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职业卫生评价考试题库1.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027569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56 大小:52.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职业卫生评价考试题库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职业卫生评价考试题库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职业卫生评价考试题库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职业卫生评价考试题库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职业卫生评价考试题库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职业卫生评价考试题库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6页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职业卫生评价考试题库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6页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职业卫生评价考试题库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6页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职业卫生评价考试题库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6页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职业卫生评价考试题库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6页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职业卫生评价考试题库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6页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职业卫生评价考试题库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6页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职业卫生评价考试题库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6页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职业卫生评价考试题库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6页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职业卫生评价考试题库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6页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职业卫生评价考试题库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6页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职业卫生评价考试题库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6页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职业卫生评价考试题库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6页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职业卫生评价考试题库1.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6页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职业卫生评价考试题库1.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6页
亲,该文档总共5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职业卫生评价考试题库1.docx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职业卫生评价考试题库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职业卫生评价考试题库1.docx(5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职业卫生评价考试题库1.docx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职业卫生评价考试题库1

一、填空题

1.采用类比法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时,应当阐明拟建项目与类比项目之间的可比性,包括自然环境状况、生产工艺、生产设备、职业病防护措施、管理水平等方面的相似性。

2.存在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职业病危害严重的用人单位,除遵守前款规定外,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每三年至少进行一次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

3.从事使用高毒物品作业的用人单位应当至少每一个月对高毒作业场所进行一次职业中毒危害因素检测;至少每半年进行一次职业中毒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4.工作场所的有害因素是缺氧或剧毒品,当浓度很高可危与生命时,则应选用隔离式空气呼吸器或氧气呼吸器等防护用具。

《企业劳动防护用品的选用标准》论文文献里有。

5.新建、扩建、改建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单位在可行性论证阶段应当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提交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

6.全面通风的效果取决于通风换气量和车间内的气流组织两个因素。

7.最高容许浓度(MAC)主要是针对具有明显刺激、窒息或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作用,可导致严重急性损害的化学物质而制定的不应超过的最高容许接触限值。

8.概括地说,生产过程中的有害因素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和生物因素。

9.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其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应当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审核,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应当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审查,职业病防护设施竣工后,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组织验收。

10.当接触浓度超过PC-TWA,达到PC-STEL水平时,一次持续接触时间不应超过15min,每个工作日接触次数不应超过4次,相继接触的间隔时间不应短于60min。

11.建设项目完工后,需要进行试运行的,其配套建设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投入试运行。

试运行时间应不少于30日,最长不得超过180日,国家有关部门另有规定或者特殊要求的行业除外。

12.建设单位是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建设的责任主体;建设单位应组织有关专家对预评价报告进行评审,并对预评价报告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

13.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作用:

一是为政府监管部门提供技术支撑;二是为用人单位提供技术服务;三是为劳动者提供健康服务。

14.化学有害因素的职业接触限值包括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和最高容许浓度三类。

15.袋式除尘器属于过滤式除尘器。

16.职业卫生三级预防原则的第一级预防是病因预防〔从根本上消除和控制职业病危害因素〕。

17.建设项目的职业病防护设施所需费用应当纳入建设项目工程预算,并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18.不同的职业危害因素对人体的危害不同。

如粉尘可导致尘肺病,化学因素可导致职业中毒,噪声可导致职业性耳聋。

19.在《工作场所化学物质容许浓度》备注栏中,标有“皮〞与“G1〞字样,“皮〞指可因皮肤、黏膜和眼睛直接接触蒸汽、液体和固体,通过完整的皮肤吸收引起全身效应。

“G1〞指确认人类致癌物。

20、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加强作业场所的职业危害防治工作,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工作环境和条件,采取有效措施,保障从业人员的职业健康。

21、生产经营单位是职业危害防治的责任主体。

22、.职业病危害因素:

职业活动中影响劳动者健康的、存在于生产工艺过程以与劳动过程和生产环境中的各种危害因素的统称。

23、排放污染物企业布置在当地夏季最小频率风向的被保护区域的上风侧,符合防护距离要求。

24、厂区总平面布置:

生产区选择在易扩散污染物地段,布置在全年最小风频的上风侧。

非生产区布置在全年最小风频的下风侧,辅助生产区布置在二者之间。

25、高温车间纵轴与夏季主导风向夹角大于45°,热源尽量夏季主导风向下风侧。

26、当机械通风系统采用部分循环空气时,送入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气体、蒸汽与粉尘的含量,不应超过规定接触限值的30%。

27、夏季自然通风的进气窗其下端距地面不应高于1.2m,以便空气直接吹向工作地点。

冬季自然通风用的进气窗其下端一般不低于4m。

如低于4m时,应采取防止冷风吹向工作地点的有效措施。

28、当工作地点气温≥35℃时,应采取局部降温和综合防暑措施。

29、浴室、盥洗室厕所的设计,一般按劳动者最多的班组人数设计,存衣室设计计算人数应按车间劳动者实际总数计算。

30、生产或使用剧毒或高毒物质的高风险工业企业应设置紧急救助站或有毒气体防护站。

31、在空调工作场所,人均新风量为≥30m3/h。

32、脉冲噪声是指:

噪声突然爆发又很快消失,持续时间≤0.5s,间隔时间>1s,声压有效值变化≥40dB(A)的噪声。

33、手传振动是指手持振动工具或接触受振工件时,直接作用或传递到人的手臂的机械振动或冲击。

34、定点采样采样点的选择有代表性的工作地点,其中应包括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劳动者接触时间最长的工作地点。

35、在评价工作场所防护设备或措施的防护效果时,应根据设备的情况选定采样点,在工作地点劳动者工作时的呼吸带进行采样。

36、一个有代表性的工作场所内有多台同类生产设备时,1~3台设置1个采样点

37、高温的测量:

常年从事高温作业,在夏季最热季节测量,不定期从事高温作业,在工期内最热月测量;从事室外作业,在最热月晴天有太阳辐射时测量。

38、噪声的测量:

工作场所声场分布不均匀时,应将其划分若干声级区,同一声级区内声级差<3dB〔A〕。

每个区域内,选择2个测点,取平均值。

39、手传振动的测量,按照生物动力学坐标系,分别测量三个轴向振动的频率计权加速度值,取三个轴向中的最大值作为被测工具或工件的手传振动值。

40、煤矿井下的主要支护方式有锚杆(锚锁)同喷支护、支架支护、砌碹支护、工字钢支护和坑木支护。

41、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为存在劳动关系的劳动者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并按照规定的期限妥善保存。

42.假设某企业7名焊接岗位操作工能够确定是接触有害物质浓度最高和接触时间最长的劳动者时,在对其进行个体采样时,应选定3名操作工作为采样对象。

在不能够确定是接触有害物质浓度最高和接触时间最长的劳动者时,应选定6名操作工作为采样对象。

43.呼吸防护用品从设计上分过滤式和隔绝式两类。

44.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申请甲级资质的注册资金需8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700万元以上,应有不少于25名经培训合格的专职技术人员。

45.短时间采样指采样时间一般不超过15min的采样;长时间采样指采样时间一般在1h以上的采样。

46.在高毒物品作业场所,设置红色警示线,在一般有毒作业场所,设置黄色警示线,警示线设在使用有毒作业场所外缘不少于30cm处。

47.职业人群健康监护分为上岗前检查、在岗期间定期检查、离岗时检查、离岗后医学随访和应急健康检查五类。

48.建设单位对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应当依照本办法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申请职业卫生“三同时〞的备案、审核、审查和竣工验收。

49.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和控制效果评价工作程序主要为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报告编制与评审阶段。

50.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甲级、乙级、丙级资质证书有效期均为3年。

资质证书有效期满需要延续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应当于期满前3个月向原发证机关提出申请。

51.存在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编制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专篇。

设计单位、设计人应当对其编制的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专篇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实用性负责。

