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场所开放条件与技术要求全14部分.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043294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32.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体育场所开放条件与技术要求全14部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体育场所开放条件与技术要求全14部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体育场所开放条件与技术要求全14部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体育场所开放条件与技术要求全14部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体育场所开放条件与技术要求全14部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体育场所开放条件与技术要求全14部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3页
体育场所开放条件与技术要求全14部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3页
体育场所开放条件与技术要求全14部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3页
体育场所开放条件与技术要求全14部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3页
体育场所开放条件与技术要求全14部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3页
体育场所开放条件与技术要求全14部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3页
体育场所开放条件与技术要求全14部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3页
体育场所开放条件与技术要求全14部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3页
体育场所开放条件与技术要求全14部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3页
体育场所开放条件与技术要求全14部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3页
体育场所开放条件与技术要求全14部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3页
体育场所开放条件与技术要求全14部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3页
体育场所开放条件与技术要求全14部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3页
体育场所开放条件与技术要求全14部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3页
体育场所开放条件与技术要求全14部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体育场所开放条件与技术要求全14部分.docx

《体育场所开放条件与技术要求全14部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体育场所开放条件与技术要求全14部分.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体育场所开放条件与技术要求全14部分.docx

体育场所开放条件与技术要求全14部分

第1部分:

游泳场所

   1   范围

   GB19079的本部分规定了游泳场所开放所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和基本技术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各种、各类游泳场所。

   2   标准性引用文件

   以下文件中的条款通过GB19079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

但凡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但凡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3097  海水水质标准

   GB6566  建筑材料放射核素限量标准

   GB9667  游泳场所卫生标准

   GB9668  体育馆卫生标准

     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  第1部分:

通用符号

   GB/T17093  室内空气中细菌总数卫生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以下术语和定义适用于GB19079的本部分。

   3.1

   游泳场所 swimmingplace

   能够满足人们进行游泳运动训练、健身、比赛等活动的室内外水面〔域〕及其设施设备。

   注:

游泳场所包括人工游泳场所和天然游泳场所。

   3.1.1

   人工游泳场所 artificialswimmingpool

   向社会公众开放的各类室内外人工游泳池、游泳馆、游乐嬉水池等。

   3.1.2

   天然游泳所 naturalswimmingplace

   向社会公众开放的江、河、湖、海天然水域及其设备。

   4  从业人员资质

    救生员、教练员、社会体育指导员(游泳)、水质处理人员、医务人员、安全保卫人员等职业人员,须持国家有关执业资格证书方能上岗。

    服务人员必须每年进行身体健康检查,并取得身体健康合格证后方能上岗。

   5  经营设施设备条件

   5.1人工游泳场所

   5.1.1游泳池应符合以下规定:

   ——已建成的人工游泳池(单个池)水面面积不小于25㎡;新建人工游泳池(单个池)水面面积不小于100㎡。

   ——游泳池壁及池底必须光洁。

不渗水,呈浅色,建筑质量符合国家建筑标准要求,使用的建筑材料符合GB6566要求。

   ——池面有明显的水深度、深浅水区警示标识,或标志明显的深、浅水隔离带。

   ——浅水区水深不得超过1.2m。

   ——水面面积在500㎡以下的游泳池至少设有2个出入水池扶梯,水面面积在2000㎡以上的游泳池至少设有4个出入水池扶梯。

   ——游泳池四周铺设有防滑走道,其地外表的静摩擦系数不小于0.5。

   一一游泳池与防滑走道之间设排水沟。

   ——游泳池内排水口设有安全防护网。

    有沉淀吸污设备或自动水循环过滤、消毒、吸底设备,其设备须有国家产品质量监督检测部门鉴定的合格证书。

    游泳池水面光照度不低于80lx,照明设备距离水面的高度不低于5m。

开放夜场须有足够的应急照明灯。

    有分设的男、女更衣室,并配有存放衣物的设施。

    分设男、女淋浴室,其淋浴喷头数量与可容纳游泳人员的数量相适应,其地外表的静摩擦系数不小于0.5。

    有男、女厕所,其厕位数量应与可容纳游泳人员的数量相适应。

    更衣室与游泳池走道中间设有强制通过式浸脚消毒池。

    更衣室与游泳池走道中间设有强制喷淋设备男、女各一套,每套喷头数量不少于4个,其喷头喷出的水不能进入浸脚消毒池中。

    更衣室与游泳池中间的走道地外表的静摩擦系数不小于0.5。

    有符合建筑标准的人员出入口及疏散通道。

    室内游泳场所须有通风设施,且室内空气卫生符合GB/T17093的要求。

    有广播设施。

    有专用直拨。

    有各类公共标识,并符合GB/T10001.1的要求。

   5.2天然游泳场所

    有天然水域,天然水域应符合以下规定:

   ——水域面积不小于1000㎡。

   ——设有危险区域的标志和有效的安全防护网。

   ——岸上活动区公共指示用标识应符合GB/T10001.1的要求。

    游泳区水面光照度能够满足救生安全需要。

    有能够监视整个游泳区的指挥(瞭望)台。

    有广播、通讯设施。

   5. 有分设的男、女更衣室,并配有存放衣物的设施。

    设有男、女淋浴室,其淋浴喷头数量与可容纳游泳人员的数量相适应,其地面的静摩擦系数不小于0.5。

    设有男、女厕所,其厕位数量应与可容纳游泳人员的数量相适应。

    设有宽度不小于1.5m的人员疏散通道。

    设有宽度不小于1.5m的人员出入口。

    有专用直拨。

    有各类公共标识,并符合GB/T10001.1的要求。

   6   卫生、环境管理要求

    提供当日天气、气候、环境情况报告。

    游泳场所水质卫生符合GB9667、GB3097的要求(水温规定除外)。

    游泳场所室内空气符合GB9667、GB9668、GB/T17093的要求。

    游泳场所的环境卫生符合GB9667、GB9668的要求。

   7   安全保证

   7.1救生设施

    有救生观察台,救生观察台应符合以下规定:

   ——人工游泳池水面面积在250㎡以下的,应至少设置2个救生观察台;人工游泳池水面面积在250㎡以上的,按面积每增加250㎡及以内,增设1个救生观察台的比例配置救生观察台。

救生观察台高度不低于1.5m。

   ——天然游泳场所的救生观察台间距小于等于100m,其高度不低于2.Om。

    有救生器材,救生器材应符合以下规定:

   ——天然游泳池有救生船或饶、救生圈、救生杆。

   ——人工游泳池有救生圈、救生杆、救护板和护颈套。

    有急救室,并配有氧气袋、救护床、急救药品和器材,救护器材要摆在便于取用的明显位置。

    嬉(涉)水池内的设施设备必须经国家产品质量监督检测部门检测合格后方可技入使用。

   7.2救生人员

    水面面积在250㎡以下的人工游泳池,至少配备固定水上救生员2人:

水面面积在250㎡以上的,按面积每增加250㎡及以内,增加1人的比例配备固定水上救生员。

    天然游泳场所(海水游泳场所除外)按每360㎡配备1人的比例配备固定水上救生员。

    海水游泳场所按海岸线每100m配备1人的比例配备固定水上救生员。

    至少设有流动救生员1人。

    至少有医务人员1名。

   7.3安全制度

    有醒目的“游泳人员须知”及其他必要的安全警示。

    人工游泳场所实行深水游泳合格证验证制度。

    人工游泳池内人均游泳面积不得小于2.5㎡,天然游泳场内人均游泳面积不得小于4.O㎡。

    有溺水抢救操作规程及溺水事故处理制度,并悬挂在明显位置。

    游泳场所开放时间必须有值班人员、救生人员、医务人员、保卫人员现场值班。

    游泳场所各类人员上岗着装有明显标识。

    各种电器、机械设备能随时启用,并由具有资格证书的人员操作、管理。

    有毒、危险物品的保存、管理须符合国家或当地有关安全条例(要求)的规定。

    禁止向游泳人员出售含有酒精的饮料。

禁止酬酒人员游泳。

    有健全的治安保卫、安全救护、卫生检查、设备维修、人员服务岗位责任制度。

                                                 

   本部分为GB19079的第1部分。

   本部分由国家体育总局提出。

 

 

