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平二模.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045233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8.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昌平二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昌平二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昌平二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昌平二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昌平二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昌平二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昌平二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昌平二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昌平二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昌平二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昌平二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昌平二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昌平二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昌平二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昌平二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昌平二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昌平二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昌平二模.docx

《昌平二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昌平二模.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昌平二模.docx

昌平二模

2012学年第二学期初三第二次统一练习

语文试卷

一、选择。

下面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选出答案后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把对应题目的选项字母涂黑涂满。

(共12分,每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屏蔽(bì)呜咽(yàn)游弋(yì)功亏一篑(kuì)

B.迂腐(yū)贮藏(chǔ)星宿(xiù)力挽狂澜(lán)

C.剔透(tì)狭隘(ài)涉猎(shè)言简意赅(ɡāi)

D.嘹亮(liáo)缅怀(miǎn)颈椎(jǐng)断壁残垣(yuán)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他把中国20世纪文论的演进,放到本世纪世界文化和文论发展的大背景上进行纵横观察、比较、反思、高屋建瓴,发人深思。

B.最后一年,道路依然不平坦,甚至充满荆棘,但是我们应该记住这样一条古训:

行百里者半九十。

不可有任何松懈、麻痹和动摇。

C.发展生产力是当前首当其冲的大事,是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

D.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全面公正地评价每一个学生,切不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这也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途径之一。

3.对下列病句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A.通过《校车安全管理条例》的执行,可以解决我国学生上下学安全隐患问题。

修改:

删去“问题”。

B.扩大内需的方法是我国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根本立足点。

修改:

删去“的方法”。

C.2012年,中国乒乓球男队以3比0横扫东道主德国队,连续六次夺得世界乒乓球团体锦标赛决赛。

修改:

将“夺得”改为“创造”。

D.教育部能否公开选拔直属高校校长,是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深化直属高校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的重要决策。

修改:

在“是”字后面加上“能”。

4.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在考场上千万别慌”,老师再三对我们说:

“做题前一定要看清题目要求,答题要完整。

B.学校开展当“一日校工”体验活动,包括巡查校园、分报递信、清除杂草……等活动。

C.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D.《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第2条规定:

“经济合同是法人之间为实现一定经济目的、明确相互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5.结合语境,在下面语段中的横线处填写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山里无风的日子,静谧的柞树林中,①,落在头巾上,不化,一会儿就亮晶晶地披了一肩。

若闭上眼睛,能听见雪花亲吻着树叶的声音。

那是我21岁的生命中,第一次发现原来落雪有声,如②,婴童吮乳,声声有情。

A.①纷纷扬扬地飞着雪花②啜叶桑蚕

B.①轻轻慢慢地飘着雪花②桑蚕啜叶

C.①纷纷扬扬地飞着雪花②桑蚕啜叶

D.①轻轻慢慢地飘着雪花②啜叶桑蚕

6.对下列各句所使用的修辞方法的作用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在江南,冬至过后,大江以南的树叶也不至于脱尽。

寒风——西北风——间或吹来,至多也不过冷了一日两日。

到了灰云扫尽的清早,落叶满街,晨霜白得像黑女脸上的脂粉似的;太阳一上屋檐,鸟雀便又在吱叫,泥地里便又放出水蒸气来,老翁小孩便又可以上门前的隙地里去坐着曝背谈天。

——这一种江南的冬景,岂不也可爱得很吗?

