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渔业发展十一五规划.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030562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0.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渔业发展十一五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广东渔业发展十一五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广东渔业发展十一五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广东渔业发展十一五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广东渔业发展十一五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广东渔业发展十一五规划.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广东渔业发展十一五规划.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广东渔业发展十一五规划.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广东渔业发展十一五规划.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广东渔业发展十一五规划.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广东渔业发展十一五规划.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广东渔业发展十一五规划.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广东渔业发展十一五规划.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广东渔业发展十一五规划.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广东渔业发展十一五规划.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广东渔业发展十一五规划.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渔业发展十一五规划.docx

《广东渔业发展十一五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渔业发展十一五规划.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广东渔业发展十一五规划.docx

广东渔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省渔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十一五”时期,是省渔业由“渔业大省”向“渔业强省”转变的重要时期。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渔业经济发展全局,抓住机遇、统筹规划,实现渔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对建设社会主义新渔村,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具有重大意义。

为保证渔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按照国家和省关于编制“十一五”规划的要求编制本规划。

 一、“十五”渔业发展主要成就

  “十五”期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省认真贯彻落实省海洋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海洋经济的决定》(粤发[2004]3号),从加快现代渔业建设进程的战略高度,提出渔业经济发展的思路和重点,克服对虾出口反倾销、“氯霉素”、“孔雀石绿”等事件的不利影响,实现省渔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

渔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主要水产品供给充足,渔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渔业科技进步不断加快,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得到加强,渔业资源环境保护得到加强,渔民收入水平持续增长。

  

(一)渔业产量稳步增长,水产品供给充足2005年省水产品产量达695.23万吨,比2000年增长17.2%,年均递增3.23%。

其中:

海洋捕捞产量为172.05万吨,比2000年减少10.1%,年均递减1.94%;淡水捕捞产量13.02万吨,比2000年减少3.8%,年均递减0.78%;海水养殖产量225.91万吨,比2000年增长33.7%,年均递增5.98%;淡水养殖284.25万吨,比2000年增长29.7%,年均递增5.34%。

省人均占有水产品达75.6公斤,比“九五”期末增加7公斤,水产品消费已成为人民群众改善食物结构,提高生活质量的好习惯。

  

(二)渔业经济总量进一步提高,已成为省农业的重要支柱产业2005年渔业经济总产值1018.3亿元(现价,下同),比2000年增长71.2%,年均递增11.35%,其中:

水产品总产值540.9亿元,比2000年增长41.07%,年均递增7.1%,占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达23%,比2000年提高了0.5个百分点,高出全国平均水平近10个百分点,已成为大农业中的重要支柱产业。

  (三)渔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明显成效渔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二、三产业成为新的增长点。

2005年省渔业第二、三产业产值分别达202.6亿元和274.8亿元,比2000年分别增加了124.8亿元和141.4亿元,年均递增21.1%和15.55%,远快于第一产业的增长速度;三次产业比例由64.5:

13.1:

22.4转变为53.1:

19.9:

27。

水产品加工发展较快。

2005年省水产品加工量达119.5万吨、加工产值139亿元,分别比2000年增长了54.8万吨和74.1亿元,年均递增9.13%和11.73%.目前省拥有水产品加工厂1139家,年加工能力达193万吨,冰厂冷库493座、日冻结能力10945吨、制冰能力12529吨、冷藏能力14.5万吨/次,初步形成了渔业制冷、冷冻加工品、干制品、鱼糜制品、罐头、腌熏品、鱼粉、藻类食品和医药化工等一系列产品体系,涌现一批如恒兴、新华海、侨丰集团等国家级和省级渔业龙头企业,先后有41个产品在历届中国农业博览会上取得奖牌,32个产品被中国农业博览会认定为优质产品,28个产品取得部(省)优称号,40个产品获得省名牌产品称号。

在一些地(市)水产品加工已成为渔业纵深发展的主要途径,仅市,在“十五”期间新建加工企业达290家,已为成全国乃至世界先进加工技术的聚集地。

  渔业生产结构进一步优化。

近海捕捞强度得到有效控制,远洋渔业发展迅速。

目前省远洋渔业船数达181艘,产量12.62万吨,产值7.75亿元。

水产养殖业发展迅猛,2005年省养殖业产量达510.16万吨,占省水产品总量的73.38%,捕捞与养殖的产量比例由2000年的34.6:

65.4转变为26.6:

73.4,养殖业已成为渔业生产发展的主要力量。

  渔业生产布局进一步优化,“一条鱼”工程成效显著。

“十五”期间,各地加快渔业生产布局的调整,按照“一市一品”、“一县一品”、“一镇一品”的方针,积极发展“一条鱼”工程,加快优势水产品产业带建设。

目前,已建立了鳗鱼、淡水养虾、桂花鱼、加洲鲈、罗非鱼、甲鱼、鲍、对虾、优质海水鱼、珍珠以及三角鲂、银鱼等一大批特色主导品种生产基地和一批集约化出口商品基地,初步形成了珠江三角洲以鳗、鲈、鱖、淡水虾、咸淡水养殖等传统名优品种的高效养殖为主,粤东、粤西以对虾、珍珠、鲍、牡蛎、甲鱼等养殖为主,粤北山区以欧洲鳗、大鲵等一批暖水性、冷水性名优品种养殖为主的生产格局。

罗非鱼、鱖、鳗鱼、珍珠、优质海水鱼等产量连续多年居全国前列。

  (四)“科技兴渔”步伐明显加快2005年省拥有海洋与渔业科研机构16家,海洋与渔业科技人员1200多人。

建立了、、、等8个区域性水产试验中心;建成了4个省级重点实验室,成立了、、揭阳、、、江门、等12个区域性水产技术推广中心站,启动了18个陆山区县水产技术推广站的建设。

已有15个地级以上市和15个县(区)成立了水生动物防疫检疫机构。

水产科技攻关和技术推广取得显著成效,“十五”期间,共获得国家专利59项,省科技进步奖19项,省农技推广奖35项。

首批纳入重大科技兴海项目招标的8大类14个项目全部通过了鉴定,其中14项技术获得国家专利。

深水抗风浪网箱制造和生产技术已实现国产化、规模化,推动渔业机械化发展。

启动渔业科技入户工程,推广应用4项主推技术,培育515个科技示户,辐射带动1.03万养殖户,为科技推广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塘、技术要领直接到人创立了新机制。

“十五”期间,渔业科技贡献率达到50%。

  (五)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水平稳步提高省初步建立起以省渔业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省水产养殖病害防治中心为骨干的水产品质量安全及病害监测检验体系;已有122家企业通过HACCP体系国际认证、25家获得出口欧盟注册、25家通过ISO系列认证;制订和实施渔业地方标准114项,建成对虾、珍珠、罗非鱼、鳗鲡、中华鳖等24个省级以上标准化示区,组织认定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243个,83个水产品获得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标志,已有食品水产进出口集团公司的草鱼、鲮鱼片,的“南水青蟹”等8个水产品获得绿色食品认证,对保证水产品消费安全,推动水产品出口发挥很大作用。

  (六)水产品市场化进程不断加快“十五”期间,水产品市场体系进一步完善,水产品市场化进程不断加快。

2005年省已建成水产品专业批发市场达75家,初步形成了以批发市场为中心、集贸市场为基础、直销配送和超市连锁为重要补充的水产品营销体系,基本形成了水产品大市场、大流通的格局。

2005年水产品批发市场交易量达261万吨、306亿元。

  国际贸易方面,水产品出口发展迅猛。

2005年,省水产品对外贸易达78.92万吨、19.11亿美元。

其中出口33.9万吨、创汇13.36亿美元,分别比2000年增加10.1万吨和7.06亿美元,年均递增7.3%和16.2%,占农产品出口创汇的36%,初步形成了对虾、罗非鱼、鳗鱼制品等一系列具特色的出口创汇拳头产品,水产品出口已成为农产品出口的主力军。

  (七)渔业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渔民收入稳步提高已建成国家级原良种场6家,省级原良种场23家;基本完成渔港建设十年议案确定的56个渔港的整治建设任务,省共完成工程总投资60667万元,建成码头4790米、护岸19897米、防波堤4058米,拦沙堤3365米,疏浚港池航道1256万立方米。

