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旅游卫视看大众传媒中的旅游传播.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046454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8.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旅游卫视看大众传媒中的旅游传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从旅游卫视看大众传媒中的旅游传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从旅游卫视看大众传媒中的旅游传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从旅游卫视看大众传媒中的旅游传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从旅游卫视看大众传媒中的旅游传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从旅游卫视看大众传媒中的旅游传播.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从旅游卫视看大众传媒中的旅游传播.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从旅游卫视看大众传媒中的旅游传播.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从旅游卫视看大众传媒中的旅游传播.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从旅游卫视看大众传媒中的旅游传播.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从旅游卫视看大众传媒中的旅游传播.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从旅游卫视看大众传媒中的旅游传播.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从旅游卫视看大众传媒中的旅游传播.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从旅游卫视看大众传媒中的旅游传播.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从旅游卫视看大众传媒中的旅游传播.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从旅游卫视看大众传媒中的旅游传播.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从旅游卫视看大众传媒中的旅游传播.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从旅游卫视看大众传媒中的旅游传播.docx

《从旅游卫视看大众传媒中的旅游传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旅游卫视看大众传媒中的旅游传播.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从旅游卫视看大众传媒中的旅游传播.docx

从旅游卫视看大众传媒中的旅游传播

从旅游卫视看大众传媒中的旅游传播

作者:

佚名    文章来源:

网络采编    点击数:

0    更新时间:

2004-12-24

一.大众传媒视野中旅游卫视兴起的背景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闲暇时间的增多与消费社会的到来,人们越来越重视旅游休闲生活。

但我国旅游业起步较晚,人们还比较缺乏旅游的各种知识、信息,对于旅游的概念理解也比较浅层,需要向更高的的层面提升,向更广的领域拓展。

   旅游业产品不可储存性、不可异地消费和不可试用性的特点以及旅游消费是一种心理感受消费的特性,决定了旅游产品在市场上主要表现为信息形态;现代的旅游学理论认为,旅游业是典型的信息依赖性产业,如果提供的信息不多,信息渠道不广等,都可能影响该产业的发展。

旅游业本身具有脆弱性,易受地理位置、季节变化及外部环境等因素影响,恐怖事件、非典型肺炎等事件使旅游所受的重创使得大众传媒也有必要让公众更为了解这个行业。

另外,现代旅游作为一种文化消费,同样渗透了大众传媒的操纵性结果。

总之,旅游的信息传播对于旅游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旅游信息的传播途径是多样的。

有报刊、影视,有旅游交易会、旅游产品展销会等,有广告、公关等营销手段,还有新兴的计算机网络等,不同传播渠道各具优势。

不断发展的大众传媒是其中一个有效而重要的途径。

“旅游”是大众传媒中一个普遍性的传播概念。

   多达数十册的大型旅游丛书如中华书局的“世界旅游指南”系列等频频出现,由此甚至还衍生出了《野外旅行完全实用手册》之类的“自助游工具书”。

与此同时,旅游杂志的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速:

精装彩页旅游杂志如《时尚中国旅游》《旅行家》《旅游》等层出不穷;正因为旅游杂志的发展前景,一些不景气的杂志也改版为旅游杂志,云南的《华夏人文地理》即改自原来的文学类杂志《山茶》;国家地理这一期刊类型也随之兴起,涌现了《中国国家地理》、《文明》、《人文地理》等一批国家地理期刊;越来越多的强势国际著名期刊如美国《国家地理》被引进中国。

旅游期刊的迅猛发展引起了关注,人民网人民书城就推出了“期刊:

看得见风景的杂志”的专题探讨。

但是这些旅游期刊都还处在摸索阶段,旅游杂志市场还远没有饱和。

   杂志是可以细分程度最高的媒介。

而旅游类专业报纸和综合类报纸的旅游版块的发展势头也很好。

国家旅游局主办的《中国旅游报》是唯一能覆盖全国的权威性旅游行业大报,在2000年进行了全面改版,总版数由每周32版增加到40版,《环球旅游》、《酒店专刊》、《城市专刊》等7个专刊轮流出版。

