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语言应用及诗歌题目.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029906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49.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语言应用及诗歌题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高考语文语言应用及诗歌题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高考语文语言应用及诗歌题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高考语文语言应用及诗歌题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高考语文语言应用及诗歌题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高考语文语言应用及诗歌题目.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5页
高考语文语言应用及诗歌题目.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5页
高考语文语言应用及诗歌题目.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5页
高考语文语言应用及诗歌题目.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5页
高考语文语言应用及诗歌题目.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5页
高考语文语言应用及诗歌题目.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5页
高考语文语言应用及诗歌题目.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5页
高考语文语言应用及诗歌题目.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5页
高考语文语言应用及诗歌题目.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5页
高考语文语言应用及诗歌题目.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5页
高考语文语言应用及诗歌题目.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5页
高考语文语言应用及诗歌题目.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5页
高考语文语言应用及诗歌题目.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5页
高考语文语言应用及诗歌题目.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5页
高考语文语言应用及诗歌题目.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语言应用及诗歌题目.docx

《高考语文语言应用及诗歌题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语言应用及诗歌题目.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语文语言应用及诗歌题目.docx

高考语文语言应用及诗歌题目

近期名卷荟萃(共二,此一)高三(13、14)姓名学号()编:

王盛波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小题。

逢蒙①学射于羿,尽羿②之道,思天下惟羿为愈己,于是杀羿。

孟子曰:

“是亦羿有罪焉。

公明仪曰:

“宜若无罪焉。

曰:

“薄乎云尔,恶得无罪?

郑人使子濯孺子侵卫,卫使庾公之斯追之。

子濯孺子曰:

‘今日我疾作,不可以执弓,吾死矣夫!

’问其仆曰:

‘追我者谁也?

’其仆曰:

‘庾公之斯也。

’曰;‘吾生矣。

’其仆曰:

‘庾公之斯,卫之善射者也;夫子曰吾生,何谓也?

’曰:

‘庾公之斯学射于尹公之他,尹公之他学射于我。

夫尹公之他,端人也,其取友必端矣。

’庾公之斯至,曰:

‘夫子何为不执弓?

’曰:

‘今日我疾作,不可以执弓。

’曰:

‘小人学射于尹公之他,尹公之他学射于夫子。

我不忍以夫子之道反害夫子。

虽然,今日之事,君事也,我不敢废。

’抽矢,扣轮,去其金,发乘矢③而后反。

【注释】①逢蒙:

羿的学生和家众,后来叛变,帮助寒浞杀了羿。

②羿:

又称后羿,传说是夏代有穷国的君主。

③乘矢:

四支箭。

1.子濯孺子判断“吾生矣”的原因是什么?

用原文回答:

2.孟子认为后羿被学生杀死,不仅学生有罪,后羿作为老师在这件事上也是有责任的。

你是怎么认为的?

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答: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题。

“夫凡人之性,见利莫能勿就,见害莫能勿避。

其商人通贾,倍道兼行,夜以继日,千里而不远者,利在前也。

渔人之入海,海深万仞,就彼逆流,乘危百里,宿夜不出者,利在水也。

故利之所在,虽千仞之山,无所不上;深渊之下,无所不入焉。

”(《管子•禁藏》)

3.从材料的“夫凡人之性,见利莫能勿就,见害莫能勿避”中可以概括出来的一个成语是____________。

4.概括并评析材料中传递的主要思想。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1)子禽问于子贡曰:

“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

抑与之与?

”子贡曰:

“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人之求之与!

(2)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

“子贡贤于仲尼。

”子服景伯以告子贡。

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

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类,百官之富。

得其门者或寡矣。

夫子之云,不亦宜乎?

