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细胞膜和细胞壁》教案6 浙教版必修1.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047317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4.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细胞膜和细胞壁》教案6 浙教版必修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中生物《细胞膜和细胞壁》教案6 浙教版必修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中生物《细胞膜和细胞壁》教案6 浙教版必修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中生物《细胞膜和细胞壁》教案6 浙教版必修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中生物《细胞膜和细胞壁》教案6 浙教版必修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高中生物《细胞膜和细胞壁》教案6 浙教版必修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高中生物《细胞膜和细胞壁》教案6 浙教版必修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高中生物《细胞膜和细胞壁》教案6 浙教版必修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高中生物《细胞膜和细胞壁》教案6 浙教版必修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高中生物《细胞膜和细胞壁》教案6 浙教版必修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高中生物《细胞膜和细胞壁》教案6 浙教版必修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高中生物《细胞膜和细胞壁》教案6 浙教版必修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高中生物《细胞膜和细胞壁》教案6 浙教版必修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高中生物《细胞膜和细胞壁》教案6 浙教版必修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高中生物《细胞膜和细胞壁》教案6 浙教版必修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细胞膜和细胞壁》教案6 浙教版必修1.docx

《高中生物《细胞膜和细胞壁》教案6 浙教版必修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细胞膜和细胞壁》教案6 浙教版必修1.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生物《细胞膜和细胞壁》教案6 浙教版必修1.docx

高中生物《细胞膜和细胞壁》教案6浙教版必修1

2019-2020年高中生物《细胞膜和细胞壁》教案6浙教版必修1

一、说教学设计

(一)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掌握细胞膜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

2、能力目标

本节内容以细胞膜分子结构的探究历程为主线,学生动脑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并构建模型为重点,让学生们从中体验科学的实验思想和实验方法。

因此本节在能力方面的教学目标可定为“尝试提出问题做出假设”。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探讨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中,实验技术的进步所起的作用;探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如何体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二)说教学内容

本课题是继细胞的化学组成课题之后的教学内容。

从本课题开始,学生开始从细胞水平了解生物体,为后面学习细胞质和细胞器、物质的跨膜运输、植物对水分和矿质元素的吸收等知识奠定基础。

本课题还蕴涵较丰富的科学史材料,利用这些材料还能较好地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教育,使学生进一步学习科学实验研究的思路及方法。

本课题的重点是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本课题的难点是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及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统一

(三)说教学对象

1、学生有一定的基础知识:

细胞的化学组成,细胞膜的概念等。

学生还具有一定的观察和分析实验研究的能力。

2、改变原来的传统的学习方式和地位,采用探究性学习。

3、通过探究资料,培养学生依据实验现象推理分析的能力,和互相探讨、互相合作的能力。

 

(四)说教学策略

1、教学设计思路

探究科学研究资料为本节课的主旋律来体现新课标所倡导的教育理念。

2、教学方法

本节课教师主要用探究式进行授课,辅以讲述,谈话、讨论等方法。

3、教学媒体的选择与运用

本课题采用自制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4、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说明

 

请同学们展示课前布置的实验

提出问题:

这是为什么呢?

课前将煮熟的玉米和生玉米放入红墨水,一段时间后,将玉米粒切开,发现煮熟的玉米粒的胚被染成红色,而生玉米粒的胚没有被染成红色。

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联想得出因为细胞膜的结构被破坏了

知识首先来自于对事物的观察和理解,它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基础。

探究性学习的模式中首先是发现问题。

观察有助于学生发现新问题,是创造过程的先导,是思维的起点。

 

 

一、细胞膜的结构

问题探究1 

展示资料1,细胞膜含有什么成分呢?

学生阅读分析资料,发现脂溶性物质容易透过细胞膜,不溶于脂质的物质透过细胞膜十分困难,根据化学上的相似相溶原理,得出细胞膜中含有脂质(磷脂)

本教学过程遵循学生的思维规律,提出层递性的探究问题,通过学生的讨论、观察、概括、描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和合作学习的意识。

在教师的肯定、鼓励、赞赏下,让学生在自我实现的过程中激发探求新知识,主动要求学习、扩展知识视野和拓展知识深度的学习热情。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和语言、文字的组织概括、描述能力。

学习科学家科学研究的历史,有利于学生学习科学实验研究的思路及方法。

问题探究2 

展示资料2,细胞膜是由什么物质组成的呢?

学生通过阅读分析资料,发现细胞不但会被溶解脂质的物质溶解,也会被蛋白酶分解。

根据前面已了解的知识:

蛋白酶能够催化蛋白质水解。

得出细胞膜中含有蛋白质,细胞膜是由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组成。

问题探究3 

展示资料3,细胞膜的磷脂分子是如何排列的呢?

