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隐喻认知试析彝汉基本颜色词.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029800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隐喻认知试析彝汉基本颜色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从隐喻认知试析彝汉基本颜色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从隐喻认知试析彝汉基本颜色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从隐喻认知试析彝汉基本颜色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从隐喻认知试析彝汉基本颜色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从隐喻认知试析彝汉基本颜色词.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从隐喻认知试析彝汉基本颜色词.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从隐喻认知试析彝汉基本颜色词.docx

《从隐喻认知试析彝汉基本颜色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隐喻认知试析彝汉基本颜色词.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从隐喻认知试析彝汉基本颜色词.docx

从隐喻认知试析彝汉基本颜色词

从隐喻认知试析彝汉基本颜色词

颜色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视觉体验,而颜色词是对颜色的一种客观记录和描述,对颜色词的解读是一种认知行为。

语言和文化是息息相关的,“不同民族的语言反映和记录了不同民族特定的文化风貌。

就颜色词而言,各民族总是按照自己的思维定式和价值尺度去描摹事物的颜色,赋予词以自己民族的文化内涵”[1]25-27最早研究颜色词语言认知问题的是语言相对论(linguisticrelativism)。

语言相对论肇始于18世纪德国语言学家洪堡特“每一语言里都包含着一种独特的世界观”的思想。

[2]72不同语言中的颜色词也反映不同民族的独特民族心理。

一、基本颜色词

Berlin(伯林)和Kay(凯)就基本颜色词问题研究了世界上98种语言,总结了确定某种语言基本颜色词数量的规则。

根据Berlin(伯林)和Kay(凯)的观点,基本颜色词应该有同样的分布潜力,即有相同的派生构词能力;另外,如果一个从实物获得颜色意义的词同时也是该实物的名称,就不是基本颜色词;新近进入语言的外来颜色词一般不应视为基本颜色词;基本颜色词词形结构上应具有一致性。

由此发现,任何语言的基本颜色词都不出十一个词的范围并且形成如下序列:

也就是说,一种语言中如果只有两个颜色词,那一定是黑和白,如果有三个颜色词,即是黑、白和红,有四个颜色词再加上黄或绿中间的一个,纵向的颜色词的选择视语言的具体情况而言。

殷商时期甲骨卜辞中留下了黑、白、赤(红)、黄的痕迹,随着文明的进步,汉语的颜色形成了黑、白、赤(红)、黄、青的格局,并且历来都是这样划分的,符合上述规则。

《彝汉大词典》中,与颜色有关的词多达600余个,而出现频率很高的基本颜色词的数量却不多。

彝语基本颜色词的界定与数量在学界一直存有争议。

我们可以根据上述理论,结合彝语的语言事实推测和界定彝语基本颜色词的数量。

彝语及彝语支的基本颜色词如下:

不仅语言学家,“有的心理学家认为在所有语言的颜色词中存在着一种共同的次序和等级,凡是只有三个颜色词的语言必定有“黑、白、红”三种,有六个颜色词的语言则再加上“绿、黄、蓝”三种,从第七个以后各语言的选择就不相同了”。

[3]171-179彝语支语言中,位于序列前三位的“白”、“黑”、“红”语音对应一致,存在同源关系,因而可以确定为基本颜色词;“绿”和“黄”中我们选择“黄”优先于“绿”,在彝语支语言中“黄”的语音对应一致性明显高于“绿”,且彝语支语言中一些语言存在“蓝、绿”不分的情况,两个颜色词还未完全分离,具有模糊性。

因而将“黄”置于“绿”之前,而“蓝”、“绿”作为同级词考虑;彝语的“紫(?

?

