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球菌属 Streptococcus的检验.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031276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75.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链球菌属 Streptococcus的检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链球菌属 Streptococcus的检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链球菌属 Streptococcus的检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链球菌属 Streptococcus的检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链球菌属 Streptococcus的检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链球菌属 Streptococcus的检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链球菌属 Streptococcus的检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链球菌属 Streptococcus的检验.docx

《链球菌属 Streptococcus的检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链球菌属 Streptococcus的检验.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链球菌属 Streptococcus的检验.docx

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的检验

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的检验

Ø链球菌(Streptococcus)是化脓性球菌的另一类常见的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人及动物粪便和健康人鼻咽部,引起各种化脓性炎症、猩红热、丹毒、败血症、脑膜炎、产褥热以及链球菌变态反应性疾病等。

(一)生物学性状

1、形态与染色

革兰氏阳性;球形或卵圆形,直径0.6~1.0μm。

链状排列,短者4-8个细菌,长者有20~30个细菌。

菌链的长短与菌种及生长环境有关:

(1)致病菌株较长,非致病菌株较短;

(2)固体培养基多为短链,液体培养基常为长链;

(3)病料多呈长链,但败血症猪体分离的多为成双或短链。

  

ØA、B、C、D群中,多数菌株在血液或血清培养基上的幼龄培养菌或病料中的菌体常见荚膜。

除D群一些菌株外,无芽胞,无鞭毛。

2、培养特性

Ø 需氧或兼性厌氧,有些为厌氧菌。

营养要求较高。

普通培养基中需加有血液、血清、葡萄糖等才能生长。

最适温度37℃,最适pH7.4-7.6,血琼脂平板上形成细小露滴状、灰白色、圆而微凸、表面光滑、边缘整齐的菌落;

Ø不同菌株有不同溶血现象:

马腺疫链球菌明显β溶血、化脓链球菌和兽疫链球菌强β溶血、无乳链球菌弱β或α溶血、乳房炎链球菌α或γ溶血、停乳链球菌和肺炎链球菌α溶血。

Ø血清肉汤培养后,有粘稠或絮状沉淀,上液清朗。

3、生化反应

Ø发酵简单的糖类,产酸不产气。

Ø对乳糖、甘露醇、水杨苷等的分解因菌株而异。

Ø一般不分解菊糖,不被胆盐或1%去氧胆酸钠所溶解。

这两种特性可用来鉴别甲型溶血性链球菌和肺炎球菌。

Ø能使牛奶产酸而不凝固,不液化明胶。

Ø乙型(β-)溶血链球菌对杆菌肽敏感。

4、抗原结构主要有三种:

 

(1)核蛋白抗原:

或称P抗原,无特异性,各种链球菌均同,与葡萄球菌有交叉。

 

(2)多糖抗原:

或称C抗原、系统族特异性抗原,是细菌壁的组成成份。

 (3)蛋白质抗原:

或称表面抗原,包括抗M、R、T、S等四种不同性质的抗原组份,具有型特异性。

是链球菌细胞壁的蛋白质抗原,位于C抗原外层,同族链球菌可根据表面抗原不同进行分型,如A族链球菌可据此分为60多型。

兰氏分群法:

兰氏(Lancefield)用温热的稀盐酸浸出C抗原,与特异性血清作沉淀反应,将链球菌分为20个血清群(A-V,缺I和J)。

同群链球菌间,因表面蛋白质抗原不同,又分不同型。

5、致病性链球菌可产生的毒素和酶(致病因素)

1)溶血素2)致热外毒素3)透明质酸酶

4)链激酶5)链道酶6)杀白细胞素

(二)分类

1、根据抗原结构分

Ø根据链球菌细胞壁中多糖抗原的不同,将链球菌分成A、B、C、D、E、F、G、H、K、L、M、N、O、P、Q、R、S、T、U、V(即A-H,K-V)等20个血清群,该分类方法称为Lancefield分类法。

2、根据溶血现象分类

⑴甲(α)型溶血性链球菌

Ø菌落周围有不透明溶血环。

多为条件性致病菌。

⑵乙(β)型溶血性链球菌

Ø菌落周围形成完全透明的无色的溶血环,致病力强。

⑶丙(γ)型链球菌 不产生溶血素,菌落周围无溶血环,也称为不溶血性链球菌。

无致病性,常存在于乳类和粪便中,偶尔引起感染。

(三)抵抗力

60℃、30min可杀死大部分链球菌,对一般消毒剂敏感,在干燥尘埃中可存活数日,对青霉素、红霉素、氯霉素、四环素等均敏感,耐药性低。

(四)致病性与毒力因子

致病因子:

可产生多种酶和外毒素。

 

(1)M蛋白:

是链球菌细胞壁中的蛋白质,具有抗吞噬作用。

Ø纯化的M蛋白能使纤维蛋白原沉淀,凝集血小板,白细胞,溶解多形核细胞,并抑制毛细血管中细胞的移动。

ØM蛋白有抗原性,可刺激机体产生型特异性抗体,并与过敏反应有关。

(2)脂磷壁酸(LTA):

Ø与细菌粘附于宿主细胞表面有关,多数LAT位于细胞膜和肽聚糖之间,通过肽聚糖孔伸展至细菌细胞表面,人类口腔粘膜和皮肤上皮细胞、血细胞等细胞膜上均有LAT的结合位点。

(3)透明质酸酶(Hyaluronidaes):