综合报已经在走“厚报”的发展道路,内容在细分,如《北京青年报·信息时代》设的专刊就开辟了好几版来介绍旅游文化与资讯;《常州日报》每周一、二有《龙城旅游》专版,等等。

   在当今“读图时代”,《带一本书去巴黎》、《藏地牛皮书》等图文并茂的书都分别上了各地的销售排行榜。

前身为科普读本《地理知识》的《中国国家地理》所做的改版努力中最明显的就是对“读图时代”的确认,他们重视摄影图片,精心制作旅游地图。

随着视觉文化的出现(或者说影像文化大规模崛起),旅游信息传播顺应了这一潮流;而且,旅游传播强调观赏价值,其信息本身就具有很强的图象性,这也促进了大众传播的视觉化走向。

先是山水摄影,接着是电影,再接着是电视——一个典型例子即MTV,同时还有了DV等数码化的成像方式。

   电视最大的魅力在于可视,即时传递画面、动作与色彩。

对于旅游地、旅行社等而言,拥有声音和图象的电视实际上比任何其他大众传媒都更接近面对面的销售模式,他们需要电视这种覆盖范围广、权威性强的媒体平台,传播更多更新的旅游信息。

如九寨沟风景区每年都要借新闻发布会,散发大量电视风光片,争取在各地电视台搞旅游宣传;仅2001年6月至10月,香港、西班牙、以色列等20家电视台便应邀赴该地进行电视采访。

     而很多受众也都寄希望于声画俱佳的电视行业,希望电视传媒能提供更多旅游信息。

电视媒体无疑也逐渐发现了旅游传播这一新领域。

许多省级卫视纷纷开办了旅游节目,如云南台《走遍云南》、山东台《走四方》等等。

各级电视频道也纷纷涉足旅游传播,如1999年播出的澳门卫星电视旅游台。

   继杭州电视台播出由国内16个重点旅游城市电视台联合采制的《城市旅游报道》节目后,浙江电视台卫星频道于2001年3月推出了“浙江卫视旅游版”。

这是一个旅游主题的电视节目集群,六个栏目,连续九个小时在卫星频道中展开旅游报道,在全国电视界尚属首创。

这引起了观众与传播学者的关注。

同年11月,“浙江电视台旅游版节目研讨会”召开。

尽管目前国内不少电视台已经开设了一些旅游节目乃至旅游频道,但时间和容量有限,传播范围有限,影响还不大。

旅游卫视以一个旅游专业卫星频道亮相,其发展空间很大。

此后,旅游文化电视传播再掀热潮,2003年元旦开播的北京电视台公共频道便将旅游和交通作为频道的基本定位,打出以“引领旅游时尚”开头的宣传语,将原来分散在各个频道的旅游品牌节目《好山好水好心情》、《四海漫游》等统一收编播放。

Forpersonaluseonlyinstudyandresearch;notforcommercialuse

旅游卫视既是在旅游信息传播的热潮中应运而生,也是卫星电视寻求发展、我国广电事业深化改革的一个探索和举措。

   从1989年西藏电视台第一个上星播出节目,到1999年海南电视台最后一个上星播出节目,中国大陆31个省级电视台全部实现了上星播出。

但是当前多数上星频道都是综合台,定位与节目编排雷同。

随着入世后境外传媒的进入,国内媒体竞争的加剧,以及有线、无线合并后人员和成本的增加所引发的经营压力的加剧,探索和寻找适宜于省级卫视的发展战略成为了一个重要课题。

   旅游频道落户海南卫视,首先源于海南省拥有优越的旅游条件,该省的旅游资源被高度重视并进行了比较好的管理开发。

另外,海南卫视的弱势是一个重要因素。

其一,海南的经济与文化状况,严重制约着海南卫视作为综合卫星频道与其他省市卫星频道进行竞争;其二,从受众资源看,海南卫视也不宜仅定位于海南。

原来的海南卫视相对于上星较早、知名度较高的四川、云南等卫星频道和异军突起的湖南卫视等,竞争力明显较弱,其主要受众仍停留在本省范围内,而海南本省人口又仅为750万,甚至比不上某些大城市。

