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化学形考册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036760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8.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药物化学形考册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药物化学形考册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药物化学形考册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药物化学形考册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药物化学形考册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药物化学形考册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药物化学形考册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药物化学形考册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药物化学形考册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药物化学形考册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药物化学形考册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药物化学形考册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药物化学形考册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药物化学形考册答案.docx

《药物化学形考册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物化学形考册答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药物化学形考册答案.docx

药物化学形考册答案

《药物化学》课程作业评讲

(1)

1、什么是药物的杂质?

药物的杂质限度制订的依据是什么?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第一章绪论:

化学药物的质量与杂质的控制。

答:

药物的杂质是指在生产贮存过程中引进或产生的药物以外的其它化学物质,包括由于分子手性的存在而产生的非治疗活性的光学异构体。

杂质的存在,有的能产生副作用,影响药物疗效。

药物中杂质限度制订的依据是在不影响疗效,不产生毒副作用的下,便于制造、贮存和生产,允许某些杂质的存在有一定的限量。

同学们回答问题时应明确指出是生产贮存过程中引进或产生的药物以外的其它化学物质;在药物中允许存在有一定限量的杂质。

2、试从药物的不稳定角度解释为什么苯巴比妥钠要做成粉针剂,以反应式表示。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第三章镇静催眠药、抗癫痫药和抗精神失常药:

巴比妥类药物。

同学们回答问题时应了解,由于苯巴比妥类药物可互变异构为烯醇式而弱酸性。

苯巴比妥类药物的酸性比碳酸弱,其钠盐与酸性药物或吸收空气中的CO2,可析出药物沉淀,钠盐水溶液放置还会发生水解,主要是易开环脱羧,受热逐步分解生成双取代乙酸钠和氨。

3、如何用化学方法区别地西泮和奥沙西泮?

说明其原理。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第三章镇静催眠药、抗癫痫药和抗精神失常药:

地西泮和奥沙西泮化学结构上的差异。

答:

加稀盐酸加热,再加入酸性亚硝酸钠,然后加入碱性β-萘酚,出现橙红色的沉淀的是奥沙西泮,无橙红色沉淀出现的是地西泮。

原理:

酸性加热条件下,水解后,奥沙西泮含芳伯氨基,地西泮则无。

注意:

地西泮和奥沙西泮同属于苯二氮卓药物,都具有酰胺及烯胺结构。

但奥沙西泮在酸、碱中加热水解后的产物具有芳伯氨基,经重氮化后和β-萘酚偶合,生成橙色的偶氮化合物,可供鉴别。

4、抗精神病药物主要有哪些结构类型?

各举一例药物?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第三章镇静催眠药、抗癫痫药和抗精神失常药:

抗精神失常药的结构类型及分类。

答:

抗精神病药物用于控制精神分裂症,减轻患者的激动、敏感、好斗,改善妄想、幻想、思维及感觉错乱,使患者适应社会生活。

该类药物是多巴胺受体阻断剂。

按化学结构分类主要有:

(1)吩噻嗪类:

如氯丙嗪;

(2)噻吨类:

如氯普噻吨

(3)丁酰苯类:

如氟哌啶醇

(4)苯酰胺类:

如,舒必利

(5)二苯并氨杂卓类:

如氯氨平

回答问题的关键是熟记抗精神病药物的分类。

5、简述非甾体抗炎药的作用机理。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第四章非甾体抗炎药:

非甾体抗炎药的体内代谢和作用机理。

答:

非甾体抗炎药的解热、镇痛、抗炎作用,但以抗炎作用为主。

临床是侧重于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症的治疗。

目前非甾体抗炎药是通过抑制花生四烯酸环氧酶的作用,从而阻断或减少前列腺素在丘脑下部的生物合成,达到抗炎抗风湿作用。

问答的关键是通过抑制花生四烯酸环氧酶而发挥抗炎抗风湿作用。

6、阿司匹林及扑热息痛在保存时颜色加深的原因是什么?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第四章非甾体抗炎药:

解热镇痛药的稳定性。

答:

阿司匹林及扑热息痛在生产或贮存过程中可能存在含酚羟基、对氨基酚的杂质。

阿司匹林成品中由于原料残存或贮存时保管不当,可能含有水杨酸,而酚羟基在光热条件下易被氧化成有色醌型物质,因而导致药物颜色加深。

扑热息痛在酸性及碱性条件下稳定性较差,水解产物为对氨基酚,可进一步氧化降解,生成醌亚胺类化合物,颜色逐渐变成粉红色、棕色、最后成黑色。

同学们回答问题时应了解,阿司匹林具有酚酯类结构,稳定性差。

遇湿气即水解生成水杨酸,其较易氧化,在空气中可逐渐变为淡黄色、红棕甚至深棕色。

其原因是由于分子中酚羟基被氧化成一系列醌型有色物质。

同样,扑热息痛具有氨基酚,也易被氧化降解,生成有色的醌亚胺类化合物。

8、简述镇痛药物的构效关系?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第四章非甾体抗炎药:

镇静催眠药物的构效关系、作用机理。

答:

(1)分子中具有一个平坦的芳环结构,与受体中的平坦部位通过范德华力相互作用。

(2)有一个碱性中心,并在生理PH条件下大部分电离为阳离子,与受体表面的阴离子以静电引力相结合。

(3)碱性中心和平坦的芳环处在同一平面上,而烃基部分(乙胺链部分)凸出平面的前方,正好和受体的凹槽相适应。

阴离子部位

凹槽

适合于芳环的平坦区

同学们回答问题时应注意的要点:

(1)分子中具有一个平坦的芳环结构,

(2)碱性中心和平坦结构应在同一平面上;(3)含有哌啶或类似哌啶的空间结构。

9、解热镇痛药和麻醉性镇痛药的镇痛作用有什么不同?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解热镇痛药和麻醉性镇痛药具有的不同镇痛机制。

答:

解热镇痛药,其镇痛机制主要是抑制受损伤或发炎组织细胞内前列腺素的合成,从而减低疼痛。

解热镇痛药作用部位主要是外周,只对头痛牙痛、神经痛等慢性钝痛有良好作用,对创伤性剧痛和内脏绞痛等急性锐痛几乎无效。

而麻醉性镇痛药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阿片受体,选择性地抑制痛觉,而不影响意识和其它感觉。

麻醉性镇痛药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镇痛作用强,一般用于严重创伤、烧伤等急性锐痛。

但副作用较为严重,反复应用后易产生成瘾性、耐受性以及呼吸抑制等。

因此解热镇痛药物不能代替麻醉性镇痛药使用。

回答时重点应在两者的作用机制不同。

《药物化学》课程作业评讲

(2)

1、利尿药有哪些结构类型?

各举一例药物。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第六章中枢兴奋药及利尿药:

中枢兴奋药、利尿药的分类。

答:

利尿药在临床上作为水肿治疗药,根据化学结构可分为:

(1)磺酰胺类用苯并噻嗪类:

如:

氢氯噻

(2)苯氧乙酸类如:

依他尼酸

(3)甾类如:

螺内酯

(4)其他类如:

甘露醇

同学们在回答问题时应明确利尿药是根据化学结构来分的,并熟记每类代表性药物。

2、咖啡因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如何能增加其在水中的溶解度?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六章中枢兴奋药及利尿药:

咖啡因的溶解度问题。

答:

由于咖啡因碱性极弱,为中性药物,不能和强酸,如盐酸等形成稳定的盐,因而不能通过成盐方法解决其在水中溶解度的问题,但其可与有机酸或其碱金属盐如苯甲酸钠、水杨酸钠等形成复盐而增加在水中溶解度。

同学们在回答问题时应抓住咖啡因不能通过生成盐解决水中溶解度问题,但是可与有机酸或其碱金属盐反应生成复盐而增加在水中溶解度。

3、H1受体拮抗剂主要的哪些结构类型?

各举一例药物。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第七章抗过敏药和抗溃疡药:

抗过敏药(组胺H1受体拮抗剂)的结构类型。

答:

临床使用的抗过敏药主要是H1受体拮抗剂,按其化学结构可分为以下几种主要的结构类型:

(1)乙二胺类如:

芬苯扎胺曲吡那敏

(2)氨基醚类如:

苯海拉明晕海宁

(3)丙胺类如:

扑尔敏氯苯那敏

(4)三环类如:

异丙嗪美喹他嗪

(5)哌啶类如:

特非那定

同学们在回答问题时应熟记五种结构类型以及每类的代表性药物。

4、苯海拉明的主要副作用是什么?