Ø能分解细胞间质的透明质酸,使病菌易于在组织中扩散。

又称为扩散因子。

(4)链激酶(Streptokinase,SK):

又称链球菌溶纤维蛋白酶(Streptococcalfibrinolysin),是一种激酶,能激活血液中的血浆蛋白酶原,成为血浆蛋白酶,可溶解血块或阻止血浆凝固,有利于细菌在组织中的扩散。

耐热,100℃50min加热仍保持活性。

链激酶抗体能中和该酶的活性。

 (5)链道酶(Streptodonase):

又名脱氧核糖核酸酶(Streptococcaldeoxyribonuclease)。

主要由A、C、G群链球菌产生。

此酶能分解粘稠脓液中具有高度粘性的DNA,使脓汁稀薄易于扩散。

产生的相应抗体有中和该酶的活性。

用链道酶制剂进行皮肤试验可作为测定机体细胞免疫的一种方法。

(6)链球菌溶血素(Streptolysin):

溶解红细胞,杀死白细胞及毒害心脏,主要有“O”和“S”两种。

  ①链球菌溶血素O(StreptolysinO,SLO):

为含-SH基的蛋白质,对氧敏感,遇氧时一SH基即被氧化为-SS-基,暂时失去溶血能力。

溶血素O能破坏白细胞和血小板。

对动物心脏有急性毒害作用。

  ②溶血素“S”(StreptolysinS,SLS):

是一种小分子的糖肽,无抗原性。

对氧稳定,对热和酸敏感。

血平板所见透明溶血由“S”引起,能破坏白细胞和血小板,给动物静注可迅速致死。

注射小鼠腹腔,引起肾小管坏死。

(7)致热外毒素(Pyrogenicextoxin):

曾称红疹毒素(Erythrotoxin)或猩红热毒素(Scarletfevertoxin)是人类猩红热的主要致病物质,为外毒素,使病人产生红疹。

该毒素是蛋白质,对热稳定,具有抗原性,产生的抗毒素能中和该毒素的活性。

可分为A、B、C三种不同抗原性的毒素,无交叉保护作用。

(五)流行病学

(1)化脓性炎症:

由皮肤伤口侵入,引起皮肤及皮下组织化脓性炎,如疖痈、蜂窝组织炎、丹毒、乳房炎等。

沿淋巴管扩张,引起淋巴管炎,淋巴腺炎,败血症等,经呼吸道侵入,常有急性扁桃腺炎、咽峡炎,并蔓延周围引起脓肿、中耳炎、乳突炎、气管炎、肺炎等。

(2)败血症:

猪链球菌病的病原至少有三种:

马链球菌兽疫亚种、猪链球菌2型、猪链球菌1型。

(3)猩红热:

由产生致热外毒素的A族链球菌所致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特征为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皮疹和疹退后的明显脱屑。

(4)变态反应

①风湿热:

由A族链球菌的多种型别引起,临床表现以关节炎、以肌炎为主。

②急性肾小球肾炎:

见于人类,大多数由A族12型链球菌引起。

临床表现为蛋白尿、浮肿和高血压。

(5)其他疾病:

B族链球菌又称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usagalactiae)当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时,可引起皮肤感染、心内膜炎、产后感染、新生儿败血症和新生儿脑膜炎。

所致疾病小结

(六)微生物学诊断

⏹标本的采集:

采集适当的标本—渗出液、脓汁、乳腺炎

乳液、脑脊髓液、尿液和感染组织。

⏹检验方法

1、直接检查:

可直接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

2、分离培养:

接种血平板,观察菌落形态和溶血情况。

3、细菌鉴定:

菌落形态、溶血特性、细菌形态、生化特性。

如定群、定型,则要作血清学试验。

4、血清学试验

 

(1)可使用特异性血清,对所分离的链球菌进行血清学分群和分型。

 

(2)抗链球菌溶血素O试验(Anti-streptolysinOtest,ASOtest),简称抗O试验。

常用于风湿热的辅助诊断。

患者血清中的抗O大多在250单位左右,活动者一般超过400单位。

(七)微生物检验

1、检验程序

液体检样

•固体检样→样品处理→增菌培养→分离培养→纯化培养→生化鉴定→报告结果

2、检验操作要点

1)采样:

食品:

按常规人体:

咽拭、血、尿

2)增菌培养:

葡萄糖肉浸液肉汤一般情况36±1℃24h

匹克氏肉汤:

在污染严重时用

3)分离培养:

血平板,37℃24h,菌落:

灰白色,半透明或不透明,表面光滑,有透明溶血环

4)分纯培养:

血平板37℃24h

5)镜检:

革兰氏染色,阳性,G+链状排列,符合者可做生化鉴定。

6)生化鉴定:

①链激酶试验(溶纤维蛋白酶试验)

Ø吸取草酸钾血浆0.2mL,加0.8mL灭菌生理盐水,混匀,再加入链球菌18-24h36℃肉浸液肉汤培养物0.5mL及0.25%氯化钙0.25mL,混匀,置于36℃水浴10min,血浆混合物自行凝固,观察凝块重新完全溶解的时间,完全溶解为阳性,如24h后不溶解即为阴性。

Ø同时用肉浸液肉汤做阴性对照,用已知的链激酶阳性的菌株做阳性对照。

②杆菌肽敏感试验:

将纯化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接种血平板,在划线处贴附杆菌肽纸片,37℃18h,出现抑菌带为阳性,(可推测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7)报告结果:

根据培养后的形态,菌落特征及生化试验可报告:

有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生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