启动闸坡、硇洲、渔港、阳西沙扒等国家级中心渔港和一级渔港建设;加快池塘设施建设,“十五”期间各级共投入池塘整治资金1.6亿元,整治池塘13.8万公顷,为渔民增收、渔业增效打下坚实基础。

2005年省渔民人均纯收入7300元,劳均纯收入15500元,分别是省农民人均、劳均纯收入的1.5倍和2.0倍。

渔业已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好路子。

  (八)渔业资源环境保护扎实有效,渔业管理工作日益增强继续实施休渔和渔业船网工具控制指标制度,有效保护了近海渔业资源,控制了近海捕捞强度。

启动了《人工鱼礁建设议案》和《渔民转产转业议案》。

到2005年底止,共建造人工鱼礁礁体11619个,投放报废渔船46艘,有效修复了渔业资源;渔业资源人工增殖放流力度不断加大,取得明显效果;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目前省已建成海洋与渔业自然保护区66个,其中国家级2个、省级4个;加强珍稀濒临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管理,保护珍稀、濒危的水生野生物物种达20种。

加强海洋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初步建立了重大海洋与渔业环境灾害监测预警机制,发布了海洋环境质量公报,提高了人民保护海洋环境的意识,增强海洋与渔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建立养殖使用证制度,规养殖行为,省已发养殖使用证5.5万本,涉及养殖面积350万亩;完成了渔政队伍的“三合一”的统一综合执法改革,提高海洋与渔业执法能力,出台了《省渔业管理条例》,为渔业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二、“十一五”渔业面临的国外发展环境

  2001年联合国大会宣布,“21世纪是海洋世纪”,全世界迈进了大规模科学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扩大海洋产业,发展海洋经济的新时期。

这将对省渔业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参与国际竞争,带动省渔业产业结构和产业水平的提升提供了更好的条件。

同时,随着国际对海洋资源的保护日益重视,资源、市场、技术、人才的竞争更加激烈,贸易保护主义有新的表现,欧美日等进口国对输出国企业实行更加苛刻的技术壁垒,增大省渔业进入国际市场的难度,对渔业经济发展和安全提出新的挑战。

  当前,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

同时,明确提出要“积极发展水产业,保护和合理利用渔业资源”,并将其列为“十一五”期间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工作容。

省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时机日益成熟,将为省渔业发展提供有利契机。

居民消费结构逐步升级,消费习惯和消费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更加崇尚自然、绿色、健康,水产品成为农产品批发市场中成交量较大的商品。

水产品社会需求量的不断扩大也为渔业经济提升提供了非常广阔的空间。

此外,处于国际经济两大体系的交汇点,又处于我国海岸及渔业生产力布局主轴线上,区位优势显著。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构建,与、、澳门全方位的经济合作、互补、共赢关系日益紧密,《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框架协议》的签订和落实等区域性经济合作的加强,为省发展与东盟国家海洋渔业经贸合作,加强与台港澳共同整合开发南海海洋渔业资源,与泛珠三角各省渔业养殖、加工、市场等全方位的合作提供了最大机遇。

这些都为省渔业经济持续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同时,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省渔业仍存在不少的问题。

如渔民收入下降,转产转业难度较大。

渔业产业结构仍然不尽合理,渔业加工、流通和服务等二、三产业在渔业中所占份量较低。

水产品加工深度不够,加工产品中名牌产品少,附加值提升有限。

渔业经营和管理体制与市场经济的要求不相适应,上规模的渔业龙头企业少,大型水产交易市场少,尚未真正建立起水产品市场准入机制,没有很好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关系问题。

工业反哺渔业还没得到充分的体现;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渔业科技支撑体系薄弱;渔业质量安全形势严峻;渔业资源和环境保护仍有待进一步加强。

“十一五”期间省渔业发展仍将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

  本世纪头二十年是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十一五”时期尤为关键。

作为大农业中的重要产业——渔业也得到高度重视,在全国“十一五”规划发展建议中明确提出要“积极发展水产业,保护和合理利用渔业资源”,渔业发展将面临重要发展机遇。

我们必须抢抓机遇,进一步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增强发展动力,继续发挥比较优势,努力创造渔业新局面,切实做到:

第一,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增长方式转变。

这是省渔业所处发展阶段的迫切要求。

要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目标,优化产业结构,提升技术水平,实现渔业发展由量增长向质扩转变,在提高质的基础上实现量的新扩。

  第二,必须加快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这是确保省渔业经济持续发展、长盛不衰的关键环节。

要建立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机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构建新型的渔业。

  第三,必须加快区域协调发展。

要按照水产品优势产业带布局规划,加快优势养殖带建设,发挥珠江三角洲的辐射作用,推动东西两翼和山区渔业发展,形成优势互补、互动发展的新格局。

  第四,必须推进国际和区域合作,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不断拓展省渔业的发展空间。

这是省渔业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和继续当好排头兵的必然选择。

要以全球视野来积极开展与周边国家的渔业合作,提高国际竞争力。

推进与东盟、“泛珠三角”省份、港澳台地区的渔业合作,探索珠江流域渔业合作机制。

  第五,必须切实加强海洋资源环境保护。

这是关系到省渔业未来长远发展的重大举措。

要以人工鱼礁和自然保护区建设为契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渔业,发展循环再生的绿色渔业,走出一条生态环境系统和渔业经济发展系统良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路子。

  第六,必须加快社会主义新渔村建设。

这是省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

要在发展渔业经济的同时,切实解决渔民生产生活突出问题,促进渔民增收,为构建和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应有贡献。

 三、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省渔业工作的全局,以渔业增效、渔民增收、建设渔业经济强省为目标,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积极实施科技兴渔、外向带动、可持续发展和依法治渔战略,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产业整体素质、效益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做大做强养殖业、加工业、远洋渔业和休闲渔业,扩大水产品出口,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和渔业生态环境保护,实现渔业科学发展、率先发展和全面发展,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渔区,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二)发展目标“十一五”时期,渔业经济各项经济指标继续居于全国各省市前列,优势水产品产业带领先全国水平,渔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进一步提高,渔业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得到优化,科学技术贡献率显著提高,产业整体素质、效益水平和国际竞争力不断提升,建立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预警机制,进一步提高渔业管理水平,渔业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渔业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力争到“十一五”期末,初步形成科学的捕捞业、健康的养殖业、高效的加工业、繁荣的流通业、兴旺的休闲渔业。

  1、水产品产量2010年,水产品总产量将达到750万吨,年均增长1.53%.其中海洋捕捞175万吨,年均增长0.26%;海水养殖250万吨,年均增长2%;淡水渔业325万吨,年均增长1.8%。

  2、水产品产值2010年,渔业产值达到1300亿元,年均增长5%.其中,水产品产值590亿元,年均增长1.75%;二、三产业产值710亿元,年均增长8.26%,逐步使渔业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3、水产品加工2010年,水产品加工品产量达240万吨,产值350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4.97%和20.28%,水产品加工率达50%。

  4、渔民人均、劳均收入2010年,渔民人均纯收入达8500元,劳均收入18500元,年均递增分别为3.09%和3.6%。

  5、水产品出口2010年省水产品出口达60万吨,25亿美元,年均递增12%和13.4%。

 6、渔业生态环境与资源保护目标到2010年,主要污染物排海量得到有效控制,沿海城市附近海域和重要海湾整治取得明显成效,近岸海域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减缓,外海水质保持良好状态,海洋生物资源衰退趋势得到初步遏制,沿海综合整治取得初步成效,逐步实现重点入海河口、湿地及滩涂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加大渔业生态环境与资源保护的力度,加快自然保护区和人工鱼礁建设步伐,建设167个以保护珊瑚、红树林、海草床、人工鱼礁、滨海湿地和水产种质资源为主的海洋与渔业自然保护区,重点建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1个、省级自然保护区21个;建设12个人工鱼礁区、100座人工鱼礁,构建渔业生态安全的蓝色屏障;进一步提高海洋与渔业环境监测能力、重大渔业环境灾害的监控和预警能力,重点海域监控区赤潮发现率达到100%,努力减轻赤潮灾害造成的损失。

