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语言七色花说课稿共16页.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029571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1.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班语言七色花说课稿共16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大班语言七色花说课稿共16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大班语言七色花说课稿共16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大班语言七色花说课稿共16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大班语言七色花说课稿共16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大班语言七色花说课稿共16页.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大班语言七色花说课稿共16页.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大班语言七色花说课稿共16页.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大班语言七色花说课稿共16页.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大班语言七色花说课稿共16页.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大班语言七色花说课稿共16页.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班语言七色花说课稿共16页.docx

《大班语言七色花说课稿共16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班语言七色花说课稿共16页.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大班语言七色花说课稿共16页.docx

大班语言七色花说课稿共16页

大班语言七色花说课稿

[模版仅供参考,切勿通篇使用]

  教案下载

一:

七色花说课稿  

  北师大三年级上册语文《七色花》说课稿  

  授课人:

付娜一,说教材  

  《七色花》是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中的选读课文。

这是一篇童话,写小姑娘珍妮在迷路时得到了一朵神奇的七色花,用它做了七件事,表现了珍妮不惜牺牲个人利益,愿为别人带来幸福快乐的美好品质,告诉人们什么是真正的幸福和快乐。

  

  课文共有11个自然段。

第1-3然段写小女孩珍妮因迷路而哭了起来,一位老妈妈看珍妮哭得可怜,就送她一朵能帮助她什么事都能办到的七色花。

第4~10自然段写珍妮用七色花瓣为自己做了几件事。

第11~18自然段写珍妮用最后一片花瓣帮助一个腿脚不便的小男孩站了起来。

  

  二,说学情  

  三年级学生想像丰富,对童话充满兴趣,对《七色花》应该喜爱。

他们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和写作基础,可以让他们充分地自我发挥。

  

  三,说目标  

  1.读通课文,理清课文脉络,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能简单概括出珍妮用七色花做了哪七件事情,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课文内容,通过比较,让学生明白最后一片花瓣做的事情最有意义,因为帮助别人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4.总结全文,运用想象,说说如果有一朵七色花,自己想实现什么愿望。

并模仿课文的构段方式进行仿写,也可以自由发挥。

教学重点:

  

  了解七色花的神奇作用,知道珍妮七次用花瓣所作的事,感受用第七片花瓣帮助腿脚不便的小男孩最有意义。

  

  教学难点:

  

  模仿课文的构段方式,运用想象,引导学生说一说、写一写如果有一朵七色花想实现什么愿望。

  

  四,说教法  

  1,重视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  

  2,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3,发展想像,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  

  4,注重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运用图文对照、诵读体会、讨论交流、读写结合等方法帮助学生全面达到教学目标。

  

  五,说学法  

  以学生的自主阅读为主,让学生自读、自悟,学会主动学习。

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根据教师的提示思考、想象。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习惯。

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培养他们的想象力。

让学生进行口语交际,并且和写作练习结合起来,既发展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

六,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谈话导入:

a.课文主要讲了谁与七色花的故事?

  

  b.珍妮去买面包圈,在回来的路上面包圈被跟在她身后的小狗吃掉了,她去追小狗却迷路了,这时候是谁出现了?

给了她什么?

  

  2.出示本课词语,检查认读情况  

  二.新授  

  1.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全班齐读。

  

  2.教师提出问题:

(1)默读课文,在文中找一找老婆婆送给珍妮的七色花都有哪七种颜色?

  

  

(2)七色花是怎么样的?

它怎么就神奇了呢?

  

  3.深入学习课文,了解珍妮用七色花做了哪些事?

  

  4.珍妮用六片花瓣为自己做了事?

现在她的心情怎么样?

  

  5.现在只剩下一片花瓣她还会不会乱用了呢?

课文中那句话可以看出他很珍惜最后一片花瓣?

  

  6.她用最后一片花瓣做了什么事?

她帮助了维佳他现在的心情怎么样?

  

  7.她帮助维佳健康起来,从她身上我们可以看出她是怎样的一个人?

(善良,为他人着想的人)  

  8.教师板书归纳,学生回顾知识  

  珍妮用七色花做了哪些事?

  

  9.小组讨论,交流:

珍妮做的哪一件事最有意义?

为什么?

  

  (帮助小男孩维佳健康起来最有意义。

小男孩变得又能跑又能跳,健康、快乐。

珍妮把最后一片花瓣用在最需要帮助的人的身上,她把快乐带给了别人。

所以她做的这件事最有意义。

)  

  三.理解课文内容,想一想课文讲了珍妮的什么事?

