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专题讲座.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027729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33.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作文教学专题讲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作文教学专题讲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作文教学专题讲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作文教学专题讲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作文教学专题讲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作文教学专题讲座.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作文教学专题讲座.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作文教学专题讲座.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作文教学专题讲座.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作文教学专题讲座.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作文教学专题讲座.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作文教学专题讲座.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作文教学专题讲座.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作文教学专题讲座.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作文教学专题讲座.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作文教学专题讲座.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作文教学专题讲座.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作文教学专题讲座.docx

《作文教学专题讲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作文教学专题讲座.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作文教学专题讲座.docx

作文教学专题讲座

作文教学专题讲座

作文教学专题讲座:

让所有的学生爱上习作

一、写作到底存在哪些问题

1、写作之“假”根深蒂固

我非常喜欢李白在四川那个墓碑上的那行字——真诗不死。

但真的称得上真诗的诗人有几人,真的称得上真文章的有几人,打开当今之报刊杂志,称得上真文章的有几篇?

许多老师早已经明白这一点,但能够在课堂上捍卫“真”之地位者,在自己的习作课堂中维护“真”言者,用自己的行动每日与“真”相随者,又有几人?

翻看新华书店中出版的那些作文选,翻看现在学生类的习作杂志,翻看各个班级的学生作文本,“假”字到处都是,每每想到这一点,孩子被如此以假来折腾,心真的有种痛!

2、我们的学生不会研究

西方孩子喜欢写作,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去研究。

而我们在这一点上,一直没有多大突破。

有一个例子,可以充分说明,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编写专家是非常重视孩子这方面的素养,所以在三年级的习作8中就安排了“研究”,虽然内容比较简单,但开了小学生研究的先河。

但是实验下来,一些老师反映,这一做法不合适,孩子年龄太少,有难度,编写者接受了老师们的意见从2005年秋季开始,教材做了变动,把写“研究报告”的字眼去掉了,降低了难度。

这说明,我们的研究真正走进小学还是非常困难的。

事实上,不让孩子研究起来,不让孩子与研究为友,真正的让全体学生喜欢习作,在习作上有着个性化的发展肯定是非常困难的。

研究就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让孩子主动的发展。

而我们拒绝这种非常简单的方式,非常有价值的学习方法,真的非常担心孩子在喜欢习作这条路上能走多远。

3、长期以来阅读对唤醒学生习作的破坏

这不是读写结合问题。

这是生命唤醒问题。

我们不要把简单的阅读中的习作引导当作读写结合,应该从生命的高度,从生命存在之高度来认识这个问题。

后,我要开始记录自己,寻找自己每天的精彩,并且在以后的岁月中坚持下去,哪怕一天只是一词,一个笑声,也要保留。

告诉孩子:

你的每一天都有精彩。

其实也是告诉自己每一天都有精彩。

我们的每一天都不是重复的,我想精彩与每一天一样不会重复。

(2)教师自身对写作的厌倦

大凡喜欢写作,经常写作,发表过许多作品的老师,往往最有感染力,在孩子的心目中留心的印象最深刻,从古至今,可以说这是一个规律。

虽然孔子好像没有发表过作品,但我们阅读孔子传,大家会发现,孔子将《诗》、《书》、《礼》、《易》、《春秋》等重新编写成书,却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我们语文都是能言善辩之人,上课都是口若悬河,出口成章。

但真正能够变成文字,变成文章,变成美文的,却很少很少。

其实每位语文都能写出好文章,从语文老师的课堂表现,我从来不怀疑这句话。

但事实并非如此。

教师对写作就没有真爱,大声叫喊着让学生写写写,孩子怎么可能从内心中喜欢?

我读过一本关于美国展望学校的书,这所学校创办三十年,一直是美国非常有名气的学校。

这所学校为什么有名气?

学校每一学期,老师们都要在一起为每个孩子一篇万言评价文章。

我读到这些文章后,口中冒出的话就是“奇迹,奇迹,世界奇迹”。

当孩子们与学生父母看到这些万言书,你说孩子对写作还说不喜欢?

我们每个学期给学生留下的几十个字,或者说几百字,孩子还是左看右看,如果也有个万言之语,孩子还不跳着高声朗读?

所以,我们自身写作的那种倦怠之心,也决定写作教学必然走向。

(3)当前有多少老师真心研究过习作教学?