A.选段中“脱尽”一词赋予树叶以人的行为,生动地描写出冬至过后树叶纷纷飘落的景象。

B.选段中把“晨霜”比喻成“黑女脸上的脂粉”,形象地写出了清早太阳未升起之时大地漆黑,晨霜便愈显其白的特点。

C.选段中运用“鸟雀便又……去坐着曝背谈天”的排比句式,表现出太阳升起,江南冬日尚暖的特点。

D.选段最后运用反问的修辞方法,强调了江南冬景的可爱。

二、填空(共8分)

7.默写(5分)

(1),风烟望五津。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学而不思则罔,。

(《论语》)

(3),而无车马喧。

(陶渊明《饮酒》)

(4)刘禹锡在《陋室铭》中表明自己交友之雅的句子是:

,。

8.名著阅读(3分)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在西汉时被尊为①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②是其中的一首,它抒发了诗人思念秋水中的伊人③之情。

 

三、综合性学习(共11分)

3月22日为“世界水日”。

环境保护部宣教中心日前在京启动“清洁节水中国行,一家一年一万升”全国宣传活动,为了唤起同学们珍惜水源、节约用水的意识,学校就此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9.请你根据这两则材料提供的共同信息,用“虽然……但是……”的表述方式概括我国启动“清洁节水中国行,一家一年一万升”活动的原因。

(4分)

【材料一】

五国水资源情况调查表

 

水资源总量

(×10亿立方米)

 

人均水资源

(立方米)

人均水资源

排名

美国

 

30560

11609

56.

印度尼西亚

 

29860

15254

 

49

中国

 

27110

2239

121

孟加拉国

23570

19571

 

44

委内瑞拉

 

1317

60291

 

15

 

 

 

 

 

 

 

 【材料二】

我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

但全国600多个城市中有一半以上城市不同程度缺水,沿海城市缺水更为严重。

全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值的1/4,约为日本的1/2,美国1/4,俄罗斯的1/12。

被列为世界13个贫水国家之一。

世界观察研究所发表的一份报告中称:

“由于中国城市地区和工业地区对水需求量迅速增大,中国将长期陷入缺水状况。

”世界银行官员也预测,在未来的5年内“水将像石油一样在全世界运转”。

10.在这次活动中,同学们还搜集到了以下三则材料。

请你说出这些材料分别说明了什么,从中可以得出一个怎样的结论。

(4分)

人大专题调研组:

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采用的传统的大水漫灌方式,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仅为0.45左右,而农业发达国家的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在0.7至0.8之间。

大水漫灌、渠系渗漏等因素导致我国农田用水效率低下、浪费严重。

环境质量公报:

全国地表水污染严重。

不适合作饮用水源的河段已接近40%,工业较发达的城镇河段污染更为突出,有78%的河段不适合作饮用水源。

水污染加剧了我国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对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造成危害。

新浪中心记者:

如果你拥有一部小汽车,单为其“美容”,每月要洗去的淡水就不计其数,全北京每年冲洗汽车要用掉一个昆明湖的水。

此外,泡工夫茶的“烫杯”“洗茶”的热水,水管、马桶损坏后哗哗喷涌的清澈自来水,都是惊人的浪费。

(1)说明:

①②③

(2)结论:

11.在“清洁节水中国行,一家一年一万升”全国宣传活动中,请写出你家的三条节水措施。

(3分)

四、文言文阅读(共8分)

阅读《醉翁亭记》,完成第12—14题。

①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

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

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④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

庐陵欧阳修也。

1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2分)

(1)云归而岩穴暝

(2)佳木秀而繁阴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2)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4.请你用原文回答“太守之乐其乐”的具体内容。

(2分)

 

五、现代文阅读(共31分)

(一)阅读《窗前的母亲》,完成第15—17题。

(共15分)

窗前的母亲

肖复兴

①在家里,母亲最爱呆的地方就是窗前。

②自从搬进楼房,母亲就很少下楼,我们都嘱咐她,她自己也格外注意:

楼层高、楼梯陡,自己老了,如果磕着碰着就会给孩子添麻烦。

每天,我们在家的时候,她和我们一起忙乎着做家务,手脚不拾闲儿;我们一上班,孩子一上学,家里只剩下她一个人时,大部分时间,她就呆在窗前。

③那时,母亲的房间,一张床紧靠着窗子,那扇朝南的窗子很大,几乎占了一面墙,母亲坐在床上,靠着被子,窗前的一切就一览无余。

阳光总是那样灿烂,透过窗子照得母亲全身暖洋洋的,母亲就像向日葵似的特别爱追着太阳烤,让身子有暖烘烘的感觉。

有时候,不知不觉她就依在被子上睡着了。

一个盹打过来,睁开眼睛,她会接着望窗外。

④窗外有一条还没有完全修好的马路,马路的对面是一片工地,恐龙似的脚手架簇拥着正在盖起的楼房,切割着那片湛蓝湛蓝的天空,遮挡了远处的视线。

由于马路没有完全修好,来往的车辆不多,人也很少,窗前大部分时间是安静的,只有太阳在悄悄地移动,从窗子的这边移到另一边,然后移到窗后面,留给母亲一片阴凉。

⑤我们回家,只要走到楼前,抬头望一下那扇窗子,就能看见母亲的身影。

窗子开着的时候,母亲花白的头发会迎风摆动,窗框就像恰到好处的画框。

等我们爬上楼梯,还没掏出门钥匙,门已经开了,母亲站在门口。

那时候,我们出门永远不怕忘记带房门钥匙,有母亲在窗前守候着,门后面总会有一张温暖的脸庞。

有时我们晚上很晚才回家,楼下已经黑乎乎一片了,窗前的母亲也能看见我们。

其实,母亲早就老眼昏花,不过是凭感觉而已,可她的感觉从来都十拿九稳,她总是那样及时地出现在家门的后面,替我们早早地打开门。

⑥母亲最大的乐趣,是对我们讲她这一天在窗前看见的“新闻”。

她会告诉我们:

今天马路上开过来的汽车比往常多了几辆;今天对面的路边卸下好多的沙子;今天咱们这边的马路边栽了小树苗;今天她的小孙子放学和同学一前一后追赶着,像一阵风似的;今天还有几只麻雀落在咱家的窗台上……都是些平淡无奇的小事,但她有枣一棍子、没枣一棒子地讲得津津有味。

⑦母亲不爱看电视,总说她看不懂那玩意儿,但她看得懂窗前这一切,这一切都像是放电影似的,演着重复的和不重复的琐琐碎碎的故事,沟通着她和外界的联系,也沟通着她和我们的联系。

有时候,望着窗前的一切,她会生出一些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联想,大多是些陈年往事,不是过去住平房时的陈芝麻烂谷子,就是沉淀在农村老家时她年轻的回忆。

听母亲讲述那些八竿子都打不到一起的事情,让我感到岁月的流逝、人生的沧桑就是这样在她的眼睛里和窗前闪现着。

有时候,我偶尔会想,要是把母亲的这些都写下来,那才是真正的意识流呢。

⑧母亲在这座新楼里一共住了五年。

母亲去世以后,好长一段时间,我出门总是忘记带钥匙。

而每一次回家走到楼下的时候,我也总是习惯地望望楼上的那扇窗,可那空荡荡的窗像是没有画幅的镜框,像是没有了牙齿的瘪嘴。

这时,我才明白那五年里窗前母亲的身影对我们是多么的珍贵而温馨,才明白窗前有母亲的回忆,也有我们的回忆。

⑨当然,更明白了:

只要母亲在,家里的窗前就会有母亲的身影。

那是每个家庭里无声却最动人的一幅画。

15.阅读文章,填写下面的表格。

(4分)

母亲在窗前看什么

原因

排遣寂寞享受阳光

看“新闻”

16.请用自己的话说说文章第⑧段中的两个“才明白”分别指的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4分)

17.结合文章内容,请你对文章结尾句“那是每个家庭里无声却最动人的一幅画”作简要赏析。

(150字以内)(7分)

(二)阅读《荷叶“一尘不染”的秘密》,完成第18—19题。

(共8分)

