年底,已经在内蒙古、新疆、陕西、山西、云南、贵州等省占有煤炭资源300多亿吨,2010年预计实现煤炭产量1000万吨左右。

(3)雄厚的资金保障

新矿集团针对区域多元、产业多元、产权多元发展的实际,着眼于合理配置企业内部资源,发挥集团管理优势,构建了以货币资金、煤炭营销、供应物流集中统一管理为主要内容的“三集中”管理模式,较好地发挥了集团优势,使企业内部资源配置日趋合理,运营模式愈加贴近市场,企业经济运行质量和经济效益实现了快速提升。

2009年集团完成原煤产量2703万吨,实现销售收入368亿元、利税58.86亿元,位列中国煤炭工业100强第15位,技术创新能力位列全国煤炭行业第9位。

(4)产品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新矿集团在国内多个大电厂以及大型钢厂有多年的贸易合作关系,拥有稳定的下游用户市场。

多元化的销售方式和广阔的销售对象为动力配煤项目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5)项目所在地巨野拥有突出的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

地理位置优势:

巨野县地处鲁、苏、豫、皖四省交界处,东依京沪铁路、京福高速,西邻京九铁路、日南高速。

新石铁路、327国道横贯全境,日东高速和济广高速在城北交汇。

距济南、郑州机场仅2个小时的车程,距离巨野20分钟车程的济宁曲阜旅游机场,通航京、沪、穗等大城市。

正在建设的洙水河航道连运河通长江。

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相互配套的立体交通体系,使巨野成为苏鲁豫皖重要的物流要道和xx运输枢纽。

三、市场需求预测

1、xx煤炭市场需求状况

xx煤炭应急储备基地煤炭经营市场目前主要分布在xx、鲁中、鲁北和江浙闵赣一带。

xx主要的用户有:

国电xx电厂、华润xx电厂、山东巨铭集团焦化、xx聚隆能源、铁雄新沙(巨野)、山东洪大化工、华能曲阜圣城热电有限公司、山东太阳纸业股份有限公司、华电邹县发电厂、山东里彦发电厂、沂水鲁洲热电厂、沂水电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