(讲珍妮迷路了从老婆婆手里得到了一朵神奇的七色花,她利用七色花的花瓣实现了自己的种种愿望,并且用它帮助了一位腿有毛病的小男孩的事。

)  

  四.拓展延伸  

  要是你有一朵七色花,你会实现自己哪七个愿望?

  

  五.教师小结  

  其实,只要你有一颗善良的心,所有的愿望都能成为现实,七色花就在你心中。

二:

七色花说课稿  

  七色花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七色花》,我将从教材、  

  教法学法、目标、教学流程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述说教材  

  《七色花》这篇略读课文是一个童话故事,讲的是珍妮用一朵神奇的七色花的花瓣实现自己愿望的事,表现了珍妮愿意为别人带来幸福和快乐的好品质。

  

  这篇课文的重点是写珍妮怎样使用七色花的。

在用七色花的时候,前六片花瓣使自己实现了许多愿望,第七片花瓣让一个小男孩得到了健康快乐。

珍妮在使用七色花过程中的思想变化发人深省。

尤其是当小珍妮用完六片花瓣时,她再三考虑,最后毅然地将第七片花瓣用在了那个小男孩身上,使小男孩得到了健康。

理解什么是有意义的事情,并学做有意义的事情,这是教学的重点。

  

  全文重点突出,虽然篇幅较长,但是作者以七色花为线索贯穿始终,每一段都有一个生动的故事,将一个可爱善良的小姑娘写得生动感人。

学生读这篇课文,会在潜移默化之中受到教育。

感情真切,描写生动具体是这篇课文表达上的特点。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有感情得朗读课文,了解课文讲了件什么事情  

  2.能说清楚文中讲了哪几件事情,体会七色花的神奇  

  情感目标  

  1.感受小女孩用最后一片花瓣帮助双腿有病的小男孩而感到快乐的思想感感情,培养关心帮助有困难的人的思想品德。

  

  2.感受到小女孩的天真可爱,心地善良。

体会到凡事都应该为别人着想,懂得只有乐于助人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和快乐。

  

  三、说教法  

  1、引导学生朗读课文,通过朗读理解七色花的神奇。

了解发生在小珍妮身上曲折有趣的事情。

七色花在课文中有一条很重要的线索,抓住了这条线索,就便于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读,将课文的前后内容联系起来思考,在读中领悟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在学生把课文的内容大致读懂后,可以把重点放在讨论七色花是怎么一片一片用掉的这些环节上。

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在上下文的联系中认识小珍妮的可爱,不能因为她想得到很多东西,就误认为她是个不好的孩子。

  

  3、引导探究性学习。

学生在读完这篇课文后,一定会有许多疑问或感兴趣的话题,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提出来。

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启发学生合作学习,互相交流,解决问题。

  

  4、学完课文,让学生展开讨论:

如果你有一朵七色花,你会怎样用?

主要是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遇事首先应该为别人着想。

还可以让学生想一想:

我们周围有什么人需要什么样的帮助,举出具体的实例,说说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这一环节是学生情感的  

  升华,通过自己述说实例,对课文有更深刻的理解。

_。

  

  四、说学法  

  课文篇幅较长,在学习的过程中我设计学生一边读,一边根据教师的提示思考、想象。

以学生的自主阅读为主,学生自己能读懂的我就不再去多讲,让学生自读、自悟,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

并且让学生发挥想像,并进行口语交际,而且把练习写作集中起来,既发展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对学生的写作进行了指导。

  

  五、说教学环节  

  1.许愿导入:

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愿望,揭示课题  

  2.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让学生自读,小组内朗读,全班分段读,使学生了解本课内容,能概括出每个故事的内容。

  

  3.读中感悟,体会思想:

出示每个故事的内容,让学生说说第7个和前6个的区别,在读第7个故事时要用快乐的语气去读。

  

  4.畅谈想法,交流感受:

七色花完成了珍妮的七个愿望,你觉得珍妮的哪一片花瓣用得最有意义?

为什么?

生交流。

  

  5.归纳总结,练习写作:

七色花帮珍妮实现了七个愿望。

假如也给你一朵神奇的七色花,你将用来实现自己的哪些愿望呢?

能帮助别人也实现他们的愿望吗?

让学生体会到帮助别人是幸福、快乐的事情!