5.材料

(1)子贡评价他的老师(原文);材料

(2)因为子贡这段话,后人将“师门”称为“门墙”,成语,谦称自己愧在师门。

6.子贡擅长辞令,在维护老师形象上不遗余力,请结合材料

(2)说说子贡的说话艺术。

答: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后面题目。

(6分)

【甲】人之所以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

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

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

亲亲,仁也;敬长,义也。

无他达之天下也。

(《孟子·尽心上》)

【乙】若鄙人所谓致知格物者,致吾心之良知于事事物物也。

吾心之良知,即所谓“天理”也。

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矣。

致吾心之良知者,致知也。

事事物物皆得其理者,格物也。

是合心与理而为一者也。

(王阳明《传习录》)

7.分别用四个字概述孟子和王阳明观点(2分)

孟子的观点,王阳明的观点。

8.根据引文有关“良知”论述,谈谈你对孟子和王阳明观点的理解。

(4分)

答: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小题目。

小重山

元好问

酒冷灯青夜不眠。

寸肠千万缕,两相牵。

鸳鸯秋雨半池莲。

分飞苦,红泪晓风前。

天远雁翩翩。

雁来人北去,远如天。

安排心事待明年。

无情月,看待几时圆!

9.这是一首摇曳多姿的恋情词,上片结句“分飞苦,红泪晓风前”与柳永词中的名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10.简要分析这首词的表现手法。

答: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后面题。

塞下曲

(唐)许浑

夜战桑乾北,秦兵半不归。

朝来有乡信,犹自寄寒衣。

塞下曲四首(其一)

(唐)李益

蕃州部落能结束,朝暮驰猎黄河曲。

燕歌未断塞鸿飞,牧马群嘶边草绿。

[注]①蕃州部落:

指驻守在黄河河套(“黄河曲”)一带的边防部队。

结束:

戎装打扮。

②燕歌:

戍边将士所唱的《燕歌行》。

11.“牧马群嘶边草绿”这句诗在展现西北边地的景色方面,可以与北朝民歌《刺勒歌》里所描绘的“”景象相媲美,都描绘了的边地风光。

12.两首诗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

请简要赏析。

答: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论诗绝句三十首(选二)

金•元好问

第十二首

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年华。

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①。

第十五首

笔底银河落九天,何曾憔悴饭山②前。

世间东抹西涂手,枉着书生待鲁连③。

【注】①郑笺:

东汉郑玄《郑氏笺注》,此处泛指对古籍的笺注。

②饭山:

出自《戏赠杜甫》“饭颗山头逢杜甫,顶戴笠子日卓午。

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

”③鲁连:

指鲁仲连。

战国齐人,有计谋但不肯做官,常周游各国排难解纷。

后被视为奇伟高蹈﹑不慕荣利的代表人物。

13.请根据诗意推断,第十二首评论的诗人是,第十五首评论的诗人是。

14.这两首诗运用多种手法表达了元好问对两位诗人的评价,请你结合诗句分别谈谈。

答: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

海棠

(宋)王安石

绿娇隐约眉轻扫,红嫩妖娆脸薄妆。

巧笔写传功未尽,清才吟咏兴何长。

海棠

(宋)崔鶠

浑是华清出浴初,碧绡斜掩见红肤。

便教桃李能言语,要比娇妍比得无。

15.两首诗用、字表现海棠的特点。

16.简要分析两首诗各用什么手法表达对海棠的喜爱之情。

答: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答张十一①韩愈

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

筼筜竞长纤纤笋,踯躅闲开艳艳花。

未报恩波②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

吟君诗罢看双鬓,斗③觉霜毛一半加。

【注】①韩愈一生中两次遭贬,本诗是他第一次被贬到阳山(今属广东)后的第二年春天作的德宗贞元十九年,张十一与韩愈同为监察御史,一起被贬张到郴州林武令任上曾有诗赠韩愈,韩愈写此诗作答。

②恩波:

皇帝的恩泽。

③斗:

通“陡”。

17.赏析第二联中“竞”“闲”二字的妙处。

18.“未报恩波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这两句是全诗的关键,蕴含着作者内心深处许多矛盾着的隐微之情,请简要分析。

答: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

秋怀

欧阳修

节物岂不好,秋怀何黯然!

西风酒旗市,细雨菊花天。

感事悲双鬓,包羞食万钱。

鹿车何日驾?

归去颍东田。

19.赏析颔联。

答:

20.诗人“黯然”的原因有哪些?