21)”是借词,借词不能作为基本颜色词;“棕”、“橙”在彝语中基本没有体现;“粉红”是由“红”派生出来的,也不符合基本颜色词的范畴;“灰”是有争议颜色词,因视觉上与“白”接近,彝语中“灰”和“白”也经常一起出现,本文将其作为一般颜色词考虑,是否是基本颜色词还有待考证。

因而,我们认为,彝语的基本颜色词有:

黑、白、红、黄、蓝、绿。

二、彝汉基本颜色词隐喻认知

隐喻是从一个具体的概念域(源域sourcedomain)到一个抽象的概念域(目标域targetdomain)的系统映射(mapping)。

[4]15-18隐喻的实质就是通过另一类事物来理解某一类事物,隐喻的特点是源域和目标域之间的相似性,即通过说明另一件可以与其相比的事来描写某事,隐喻的基本机理是将源域的结构部分地、单向地映射到目标域之上,是不同认知域之间的映射。

当理解那些较为间接的物质世界的某些方面时,人们把由直接经验产生的范畴投射到它们上面,从而产生隐喻。

[5]按语言学范畴理解,所谓源概念域是指在语义上植根于身体所经验的各种低层次概念域,目标概念域是指如使役、时间、情感等高层次的概念。

[6]隐喻不仅是一种狭义的修辞手段(如汉语的暗喻格),更是普遍存在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思维方式和赖以思维和行动的一般概念系统,据统计,人们日常语言中大约70%的表达方式是源于隐喻概念。

因此,在人类语言中,普遍存在将较低层次的颜色源概念域映射到较高层次的文化目标概念域的现象。

下面举例而非穷尽式地说明基本颜色词在汉彝语中文化隐喻的共性和差异。

1.黑(n?

33)

“黑”在汉语中属于冷色系,常给人以厚重、深沉的认知,我们也常用“黑”来隐喻某种事物是秘密的或者人是狠毒、邪恶的。

(1)秘密、非法、不公开的。

如黑户、黑市、黑话、黑社会

(2)坏、狠毒。

如黑心、黑恶

彝语中n?

33表示“黑、黑色”,属于冷色系,彝人自称“n?

33(黑)su33(人)”,在彝人看来,黑色给人以庄严感,多用在男子身上,突出男子的坚定威武,同时也可以表示程度的严重性。

(1)严重、生气、大。

如ga33路n?

33黑表示邪路,n?

33黑?

i33水表示大河。

在彝族社会可以用颜色来表示案件的轻重,黑案一般表示比较严重的案情,白案表示较轻的案件,花案表示不轻不重的案件。

(2)魁梧、坚定。

如n?

33?

?

33表示高大雄伟,魁梧,n?

33gu?

33gu?

33表示坚定,坚定不移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视觉域的隐喻认知中,彝语和汉语的黑色通常给人模糊不清、不干净的视觉感受,这主要是由人看到黑色所引起的视觉感知和生理反应导致的,这点看彝语和汉语有相通之处。

在法律道德域隐喻认知中,汉语中的“黑”由表示“看不见、没有光亮”这一颜色引申为“秘密、非法、不公开的事情”,这是隐喻的结果,彝语中“黑”表示案件严重,这也是隐喻的结果,两者在道德域上有差异。

在情感域隐喻认知中,汉语中有时用黑表示“耻辱的”、“不体面的”。

在中国古代,当一个人犯罪时,他的脸或前额会被用黑色墨水涂上颜色,以示抹不去的耻辱。

而彝族盛行在婚礼上将迎亲的人抹成黑脸的习惯,以求吉祥,这一风俗的流传,也说明在情感域中彝、汉的差异。

在审美域隐喻认知中,汉民族自古有“肤白为美”的传统认知,彝语的“黑(n?

33)”代表着彝人的庄重和沉稳,“黑”在彝族社会是尊贵的象征。

以上都是由颜色域到其他域的映射,反映了隐喻认知在颜色认知中的应用。

2.白(?

?

y33)

在汉语中,一方面“白”给人以明亮清晰的感觉,另一方面又暗含徒劳无功的意味,其次,“白”是很多丧事的代表,汉族社会忌讳白色物品的大量使用。

(1)光亮,明亮。

如东方大白,表示天亮了。

(2)没有什么效果,无代价,无报偿。

如白费力气,表示没取得什么效果。

(3)象征反动。

唱白脸指京剧中扮演的一个角色,通常指反动角色,往往与红脸相对。

(4)丧事。

如白事,往往指丧事,汉族社会中白事很多的器具也通常是白色的,例如白纸、白色的孝衣等。

彝语中“白”和“银”是同一个词,被赋予了洁净、吉祥的寓意。

在凉山彝族义诺语中,“洁净仪式”读作xu21?

