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碳及碳的氧化物.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041797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51 大小:268.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碳及碳的氧化物.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碳及碳的氧化物.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碳及碳的氧化物.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碳及碳的氧化物.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碳及碳的氧化物.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碳及碳的氧化物.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1页
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碳及碳的氧化物.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1页
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碳及碳的氧化物.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1页
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碳及碳的氧化物.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1页
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碳及碳的氧化物.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1页
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碳及碳的氧化物.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1页
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碳及碳的氧化物.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1页
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碳及碳的氧化物.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1页
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碳及碳的氧化物.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1页
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碳及碳的氧化物.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1页
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碳及碳的氧化物.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1页
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碳及碳的氧化物.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1页
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碳及碳的氧化物.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1页
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碳及碳的氧化物.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1页
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碳及碳的氧化物.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1页
亲,该文档总共5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碳及碳的氧化物.docx

《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碳及碳的氧化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碳及碳的氧化物.docx(5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碳及碳的氧化物.docx

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碳及碳的氧化物

2019-2020年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

碳及碳的氧化物

1.(xx•长沙)小刘同学想在实验室里用NaOH溶液来制取Na2CO3溶液.

【查阅资料】①CO2通入NaOH溶液时极易因CO2过量而产生NaHCO3,且无明显现象.

②NaHCO3溶液煮沸时不会发生分解.

③NaHCO3+NaOH=Na2CO3+H2O

④Ca(HCO3)2可溶于水

【制取步骤】①量取两份50mL相同浓度的NaOH溶液备用;

②用一份50mLNaOH溶液吸收过量的CO2气体,至CO2气体不再溶解;

③小心煮沸②溶液1﹣2分钟;

④在得到的③的溶液中加入另一份50mLNaOH溶液,使其充分混合即得.

【实验探究】为了检验制得的溶液是否为纯净的Na2CO3溶液,请你与小刘同学一起完成下列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制得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原来制得的溶液中含有Na2CO3

将上步实验所得混合物进行过滤,将滤液分成两份,取其中一份加入足量的 稀盐酸 ,取另一份加入MgCl2溶液。

无气泡产生

原来制得的溶液中不含 碳酸氢钠

 无明显现象 

原来制得的溶液中不含NaOH

【结论】所制得的溶液为纯净的Na2CO3溶液.

【评价与反思】有人认为实验步骤的顺序对调,即先混合,再煮沸,更合理.你认为对吗?

请说明理由:

 不对,在煮沸之前溶液中含有未参与反应的二氧化碳气体,如果先混合,则氢氧化钠溶液会和溶液中的二氧化碳继续反应,导致制备的碳酸钠不纯净 .

考点:

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盐的化学性质..

专题:

科学探究.

分析:

氯化钙能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和氯化钠;

碳酸氢钠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

氯化镁能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氢氧化镁和氯化钠.

解答:

解:

【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如下表所示: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制得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原来制得的溶液中含有Na2CO3

将上步实验所得混合物进行过滤,将滤液分成两份,取其中一份加入足量的 稀盐酸 ,取另一份加入MgCl2溶液。

无气泡产生

原来制得的溶液中不含 碳酸氢钠

 无明显现象 

原来制得的溶液中不含NaOH

【评价与反思】

因为在煮沸之前溶液中含有未参与反应的二氧化碳气体,如果先混合,则氢氧化钠溶液会和溶液中的二氧化碳继续反应,导致制备的碳酸钠不纯净,所以实验步骤的顺序不能对调.

故填:

不对,在煮沸之前溶液中含有未参与反应的二氧化碳气体,如果先混合,则氢氧化钠溶液会和溶液中的二氧化碳继续反应,导致制备的碳酸钠不纯净.

