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探究题精选19年真题05学生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035533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77.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探究题精选19年真题05学生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实验探究题精选19年真题05学生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实验探究题精选19年真题05学生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实验探究题精选19年真题05学生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实验探究题精选19年真题05学生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实验探究题精选19年真题05学生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实验探究题精选19年真题05学生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实验探究题精选19年真题05学生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实验探究题精选19年真题05学生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实验探究题精选19年真题05学生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实验探究题精选19年真题05学生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实验探究题精选19年真题05学生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实验探究题精选19年真题05学生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实验探究题精选19年真题05学生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实验探究题精选19年真题05学生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实验探究题精选19年真题05学生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实验探究题精选19年真题05学生版.docx

《实验探究题精选19年真题05学生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探究题精选19年真题05学生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实验探究题精选19年真题05学生版.docx

实验探究题精选19年真题05学生版

实验探究题精选(19年真题)05

导航

1.【2019·淮安】【实验过程分析、仪器多用、基础实验改进】

2.【2019·南京】【控制变量法应用、溶解度影响因素,气体除杂、图像分析】

3.【2019·苏州】【复分解反应实质、离子检验与分析】

4.【2019·扬州】【气体检验、除杂顺序分析、物质组成计算】

5.【2019·苏州】【误差分析、计算】

6.【2019·无锡】【信息给与、控制变量法、仪器连接顺序】

7.【2019·无锡】【实验方案评价、实验原理分析、误差分析、物质组成计算】

8.【2019·淮安】【质量守恒定律应用】

9.【2019·扬州】【实验方案设计、陌生方程式书写】

10.【2019·百色】【金属活动性顺序、实验方案评价、实验原理分析】

11.【2019·扬州】【基础方程式书写、实验方案设计、计算】

1.U型玻璃管是常见的化学仪器,在实验中有广泛的应用。

(1)借助U型玻璃管探究微粒的性质,如图1所示,打开玻璃旋塞,观察到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从左到右先后变蓝,该实验说明分子________,湿棉花的作用是________。

(2)借助U型玻璃管探究钢铁锈蚀的条件,如图2所示:

①一段时间后潮湿的钢丝棉有明显锈迹,干燥的钢丝棉没有锈迹,此现象说明________。

②实验结束时,细心的同学发现浸没在凉开水中的钢丝棉也有少量锈迹,说明本实验有不完善之处,请利用原有装置提出具体改进方案________。

(3)借助U型玻璃管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如图3所示,得出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约为五分之一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

2.某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对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进行相关探究。

(1)(实验回顾)

实验室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的原因是________。

(2)(实验探究)

 如图1所示,打开汽水瓶盖,有大量气泡冒出,塞上带导管的橡皮塞,导管另一端伸入装有滴加了紫色石溶液的蒸馏水的试管中,轻轻振荡汽水瓶,观察到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加热上述试管,发现溶液颜色由红色变为紫色,写出上述変化过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3)打开汽水瓶盖时,有大量气泡冒出,说明气体的溶解度________。

(4)如图2所示,在C处放入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纸花完成以下实验:

在A处持续而缓缓地通入气体X。

当关闭K时,C处的紫色石蕊纸花不变色;当打开K后,C处的紫色石蕊纸花变为红色。

若气体X为未经干燥的二氧化碳,则B瓶中盛放的溶液可以为________(填字母);若气体X为未经干燥且混有氯化氢的二氧化碳,则B瓶中盛放的溶液可以为________(填字母)

A浓硫酸      B氢氧化钠溶液      C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5)(交流反思)

该小组用空气样品和提高二氧化碳含量的空气的样品,控制相同条件测定二者在光照前后温度的变化,实验结果如图3。

则与空气样品对应的温度变化曲线是________(填“a”或“b"),二氧化碳可以产生温室效应。

请简述温室效应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功与过________(各写一点)。

3.某同学设计如下几组实验,探究某些酸、碱、盐之间的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

已知:

BaSO4是白色固体,难溶于水,也不与盐酸反应。

(第一组)选取5种溶液,如图所示进行实验。

实验

现象及结论

解释

试管A和B中无明显现象,不能确定反应是否发生。

/

⑴试管C中产生________(填实验现象)。

复分解反应已发生。

⑵试管C中减少的微粒是________(填微粒符号)

试管D中有白色沉淀产生。

复分解反应已发生。

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第二组)对试管A和B中是否发生反应再探究,如图所示进行实验。

实验

现象及结论

解释

试管E中,滴加酚酞试液后,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滴加一定量稀硫酸后,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复分解反应已发生。