?

e?

,词的直译组合为“白收”等词。

在招魂仪式中有白黄黑三条路,白路是毕摩指给生者的路。

彝语中“白”和“银”是同一个词,被赋予了洁净、吉祥的寓意。

在凉山彝族义诺语中,“洁净仪式”读作xu21?

?

e?

,词的直译组合为“白收”等词。

在招魂仪式中有白、黄、黑三条路,白路是毕摩指给生者的路。

视觉域隐喻认知中,“白”在汉语和彝语中都给人干净的感觉,因而可以引申为“洁净”、“圣洁”之意。

这是汉、彝相通之处。

在法律道德域隐喻认知中,汉语中“白”有“清白”之意,例如洗刷某人冤屈可以说还某人清白,彝族社会可以用白案指代案情较轻的案件。

在情感域隐喻认知中,汉族将“白”视为忌讳色,而在彝族招魂仪式中有白黄黑三条路,白路是毕摩指给生者的路,象征洁净和吉祥。

3.红(n?

i33)

汉族对“红”有着特殊的喜爱之情,将“红”与喜庆以及美好的事物联系起来,女子貌美也称“红颜”。

(1)象征喜庆。

如“披红”、“挂红”。

(2)象征顺利、成功或受人重视、欢迎。

如“红运”、“开门红”。

(3)象征革命或政治觉悟高。

如“红军”、“又红又专”。

在这个层面上,“红”和“白”是相对的,“白”代表反革命,而“红”代表拥护革命,觉悟高。

(4)红利。

表示收益。

(5)象征健康。

如面色红润表示人气色好,身体健康。

就情感域隐喻认知,红色是人类血的象征,同时也是生命的象征,寿命的见证,是原始人最喜爱的一种颜色。

彝族对“红”的使用也相当广泛,彝族漆器形成了黑、黄、红三色文化。

彝族社会通常说彝族是火一样热情的民族,锅庄熊熊燃起的火焰是彝族生命的象征,“红”被赋予了火的热情以及生命力的象征,因而彝族对火一样的“红”是偏爱的。

在审美域隐喻认知中,汉族通常用“红”形容身体健康以及女子貌美,而彝语“火”和“女性”是一个词,常用来形容女性的泼辣以及大笑的样子。

在颜色中,汉族对“红”更加偏爱,往往寄托人们美好的愿望。

通常与其他颜色对立形容积极的一面,如相较于“白”指丧事,“红”更多的指喜事,相较于“白”指反革命,“红”更多的指拥护革命。

4.黄(t?

?

33)

“黄”在汉族社会中是极具阶级色彩的词,自古“黄”被认为代表土地的颜色,《易经》中有“天玄地黄”之说,而中国自古是农耕文明的社会,因而“黄”被赋予了积极的含义,之后统治阶级为了体现其尊贵性,不允许平民百姓使用黄色,更体现了黄色所蕴含的尊贵。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专制统治的土崩瓦解,“黄”的使用也越来越广泛,也被赋予了众多的色彩。

(1)象征高贵、神圣、富有。

如飞黄腾达、黄袍加身、黄榜。

(2)表示未成熟。

如黄毛、黄口小儿。

(3)表示衰败。

如人老珠黄、面黄肌瘦。

(4)表示腐化堕落、淫秽、色情。

如扫黄、黄色书刊。

(5)象征事情失败,计划未实现。

如计划黄了。

彝族先民对黄色的喜爱尤甚,除了是黄色本身的物理属性取悦他们外,黄色还喻意阳光下金灿灿的谷子,太阳和谷物给他们带来了光明和温饱。

彝族社会中常有这样的说法:

以黑为贵、以黄为美。

“黄”经常形容健康、健壮,彝族的漆器中也广泛使用黄色。

(1)象征健康。

如t?

?

?

?

?

?

33健壮、t?

?

?

?

?

?

?

33肤色健康、t?

?

?

?

x?

33气色好。

(2)表示贵重。

如t?