结合全诗试作分析。

答: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

答张十一①唐•韩愈

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

筼筜竞长纤纤笋,踯躅②闲开艳艳花。

未报恩波③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

吟君诗罢看双鬓,斗④觉霜毛一半加。

【注】①唐德宗贞元十九年,张十一与韩愈同为监察御史,一起被贬。

张到郴州林武令任上曾有诗赠韩愈,韩愈写此诗作答。

②踯躅:

杜鹃花的一种。

③恩波:

皇帝的恩泽。

④斗:

通“陡”。

21.赏析颔联的“竞”和“闲”二字的妙处。

答:

答:

22.分析颈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后面小题。

浣溪沙敦煌曲子词

五两①竿头风欲平,长风举棹觉船轻。

柔橹不施停却棹,是船行。

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

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

【注】:

①五两,古代用鸡毛制成,系于高竿顶端,用来测占风向、风力的用具。

23.上片中船夫“柔橹不施”是暗示_____________,所以才有后面的短句“是船行”。

24.简析这首曲子下片的表现手法和抒发的情感。

答: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蝶恋花·别范南伯宋·杨炎正

离恨做成春夜雨。

添得春江,刬地东流去。

弱柳系船都不住,为君愁绝听鸣艣。

君到南徐芳草渡。

想得寻春,依旧当年路。

后夜独怜回首处,乱山遮隔无重数。

【注释】①刬地:

依旧,还是。

此处作“一派”讲。

②鸣艣:

艣同‘橹’,鸣艣,指划船的橹摇动时所发出的声音。

③南徐:

州名。

即今江苏镇江市。

25.首句“离恨做成春夜雨”以春江东流,来写离愁滔滔不绝,近于李后主的“”句意。

26.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赏析这首词。

答:

 

2016年5月日

近期名卷荟萃(共二,此二)高三(13、14)姓名学号()编:

王盛波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小题。

摸鱼儿辛弃疾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惜春长怕花开早,更何况落红无数。

春且住。

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

怨春不语。

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①,准拟佳期又误。

蛾眉曾有人妒。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君莫舞。

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

闲愁最苦。

休去倚危阑,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注]①长门事:

汉武帝时,陈皇后失宠,别居长门宫。

27.在《唐宋词欣赏》中评价此词”肝肠似火,色貌如花。

”在那一层婉约含蓄的外衣之内,让我们感受到诗人一颗热切滚烫的心在跳动。

你怎么理解夏承焘的评价?

答:

28.说说这首词的结构特点。

答: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

(7分)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唐)李白

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

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

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

解道澄江静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

31.“令人长忆谢玄晖”一句中,“长忆”与上文一词相呼应,抒发了诗人的感慨。

(2分)

32.从炼字的角度来说,颔联中哪两个字用得极好?

好在哪里?

请简要赏析。

(5分)

答: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7分)

点绛唇·绍兴乙卯登绝顶小亭叶梦得

缥缈危亭,笑谈独在千峰上。

与谁同赏,万里横烟浪。

老去情怀,犹作天涯想。

空惆怅!

少年豪放,莫学衰翁样。

33.这首词写出了年老的作者对时局的关注,表现出强烈的报国志愿,与辛弃疾词中的名句“,”同样感人。

(2分)

34.赏析“天涯想”与“空惆怅”的对比效果。

(5分)

答: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后面小题目。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道德经·太上,不知有之》)

35.源自这段文字的成语有

36.此段材料体现了老子怎样的思想?

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子贡曰:

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

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论语·子张》

子夏曰:

小人之过也,必文。

《论语·子张》

子曰:

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

《论语·述而》

37.从子夏的话语中,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个成语。

38.以上语段表达了怎样的思想?

它对我们当前的社会生活有何指导意义?

39.请根据以下内容代校团委拟写一个通知。

2015年1月28日下午,某中学团委在该校行政楼二楼会议室召开了各班团支部书记会议。

会议结束时,主持人说:

“今天因有一个年级的同学外出参观,人到得不齐,所以后天下午第四节课各班团支书和宣传委员还到这儿来开会,布置学期结束的相关工作,请相互转告一下。

明天我们会再出一个正式通知的。

到时候都要来,别迟到了。

散会!

