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传统文化新上学期课.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034033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3.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传统文化新上学期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一年级传统文化新上学期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一年级传统文化新上学期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一年级传统文化新上学期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一年级传统文化新上学期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一年级传统文化新上学期课.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一年级传统文化新上学期课.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一年级传统文化新上学期课.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一年级传统文化新上学期课.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一年级传统文化新上学期课.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一年级传统文化新上学期课.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一年级传统文化新上学期课.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一年级传统文化新上学期课.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一年级传统文化新上学期课.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一年级传统文化新上学期课.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一年级传统文化新上学期课.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一年级传统文化新上学期课.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一年级传统文化新上学期课.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一年级传统文化新上学期课.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年级传统文化新上学期课.docx

《一年级传统文化新上学期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传统文化新上学期课.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一年级传统文化新上学期课.docx

一年级传统文化新上学期课

一知礼守规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读典明理”中的句子,并能熟练背诵。

2通过“绘本启智”提出问题讨论、合作探究,开展探究活动。

3培养学生热爱学习、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4通过整理信息,能有条理地介绍自己身边人物事迹,从而懂得知礼守规。

5培养学生发自内心对美的追求,懂得知礼守规,我们应该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

教学方法:

朗读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1正衣冠重礼仪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2体会原文含义,初步感受儒学经典的魅力,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3懂得衣着得体既是对自己的尊重,也是对别人的尊重。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小组讨论时的资料。

学生准备:

1自己搜集有关衣着的诗词、文章资料。

2水彩笔、小镜子、梳子。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观察图片,你喜欢哪一个?

为什么?

生:

喜欢衣着整齐的孩子。

……

板书课题:

正衣冠重礼仪

二、诵读感悟。

1朗读感悟,读准读顺。

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

——《论语·尧曰》

师范读,生读。

2质疑释义。

教师出示课件,为生解读句意:

君子衣冠整齐,目不斜视,庄严地使人望而有所畏惧。

3背诵原文,诵出节奏韵律。

三、绘本启智:

1读故事《刘琎束带》说一说,你受到什么启发?

生:

因为他心中对哥哥敬重,所以很重视礼节。

2出示容止格言:

南开中学的容止格言:

并进行讨论:

面必净:

不仅是说脸要洗干净,主要是讲究卫生的习惯。

发必理:

指头发必须梳理整齐,长了要理,乱了要理。

衣必整:

指一个人的着装要整齐,着装要得体。

钮必结:

指一个人穿衣时要系扣子。

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

指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健康向上的体态形象是美的。

气象:

勿傲,勿暴,勿怠。

指人的气色表象。

我们常看到人生气时,气色难看,表象也难看,如果人经常生气,气色表象不好看,人也容易变得丑陋,轻者伤身体,重者危及生命。

颜色:

宜和,宜静,宜庄。

颜色:

面容、脸色;宜:

适宜、应该;和,和气、和善;静,安静,平静、文静;庄,庄重、端庄。

四、知行合一:

师生总结:

面洁净,发梳齐。

衣穿好,领整平。

鞋穿对,带系紧。

帽戴好,仪端正。

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五、拓展演练:

比一比,看谁在最短的时间内整理好衣裤。

六、星星点灯:

同学们,从今天学习开始,谁能做到:

1早晚要洗脸。

2扣好衣服扣子。

3系紧鞋带。

如果能做到,请把相应的灯涂亮。

七、板书设计:

正衣冠重仪表

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

——论语·尧曰

八、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明白了衣着干净整洁,直接影响着自身想象,同时也反映了对他人的尊重。

所以我们从小要养成良好的仪表形象。

2步从容立端正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2体会原文含义,初步感受儒家经典的魅力,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3懂得坐、立、行姿势对我们生活、学习的重要性,学习掌握一些基本礼仪。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小组讨论时的答题板。

学生准备: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搜集有关仪态的诗词、文章的资料。

2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教师出示两组照片,你最欣赏其中的哪一张?