为什么将其和8-氯茶碱成盐使用?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第七章抗过敏药和抗溃疡药:

H1受体拮抗剂中氨基醚类药物-苯海拉明的缺点及克服缺点的方法。

答:

苯海拉明具有较好的抗组胺活性,主要用于抗过敏,还有防晕动病作用。

其主要副作用是嗜睡和中枢抑制。

为了克服这一缺点,将其与中枢兴奋药8-氯茶碱结合成盐,成为茶苯海明(晕海宁、乘晕宁),为常用晕动病药。

同学们在回答问题时应明确苯海拉明的缺点是嗜睡和中枢抑制,克服缺点,就将其与中枢兴奋药8-氯茶碱结合成盐。

5、从结构特点分析为什么麻黄碱的作用比肾上腺素弱,但作用较持久?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第八章拟肾上腺素药:

麻黄碱、肾上腺素的构效关系。

答:

拟肾上腺素药的基本结构为苯乙胺在苯环上羟基可明显增强拟肾上腺素作用。

3,4-二羟基化合物比4-羟基化合物活性大。

麻黄碱苯环上无羟基而肾上腺素苯环上有两个羟基,因此麻黄碱作用较肾上腺素弱,但3,4-二羟基化合物口服迅速被COMT甲基化而失活。

作用时间短暂,因此苯环上无羟基的麻黄碱不易被COMT甲基化而失活,且位有甲基,会阻碍单胺氧化酶,氧化代谢失活,因而作用时间延长。

同学们在回答问题时应明确麻黄碱中不含儿茶酚结构。

6、试比较阿托品、东莨菪碱、山莨菪碱及樟柳碱的化学结构的差异,并说明与生理活性大小的关系?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第九章拟胆碱药和抗胆碱药:

阿托品、东莨菪碱、山莨菪碱的化学结构、性质及应用。

答:

阿托品、东莨菪碱、山莨菪碱及樟柳碱均由二环氨基醇和莨菪酸所成的酯,但不同的是山莨菪碱和樟柳碱有6,7位氧桥,山莨菪碱有6-羟基,樟柳碱的莨菪部份多一个位羟基,而氧桥增强分子的亲脂性,使中枢作用增强,羟基的存在增强极性,中枢作用减弱,所以作用强弱顺序是:

东莨菪碱>阿托品>樟柳碱>山莨菪碱

同学们在回答问题时应明确这几种化合物的结构差异。

7、为什么内源性的乙酰胆碱不能成为临床上治疗药物?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第九章拟胆碱药和抗胆碱药:

拟胆碱药-乙酰胆碱。

答:

乙酰胆碱对M受体和N受体都有激动作用,但乙酰胆碱本身不能成为治疗药物。

原因是

(1)乙酰胆碱对所有的胆碱能受体无选择性,导致产生副作用;

(2)乙酰胆碱为季铵化合物,不易通过生物膜,因而生物利用度极低;

(3)乙酰胆碱的化学稳定性差,在体内易被酯酶水解而失活。

因此胆碱受体激动剂多以乙酰胆碱为先导化合物设计开发出的合成药物,性质较稳定,而且对受体有较高的选择性。

《药物化学》课程作业评讲(3)

1、抗高血压药物可分为哪几大类?

各举一例药物。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第十章心血管系统药物:

抗高血压药物分类及主要代表药物。

答:

(1)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如甲基多巴

(2)神经节阻断药,如六甲溴铵

(3)作用于神经末梢的药物,如利舍平

(4)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如卡托普利

(5)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如盐酸哌啶嗪

(6)作用于血管平滑肌的药物,如肼屈嗪

(7)利尿药,如氢氯噻嗪

(8)钙拮抗剂,如氢氯地平

同学们在回答问题时应掌握抗高血压药物分类

2、分别说明钙拮抗剂、-受体拮抗剂、ACE抑制剂及羟甲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的主要临床用途,各举一例药物。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第十章心血管系统药物:

钙拮抗剂、-受体拮抗剂、ACE抑制剂及羟甲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的主要临床用途。

答:

钙拮抗剂:

抗高血压或抗心绞痛或抗心律失常。

如:

氨氯地平

β-受体拮抗剂:

可用于抗高血压或抗心绞痛或抗心律失常。

如:

辛贝洛尔

ACE抑制剂:

抗高血压或充血性心衰。

如:

卡托普利

羟甲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

用于血脂调节。

如:

辛伐他汀

同学们在回答问题时应熟记各类代表药物。

3、试简述利舍平的不稳定性。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第十章心血管系统药物:

抗高血压药――作用于神经末梢的药物利舍平。

答:

利舍平又名利血平,它的不稳定性表现在:

(1)在光和热的影响下,3-H能发生差向异构体化生成无效物质3-异舍利平;

(2)在酸碱条件下,其水溶液可发生水解,如在碱性条件下,两个酯基断裂,生成利舍平酸。

(3)在光和氧的作用下发生氧化,生成3-去氢异舍利平及3,5-二烯舍利平。

同学们在回答问题时应掌握该药物水溶液都比较稳定,但对光和氧的作用下发生氧化、在酸碱条件下发生水解。

4、什么是代谢拮抗?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第十一章抗菌药和抗病毒药:

磺胺类药物的作用机制――代谢拮抗。

答:

所谓代谢拮抗就是设计与生物体内基本代谢物的结构有某种程度相似的化合物,使之竞争性地和我写的酶相作用,干扰基本代谢的被利用,从而干扰生物大分子的合成,或以伪代谢物的身份掺入生物大分子的合成中,形成伪生物大分子,导致致死合成,从而影响细胞的生长。

同学们在回答问题时应理解代谢拮抗的概念。

5、为什么SMZ常和TMP组成复方制剂使用?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第十一章抗菌药和抗病毒药:

磺胺类药物及抗菌增效剂。

答:

磺胺甲噁唑(SMZ)可以抑制二氢叶酸合成酶,阻断细菌合成二氢叶酸,甲氧苄啶(TMP)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阻断二氢叶酸还原成四氢叶酸,两者合用时,可使细菌体内的四氢叶酸的合成受到双重阻断,因而产生协同抗菌作用,作用增强数倍至数十倍,因此两者常组成复方制剂使用。

同学们在回答问题时应掌握甲氧苄啶对磺胺类药物有增效作用,合用时可使细菌体内的四氢叶酸的合成受到双重阻断,产生协同抗菌作用,作用可增强数位至数十倍。

6、简述喹诺酮类药物的构效关系。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第十一章抗菌药和抗病毒药:

喹诺酮类药物的构效关系。

答:

(1)1位取代基应为乙基或乙基的生物电子等排体;

(2)3位的羧基和4位的氧为必要基团;

(3)5位被氨基取代可使活性增加2-16倍;

(4)6位引入氟原子有协同作用;

(5)7位侧链的引入可扩大抗菌谱

同学们在回答问题时应先了解喹诺酮类药物的结构式,才能掌握其构效关系。

7、试写出青霉素在酸、碱、-内酰胺酶作用下的分解产物。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第十二章抗生素:

青霉素的不稳定性。

答:

(1)青霉素在强酸并加热条件下,发生裂解,生成青霉胺和青霉醛酸。

(2)青霉素在碱性条件下,碱性基团向-内酰胺环进攻,生成青霉酸。

(3)青霉素在-内酰胺酶作用下,酶中亲核性基团向-内酰胺环进攻,生成青霉酸。

同学们在回答问题时应明确青霉素类化合物的母核是由-内酰胺环和五元的氢化噻唑环并合而成的,两个环的张力都比较大,受到亲核性或亲电性试剂的进攻,使向-内酰胺环破裂,导致青霉素失效。

 

《药物化学》课程作业评讲(4)

1、什么是烷化剂?

主要包括哪些结构类型?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第十三章抗肿瘤药:

烷化剂概念及结构类型。

答:

烷化剂,这类药物在体内能形成缺电子的活泼中间体或其它活泼的亲电性基团的化合物,进而与生物大分子(主要是DNA)含有丰富电子的基团发生共价结合,使其丧失活性或使DNA分子发生断裂,从而抑制恶性肿瘤细胞的生长。

目前临床上使用的烷化剂可分为氮芥类、乙撑亚胺类、甲磺酸酯及多元醇类、亚硝基脲类。

同学们在回答问题时应掌握烷化剂概念,临床上使用的烷化剂是按化学结构分为五类。

2、氮芥类药物的结构是由哪两部分组成?

各自发挥什么作用?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第十三章抗肿瘤药:

抗肿瘤药物-氮介类药物。

答:

氮芥类抗肿瘤药物的结构是由氮芥基(双-β-氯乙胺基部分)和载体两部分组成的。

氮芥基为烷基化部分,是抗肿瘤活性的功能基,载体部分主要影响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等药代动力学性质,也会影响药物的选择性、抗肿瘤活性及毒性。

同学们在回答问题时应掌握氮芥类药物的结构是由两部分组成,烷基化部分和R载体部分。

3、试从环磷酰胺在正常组织及肿瘤组织中代谢产物的不同说明为什么其毒性比其它氮芥类药物小。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第十三章抗肿瘤药:

抗肿瘤药物氮介类药物――氮介类药物的发展。

答:

环磷酰胺在肝脏内被氧化生成4-羟基环磷酰胺,通过互变异构生成开环的醛基化合物,两者在正常组织中分别经酶促反应进一步氧化为无毒的代谢产物,所以对正常组织一般无影响。

同学们在回答问题时应掌握为了提高氮介类药物的选择性,降低其毒性,运用前药原理来设计药物,得到环磷酰胺和异环磷酰胺,两者在体外无抗肿瘤活性,在体内经酶代谢活化后发挥作用民,毒性比其它氮介类药物小。

4、抗代谢抗肿瘤药物主要分为哪几类?