从我身边的老师的研究情况来看,没有发现哪些老师真心研究过写作。

我到过许多老师的家,看过许多老师家的藏书,关于写作教学理论方面的著作也不多。

这也说明我们对写作教学的研究,真的是广泛性的缺乏。

可以这么说,我们不去真心的研究,想真正的提高写作教学质量,那是非常困难的。

我们的手中没有详尽的写作理论,我们不去细读研究,并且运用于实践之中,写作教学质量不可能会有多大的提高。

老师真的应该爱上写作,应该是语文老师的基本素养,必备之素养,这不是过高的要求。

有了这个素养,全体学生喜欢习作的目标才可能达到。

(4)老师为孩子准备了多少话题?

除了课内习作外,我们为孩子准备了多少个话题,我们的孩子会自动寻找自己喜欢的话题吗?

一是教材本身的话题认识不足:

这几年,我一直在观察着一些老师是如何对待教材提供的话题。

整体来说,老师们对待教材比较草率,多少老师简单地看一看教材,将教材抽出个习作题目,在课堂上稍微引导一下,学生就开始写了。

按部就班,缺少生机,缺少生命力。

除非有公开课,或者评优课,才全面准备。

又是课件,又是集体备课,又是反复演练……而这种做法,并没有让100%的学生喜欢习作的。

面对这个问题,我认为,好好地研究教材,用自己的智慧研究教材,是每位语文老师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所以,我认为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一定要熟悉整套小学习作教材,熟悉编者为学生提供了哪些话题,为什么要提出这些话题。

二是孩子缺少大的话题库,让学生天天读着,这些关键词,边读边想,学生肯定会有着许多想法。

比如,我为学生提供两组关键词:

第一组是人物的。

比如,让学生天天读着这些外国优良作家的人名[当然中国也有许多作家可以列给学生],因为大多数学生不知道他们,这就激发他们去阅读,在阅读中来写。

这些人名是:

三是有趣话题很难即时走进课堂

社会有趣的东西多着了,每天都会有着许多有趣的信息。

作为一名老师,我认为应该及时将这种资源带到课堂中来。

因为这些优秀的资源能够唤醒孩子,能够引领孩子轻松地走起来。

比如我在一篇文章看到了“天堂与地狱”这个词,我就为学生上了一节《我心中的天堂与地狱》,孩子非常开心!

师:

同学们你们知道“天堂”与“地狱”吗?

看过“天堂”与“地狱”吗?

在哪里看过的?

生:

(齐)知道!

生:

我在电视剧《西游记》中看到过“天堂”与“地狱”。

师:

谁来说一说《西游记》中天堂与地狱是什么样子的?

生:

天堂里有好多神仙,天堂里有许多好吃了,天堂里的人吃穿玩都好。

生:

地狱里住着魔鬼,地狱里阴森森的,地狱让人好害怕。

师:

(笑着说)看来同学们对天堂与地狱的理解真的很深刻。

(师用粉笔在黑板的中央画上一道竖线,把黑板均分成两半,并在左、右边分别写上“天堂”与“地狱”)

师:

下面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你想在“天堂”与“地狱”中写上什么东西?

请每个同学们都到黑板前面来写。

当一个同学写时,其他同学做好记录,并且不能写重复的东西。

也请同学们根据自己要写的内容选择着不同颜色的粉笔来写)

(生思考后按照顺序分别把自己的东西写进“天堂”与“地狱”)

(同学们的热情特别高,看着天堂与地狱中的东西,想着自己的内心的天堂与地狱的世界,他们一会儿发出爽朗的笑声,一会儿了发出那种让发怵的哀叹)

学生在天堂上写着:

美丽的花园世界、山清水秀、好人才能去的地方、美好的世界、快快乐乐的地方、开心乐园、神仙居住的地方、那里有天伦之乐、人人都想到那里去、无心事的地方、不需要考试能快乐学习的地方、世界上最美好的地方、好心人才可以去的地方、善良、有天使、优美、有趣世界、什么都有的欢乐大世界、幸福、愉快、温暖、天上人间……

学生在地狱上写着:

悲伤、痛苦、可怕、坏人才去的地方、整天考试的地方、邪恶、生气、恶心、难受、到处都是死人、病毒、爱看人家笑话的人去的地方、惊讶、残忍、恐怖、坏人的末日之地、阴凉、邪气、惨无人道、狠毒凶恶、头脑简单、四肢发展让人痛苦的人去的地方、不认真学习的人去的地方、做错事从不改正的人去的地方、监狱……

(学生们在天堂中用的粉笔可以说五颜六色,而在地狱中他们是那么一致地选择了白色。

在天堂上,他们的字都是认真的书写,一笔一画,就是那些平常写字不认真的孩子今天也认真起来了。

而那地狱中的字被写得乱七八糟)

师:

请同学们读一读天堂与地狱。

(我与学生一起读着学生们用文字创造出的一幅巨型画。

读天堂这幅画,学生全是笑声,充满着喜爱之情,看得出他们也想真心拥抱天堂。

但读到他们共同创造的地狱时,我与同学们说着那乱七八糟的字,一起想着那让人心烦的东西,每个同学都感觉到了那里的恶心、那里真得是让人讨厌)

师:

同学们!