点评:

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2.(xx•郴州)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发现实验台上一瓶标签破损的无色溶液(标签如图)。

他们提出可能是Na2SO4、NaHCO3、Na2CO3溶液中的一种,于是决定对这瓶溶液进行实验探究。

查阅资料:

三种物质溶液在常温下的PH如下表

(1)小新同学认为该溶液不可能的是,理由是。

(2)标签破损的原因。

(3)为确定其成分,小新同学设计如下方案进行探究

(4)小芳认为可以设计更简单的实验方案,该方案是:

(写出实验步骤、现象及结论)。

解:

(1)小新同学认为该溶液不可能是NaHCO3,理由是化学式中Na的右下角没有2.

(2)标签破损的原因是:

倾倒液体时,标签没有响着手心.

(3)由于碳酸钠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了碳酸钡沉淀,碳酸钡能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所以,填表如下

(4)由于碳酸钠溶液呈碱性、硫酸钠溶液呈中性,可以设计更简单的实验方案,该方案是:

用试管取少量无色溶液,加入酚酞,若溶液变红,则原溶液是碳酸钠溶液.

故答为:

(1)NaHCO3,化学式中Na的右下角没有2;

(2)标签破损的原因倾倒液体时,标签没有响着手心;(3)见上图;(4)用试管取少量无色溶液,加入酚酞,若溶液变红,则原溶液是碳酸钠溶液.

3.(xx•娄底)亮亮同学做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时,发现镁条燃烧除生成白色固体(MgO)外,还有少量的淡黄色固体生成.这种淡黄色固体是什么呢?

亮亮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有关实验探究.

【实验探究】将该淡黄色固体投入到盛有水的烧杯中.

【实验现象】在烧杯中产生白色沉淀,并有刺激性的氨味气体产生.

【教师指导】上述反应产生的白色沉淀为Mg(OH)2,生成的气体为NH3;反应过程中没有任何元素化合价的改变.

【问题解决】此淡黄色固体中肯定含有镁元素和 氮 元素,判断的依据是 质量守恒定律 ;若该物质仅由两种元素组成,其化学式为 Mg3N2 ,此物质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Mg3N2+6H2O=3Mg(OH)2↓+2NH3↑ .

【相关结论】空气中氮气(N2)和氧气(O2)的体积比约为 4:

1 ,但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只生成少量的淡黄色固体,由此得出的一个结论是 氮气含量多但是很稳定,难以发生反应 .

考点:

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科学探究.

分析:

【问题解决】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淡黄色固体中的组成元素,写出化学式,根据反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相关结论】根据空气的成分及氮气的性质分析回答.

解答:

解:

【问题解决】由于淡黄色固体与水反应产生的白色沉淀为Mg(OH)2,生成的气体为NH3,反应过程中没有任何元素化合价的改变.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此淡黄色固体中肯定含有镁元素和氮元素,若该物质仅由两种元素组成,由于镁显+2价,氮为﹣3价,其化学式为Mg3N2,此物质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Mg3N2+6H2O=3Mg(OH)2↓+2NH3↑;

【相关结论】空气中氮气(N2)和氧气(O2)的体积比约为4:

1,但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只生成少量的淡黄色固体,由此得出的一个结论是氮气含量多但是很稳定,难以发生反应.

故答为:

【问题解决】氮,质量守恒定律;Mg3N2,Mg3N2+6H2O=3Mg(OH)2↓+2NH3↑;

【相关结论】4:

1,氮气含量多但是很稳定,难以发生反应.

点评:

本题的难度不大,熟悉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空气的成分、氮气的性质等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基础知识.

4.(xx•益阳)某同学发现,上个月做实验用的NaOH溶液忘记了盖瓶盖.对于该溶液是否变质,同学们开始实验探究.

【猜想假设】

猜想

(1):

该溶液没有变质,为NaOH溶液.

猜想

(2):

该溶液全部变质,为Na2CO3溶液.

猜想(3):

该溶液部分变质,为NaOH和Na2CO3的混合溶液.

【查阅资料】Na2CO3溶液呈碱性

【设计方案】请你完善下表几组同学探讨的设计方案

实验操作

可能出现的现象与结论

同学评价

第1组

若溶液变红,则猜想

(2)不成立

第2组同学认为:

此方案结论不正确,理由是:

 碳酸钠溶液呈碱性 .

