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皇城镇第一中学届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032541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36.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皇城镇第一中学届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皇城镇第一中学届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皇城镇第一中学届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皇城镇第一中学届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皇城镇第一中学届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皇城镇第一中学届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皇城镇第一中学届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皇城镇第一中学届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皇城镇第一中学届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皇城镇第一中学届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皇城镇第一中学届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皇城镇第一中学届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皇城镇第一中学届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皇城镇第一中学届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皇城镇第一中学届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皇城镇第一中学届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皇城镇第一中学届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皇城镇第一中学届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皇城镇第一中学届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皇城镇第一中学届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皇城镇第一中学届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皇城镇第一中学届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皇城镇第一中学届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皇城镇第一中学届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皇城镇第一中学届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皇城镇第一中学【最新】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AB.BC.CD.D

2.实验是检验化学原理的“最高法庭”,下列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A.AB.BC.CD.D

3.实验室制取气体选择收集方法时,在下列性质中,必须考虑的是()。

①颜色;②密度;③溶解性;④可燃性;⑤能否与水反应。

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②③⑤

4.某纯净物稍微加热就能分解为氨气(化学式为NH3)、二氧化碳和水三种物质,据此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该物质一定含氮、氢、碳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B.该物质不稳定

C.该物质由氮、氢、氧、碳四种元素组成D.该物质为化合物

5.在化学反应前后,下列各项中,肯定不会变化的是()

①原子的数目;②元素的种类;③物质的质量总和;④分子的数目;⑤物质的种类;⑥物质的体积;⑦物质的状态;⑧元素的化合价;⑨原子的种类;⑩分子种类

A.①②③④⑤⑨B.①②③⑨C.①③⑥⑧⑩D.①④②⑦⑧⑩

6.下列实验能够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A.AB.BC.CD.D

7.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B.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产生白雾

C.蜡烛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白烟

D.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8.在密闭容器中(内含空气)燃烧红磷,有关质量随时间变化如下图所示。

能正确反映容器内有关质量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是()

A.AB.BC.CD.D

9.如图所示的四位同学正在讨论某一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他们所描述的化学方程式是

A.C+O2

CO2B.2CO+O2

2CO2

C.H2+Cl2

2HClD.2H2+O2

2H2O

10.下列叙述完全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1L氢气和1L氧气反应生成2L水。

B.蜡烛完全燃烧后,蜡烛没有了,这违背了质量守恒定律。

C.水结成冰前后,质量保持不变。

D.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的质量等于参加反应的铁丝与参加反应氧气质量之和。

11.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在空气中点燃镁条:

Mg+O2

MgO2B.铝氧气中燃烧:

2A1+O2

2A1O

C.铜在空气中加热:

2Cu+O2

2CuO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

4Fe+3O2

2Fe2O3

12.已知天然气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CH4+2O2

CO2+2H2O,此化学方程式不能提供的信息是()

A.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B.哪些物质参加反应

C.化学反应速率的快慢D.通过什么条件反应

13.噻吩(用X表示)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X+6O24CO2+SO2+2H2O,则噻吩的化学式为()

A.C4H4SB.C2H6SC.CH4SD.C6H6S

14.

分别表示A、B、C三种物质的分子,下图表示某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与生成物分子及其数目的变化。

该化学方程式中A、B、C前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

A.3:

2:

4B.1:

2:

2C.1:

2:

3D.3:

2:

2

15.下列图示中灭火方法有错误的是()

A.AB.BC.CD.D

16.对于化学方程式:

2H2+O2点燃2H2O的读法错误的是()

A.点燃条件下,氢气跟氧气反应生成水

B.点燃条件下,氢气加氧气等于水

C.点燃条件下,每2个氢气分子和1个氧气分子反应生成2个水分子

D.点燃条件下,每4份质量氢气跟32份质量氧气反应生成36份质量的水

17.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

物质

反应前的质量(g)

20

8

20

20

反应后的质量(g)