刚才我与你们一起到“天堂”与“地狱”转了一圈,从你们的话语中,从你们的表情来看,知道大家没有一个想到“地狱”的,都想到“天堂”。

这是多么好的想法呀!

我们是不是真的能实现这美好的愿望吗?

我们怎样才能实现这美好的愿望?

(同学们在静静地思考着)

生:

我觉得应该努力学习才能走进天堂。

师:

(板书:

努力)你说得好,只要同学们都努力了,肯定能走进天堂。

生:

我觉得我们不应该做坏事,比如不要偷人家东西、不要随地吐痰。

师:

(板书:

做人)其实你说得是做一个合格的人。

是的,只有做一个合格的人,才能走进那美丽的天堂。

生:

我觉得我们还应该帮助人,比如人家有困难时要帮助。

师:

(板书:

帮助)你说的真有意思!

是的,你们现在还小,你们从现在到二十岁、三十岁、六十岁、八十岁……肯定会遇到许多问题,也就是说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如果我们能有着帮助人的心,人家也会帮助我们。

这是多么美的由帮助组成的世界,其实这个世界就是美丽的天堂。

生:

我觉得班级里的一些同学不认真学习,与同学们吵架、不尊重老师,他们好像是在地狱里。

师:

你说得观点太好了!

是的,这些同学其实是走在地狱的路上,不过他们如果改了,一点点的改了,就是从地狱走上天堂。

生:

高老师我想问你一个问题,现在有没有人从天堂走到地狱的人?

有没有从地狱走到天堂的人?

师:

你这个问题提得很好!

我们刚刚学习过独幕剧《公仪休拒收礼物》,你能从这篇课文的内容来体会吗?

生:

假如公仪休接受了鲁国大夫送来的两条鲤鱼,就会从天堂走到地狱。

师:

你说的非常好!

其实同学们看电视、看新闻,你们发现很多人从天堂来到了地狱,以及从地狱来到天堂的人。

师:

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自己所写、所说、所想写一篇《我心中的天堂与地狱》,相信每个同学写好这篇文章,写完后,我将把每个同学们的文章编写成一本小书印给大家,书名叫《我的天堂与地狱——四二班学生的心灵世界》。

(6)把习作降到课程标准上来

习作教学,我们一定要严格遵守课程标准中的规定,不要拔高要求。

一定要以每一学段的习作标准来对待每位学生的文章。

过去,老师们追求孩子的整体表达,看到学生用词华美等毫不迟疑地给了个优秀评价,其他文章自然沦为其它等级,笔者不是反对为个别学生评优,而是应该给符合课程标准的所有文章优秀。

当然,长期以来,小学习作受到高考作文的影响,比如每年考试的满分作文的宣扬,影响着小学习作评价。

这一点,我们一定要慎重,一定要回到课程标准上来。

因为回到这个底线上来,全体学生才能喜爱写作,才能拥有写作技能。

写作不是个别人的素养,应该是全体学生的素养。

每一学段的习作,尤其要重视这一点,尤其要让每个学生享受到这个标准给自己习作成长带来的喜悦。

再比如,这次语文课程标准只在第三年段规定了每次习作的时间与字数,是40分钟不少于400字。

所以,对于第二年段来说,就有着许多自由,一是时间没有具体规定,二是字数没有具体规定。

我们降到这一认识上,在评价学生习作是灵活多了。

老师一定要把过去头脑中存在的习作的教学标准改变,改变成了现在课程标准中的要求上来。

如何做到这一点?