52.当空气温度低于5℃和高于35℃、大气压低于98.8kPa和高于103.4kPa,在计算空气中有毒物质浓度之前,必先将采集的空气体积换算为“标准采样体积〞。

53.在工作场所空气中存在气体、蒸气和气溶胶三种状态。

54.有泵型采样法根据采样方式不同,分为定点采样和个体采样

55.采集金属性烟尘首选微孔滤膜,称量法选用测尘滤膜,采集有机化合物气溶胶选用玻璃纤维滤纸。

56.冲击式吸收管法是利用空气样品中的颗粒以很大的速度冲击到盛有吸收液的管底部,因惯性作用被冲到管底上,再被吸收液洗下。

因此必须使用3L/min的采样流量。

57.粉尘分散度测定方法:

滤膜溶解涂片法、自然沉降法。

58.粉尘用于个体采样时,流量X围为1~5L/min;用于长时间采样时,连续运转时间应≥8h。

59.游离SiO2指结晶型的SiO2〔即石英〕,测定方法有焦磷酸法、红外分光光度法、X射线衍射法

60.计数符合下列条件的纤维:

其长度大于5μm,宽度小于3μm,长度与宽度之比大于3:

1的石棉纤维。

二、判断题

1.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采样时间一般为15min,最高容许浓度的采样时间一般不低于15min。

〔×〕

2.工作场所空气中的苯、甲苯、二甲苯可用微孔滤膜采集。

〔×〕

3.《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管理目录〔20XX版〕》将职业病危害的风险程度分为轻微、一般、严重。

〔×〕

4.一个有代表性的工作场所内有多台同类生产设备时,1-10台设置1个采样点;10台以上,至少设置2个采样点。

劳动者工作是流动的,在流动的X围内,一般每20米设置1个采样点。

〔×〕

5.事故性监测应监测至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低于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时为止。

〔×〕

6.为保证车间内良好的通风和自然换气,使用有机溶剂的工作场所不宜过于狭窄,厂房的高度应不低于3.2m,人均面积不少于4.5m2,人均占有容积不小于15m3为宜。

〔√〕

7.作业场所使用有毒物品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申请办理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

〔√〕

8.职业危害申报工作实行分级属地管理。

〔√〕

9.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每年申报一次。

〔√〕

10.对接触职业危害的从业人员,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组织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如实告知从业人员。

职业健康检查费用由生产经营单位与从业人员共同承担。

〔×〕

11.工业企业选址应避开自然疫源地,对因建设工程需要不能避开的,不需采取相应的措施。

〔×〕

12.在同一工业区内布置不同卫生特征的工业企业时,宜避免不同有害因素产生交叉污染就可以。

〔×〕

13.《职业病目录》中,尘肺指包含矽肺与金属尘肺在内的13种尘肺。

〔√〕

14.生产经营单位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的劳动者从事有毒物品作业。

〔√〕

15.GBZ2.2-2007中规定煤矿井下采掘作业地点气象条件适用于煤矿井下采掘作业,也适用于其他矿井下的采掘作业。

〔√〕

16.有可能泄漏液态剧毒物质的高风险作业场所,应专设泄险区等应急设施。

〔√〕

17.煤矿采煤司机与助手作业时粉尘采样点应布置在距工人操作处1.5m下风侧。

〔√〕

18.特殊高温作业,热辐射强度应小于700W/m2,室内气温不应超过26℃。

(×)

19.噪声与振动较大的生产设备应安装在单层厂房或多层厂房的底层。

〔√〕

20.某企业有男职工900人,其中管理人员80人,劳动者820人。

管理人员的工作制度为长白班,劳动者工作制度实行四班三运转,则该企业最少应设置的厕所男蹲位数为14个。

〔×〕

21.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在评价阶段应完成的工作是:

工程分析、职业卫生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性定量分析与评价。

〔×〕

22.噪声聋属于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

〔√〕

23.《告知卡》是针对某一职业病危害因素,告知劳动者危害后果与其防护措施的提示卡。

〔√〕

24.粉尘采样位置选择在接近操作岗位的呼吸带高度。

〔√〕

25.煤矿井下凿岩工采样位置设在距工作面3-6m的回风侧。

〔√〕

26.国家标准中规定的粉尘分散度的测定方法包括滤膜溶解法和沉降法。

〔√〕

27.焦磷酸重量法测定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时,焦磷酸溶解硅酸盐时的温度不得超过200℃。

〔×〕

28.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的评价方法包括:

风险评估法、类比法、检查表分析法。

〔√〕

29.按照《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的要求,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工业企业应制定应对突发职业中毒的应急救援预案。

〔×〕

30.指令性标识的背景色为蓝色,标示图与外圈均为白色,安全色至少要覆盖总面积的50%。

〔√〕

31.噪声检测声级计的要求为:

2型与以上,具有A计权与S档。

〔√〕

32.紫外线的测量应测量操作人员面、眼、肢体与其它暴露部位。

〔√〕

33.热加工厂房的开口部分应位于夏季主导风向的迎风面,各翼的纵轴与夏季主导风向呈0-45度夹角。

〔×〕

34.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类别一般分为严重的职业病危害项目、一般的职业病危害项目和轻微的职业病危害项目。

〔×〕

35.电焊工人除应注意眼睛防护外,还应防止焊尘、焊烟对人体的危害。

(√)

36.职业健康监护主要包括职业健康检查和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等内容。

〔√〕

37.采石、石雕、水泥等粉尘危害行业的作业工人配戴一般卫生口罩就可有效防止尘肺病。

〔×〕

38.医疗卫生机构发现疑似职业病病人时,应当告知劳动者本人并与时通知用人单位。

医疗卫生机构应当与时安排对疑似职业病病人进行诊断。

(×)

39.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它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

40.用人单位不但要组织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进行上岗前和在岗期间的职业健康检查,在离岗时也要组织职业健康检查。

〔√〕

41.职业健康检查应当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医疗卫生机构承担。

〔×〕

42.上岗前健康检查的对象不包括转岗到该工种作业岗位的人员。

〔×〕

43.《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X》〔GBZ188-2007〕规定了职业健康检查个体体检结论为目前未见异常、复查、疑似职业病、职业禁忌证、其他疾病或异常5种。

〔√〕

44.职业健康检查机构有义务按统计年度汇总职业健康检查结果,与时将汇总资料和患有职业禁忌症的劳动者报告用人单位与其所在地县级以上卫生监督机构。

〔×〕

45.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应在体检工作结束30个工作日内向用人单位提交职业健康检查报告。

〔√〕

46.职业健康检查包括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三类。

〔×〕

47.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医学观察的费用由本人承担。

〔×〕

48.《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X》〔GBZ188-2007〕中要求接触有害化学因素作业人员在岗期间检查的必检项目都应包括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检查项目。

〔×〕

49.用人单位不得安排未经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

〔√〕

50.用人单位应选择并委托经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具有职业健康检查资质的机构对单位工作人员进行职业健康检查。

〔×〕

51.用人单位应根据《中华人民XX国职业病防治法》和《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制订本单位的职业健康监护工作计划。

〔√〕

52.炎热季节的高温辐射,寒冷季节因窗门紧闭而带来通风不良均属于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

〔√〕

53.粉尘分散度越高→在空气中存留时间长→被机体吸收的机会就越多。

〔√〕

54.经皮肤吸收是毒物进入人体最常见和主要的途径〔×〕

55.呈气体、蒸汽、气溶胶(粉尘、烟、雾)状态的毒物均可经呼吸道进入人体。

〔√〕

56.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指以时间为权数规定的1小时/工作日、40h/工作周的平均容许接触水平。

