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学问答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025971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81.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壤学问答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土壤学问答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土壤学问答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土壤学问答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土壤学问答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土壤学问答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土壤学问答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土壤学问答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土壤学问答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土壤学问答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土壤学问答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土壤学问答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土壤学问答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土壤学问答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土壤学问答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土壤学问答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土壤学问答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土壤学问答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土壤学问答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土壤学问答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土壤学问答题.docx

《土壤学问答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壤学问答题.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土壤学问答题.docx

土壤学问答题

1.简述农业化学派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

答:

农业化学土壤学派代表人物:

德国土壤学家李比希。

提出三个学说:

a)矿物质营养学说:

矿质营养库,植物从中吸收矿质营养

b)养分归还学说:

吸收矿质营养—肥力下降—归还

c)最小养分率:

作物产量由其生长所需各种养分中相对含量最少的那种所决定。

2.简述高岭组粘土矿物的主要性质。

答:

1:

1型非膨胀型粘土矿物,亚热带土壤中多。

华中、华南、西南。

1)1:

1型

2)无膨胀性,氢键作用,膨胀性小于5%

3)电荷数量少,同晶替代弱或无,负电荷来源断键,3-15cmol(+)/kg

4)胶体性较弱,较其它粘土矿物粗,塑性,粘结性,吸湿性弱。

µm

3.如何对土壤腐殖物质进行分组

答:

可分三组:

(1)胡敏素:

在腐殖物质中,水、酸、碱都不溶,颜色最深,分子量最高的组分。

(2)胡敏酸:

碱可溶,水、酸不溶,颜色和分子量中等组分。

(3)富理酸:

水、酸、碱都可溶,颜色最浅,分子量最低组分。

4.什么是土壤粘结性,它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答:

土粒通过各种引力粘结起来的性质。

粘结性影响因素有:

(1)质地粘土比表面积大,粘结性强

(2)代换性阳离子种类,K+Na+离子多,土壤高度分散,粘结性增强,相反Ca2+Mg2+为主,土壤发生团聚化,粘结性弱。

(3)团粒结构粘结性降低。

(4)腐殖质数量;粘结力大于砂土,小于粘土。

(5)土壤含水量;由干—湿粘结力无——有——最大—小—流体

由湿—干粘结力无——有——较大—小—更大

5.简述土壤液态水的形态类型和有效性

答:

土壤液态水的形态类型有:

吸湿水、膜状水、毛管水、重力水。

部分膜状水和全部毛管水对旱田作物是有效的,即由凋萎系数至田间持水量范围内水对旱田作物是有效的。

6.简述影响土壤氧化还原电位的因素有哪些

答:

(1)土壤通气性;决定于水和孔隙状况,是主要因素。

(2)微生物活动;使土壤空气,土壤溶液中O2减少,从而使Eh下降.

(3)易分解有机质含量;耗O2,Eh低。

(4)植物根系的代谢作用;旱田植物耗O2,根系分泌物刺激微生物活动,均使Eh。

水田水稻可将O2分泌土壤中,近根Eh升高。

(5)土壤pH;理论上pH升高1单位,Eh下降59mv。

(6)土壤中氧化态和还原态物质的多少

7.简述土壤代换性阳离子的组成对土壤性状的影响

答:

(1)H+,Al3+土代换离子以H+,Al3+为主,相伴离子有Ca2+、Mg2+、K+,很少,酸性,矿质养分缺乏。

(2)Ca2+土壤:

土壤代换性离子以Ca2+、Mg2+为主,相伴离子有K+、Na+。

矿质养分丰富,团粒结构好。

(3)Na+土壤:

土壤代换性Na+较多,pH高,物理性质差,干时刀枪不入,湿时滴水不漏。

8.简述土壤产生缓冲作用产生的原因

答:

(1)弱酸及其盐类,构成一个缓冲系,例如碳酸盐体系,在通常CO2浓度下,CaCO3石灰性土壤PH在

(2)土壤胶体作用

土壤胶体带有负电荷,吸附阳离子,包括盐基离子和致酸离子,盐基离子对酸有缓冲作用,致酸离子对碱具有缓冲作用。

(3)铝缓冲作用,在pH<酸性土壤中,Al3+对碱具有缓冲能力。

(4)有机质的作用,土壤有机质中有腐殖酸(胡、富),其它一些低分子有机酸,含有羧基、酚羟基、氨基等,对酸碱均有缓冲作用。

9.详述土壤有机质对土壤肥力的作用

答:

有机质在土壤肥力上的作用有:

、提供植物生长需要的养分,为土壤微生物、土壤动物活动提供养分和能量

有机质矿化分解后,养分释放出来。

同时是微生物活动物质能量来源。

、改善土壤物理性质

1)其粘结力比砂土强,比粘土弱,从而避免砂土松散结构状态,和避免粘土形成坚韧大块。

2)促进团粒结构形成,使土壤透水性、蓄水性、通气性及根系生长环境有良好改善。

3)改善土壤有效持水量。

1份吸5份水

4)改善土壤热量状况。

颜色深,吸热多

、调节土壤化学性质

1)增强土壤保肥能力。

比矿质胶体大20-30倍

2)提高土壤中磷和微量元素的有效性,减轻Al3+毒害作用。

3)提高土壤对酸碱缓冲能力。

4)促进岩石矿物风化,养分释放。

微酸性加之微生物活动。

5)提高土壤酶活性,刺激微生物、动物活动。

、腐殖酸是一类生理活性物质。

能加速种子发,增强根系活力,促进作物生长。

10.试述砂土和粘土的肥力特征,并据此分析砂土和粘土的管理要点。

为什么说砂土肥效快、后劲不足,而粘土肥效慢、但后劲稳长

答:

砂土砂粒含量高,粘粒含量低,有机质含量一般较低。

粘土粘粒含量高,砂粒含量低,有机质含量按较高。

砂土对外来养分的吸附保蓄能力较弱,而粘土对外来养分的吸附保蓄能力则较强。

因此,当肥料进入砂土时,以可溶的、有效的形态存在的养分比例较高,被土壤吸附固定的比例较低,所以总的有效性高,肥效快。

相反,当肥料进入粘土时,以可溶的、有效的形态存在的养分比例较低,被土壤吸附固定的比例较高,所以总的有效性较低,肥效慢。

进入砂土的养分被植物吸收的快,同时被淋溶损失的也较快,肥效下降快,因此后劲不足。

进入粘土的养分被植物吸收的慢,被淋溶损失的较慢,被吸附的养分会慢慢释放出来,因此后劲稳长。

11.为什么说砂土保水抗旱能力弱,而粘土保水抗旱能力强

答:

砂质土砂粒含量高,粘粒含量低,粘质土粘粒含量高,砂粒含量低。

砂质土大孔隙(通气孔隙)多,细孔隙(毛管孔隙和非活性孔隙)少,

粘质土大孔隙(通气孔隙)少,细孔隙(毛管孔隙和非活性孔隙)多,

砂粒持水能力弱,大孔隙持水能力弱,所以砂质土保水弱,抗旱能力弱。

粘质土则反之。

12.为什么测定土壤阳离子交换量时要固定pH值

答:

土壤胶体的负电荷包括可变电荷和永久电荷两部分。

可变电荷随介质的pH而变,永久电荷则不随pH而变。

当介质的pH发生变化时,土壤胶体总电荷也发生变化,土壤吸附的阳离子的量也发生变化。

因此对同一土壤而言,在不同的pH条件下所测得的CEC也不同。

为了便于不同土壤比较,在测定CEC时必须固定pH,一般采用的pH为7。

13.试分析影响土壤氮素有效化的主要因素。

答:

(1)有机质含量和全氮含量:

有机N是土壤全N的主要来源,有效N随土壤全N和有机含量的升高而升高;

(2)质地:

粘质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但有机质的分解较慢,所产生的有效N也较少。

(3)温度:

有机质矿化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

冬季土温低,有机质矿化率较低,土壤有效N较少。

春季和初夏,矿化率迅速上升,土壤有效N显著升高。

(4)湿度:

湿度太高,有机质嫌气分解:

在通气良好而适度适当的情况下,有机质矿化作用较强,产生的有效N较多。

湿度太高会引起反硝化作用,导致N的损失。

(5)酸度:

在中性或微酸性的土壤中,有机N的矿化最强:

酸性土壤施用石灰,能明显增加有机N的矿化。

(6)施肥:

施用化肥会促进有机质的分解,有利于有机N的释放,还能提高土壤N的利用率。

(7)施用新鲜有机肥料,会促进难分解有机N的矿化。

14.土壤磷的有效性与土壤pH有何关系为什么

答:

土壤对磷有很强的固定作用。

固磷作用是影响土壤磷有效性的主要因素。

土壤磷的固定主要是因为形成了磷酸铁(铝)化合物、磷酸钙(镁)化合物和闭蓄态磷。

在酸性条件下,磷容易被固定为磷酸铁(铝)化合物,在石灰性条件下,磷容易被固定为磷酸钙(镁)化合物,而在中性附近,磷酸铁(铝)和磷酸钙(镁)的固定作用都比较弱。

因此,当土壤pH接近中性时,土壤磷的有效性最高。

15.比较砂土和粘土的土壤肥力特性。

砂土

粘土

透水快,蓄水难

透水慢,蓄水力强

养分缺乏,保肥力差,供肥快

养分丰富、保肥力强、供肥慢

透气性强

透气性差

温差大

温差小,属冷性土

耕性

易耕作,但耕作质量差

不易耕作

16.简述土壤团粒结构对土壤肥力的意义。

①团粒结构土壤的大小孔隙兼备;②团粒结构土壤中水、气矛盾的解决;③团粒结构土壤的保肥与供肥协调;④团粒结构土壤易于耕作;⑤团粒结构土壤具有良好的耕层构造。

17.简述影响土壤有机质转化的因素。

①有机质组成与状态:

物理状态,化学组成,C/N。

②土壤环境条件:

湿度与通气状况,温度,酸碱度,重金属及盐分等。

18.比较1:

1型和2:

1型胀缩型粘土矿物的性质。

1:

1型

2:

1型

晶格构造

一层硅片和一层铝片

两层硅片和一层硅片

层间作用力

氢键

分子键

同晶替代

普遍

CEC

物理性质

胀缩性,吸湿能力,可塑性等

胀缩性,吸湿能力,可塑性等

19.简述土壤的酸碱缓冲体系主要有哪些

①碳酸盐体系;②硅酸盐体系;③交换性阳离子;④铝体系;⑤有机酸体系。

20、简述影响土壤酸碱度的因素。

①盐基饱和度;②土壤空气中的CO2分压;③土壤水分含量;④土壤氧化还原条件。

21、为什么我国南方土壤阳离子交换量通常低于北方土壤的阳离子交换量

我国南方土壤阳离子交换量通常小于北方土壤的主要原因:

1气候因素。

南方高温高湿,矿物风化强烈,物质淋溶也强烈,大量盐基离子被淋失,盐基饱和度小。

而北方相对低温低湿,盐基离子淋失较少,有时还相对富集,盐基饱和度大。

②粘土矿物类型。

南方主要为1:

1型及铁铝氧化物及其水化物,而北方主要是2:

1型胀缩型矿物。

③土壤酸碱度。

南方土壤通常是酸性或强酸性,而北方土壤通常是碱性或石灰性。

22、什么是土壤分布的纬度地带性是由什么因素引起的

土壤的纬度地带性是指地带性土类(亚类)大致沿纬线(东西)方向延伸,按纬度(南北)方向逐渐变化规律。

这是由于不同纬度热量状况不同引起植被不同并导致成土过程的差异。

23、简述土壤氧化还原状况与土壤养分有效性的关系。

①土壤氧化还原状况主要影响土壤中变价元素的生物有效性,如高价铁、锰化合物(Fe3+、Mn4+)为难溶性,植物不易吸收。

在还原条件下,高价铁、锰被还原成溶解度较高的低价化合物(Fe2+、Mn2+),对植物的有效性增加。

②另外,氧化还原状况还影响养分的存在形态,进而影响它的有效性,如土壤Eh>480mV时,以硝态氨为主,适于旱作作物的吸收,当Eh<220mV时,则以铵态氮为主,适合水稻作物的吸收。

24、简述我国土壤酸碱度分布状况,造成这种土壤酸碱度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我国土壤的酸碱性反应大多数在~的范围内,在地理分布上有“东南酸西北碱(南酸北碱)”的规律性,即由北向南,pH值逐渐减小。

大致以长江(北纬33度)为界,长江以南的土壤多为酸性或强酸性,长江以北的土壤多为中性或碱性。

造成土壤酸碱度差异的原因是气候的因素,即南方高温高湿,而北方低温低湿。

25、比较土壤空气和大气的区别。

①土壤空气中的CO2含量高于大气;②土壤空气中的O2含量低于大气;③土壤空气中水汽含量一般高于大气;④土壤空气中含有较多的还原性气体。

26、简述影响土壤氧化还原电位的因素。

①土壤通气性;②微生物活动;③易分解有机质的含量;④植物根系的代谢作用;⑤土壤的pH。

27、比较不同粒级土粒的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的差异。

①矿物组成,颗粒越小,次生矿物越多;颗粒越大,原生矿物越多,如石英、正长石、白云母等。

②化学组成,SiO2含量随颗粒由粗到细逐渐减少,Al2O3、Fe2O3和盐基含量则逐渐增加,SiO2/R2O3的比率随之降低。

28、简要说明物理性砂粒和物理性粘粒的分界线定在0.01mm的科学意义。

粒径大于0.01mm的粒级,一般无可塑性和胀缩性,但有一定的透水性,其吸湿水力、保肥力和粘结力等都很微弱,而小于0.01mm的土粒,则具有明显的可塑性和胀缩性,其吸湿水力、保肥力和粘结力等也都有明显的增加。

29、简述土壤容重的影响因素及其应用。

容重大小受土壤质地、结构和有机质含量、土壤松紧状况以及人工管理措施的影响。

应用:

①计算土壤孔隙度;②计算耕作层土壤重量或工程土方量;③估算各种土壤成分储量;④计算土壤储水量及灌水或排水量。

30、简要说明土壤胶体的构造(画简图表示)。

土壤胶体构造示意图

31、简要说明几种常用的土壤含水量的表示方法。

①质量含水量;②容积含水量;③相对含水量;④土壤水贮量。

32、简述有机质在土壤肥力中的作用。

①直接和间接提供作物养分;②促进团粒结构形成,改良土壤物理性质;③增强土壤的保肥性能;④有助于消除土壤中农药残留和重金属的污染;⑤能促进土壤微生物和植物的生理活性。

33、简述土壤阳离子专性吸附的意义。

①由于专性吸附对微量金属离子具有富集作用的特性,正日益成为地球化学领域或地球化学探矿等学科的重要内容。

②氧化物及其水合物对金属离子的专性吸附,对控制土壤溶液中金属离子浓度具有重要作用,因而在调控金属元素的生物有效性和生物毒性有重要作用。

34、简述影响土壤固磷作用的因素。

(1)土壤酸碱度

(2)土壤有机质

(3)土壤淹水

35、为什么土壤淹水后磷的有效度会提高

土壤淹水后磷的有效性有明显提高,这是由于:

①酸性土壤pH上升促使铁、铝形成氢氧化物沉淀,减少了它们对磷的固定;碱性土壤pH有所下降,能增加磷酸钙的溶解度。

②土壤氧化还原电位下降,高价铁还原成低价铁,磷酸低铁的溶解度较高,增加了磷的有效度。

另外,包被于磷酸表面铁质胶膜还原,提高了闭蓄态磷的有效度。

36、简述土壤微量元素有效性的影响因素。

(一)酸碱度

(二)氧化还原电位

(三)有机质含量

(四)土壤质地

37、简述土壤圈的地位及其与其它圈层的关系。

地位:

土壤圈处于其它圈层的交接面上,成为它们连接的纽带,构成了结合无机界和有机界——即生命和非生命联系的中心环境。

土壤圈被视为地球表层系统中最活跃、最富有生命力的圈层。

关系:

①土壤圈与大气圈的关系,土壤与大气间在近地球表面表层进行着频繁的水、热、气的交换和平衡。

②土壤与生物圈的关系,地球表面的土壤,不仅是高等动植物乃至人类生存的基底,也是地下部分微生物的栖息场所。

③土壤与水圈的关系,由于土壤的高度非均质性,影响降雨在地球陆地和水体的重新分配,影响元素的表生地球化学行为及水圈的化学成分。

④土壤是岩石经过风化过程和成土作用的产物,从地球的圈层位置看,土壤位于岩圈和生物圈之间,属于风化壳的一部分。

38、简述土壤氮素损失的主要途径。

(1)淋洗损失

(2)气体损失

①反硝化作用

②氨挥发

③其它形式

39、简述土面蒸发的过程。

①表土蒸发强度保持稳定的阶段

②表土蒸发强度随含水率变化的阶段

③水汽扩散阶段

40、土壤中水稳性结构体数量是否一定越多越好为什么

不是。

如果是水稳性团粒结构,则是越多越好,但如果是其它的结构体,如核状结构体,则越多结构性越差。

41、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的滞后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哪种质地的土壤滞后现象更为明显

原因有:

①瓶颈效应,土壤中的大孔隙与小孔隙相连接;②闭塞空气的影响;③土壤的胀缩作用。

在不同质地的土壤中,砂土的滞后现象更明显。

42、简述水田土壤氮素形态转化的特点及调节措施。

水田土壤可分为氧化层和还原层,在氧化层铵态氮通过硝化作用转化为硝态氮,而硝态氮在还原层会通过反硝化作用转化为N2O、N2等气体。

调节措施:

将氮肥深施,采取合理的水分管理。

43、土壤在农业生产和自然环境中有那些重要作用

(1)土壤是植物生长繁育和生物生产的基地,是农业的基本生产资料。

(2)土壤耕作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环节。

(3)土壤是农业生产中各项技术措施的基础。

(4)土壤是农业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44、简述“矿质营养学说”和“归还学说”。

矿质营养学说:

土壤中矿物质是一切绿色植物唯一的养料,厩肥及其它有机肥料对于植物生长所起的作用,并不是其中所含的有机质,而是由于这些有机质在分解时形成的矿物质。

归还学说:

由于不断地栽培作物,土壤中矿物质必然引起损耗,如果不把作物由土壤中摄取的那些矿物质归还给土壤,那么到最后土壤会变得十分贫瘠,甚至寸草不生。

要想完全避免土壤的这种损耗是不可能的,但是恢复土壤中所损耗的物质是可能的,办法就是施用矿质肥料,使土壤的损耗和营养物质的归还之间保持着一定的平衡。

45、土壤具有哪些特征

(1)土壤是在母质、气候、地形、生物和时间五种因素下形成的。

(2)土壤以不完全连续的状态覆盖于陆地表面,处在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相互交接的地带。