首先需要我们每位老师系统学习课程标准中关于习作的每一条规定,尤其对第二、三学段的习作要求,一定要一条条学习,一点点分析,彻底读透这些要求,明白这些要求具体指的什么,明白自己如何在自己的教学体现这一切。

不知道这些要求,我们的习作课堂肯定会走样。

另外还有习作教学建议、习作教学评价也需要我们反复研读。

如果我们阅读了关于语文教学资源方面的文字,也不要忘记,小学习作教学肯定离不开这些资源,因为离开资源的习作教学,那是很难很难的。

其次,建议老师们最好用自己大脑把课程标准的每一条的理解以文章方式写出来。

课程标准中的几十条标准,其实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写出几十篇文章来,如果我们老师这么做,几十篇文章写出来了,对课程标准的理解就深刻了,课程标准下的习作课堂就会出现了。

而这一做法,目前还没有听说哪位老师这么做了,我想尊敬的读者,您读完这段文字后,可以尝试做一做,思考完后,你肯定会有许多收获。

7、每天没有固定的读写时间

在研究美国中小学的时间表中发现,每所中小学每天下午都有固定的一个小时的阅读时间与一个小时的写作时间。

阅读与写作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素养,而这个关系着人一生大发展的素养的形成,其实路径非常简单,就是天天有固定与阅读与写作的时间。

但我们的中小学没有这个时间,没有哪所学校给学生这个时间组合。

没有固定的时间,学生阅读的量、写作的量就难以保证,哲学上讲量变引起质变。

我们让全体学生喜欢习作,没有量变的过程,想达到喜欢肯定是不可能的。

没有一天固定时间的阅读,学生对当天的资源或者过去的世界就不可能系统的获取,就容易让孩子对信息冷漠,对资源冷漠,而这种冷漠在当今的学校中是非常普遍的。

而学生对此冷漠,写的时候就会应付,就不知说什么,就不知道创新为何物,就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写……

当然,从现在改革的现状来看,一所学校真正的拥有着这样的阅读与写作时空的确是非常难的。

我们清楚,犹太民族有着“嗜书的民族”之称,他们勤于阅读的之风,早就刮进了每个家庭之中。

他们认为勤学是仅次于敬奉上帝的一种美德,认为学习与钻研是一种神圣的使命。

所以,他们的每一天都在读,成为了世界上平均每人每年读书最多的民族。

而我们的学生读的东西太少了,少的可怜。

所以学生没有东西可写,写的东西连自己都不喜欢。

还给学生大量的阅读时空,让每个孩子真正读起来,天天读起来,每天都能够获得有价值的资源,在加上给学生固定的写作时间,那孩子就不会讨厌写作了。

(7)真正的做,才能更具体的写

美国一研究机构说,10岁以前孩子应该做好32件事,并且告诫孩子父母一定要让孩子多做做。

这32件是这样的:

(1)在河边草地上打滚。

(2)捏泥团。

(3)用面粉捏小玩意儿。

(4)采集青蛙卵。

(5)用花瓣制作香水。

(6)在窗台上种水芹。

(7)用硬纸板做面具。

(8)用沙子堆城堡。

(9)爬树。

(10)在院子挖个洞穴。

(11)用手和脚作画

(12)自己搞一次野餐。

(13)用颜料在脸上画鬼脸。

(14)用沙子“埋人”。

(15)做面包。

(16)堆雪人。

(17)创作一个泥雕。

(18)参加一次“探险”。

(19)在院子里露营。

(20)烘蛋糕。

(21)养小动物。

(22)采草莓。

(23)玩丢棍棒游戏。

(24)能认出5种鸟类。

(25)捉小虫子。

(26)骑自行车穿过泥水坑。

(27)做一个风筝并放上天。

(28)用草和小树枝搭一个“窝”。

(29)在公园找10种不同的叶子。

(30)种菜。

(31)为父母做早饭并送到床前。

(32)和人小小地打一架。

2005年上半年,这32件10岁孩子必做的事在全球发布后,引起了许多国家教育研究者的重视,他们纷纷研究这32件事,许多孩子父母也加入了思考队伍,理性的认识这32件事。

结果让人惊讶,因为其中许多事,现在孩子做不了了,许多孩子父母以前是阻止孩子做,孩子已经长大了。

反复阅读这32件事,应该是所有儿童都愿意做的事,特别在10岁之前。

我们早就知道三四年级的孩子写起文章来不知写什么,教材中虽然有着好多话题,但仍然不能激发起学生写的兴趣。

难道是孩子缺少着一些东西吗?

难道孩子在以前没有做过什么事吗?