学生对资料进行分析讨论,总结出脂质单层分子在水面的铺展面积为红细胞表面积的两倍,可以得出细胞膜中的磷脂分子是排成双层的

问题探究4根据以上的信息,构想一个细胞膜的结构模型,并与同学交流

学生进行讨论,构想出细胞膜的结构是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上面还含有蛋白质。

对细胞膜的结构有个初步的想法。

问题探究5 

展示细胞膜的结构模型,总结蛋白质的排列方式,介绍糖蛋白。

学生进行观察,从而改正自己构想中的不足之处。

得到一个直观的印象,并通过观察得出蛋白质的三种排列方式,及发现糖蛋白的存在。

全面掌握了细胞膜的结构。

   

问题探究6

演示人—鼠细胞融合实验。

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过程和结果。

可以推出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分子和磷脂分子都是可以运动的。

从而得出细胞膜的结构特点:

流动性。

二、细胞膜的功能

 

问题探究7

展示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flash动画。

让学生根据结构讨论细胞膜的功能

学生观察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互相讨论交流,根据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特点,可以推导出部分功能。

由学生代表进行概括,其他同学进行补充。

培养学生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观点,及互相交流、互相合作的精神。

根据学生讨论的结果进行总结。

并返回导入提出的问题

全面掌握细胞膜的功能。

根据细胞膜控制细胞与外界的物质交换的功能,回答导入提出的问题

实现知识的归纳和迁移

三、细胞膜的应用。

展示生物膜在工业、医学等方面的应用及发展前景。

学生阅读资料,了解生物膜在各个方面的重要性

扩展学生知识面,让学生了解先进的科学技术。

四、细胞壁

简介细胞壁的成分,让学生讨论细胞壁的功能

识记细胞壁的成分。

讨论细胞壁的功能。

小结

对前面所学的知识进提问

学生总结所学知识

总结所学知识

巩固练习

媒体展示练习

学生练习

反馈预测目标的达成

5、板书设计

细胞膜的主要成分:

磷脂蛋白质(还有糖类)

基本骨架:

磷脂双分子层

细胞膜的结构覆盖

蛋白质镶嵌

贯穿

细胞膜的结构特点:

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

细胞膜的功能控制细胞与外界的物质交换

信息的接收和传递

成分:

纤维素、果胶

细胞壁

功能:

支持和保护

(五)说教学评价

本课题没有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即直接讲授结果。

而是在回顾生物膜发展历史的同时,引导学生据其因究其果,并归纳总结出生物膜模型建构的基本方法。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避免了枯燥的记忆。

让学生更容易掌握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等知识。

二、说教学反思

通过探究性学习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学生能更好地掌握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让学生观察细胞膜的结构讨论细胞膜的功能,有一定的难度,老师要给予提示。

这部分知识也可以让学生先阅读课本内容,归纳出细胞膜的功能,然后再讨论细胞膜的哪些结构与细胞膜的这些功能相适应。

附:

资料1.1895年Overton在研究各种未受精卵细胞的透性时,发现脂溶性物质容易透过细胞膜,不溶于脂质的物质透过细胞膜十分困难。

资料2.20世纪初,科学家将细胞膜从哺乳动物的红细胞中分离出来,发现细胞不但会被溶解脂质的物质溶解,也会被蛋白酶分解。

 

资料3.1925年,Gorter和Grendel对血影的研究

把红细胞放在蒸馏水中使其吸水涨破,反复冲洗后只留细胞膜(血影),把这些破碎的膜铺在水面上,测定出红细胞的表面积a。

抽提细胞膜中的脂质物质在水面铺成单分子层,聚拢后测总面积b。

测定结果:

b=2a

生物摸的应用:

人工生物摸技术:

把磷脂制成微球体,包裹着酶、抗体、核酸等生物大分子或小分子药物,运输到患病部位的细胞,通过脂质微球体的膜与细胞膜的互相作用,把这些物质送入细胞中,从而达到诊断、治疗疾病或改变细胞代谢和遗传特性等目的。

工业方面:

人们试图模拟生物摸的选择透过功能,设计出一种具有选择透过性能的膜结构,滤去海水中的盐成分,对海水进行淡化处理,或者在处理污水时,有选择地将有毒重金属离子阻挡在膜的一侧,以降低有毒重金属离子对水的污染。

练习:

1.构成细胞膜的主要物质是(B)

A.糖类、脂类、蛋白质B.磷脂、蛋白质

C.核酸和蛋白质D.多糖和蛋白质

2.关于细胞膜性质的说法错误的是(B)