各举一例药物。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第十三章抗肿瘤药:

抗代谢药物。

答:

(1)嘧啶拮抗药物:

如氟尿嘧啶;

(2)嘌呤拮抗药物:

如巯嘌呤;

(3)叶酸拮抗药物:

如氨基嘌呤。

同学们在回答问题时应掌握抗代谢药物是利用代谢拮抗原理设计的抗肿瘤药物,常用的抗代谢药物有嘧啶拮抗物、嘌呤拮抗物、叶酸拮抗物等。

5、试举出五例抗肿瘤天然药物。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第十三章抗肿瘤药:

抗肿瘤天然药物。

答:

抗肿瘤天然药物主要包括抗肿瘤抗生素、抗肿瘤植物药有效成分及其半合成衍生物。

常用的抗肿瘤抗生素有多肽类和醌类:

放线菌素D、丝裂霉素C。

抗肿瘤植物药有效成分及其衍生物有:

喜树碱、依托泊苷、长春碱、紫杉特尔。

同学们在回答问题时应熟悉抗肿瘤天然药物的种类。

6、糖皮质激素有哪些临床用途?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第十四章甾类药物:

甾类药物-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

答:

糖皮质激素具有极为广泛的临床用途,如治疗肾上腺皮质功能紊乱,自身免疫性疾病,变态性疾病,感染性疾病,休克、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白血病及其它造血器官肿瘤等。

同学们在回答问题时应掌握糖皮质激素主要与机体糖、脂肪、蛋白质代谢和生长发育等有关,而对水盐代谢作用较弱。

7、分别说明维生素A、D、E、K、B1、B2、B6及维生素C的临床用途。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第十五章维生素:

各种维生素的临床应用。

答:

(1)维生素A临床用途:

主要用于因维生素A缺乏引起的夜盲症、角膜软化、皮肤干燥、粗糙及粘膜抗感染能力低下等症的治疗。

(2)维生素D临床用途:

主要用于因维生素D缺乏而引起的佝偻病或软骨病、婴儿手足搐搦症、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等的治疗和预防。

(3)维生素E临床用途:

用于习惯性流产、不孕症及更年期障碍、进行性肌营养不良、间歇性跛行及脉粥样感化等的防治。

(4)维生素K临床上常用于凝血酶原过低症、新生婴儿出血症等的防治。

(5)维生素B1临床用途:

用于因维生素B1缺乏而引起的脚气病及消化不良等疾病的治疗。

(6)维生素B2主要用于因微生物B2缺乏所引起的各种粘膜及皮肤炎症。

(7)维生素B6临床用途:

用于治疗因放射治疗引起的恶心、妊娠呕吐、异烟肼等药物引起的周围神经炎、白细胞减少症、痤疮、脂溶性湿疹等。

(8)维生素C临床用途:

主要用于坏血病的预防与治疗。

同学们在回答问题时应掌握维生素分为脂溶性和水溶性维生素两类以及各种维生素的作用。

8、药物与受体的结合有哪几种方式?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第十六章药物的化学结构与药效的关系――影响药物产生药效的主要因素。

答:

药物与受体的作用一方面依赖于药物特定的化学结构,以及该结构与受体的空间互补性,另一方面还取决于药物和受体(生物大分子)结合的方式。

药物与受体的结合方式有共价键和非共价键两类,其中主要键合形成式为共价键,包括氢键、范德华力,疏水键、静电引力、电荷转移复合物,偶极相互作用力等。

同学们在回答问题时应掌握药物到达作用部位后,与受体形成复合物,产生生理和生化变化,达到调节或治疗疾病的目的。

药物与受体的结合有以化学的方式通过其价键结合形成不可逆复合物,或以物理的方式通过离子键、氢键、离子偶极、范德华力等结合形成可逆复合物。

9、药物的手性构型对药物的活性产生哪些影响?

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第十六章药物的化学结构与药效的关系:

药物立体结构结药效的影响――药物分子的手性和手性药物。

答:

(1)对映体具有等同的药理活性和强度;

(2)对映体产生相同药理活性但强弱不同;

(3)对映体一个有活性,一个没有活性;

(4)对映体之间活性相反;

(5)对映体产生不同类型的药理活性。

同学们在回答问题时应掌握当药物分子结构中引入手性中心后,得到一对互为实物与镜像的对映异体。

手性药物的对映体之间药物活性是有差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