第2部分:

卡丁车场所

   1  范围

   GB19079的本部分规定了卡丁车场所开放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和基本技术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向社会开放的各类卡丁车场所。

   2  标准性引用文件

   以下文件中的条款通过GB19079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

但凡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但凡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9668 体育馆卫生标准

   GB14166 汽车安全带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

   GB14167 汽车安全带安装固定点

   GB19194 竞赛类卡丁车通用技术条件

   GB19195 普及(娱乐)类卡丁车通用技术条件

   GB19197 卡丁车场建设标准

   GB/T14621-1993 摩托车排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 第1部分:

通用符号

   3  定义

   以下术语和定义适用于GB19079的本部分。

   3.1

   卡丁车场所 kartingcircuit

   能够满足人们从事训练、比赛、健身休闲等活动需要的室内外卡丁车运动场所。

   3.2

   卡丁车驾驶技术指导人员 kartinginstructor

   是指传授卡丁车驾驶理论与技能的人员。

   4  从业人员资格 

   卡丁车驾驶技术指导人员须持国家有关执业资格证明方能上岗。

   5  场地、设施设备条件

    卡丁车场地

    卡丁车场地水平照度不低于80lx,照明设备的高度距跑道不低于5m。

    卡丁车场地符合GB19197的要求。

    卡丁车

    最大噪声不超过107.5db。

    普及类卡丁车符合GB19194的要求。

    竞赛类卡丁车符合GB19197的要求。

    安全带性能符合GB14166的要求。

    安全带安装固定点符合GB14167的要求。

    卡丁车应取得符合法定条件的专业技术组织出具的产品检验合格证明。

    卡丁车每年应经符合法定条件的专业技术组织检验合格后方能使用。

    辅助设施设备

    有分设的男、女更衣室。

    有男、女卫生间。

    有广播、通讯设备。

    公共指示用标识应符合GB/T10001.1的要求。

   6  卫生、环境管理要求

   6.1卡丁车排气污染物符合GB/T14621—1993的要求。

   6.2室内卡丁车场所空气符合GB9667的要求。

   7  安全保障

    在醒目位置有“卡丁车人员须知”及安全警告。

    应有急救人员。

   7.3 卡丁车场应至少配备2名卡丁车驾驶技术指导人员。

    急救药品和器械应摆在便于取用的位置。

    有事故抢救操作规程及事故处理制度,并悬挂在明显位置。

    有治安防范措施和突发事件的处理预案。

    驾驶卡丁车人员必须佩戴有安全护目镜的全盔型头盔。

    应确定在室内卡丁车场驾驶卡丁车的人员系戴安全要求。

    卡丁车技术指导人员应确保卡丁车驾驶人员穿着符合安全要求。

    各类人员上岗有明显标识。

   7.11 卡丁车场所禁止吸烟。

    危险物品的保存、管理须符合国家或当地有关安全条例〔要求〕的规定。

    有健全的治安保卫、安全救护、卫生检查、设备维修制度及各类人员岗位服务责任制。

   本部分为GB19079的第2部分。

本部分的内容全部为强制性。

第3部分:

蹦极场所

   1  范围

   GB19079的本部分规定了蹦极场所开放所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和基本技术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向社会开放的各类蹦极场所。

   2  标准性引用文件

   以下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但凡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但凡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以下术语和定义适用于GB19079的本部分。

   3.1

   蹦极bungeejump

   是指人们使用蹦极索从高处自由跳下的活动。

   3.2

   蹦极场所bungeejumpplace

   能够满足人们进行蹦极运动训练、比赛、健身休闲等活动的场所。

它包括:

人工蹦极场所和天然加人工蹦极场所。

   3.3

   蹦极平台bungeejumpplatform

   蹦极者起跳的平面构筑物。

   3.4

   安全辅助绳assisttheropesafety

   人们在蹦极活动中,用于保护蹦极者安全的蹦极绳以外的绳索。

   3.5

   蹦极技术指导人员bungeejumpinstructor

   是指传授蹦极运动理论和技能的人员。

   4  从业人员资格

   蹦极技术指导人员、安全保卫人员等应持国家有关执业资格证明方能上岗。

   5  场地、设施设备条件

   5.1蹦极塔台

   5.1.1自然高度不超过80m,蹦极平台长度不小于3m,宽度不小于2m,蹦极跳台臂长度不小于12m。

   5.1.2蹦极绳垂直状态投影点距周边障碍物半径不小于12m。

   5.1.3蹦极绳垂直状态投影点的底部水深不小于4m。

   5.1.4有清晰、醒目的水深标识,并有隔离带。

   5.1.5有安全护栏、防滑设施、防护网,且蹦极台出口设置拦挡设施。

   5.2蹦极平台

   5.2.1设置隔离区,蹦极者与无关人员之间应设有隔离设施。

   5.2.2蹦极台四周设置拦挡物,且进出口处设可向内开合拦挡物。

   5.2.3活动载荷不小于300kg/㎡。

   5.2.4安全护栏承受水平推动力应该符合GB8408—2000的要求。

   5.2.5地外表静摩擦系数不小于0.5。

   5.2.6蹦极区域应设置观察点,并有录象监控设置。

   5.2.7回收绳与跳跃平台的水平距离不小于0.4m。

   5.3蹦极空间

   5.3.1反弹点与平台下缘竖直距离不小于蹦极高度的7%。

   5.3.2跳跃高度小于4Om时,下落最低点距离着陆区域的竖直距离不小于3m;跳跃高度大于40m时,下落最低点距离着陆区域的竖直距离不小于4m。

   5.3.3跳跃高度小于40m时,蹦极绳垂直状态下与障碍体后向距离不小于16m,侧面向距离不小于9.6m;跳跃高度小于40m时,蹦极绳垂直状态下与障碍体后向距离不小于25m,侧面向距离不小于12m。

   5.4提升、下降及传动力设备

   5.4.1安全辅助绳安全系数大于10,且直径不小于8mm。

   5.4.2提升设备的安全辅助绳和固定装置应符合GB8408—2000的要求。

   5.4.3滑轮或卷筒与安全辅助绳的直径比例不小于40倍,导向轮直径与安全辅助绳的直径比例不小于20倍。

   5.4.4低于20m的蹦极台,其滑轮或卷筒与安全辅助绳直径的比例不小于20倍。

   5.4.5有防止安全辅助绳脱落、过卷、松弛和打折缠绕装置。

   5.4.6安全辅助绳无载荷时在卷筒上缠绕圈数不少于3圈。

   5.4.7确认蹦极者已停止跳跃后,方可启动卷扬机提升或下降蹦极者。

    5.4.8卷扬机制动器应符合GB/T5144—1985的要求。

   5.5蹦极绳

   5.5.1蹦极绳应取得符合法定条件的专业技术组织出具的产品检验合格证明。

   5.5.2蹦极绳使用次数不得超过生产厂家额定使用次数,且断丝不超过5%。

   5.5.3蹦极绳与人连接的卡扣不少于2个,且卡扣为闭锁结构。

   5.6其他要求

   5.6.1背带、扁带、踝部绑带等跳跃装备应取得符合法定条件的专业技术组织出具的产品检验合格证明。

   5.6.2高于2Om的蹦极平台上应配备风速计。

5.6.3蹦极平台、接应区和休息厅的工作人员应保持联络畅通。

   5.6.4在升降设备不能正常运转的情况下,有紧急救援设施。

   5.6.5有救生观察台、救生船、救生圈、救生竿和救护板。

   5.6.6蹦极场所公共休息室室内空气符合GB/T17093的要求。

   5.6.7公共指示用标识应符合GB/T10001.1的要求。

   6  安全保障

   6.1在醒目位置有“蹦极人员须知”及安全警示。

   6.2在明显位置固定蹦极设备《安全检验合格》标志。

   6.3有特种设备注册登记表、设备及其部件的出厂文件、年度维修计划及落实情况、安装、大修记录及其验收资料、设备故障与处理的记录。

   6.4急救药品和器械应摆在便于取用的明显位置。

   6.5非开放时间应有值班人员。

   6.6各类人员上岗有明显标识。

   6.7有健全的设施设备安全检查、安全操作、意外事故处理、安全保卫制度及人员服务岗位责任制。

    本部分为GB19079的第3部分。

本部分的内容全部为强制性。

本部分由国家体育总局提出。

   本部分由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经济司归口并负责解释。

   本部分起草单位:

中国登山协会。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李致新、栾开封、颜金安、杨世涛、李石、封勇、陈雪龄、李智、石春健。

 

第4部分:

攀岩场所

时间:

2006-8-1413:

03:

28    点击次数:

171

   1  范围

   GB19079的本部分规定了攀岩场所开放所应具备的基本条件与基本技术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向社会开放的各类攀岩场所。

   2  标准性引用文件

   以下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但凡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但凡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6566建筑材料放射核素限量标准

   GB9668体育馆卫生标准

   GB/T17093室内空气中细菌总数卫生标准

   GB/T18883-2002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GB/T10001.1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  第1部分:

通用符号

   3  术语和定义

   3.1

   攀岩场所rockclimbingplace

   能够满足人们进行攀岩(抱石)运动训练、比赛、健身休闲等活动的场所。

它包括:

人工攀岩场所和自然攀岩场所。

   3.2

   人工岩壁artificialclimbingrock

    各类室内、外人工构筑的用于攀岩运动的岩壁。

   3.3

   攀岩技术指导人员rockclimbinginstructor

   是指传授攀岩运动理论和技能的人员。

   4  从业人员资格

   攀岩技术指导人员等应持国家有关执业资格证明方能上岗。

   5  场地、设施设备条件

   5.1人工岩壁

   5.1.1 上端锚点最大受力不小于816.33kg力。

   5.1.2 保护挂片最大受力不小于816.33kg力。

   5.1.3 岩板耐受静压力不小于408.16kg力。

   5.1.4 岩板的最大耐受冲击力不小于612.24kg力。

   5.1.5 支点孔最大抗拉力不小于306.12kg力。

   5.2自然岩壁

   5.2.1 上端锚点最大受力不小于816.33kg力。

   5.2.2 保护挂片最大受力不小于816.33kg力。

   5.3保护器材

   5.3.1 保护绳直径不小于10mm,抗拉力不小于1700kg力,且采用单绳保护状态。

   5.3.2 丝扣安全铁琐的横向抗拉力不小于918.33kg力,纵向抗拉力不小于2244.90kg力。

   5.3.3 安全铁琐的横向抗拉力不小于714.29kg力,纵向抗拉力不小于2244.90kg力。

   5.3.4 制动器(下降器)的抗拉力不小于2448.98kg力。

   5.3.5 安全扁带的抗拉力不小于1734.69kg力。

   5.4辅助设备

   5.4.1 有清晰、醒目的危险区域警示标识和安全防护设施。

   5.4.2 有男、女更衣室,并配有存放衣物的设施。

   5.4.3 室内攀岩场所有紧急疏散通道。

   5.4.4 攀岩场所公共指示标识符合GB/T10001.1的要求。

   6  卫生、环境管理要求

   6.1 人工岩壁应符合GB6566的要求。

   6.2 攀岩场所的环境卫生应符合GB9668的要求。

   6.3 攀岩场所室内空气符合GB/T17093和GB/T18883-2002的要求。

   7  安全保障

   7.1 在醒目位置有“攀岩人员须知”及安全警示。

   7.2 开放期间每天使用的攀岩道应配备1名攀岩技术指导人员。

   7.3 有健全的设施设备安全检查制度,损毁的器材应及时更换。

   7.4 急救药品和器械应摆放在便于取用的明显位置。

   7.5 各类人员上岗有明显标识。

   7.6 有健全的治安保卫、安全救护、设备维修及人员服务岗位责任制度。

   本部分为GB19079的第4部分。

本部分的内容全部为强制性。

   本部分由国家体育总局提出。

   本部分由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经济司归口并负责解释。

   本部分起草单位:

国家体育总局登山运动管理中心、北京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郝光安、薛云、陈雪龄、刘大庆、李致新、扬世涛、王利全、石春健、李智。

 

第5部分:

轮滑场所

时间:

2006-8-1413:

00:

09    点击次数:

158

1  范围

GB19079的本部分规定了轮滑场所开放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