〔×〕

57.虽然一些职业病治疗较为困难、甚至无法治疗,但职业病都是可以预防的。

〔√〕

58.有害物质空气检测,检出限由方法和仪器决定,最低检出浓度由方法定量下限和样品采集体积决定。

〔√〕

59.急性二甲基甲酰胺中毒可导致中毒性肝病和出血性膀胱炎。

〔×〕

60.石棉肺的基本病理改变有矽结节和肺间质弥慢性纤维化。

〔×〕

61.爆震性耳聋与噪声聋一样具有双耳对称的特点。

〔×〕

62.职业性中暑是因为散热障碍,体温调节紊乱所致。

〔√〕

63.屏蔽高频电磁场辐射源时,选用的材料最好是铜材。

〔√〕

64.石棉纤维可以导致肺癌和胸膜间皮瘤,两者都属于法定职业性肿瘤。

〔√〕

65.矽肺患者合并肺癌时,肺癌与矽肺一样可认定为工伤。

〔×〕

66.晚发型矽肺是患者脱离矽尘作业若干年后始发现的矽肺,故不能认定为工伤。

〔×〕

67.精确测量车间空气中毒物的浓度,即可准确反映机体的接触水平。

〔×〕

68.日常把游离二氧化硅含量超过5%粉尘作业称之为矽尘作业。

〔×〕

69.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是衡量车间空气污染程度的卫生标准,但它不是安全与否的绝对界限。

〔√〕

70.位移和速度是描述振动物理性质的最常用基本参量。

〔×〕

71.棉尘病是我国法定职业病中尘肺的一种。

〔×〕

72.人体通过清除粉尘的各种功能,只有1%~3%的尘粒沉积在肺内。

〔√〕

73.用人单位发生分立、合并、解散、破产等情形的,应当对从事接触职业危害的作业的劳动者进行健康检查,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妥善安置职业病病人。

〔√〕

74.采取通风的方法将逸散的毒物排出,是预防职业中毒的一项根本性措施。

〔×〕

75.声级≥3dB(A)的噪声为非稳态噪声,持续时间≤0.5s,间隔时间>1s,声压有效值变化≥30dB(A)的噪声为脉冲噪声。

〔×〕

76.职业病诊断必须按照职业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进行。

凡是已经颁发国家诊断标准的职业病,在诊断时必须严格参照执行。

〔√〕

77.职业病患者的劳动能力鉴定是由医疗卫生单位负责组织实施,需要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提供确切的职业病诊断以与必要的医学检查结果。

〔×〕

78.20XX5月1日《中华人民XX国职业病防治法》开始实施后,职业病诊断证明书要求由五名以上参加诊断的医师共同签署。

〔×〕

79.职业健康检查是医学筛选过程,通过健康评价检出疑似职业病患者和职业禁忌患者,达到预防为主和早期诊断的目的。

〔√〕

80.我国政府自建国初期就明确了职业病患者享受工伤待遇,对于国家颁布的社会保险法规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仍未能康复的职业病患者,需要根据必要的医学检查结果进行致残程度鉴定。

〔√〕

81.禁忌症是指劳动者从事特定职业或者接触特定职业病危害因素时,比一般职业人群更易于遭受职业病危害和罹患职业病或者可能导致原有自身疾病病情加重,或者在从事作业过程中诱发可能导致对他人生命健康构成危险的个人特殊生理或病理状况。

〔√〕

82.按照新修改的职业病防治法有关规定,申请职业病诊断的劳动者如果不能提供职业史,诊断机构可不予受理。

〔×〕

83.职业病的分类和目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制定、调整并公布。

〔×〕

84.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医学观察期间的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

〔√〕

85.用人单位应当优先采用有利于防治职业病和保护劳动者健康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逐步淘汰职业病危害严重的技术、工艺、设备、材料。