为什么?

师生小结:

标准的坐、立、行姿势会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今天我们学习——步从容立端正(揭示课题)

二、读典明理:

1朗读感悟,读准读顺。

步从容,立端正。

揖深圆,拜恭敬。

——《弟子规》

师范读,生读。

2质疑释义。

步:

走路。

从容:

心情舒缓、不慌不忙的样子。

立:

站立。

端正:

抬头挺胸。

揖:

拱手礼,双手抱拳,弯腰行礼。

深圆:

指弯腰鞠躬的姿势到位。

拜:

低头行拱手礼,或跪下磕头行跪拜礼。

走路时步伐应当从容稳重,站立时身体要端正,行礼的时候要真诚恭敬。

三、绘本启智:

1读《戴曦被免》,同学们受到什么启发?

生:

一个人再有才华但不注重礼仪,也会一事无成。

说明重视仪表的重要性。

2周朝的礼拜形式:

课件出示:

稽首,顿首,空首,振动,吉拜,凶拜,奇拜,褒拜,素拜。

前三拜也属“吉事之拜”。

3寻找生活中不正确的姿势对身体的危害?

近视眼,驼背等。

四、知行合一:

1出示儿歌:

坐如钟,头要正。

腰板挺,脚放平。

行如风,步履轻。

头不摇,身不晃。

站如松,挺胸膛。

昂起头,看前方。

坐立行,有精神。

讲文明,利健康。

2同桌做一做,互相学习纠错。

五、行为演练:

1鞠躬:

是向他人表示尊敬的一种无声语言,动作虽然简单,但要求我们在行鞠躬礼时要做到手到、身到、神到、情到。

2鞠躬礼常用的三种度数:

十五度鞠躬也叫起身或点头致意,一般用在正式场合长辈对晚辈的礼貌回应。

如老师度学生,家长对晚辈。

四十五度鞠躬叫半鞠躬或平礼,是地位或辈分相等的人之间的友好问候方式。

九十度鞠躬叫大鞠躬或深礼,是代表晚辈对长辈或地位下阶对地位上阶的恭敬或敬仰。

六、星星点灯:

七、板书设计:

步从容立端正

步从容,立端正。

揖深圆,拜恭敬。

——《弟子规》

八、课堂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文明礼仪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明白了坐姿端正,站立挺直,上下楼梯右行礼让。

3容有度言有章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朗读时注意节奏韵律,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2体会原文含义,初步感受《幼学琼林》这部启蒙读物的丰富内涵。

3培养学生养成文明就餐、乘车、观影、待人等方面的礼仪习惯。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搜集《幼学琼林》、孔子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说一说你对《幼学琼林》的了解。

今天,我们学习——容有度言有章。

二、读典明理

1教师范读,学生认真听。

2学生读。

3教师讲解句意:

人的仪容举止固然要适宜合度,说话更应有条理、合文法。

三、绘本启智。

1我们讲一个《孔子求教》的故事。

2讨论一下,孔子在向老师求教的过程中,有哪些值得你学习的地方?

(恭恭敬敬向老子行弟子礼;进入大厅再拜后才坐下;离座回答老子问题;孔子说话很谦虚……)

3我们也要学习,从举手投足之间流露出对别人的尊重,值得我们后人敬佩。

四、实践延伸、知行合一。

分小组讨论如何进行:

文明就餐;有序乘车;

学生汇报。

文明小常识。

小学生文明就餐礼仪

1饭前要洗干净手。

2排队有序不讲话。

3吃饭时要细嚼慢咽,不发出声音。

4桌子上不掉饭粒。

5饭后凳子放归原处。

五、拓展阅读。

陈静立身,从容说话。

不要轻薄,惹人笑骂。

——《小儿语》

释义:

待人接物要沉着冷静,说话要平和从容。

言行不庄重会被人嘲笑。

六、星星点灯

七、板书设计:

3容有度言有章

其容固宜有度,出言尤贵有章。

——《幼学琼林》

八、课堂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无论一个人有没有多大的成就,都应该注意自己的仪容和言谈举止。

因为一举手一投足之间,就能流露出你的修养和品德。

4不学礼无以立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2让学生懂得言行举止会影响到别人的情绪,以真诚心、恭敬心待人,别人也会尊重你。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搜集公共礼仪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

看一段《裴秀学礼》的故事视频,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揭示课题——《不学礼无以立》。

二、读典明理

1出示句子:

礼者,不可不学也。

夫礼者,自卑而尊人。

——《礼记·曲礼》

2教师读,学生读。

3理解句意:

人不能不学礼。

礼的作用就是让自己谦卑,同时还要尊重别人。

4背诵句子。

三、实践延伸

碰鼻礼——新西兰毛利人至今保存着古老而独特的见面问候方式。

这种礼节要求主人与客人见面时必须鼻尖对鼻尖连碰两三次或更多次。

相碰次数越多,时间越长,说明礼遇越高;反之,礼遇越低。

四、知行合一

懂得:

互相谦让知礼仪。

热情鼓掌懂礼仪。

右行礼让守礼仪。

待人接物讲礼仪。

五、拓展阅读

凡道字,重且舒。

勿急疾,勿模糊。

——《弟子规》

意思:

说话时要口齿清晰,吐字时要舒缓顺畅。

不要说得太快太急,更不要说得模糊不清。

六、行为训练

行路上,整衣装;守规则,要礼让。

乘公交,守秩序;依次上,不拥挤。

做观众,讲文明;口无声,手无扔。

图书馆,要肃静;声要低,走要轻。

观展品,要谨慎;勿触摸,勿挡人。

去旅游,利人行;礼外宾,展新风。

七、星星点灯

八、板书设计:

4不学礼无以立

礼者,不可不学也。

夫礼者,自卑而尊人。

——《礼记·曲礼》

九、课堂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明确了:

在生活中,只有懂礼仪,行礼仪,才会得到更多人的认可,并让自己走向幸福的人生。

二尊敬师长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读典明理”中的句子,并能熟练背诵。

2通过“绘本启智”提出问题讨论、合作探究,开展探究活动。

3培养学生热爱学习、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4通过整理信息,能有条理地介绍自己身边人物事迹,从而懂得尊敬师长。

5让学生懂得尊师敬长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应该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

教学方法:

朗读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5长者问须辞让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2体会原文含义,初步感受《礼记·曲礼》的魅力,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3让学生懂得做子女的,如果仅是能养父母,却不尊敬他们,更不能和颜悦色地对待他们,就不算是真正孝敬的道理。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搜集有关曾子和敬老礼仪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一段视频,视频中的孩子不是很礼貌地回答爷爷提出的问题。

引出本节课的课题——长者问须辞让

二、读典明理

1读句子:

长者问,不辞让而对,非礼也。

——《礼记·曲礼》

2对照拼音,看谁读得好?

(鼓励学生自信的朗读,体会句子的韵律美。

3在熟读的基础上,教师讲解:

跟长辈商议问题,长辈有所问,如果不推辞谦让就回答,是不合礼仪的。

三、绘本启智

师:

绘声绘色地朗读《曾子避席》

问:

曾子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师总结:

曾子听到老师要向他传授时,他站起来,走到席子外向老师请教,是为了表示他对老师的尊重。

师:

你还知道关于曾子的哪些故事?

生交流,师总结。

四、实践延伸

自己阅读《爱的唠叨》,谈谈自己的体会。

如从奶奶“唠叨”中体会到了什么?

生:

奶奶的唠叨充满了对自己的关爱。

五、知行合一

从课本中提供的资料袋中任选一个,谈谈自己是如何做的?

或者说怎样做才好?