A.具有流动性和选择透过性

B.蛋白质均匀分布于磷脂双分子层上

C.脂类小分子易于自由扩散通过

D.磷脂双分子层内外表面都亲水

3.一位细胞学家发现,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细胞膜的厚度变小而面积增大,其决定因素是细胞膜的(A)

A.结构特点具有流动性B.选择透过性

 C.专一性D.具有运输物质的功能

4.下面关于细胞膜表面糖蛋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D)

A.糖蛋白是由蛋白质与多糖相结合形成的

B.鼻黏膜的糖蛋白有保护和润滑作用

C.血红细胞表面的糖蛋白有保护作用

D.糖蛋白是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

 

2019-2020年高中生物《细胞膜和细胞壁》教案7浙教版必修1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掌握细胞膜的结构、结构特点和功能

②识记细胞壁的化学成分和功能

(2)能力目标:

①培养学生识别生物图的能力

②培养学生依据科学实验史料建构生物学知识的能力

③培养学生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

①让学生理解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建立起生命活动的物质性观点

②树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2教学重点:

细胞膜的内部结构和结构特点

3教学难点:

多种化合物如何有序排列、组合构成完整的细胞膜;

细胞膜结构的流动性

4教学设想

本节课是苏教版教材《高中生物必修1:

分子与细胞》第三章第二节“细胞膜和细胞壁”的内容,重点是细胞膜的分子结构和结构特点。

它是后面学习物质的跨膜运输和学习具有膜的细胞器等内容的基础。

学生在前面学习了细胞的化学成分后,对细胞的化学成分及其作用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这对本节新知识学习做好铺垫。

但各种化学成分并不能单独表现出生命活动,对于组成细胞膜的各种化合物如何有序组合而形成完整的结构,以及表现出的结构特点和与结构相适应的功能这些内容是学生首次接触的,是从微观领域来了解和认识,较抽象,且结论性知识较多,要让学生以极大的兴趣,较高的效率掌握,需对教学设计下一番功夫。

本人主要通过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思考、讨论,通过运用科学实验史料让学生分析、探究,培养学生建构生物学知识的能力。

这样不仅强化知识结论的形成过程,使学生能感受到形成知识的乐趣,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和能力,同时也有利于知识的掌握。

通过分组合作制作细胞膜的结构模型来加强学生的合作交流,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

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提出了“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自主、探究和合作性学习”这一理念,本节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该理念。

5教学方法设计

以“问题导学法”为核心,以“自主、探究、合作”为学生学习的基本方式,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指导,采用“呈现科学实验史料——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分析、讨论——得出结论,建构知识——分组合作制作模型”的教学模式,融合直观式、讨论法、比较法、归纳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实现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6教具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

7学生活动设计

(1)材料准备:

橡皮泥、硬质泡沫、塑料薄膜、铁丝、纸板、直尺等。

(2)分组合作,用预先准备的各种材料制作细胞膜结构模型

(3)制作速度快、模型完整的小组代表上讲台演示

8教学过程

[导课]

问题:

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是细胞,这样的说法对吗?

学生回答(略)强调:

除病毒等少数种类外,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是细胞。

细胞一般很微小,如何看到内部结构?

学生回答(略)。

讲述:

显微镜下看到细胞的形状、大小和种类不同,但人们将自然界的细胞分为两类——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下面我们将讨论真核细胞的结构。

[新课]

(屏幕呈现一动物细胞的显微结构图)

讲述:

真核细胞的最外层有一层膜状结构是细胞膜,大家仔细观察,能否看到细胞膜的内部结构?

回答:

看不清。

讲述:

细胞膜很薄,科学研究发现其厚度是7×10-6~1×10-5mm,所以只能在电镜下才能观察到内部结构。

细胞非常小,细胞膜又很薄,要弄清细胞膜的内部结构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在前后100多年时间里,科学家们经过无数次的实验和大胆的推测,并且经过反复探究,最终才弄清细胞膜的内部结构。

我们就沿着科学家的足迹一起来探讨细胞膜的化学成分及其结构。

一、探究细胞膜的化学成分

问题:

构成细胞的化合物中,细胞膜主要由哪些成分组成?

屏幕出示资料1:

1895年,欧文顿发现细胞膜对不同物质的通透性不一样,脂溶性物质比非脂溶性物质更容易透过细胞膜进入细胞中。

思考:

从资料中你可得知细胞膜中含有什么成分?

依据是什么?

学生回答:

(略)

屏幕出示资料2:

20世纪初,科学家们第一次将细胞膜从红细胞中分离出来,并且发现细胞膜会被溶解脂质的溶剂溶解,也会被蛋白酶分解。

思考:

由此推测,细胞膜上最有可能还含哪种化合物?