〔√〕

三、选择题

1.采集空气中的铅烟采用〔D〕。

A、滤纸

B、过氯乙烯滤膜

C、玻璃纤维滤纸

D、微孔滤膜

2.空气中甲醇采用固体吸附剂为〔A〕。

A、活性碳

B、硅胶

C、GDX-101

D、401有机担体

3.气相色谱法通常采样用如下哪人指标作为定性指标〔A〕。

A、保留时间

B、调整保留时间

C、保留体积

D、调整保留体积

4.用短时间采样方法采集工作场所空气中锑、铬金属气溶胶。

采集流量与时间应为〔A〕。

A、5L/min流量采集15min

B、10L/min流量采集15min

C、15L/min流量采集15min

D、100L/min流量采集15min

5.分析纯试剂瓶签的颜色为〔A〕。

A、金光红色

B、深绿色

C、中蓝色

D、黄色

6.在有害环境性质未知、是否缺氧未知与缺氧环境下,选择的辅助逃生型呼吸防护用品应为________,不允许使用________;在不缺氧,但空气污染物浓度超过IDLH浓度的环境下,选择的辅助逃生型呼吸防护用品可以是________,也可以是________,但应适合该空气_________________。

〔B〕

A、过滤式,携气式,过滤式,携气式,污染物的种类和浓度水平

B、携气式,过滤式,携气式,过滤式,污染物的种类和浓度水平

C、全面罩,半面罩,全面罩,开放式面罩,污染物浓度水平

D、全面罩,半面罩,半面罩,开放式面罩,性质

7.生产经营单位需办理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的情况包括〔B〕。

A、作业场所存在粉尘危害,且浓度超标  

B、作业场所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

C、作业场所使用有毒物品  

D、作业场所设备存在安全隐患

8.毒物警报值根据有毒气体毒性和现场实际情况一般设置为〔D〕。

A、1/2MAC  

B、1/2PC-STEL   

C、PC-TWA

D、MAC、PC-STEL或超限倍数相对应的值 

9.职业性有害因素主要包括〔C〕。

A、化学、物理和生物因素

B、粉尘、毒物和噪声

C、粉尘、毒物和物理因素

D、化学因素和物理因素

10.大宗原料、燃料仓库的布置应遵循什么原则〔B〕。

A、贮用分开

B、贮用合一

C、全年最小频率风向上风侧

D、夏季最小频率风向上风侧

11.低温作业是指〔D〕。

A、作业场所平均气温≤0℃

B、作业场所平均气温≤1℃

C、作业场所平均气温≤3℃

D、作业场所平均气温≤5℃

12.具有明显刺激、窒息或中枢神经抑制作用,可导致严重急性损害的化学物质,其职业接触限值应采用〔A〕。

A、MAC

B、PC-TWA

C、PC-STEL

D、参考相应的毒理作用分析

13.产生密度比空气小的可燃气体或蒸汽车间的事故排风吸风口应设在〔A〕。

A、吸风口上缘距顶棚不大于0.4m

B、吸风口上缘距顶棚<0.6m

C、吸风口上缘距顶棚<0.7m

D、吸风口上缘紧贴顶棚

14.在生产中可能突然逸出大量有害物质或易造成急性中毒或易燃易爆的化学物质的室内作业场所,应设置〔C〕。

A、轴流风机

B、局部机械通风设施

C、事故通风装置

D、密闭设施。

15.选择类比工种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有〔ABCD〕

A、基本相同或相似的原辅材料

B、基本相同或相似的生产设备

C、基本相同或相似的生产工艺

D、基本相同或相似的生产规模

16.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能够开展的技术服务有〔ABCD〕。

A、为建设项目提供职业病危害预评价

B、为建设项目提供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C、为用人单位提供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

D、为用人单位提供职业病防护设备设施与防护用品的效果评价

17.常用的隔热方法主要有〔AB〕

A、热绝缘

B、热屏挡

C、通风

D、局部降温

18.类比企业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ABCD〕。

A、职业卫生管理机构和人员与管理制度

B、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与个人防护用品

C、职业健康监护

D、应急救援设施与预案

19.下列〔ABC〕建设项目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必须由取得甲级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承担:

A、国务院与其投资主管部门审批〔核准、备案〕的建设项目

B、核设施、绝密工程等特殊性质的建设项目

C、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建设项目

D.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