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21课古诗三首的诗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041566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21课古诗三首的诗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四年级21课古诗三首的诗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四年级21课古诗三首的诗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四年级21课古诗三首的诗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四年级21课古诗三首的诗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四年级21课古诗三首的诗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四年级21课古诗三首的诗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四年级21课古诗三首的诗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四年级21课古诗三首的诗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四年级21课古诗三首的诗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四年级21课古诗三首的诗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四年级21课古诗三首的诗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四年级21课古诗三首的诗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四年级21课古诗三首的诗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21课古诗三首的诗意.docx

《四年级21课古诗三首的诗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21课古诗三首的诗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四年级21课古诗三首的诗意.docx

四年级21课古诗三首的诗意

四年级21课古诗三首的诗意

(经典版)

 

编制人:

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

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

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学校:

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

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

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幼儿教案、小学教案、中学教案、教学活动、评语、寄语、发言稿、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tips:

Thisdocumentiscarefullycompiledbythiseditor.Ihopethatafteryoudownloadit,itcanhelpyousolvepracticalproblems.Thedocumentcanbecustomizedandmodifiedafterdownloading,pleaseadjustanduseitaccordingtoactualneeds,thankyou!

Inaddition,thisshopprovidesyouwithvarioustypesofclassicsampleessays,suchaspreschoollessonplans,elementaryschoollessonplans,middleschoollessonplans,teachingactivities,comments,messages,speechdrafts,workplans,worksummary,experience,andothersampleessays,etc.IwanttoknowPleasepayattentiontothedifferentformatandwritingstylesofsampleessays!

四年级21课古诗三首的诗意

  这是四年级21课古诗三首的诗意,是优秀的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四年级21课古诗三首的诗意第1篇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自主学习字词,会认“昼、耘、供”3个生字,理解字义,正确认读课文中“耘田”“绩麻”词语,掌握“供”这个多音字,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自主探究等活动,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主要意思。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田园生活带来的情趣,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

发现古诗词的美,培养学生阅读古诗词的兴趣,激发其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会认“昼,耘”两个生字。

掌握“供”这个多音字,理解诗词大意。

  教学难点:

用自己的话语说出诗句的主要意思,发现古诗词的美。

  三、教学准备

  PPT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小导游”导入,激发兴趣

  1.趣味导入

  师:

身处童年的我们,身上总会发生这样或那样有趣的故事,比如偷用妈妈的化妆品等等这些故事饱含着我们儿时的快乐。

那么你们猜猜古代儿童的童年生活是怎么样的呢?

  预设:

生1:

农作生2:

放风筝

  师:

同学们都说出了自己的猜想,那么就请我们的小导游——范成大来带领我们去了解一下吧!

  2.了解作者

  师:

在小导游带领我们之前,我们先把小导游的身份揭示一下

  作者:

范成大字致能,号:

早年自号此山居士,晚号石湖居士(先请学生回答,后揭示)出生地:

平江府吴县(今江苏苏州)。

南宋名臣、文学家、诗人。

地位:

南宋四大诗人之一,分别是杨万里、陆游、尤袤(mào)也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师:

  师:

好,我们已经知道“小导游”的信息了,我们的小导游就是我们所要学习的这首诗的作者。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古诗三首》真实地再现了古代儿童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

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是《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ー)通过学习,了解发生在古代儿童身上的趣事。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师: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ー)。

借助拼音学会

  生字,要求:

①读准字音。

②把诗句读通顺。

  2.教师诵读,学生标记不认识生字的字音。

  师:

听到同学们绘声绘色的朗读,老师也不禁被你们感染了,现在老师朗读这首古诗,同学们就标识自己不会的字音。

  注意读准“昼zhòu、耘yún、解jiě、耕gēng、傍bàng”的读音。

  指导读准多音字

  “供”([gòng]作动词时(四声)——准备着东西给需要的人应用:

供应、供求、供需、提供、供不应求。

[gōng]作名词时(一声)奉献:

供养、供献、供奉、供佛、上供:

被审问时在法庭上述说事实:

招供、口供、供状、供认、供词。

)——在诗中读四声。

  3.自主探究

  师:

课文中的生字和多音字我们已经解决了,那么现在我们一起穿越千年去浏览田园风光,同时去看看古代儿童的童年乐趣。

  师:

同学们,你们可以通过查字典、问同学、问老师等方式,结合课文注释,和文中的图片。

理解诗句中词语的意思,在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大体写了什么?