⑷从微观粒子变化的角

度分析试管E中反应的实

质是________。

试管F中始终无明显现象,不能确定反应是否发生。

(第三组)对试管B中是否发生反应继续探究,如图所示进行实验。

实验

现象及结论

解释

试管G中溶液变红

⑸该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检验试管G的溶液中存在________(填微粒符号)。

⑹向试管H中滴加________(填“试剂X”的化学式)溶液后,有白色沉淀产生。

溶液中有SO42﹣存在。

结论

NaCl溶液与稀硫酸不发生复分解反应。

4.MgO在医药建筑等行业应用广泛。

硫酸镁和木炭高温煅烧的产物为MgO(固体)、SO2、CO2、CO、硫蒸气。

(1)工业上,SO2的任意排放会引起的环境问题是________。

化石燃料燃烧是产生SO2的主要原因,下列做法能减少SO2排放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开发新能源替代化石燃料  b.向高空排放SO2

(2)在高温、催化剂条件下,CO和H2可化合成燃料甲醇(CH3OH),该反应中CO和H2的分子个数比为________。

若CO和H2中混有H2S气体,H2S会与催化剂中的Cu在高温下发生置换反应,其中一种产物为CuS,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3)利用如图装置对硫酸镁和木炭进行高温煅烧,并对产生的四种气体进行分步吸收或收集。

已知:

常温下,硫为固体;SO2、CO2均能与NaOH溶液反应。

①装置B、C中的溶液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填字母)

a.NaOH溶液b.KMnO4溶液

②装置B、C的作用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③装置D的作用是________。

④若将装置A中的固体隔绝空气加热至500℃,就会变成蒸气,其中有一种相对分子质量为128的气体。

该气体的化学式为________。

5.水是生命之源,是“永远值得探究的物质”,人类从未停止过对水的研究。

图1

 图2

图3

(1)1766年,英国化学家卡文迪许用锌和稀硫酸制得“可燃空气”,他所说的“可燃空气”成分是________(填化学式)。

“可燃空气”在纯氧中燃烧生成水,可得出“水是一个结合物而不是简单元素”。

(2)1785年,拉瓦锡将水蒸气通过红热的铁制枪管将水转化为氢气,同时生成四氧化三铁,实验示意图如图1所示。

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该反应若生成1g氢气,则理论上铁制枪管应增重________g。

实验发现枪管实际增重比理论数值大,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

(3)1800年,英国化学家尼科尔森通过电解水得到氢气和氧气,后人不断研究和改进该实验。

现有某同学在水电解器中加入含酚酞的稀Na2SO4溶液,至充满管A和管B(Na2SO4)溶液呈中性且不参与反应)。

通直流电一段时间后现象如图2所示。

电解结束后将容器内所有液体倒入烧杯中,溶液呈无色。

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硫酸钠在水中形成自由移动的Na+和SO42﹣,可增强水的导电性

b.电解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c.电极N与电源负极相连

②电解后,管A中生成的微粒有________(填微粒符号)。

(4)当温度、压强分别超过临界温度(374.2℃)和临界压强(22.1MPa)时的水称为超临界水。

现代研究表明:

超临界水能够与氧气以任意比例互溶,由此发展了超临界水氧化技术。

550℃时,测得乙醇(C2H6O)的超临界水氧化结果如图3所示。

注:

δ(分布分数)表示某物质分子数占所有含碳物质分子总数的比例。

如δ(CO)

图中CO的分布分数先增后降的原因是________。

6.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标有①的仪器名称是________。

(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应选用的装置组合是________(填字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其中二氧化锰的作用是_______。

(3)实验室用锌和稀硫酸制取氢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用E装置收集氢气,气体应从________(填“a”或“b”)端通入。

(4)小强和小明两位同学对黄色的FeCl3溶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查阅资料获得如下信息:

①FeCl3能与Cu、Fe、Al等金属反应生成FeCl2,如2FeCl3+Cu=2FeCl2+CuCl2;

②FeCl3溶液能使无色的苯酚溶液变成紫色。

(提出问题)①FeCl3溶液与金属铝反应有哪些现象?

②FeCl3溶液中的哪些粒子使苯酚溶液变成紫色?