第2组

若产生白色沉淀,反应方程式是:

 Na2CO3+CaCl2═2NaCl+CaCO3↓ ,则猜想

(1)不成立.

第3组同学认为:

此方案还不能确定猜想

(2)还是猜想(3)成立.

第3组

若滤液不变红,则猜想

(2)成立;若滤液变红,则猜想(3)成立.

第1组同学认为:

不需过滤也能达到实验目的,更简单的操作方法是:

 实验结束后,让试管静置一段时间,取上层清液滴加酚酞溶液 

【探究实验】综合各小组的方案后,动手实验.

【结论与反思】NaOH溶液易与空气中CO2反应而变质,所以要密封保存.

【拓展延伸】同学们设计了如图两套装置进行实验:

用胶头滴管吸取某种液体,锥形瓶中充入一种气体或放入一种固体物质,挤压胶头滴管.一段时间后,两装置中气球明显胀大.

(1)甲装置中可能发生反应的方程式是 CO2+2NaOH═Na2CO3+H2O .

(2)若乙装置中胶头滴管吸取的是稀盐酸,则锥形瓶中放入的固体可能是 Zn .

考点:

药品是否变质的探究;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科学探究.

分析:

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物质露置在空气的情况是不变质、部分变质或是不变质分析;验证溶液部分变质,既要证明有氢氧化钠,又要证明有碳酸钠进行分析:

碳酸钠能够和氯化钡等溶液产生沉淀既具有氢氧化钠变质成碳酸钠,又能够除去碳酸钠碱性对氢氧化钠的干扰,再滴加酚酞试液观察变色,确定溶液的组成;并写出反应的方程式;甲装置气球变大是因为瓶内气压减小,乙装置气球变大是因为瓶内气压变大,据此解答.

解答:

解:

第1组:

碳酸钠溶液呈碱性,也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故填:

碳酸钠溶液呈碱性;

第2组:

碳酸钠能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加入氯化钙溶液产生沉淀,说明含有碳酸钠,故填:

Na2CO3+CaCl2═2NaCl+CaCO3↓;

第3组:

第2组实验结束后,让试管静置一段时间,取上层清液滴加酚酞溶液即可,故填:

实验结束后,让试管静置一段时间,取上层清液滴加酚酞溶液;

拓展延伸:

(1)甲装置中气球变大,说明装置内的压强变小,可能是气体被消耗,有可能是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的反应,故填:

CO2+2NaOH═Na2CO3+H2O;

(2)乙装置中气球变大,则是装置内的气压变大,可能是加入盐酸产生了气体的缘故,可能放入的固体活泼金属或是碳酸盐,故填:

Zn.

点评:

本题考查了久置的NaOH固体是否变质的实验探究,学生明确实验现象与结论的关系,并注意结合物质的性质来分析固体变质的原因来解答本题.检验氢氧化钠与碳酸钠的混合物时,可先把碳酸钠变成沉淀并且不生成影响氢氧化钠检验的碱性物质,然后使用酚酞检验氢氧化钠.气球大小发生改变从压强改变的角度去考虑.

5.(xx•永州)有一包NaCl的固体,其中可能含有Na2CO3、CaCO3、CuSO4(无水)中的一种或两种.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欲探究该固体中的成分和测定其中NaCl的质量分数,请你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Ⅰ.探究该固体的成分.如下图:

根据以上实验可知:

(1)由步骤①可知,该固体中一定没有 CuSO4、CaCO3 (写化学式).

(2)步骤②中分离物质的实验操作名称是 过滤 ,该步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Na2CO3+BaCl2═BaCO3↓+2NaCl .

(3)有同学提出,不需要进行实验步骤③,也能判断出该固体成分,你认为他判断的依据是 步骤①当固体溶于水得到无色液体,因为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则一定不含有硫酸铜;碳酸钙不能溶于水,则一定不含有碳酸钙;所以只可能含有碳酸钠 .

Ⅱ.测定该固体中NaCl的质量分数.