(2分钟)

  抽生:

生1:

农作生2:

当家

  (三)再读古诗,理解诗意

  1.再读古诗,教师讲解

  师:

同学们都理解得很棒,那么现在我们一起来进入这首诗,看一下这首诗到底写了什么?

  读题解说:

  ①诗题讲解

  教师范读课题,《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师:

有同学可以告诉老师,这里的四时是什么意思呢?

  抽生

  师:

有同学答对了,四时——表示的是春夏秋冬四个季节。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农民们一年四季都在勤劳的劳动着。

  师:

那杂兴呢?

  抽生回答一下,也可以积极发言

  杂兴——在四个季节当中会有不同的兴致。

各种兴致

  师:

同学们看一下这首诗是其中的第几首啊?

有人知道一共有多少首诗吗?

  师:

没错,一共有60首诗,而这首诗其中的第31首。

  ②逐字讲解

  先读第一句诗

  师:

在第一句帮我找出两个字。

这两个字呢是指示时间的关键字。

——昼夜

  (提醒学生做笔记。

)记得把这个两个字圈出来

  一一解释(可看注释)昼:

白昼。

耘田:

在田间除草。

绩麻:

把麻搓成线。

(搓麻绳)

  ③翻译句子

  昼出耘田夜绩麻,(白天出去给田里锄草,到了夜晚回家搓麻绳。

  村庄儿女各当家。

(农家男女都各自挑起家庭的重担。

  ④出示填空题考学生。

  白天(在田间锄草)夜晚(把麻搓成线)

  师:

老师这里有一道题,哪位同学要来回答这个问题呢?

答对了就有小星星奖励。

  ⑤请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句诗的意思。

(说的好的,便有星星。

  (四)小小总结家(赢星活动)

  1.师:

我们已经学习了这首诗的一部分,那么同学们通过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呢?

下面我们进入我们小小总结家环节来说一下自己的收获。

  生1: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学会了注意读准“昼、耘、解、耕、傍”的读音。

  生2:

“供”([gòng](四声)作动词时——准备着东西给需要的人应用:

供应、供求、供需、提供、供不应求。

[gōng](一声)做名词时——奉献:

供养、供献、供奉、供佛、上供:

被审问时在法庭上述说事实:

招供、口供、供状、供认、供词。

)在诗中读四声。

  生3: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会翻译了第一句的古诗意思。

  昼出耘田夜绩麻,(白天出去给田里锄草,到了夜晚回家搓麻绳。

  村庄儿女各当家。

(农家男女都各自挑起家庭的重担。

  生4: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知道了诗人范成大的生活经历是比较艰苦的,但是他最后还是成功了,所以我要学习他那种刻苦的精神。

  生5: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知道了,南宋四大诗人分别是,杨万里、陆游、尤袤(mào)也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2.师小结:

我们的同学们都总结的很棒,下面我把小星星送给我们这四位同学。

特别是我们第一次为同学总结的很好,这一点我们其他同学都没有想到范成大他的生活虽然很艰苦,但是他最后还是成功了。

  作业

  1.将课文中的生字词抄写一遍

  2.翻译后句诗

  板书设计

  昼耘田

  农事繁忙

  夜绩麻

  四年级21课古诗三首的诗意第2篇

  教学目标:

  古诗三首教案

  1、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古诗,体会诗歌的意境,了解诗歌的意思,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2、入情入境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想象能力以及互相交往、合作学习的能力。

  3、欣赏美丽的春景,激发学生对春天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目标:

  1.读懂两首描写西湖美景的古诗,体会感情,感受意境。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

  体会古诗的意境,有感情的朗读。

  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

  一、联系实际,导入新课

  春天到了,春姑娘迈着轻轻地脚步走来了,现在正是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的季节。

同学们,你们眼中的春天、亲身感受到的春天,或者是在书上看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

  (学生畅所欲言,尽情说说)

  今天,我们学习宋代大诗人——叶绍翁写春天的古诗。

  板书:

游园不值

  二、检查预习

  请问读熟的同学有多少?

这首诗读懂的又有多少?

  三、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古诗

  1、学生自由读古诗,要求:

读的时候用心体会、琢磨、看谁读得不但正确、流利,而且还体会出诗歌的感情,能读好古诗。

  2、检查学生读书情况

  

(1)好的指导方法:

引导学生展开朗读比赛、评议,反复朗读古诗

  

(2)不好的指导方法:

引导学生回忆春天的美景,体会着把春天的美景读出来,通过评议理解重点的词句。

  3、教师示范读书,引导学生评议老师读的和同学们读的有什么不同?