三:

七色花说课稿  

  《七色花》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七色花》是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中第九单元的课文。

这是一篇童话,写小姑娘珍妮在迷路时得到了一朵神奇的七色花,用它做了七件事,表现了珍妮不惜牺牲个人利益,愿为别人带来幸福快乐的美好品质,告诉人们什么是真正的幸福和快乐。

  

  课文共有18个自然段。

第1-3然段写小女孩珍妮因迷路而哭了起来,一位老妈妈看珍妮哭得可怜,就送她一朵能帮助她什么事都能办到的七色花。

第4~10自然段写珍妮用七色花瓣为自己做了几件事。

第11~18自然段写珍妮用最后一片花瓣帮助一个腿脚不便的小男孩站了起来。

二、说学情  

  三年级学生想像丰富,对童话充满兴趣,对《七色花》应该喜爱。

他们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和写作基础,可以让他们充分地自我发挥。

三、说目标知识目标:

  1.读通课文,理清课文脉络,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能简单概括出珍妮用七色花做了哪七件事情,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技能目标:

  1.学习课文内容,通过比较,让学生明白最后一片花瓣做的事情最有意义,因为帮助别人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2.总结全文,运用想象,说说如果有一朵七色花,自己想实现什么愿望。

并模仿课文的构段方式进行仿写,也可以自由发挥。

情感价值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感悟到助人是快乐的,要做有意义的事情。

感受到小女孩的天真可爱,心地善良。

体会到凡事都应该为别人着想,懂得只有乐于助人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和快乐。

教学重点:

  了解七色花的神奇作用,知道珍妮七次用花瓣所作的事,感受用  

  第七片花瓣帮助腿脚不便的小男孩最有意义。

教学难点:

  模仿课文的构段方式,运用想象,引导学生说一说、写一写如果有一朵七色花想实现什么愿望。

四、说教法  

  1,重视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  

  2,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3,发展想像,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  

  4,注重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运用图文对照、诵读体会、讨论交流、读写结合等方法帮助学生全面达到教学目标。

五、说学法  

  以学生的自主阅读为主,让学生自读、自悟,学会主动学习。

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根据教师的提示思考、想象。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习惯。

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培养他们的想象力。

让学生进行口语交际,并且和写作练习结合起来,既发展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

六,说程序  

  1、问题导入,揭示课题;(引读话题:

说说自己都见过什么花?

七色花见过吗?

  

  2、呈现学习目标,让学生有目标的学习。

(进行课前检测,我会读、我会认)  

  3、自由读文,了解大意;(自学提示一:

小姑娘是怎样得到七色花的;这是一朵什么样的七色花?

)  

  4、自主合作,交流讨论,理解内容,体会思想;(合作读议:

七色花帮助珍妮做了哪些事?

)  

  5、拓展升华,发挥想象,训练表达,结合写作;(拓展延伸:

如果你有一朵七色花,你想实现什么愿望?

)  

  6、总结提高。

(结束语:

《七色花》是一篇童话,七色花瓣的使  

  用让我们明白了帮助别人快乐自己的道理,同时也愿我们班每个孩子心中都有这样一朵美丽的“七色花”)  

  七,说板书  

  设计一个花朵,在花瓣上写着珍妮用不同颜色花瓣做的事,中间写上珍妮帮助维佳恢复健康,下面的两片叶子上写着:

帮助别人,快乐自己。

四:

大班语言活动说课稿  

  大班语言活动:

《小猫生病了》说课稿  

  一,设计意图  

  生病,每个孩子都经历过,孩子们对此有切身的感受。

生病时的所感所想是孩子们所熟悉的,但同时又是因人而异,各不相同的。

生病,又是孩子们所害怕的事。

他们害怕吃药,打针,害怕一个人在家。

为了使他们树立一种正确对待病痛的健康心理,为了让他们看到相互关心的乐趣,第三个环节便由此展开,并为第四个环节”关心生病的小朋友”埋下了伏笔。

大班语言活动《小猫生病了》恰恰来源于生活,又能服务于幼儿的生活,整个活动始终以幼儿的生活经验为依托,孩子们在这样的情境下丰富了经验,发展了思维,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良好品德也得到了培养。

  

  二,目标及重难点定位  

  《幼儿园教育纲要》语言领域中提出:

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以及要”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活动的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

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确立了情感,认知,能力方面的目标,其中既有独立表达的成分,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

目标为:

  

  1,鼓励幼儿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大胆,合理地进行想像和讲述。

  

  2,引导幼儿学习词:

愁眉苦脸,眉开眼笑。

  

  3,激发幼儿感受到同伴之间相互关心,帮助的情感。

  

  我确立了目标的整和观,科学观,系统观,使活动呈现趣味性,综合性,活动性。

《纲要》的基本点是以儿童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

因此,在教学目标的确定和教学方法,过程的设计上努力体现以儿童发展为本的现代幼儿教育理念,把”乐意参与讲述活动,并能鼓励幼儿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大胆,合理地进行想像和讲述,作为本次教学活动的重点。