成立面向全国的专业旅游频道,可以解决传播资源和受众资源的双重困难。

   旅游卫视的诞生获得了国家旅游局及各省市旅游局的大力支持,在开播之前就已建成与旅游局、民航铁路、交通、气象以及旅行社、酒店等相关行业的互动,同时国家气象局、新华社音像中心也联手提供相关节目。

此外,旅游卫视与中视传媒也有着密切合作,后者由中央电视台控股,是中国第一家兼营影视制作业和文化旅游业的A股上市公司,为旅游卫视提供了先进的技术设备。

种种措施从体制上保证了旅游卫视的可持续发展,旅游卫视可谓多家打造的结果,是我国广电事业深化改革的产物,是实现电视专业化的有益尝试。

   旅游卫视的主题频道牌子一打出,就赢来了业内外的一片喝彩。

这种喝彩最开始并不一定是因为海南旅游卫视对于旅游信息传播的专业品质,而是因为它选择了一条与其他省级卫视截然不同的专业化、市场化的经营之路。

旅游卫视的内容主题化模式给其他卫视频道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和启发——2002年7月,贵州卫视突破省界,聚焦西部,全力打造“西部黄金卫视”;安徽卫视、湖南卫视等重新论证卫视频道的定位,寻求发展;青岛卫视也在宣扬“人文生态卫视”的全新走向。

   旅游卫视跳出了省级卫视即综合台的窠臼;而另一方面,旅游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也迫切需要媒体的信息传播与舆论监督。

二.个案分析:

旅游卫视中的旅游信息传播1.改版前后节目内容分析   2002年1月28日,海南电视台旅游综合频道开播。

其主要节目内容在北京制作完成,在海南发射上星,通过卫星覆盖落地。

截至2002年底,节目已覆盖全国28个省,18个省会城市,53个地级市,230多个县级市,其他城市的落地工作正在进行之中。

   旅游卫视开播后,形成了以《环球旅游播报》、《正点资讯》为主的旅游类节目体系,得到了专家学者及全国广大观众的广泛认可,但也存在着定位方面的某些误差。

据海南卫视节目单统计,全天17个小时的节目,旅游专业性栏目只有《旅游气象站》、《环球旅游播报》、《畅游天下无极限》、《椰岛任我游》、《中国有个海南岛》等四五个,时长仅4小时22分,而非旅游性质的节目时间却有12小时38分,其中电视连续剧和电影节目长达8小时25分。

   7月28日,旅游卫视启用新台标,并全面改版播出。

电视栏目由原来的5个增加到22个,全部是与旅游相关的内容,不再播放电视剧,强化了旅游卫视作为专业频道的新形象。

改版后的旅游卫视视野更为开阔:

原来《中国有个海南岛》、《椰岛任我游》、《海南经济平台》、《南海长城》等多个栏目富有强烈的地方特色,改版后削减为三个:

《海南风情》《海南新闻》和《海南报道》,其中《海南风情》还选择在深夜23:

30播放。

旅游卫视放弃了“海南”这个地域标签,走放眼全国、面向世界的大国际大旅游的道路,新增的《玩转地球》空间范围更为广阔,《外国人在中国》与《打的去伦敦》相映成趣。

   同时卫视加强了与新华社的合作,使国内外旅游新闻进一步得到充实;并与全国二十多个省级旅游局和电视台建立了合作关系,使其成为了全国首家滚动正点播出旅游信息的频道。

全新节目《正点播报》,全天从早上8点到18点11档滚动播出,及时发布全国各地的旅游新闻和信息;资讯节目《旅游资讯》传递最新最快的旅游信息,《旅游气象站》全天滚动播出旅游气象信息。

   从节目内容来看,旅游卫视涵盖了新闻资讯、时尚休闲等等多个门类,详见下表:

表一:

旅游卫视主要节目一览(按节目内容分类)新闻资讯类《正点播报》、《环球旅游播报》、《旅游资讯》、《旅游气象站》、《景区气象》娱乐休闲类《欢乐正前方》、《畅游天下无极限》、《好运转地球》、《感悟高尔夫》娱乐时尚类《T台秀场》、《旅游明星站》、《时尚追风》、《酷车地带旅游风光类《南国行》、《玩转地球》探索、猎奇类《人文地理》、《运动极限》、《发现之旅》其他类《外国人在中国》、《的士杂谈》、《生存五万里》   来看其中两个节目。

《旅游明星站》选用傅艺伟、翁虹等明星为导游,利用明星效应,巧妙抓住了明星与旅游信息的结合点,传播效果较好。

该栏目除了在电视中播出外,还有网站支持、平面媒体支持、移动梦网短信服务并在飞机上播出。

  《生存五万里》先是覆盖全国一百家城市电视台,并延伸开发了多种媒介方式,包括广播版、报纸专栏、书籍、大型活动、声讯电话等平台。

该节目在旅游卫视全面播出以后,在全国的影响就更大了。

它采用体验式手法,类似国外的“真人秀”节目形态,是跨媒体合作策划的一次尝试;对于提升收视点数意义重大,为国内外电视研究者所提倡。

   在栏目样式上,打出“行游天下,旅游卫视”频道口号的旅游卫视也是丰富多彩的,有演播室谈话、百姓参与,有纪实体的纪录片,个人体验的纪录,还有娱乐性的竞猜,现在电视常用的一些样式基本都使用了,而且用得比较到位,这对于受众对于旅游信息的接受与认可是大有裨益的。

2.节目编排方式

Forpersonaluseonlyinstudyandresearch;notforcommercialuse

在节目编排设置上,旅游卫视运用滚动播出、重播以及轮播等方式来进行旅游信息传播。

一般电视、广播旅游类栏目都是以周播为主,就是16个重点旅游城市电视台联合采制的《城市旅游报道》也是每周播出一次。

针对旅游信息传播滞后的现状,《旅游资讯》定为日播节目,时长25分钟,共播出四次:

首播为每日18:

00--18:

25;次日重播三次:

01:

20--01:

45,08:

33--08:

58(赠送)和12:

34--12:

59。

《正点播报》、《旅游气象站》更是全天滚动播出旅游信息。

   电视的长处是图文兼容、形象生动,其不足是稍纵即逝,不如报刊可以反复阅读。

旅游卫视安排重点节目滚动播出,以弥补这一缺陷。

一是可以用最快的速度在最近的时间段内将最新的信息播发出去,从而增强节目的时效性;二是可以重要内容反复播出,增强节目的连续性和吸引力,以此提高节目的收视率;三是可以增大节目的信息量,因为滚动播出在不断充实其内容,增加其新的信息。

例如美国探索频道(Discovery),针对目标观众群体的需要,在节目编排上非常下功夫,节目实行全天候垂直滚动播出,根据每个观众在一定时间内可能遇到重播节目的精确机率进行节目的循环式编排设置,有的节日甚至可以重播5次,以此确保大多数观众都能收看到节目,并且降低节目资源的浪费。

   旅游卫视也采用了全天滚动播出与反复重播的节目编排设置。

《T台秀场》节目从周一到周六首播,第二天重播。

笔者总结了2003年3月31日至4月6日一周内该节目在三地首播六次与重播五次的收视率范围:

表二:

《T台秀场》节目收视率收视率范围城市首播重播北京0.3—10.2—0.7重庆0.4—0.90.4—0.7天津0.5—1.40.3—0.6   从表中可以看出,节目重播的利用率是比较好的。