通知

各班团支书、宣传委员:

××中学校团委

2015年1月29日

40.某高校为了招收优秀学生,对新生进行了一系列的问卷调查,下面是其中两则调查表,请仔细阅读,完成后面的题目,要求简明、准确。

表一:

你选择高校时考虑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项目

A就业

B教学质量

C社会声誉

D高校所在地

E往年分数

F其他

人数

1621

1652

532

286

1372

213

比例

35.24%

35.91%

11.57%

6.225

29.83%

4.63%

表二:

在高考最终确定填报志愿时主要听取谁的意见?

项目

A自己独立确定

B家长

C中学老师

D亲朋好友

E其他

人数

2901

1070

434

338

80

比例

63.07%

23.26%

9.43%

7.35%

1.74%

(1)从以上的表格中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①②

(2)要招收到优秀学子,你对该高校的建议是:

答: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孟子曰:

“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

禹闻善言,则拜。

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

自耕稼、陶、渔以至为帝,无非取于人者。

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

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选自《孟子·公孙丑上》

41.根据材料可以看出,子路的特点是“”,大舜的特点是“”。

(填成语)

42.上述文段告诉我们怎样的做人道理?

用自己的话加以概述。

答:

44.仿照前后的句子,在横线上另写两句话,要求句式一致,语意连贯。

对久居城市的忙碌的人们而言,旅行的意义在于,你会踏上一段穿高跟鞋走不到的路,呼吸到喷着香水闻不到的空气,遇见一些在写字楼里永远碰不到的人……要知道,当你埋头做PPT时,阿拉斯加的鳕鱼正跃出水面;

;_;你在会议中吵架时,西藏的山鹰一直盘旋在云端。

45.在横线上填一句恰当的话,既符合语境又能揭示事件意义。

盲人爵士钢琴家乔治•谢林伫立在斑马线旁。

路上车水马龙而行人寥寥。

他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等待着哪位好心人领他到马路对面去。

过了许久,突然有人拍了拍他的肩膀,“劳驾,我是位盲人,您能领我过马路吗?

”乔治听罢,二话没说,挽住后者的胳膊大步跨上了斑马线。

几十秒钟后,二人有惊无险地出现在马路另一侧。

事后,当被问及彼时的感受时,乔治笑着解释道:

“想起这件事,我依然激动不已。

在此之前,我每次出行总离不开别人的照顾,独自横穿马路根本不敢想象。

我得感谢那位盲人朋友,。

46.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15个字)。

10月17日是我国第二个扶贫日,世界第23个消除贫困日。

教育部近日披露,自2012年实施面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到2015年,招生规模从1万名扩大到5万名,实施区域从680个连片特困县扩大至包括国贫县在内的832个贫困县,招生高校覆盖所有“211工程”学校和中央部属高校。

专项计划共录取学生18.3万人,贫困地区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近两年连续增长10%以上。

教育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十八大以来,教育部采取超常规政策举措,精准聚焦贫困地区的每一所学校、每一名教师、每一个孩子,启动实施教育扶贫全覆盖行动,先后组织实施了20项教育惠民政策措施。

教育部财务司副巡视员刘玉光介绍,一个比较完整的资助体系现已形成。

在学前教育方面,2011年起,地方政府对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家庭经济困难儿童给予资助,中央财政对此给予奖补。

2014年各级政府资助的幼儿达到382万人,资助力度达到51亿。

义务教育阶段实行“两免一补”政策,即免学杂费、免教科书费、对寄宿学生给予生活补助。

从2010年起,国家还实施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政策,用于资助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平均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2000元,资助面约为在校学生总数的20%,2014年49.48万学生享受资助政策。

答: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夫凡人之性,见利莫能勿就,见害莫能勿避。

其商人通贾,倍道兼行,夜以继日,千里而不远者,利在前也。

渔人之入海,海深万仞,就彼逆流,乘危百里,宿夜不出者,利在水也。

故利之所在,虽千仞之山,无所不上;深渊之下,无所不入焉。

”(《管子•禁藏》)