(重点指导:

情绪饱满、气息畅通)

  4、学生再次练习读书,争取超过老师读的情况

  5、指名学生读书,引导男、女展开比赛读书

  6、总结:

通过我们多遍读书,有的同学已经把诗的意境读出来了,有的同学读的感情还差一点点,不要紧,大家一会儿还有机会,一会儿我们再练习着读书。

  四、感受情境,语言描绘

  1、通过我们多遍的读书、体会、揣摩,大家肯定有许多想法,下面请大家在小组内和小伙伴交流一下你理解到的诗句的意思,也可以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讲一讲。

  2、学生分组交流

  3、指学生汇报:

有谁愿意讲讲诗句的意思?

  (学生回答之后请同组的同学互相补充,其余的小组展开评议)

  4、教师创设情境:

这个园子的主人养的花是远近闻名,诗人慕名前来观赏,但是却没有敲开门,大家想想作者的心情怎样?

突然,作者的眼前一亮,看到了一株粉红色的杏花,开的是那样鲜艳,那样旺盛,此时诗人的心情怎样?

又会想到些什么?

  五、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展开想象,诵读全诗

  1、诗人不是画家,但是用了28个字就画出了一幅有动有静、有声有色、绚丽多彩的图画,这就是诗歌的魅力所在。

  2、在整首诗中,你最喜欢的是哪个句子?

为什么?

  3、再次诵读古诗,力争在原有基础上获得不同的进步。

  4、下面我们都做小诗人,不拘形式地练习背诵古诗。

  六、适当扩展,学习古诗

  过渡:

刚才,我们一边读书,一边揣摩;一边读书,一边体会,不仅学懂了古诗,而且还把这首诗读得有滋有味。

大家愿意试着用这种方法再学习一首描写明媚春光的古诗吗?

  1、请大家看材料——《绝句》,这也是一首描写春日景色的小诗。

  2、同学们可以通过多读、多揣摩的方法,反复练习读古诗,看谁用最段是时间就能够把古诗学会!

(学生自学古诗)

  3、大家读书真认真!

下面我们人人都做小老师,把自己感受到的内容给同组小伙伴讲一讲、读一读、说一说。

大家也可以另外选择自己喜欢的同学结合成小组,或者是和老师组成一个小组咱们一起共同学习、交流。

  4、各小组交流、汇报学习成果

  5、检查学习效果

  学生选择自己擅长的形式,到前面展示一下自学习成果,可以读一读、画一画、说一说……汇报的时候注意引导学生合作学习,互相补充、评价,理解古诗的意思,读好古诗。

  6、现在谁能把这首读出感情了?

学生诵读《绝句》

  7、教师总结:

看来同学真的是无比的聪明,一块合作就学会了古诗。

在诗歌的百花园中,描写春光的诗歌还有许多许多。

下面就请大家边听音乐,边欣赏着美丽的`春光,想想:

你还能回忆起哪些描写春天的古诗?

或者是想说哪些赞美春天的话?

  8、放录像,学生欣赏

  9、现在,你最想朗诵的是哪一首古诗?

就请你站起来背诵!

如果你认为古诗不足以表达出你此刻的感受,也可以说说你心中最想说的话。

  10.师总结:

今天我们赏析了古代诗人笔下描写春光的佳句,使得我们大家顿时觉得我们的生活中春意盎然!

课下请大家继续收集有关古诗或者创作赞美春天的诗歌,下次我们的语文实践活动课的内容就是召开《春之韵——诗歌朗诵会》。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请学生自由谈谈自己学习古诗的感受。

  2.多媒体显示《小池》,由学生补充后两句。

说出诗人是谁。

  a)才露尖角的嫩荷叶固然生机勃勃,待到盛夏,一池荷花盛开又该多么吸引人。

大家想不想去看看西湖的荷花?

  b)播放荷花视频。

(诗人杨万里非常喜欢荷花,看到鲜嫩的小荷叶赋诗一首,面对西湖满池的荷花,他也写下了一首优美的诗。

这节课我们首先欣赏这首诗。

  二、赏析《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a)出示诗题:

谁能说就这个题目说点什么?

或者说说你从这个题目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晓:

早晨。

  b)显示全诗,播放范读。

  c)听了范读,大家想不想也读一读?