四、发展重点和区域布局

(一)发展重点

  1、构建负责任的捕捞业捕捞业特别是海洋捕捞,是省传统的渔业生产方式,曾在80年代末90年初为沿海渔民增收、渔区的繁荣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但随着近年近海资源的不断衰退、捕捞强度的不断增加和生产资料成本的不断提高,渔船效益不断下降,渔民收入逐步减少,贫困渔民不断增加,海洋捕捞业的和谐、可持续发展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为此,“十一五”期间,一是要加快捕捞业生产结构调整,继续按照“淘汰一批、改造一批、发展一批”的原则,减轻近海渔业资源压力。

二是以渔民转产转业为契机,削减捕捞渔船和功率,降低捕捞强度,加强转产转业渔民职业技能培训,安置失业渔民生产生活出路;三是实施网具准入制度,在严格执行国家渔具使用标准的同时,抓紧制定省的渔具标准制度,杜绝非法捕鱼;四是规捕捞许可管理,要加大捕捞业基础性工作的研究力度,开展渔业资源调查与评估,探索对渔业资源限额管理和渔船强制报废制度,严厉打击“三无”渔船和非法捕渔行为,逐步建立起捕捞强度与海洋渔业资源增长相和谐的机制;五是多方协调,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要抓好人工鱼礁建设,尽快恢复渔业资源,保证海洋捕捞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六是努力提高捕捞行业素质,推行船网工具改造革新,缩短与港澳、省外渔船差距,大力发展外海和远洋渔业。

利用国家支持远洋渔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推进现代化远洋渔船建造和渔船装备改造大力,积极参与全球渔业资源开发,重点发展大洋性渔业;加快和完善远洋渔业产业链,提高远洋渔业的组织化程度和国际竞争力。

力争在“十一五”期末,逐步形成一个科学、和谐的捕捞生产体系。

  2、发展科学的养殖业水产养殖业是省渔业未来发展的主要力量。

经过近年的快速发展,水产养殖业也面临过度开发和环境污染等突出问题。

因此,以养殖证为载体,引入水产品市场准入和质量安全管理核心容,在充分调研基础上,逐步构建养殖准入制度,推动养殖业科学和谐发展,实现渔业经济从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转变显得至关重要。

“十一五”期间,一是加强对渔业生态环境研究。

组织水产科研、院校专家对养殖环境的承载能力,进行动态科研与监测,建立养殖发展对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的评价体系,以此为依据规划养殖业发展,构建养殖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和谐。

各区域根据水域滩涂资源、生态资源、地下水资源、土地、山塘水库状况,开发节约型、环保型养殖业,务求规模合理、模式科学,实现生态环境与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和谐统一。

二是继续推进“一条鱼”工程,按照“开发一个品种、形成一个产业、深化一门科学、致富一方群众”的原则,立足开发利用优势资源,挖掘国外市场潜力,坚持因地制宜各有侧重,加大培育区域性主导产品的力度,培育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养殖品种,形成优势水产品产业带,建设一批无公害养殖基地、水产品出口原料基地,为消费者提供符合国外质量安全标准的水产品。

三是加大科技储备与开发,运用现代生物技术、信息、工程技术,开展现代渔业科研,储备一批高新科研成果,并迅速转化,提高水产养殖业发展的科技含量。

四是重点发展浅海养殖和陆大水面增养殖,优化养殖品种和养殖模式,引导各地对养殖水面进行整治,优化基础设施条件,顺应无公害养殖发展需求,选节能、环保养殖模式,推广良种良法,实现水产养殖业良性扩。

以深水抗风浪网箱、工厂化养殖为切入点,以品种选择、培育、设备、饲料、养殖技术、流通加工为基础,延长水产养殖产业链,推进水产养殖从传统养殖向现代工业化的养殖方式转变,提高产业的竞争实力。

五是倡导、鼓励间养、轮养、套养、混养等生态养殖模式,逐步淘汰落后的养殖技术和工艺,采取措施控制养殖自身污染。

加快水产养殖互净清洁生产工艺研究,逐步形成并推行养殖全过程控制污染的养殖模式,实现数量向质量、效益转变。

六是加快水产种苗原良种场建设,加强水产种苗质量管理的立法,强化水产苗种的检验监测,实施水产种苗生产许可证管理,建立水产种苗质量检测制度,选好良种育好苗,推动水产养殖业稳定、持续、健康发展。