(实验探究)取适量FeCl3溶液于试管中,进行如下实验:

(思考与交流)

①实验前,铝箔表面需要进行打磨处理,其目的是________。

②FeCl3溶液的pH________7(填“>”、“<”或“=”)。

③溶液由黄色变成浅绿色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

④D中无色溶液的溶质是________(填化学式)。

⑤经分析,小强同学认为是Fe3+使苯酚溶液变成紫色,但小明同学认为若要得出此结论还需补做如下实验:

在苯酚溶液中滴加稀盐酸,观察溶液是否变成紫色。

小明的理由是________。

7.碳酸钠广泛用于造纸、纺织、玻璃、洗涤剂、肥皂、制革等工业,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吕布兰、索尔维和侯德榜为碳酸钠的工业化生产作出了巨大贡献。

(1)Ⅰ、吕布兰法

1789年,法国医生吕布兰(N.Leblanc,1742—1806)以食盐、浓硫酸,木炭和石灰石为原料,开创了规模化工业制取碳酸钠的先河,具体流程如下:

碳酸钠俗称________。

(2)在高温条件下,②中发生两步反应,其中一步是Na2SO4和木炭生成Na2S和CO,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3)③中“水浸”时通常需要搅拌,其目的是________。

(4)不断有科学家对吕布兰法进行改进,是因为此法有明显不足,请写出一条不足之处________。

(5)Ⅱ、索尔维法

1892年,比利时工程师索尔维发明氨碱法制碳酸钠,又称索尔维法。

原理如下:

NaCl+CO2+NH3+H2O=NaHCO3↓+NH4Cl,2NaHCO3

Na2CO3+CO2↑+H2O。

某兴趣小组采用下列装置模拟索尔维法制备碳酸氢钠,进而制得碳酸钠。

实验操作如下:

①关闭K1,打开K2通入NH3,调节气流速率,待其稳定后,打开K1通入CO2;

②待三颈烧瓶内出现较多固体时,关闭K2停止通NH3,一段时间后,关闭K1停止通CO2;

③将三颈烧瓶内的反应混合物过滤、洗涤、低温干燥,并将所得固体置于敞口容器中加热,记录剩余固体质量。

加热时间/min

t0

t1

t2

t3

t4

t5

剩余固体质量/g

未记录

15.3

13.7

11.9

10.6

10.6

请回答下列问题:

饱和NaHCO3溶液的作用是除去CO2中混有的HCl,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6)三颈烧瓶上连接的长颈漏斗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有同学认为应该在长颈漏斗内放置一团蘸有酸液的棉花,理由是________;关闭K2停止通NH3后,还要继续通一段时间CO2,其目的是________。

(7)根据实验记录,计算t2时NaHCO3固体的分解率________(已分解的NaHCO3质量与加热前原NaHCO3质量的比值),请写出计算过程。

若加热前NaHCO3固体中还存在少量NaCl,上述计算结果将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8)制碱技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把持在英、法等西方国家手中,我国化学工程专家侯德榜先生独立摸索出索尔维法并公布于众,又于1943年创造性地将制碱与制氨两种工艺联合起来,基本消除废弃物的排放,同时生产出碳酸钠和氯化铵两种产品,这就是著名的候氏制碱法。

下列认识或理解正确的是________。

①科学认识是在曲折的、艰辛的积累过程中不断进步的;

②“科技兴邦、实业救国”是侯德榜先生回国研究的巨大动力;

③侯氏制碱法大大提高了原料的作用率,它符合当今“绿色化学”的理念。

 8.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走进实验室,开展实验活动。

(1)实验室依次编号为1、2、3、4的药品柜中,分别存放常见的酸、碱、盐和酸碱指示剂。

小刚欲使用熟石灰,他需从________号柜中取出。

(2)小刚发现盛放Na2CO3与NaCl两种溶液的试剂瓶标签脱落,为鉴别两种溶液,分别取样于试管中,加入无色酚酞溶液,若为Na2CO3,则观察到溶液变为________色。

(3)小文从柜中取出标有“10%NaOH溶液”的试剂瓶,取少量样品加入试管中,向其中滴入稀盐酸,发现产生气泡,判断该NaOH溶液中有Na2CO3,用化学方程式表示NaOH溶液变质的原因:

________。

(4)小文同学对变质的NaOH溶液进行如下一系列实验,实现药品再利用。

I.测定NaOH溶液中Na2CO3的质量分数

(实验操作)取40.0g10%的NaOH溶液样品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

(数据处理)

所取用盐酸(溶质质量分数7.3%)的质量理论上不少于________g。

②如图中,反应前后天平示数相差1.1g,计算NaOH溶液中Na2CO3的质量分数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Ⅱ.变质的NaOH溶液再利用

小文将剩余NaOH溶液倒入烧杯中,加入经计算所需的熟石灰粉末,充分搅拌、静置,过滤,得到NaOH溶液和滤渣。

充分搅拌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

(5)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实验产生的废液和废渣倒入指定的烧杯中,得到无色溶液和白色沉淀,溶液中除一定存在的溶质外,可能存在的溶质是________。