另称取mg固体,加水充分溶解,再加入足量的稀硝酸,加热让反应后的气体充分逸出,然后滴加足量AgNO3溶液,产生的沉淀经过滤、洗涤、烘干,称量为ng.

(4)实验Ⅱ中加足量稀硝酸的目的是除去 Na2CO3 (填化学式),以确保沉淀产物单一.

(5)该固体中NaCl的质量分数为 ×100% (用含m、n代数式表示).

考点:

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盐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科学探究.

分析:

Ⅰ.当固体溶于水得到无色液体,因为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则一定不含有硫酸铜;碳酸钙不能溶于水,则一定不含有碳酸钙;所以只可能含有碳酸钠,又因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产生的碳酸钡沉淀,碳酸钡和稀硝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和硝酸钡,过滤可以将固体与液体分开,据此分析得出结论.

Ⅱ.加足量稀硝酸除去固体中的碳酸钠,确保沉淀产物只是氯化银,根据氯化银的质量分析.

解答:

解:

(1)步骤①当固体溶于水得到无色液体,因为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则一定不含有硫酸铜;碳酸钙不能溶于水,则一定不含有碳酸钙;所以只可能含有碳酸钠,该固体中一定没有CuSO4、CaCO3;

(2)步骤②中将固体与液体分开的操作是过滤;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产生的碳酸钡沉淀,化学方程式为Na2CO3+BaCl2═BaCO3↓+2NaCl;

(3)步骤①当固体溶于水得到无色液体,因为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则一定不含有硫酸铜;碳酸钙不能溶于水,则一定不含有碳酸钙;所以只可能含有碳酸钠,所以不需要进行实验步骤③,也能判断出该固体成分为NaCl和Na2CO3;

(4)固体成分为NaCl和Na2CO3,足量稀硝酸的目的是除去Na2CO3,以确保沉淀产物AgCl

(5)设固体中含氯化钠的质量为x.

NaCl+AgNO3═AgCl↓+NaNO3

58.5143.5

xng

=

x=

该固体中NaCl的质量分数为×100%=×100%.

故答案为:

(1)CuSO4、CaCO3

(2)过滤;Na2CO3+BaCl2═BaCO3↓+2NaCl(3)步骤①当固体溶于水得到无色液体,因为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则一定不含有硫酸铜;碳酸钙不能溶于水,则一定不含有碳酸钙;所以只可能含有碳酸钠;(4)Na2CO3(5)×100%

点评:

解答本题要从物质的颜色、物质之间相互作用时的实验现象等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6.(xx•张家界)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利用氢氧化钙溶液和稀盐酸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他们在向盛有氢氧化钙溶液的烧杯中滴加一定量的稀盐酸后,才发现忘记滴加了酸碱指示剂,此时,他们停止滴加稀盐酸,并对烧杯内溶液中所含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猜想】

猜想一:

溶质是CaCl2和Ca(OH)2

猜想二:

溶质是CaCl2

猜想三:

溶质是CaCl2和 HCl .

【查阅资料】

①CaCl2溶液呈中性;

②有关的化学反应:

a.氢氧化钙溶液和稀盐酸进行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OH)2+2HCl=CaCl2+2H2O

b.碳酸钠溶液和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2CO3+2HCl=2NaCl+CO2↑+H2O

c.碳酸钠溶液和氯化钙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2CO3+CaCl2=CaCO3↓+2NaCl

【实验设计与验证】

(1)小猛同学设计用无色酚酞溶液验证“猜想一”是否成立.取少量上述实验中烧杯里的溶液于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观察到溶液不变色.于是可以确定“猜想一” 不成立 (填“成立”或“不成立”),其理由是 如果含有氢氧化钙,则酚酞试液变红色 .

(2)小华同学设计用碳酸钠溶液验证“猜想二”和“猜想三”是否成立.取少量上述实验中烧杯里的溶液于试管中,并向试管中逐滴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

先出现气泡,后有 白色沉淀 生成.于是可以确定 猜想三 成立.