学生回答:

(略)

小结:

通过科学家对细胞膜化学成分的深层研究发现:

细胞膜上确有蛋白质分子存在。

细胞膜中的脂质主要是磷脂。

 

 

屏幕出示细胞膜的主要化学成分示意图如下:

(边出示边讲述)

头部细胞膜的主要成分

 

尾部

磷脂蛋白质

糖蛋白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已知道细胞膜的主要成分,问题:

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是怎样进一步组合起来形成完整的细胞膜?

二、探索细胞膜的结构

屏幕出示资料3:

1917年,郎姆瓦将磷脂溶于苯和水中,当苯挥发完后,磷脂分子分布散乱,经过推挤,磷脂分子排成单层,而且其磷酸基团的极性头部都浸入水中。

(如下图)空气

 

 

思考:

从磷脂分子的排布情况看,磷脂分子的头部和尾部与水的亲和力有什么不同?

学生回答:

(略)

屏幕显示右图:

空气

疏水的尾部

亲水的头部

磷脂单分子层

屏幕出示资料4:

1925年,科学家们把红细胞细胞膜中的磷脂分子抽提出来,发现其单层分子在水面的铺展面积是红细胞表面积的两倍。

思考:

这提示了什么内容?

学生回答:

(略)

讲述:

我们知道细胞主要生存在液态环境中,细胞膜的外侧直接与液体接触,细胞膜的内侧也直接与液体接触。

问题:

那么,细胞膜中的双层磷脂分子应该怎样排布才能稳定地存在于液体中?

提示:

结合磷脂分子的头部具有亲水性和尾部具有疏水性将细胞膜上的磷脂双分子层试着画出其排布情况,并讲出其排布特点。

小组讨论,请小组代表在黑板上画出磷脂双分子层的排布情

小结:

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膜的基本骨架,其在细胞膜上的排布特点是——头朝两侧尾相对。

问题:

磷脂双分子层和蛋白质分子怎样组合?

屏幕出现图示,让学生回答蛋白质分子分别以三种方式和磷脂双分子层结合。

在细胞膜的外表面还有糖蛋白,糖蛋白起什么作用?

学生回答:

(略)

小结:

排列在磷脂双分子层的两侧

蛋白质分子嵌插在磷脂双分子层中

贯穿于整个磷脂双分子层

总结细胞膜的结构:

这样,一个完整的细胞膜结构模型就呈现在我们眼前,大家按照刚才学习的思路,从构成细胞膜的化学成分到各成分如何有序地组合以至构成完整结构的细胞膜,用课前准备的各种材料制作一个简单的细胞膜结构模型。

学生活动:

分组制作细胞膜结构模型,请制作速度快而且精致的小组代表上讲台演示。

三、探讨细胞膜的结构特点

问题;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是否静止?

科学家们通过实验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

屏幕出示资料5:

人细胞与鼠细胞的融合过程示意图。

问题:

人细胞与鼠细胞为什么能融合?

这个过程发生了什么变化?

是进行怎样的结果?

这个实验反映了细胞膜的什么特点?

启发学生回答:

这是蛋白质分子运动的结果,体现出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讲述:

科学家们发现,其实构成细胞膜的绝大多数蛋白质分子和磷脂分子是可以运动的。

屏幕出示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示意图。

问题:

细胞膜的流动性对于细胞完成各项生命活动有什么意义?

启发学生举出几个例证:

如白细胞吞噬病菌;变形虫伸出伪足来捕食。

四、树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细胞膜的功能

问题:

从细胞膜的位置和结构以及其特点分析细胞膜的功能。

学生回答后小结:

细胞膜的功能:

保护作用

控制物质交换

与活细胞的各种代谢活动有关

五、简介植物细胞壁

问题:

细胞膜是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都有的结构,植物体为何能维持一定的形态,并且具有一定的弹性和硬度,这与植物特有的哪一结构相关?

学生回答:

(略)

简述细胞壁的化学成分和功能。

[本节课小结]

小结:

这节课掌握1.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重点理解2.细胞膜的构型及其特点

[巩固练习]略(多媒体展示)

[作业]简述细胞膜的结构、结构特点和功能。

[板书设计]

第三章第二节细胞的类型和结构

——细胞膜和细胞壁

一、真核细胞的结构——细胞膜

1.    化学成分:

主要是磷脂和蛋白质

2.    结构:

基本骨架:

磷脂双分子层

排列在磷脂双分子层的两侧

蛋白质分子嵌插在磷脂双分子层中

贯穿于整个磷脂双分子层

外表面;糖蛋白(作用)

3.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4.功能:

保护作用

控制物质交换

与活细胞的各种代谢活动有关

二、细胞壁

1. 化学成分:

主要是纤维素

2. 功能;

支持、保护作用

维持植物细胞的形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