47.从材料的“夫凡人之性,见利莫能勿就,见害莫能勿避”中可以概括出来的一个成语是。

答:

48.概括并评析材料中传递的主要思想。

答:

49.阅读下面两则招聘广告,按要求答题。

某外国银行:

(1)高中毕业。

有实践经验者优先。

(2)细心,注意细节;耐心,友好。

(3)能够意识到销售机会,主动向客户介绍企业产品。

(4)有很强的服务意识和沟通能力。

某国内银行:

(1)本科学历。

英语4级以上,电脑2级以上。

(2)身高1.60米以上,五官端正。

(3)有较好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长于沟通。

(4)附5寸生活照片。

请就两则广告的招聘条件加以对比评述。

答:

50.仿照前后的句子,在横线上另写两句话,要求句式一致,语意连贯。

对久居城市的忙碌的人们而言,旅行的意义在于,你会踏上一段穿高跟鞋走不到的路,呼吸到喷着香水闻不到的空气,遇见一些在写字楼里永远碰不到的人……要知道,当你埋头做PPT时,阿拉斯加的鳕鱼正跃出水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在会议中吵架时,西藏的山鹰一直盘旋在云端。

51.阅读下面的漫画,根据情景补充人物的对话,要求简洁得体。

主持人:

您能用一句话描述这幅画吗?

嘉宾:

主持人:

老人为什么喃喃自语这句话?

嘉宾:

孩子不在身边,老人非常孤独。

主持人:

您觉得这反映了什么社会问题?

嘉宾:

主持人:

您觉得孩子们能做些什么?

嘉宾:

最重要的是,还要常回家看看。

52.阅读下面的新闻材料,按要求作答。

近日,支付宝在“我的保障”中新增了若干险种,其中包括一项“扶老人险”,用户支付3元,一年期间最高可获得2万元的法律诉讼费用,并提供全年的法律咨询服务。

据支付宝方面透露,自10月15日晚间上线“扶老人险”仅三天,就有2.6万人参与投保。

支付宝官方微博在上线当日转发就超过4000条,点赞3000。

针对支付宝增设“扶老人险”这一做法,谈谈你的看法。

(不超过100字)

答:

 

查:

2016年5月日

 

参考答案

1.判断依据:

夫尹公之他,端人也,其取友必端矣。

(1分)

2.尹公之他善于选择和教育学生,所以子濯孺子知道庚公之斯不会杀他。

可羿却不善于选择和教育学生,对于逢蒙的人品失察失教,结果招致杀身之祸,所以,后羿对于自己的被害也负有一定责任。

所以交往朋友需要考察、认识人,另一方面,教学生一定要从德与才两个方面着眼进行教育与培养,使之全面发展,成为德才兼备的人。

只有做到了这两个方面,才不会酿成祸端,使自己反遭其殃,后悔莫及。

(4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

对于其仆的问题“夫子曰吾生,何谓也?

”子濯孺子的答案是“庾公之斯学射于尹公之他,尹公之他学射于我。

夫尹公之他,端人也,其取友必端矣。

考点: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

本题为探究性题目,具有开放性,回答时应在联系全文内容的基础上,抓住题干中的条件和要求分析作答。

只要能自圆其说,结合文章内容和自身体悟,言之成理即可。

考点:

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能力层级为探究F。

3.趋利避害

4.荀子认为好利恶害、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人们为了追求利益,可以不惜一切代价。

荀子的这种利害观迎合了当时社会许多人的想法,有其代表性。

但是这种观点过于狭隘,它过分强调了人对“利”的追求,忽视了人也有不求名利无私奉献的一面。

【解析】

试题解析:

3.根据“利”、“就”、“害”、“避”等提示信息可以明确答案为“趋利避害”。

4.解答本题,观点可以根据段首一句“夫凡人之性,见利莫能勿就,见害莫能勿避”的意思概括;分析这一观点应该实事求是,既看到其先进的一面,也要看到其消极的一面。

5.温、良、恭、俭、让忝列门墙

6.主要运用比喻和衬托的艺术。

(1分,答到比喻就给1分)子贡清楚地认识到叔孙武叔借抬高自己来诋毁孔子的不良用心,巧妙地以宫墙作比,说自己的学问不高,以此来衬托孔子的学问高。

并指出叔孙武叔不得其门,根本不可能了解老师学问的高深、内涵的丰富多彩。

结尾以平和的语气讽刺叔孙的平庸。

(2分)

【解析】

5.