【交流与反思】

经过同学们讨论和交流,发现只需用下列一种物质就能验证得出以上三种猜想中的哪一种猜想成立,请在下列物质的选项中选择出你认为合理的物质是 B (填序号)

A.锌粒B.紫色石蕊溶液C.二氧化碳.

考点:

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专题:

科学探究.

分析:

【提出猜想】

氢氧化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

【实验设计与验证】

氢氧化钙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碳酸钠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能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

【交流与反思】

显碱性的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蓝色,显酸性的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显中性的溶液不能使石蕊试液变色.

解答:

解:

【提出猜想】

溶质可能是CaCl2和Ca(OH)2,也可能是CaCl2,也可能是CaCl2和HCl.

故填:

HCl.

【实验设计与验证】

(1)取少量上述实验中烧杯里的溶液于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观察到溶液不变色.于是可以确定“猜想一”不成立”,其理由是如果含有氢氧化钙,则酚酞试液变红色;

(2)取少量上述实验中烧杯里的溶液于试管中,并向试管中逐滴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先出现气泡,说明溶液中含有HCl,后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溶液中含有氯化钙,于是可以确定猜想三成立.

故填:

不成立;如果含有氢氧化钙,则酚酞试液变红色;白色沉淀;猜想三.

【交流与反思】

向上述实验中烧杯里的溶液中滴加适量的石蕊试液,如果溶液变红色,说明溶质是氯化钙和氢氧化钙;

如果溶液不变色,说明溶质是氯化钙;

如果溶液变红色,说明溶质是氯化钙和氯化氢.

故填:

B.

点评:

实验现象是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外在表现,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观察实验、分析实验,为揭示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实质奠定基础.

7.(xx•株洲)生石灰常用作食品干燥剂,其包装袋上除了标明主要成分为生石灰外,还提醒人们注意:

不可食用,不可浸水,不可开袋,儿童勿碰.

Ⅰ.华雪同学通过探究发现,某食品包装袋中的生石灰干燥剂已经变质失效.他采用的探究方法是:

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少量水,用手触摸试管外壁,没有明显的放热现象.此实验中加入的水必须是少量的,理由是 水太多时会吸收较多的热量,从而使放热现象不明显 .

Ⅱ.甲、乙同学想知道刚从食品袋中取出的生石灰干燥剂的成分,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生石灰干燥剂中含有哪些物质?

【查阅资料】工业上用高温煅烧石灰石的方法来制取生石灰.

【猜想与假设】猜想1:

含有氧化钙、氢氧化钙

猜想2:

含有氧化钙、碳酸钙

猜想3:

含有氧化钙、氢氧化钙、碳酸钙

【活动与探究】甲、乙同学为了验证猜想,进行了如下实验:

甲同学实验:

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充分反应后,再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可观察到溶液呈红色.

乙同学实验:

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有无色无味的气体产生,该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与反思】

(1)猜想 1 错误(填“1”或“2”或“3”).

(2)甲同学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aO+H2O=Ca(OH)2 ,溶液呈红色的原因是 氢氧化钙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

(3)乙同学实验中产生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 CaCO3+2HCl=CaCl2+H2O+CO2↑ .

(4)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是多余的,因为 在有氧化钙的情况下,无法检验是否含有氢氧化钙 .

【总结与提升】

(1)甲、乙同学最终无法确定该生石灰干燥剂的成分,实验失败.华雪同学认为,可以通过定量实验来确定.在定量实验时一定要用到的实验操作是 称量 .

(2)打开食品包装袋后,生石灰干燥剂不宜继续与食品放在一起,因为 生石灰吸收空气中的水 ,会加速食品变质.

(3)请写出工业上制生石灰的化学方程式 CaCO3CaO+CO2↑ .

考点:

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科学探究.

分析:

Ⅰ.氧化钙和水反应能够放出热量;

Ⅱ.氧化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氢氧化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氢氧化钙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氧化钙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

碳酸钙在高温条件下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

解答:

解:

Ⅰ.此实验中加入的水必须是少量的,理由是水太多时会吸收较多的热量,从而使放热现象不明显.