不是这样的。

现在的孩子看电视挺多的,看漫画、动画也是挺多的。

但这一切反映出了一种缺失,即许多本来属于他们的事,成人没有认识到,孩子也就没有做。

这32件事,其实集中起来思考,我们会发现这些内容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创新意识形成。

假如孩子真的做过这些事,那孩子的兴奋点肯定有,写起来肯定就具体的。

放在课堂上,让孩子想,想他们曾经做过哪些事,怎么去做的,像过电影一样,在头脑中搜索已有的信息。

然后引导他们去写不就容易了吗?

而现在孩子写不出,因为这里面好多事他们没有做。

所以,语文老师变得就无能为力了。

当前关于素质教育的大讨论,许多人把矛头指向了学生父母。

其实从这一点来看,应该指向他们。

这些事不可能在学校中来做,应该是在家庭中完成。

如果这些事及更多的事,学生自主完成了,课堂上我们引导他们重新思考,32件事写出32篇文章来,肯定是可以的。

事实好多事并不是一篇文章的事。

因为一件事做下来,里面有许多东西在其中。

引导孩子多做事,父母放手让孩子多做事,不断地尝试,全体孩子喜欢习作就变得容易多了。

父母在学生习作过程中起到的作用是非常大的,丰富孩子的体验,孩子父母应该有着这个责任。

二、关于学生课内习作与课外习作的问题

(一)孩子为什么不喜欢课内习作?

我个人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1、我们老师没有真正研究什么是课内习作,因为我们没有反复研究这个词,没有从“课内习作”的角度设计任何一课,这种没有课内习作之思维的习作课,可想而知孩子怎么可能喜欢上习作课?

课内习作应该是教师引导唤醒、学生草稿、修改、誊写、批改、讲评等等这些环节全部在课内完成的。

但事实是这样吗?

每位语文老师可以反思自己多年来的习作课堂,看看有几次习作,这些属于课内习作的环节全部在课堂内完成的?

比如,语文老师有个共识,说自己许多时间用在批改作文上,写批语上。

这些在课堂之外的工作的确是我们中小学教师的烦恼,并且还在一直使用着的“烦恼”。

事实上,就是因为这种批改,使得孩子害怕了习作。

这种延迟评价,没有带来孩子对习作的喜欢,却滋生了孩子的许多无所谓。

有人会说就那么两节课能够完成这些任务吗?

这些环节可以全部体现吗?

通过我个人的实验,可以达得到,关键是我们如何看待每一个环节。

对于课内习作来说,关键是减少我们无所谓的指导,关键是孩子写过后如何修改,关键是我们用什么简单的方式在课堂中评价全体学生的这一次习作。

在指导方面,我对自己的要求是简洁明了,二分钟结束;在修改上,我的方法也是非常简单,就是让学生大声读自己的作品,用上十分钟的时间读自己的作品。

10分钟的朗读,我可以听五六位同学的,其实这五六个学生的评价我可以在头脑中建立起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评价基本成型。

大声读完后,孩子自动修改其实也就完成了,誊写起来也就快了。

孩子一边誊写,我一边巡视,简单地完成一些同学的评价,其实就是用上优与星的方式对他们进行激励性评价。

两节课完成了习作,下课后孩子可以尽情地玩了,他们不会再有那种毫无价值的等待。

2、我们对学生的文章质的要求太高了。

因为我们的期望值太高,导致学生不能在课堂上用自己的话去写。

多少老师喜欢那些“美文”,喜欢那下不是课程标准规定下的美文。

因为这种喜欢,所以在课堂上总会用这种喜欢来引导,就是因为这种错误的引导,使得学生不敢下笔,这就浪费了许多时间。

孩子距离美文的距离太远了!

他们不敢跳,因为怎么跳也难以摘到那个苹果,这就是当前习作课堂的非常大的错误点!

这也说明我们的老师根本没有真正的研究课程标准,不知道课程标准对学生的习作有什么样的要求。

我一直认为,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要求是很具体的,是非常明确的。

总目标“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

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说得多清楚呀!

“具体明确、文从字顺,根据生活需要,用常见的表达方式来写就行了!

(二)如何真正地完成课内习作之任务?

一是写自己做过的事。

每位孩子一定动手做过许多事,肯定能够写出来。

习作一,编者用每位儿童都能懂的话语给出作文的“定义”,并引导学生轻松把自己“试着”做过的事(起床、洗脸、刷牙、打电脑、招待客人、和小朋友玩……)写下来。

其实,北师大版一年级的第一篇课文是《人有两个宝》(人有两个宝,双手和大脑。

双手会做工,大脑会思考。

用手又用脑,才能有创造),第一次习作引导学生想自己的做,用自己的手来写做过的事。

不就是引导学生懂得习作就是一种创造吗?