荷叶“一尘不染”的秘密

①“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荷花的圣洁已经被人们称颂了近千年之久。

现在,科学家们终于发现了荷叶一尘不染的秘密。

这一发现不但令人们感叹大自然的精妙构思,还给材料科学家带来启发。

一场自清洁材料的革命因此揭开了序幕,有望使人们摆脱污渍的烦恼。

②20世纪90年代,德国波恩大学的植物学家巴斯洛特首次发现并解释了荷叶的自清洁效应。

他在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植物叶面时,为防止微小灰尘带来的干扰,总是将叶面清洗干净。

但是,他发现有些植物几乎总是保持一尘不染,荷叶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

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他发现荷叶表面分布着许多尺寸20~40微米的凸起结构,而整个荷叶,包括这些凸起结构的表面,又被更为微小的纳米尺度的植物蜡的晶体所覆盖。

这种独特的结构就像是一片连绵不绝的长满参天大树的丘陵。

③植物表面的蜡本身具有疏水的功能,而表面微小的凸起结构可以吸附空气,这一层薄薄的“气垫”可以托起落在表面上的水滴。

由于水滴与荷叶表面的实际接触面积非常小,因而水滴在荷叶上可以像小球一般自由滚动。

同时,微小的凸起结构也使得荷叶表面的灰尘和污物与叶面的接触面积很小,这样就减小了污物与荷叶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当水滴在叶面上滚动时,污物就很容易黏附在水滴上,随着水滴的滚动被带走,因此荷叶在雨后显得格外清爽洁净。

④荷叶的超疏水性依赖于表面疏水的植物蜡和表面独特的凸起结构。

科学家们对自然界中的其他生物比如芋头叶、紫罗兰等进行探索,发现许多植物叶面都有疏水的功能。

水稻的叶子不但有疏水的功能,而且由于其微观凸起平行于叶边缘有序排列,还可以使水滴定向滚动。

除此之外,鸭、鹅、部分水鸟的羽毛表面具有微小的条形结构,这样使得水更易于定向排除,自身不容易被沾湿。

⑤现在,科学家们在实验室中可以用各种各样的物理或者化学方法制造出类似荷叶结构的自清洁表面。

金属、塑料、有机物等疏水物质通过构造微米或纳米级别的复合表面结构,就可以拥有自清洁的功能。

科学家们以简单的溶液成膜的方法,通过改变成膜物质的组成或成膜条件,十分简便地在普通塑料表面上构筑了荷叶般的凸起结构,赋予了塑料超疏水的功能。

瑞士的一家公司则将纳米颗粒黏结到织物纤维上,形成类似荷叶表面的粗糙凸起,可以使织物具有排斥咖啡、红酒等污渍的能力。

⑥虽然目前投入到市场中的具有自清洁功能的商品并不多,但是我们已经可以看到自清洁革命的一线曙光。

除了自清洁之外,类似荷叶结构的表面还有着更加广泛的用途:

把它应用在卫星天线上,可以防止因为积雪而造成信号变差;应用于管道中,可以减少液体运输中造成的损失;作为人体植入材料,可以防止因生物分子的沉积而造成血栓等问题。

⑦荷叶上的一滴水珠给予的启发已经可以解决这么多的难题,而这还远不及大自然智慧的万分之一。

地球上的生物经过亿万年的进化,每一种都有其值得让人学习的独到之处。

研究生物给人类的启示,逐渐成为新兴的学科,即“仿生学”,也就是通过对生物的结构和性质的研究来为工程技术提供新的设计思想和工作原理的科学。

⑧今后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也许大自然早就给我们准备好了答案。

18.阅读第②—⑥段,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对荷叶的自清洁效应进行说明的。

(3分)

19.阅读下面材料,借助文章中的相关知识,分析冰箱内胆不结冰、不结霜的原因。

(5分)

【材料】

冰箱(冰柜)内胆表面凝聚冷凝水,结冰、结霜现象严重,使导热率降低,不利于制冷并影响食物保存且耗费电能。

将纳米超疏水技术应用于制冷领域中发现,采用超疏水内胆,在内胆上采用特殊工艺附上一层纳米超疏水材料(这种材料类似荷叶表面的粗糙突起,并在其上面附着一层仿植物蜡),内胆表面上的小水滴就会自动滑落不在内胆上沉积,从而避免内胆表面出现结霜、结冰现象。