Ⅱ.【结论与反思】

(1)因为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有无色无味的气体产生,该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是二氧化碳,进一步说明干燥剂中含有碳酸钙,所以猜想1不正确;

(2)甲同学实验中,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O+H2O=Ca(OH)2;

溶液呈红色的原因是:

氢氧化钙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3)乙同学实验中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H2O+CO2↑;

(4)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是多余的,因为在有氧化钙的情况下,无法检验是否含有氢氧化钙;

【总结与提升】

(1)通过定量实验来确定时,在定量实验时一定要用到的实验操作是称量;

(2)打开食品包装袋后,生石灰干燥剂不宜继续与食品放在一起,因为生石灰吸收空气中的水,会加速食品变质;

(3)工业上制生石灰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CaO+CO2↑.

故答案为:

Ⅰ、水太多时会吸收较多的热量,从而使放热现象不明显;

Ⅱ.【结论与反思】

(1)1;

(2)CaO+H2O=Ca(OH)2;氢氧化钙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3)CaCO3+2HCl=CaCl2+H2O+CO2↑;

(4)乙在有氧化钙的情况下,无法检验是否含有氢氧化钙;

【总结与提升】

(1)称量;

(2)生石灰吸收空气中的水;

(3)CaCO3CaO+CO2↑.

点评: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题中考查的问题,然后结合学过的知识和题中所给的知识进行解答.

(xx年)

1.(xx•常德)一种名为“污渍爆炸盐”的洗涤产品能高效去除衣物上的顽固污渍,某校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对该产品开展了以下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

“污渍爆炸盐”的主要成分是过碳酸钠(相对分子质量为122),它是一种白色固体粉末,易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生成一种碳酸盐和一种强氧化性的物质,是当前使用最为广泛的洗涤助剂之一.

【实验探究一】过碳酸钠的化学组成

为探究过碳酸钠的化学组成,同学们设计了以下实验,请按要求完成表格内容:

序号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分步结论(或解释)

向盛有过碳酸钠固体的试管中加入适量水

固体溶解

 让过碳酸钠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 .

向序号①的所得溶液中加入适量的二氧化锰粉末

有大量气泡产生

将带火星的木条置于试管口

木条复燃

序号②试管中产生的气体是 氧气 ;过碳酸钠溶于水能生成 H2O2 

(填化学式).

取序号③试管中的上层清液加入氯化钙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Na2CO3+CaCl2═CaCO3↓+2NaCl .

实验

小结

过碳酸钠的化学式是 Na2CO4 ;

过碳酸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Na2CO4+H2O=Na2CO3+H2O2 .

【实验探究二】:

过碳酸钠含量测定

老师给同学们一份含碳酸钠杂质的过碳酸钠样品(不含其它杂质),要求设计方案测定该样品中过碳酸钠的含量,同学们经讨论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图中装置B盛装氢氧化钠溶液、C盛装澄清石灰水、D盛装浓硫酸,E、F均装入干燥的碱石灰(主要成分:

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固体混合物;可吸收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1)首先关闭活塞K、K2,打开活塞K1、K3、K4,通入一段时间的氮气排出锥形瓶中的空气,此时装置B的作用是 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进入E装置 ;

(2)依次关闭活塞K1、K3、K4,打开活塞K2、K,此时锥形瓶中反应生成的气体是 二氧化碳和氧气 ,E中装入碱石灰的作用是 吸收二氧化碳 ,反应完全后关闭活塞K,再次打开活塞K1通入氮气的作用是 将装置中的气体排出,被E装置吸收 ;

(3)同学们根据E装置在测定前后的质量差计算出了样品中过碳酸钠的含量.装置F的作用是 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进入E装置被吸收 ,如不连接装置F,测定的过碳酸钠含量会 偏高 (填“偏高”或“偏低”).

考点:

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氧气的检验和验满;盐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科学探究.

分析:

【实验探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