(3)土壤具有一定的层次构造。

(4)土壤是由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相物质组成的疏松多孔体。

(5)土壤具有巨大的表面积。

(6)土壤是一个生态系统。

(7)土壤中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转移和转化过程。

46、岩石矿物的风化作用可分为几大类型及其各自的影响因素

风化作用分为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三类。

物理风化影响因素有温度、冰冻、风和流水。

化学风化作用包括溶解作用、水化作用、水解作用和氧化作用四种形式。

47、岩石有哪些类型岩浆岩按SiO2含量和成因、产状分为哪几种类型

岩石按形成原因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种类型。

岩浆岩按照二氧化硅的含量可以分为酸性岩、中性岩、基性岩、超基性岩。

岩浆岩按成因和产状可分为侵入岩、喷出岩两类。

48、粒级按国际制和苏联制如何划分

          国际制         苏联制

石砾或石块     >2mm     1-0.01mm为物理性砂粒;

砂粒2-0.02mm<0.01mm为物理性粘粒

粉(砂)粒-0.002mm

粘粒<0.002mm

49、质地的概念是什么按国际制标准它可分为哪几大类型不同质地的土壤生产特性如何

质地是根据机械组成划分的土壤类型。

国际制将土壤划分成砂土、壤土、粘壤土、粘土四类十二级。

质地

砂土

壤土

粘土

以砂粒为主,粒间孔隙大,毛管作用弱,透水性强而保水性弱,水气易扩散,易干不易涝

土壤性质兼具粘质土和砂质土的优点,而克服了它们的缺点。

砂粘比例适中,毛管孔隙和非毛管孔隙比例适当;既保水保肥,又通气;容易耕作,养分含量丰富,发老苗也发小苗,是较理想的质地类型。

粒间孔隙小,毛管细而曲折,透水性差,易产生地表径流,保水抗旱力强,易涝不易旱

大孔隙多,通气性好,一般不会累积还原性物质

小孔隙多,通气性差,容易累积还原性物质

水少气多,温度容易上升,称为热性土,有利于早春作物播种

水多气少,热容量大,温度不易上升,称冷性土,对早春作物播种不利

养分含量少,保肥力弱,肥效快,肥劲猛,但不持久,易造成作物后期脱肥早衰。

发小苗不发老苗

养分含量较丰富且保肥力强,肥效缓慢,稳而持久。

早春低温时,由于肥效缓慢易造成作物苗期缺素。

发老苗不发小苗

耕性

松散易耕

耕性差,粘着难耕

50、一般粘土的养分含量比砂土丰富,为什么

(1)粘土含有的次生矿物和有机质较砂土高,因此本身养分多。

(2)粘土对养分的吸附作用比砂土强。

51、为什么说砂土保水抗旱能力弱,而粘土保水抗旱能力强

砂质土砂粒含量高,粘粒含量低,粘质土粘粒含量高,砂粒含量低。

砂质土大孔隙(通气孔隙)多,细孔隙(毛管孔隙和非活性孔隙)少。

粘质土大孔隙(通气孔隙)少,细孔隙(毛管孔隙和非活性孔隙)多。

砂粒持水能力弱,大孔隙持水能力弱,所以砂质土保水弱,抗旱能力弱。

粘质土则反之。

52、简述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及存在状态其组成中包括哪些部分

来源:

动植物、微生物的残体和有机肥料。

存在状态:

机械混合状态、生命体、溶液态、有机-无机复合体态。

包括普通有机化合物和特殊有机化合物-腐殖质。

53、论述土壤有机质在土壤肥力上的作用及调节措施。

(1)概念:

有机质泛指以各种形态和状态存在于土壤的各种含碳化合物。

     土壤肥力:

是在太阳辐射能的影响下,能及时调节和适应各种外界条件而不断地供给作物生长所需的水分、养分、空气和热能的能力。

有机质在土壤肥力上的作用:

(1)是植物和微生物营养物质的主要来源

(2)腐殖酸对植物有多方面的生理活性

(3)能增加土壤的保水保肥性能

(4)能提高土壤缓冲能力

(5)能促进团粒结构的形成,改善土壤物理性质

(6)能加深土壤颜色,提高土壤温度

(7)能减轻或消除土壤中农药的残毒和重金属污染

调节措施:

(1)种植绿肥

(2)增施有机肥料

(3)秸杆还田

54、比较HA和FA的异同点。

二者共同点:

(1)组成元素:

都是由C、H、O、N、S等主要元素及少量的灰分元素如Ca、Mg、Fe、Si等组成。

(2)结构:

以芳香族核为中心,带有多种功能团。

(3)性质:

两性亲水有机胶体。

(4)都溶于碱。

二者不同点:

(1)元素:

C、N含量和C/H比值为HA>FA,但O和S的含量HA

(2)分子量:

HA>FA。

(3)缩合程度:

HA>FA。

(4)功能团及数量:

羧基和酚羟基的含量:

HA

HA>FA 

(5)酸性:

HA

(6)溶解度:

HA不溶于水,HA一价盐溶于水,二价以上盐溶解度低;富里酸有相当大的水溶性,FA一、二价以上盐都溶于水。

(7)颜色:

HA黑褐色;FA浅黄色。

(8)胶体凝聚性:

凝聚力HA>FA。

55、以蛋白质为例说明有机质的矿质化过程。

(1)概念:

有机质矿化过程指复杂的有机物质,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为简单的化合物,同时释放出矿质养料的过程。

(2)蛋白质矿化过程:

①水解过程:

蛋白质在微生物分泌的蛋白水解酶的作用下,逐步分解成各种氨基酸:

蛋白质→水解蛋白质→消化蛋白质→多氨酸(多肽)→氨基酸。

这类物质一般不能为作物直接吸收利用,只为进一步转化提供原料。

②氨化过程:

氨基酸在微生物分泌的酶的作用下,进一步分解成氨。

氨化过程只要温度、湿度适宜,不论在好气或嫌气条件下均能进行。

氨化过程可以通过水解、氧化、脱羧基、还原几个途径进行。

③硝化过程:

在通气良好的条件下,铵态氮通过亚硝化细菌和硝化细菌的相继作用进一步转化为亚硝态氮和硝态氮,也是植物可利用的氮素养分。

若在通气不良条件下,硝态氮经反硝化细菌的作用,进行还原过程,造成土壤中氮的损失。

56、土壤孔隙按当量孔径可分为几类以及每类的具体指标

土壤孔隙按当量孔径可分为三级:

非活性孔隙、毛管孔隙和通气孔隙。

非活性孔隙:

土壤水吸力大于1500mb,当量孔径约为0.002mm以下;

毛管孔隙:

土壤水吸力1500mb~150mb,当量孔径为0.002mm~0.02mm;

通气孔隙:

土壤水吸力小于150mb,当量孔径大于0.02mm。

57、简述土壤孔隙状况的评价标准。

对旱地土壤而言,一般以耕层总孔度50-56%,通气孔度在8-10%以上,如能达到15-20%则更好;在整个土体内的孔隙垂直分布为“上虚下实”,耕层毛管孔度与通气孔度之比为2:

1至4:

1比较好。

58、土壤结构体有哪些并区分优良和不良结构体。

土壤结构体有:

块状和核状结构体、柱状和棱柱状结构体、片状结构体、团粒结构体。

除团粒结构体是优良结构体外,其他都是不良结构体。

59、论述团粒结构的形成机制及与土壤肥力的关系。

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机制。

概念:

团粒结构指土粒胶结~10mm的圆球形疏松多孔的小土团。

直径小于0.25mm的称微团粒。

(2)团粒结构的形成机制(要点)

团粒结构的形成可以通过两个途径实现。

一是多级团聚,即土壤单粒经过各种作用形成复粒(或称微团粒),复粒间又经各种作用形成团聚体。

二是大块状的土体经过各种力作用而崩解成团聚体。

在田间,这两个途径往往同时进行,互相促进,难于截然分开。

①多级团聚:

包括凝聚和胶结两个过程。

a.凝聚作用;b.胶结作用。

②土块崩解:

a.干湿交替;b.冻融交替;c.生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