2

待测

32

26

对该反应,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中甲、丙、丁的质量比为3:

1:

2B.乙在该反应中一定是催化剂

C.待测质量一定为6gD.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18.下图中“

”和“

”分别表示两种元素的原子,能用该图表示的化学反应是

A.C+O2

CO2B.C+CO2

2CO

C.H2+Cl2

2HClD.2H2+O2

2H2O

19.在3A+B=C+2D2的反应中,10gA和32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2gC和一定量的D,若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4,则D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A.10B.20C.40D.80

20.能正确表示化学方程式aC2H6O+bO2

mCO2+nH2O中,各化学计量数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A.2b=nB.a+2b=m+2nC.a+b=m+nD.3a=n

二、填空题

21.用化学符号表示宏观物质,是化学学科特有的表示方式。

学好化学符号是学好化学学科的基础。

请你按下列要求正确书写化学符号,并回答有关问题:

⑴2个铝离子________,3个一氧化碳分子________,构成食盐的离子符号________,氖气的化学式_________,化镁的化学式________,氧化钾的化学式________。

⑵水通电分解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点燃镁条可以在二氧化碳中继续燃烧,生成碳和氧化镁,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用纳米级的某种氧化物做催化剂,使汽车尾气中的CO跟NO反应转化为两种气体,其中一种可参与植物的光合作用,另一种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

写出CO和N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之一是让农民饮用清洁的自来水。

ClO2是新一代饮用水的消毒剂,我国成功研制出制取ClO2的新方法,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图如下:

(其中

表示氯原子,

表示钠原子,

表示氧原子)

试回答:

(1)ClO2叫做___________,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_;

(2)根据反应的微观过程图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简答题

23.化学实验是学习化学的基础,请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⑴如图A,把二氧化碳气体沿烧杯壁慢慢倒入,观察到的现象是下层蜡烛先熄灭。

因此,由这一性质决定的二氧化碳的用途是灭火。

⑵如图B分别取直径相同的镁条和铁丝各15cm,观察它们与氧气反应的现象,记录如下:

物 质

镁 条

铁 丝

现 象

在空气中点燃后,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

在空气中不燃烧;将铁丝绕成螺旋状并在末端系一根火柴,点燃火柴后,放入氧气中,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选择相同长度和直径的上述两种金属做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在螺旋状铁丝的末端系一根火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写出铁丝在氧气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反应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

瓶中要预先加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科学探究题

24.某化学小组围绕燃烧与灭火的主题开展了相关活动。

请你参与完成:

(知识回忆)

从图一中观察到的现象及所得到结论正确的是____________。

A.实验中烧杯里的热水只起提高温度的作用

B.水下白磷未燃烧是由于没有与氧气接触

C.实验不能比较白磷和红磷的着火点高低

D.实验说明可燃物燃烧时,温度必须达到着火点或与氧气接触

由此可知可燃物燃烧的必备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交流讨论)

⑴改进后的装置(如图二)与图一相比,其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欲使图二中的红磷着火,可将试管从水中取出并________后才能对试管加热。

⑵将装有某气体的大试管口朝下垂直插入水中,使试管罩住白磷(如图三所示),结果观察到了“水火相容”的奇观,则大试管所装气体可能是_________;

(综合应用)

⑴“水火不相容”是指水能灭火,其实水有时也可以“生火”,比如钾遇水会立刻着火,此时可以用___________灭火,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学习化学的目的并不在于要成为化学家,重要的是善于用化学知识去分析、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

从化学的角度看,下列做法中不正确的是________。

A.家用电器着火,应先切断电源再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B.油锅着火,应迅速向锅中掺水,降低温度使其熄灭

C.大楼里着火时,应该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俯下身子逃出火灾区

D.室内起火时,应打开门窗,避免吸入浓烟

E.森林失火,向逆风方向奔跑逃离火灾区

五、实验题

25.实验室中,利用下列装置可以制取某些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写出带标号的仪器的名称:

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

⑵向气体发生装置内加入药品前,应该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实验室若用加热高锰酸钾固体制取氧气,2KMnO4

K2MnO4+MnO2+O2↑,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__;实验室要收集一瓶干燥的氧气,选用的收集装置为_______(填字母),用该装置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氧气收集好后要_________(填“正”或“倒”)放在桌面上,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⑷实验室制取氨气,常采用加热氯化铵(固体)和熟石灰(固体)混合物的方法。

氨气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它的密度比空气小,是制取氮肥的一种基本原料。

你认为制取氨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收集装置是_______ (填字母)。

⑸实验室利用硫化亚铁(FeS)(固体)和稀盐酸(液体)反应来制取硫化氢(H2S)气体,硫化氢是一种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的有毒气体,制硫化氢气体的发生装置为_________,收集装置为__________。

六、综合应用题

26.如下图所示,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

现将1.1g二氧化锰放入30.2g过氧化氢溶液的锥形瓶中,立即塞紧带导管的橡胶塞,待反应结束后,锥形瓶内剩余物的质量为29.7g。

⑴反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⑵反应结束后,可通过________(填操作名称),得到二氧化锰。

⑶计算参加反应的过氧化氢的质量,写出必要的计算过程____________。

(结果精确到0.1g)。

参考答案

1.C

【解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

A、篝火燃烧,是化学变化;B、植物光合作用,有新的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C、活性炭吸附色素异味时,没有新的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D、鲜奶制酸奶时有新的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选C.

2.D

【解析】A、点燃酒精灯,应该用火柴点燃,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只,易引发灯内酒精着火,甚至酒精灯爆炸,不符合题意;B、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组装好仪器后先将导管伸入水中,然后用手握试管,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证明装置的气密性好,不符合题意;C、向锥形瓶中加入块状或大颗粒固体时,应将锥形瓶横放,将固体放在锥形瓶口,然后将锥形瓶慢慢竖起,使固体滑到锥形瓶底,不符合题意;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集气瓶底应放少量的水或细沙,防止高温的生成物溅落使集气瓶底炸裂,符合题意;选D。

3.D

【详解】

实验室根据气体的密度、溶解性、能否与水反应选择气体收集方法,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用向下排空气法,不溶于水,不和水反应可用排水法收集,故选:

D。

4.A

【解析】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分解产物氨气(化学式为NH3)、二氧化碳和水三种物质中有氮、氢、氧、碳四种元素,所以反应物中也有氮、氢、氧、碳四种元素,所以选A。

5.B

【解析】化学反应前后有六不变:

宏观:

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元素种类不变、元素的质量不变;微观上:

原子的种类,原子的个数、原子的质量不变;一定改变的:

宏观:

物质的种类,微观:

分子的种类。

而分子的数目、物质的体积、物质的状态、元素的化合价等可能变,也可能不变;选B。

6.C

【解析】

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

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所以当涉及到气体应在密闭容器内进行。

A、镁燃烧生成氧化镁,有氧气参与反应,而且部分氧化镁以烟的形式逸散到空气中,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B、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的作用下分解生成氧气,装置没有密闭,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C、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没有气体,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D、盐酸和碳酸钠反应有气体生成,但装置没有密闭,不能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选C。

点睛: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如果涉及到气体,应在密闭容器内进行。

7.A

【解析】A.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符合题意;B.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产生白色固体,不符合题意;C.蜡烛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不符合题意;D.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不符合题意;

点睛:

描述现象时不能说出生成物的名称,“烟”用于描述固体颗粒弥漫,“雾”用于描述液滴弥漫的现象;选A

8.D

【解析】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A、开始物质的质量为零,不符合题意;B、化学反应中物质的种类一定改变,不符合题意;C、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不变,不符合题意;D、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符合题意;选D。

9.B

【解析】

由题中信息可知,四种反应类型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化合反应,一氧化碳燃烧和氢气燃烧两个反应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

1:

2,其中氢气燃烧各物质的质量比为1:

8:

9;一氧化碳燃烧的反应中,一氧化碳、氧气、二氧化碳的质量比为7:

4:

11;选B

10.D

【解析】A、2H2O通电2H2↑+O2↑,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气体物质的体积比,水是液体,故1L氢气和1L氧气反应生成水的体积不等于2L,不符合题意;B、所有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质量都不变,所以所有化学变化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蜡烛燃烧是化学变化,遵循质量守恒定律,不符合题意;C、水结成冰前后,质量保持不变,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不符合题意;D.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所以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的质量等于参加反应的铁丝与参加反应氧气质量之和,符合题意;

11.C

【解析】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一般有四步:

1.根据实验事实,在式子的左、右两边分别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并在式子的左、右两边之间画一条短线;当反应物或生成物有多种时,中间用加号(即“+”)连接起来.2.配平化学方程式,并检查后,将刚才画的短线改写成等号(表示式子左、右两边每一种元素原子的总数相等).3.标明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因为化学反应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发生);如点燃、加热(常用“△”号表示)、催化剂、通电等.并且,一般都写在等号的上面,若有两个条件,等号上面写一个下面写一个.4.注明生成物中气体或固体的状态符号(即“↑”、“↓”);一般标注在气体或固体生成物的化学式的右边.但是,如果反应物和生成物中都有气体或固体时,其状态符号就不用标注了.A.在空气中点燃镁条:

2Mg+O2

2MgOB.铝氧气中燃烧:

4A1+3O2

2A12O3;C.铜在空气中加热:

2Cu+O2

2CuO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

3Fe+2O2

Fe3O4;选C

12.C

【解析】A、化学计量数和相对分子质量乘积的比即为物质的质量比,由化学方程式可甲烷、氧气、二氧化碳、水的质量比为:

16:

64:

44:

36;B、方程式中等号左边的为反应物,所以甲烷和氧气是反应物;C、由方程式不能了解反应的快慢;D、有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条件为点燃。

13.A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量不变,反应后有4个碳原子、12个氧原子、1个硫原子、4个氢原子;反应前有12个氧原子,故X中含有4个碳原子、1个硫原子、4个氢原子;答案选择A

考点: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14.B

【解析】反应前后都存在的分子是剩余分子,该部分分子既不是生成的,也不是参加反应的,所以,该反应按

顺序,微粒个数比为1:

2:

2;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微粒个数比,所以A、B、C前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

2:

2;选B。

15.C

【解析】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充分接触发生的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燃烧需要同时具备的三个条件:

物质有可燃性、温度达可燃物的着火点、与氧气充分接触;灭火时只需要破坏一个条件即可。

A、水蒸发吸热,可降低可燃物的温度至着火点以下而灭火,不符合题意;B、灭火器喷出的物质可以隔绝氧气而灭火,不符合题意;C电器着火时用水灭火可能导致短路或触电事故发生,符合题意;D、盖上锅盖可以隔绝氧气而灭火,不符合题意;选C。

16.B

【解析】由化学方程式可知:

A.点燃条件下,氢气跟氧气反应生成水,正确,不符合题意;B.点燃条件下,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符合题意;C.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微粒个数比,所以点燃条件下,每2个氢气分子和1个氧气分子反应生成2个水分子,正确,不符合题意;D.化学计量数和相对分子质量乘积的比等于物质的质量比,所以点燃条件下,每4份质量氢气跟32份质量氧气反应生成36份质量的水,正确,不符合题意;选B

17.D

【解析】

在化学变化中反应物的质量减少,生成物的质量增加;由题中信息可知,丙增加2克,是生成物;甲减少18克是反应物;丁增加6克,是生成物,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所以乙生成18-2-6=10(克);反应表达式为:

甲→乙+丙+丁,是分解反应类型;该反应中甲、丙、丁的质量比为18:

2:

6=9:

1:

3;乙在该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待测质量一定为8g+10g=18g,选D。

18.A

【解析】

A、该反应为一种化合物与一种单质发生的化合反应生成一种化合物,且反应中三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2:

1:

2,与微观图所表示的反应一致;故A正确;

B、该反应为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发生化合反应生成一个化合物,与微观图所示的反应的各物质的类别相符;但化学方程式所示的反应中各物质的微粒数的比1:

1:

2与微观图中的反应的分子个数比不同;故B不正确;

C、该反应为两种单质发生的化合反应,与微观图所表示的反应不一致;故C不正确;

D、该反应为两种单质发生的化合反应,与微观图所表示的反应不一致;故D不正确;

故选A.