同学们再次实验,确认成分后,对废液回收利用,绿色排放。

9.以MnO2为原料制备MnSO4•H2O的工业流程如图。

已知:

①沉淀时的化学方程式为7MnSO4+7Na2CO3+11H2O=MnCO3•6Mn(OH)2•5H2O↓+7Na2SO4+6CO2↑

②MnSO4•H2O和MnSO4•5H2O易溶于水,难溶于乙醇。

③MnSO4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所示。

(1)溶解时,为控制80℃,在实验室可用水浴加热如图2.水浴加热需要的玻璃仪器有酒精灯、________、________。

水浴加热的优点有________。

能加快溶解的方法有________(写一种)。

图1

图2

(2)除铁时需要搅拌,搅拌的作用是________。

(3)过滤I所得滤液的溶质主要是Na2SO4和________。

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

(4)酸溶时,MnCO3•6Mn(OH)2•5H2O与足量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5)请补充完整由流程中“酸溶”所得MnSO4溶液制备MnSO4•H2O的实验方案:

将MnSO4溶液转移至蒸发皿中,________,在高于40℃时趁热过滤,________,100℃烘干得MnSO4•H2O。

10.电子工业中常用覆铜板(以绝缘体为基材,表面覆以铜箔)为基础材料制作印刷电路板(如图所示)。

印刷电路板广泛应用于电视机、计算机、手机等电子产品中。

某校初中科技小组的同学对于覆铜板制作印刷电路的原理很感兴趣,决定进行探究,请你随他们一起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

①覆铜板制作印刷电路的原理,是把预先设计好的电路在覆铜板上用蜡或不透水的物质覆盖,然后将覆铜板浸泡到FeCl3溶液中,利用FeCl3溶液将不需要的铜腐蚀掉,留下来的就是印刷电路。

②FeCl3溶液呈酸性,在与铜单质反应后Fe3+变为Fe2+,反应后有Cu2+产生。

(提出问题)FeCl3溶液为什么能将铜腐蚀掉?

(猜想假设)

(1)小明同学从资料中获知FeCl3溶液呈酸性,用石蕊试纸检验FeCl3溶液,试纸变________色,他认为一定是溶液中的H+与Cu发生反应,将Cu腐蚀掉,但大家用________(填物质的化学式)不能与Cu反应置换出氢气的知识否定小明的观点。

(2)小文同学认为可能是FeCl3溶液与铜发生了置换反应,Fe3+将铜置换成可溶于水的Cu2+,大家也否定他的观点,因为置换反应原理是________,而不是一种离子置换另一种离子。

(3)根据查阅的信息,小丽同学认为这个腐蚀过程是一个新的反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

(原理分析)根据信息和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得知铁元素由+3价下降为+2价的特点,从化合价的角度,小明同学又归纳出这个反应的另外两个特点:

①________;②________。

(拓展研究)考虑到使用后的腐蚀液富含Cu2+,具有很高的回收再利用价值,小组同学继续进行回收探究。

在100mL反应后的废液中投入足量的锌粉,析出0.64gCu(若废液中仍有FeCl3剩余,则锌粉先与FeCl3反应,再与氯化铜反应),则说明原来配制的FeCl3溶液浓度至少是________g/L(g/L是质量体积浓度的单位,表示的是在每升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

(交流讨论)经思考,小丽同学推断FeCl3溶液作为腐蚀液也可以与Fe发生反应。

请写出她的推断依据:

_______。

11.实验室以某石灰石(含少量Fe2O3)为原料制备高纯CaCO3的步骤如下。

溶解:

向石灰石样品中加入适量盐酸,至反应完全。

除铁:

加入氨水调节pH,然后加入适量Ca(OH)2,充分反应后过滤。

沉淀:

向滤液中补充氨水,通入CO2,反应一段时间。

分离:

过滤、洗涤、干燥得高纯CaCO3。

(1)溶解时,CaCO3、Fe2O3分别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________。

判断样品已完全反应的实验现象是。

(2)除铁时,选用Ca(OH)2而不选用NaOH,其主要原因是Ca(OH)2价格低且来源广、________、________;过滤所得滤渣的主要成分为________。

(3)沉淀时,其他条件相同,反应温度对CaCO3产率的影响如图。

高于35℃时,CaCO3产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已知:

×100%)

(4)分离时,若向过滤所得滤液中加入________(填化学式)并加热,则可回收NH3。

(5)该实验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有H2O和________。

(6)石灰厂煅烧石灰石生产CaO,若要得到28tCaO,则至少需要含CaCO390%的石灰石________吨。

(写出计算过程,保留一位小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