“态度恭敬”“音量适中”“注视对方”“认真倾听”

小组讨论交流,选一两个学生进行交流,并补充。

六、拓展阅读

师引出弟子规中的名言

路遇长,疾趋揖。

长无言,退恭立。

——《弟子规》

教师领导,学生跟读。

学生角色体验朗读。

教师释意:

路上遇到长辈,要赶快走上前去行礼问好。

长辈没说话,就退到一旁恭敬地站着。

七、行为演练

师:

同学们,你多长时间去奶奶家看望一下?

看望外公时会给他带小礼物吗?

生畅所欲言。

教师总结:

1常去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家看望。

2经常打电话问候老人。

3精心为老人准备节日礼物。

4耐心听老人教导。

5不顶撞老人。

八、情感升华

如果通过今天的学习,你都知道了怎样去做?

与长辈说话时要音量适中。

同长辈谈话时要用眼睛注视对方。

九、板书设计

5长者问须辞让

长者问,不辞让而对,非礼也。

——《礼记·曲礼》

一十、教学反思

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都明确了做子女的,如果仅是能养父母,却不尊敬他们,更不能和颜悦色地对待他们,这就不算真正的孝敬。

6天地民孝尊长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读典明理”的章句,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2初步了解“老人节”,懂得老人是社会的一笔宝贵财富,老人应该受到社会的尊重,受到后辈的尊敬。

3让学生从小做起,心中要有对长辈的尊重,生活中时时处处都可以尽孝道。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搜集相关视频资料。

学生准备:

搜集有关信陵君、敬老礼仪、老人节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敬亲孝亲的视频,让学生说一说哪些地方值得学习?

揭示本节课的学习题目——天地民孝尊长

二、读典明理:

学生自学后领读:

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孝经·三才章》

教师释意:

孝道犹如天上日月星辰的运行,地上万物的自然生长,是人类首要的品行。

尽孝是为人子女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判断一个人本性善恶的最基本的标准。

三、绘本启智:

教师朗读《信陵君敬老爱贤》的故事,学生思考:

信陵君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

生畅所欲言。

教师小结:

一个人如果能做到对人真诚有礼貌,在哪都受欢迎。

四、知行合一:

请同学们针对“早晚安,挂嘴边”“请教时,要谦虚”“见长辈,用尊称”“勤做事,多行孝”四个画面,小组讨论,说说自己是如何做的。

学生代表发言。

五、实践延伸:

教师介绍老人节的来历。

1989年,我国把农历的九月九日“重阳节”定为“老人节”。

提出要求:

重阳节最好在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家过节。

六、行为训练:

出示敬长歌,大家齐声朗读。

尊长跟前奉揖时,莫分左右论东西。

只宜退后些儿是,此礼人人要尽知。

尊长同坐椅须偏,少年处世只宜谦。

莫夸停当休多说,问及方才对一言。

七、拓展阅读:

师出示,学生朗读。

长者立,幼勿坐。

长者坐,命乃坐。

——《弟子规》

教师释意:

与长辈同处,长辈站立时,晚辈应该陪同站立,不可以自行就坐。

长辈坐定以后,吩咐坐下才可以坐。

八、情感升华: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能做到这几点吗?

见长辈用尊称。

起床问候长辈道早安。

睡前对长辈说晚安。

虚心向长辈学习。

九、板书设计:

6天地民孝尊长

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孝经·三才章》

一十、教学反思:

学习了《天地民孝尊长》,大家又收获了许多的新知识,明确了一个人只有尊长敬长,才能够收获更多的人生财富。

只要心中对长辈尊重,生活中时时处处都可以尽孝道。

7尊师长重学礼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读典明理”中的句子,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2尊师重教是我们国家优秀的传统美德,每一个都要学会尊敬老师,做一个尊敬师长、热爱学习的好学生。

3生活中时时处处都可以绽放尊师重道德礼仪之花。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搜集故事等相关资料。

学生准备:

搜集有关子路、李宗仁、教师节等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视频播放孝敬长辈的视频,引出本节课的课题——尊师长重学礼。

二、诵读感悟:

出示诵读句子:

遭先生于道,趋而进,正立拱手。

——《礼记·曲礼》

学生自己朗读,并诵读。

学生领读。

教师释意:

在路上遇见老师,要快步走到老师面前,身体立正,并向老师拱手行礼,以表达学生对老师的尊敬。

三、绘本启智:

读《懂礼的子路》故事,并思考:

子路看到老师路过,他立刻做了什么?