特别是周六、日的重播,收视率在多个城市达到0.7。

   此外,旅游卫视还运用了三组轮播模式,如《好运转地球》和《生存五万里》的轮播。

对刚刚成立不久的旅游卫视这一专业频道而言,重播和轮播的方式丰富了节目的内容含量,是节目资源和时段资源优化配置的模式,这种节目编排设置也有益于解决节目不足的问题。

3.适应频道定位、受众定位的时尚休闲化传播风格

过去我们的许多旅游节目,包括新闻、专题、甚至纪录片,都负载了太多的宣传教化的意识形态。

90年代以来特别是世纪之交,“时尚—娱乐”传播模式普遍成为各电视媒体的模式,转化着媒介的传统属性。

旅游卫视在传播旅游信息时也侧重于休闲娱乐。

还是根据同一周旅游卫视在六城市最高点收视率的统计表,笔者做了收视排行:

表三:

旅游卫视六城市收视排行收视率城市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北京《游戏东西》1.7《娱乐任我行》1.2《T台秀场》1天津《游戏东西》:

1.6《T台秀场》1.4《玩转地球》1沈阳《游戏东西》《娱乐任我行》1《新闻联播》《玩转地球》《海南新闻》0.6《环球旅游播报》0.5武汉《娱乐任我行》1.3《游戏东西》:

1《寻找超级模特》:

0.7成都《请您欣赏》1.4《寻找超级模特》:

0.9《环球旅游播报》0.8重庆《游戏东西》1.4《玩转地球》1.3《娱乐任我行》1.1可以看出这周《游戏东西》收视率在天津、沈阳、重庆、北京等地均名列旅游卫视榜首,在北京更是高达1.7。

该节目是国内电视行业中首家每日播出的游戏节目,主持人形象很好,甚至佩戴仙剑,古装出镜,让人眼前一亮;一些节目片头、片花和字母都采用类似电子游戏的风格:

流线型金属形状配以金属音响,让人感觉刺激;而片尾曲《playingmygame》则舒缓而优雅,提升了整个节目的品味。

  《游戏东西》与同样排名在前列的《娱乐任我行》、《玩转地球》和《T台秀场》等均带有很强烈的时尚娱乐色彩,包装就颇具现代感,节目的主色调使用鲜艳清新的颜色,大量使用活泼时尚的背景画面,富于冲击力。

这些节目开拓了旅游的文化内涵,并且带有浓郁的时尚色彩和热带风情。

这一时尚色彩是旅游更时代化的东西,也受到了观众的欢迎,《T台秀场》重播的高收视率即说明了这一点。

   旅游卫视休闲娱乐化的旅游信息传播风格,这和旅游主题本身的休闲文化特征是一致的,也拓展了旅游信息的内涵:

我们处于一种多种休闲方式并存的状态,其中最重要的则是旅游方式;而另一方面也是旅游卫视频道定位与目标受众定位的需要。

   旅游卫视将频道定位为时尚休闲的全国性旅游专业频道;而在旅游卫视的一份汇总材料上,它的频道受众定位是:

“以具有高品味和良好收入的白领阶层及年轻观众为主要收视群体,目标人群为25—45岁有消费能力的中等收入者。

”这种定位,和目前流行的很多电视栏目、平面媒体尤其是精装旅游杂志的定位十分接近。

不少专家批评这一目标受众群定位过于窄化、单一,但笔者认为这一定位是可行的。

中国人口很多,仅仅吸引住白领阶层及年轻观众的视线就会有很惊人的收视人数,况且这一受众群是中国现时最有消费实力与潜力的阶层。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旅游卫视不够理想的覆盖率虽然对频道的广告收入有一定限制,但是影响广告的,最主要还是节目受众和广告客户的认可程度,正是因为受到了他们的认可,旅游卫视的广告经营才会在短短一年多内有了很好的发展。

基于此,旅游卫视的节目便要适合乃至引导白领阶层、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节目采用电子特技,西化的时尚感非常强烈,和这个台青年人的受众定位是契合的。

   旅游卫视在形式与内容上均是向其定位靠拢的。

2003年新年,旅游卫视又调整了部分节目的编排,而且不断引入了新的节目。

2003年1月1日起《酷车地带》节目的首播时间由原来的22:

55分调整为21:

40分,可见这一专业化的节目颇受好评;同一天推出健康资讯类日播节目《健康伴你行》。

此后又陆续推出中国第一档Flash电视节目《闪客阵线》、日播娱乐节目《娱乐任我行》。

《音乐战国》这一跨广播、网络、相关音像制品等媒体的娱乐节目也选择了年轻新锐的旅游卫视作为电视播出平台,在每周四晚8点的黄金时段播出。

当然,为了符合这个定位就必须要舍弃某些方面的材料,如符合儿童旅游兴趣的游乐园、动物园的材料等。

一个力求面面俱到的频道在地广人多的中国或许并不讨好,而且难免流于俗气。

4.对旅游卫视深化信息传播的建议

在旅游卫视现有的节目类型格局下,娱乐休闲和时尚类不仅节目比重大,而且体裁多样,占据着重要地位。

但文化娱乐的比重过大,毕竟不利于频道权威性和可信度的培养。

而从表三中可知,该周旅游卫视节目在沈阳当地的收视排在第二位的是《新闻联播》《玩转地球》《海南新闻》,《环球旅游播报》名列第三。

可见人们需要旅游方面的新闻信息,在重视电视信息传播功能的北方尤为如此。

   旅游卫视认为,“在节目内容定位上,旅游卫视采取了‘重资讯轻评论’的做法,不以意见领袖自居,不作故作深沉的观点发布和所谓权威评论,而是实实在在地关注旅游者和潜在消费者的需要,为广大受众打造一个旅游资讯平台,使受众能最迅速最便捷地得到出行、游览观光的信息”。

   但笔者认为,旅游业作为一个急速膨胀的产业,必然会相伴而生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对这些问题的关注分析,势必要求权威性新闻评论栏目的出台。

而旅游卫视的旅游新闻资讯类节目以信息资讯为主,体裁单一,而且重播率高,从题材到体裁的开掘拓展上明显不足。

得益于大众传媒的迅猛发展以及网络的异军突起,可以说,当今受众并不缺乏信息,他们可以从众多的信息渠道和媒介中获取信息。

在这种情况下,除了比信息传播的时效性、信息传播的现场性以外,更重要的是要比对信息的处理能力或者说是再加工能力。

旅游卫视要延伸信息的广度和深度,为信息提供纵横的参照,对信息提供解释和预示,以超越其他媒介的传播效果。

   旅游卫视应该立足于旅游信息,拓展跨区域、跨媒体的传播。

《城市旅游报道》由16个旅游城市电视台联合采制播出,这其中都有跨区域采集和传播旅游信息的经验。

海南电视台旅游综合频道能够不再囿于“海南”这个地域标签,但还需要进一步搞好跨区域传播。

跨媒体方面,电视新闻与传统媒体的互动性还不强,总的来说没有什么深度。

电视学习运用报刊经验来办新闻性节目是最为直接的。

凤凰卫视“说””新闻的风格便是一种因地制宜的主动选择,这一策略值得借鉴。

在内地,《北京特快》也早就开始了报纸与电视在方法上的合流,《中国娱乐报道》等新锐节目也承续了这一风格。

    一些杂志、报纸有关旅游信息的选题策划与撰稿,完全可以拿来做电视。

《新周刊》1998年的《城市魅力排行榜》便是成功的专题策划。

该刊2000年的“第四城”专题报道更是经典策划。

概念一出,把全国不少城市搞得天翻地覆。

又如《南方周末》的系列特别报导“三峡无法告别”,其声势、立意在众多报道三峡的媒体中可谓佼佼。

电视旅游信息也要求尽量详细地进行深入报道,了解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和细节,并从中得到启示和收益。

不仅如此,还应该能够创造能广泛关注的旅游话题。

例如《中国旅游报》推出《奥运特刊》后,北京市旅游局局长立即责成有关同志收集奥运旅游的资料,加快研究进程。

继而上海、沈阳、秦皇岛等地的旅游局和媒体也纷纷研究奥运对当地旅游的影响。

大众传媒应该设置这样有意义的议程。

   从信息受众角度出发,他们需要的并非简单的旅游资讯,他们需要能实现互动、代表民众权益的舆论平台。

我国的旅游业是一个新兴产业,其本身的脆弱性和迅速发展中的问题需要媒体来加以信息传播和舆论监督,这是促进旅游业发展必不可少的一个方面,也是培养媒体权威性和可信度的重要举措。