  

  由于本班幼儿对早期阅读已经产生了比较浓厚的兴趣,因此在这一活动中我把早期阅读与讲述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把引导幼儿学习词:

愁眉苦脸,眉开眼笑;和移情讲述,激发幼儿感受到同伴之间相互关心,帮助的情感,作为本次教学活动的难点。

  

  三,活动准备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本次的活动目标和完成活动内容,我做了以下准备工作:

  

  1,,幼儿已认识过信,了解信的基本格式。

  

  2,图片两大张,大信封一个。

  

  四,活动流程及目标达成策略  

  根据大班幼儿学习语言和年龄的特点,结合幼儿园教学工作原则和本次活动的目标,我设计以下四个环节:

  

  一,谈话,鼓励幼儿帮助小猫想办法。

  

  有一只小猫生病了,只能整天躲在床上。

它想:

要是好朋友小兔子能来看看我,那该有多好啊。

可是,小兔子家离得挺远的,怎样才能让它知道自己生病了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活动一开始,我就提出问题,为下面的讲述作铺垫。

  

  二,理解信的基本内容  

  这一环节通过请你猜猜小猫在信里对小兔说了些什么小猫信中画的三张画,分别是什么意思呢原来小猫的信的内容是用画来表示的,小猫信中画的三张画,分别是什么意思呢你看懂了哪张画你看懂了哪张画,请你和旁边的小朋友轻轻地说一说;小猫脸上的表情是怎么样的小猫为什么哭小猫心里会想些什么通过一系列的设问,让幼儿乐意参与讲述,并大胆地把自己所看到的,所想到的表达出来,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它是解决活动重点,突破活动难点最关键的一个环节。

在此基础上让幼儿读信,使幼儿的语言表达的完整性得到了提炼。

  

  三,以小兔收到信后会怎么样做呢自然过渡到很多小动物都关心小猫。

  

  好朋友为小猫做了什么事,它们为什么要这样做现在小猫脸上的表情又是怎么样了呢让他们看到了相互关心的乐趣,并为第四个环节”关心生病的小朋友”埋下了伏笔。

  

  1  

  四,移情讲述。

  

  主体升华,以幼儿为主体,小猫生病后得到了这么多朋友的关心爱护,相信他一定能早日康复。

如果我们身边的好朋友生病了,我们又该怎么做呢创造条件让幼儿参与活动,在前面活动的经验基础上让幼儿的思维得到充分的发展。

  

  五,设计亮点  

  1,讲述在前,故事在后。

  

  我在设计这一活动时,打破以往上语言课的常规模式,教师通过读信的方式让孩子们用较连贯的语言把三幅图所要表达的意思表达出来。

这个环节的巧妙之处在于,既让幼儿复习巩固了信的基本格式,同时也让幼儿将自己生病时的感受以小猫的口吻表达了出来,因为一封完整的信是由一小段文字组成的,所以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得到了发展。

  

  2,开放式教学情境:

本次活动采用了开放式提问,开放式情境。

  

  在语言教学活动中,提问的恰当与否非常关键,而传统的语言活动的提问,比较单一,封闭。

开放性提问则是一种全新的提问方式,它是以幼儿为主体,强调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技能水平,引导幼儿自己观察和认识世界,从而建立起全新的师幼互动关系的提问方式,它不仅有利于培养幼儿思维的独创性,变通性,精密性,还有利于锻炼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教师通过两个问题”小猫为什么哭”及”小猫是怎么想的”,让孩子在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合理想像。

  

  3,根据大班幼儿的语言教学目标和本班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以幼儿的需要为基础,能把语言讲述活动与早期阅读有机地结合起来。

  

  _。

  

  幼儿园大班语言说课稿:

摇篮(3一、教材分析  

  小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们学习一首新诗歌"摇篮",这首诗具有奇妙别致的想象,将大海、天空、花园、妈妈的手这些美好的景色比喻成摇篮,描写出了小宝宝们分别在不同的摇篮里睡着了的那种宁静、温馨的意境。

要想让幼儿理解和体会到诗歌中的内容,感受诗歌的美,就必须对诗歌中所提到的各种景色和事物有所了解,知道它们之间的依存关系。

这是理解这首诗歌的知识基础也是本次活动的知识点。

  

  教师在课前可以利用散步活动、谈话活动引导幼儿观察认识诗歌中所提到的这些事物,如天空和花园,让幼儿亲身感受生活中大自然的美,为诗歌教学的开展奠定了情感基础。

  

  依据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