孔子称赞子路是一个怎样的学生?

我们要向子路学习什么?

师总结:

子路对老师的敬重,从他长时间默不作声的鞠躬动作充分流露了出来。

四、实践延伸:

欣赏尊师故事《李宗仁敬师》,并思考:

李宗仁的这位恩师是什么时候的老师?

这位老师的样貌如何?

李宗仁是如何对待这位老师的?

你要向李宗仁学习什么?

师总结:

虽然李宗仁的老师形陋貌丑,家境贫寒,但他不忘师恩,对其敬若父辈,这种尊敬老师的行为值得我们学习。

五、知行合一:

师:

请选取“尊师长,有礼貌”,“敬师长,认真学”,“信师长,常沟通”,“亲师长,勤协助”四个方面,结合自己的生活实践谈谈,自己是如何做的?

学生汇报交流。

六、拓展阅读:

出示:

师之教也,不争轻重尊卑贫富,而争于道。

——《吕氏春秋·劝学》

师读,学生跟读。

教师释意:

老师施行教悔的时候,不计较学生的轻重、尊卑、贫富,而看重他们是否能接受理义。

七、行为演练:

让我们动手为自己的老师或家人制作一张贺卡吧!

教师示范,学生跟着学习。

八、情感升华:

师:

无论是一个伟人还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无论他地位有多高,成就有多大,他都不应该忘记老师在自己成长道路上所花费的心血,要心怀感恩。

完成“星星点灯”

九、板书设计:

7尊师长重学礼

遭先生于道,趋而进,正立拱手。

——《礼记·曲礼》

一十、教学反思:

学习了《尊师长重学礼》,大家又收获了许多的新知识,明确了一个人只有尊长敬长,才会成就。

老师在你的成长道路上花费了好多心血,要时刻感怀师恩。

8三人行有我师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2体会《论语·述而》的魅力,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3搜集“身边的老师”的故事、资料等。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身边好老师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老师表扬学生的视频,引出课题——三人行有我师。

二、读典明理:

出示: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论语·述而》

学生自读并领读。

教师释意:

许多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

每个人都有值得自己学习的地方。

三、绘本启智:

师读《一字之师》,让学生说一说这个故事。

生代表发言。

齐己——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

郑谷——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四、实践延伸:

自己读《我身边的小老师》,你读懂了什么?

生自己发言。

五、知行合一:

师:

请从“老师教悔助成长”“同学相助解疑惑”“导游讲解增阅历”“空乘演示记安全”中,找一个角度,谈一谈自己的见解和体会。

生发言,师总结。

六、拓展阅读:

师:

片言之赐,皆吾师也。

——梁启超

师领读,生熟读。

师释意:

即使是一句话的赐教,我都要把(他)当成老师。

七、行为演练:

“我来教唱歌”“我来教跳舞”“我来教折纸”从一个方面和小伙伴互帮互助吧!

八、情感升华:

通过今天的学习《论语·述而》里的句子,懂得了生活中处处有老师,只要虚心求教,乐于助人,就会感受到与人相处的快乐与充实。

做一下“星星点灯”

九、板书设计:

8三人行有我师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论语·述而》

一十、教学反思:

通过今天的学习《论语·述而》里的句子,懂得了生活中处处有老师,只要虚心求教,乐于助人,就会感受到与人相处的快乐与充实。

我们每个人都要学着做太阳,给身边的人带来温暖。

愿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