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污染控制课程设计.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036017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30.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污染控制课程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水污染控制课程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水污染控制课程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水污染控制课程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水污染控制课程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水污染控制课程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水污染控制课程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水污染控制课程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水污染控制课程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水污染控制课程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水污染控制课程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水污染控制课程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水污染控制课程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水污染控制课程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水污染控制课程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水污染控制课程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水污染控制课程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水污染控制课程设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水污染控制课程设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水污染控制课程设计.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水污染控制课程设计.docx

《水污染控制课程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污染控制课程设计.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水污染控制课程设计.docx

水污染控制课程设计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

 

二O一五年四月二十一日

第一章总论

1.1设计任务和内容

1.2基本资料

第二章污水处理工艺流程说明

2.1设计任务和内容

2.2基本资料

第三章处理构筑物设计

3.1格栅间

3.2初沉池

3.3氧化沟

3.4二沉池

3.5污泥浓缩池

第四章厂址选择和总体布局

4.1污水厂平面布置

4.2污水厂高程布置

 

第一章总论

本课程设计所处理的水质为江苏省某城镇的污水,伴随着经济发展、人口增加、城镇化进程的步伐加快,大量城市生活污水的排放严重污染了水体环境,为此,我们需要加大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工程的力度。

现拟建一处理规模为1000m3/d的某小区污水处理厂,排入Ⅲ类水体中,所以设计出水水质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标准。

本设计采用氧化沟工艺,经比选,此工艺具有投资省、高缓冲能力、处理效果好、流程简单、运行管理方便等优点,适用于中小型污水处理厂使用。

本设计包含污水处理工艺流程的确定,工艺流程中各单体的计算,施工图纸的绘制等。

本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将有效改善受纳水体水质,促进环境与经济的的可持续发展。

1.1设计任务和内容

1.11、设计任务

江苏省某城镇的生活污水量为1000m3/d,变化系数为2.06,COD350mg/L,BOD5200mg/L,TN25mg/L,TP5mg/L,处理后出水排入Ⅲ类水体中。

通过上述参数设计一污水处理厂。

1.12、设计内容

1、对工艺构筑物的选型进行论述;

2、主要处理构筑物的工艺计算;

3、污水处理厂平面布置、高程控制及主反应池。

1.2基本资料

1.21、水量水质资料

污水设计流量为1000m3/d,污水流量总变化系数取2.06;其进水水质如表1,污水处理后的水质要求达到GB18918-2002中一级标准,具体数值如表2。

表1污水进水水质表

项目

BOD5

COD

TN

TP

单位

mg/L

mg/L

mg/L

mg/L

数值

200

350

25

5

 

表2设计出水水质表

项目

BOD5

COD

TN

TP

单位

mg/L

mg/L

mg/L

mg/L

数值

20

60

≤20

≤1

1.22、城市污水水量的确定

处理规模:

1000m3/d

总变化系数:

式中Kz—总变化系数

Q—平均日平均时污水流量(L/s)

已知:

Q=1000m3/d=11.57L/s

最大时流量(最大设计流量)