?

?

?

黄金。

(3)象征温暖。

如?

?

?

?

lo33(黄的样子)bo33lo33(明亮的样子)表示太阳的光芒的样子。

在审美域隐喻认知中,彝、汉在黄色的认知上存在较大差别,汉族社会中,认为“黄”含有病态的意味,如“面黄肌瘦”等,而彝族社会中却认为“黄”是美丽的象征,表示健康。

彝族火把节跳朵罗荷舞蹈时,彝族美女都手撑黄色的油纸伞,象征美丽。

5.蓝/绿(vu?

?

“绿”在中国古代是所谓的“间色”。

与“正色(黄色)”相比,它的地位并不高。

象征着“低贱”与“卑微”。

随着封建社会“礼服制”的推行,“绿色”成为低官位的标志色。

现代汉语中,高低贵贱等级不以颜色和服饰来彰显了,上述词语中只有“绿帽子”这一象征含义在现代汉语中还保留着。

从感官上来说,绿色是植物的颜色,因而又象征生命力、生机和希望。

由同时绿色的果实往往是不成熟的,所以又引伸出不成熟的含义。

(1)象征畅通、方便快捷。

如绿色通道。

(2)象征厌恶、嫉妒。

如绿帽子。

(3)象征生机、和平、希望、健康。

如绿灯、绿色通道、绿色食品。

“蓝”在汉语中是天空的颜色,往往使人联想到天空,因而具有深邃的意味,现代汉语词语中的“蓝图、蓝天、蓝色海洋、蓝色狂想曲、蓝色文学”等都能使人心旷神怡,充满遐想。

(1)象征遐想、明净、悠长、深远。

如蓝图、蓝色狂想曲、蓝色文学。

在彝族社会中,很多地区往往是蓝绿不分的,在凉山地区有的黑、蓝、绿表示同一个颜色,在视觉上不能区分,体现了语言的模糊性。

而蓝/绿在道德域隐喻认知上往往表示阴险的性质。

(1)阴险、心黑、歹毒。

如“vu?

?

ti21n?

i”阴险,“vu?

?

n?

21”心黑、阴险。

(2)打冷拳。

如“vu?

?

ndu33?

?

i21”指趁人不备时打人。

三、彝汉基本颜色词隐喻认知比较

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彝、汉基本颜色词隐喻有相通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其不同体现了独特的民族心理。

颜色词的相同隐喻往往与各民族视觉的刺激引起的生理反应有关,而颜色词的不同隐喻,与民族的心理、宗教信仰、生态环境以及生产生活方式有很大的关系。

例如,审美域隐喻中,彝族社会以黄为美,黄色是金子的颜色,是丰收时稻谷的颜色,是彝族社会认为的太阳的颜色,而这一切在彝族社会看来都是美好的象征,这与彝族的民族心理以及生态环境有很大的关系。

汉族崇尚肤白为美,白色圣洁,视觉体验好,这是汉族社会独特的民族心理。

社会的不断发展,彝族逐渐形成了以黑为贵、以黄为美、喜爱红色、崇敬白色的审美倾向。

汉族对颜色的喜爱更加倾向于红色和黄色。

对颜色词的认知可以体现一个民族的民族心理以及独特的审美。

随着民族语研究的不断深入,从各个角度阐释语言和文化的成果层出不穷,对颜色词的研究也不断深入。

戴庆厦、胡素华《彝语支语言颜色词试析》从语言学的角度指出彝语颜色词的层次,由语言推及文化,分析颜色词的文化象征意义,同时希望之后的颜色词研究可以引入认知语言学等新的理论;黄行《颜色词的语言认知研究》将词源分析、隐喻功能等语言学方法和民族语语言事实相结合,给颜色词认知研究提供了理据;张积家、和秀梅等利用认知语言学以及心理学的理论对彝族、白族、傈僳族、普米族的高中生进行调查,对比不同民族对颜色词的分类,并从认知方面对比。

尽管有以上成果,但是颜色词认知的微观方面的研究还很缺乏,颜色词的认知研究还需要进一步深入,这样可以更好的进行语言对比和探求民族心理和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