这就要求媒体要本着负责任的态度,找到深层的结症,推动问题的解决。

如《参考消息》关于的国内旅游景点开发过度保护不足的报道等,都为解决问题营造了适宜的舆论环境。

   此外,“专家”对电视的参与不仅仅是一种形式而应该是一种注入。

文化学者余秋雨对于凤凰卫视《千禧之旅》节目的品牌化构建可谓重要。

除了魏小安等少数业界专家,旅游卫视中旅游学专家、文化学者的注入还不够。

   总之,旅游卫视的新闻和资讯节目的最大问题是信息深度不够;而电视是一种全息媒介,受众在节目中往往只顾着调动各种感官来接收,忽略了自己的思考。

所以,传播工作者要重视加工信息,把重要的信息凸现出来,同时整合加入传播者的评述和引导,更加贴近旅游业和普通旅游者的需求。

5.旅游广告作为一种旅游信息载体

旅游卫视的市场定位包括两方面,首先是观众定位;其次是广告主定位,一种是直接对应的,主要为旅游行业内企业,如航空公司、旅行社、饭店、旅游局等,另一种是旅行消费延伸的行业,如汽车、通讯器材、旅游用品等等。

自1999年山东威海市在全国第一个由政府出资在中央电视台作城市形象宣传以来,旅游电视广告发展很快。

抛开商业诉求,旅游广告作为旅游信息的一种载体,是有利于信息传播的。

由央视调查公司给华声视点提供的一组电视广告监测数据显示:

在2002年4月24日央视国际台的全天候节目中,81个广告中计有14个广告为旅游形象和活动广告,它们的关键词是:

义乌中国小商品城;中国桂林;中国攀枝花国际长江漂流节等(在广告中强调“中国”,是因为国际台是面向海内外同时播出的)。

   现阶段,旅游卫视的广告经营也比较好,一方面是全国独此一家以旅游为主题的卫视频道优势,拥有“首次效应”所带来的良机和效果,并可望形成某种程度上的市场垄断优势。

其次,旅游主题本身蕴涵着极大的经济潜力,同时还可以带动旅游相关产业经济的发展;就旅游卫视而言,它的广告客户除了旅游产业各个环节的经济实体外,还包括与之相关产业的经济实体,其广告市场具有明显的“连带效应”。

当然,还有旅游卫视受众定位的因素。

旅游杂志也与广告形成默契:

名牌商品需要宣传、推广自己,杂志需要名牌商品来标榜自己的“品味”。

特别是精装杂志的一个经营重点即吸引外商广告。

而综合报之所以增扩旅游版,其用意之一也是为了增加广告的版面容量;旅游专版既可以介绍各地旅游景点和旅游方式,又可以刊登各类旅行社以及餐馆、酒店的广告,使两者“捆绑”在一起到达目标受众。

国外多很重视旅游广告,韩国总统、英国首相纷纷出镜做旅游广告。

香港的旅游业广告在香港广告里面占了第二位,应该说这个力度是极大的。

但是2002年1—10月中国报纸、杂志行业广告额中,旅游餐饮广告排名在房地产、医药等行业广告之后,仅仅名列第八。

这表明旅游广告刚刚起步不久,市场远未饱和。

   另一方面,旅游广告形态雷同,特别是报纸中旅行社的广告,甚至不乏虚假欺诈之作。

旅游行业的不成熟是导致广告落后的根本原因。

这也反过来说明媒体应该发挥舆论监督作用,促进准确、全面的旅游信息的传播。

   从媒介组合来看,目前旅游广告主在选择媒介时往往较单一,没有合理的媒介组合难以形成广告的整合效应。

旅游广告要整合媒介,利用电视的覆盖广度和权威来获取知名度,再结合报刊的深度来实现理解。

6.旅游信息传播的其他生长点

旅游卫视要生存和发展,要进一步推动旅游信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院校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