平均日流量(m3/d)用以表示污水处理厂的公称规模。

主要表示处理总水量;计算污水处理厂的年抽升电耗和耗药量;产生并处理的污泥总量设计最大流量(m3/d)污水处理厂进厂水管的设计。

当污水处理厂的进水用水泵抽升时,则用组合水泵的工作流量作为设计最大流量,但应与设计流量相吻合。

污水处理厂的各处理构筑物以及厂内连接各处理构筑物的灌渠,都应满足设计最大流量的要求。

第二章污水处理工艺流程说明

2.1、工艺流程说明

2.11、工艺流程图

2.12、工艺流程说明

(1)污水进入厂区后经格栅间的格栅截留较大悬浮物和漂浮物,栅渣打包外运。

(2)在提升泵的作用下污水流入钟式沉砂池,污水中密度较大的无机颗粒物得到去除。

沉砂斗中的沉砂由砂泵吸出,进入砂水分离器进行固液分离。

分离后的砂用砂车外运,污水回流入格栅间。

(3)从沉砂池流出的水经一段明渠和暗管进入配水井(暗管上设电磁流量计进行水量计量),配水井向氧化沟进行配水,同时回流污泥液经配水井向反应区分配。

(4)污水经氧化沟的生物处理,基本上可以达到去除BOD、COD及氨氮的要求,处理出水自流进入二沉池,进行泥水分离,以达到处理要求。

(5)二沉池处理后的清水流入接触消毒池进行消毒处理,经消毒后的水可回用或直接排放。

(6)回流污泥在回流污泥泵作用下进入配水井;剩余污泥由地下管道自流入集泥池(剩余污泥泵房),在剩余污泥泵作用下进入污泥浓缩池。

经浓缩后的污泥由浓缩污泥提升泵打入贮泥池,再送入污泥脱水机进行脱水处理,使之稳定。

泥饼外运,浓缩池的上清液和污泥脱水装置所脱下来的水送至格栅前进行再处理。

2.2、工艺特点

本工艺采用A2/O,去除BOD与COD之外,还具备消化和一定的脱氮除磷作用,以使出水

低于排放标准。

氧化沟性能特点:

1、出水水质好,由于存在明显的富氧区和缺氧区,脱氮效率高;

2、曝气设施单机功率大,调节性能好,并且曝气设备数量少,既可节省投资,又可使运行管理简化;

3、有极强的混合搅拌与耐冲击负荷能力;

4、氧化沟沟深加大,使占地面积减少,土建费用降低;

5、用电量较大,设备效率一般;

6、设备安装较为复杂,维修和更换繁琐。

第三章处理构筑物设计

3.1格栅间

3.11、粗格栅设计计算

1、粗格栅设计计算

(1)、栅条的间隙数

式中Qmax 最大设计流量,Qmax=0.0238m3/s

格栅倾角,取

b栅条间隙,m,根据一般经验公式取b=25mm

n栅条间隙数,个

h栅前水深,m,取h=0.4m

v过栅流速,m/s,取v=0.8m/s。

则  n=2.77 取3个

(2)、栅槽宽度

设栅条宽度  S=10㎜(0.01m)

则栅槽宽度  B=S(n-1)+bn

=0.01×(3-1)+0.025×3=0.095m

(3)、进水渠道渐宽部分的长度

设进水渠宽B1=0.04m,其渐宽部分开角度a1=20º。

=0.077m

(4)、栅槽与出水渠道连接处的渐窄部分长度

=0.0385m

(5)、过栅水头损失

式中 h1—过栅水头损失,m;

h0—计算水头损失,m;

  g—重力加速度,9.81m/s2;

k—系数,格栅受污物堵塞后,水头损失增大的倍数,一般k=3;

—阻力系数,与栅条断面形状有关,

,设计选取栅条断面形状为迎水面为半圆形的矩形,

=1.83。

为了避免造成栅前涌水,故将栅后槽底下降h1作为补偿见图4。

=0.046m

(6)、栅后槽总高度

设栅前渠道超高h2=1.0m

H=h+h1+h2=0.4+0.046+1.0=1.446m

式中H—栅后槽总高度,m

h—栅前水深,m

(7)、栅前渠道深

H1=h+h2=0.4+1.0=1.4m

(8)、栅槽总长度

=2.42m

(9)、每日栅渣量计算W

在格栅间隙25mm的情况下,设栅渣量为每1000m3污水产0.05m3。

(Qmax=0.0238,Kz=2.06)

W=

=0.050 m3/d

W<0.2m3/d,所以宜采用人工清渣

图1.粗格栅示意图

3.12、格栅选型

查《给水排水工程快速设计手册2排水工程》选用LHG-2.0型回转式格栅除污机,相关参数如

型号

井宽

栅条间距

整机功率

安装倾角

LHG-2.0

2m

20mm

1.1kw

3.13、细格栅设计计算

1、设计说明

功能:

去除废水中较大的悬浮物、漂浮物、纤维物质和固体颗粒物质,以保证后续处理单元和水泵的正常运行,减轻后续处理单元的处理负荷,防止堵塞排泥管道。

2、细格栅设计计算

(1)、栅条的间隙数

式中Qmax 最大设计流量,Qmax=0.0238m3/s

格栅倾角,取

b栅条间隙,m,取b=0.01m

n栅条间隙数,个

h栅前水深,m,取h=0.5m

v过栅流速,m/s,取v=0.9m/s。

则  n=4.92个取5个

(2)、栅槽宽度

设栅条宽度  S=0.01m

则栅槽宽度  B=S(n-1)+bn

=0.01×(5-1)+0.01×5=0.09m

细格栅设计为两台,一台备用。

细格栅设计计算示意图如图所示:

细格栅示意图

(3)、过栅水头损失

式中 h1—过栅水头损失,m;

H0—计算水头损失,m;

g—重力加速度,9.81m/s2;

k—系数,格栅受污物堵塞后,水头损失增大的倍数,一般k=3;

—阻力系数,与栅条断面形状有关,

,设计选取栅条断面形状为迎水面为半圆形的矩形,

=1.83。

为了避免造成栅前涌水,故将栅后槽底下降h1作为补偿

= 0.20m 

(4)、栅后槽总高度

设栅前渠道超高h2=0.8m

H=h+h1+h2=0.5+0.20+0.8=1.50m

式中H—栅后槽总高度,m

h—栅前水深,m

(5)、栅槽总长度

=2.3m

式中L—栅槽总长度

H1—栅前渠道深m(H1=h+h2)

(6)、每日栅渣量计算W

在格栅间隙10mm的情况下,设栅渣量为每1000m3污水产0.10m3(Qmax=0.0238,Kz=2.06)。

W=

=0.10 m3/d

W<0.2m3/d,所以宜采用人工清渣

3.2初沉池

3.21设计参数

本设计中采用中央进水幅流式沉淀池。

则每座设计进水量:

Q=2060m3/d采用周边传动刮泥机。

表面负荷:

qb范围为1.5-3.0m3/m2·h,取q=2m3/m2·h

水力停留时间(沉淀时间):

T=0.5h

3.22.设计计算

(1)初沉池的表面积A和直径D:

按表面负荷计算:

(2)初沉池有效水深h2:

(3)沉淀区有效容积V:

(4)污泥量W(污泥区的容积):

SS的去除率η范围50%~60%,取η=50%,又C0=3000mg/l,

,可得出C1=0.5C0=1500g/l,

取污泥容重r=1000kg/m3,污泥含水率P0=95%,则污泥量为

(4)污泥斗容积(锥体部分容积)V1:

设池边坡度为0.25,椎体底部圆的半径r=1m,则污泥斗高度h5:

锥体部分容积V1:

(5)初沉池总高度H:

设沉淀池超高h1=0.3m,缓冲层高度h3=0.3m,污泥池底坡落差h4=0.3m,则初沉池总高度

取H=3m

池周边水深

(6)径深比校核:

介于6~12,符合情况。

(7)堰负荷:

要设双边进水的集水槽。

3.3氧化沟

3.31、设计说明

拟采用三沟式氧化沟,设两组三沟式氧化沟,一备一用。

3.32、氧化沟设计计算

1、反应池容积V

按照BOD-SS负荷计算:

其中:

Q——处理水量,m3/d,由上知为2060m3/d

Cs——进水BOD浓度,mg/L,由上知为200mg/L

Ls——BOD-SS负荷率,kgBOD/(kgSS·d),取为0.06kgBOD/(kgSS·d)

CM——氧化沟内MLSS浓度,mg/L,一般范围2500~5000,取为3000mg/L

由上公式的v=2289m3

2、反应池各部分尺寸

氧化沟采用循环水流,池数N=1,有效水深范围为4.0~4.5m,本设计取为H=4m,池宽W=5m,则池长度L为:

,取为L=60m.

圆弧部水面积A1:

A1=π×52=78.5m2

直线段水面积A2:

A2=(60-2×5)×5×2=500m2

有效容积=(78.5+500)×4.0=2314m3>2289m3

故本设计符合要求

3、曝气量计算

活性污泥需氧量一般为1.4~2.2kg/kgBOD5,氧化沟工艺一般取为1.4kg/kgBOD5。

则每日需氧量SOR=1.4×(200-20)×10-3×1000=252kg/d=10.5kg/h

4、曝气时间t:

有效容积V’=2314m3

曝气时间(小时)t=V’/V*24=24

 

图3一体化A2O氧化沟生化单元平面图

3.33、氧化沟后配水井设计

1、设计说明

沉砂池后端设置配水井,污水进入配水井向氧化沟配水,同时回流污泥液经配水井向反应区分配。

配水井内设分水钢闸门。

2、设计计算

(1)进水管径D1

厌氧池至配水井管道计算,设计流量为污水量与回流量之和:

Q=Qmax+40%×Qmax,=0.033进水管流速控制在1m/s以下,取0.9m/s。

进水管直径 

=0.216(m)取300mm

校核进水管流速v=4Q/πd2=0.021m/s<1m/s符合要求。

(2)、矩形宽顶堰

进水从配水井底中心进入,经等宽度堰流入2个水斗,在由管道直接接入后续构筑物,每个后续构筑物的最大分配的水量为61.56m3/h,配水采

用矩形溢流堰流至配水管。

(3)、配水管管径D2:

配水管管径D2即配水井至氧化沟管道,每个时段只有1个氧化沟进水,每条管道流量为0.048m3/s,管路流速控制在1m/s以下,取0.9m/s。

出水管直径 

=0.216取300mm

校核出水管流速v=4Q/πd2=0.021m/s<1m/s符合要求。

(4)、配水漏斗上口口径D:

按配水井内径的1.5倍设计:

配水井尺寸的大小:

长2m,宽2m,高1.5m。

图4配水井设计草图

3.4二沉池

3.41、二沉池设计说明

为了使得沉淀池内水流更稳(如避免横向错流、异重流、出水束流等)、进出水配水更均匀、存排泥更方便,本设计采用幅流式二沉池。

型式:

中心进水,周边出水辐流式二沉池;

表面负荷q=0.8~1.5m3/m2.h,可取1;水力停留时间T=1.5~2.5h

3.42、二沉池设计计算

1、沉淀池表面面积A:

A=Q/q

其中:

A——沉淀池表面积,m2

Q——设计流量,选用最大时流量,2060/24=85.83m3/h

q——表面水力负荷,m3/(m2·h),取为1.0m3/(m2·h)

A'=110,设计建造两个池子,则每池面积A=110/2=55m2

2、沉淀池直径D:

,整去为D=9m.

3、有效水深h2:

一般情况下圆形池体直径与有效水深的比例关系为D:

h2=6~12,即h2的范围在1.075~2.15m,取有效水深h2=2.15m

4、沉淀时间t:

t=h2/q=2.15,可见1.5<2.15<4.0,故沉淀时间负荷设计要求。

5、池体总高H:

H=h1+h2+h3+h4+h5

其中:

h1——沉淀池超高,m,取为0.3m

h2——有效水深,m

h3——缓冲层高度,m,取为0.8m

h4——沉淀池底坡落差,m,取为0.5m

h5——污泥斗高度,m,取为0.5m

3.5污泥浓缩池

1、剩余污泥量Wx:

其中:

Y——净污泥产率系数,kgMLSS/kgBOD5,在污泥龄取为20d时,Y=0.52

Q——污水的平均日流量,m3/d

Lr——去除的BOD5浓度,mg/L

Kd——污泥自身氧化率,d-1,对于城市生活污水,一般为0.05~0.10d-1,取为0.10d-1

Ts——污泥龄,d,取为ts=20d

湿泥量Qs:

2、浓缩池面积A

相关的设计参数如下:

池体数量N=1

浓缩时间T一般为12~24h,有效水深不小于3m,一般以4m左右为宜

浓缩前污泥含水率P1=99.4%,浓缩后含水率P2=97%

浓缩前污泥固体浓度C1=(1-P1)×103=(1-0.994)×103=6kg/m3

浓缩前污泥固体浓度C2=(1-P2)×103=(1-0.97)×103=30kg/m3

浓缩池面积A:

其中:

Q——污泥量,m3/d

C——污泥固体浓度,kg/L

M——污泥固体通量,kg/(m2·d),对于剩余污泥,一般取为10~35kg/(m2·d),本次设计取M=20kg/(m2·d)

3、池体直径D:

4、池体总高H:

其中:

h1——浓缩池工作不分有效水深,

h2——浓缩池超高,一般取为0.3m

h3——缓冲层高度,一般取为0.3m

h4——刮泥设备所需池底坡度造成的深度

h5——泥斗深度,取为0.8m

第四章厂址选择和总体布局

4.1污水厂平面布置

4.11、污水处理厂平面布置的特点

在该污水构筑物设计中,将污水处理构筑物和污泥处理构筑物都按一字型排列,布置紧凑,流线清楚。

1、从大门为综合楼、食堂等,形成入口的生活活动区,该区位于主导风向的上风向,距离格栅及污泥处理系统较远,并且加强绿化,所以该区为生活区环境较好。

2、污泥区和污水区之间由一条主要道路分开。

3、设有后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栅楂、泥饼等由后门运走,而不从前门运起,避免影响大门处生活区的环境清洁。

4、在两组构筑物之间有一条宽4m的道路,用于工作人员巡视和设备搬运,其间可通过一辆汽车。

5、厂区内道路设计考虑工作人员可以顺利地到达任何一处。

污水厂厂区主要车行道宽6~8m,次要车行道宽3~4m,一般人行道1~3m,道路两旁应留出绿化带及适当间距。

4.12、构筑物的布置

1、各处理单元构筑物的平面布置。

处理构筑物是污水处理厂的主体建筑,在作平面布置时,根据各构筑物的功能要求,结合地形和地质条件确定它们在厂区内平面的位置,作如下考虑:

(ⅰ)贯通连接各处理构筑物之间的管、渠,应便捷、直通,避免迂回曲折;(ⅱ)基本在处理构筑物之间应保持一定的间距,以保证敷设连接管、渠的要求,一般的间距可取值5~8;(ⅲ)各处理构筑物在平面布置上,应考虑尽量紧凑;(ⅳ)污泥处理系统在下风向、生活区在上风向。

2、附属构筑物的平面布置。

辅助构筑物的位置应根据方便、安全等原则确定。

变电间设在泵房附近;化验室设在综合楼内,远离污泥堆场,以保证良好的工作环境;办公室、会议室与处理构筑物保持适当的距离,并位于主导风向的上风向。

3、厂区内道路规划。

在厂区内设置环状道路,方便运输,踟边种植树木美化厂区。

设有使工作人员方便的巡视各处理构筑物的道路。

主干道8m;次干道4m;人行道2m。

4、管线布置。

除了在各处理构筑物之间设有贯通连接的管、渠,还应设置能够使各个处理构筑物独立运行的超越管道,当某一处理构筑物因故障停止要作时,其后的构筑物仍然保持正常的运行。

同时还应设置事故排放管,它可超越全部处理构筑物,直接排放水体。

此外在厂区内还设有:

给水管、输配电线管、雨水管、厂区内污水管等。

5、厂区占地面积及绿化率。

绿化区厂区面积的30%以上。

6、污泥处理部分场地面积预留,可相当于污水处理部分占地面积的20%~30%。

4.2污水厂高程布置

4.21、高程布置原则

(1)、尽量采用重力流,减少提升,以降低电耗,方便运行。

(2)、应选择距离最长、水头损失最大的流程进行水力计算,并应留有余地,以免因水头不够而发生涌水,影响构筑物的正常运行。

(3)、水力计算时,一般以近期流量(水泵最大流量)作为设计流量;涉及远期流量的管渠和设施,应按远期设计流量进行计算,并适当预留贮备水头。

(4)、注意污水流程与污泥流程间的配合,尽量减少污泥处理流程的提升,污泥处理设施排出的废水应能自流入集水井或调节池。

(5)、污水处理厂出水管渠高程,应使最后一个处理构筑物的出水能自流排出,不受水体顶托。

(6)、设置调节池的污水处理厂,调节池宜采用半地下式或地下式,以实现一次提升的目的。

4.22、高程计算

以地面为基准,高为0.00m

(1)、格栅:

液面0.3-1.1=-0.8m

底部-0.8-0.018=-0.818m

(2)、泵房:

超地48.2/11.2=4.3m

(3)、曝气沉沙池:

超地0.3+2.8+0.9415=4.0415m

液面2.8m

(4)、平流式初沉池:

超地0.3m+2.7m+0.3m+8.23m+0.2918m=11.8218m

液面2.7m

(5)生物化反应池:

8+1=9m

(6)、曝气池:

3.0m

(6)辅流式二沉池:

1.5

2m=3.75m

(7)消毒接触池:

4m

(8)、污泥浓缩池:

0.3m+3.12m+0.5m+0.07m+3.46m=7.45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