首篇课文与首次习作呼映相联,学生一定能够快乐享受习作带来的创造之乐,也一定会产生习作的那种兴奋。

二是写现在的自己。

习作二是《我的自画像》,自己画自己,自己写自己。

其实我们观察学生写作的全过程,你会发现大多数的学生写作过程中没有兴奋点。

而这一次习作,孩子们特别兴奋,对着镜子画自己,多快乐呀!

自己怎么画就怎么写,画好、写好还要张贴在黑板上,全班同学都兴奋地跳了起来,这种幽默给予孩子的习作兴奋,肯定能让学生喜欢上写作。

三是写合作自己的兴趣喜爱。

习作三,为学生提供一幅有山、有水、有花、有草、有树的黑白线条画,很明显这幅画缺少好多东西,用孩子的眼光他们也会发现这些缺少,比如画中缺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中游的,缺少五颜六色、五彩缤纷……看到这些,想到这些,话题不就有了吗?

学生是习作的主人,他们会有自己的想法,他们会把自己的喜爱加到这幅画中,如此孩子的习作兴奋点就自动产生了。

而这幅画,是编者与学生共同完成的,老师引导着,让学生站在编者的肩上行走,写上自己为什么要加上这些动物,不就是让孩子的兴趣得以更充分的展现吗?

不是让学生在习作中享受自己的发展吗?

四是写自己玩中发现。

任何一个孩子都喜欢玩,因为玩属于孩子。

在教室里做得久的孩子更喜欢玩,更喜欢出去。

秋天当然是一个玩的季节,比春天更有玩的东西,因为秋天的世界有着果实累累,有着更多的颜色,有着更多迷人……习作四,就是让孩子主动走出校园,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东西,然后选择一处景色写下来。

孩子的眼睛是非常亮的,他们发现到的世界与成人不同,因为是他们的发现,所以他们会高兴地叫起来,会默不作声的收藏,会邀请同伴来观看……习作的兴奋点在玩中产生,写起来自然轻松、快乐。

五是用积累、资料习作。

习作五,是让学生通过查资料的方式为自己喜爱的动物设计名片。

以前的作文教学,很少有人重视资料的正确使用。

有些老师甚至认为把一些材料直接用到文章中属于抄袭,其实借助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学会使用资料,明白自己手中资料或者以后所获得的资料如何使用。

六是写自己喜欢的。

这是一种爱,这是一种感恩,这是一种引导学生用文字来感恩,这是引导学生与自己的喜欢对话。

习作六、习作七就是引导学生写用第一人称写写小小说明文、编童话、编故事。

这也是孩子愿意做的开心事。

七是写研究报告。

孩子背诵了很多诗句,这些诗句出自哪首诗?

谁写的?

哪个朝代的?

这些诗句什么意思?

通过自己的研究,结果是怎样的?

三年级上册教材,已经用过两次了,调查发现,孩子们特别喜欢这次习作,他们非常兴奋,原因就在于他们喜欢“研究”一词。

我们不要以为孩子小,孩子不少,他们渴望着用自己的智慧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对于西方的许多国家来说,研究报告这种写作方式实际是从孩子上小学一年就开始了,就引导他们走进图书馆去读书研究。

(三)教学目标定位

语文课程标准对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习作的总的目标要求是:

“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这是迄今为止国家对小学到初中阶段写作教学目标定位最低,要求最简单、最明确的表述。

中小学写作教学是打基础的习作阶段,定位过高,贪大求全,是不利学生入门的。

课程标准中的目标定位,最值得注意的特点是重基础,小而实。

抓住最基本的写作要素,制定最起码的要求,旨在培养学生起码的写作技能:

一是对习作内容只要求“具体明确”;二是对语言运用只要求“文从字顺”;三是对表达技巧只要求根据“日常”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

这就是说,只需具备最基本的认识基本功、语文基本功、应对基本功,不设任何多余的限制障碍,不提任何盲目拔高的要求。

另外,还有三点值得我们关注:

一是重情感态度,把懂得为什么而作,对培养写作兴趣和自信心放在首位;二是重过程,强调学生自我的观察、感受、积累习作素材,重视取材、构思、起草、加工修改等环节;三是提倡自主写作、减少束缚,鼓励自由表达,有创意的表达。

三、一些习作教学研究中的小思维

1、以过去课文作为习作的由头

同学们还记得一年级学过的《鲁班和橹板》这篇课文吗?

课文中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