  3、发展高效的水产加工业水产品加工是实现水产品增殖的重要环节。

要借鉴现代工业的观念、思路、机制和办法来发展水产品加工业,采用工业技术进步手段推动水产品加工。

按照产业化经营、工厂化生产、市场化营销、科学化管理、社会化服务的要求,全面提高水产品加工业质量和效益。

按照优势水产品区域布局的要求,合理安排水产品布局,协调区域之间产业和产品的分工;加快产业化进程,培养和发展一批实力雄厚,辐射带动力强的渔业龙头企业。

“十一五”期间,重点发展水产品精深加工,提高加工增值水平。

深挖海洋渔业资源深加工潜力,重视低值海洋渔业资源和淡水渔业的综合开发利用;提高优质海洋渔业资源深加工产品的品位和档次;大力发展合成产品、海洋医药、功能保健产品、美容产品等。

从强化国际质量安全认证入手,扶持建设一批领先世界先进水平的水产品加工业示园区,提高水产品加工业的总体素质,扩大省水产品的竞争力。

  4、构建繁荣的水产流通业要继续加快水产品批发市场建设步伐,大力发展现代流通方式,重点支持农产品物流、连锁经营、直销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的发展,注重期货市场的培育。

在进一步完善批发市场拍卖交易试点的基础上,探索农产品价格形成新机制,总结规交易模式;做好批发市场电子统一结算示推广工作,进一步改善交易手段,规交易行为,提高流通效率;积极引导水产品批发市场开展连锁经营,为批发市场与连锁企业之间开展合作创造条件;积极引导渔民面向连锁经营,发展专业化生产,提高质量规格,形成商品批量;积极促进渔(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与连锁企业建立稳定的产销联系,逐步形成以水产品批发市场为中心,以连锁配送、电子商务、期货市场等现代流通方式为先导,产地市场与销地市场相衔接、现货市场与无形市场相配套、国市场与国际市场相呼应的农产品市场体系。

实现水产品市场建设数量扩向强素质、提升功能转变;流通方式要由过分依赖传统的有形市场向有形市场与连锁配送、电子商务、期货市场等现代流通方式并重转变;市场供应由注重保障数量充足向保障数量充足与质量安全并重转变。

同时,要全面强化水产品营销促销服务,立足国市场,放眼国际市场,加快构建有效开拓国际市场和衔接国产销的水产品营销促销服务体系,提高市场竞争力。

结合“泛珠三角”港口区域合作,构建水产流通绿色通道,加快水产品流通。

  5、发展兴旺的休闲渔业休闲渔业是渔业部的一项产业。

它是通过优化配置渔业资源,把旅游观光与现代渔业有机结合,实现一、二、三产业的相互转移与结合,从而创造出较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一种新兴产业。

发展休闲渔业是加快渔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也是渔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十一五”期间,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以渔业生产活动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立足现有基础,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发挥资源优势,突出地域特色,综合开发,循序渐进的原则,坚持高起点定位,高水平经营,高层次指导,高效能服务,完善各种配套设施,增加服务功能,在提高整体效益上下功夫,使休闲渔业不断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

一是要结合人工鱼礁建设,积极发展海上游钓业。

二是发挥渔港的整体功能,把渔港建设成为集渔船避风、水产品交易、供油供水、船用配件供应和品鱼、观赏为一体的综合性渔港,依托渔港条件发展休闲渔业。

三是规划一些垂钓、观赏、餐饮、游乐、度假、美食项目,形成一批有档次、有特色、有规模的休闲渔业基地、园区。

四是以举办各种节日庆典、博览会等活动为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渔业文化活动。

五是大力发展观赏鱼养殖及系列产品,不断更新花色品种,提高品种档次。

六是与旅游相结合,拓展“休闲渔业”旅游项目,如各地兴起的“渔家乐”、“鱼趣”、“鱼文化”、“美食鱼”等项目,进一步拉大产业链。

实现渔业涵的扩。

 

(二)区域布局

  区域协调发展有利于调整优化区域空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