试题分析:

忝列门墙:

谦辞,表示自己愧在师门。

只能用于第一人称。

一般指仍在老师门下。

忝,有愧。

“忝”便是自己位列其中会让余者蒙羞。

该词只能用于自己,不能用于他人。

考点: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6.

试题分析:

这是一道考查赏析表达技巧的题目,此类题目的解题思路是先指出所用表达手法,再结合文本内容具体分析,最后点出其表达效果。

考点: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參考译文]

子禽向子贡问道:

“老师他老人家一到哪个国家,必然听得到那个国家的政事,求来的呢?

还是别人自动告诉他的呢?

”子贡道:

“他老人家是靠温和、善良、严肃、节俭、谦逊来取得的。

他老人家获得的方法,和别人获得的方法,不相同的吧!

7.天赋良知格物致知(各1分)

8.孟子认为,“良知良能”就是人所具有的天赋的道德观念,亲亲、敬长、仁爱的道德观念是人本身所具有的,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

(2分)王阳明进一步发展孟子观点,认为“良知”就是天理;“良知”向外发动,致“良知”于事事物物之中,是“致知”,是“行”;事事物物得其理,为“格物”,知行合一(“心”“理”合一),格物致知。

(2分)(意思大致相同即可)

【解析】

7.

试题分析:

本题考题干“分别用四个字概述孟子和王阳明观点”要求考生在理解语段的基础上概括主要内容。

考生首先找到关键语句再加以概括。

孟子的观点集中在“人之所以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

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

”王阳明的观点集中在“吾心之良知,即所谓“天理”也。

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矣。

致吾心之良知者,致知也。

事事物物皆得其理者,格物也。

是合心与理而为一者也。

”在找到中心句后加以总结,得出答案。

考点: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8.

试题分析:

本题考题干“根据引文有关“良知”论述,谈谈你对孟子和王阳明观点的理解。

”要求考生在理解语段的基础上概括主要内容。

考生首先找到关键语句“良知”再回到语段中概括。

孟子的观点集中在“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

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

亲亲,仁也;敬长,义也。

无他达之天下也。

”王阳明的观点集中在“若鄙人所谓致知格物者,致吾心之良知于事事物物也。

”在找到中心句后加以总结,得出答案。

考点: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9.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10.

(1)烘托,以“酒冷”、“灯青”烘托其内心的悲凉。

(2)寓情于景,鸳鸯、秋雨、半池莲都同是在池塘中。

秋雨入池,池莲带雨,若含红泪,为鸳鸯分飞而苦。

池莲滴雨摇风,可怜又可爱,以此表达女主人公送别时内心的愁苦与悲伤。

(3)虚实结合,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将离别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上片实写一对恋人由不忍分离到终于分离的过程。

下片由实到虚,由眼前的分离而转写盼望团圆之期是虚写。

着意描绘女主人公内心的孤独与寂寞。

【解析】

9.

试题分析:

上片结句“分飞苦,红泪晓风前”“晓”即天快亮了,即拂晓时分。

“红泪”即荷池中红色荷花带雨,也喻指情人的眼泪。

这里,一个“晓”字,不但表明天快亮了,而且暗示了情人快分别了。

这里表面是说,秋雨入池,池莲带雨,若含红泪,为鸳鸯分飞而苦。

实则是运用鸳鸯“分飞苦”表明情人的分别之苦。

柳永词《雨霖铃》中的名句“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表达的也是这样的情感。

考点: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0.

试题分析:

表达技巧有修辞方法:

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

表达方式:

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抒情:

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

描写:

可分为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