19.A

【解析】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10gA和32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2gC,D的质量为:

10g+32g-22g=20g;

解:

设D的相对原子质量为x

3A+B=C+2D2

444x

22g20g

44/22g=2x/20gx=10,选A

20.D

【解析】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为一个分子中原子的个数,方程式中化学式前边的数字为化学计量数,计量数之比等于分子个数比。

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不变。

所以原子个数关系为:

碳原子:

2a=m;氢原子:

6a=2n;氧原子:

a+2b=2m+n;选D

21.2A13+3CONa+C1_HeMgC12K2O略略略

【解析】

(1).离子符号书写:

元素(或根)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离子带电荷的数值,数字在左,正负号在右,电荷数为1时,1不写;离子符号前加数字,表示离子的个数。

所以2个铝离子:

2A13+,构成食盐的离子符号:

Na+、C1_;化合物的化学式书写:

显正价的元素其符号写在左边,显负价的写在右边,化合价的绝对值交叉约减,得化学式右下角的数字,数字为1时不写,化学式前边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3个一氧化碳分子:

3CO,氯化镁的化学式MgC12,氧化钾的化学式K2O;氖气由原子直接构成,元素符号即为化学式:

He,⑵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H2O通电2H2↑+O2↑;点燃镁条可以在二氧化碳中继续燃烧,生成碳和氧化镁,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g+O2点燃2MgO;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碘,化学方程式为4P+5O2点燃2P2O5。

⑶用纳米级的某种氧化物做催化剂,使汽车尾气中的CO跟NO反应转化为两种气体,其中一种可参与植物的光合作用的是二氧化碳,另一种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

CO和N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CO+2NO

2CO2+N2;

22.二氧化氯+4价Cl2+2NaClO2=2ClO2+2NaCl

【详解】

(1)由化学式的读法可知ClO2叫做二氧化氯;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根据化学式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得氯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

(2)根据反应的微观过程图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l2+2NaClO2=2ClO2+2NaCl

23.做对比实验,引燃铁丝略分解反应防止生成的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瓶底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

【解析】

由控制变量原则可知选择相同长度和直径的上述两种金属做实验的目的是做对比实验,在螺旋状铁丝的末端系一根火柴的作用是引燃铁丝,即火柴燃烧放出大量,铁丝吸收热量温度升高,达到着火点,伸入集气瓶内与氧气接触更充分,因而燃烧起来,铁丝在氧气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Fe+2O2点燃Fe3O4,此反应是由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是化合反应,;瓶中要预先加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的目的是防止生成的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瓶底;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为: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

点睛:

实验探究过程中要遵循控制变量原则,即对照的一组实验,只有研究因素不同,其它所有影响因素都要相同。

24.B可燃物与氧气(空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减少污染(环保)擦干氧气(空气)沙土隔绝氧气(其他合理答案也可)ABD

【解析】

(1).A.实验中烧杯里的热水只起提高温度的作用,同时能隔绝氧气,所以水中达到着火点的白磷不燃烧;B.水下白磷未燃烧是由于没有与氧气接触,正确;C.铜片上的白磷与铜片上的红磷属于对照实验,都与氧气接触,都属于可燃物,温度相同,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的高;D.铜片上的白磷与水中白磷比较可证明实验说明可燃物燃烧时,必须与氧气充分接触;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比较,可证明可燃物燃烧温度必须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选B。

(2).由此可知可燃物燃烧的必备条件是可燃物与氧气(空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