(三)阅读《和谐的文化传统》,完成20—22题。

(共8分)

和谐的文化传统

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有生机和活力,要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要得到世界的广泛尊重,文化上的传统是一个民族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②追溯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渊源,其实不难发现,中国传统文化历来注重“和合”思想。

在中国古代经典论述中,“和”指和睦、和平、和谐;“合”指结合、融合、合作。

“和合”并举,意为和谐、协调与合作。

③早在2000多年前,中国古代思想家就对“和合”思想进行了论述。

儒家创始人孔子把“和”视为做人处事的重要标准,提出“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

小大由之。

”(《论语·学而》)这里的“和”,一意即“适合”,但亦可做“和谐”解。

在孔子的思想体系里,“礼”与“和”,是互相作用的。

“礼”的作用,是“和”,而“和”也是维系“礼”的重要手段,是最重要的。

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就是说,要办成任何事情,最重要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合作。

荀子的思想也是如此。

他说:

“义以分则和,和则一,一则多力,多力则强,强则胜物。

”(《荀子·王制》)可见,“和”的思想是先秦诸儒的共识,它与儒家的另一核心价值观“礼”是互为表里的。

“礼”指一种既定的政治秩序,而“和”更是维持“礼”稳定的重要手段。

“和”,不仅是一种政治手段,还是一种政治目的、政治价值。

因此,与“礼”一样,“和”,即和谐、适合的思想,是先秦儒家重要的政治价值观。

④“和合”思想作为中国古代先哲们对自然界、人类社会各种现象的本质的概括。

它承认事物的差异性,如阴阳、天人等,同时又把具有差异性的事物有机地结合为一体,如阴阳和合、天人合一等;它并不否认矛盾和冲突的存在,主张防止过度的矛盾和冲突破坏不同事物相互依存、共同存在的环境基础。

为了实现建立一个和谐的、秩序的社会的政治理想,中国古代的思想家们在【甲】、【乙】以及【丙】过程中,都设定了自己的价值原则。

“礼乐制度”的制度安排、“中庸精神”的思想原则以及民本主义的政治诉求,即是为构建和谐、秩序的社会的理论主张。

⑤秦汉以后,随着儒家学说在中国古代思想界统治地位的确立,“和合”思想被普遍应用,渗透于各个时代各家各派的思想之中,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被普遍接受和认同的人文精神和核心价值观。

⑥与此同时,“和合”思想对中国历代对外交往方式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中华文化对其他文化并没有去排斥,而是一直保持一种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并最终实现与众多外来文化和睦共处、和谐发展。

中国绝大多数王朝在建立起来之后,都注意止戈息武,强调“协和万邦”,实现“万国咸宁”、“天下太平”。

特别是鼎盛时期的唐代“贞观之治”、清代“康乾盛世”,中央政府也多实行睦邻友好的政策,而不是向外侵略扩张,谋求霸权。

中华文化是不断吸收外来文化以丰富自己的过程,并最终实现与众多外来文化和睦共处、和谐发展。

⑦中国在融入世界的过程中,领悟了传统文化“和为贵”、“和而不同”的启示,中国所倡导的“和谐世界”理念,会对推动全球多元文化的共同发展,引领国际关系发展的新潮流起到积极的作用。

中华民族在进一步解放思想的进程中,中华文化会为世界文化做出自己积极的贡献。

20.文章第③段引用《荀子·王制》中的话有什么作用?