(齐读)

  (过渡:

老师要问这首诗写得怎么样,大家一定都说不错。

要正确评价,先得理解意思。

  d)说说你都读懂了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e)还有哪些地方不理解,提出问题,大家讨论。

  f)读诗和读一般的课文不一样。

诗不光要理解意思,更要感悟意境。

请大家闭上眼睛一边听范读,一边展开想象。

  g)假如你是诗人杨万里,清晨迎着一轮喷薄而出的红日,呼吸着新鲜空气,送朋友出门,恰好看见一池美丽的荷花衬着碧绿的荷叶,脱口吟诵出这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那是怎样的感觉。

谁愿意试试当诗人的感觉,来给大家朗诵这首诗?

  (过渡:

人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而西湖就像镶嵌在杭州城西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自唐代就远近闻名。

刚才的诗中,杨万里描绘的荷花胜景仅是西湖美景的一个侧面。

同学们课前也查阅了西湖的资料,来给大家简要地说说。

  三、赏析《饮湖上初晴后雨》:

  a)学生简要介绍西湖的资料后,播放西湖美景图片和视频。

  (过渡:

美丽的西湖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吟诗作画赞美她。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曾任杭州知府,在任期间,常游西湖,也留下了许多吟咏西湖的诗篇。

  b)解题:

谁读懂了题目?

  c)朗读全诗。

  d)诗中描写了西湖上怎样的景色?

有不理解的,和同学讨论一下。

  e)这首诗中最有名的是哪两句,你知道吗?

你能说说它好在哪里吗?

  f)先听范读,再带着自己的感受读一读。

和范读录音比一比。

  四、比较赏析:

  a)学生小结:

学习要学会总结。

谁能小结一下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内容。

  b)多媒体显示两首诗,说说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内容、写作技巧、结构、修辞手法)

  c)学了这两首诗,对你今后的写作有何启发。

  五、作业:

  从这两首诗中选择你感兴趣的一首画一画,或者编一个小故事。

  四年级21课古诗三首的诗意第3篇

  教学目的:

  人教版小学语文《古诗三首》教案

  1.读懂诗句,理解内容,体会大自然的美丽景色,感受祖

  国语言文字的美。

  2.通过诗句展开想象,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3.背诵课文。

默写《独坐敬亭山》《舟夜书所见》。

  教学课时: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人新课。

  俗话说: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吟诵对理解和

  继承古代优秀文化,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都有积极的作用。

  天,我们再学习三首古诗。

  二、学习第一首古诗《独坐敬亭山》。

  1.读课文。

  2.学习生字。

  亭:

上下结构,把“亮”字下面的“几”换成“丁”,就是“亭”。

  3.理解古诗。

  

(1)“敬亭山”在哪儿?

这首诗题目的意思是什么?

(今安徽省宣城县北,宣城是六朝以来江南名郡,风景优美。

独自坐在敬亭山,李白一生曾七游宣城。

  

(2)读第一句诗,说说“众鸟”“孤云”“闲”的意思?

(成群的鸟儿;仅有的一片云;云彩飘来飘去悠闲的样子。

  (3)说说第一句诗的意思?

(空中成群的鸟儿高飞远去了,无影无踪;长空中仅有一片白云也慢慢地飘去了。

  (4)读第二句诗,说说“两不厌”的意思?

(指人和山彼此相看不厌烦,把山人格化了。

厌:

满足。

  (5)说说第二句诗的意思?

(只有敬亭山没有走开,我和它互相看望不觉得厌烦。

  (6)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和山之间的深厚感情。

  三、巩固练习。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说说“敬亭山”“闲”“厌”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讲讲古诗的意思。

  3.默写课文。

注意标点,不写错别字。

  第二课时

  一、学第二首古诗。

  1.教师范读课文。

  2.仔细看图,说说图上画了什么景物?

  二、学习本课生字词。

  1.读准字音。

  “泊”的读音是bó,“德”的读音是dé,两字的读音要注意区分,尤其声母b、d,不要混淆。

  “移”的读音是yí,是整体认读音节。

  “愁”的读音是chóu,声母是ch,不是c。

  2.记忆字形。

  

(1)利用熟字和偏旁学习生字。

  移:

左边禾木旁,右边是“多”,合在一起是“移”。

  泊:

左边三点水,右边是“白”,合在一起是“泊”。

  愁:

上边是“秋”,下边是“心”,合在一起是“愁”。

  旷:

左边日字旁,右边是“广”,合在一起是“旷”。

  

(2)分析字形。

  德:

左边双人旁,右边从上往下的顺序是“十四—心”,合在一起是“德”:

注意不要丢掉心字上面的一横。

  3.理解词意。

  建德江:

新安江流经建德县(今属浙江省)的一段江水。

  泊:

停船靠岸。

  烟渚:

烟雾笼罩的水边沙洲。

  野旷:

原野空旷辽阔。

  江清:

清水很清澈。

  三、理解古诗内容。

  1.读第一句“移舟泊烟渚”,说说“移舟”、“泊”的意思?