(2分)

21.根据选文第④—⑥段的内容,将下面三个语句分别填入文中【甲】【乙】【丙】处(只填序号)。

(3分)

① 政治构想②政治理论 ③政治实践

【甲】处应填:

【乙】处应填:

【丙】处应填:

22.阅读第⑥段,简要分析唐代和清代的事例为什么可以证明“和合”思想对中国历代对外交往方式产生了重要影响。

(3分)

六、作文(50分)

23.题目:

收藏

要求:

(1)将题目补充完整并抄写在答题卡上。

(2)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3)字数在600—1000之间。

(4)作文中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和师生姓名。

 昌平区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统一练习

语文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本题共12分,每小题各2分)

题号

1

2

3

4

5

6

答案

D

C

B

D

B

A

二、填空(本题共8分)

7.默写

(1)答案:

城阙辅三秦

(2)答案:

思而不学则殆

(3)答案:

结庐在人境

(4)答案: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共5分。

每空1分,有错不得分)

8.答案:

①儒②《蒹葭》③而终不得见的惆怅

(共3分。

每空1分)

三、综合性学习(共11分)

9.答案要点:

虽然我国水资源总量位居世界前列(很大、不少),但是人均水资源相对缺乏,是世界缺水国之一。

(但是我国仍属于缺水国)。

(共4分。

每个要点各2分)

10.答案示例:

(1)说明:

①农业用水效率低,浪费严重

②水污染严重

③生活用水浪费惊人

(2)结论:

人为因素是导致我国水资源短缺的原因之一。

(水的浪费和污染加剧了我国水资源短缺。

(共4分。

“说明”3分,“结论”1分)

11.答案要点:

(略)

(共3分。

四、文言文阅读(共8分)

12.答案:

(1)暝:

昏暗。

(2)秀:

茂盛,繁茂。

(共2分。

共2道小题,每小题1分)

13.答案:

(1)有一座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的,是醉翁亭。

(2)有一个面容苍老满头白发的人,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共4分。

共2道小题,每小题2分)

14.答案: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

(共2分。

不用原文不给分,多答不给分)

五、现代文阅读(共31分)

(一)共15分

15.答案示例:

①看景物

②看儿孙(看家人)

③盼儿孙归享受亲情(盼家人归享受亲情)

④引发回忆享受快乐

(共4分。

每空1分)

16.答案示例:

第一个“才明白”指五年里,母亲每天站在窗前是对我们的期盼和牵挂,让我感到珍贵和温馨。

“第二个“才明白”指母亲站在窗前,能引发母亲对农村生活的回忆;明白了窗前也有我们对母亲在世时那温馨画面的回忆。

表达了作者当年对母亲不曾理解的遗憾以及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共4分。

两个“才明白”各1分,“情感”2分)

17.答案示例:

此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作者把窗前母亲的身影比喻成“无声动人的一幅画”,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母亲生前站在窗前看景物、等儿归、看“新闻”都已成为留在儿女心中最温馨、难忘的记忆。

这样的画面在每个家庭里,天下母爱“无声”但无处不在,母爱最平凡但最“动人”。

此句赞美了母爱的伟大,表达了子女对母爱的理解与感动。

(共7分。

“修辞手法”1分,结合文内容分析4分,语言表达2分)

(二)共8分

18.答案要点:

作者是从荷叶独特的结构、清洁的原理和广泛的用途(应用)三个方面介绍了荷叶的自清洁效应。

(共3分。

每个要点1分。

19.答案示例:

因为冰箱内胆上采用了纳米超疏水材料,这种材料表面独特的凸起结构可以吸附空气,并托起落在内胆表面上的水滴;另外,这种凸起结构使水滴和内胆的接触面非常小,因而水滴在内胆上可以自由滚动。

又因为纳米超疏水材料的表面有一层仿植物蜡,而这种蜡本身具有疏水的功能。

所以冰箱内胆不结冰、不结霜。

(共5分。

每个要点2分,表达1分)

(三)共8分

20.答案示例:

运用道理论据,再次阐释了“要办成任何事情,最重要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合作”这一观点。

(共2分)

21.答案:

【甲】②【乙】①【丙】③

(共3分。

共3空,每空1分)

22.答案示例:

因为唐代“贞观之治”和清代的“康乾盛世”,都注意实行睦邻友好的政策,而不是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