  (划船靠岸;停船宿夜。

  2.这句是讲什么?

起什么作用?

(行船停靠在江中的一个烟雾朦胧的小洲边。

不仅点题,也为下句写景抒情作了铺垫。

  3.读第二句“日暮客愁新”,说说“日暮”、“客”的意思?

(日落;诗人自指。

  4.这句是讲什么?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

(夜暮时分,孤船小洲,不禁勾起“我”新的愁绪。

大概是身在异乡为异客的原因吧。

  5.读第三句“野旷天低树”,说说这句写了什么?

(写日暮时候,天色苍苍茫茫,旷野无垠,放眼望去,远处的天空显得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

  6.读第四句“江清月近人”,说说这句讲了什么?

(夜幕降临,高挂在天上的明月,映在澄清的江水中,和船中的人是那么近。

  7.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羁旅的惘怅,故乡的思念,以及对人生复杂的.感受,交织在一起。

  四、巩固练习。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3.读一读“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这句诗,想象诗中所描写的景象。

  第三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人新课。

  今天,我们要学的古诗《舟夜书所见》,是清代诗人查慎行写的。

清代是离我们最近的一个朝代。

诗人早年从军西南,又遍游大江南北,所以他的许多诗是通过行旅见闻来描写山川风物的。

  二、初读课文,看看图上画了什么?

  三、学习本课生字词。

  1.读准字音。

  “萤”的读音是yíng,是整体认读的音节:

“簇”的读音是cù,声母是c,不是ch。

  2.利用熟字和偏旁记忆生字:

  萤:

上中下结构,上边是草字头,中间是秃宝盖,下边是虫,合在一起是“萤”。

  簇:

上下结构,上边是竹字头,下边是个“族”,合在一起是“簇”。

  3.理解词意。

  所见:

看到的景物。

  孤光:

孤零零的灯光。

  风簇浪:

微风泛起的层层波浪。

  散:

散开。

  作:

变作,变成。

  四、理解古诗内容。

  1.这首诗题目的意思是什么?

讲讲“舟”“书”“所见”的意思?

(记夜间在船上所看见的景色。

舟:

船。

书:

写,记;所见:

见到的东西。

  2.读“月黑见渔灯”,说说它的意思?

(漆黑的夜晚,一盏渔灯闪现在河面。

  3.读“孤光一点萤”,这句是说什么?

(那盏渔灯的光亮,就像萤火虫似的,静静地映在河面上。

  4.读“微微风簇浪”,说说“簇”的意思?

这句告诉我们什么?

(簇:

聚集、簇拥,这里是吹起的意思。

是说一阵微风吹来,河面漾起了层层细浪。

  5.读“散作满河星”,这句是说什么?

(原来像萤火虫那样的一点光亮散开了,变成了无数颗星星,在河面闪动。

  6.这首诗的前两行和后两行,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说明诗人什么?

(前两行写:

漆黑的夜晚,没有风的时候,河面上孤灯闪烁的美妙景象。

后两行写:

微风吹来时河面上由静变动,渔灯倒影“散作满天星”的神奇画面。

说明诗人观察得仔细,善于捕捉刹那间的景色变化。

  五、巩固练习。

  1.根据诗句想象《舟夜书所见》描绘的美丽景色。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3.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四年级21课古诗三首的诗意第4篇

  一、教学目标:

  1.读懂三首古诗,感悟每首诗中描绘的独特景色,体会表现手法。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并由此想象画面。

  3.会认读本课中“螺”“谙”等生字,会写“亭”“庭”“潭”“螺”“谙”5个生字,理解“闲”“厌”“和”“谙”等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5.搜集、背诵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二、重难点:

  1.感悟诗中描写的景色,想象美好画面。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预习:

  1.自学生字,读熟三首诗。

  2.借助注释试讲诗意,画出有疑问的地方。

  3.搜集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三、教学过程:

  1.谈话引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