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061409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2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吉林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吉林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吉林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吉林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吉林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吉林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吉林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吉林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吉林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吉林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吉林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吉林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吉林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吉林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吉林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吉林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吉林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吉林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docx

《吉林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吉林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docx

吉林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

5.4培养体系培养对象5.4.1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大学本科四年级学生。

5.4.2培养形式培养环节主要包括生产实习、毕业设计(论文)、工程实践实习、学位论文。

采用“本硕连读”的培养模式,前4年主要在校学习课程,后2年在企业实践学习、国际交流培养、做毕业设计和论文。

每年组织学生到合作企业进行生产参观实习;并联合企业共建工程创新实践实验室,解决相关工程实践问题;通过合作企业为毕业设计提供选题来源;采用双导师制,聘请企业工程师到校为学生讲授实际工程需要。

学生的在校培养过程实行校内全程导师制,采取学生选导师和导师选择学生双向选择的方式进行。

项目导师要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详细计划,随时指导学习,并定期进行总结和座谈,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

5.4.3实施步骤分层次培养卓越工程师的步骤阶段三年级本科生四年级本科生培养方式理念导入阶段,以认识、了解企业为主,方式为参加由企业举办的专门的讲座、参观企业、以及其他合适的形式。

近距离观察阶段,通过企业提供的研究项目(毕业设计、创新性课题研究),更进一步熟悉企业,同时,企业也可以详细观察学生,在用人与否的判断上有所准备。

5.4.4实施方案1)挑选合适的学生进入预备卓越工程师计划挑选学生的依据:

�各学期学习成绩�外语水平�奖励情况(包括学习、竞赛)�面试/性格测试预备卓越工程师在升入四年级时可以要求与企业签订就业意向协议,以使他们能够专心于学业。

2)教授、企业专家开展交流探讨28

企业向机械学院老师介绍企业各专业科室负责情况、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等;机械学院老师向企业介绍有关自己的专业领域与方向、人才培养、技术发展等方面的有关信息。

双方通过交流探讨,加深了解各自的意见、设想,取得共同理解,为开展校企合作、为实施“预备卓越工程师联合培养计划”打下良好的基础。

3)组织预备卓越工程师开展生产实习或综合实习,开设具有企业特点的讲座由企业领导、有关部门经理作为主讲人,向预备卓越工程师宣讲企业文化、价值观、社会责任,介绍企业的发展战略、市场定位、营销服务体系、研发体系、质量体系、生产制造体系、平台战略思路等;组织预备卓越工程师参观企业开展生产实习、综合实习等活动。

使预备卓越工程师加深对机械行业的热爱、加深对企业的认识,产生对企业品牌的认同,使书本知识与生产实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4)通过项目合作(毕业设计、创新性培养计划),建立学生与企业的深层次理解与联系。

根据需要,有计划地(主要根据企业的实际工作需要)地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预备卓越工程师参加项目合作(毕业设计、创新性培养计划)。

企业安排资深工程师作为企业指导老师,每年安排对申报的项目工作进行评审,以此激发预备卓越工程师的潜能和表现,通过对实际工作岗位的熟悉适应与锻炼,在过程中全面准确地考察预备卓越工程师的综合素质。

预备卓越工程师在结束项目工作的时候,企业应该对本人的表现以及承担的项目工作结果进行鉴定,以供企业人事部作招聘录用的参考。

5)退出联合培养计划以及其他预备卓越工程师必须与企业签订保密协议,而且在实际工作中加强教导。

在预备卓越工程师遇到以下情形时,按退出预备卓越工程师联合培养计划处理:

����受到学校处分;在校表现明显退步;学习成绩明显下降;无法坚持参加计划中的各项讲座活动、项目工作;29

���无法适应项目工作;违反企业实习条例、保密协议等规定;有其他的就业意愿。

合作企业5.4.5吉林大学机械学院地处素有汽车城美誉的长春市,学院在机械工程领域具有明显优势和特色,在服务国家战略性产业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校区布局实现了学科链与产业链的良好对接。

目前,与吉林大学机械学院开展了各种形式培养合作的企业有:

1.长春第一汽车集团公司;2.沈阳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3.长沙中联重工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4.北方重工集团有限公司;5.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6.徐州工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7.沈阳远大集团;8.福田重工等。

吉林大学机械学院与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有着长期的合作关系与友谊,双方围绕汽车行业发展现状、相关专业建设、产品项目合作研发、人才订单式培养、实验室共同组建、一汽奖学金设立以及企业人员专业培训等内容进行广泛合作,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同时,进一步实现互惠共赢,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和吉林省地方经济建设。

吉林大学机械学院是一汽集团目前在技术项目上合作较多的伙伴,双方合作由来已久。

多年来为一汽集团输送了大批专业人才,机械制造、机械设计、机械电子等专业一直与一汽集团保持着长期的项目联系,在技术开发与应用、新能源开发与利用、软课题研究与应用等领域合作进展顺利;一汽集团也在实习岗位、奖学金、教学车辆和电子设备等方面为学院提供了很多帮助和支持。

吉林大学机械学院与沈阳机床集团也有广泛的交流合作,每年定期组织学生赴厂进行参观实习和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感受企业文化和企业氛围。

沈阳机床集团定期派遣高级工程师到学院讲授最前沿技术及管理模式,开阔了学生的视野30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机械学院与沈阳机床集团共建了合作实验室,并在学院设有沈阳机床集团“沈阳机床励志奖、助学金”。

吉林大学机械学院与长沙中联重工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也有“工程研修班”等交流项目。

中联重科对吉林大学机械学院给予高度评价,并认为开办工程研修班与实现公司“培养一批技术专家、学术带头人”的人才发展规划紧密契合,是中联重科与吉林大学产学研合作、提升研发实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战略举措。

选择吉林大学机械学院是因为该校具有较强的学科专业优势和丰富的联合办学经验,而且双方合作理念一致。

在此共识基础上,双方进行了愉快的合作。

吉林大学机械学院与福田重工也有“产学研”合作项目,双方就农业机械、工程机械领域长期合作及国家相关攻关项目技术合作进行了深入合作与交流,其中每年有大批毕业设计题目来自该合作项目。

同时,机械学院与北方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徐州工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沈阳远大集团等企业也保持着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企业为学院提供了一定的经费及项目支持,学院每年也为上述企业输送了百余名优秀毕业学生。

目前,一汽丰田公司、一汽大众公司分别在校设立了“丰田日语培训班”,“大众德语培训班”,并且每年定期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实习,旨在提前培养有志去该公司工作学生的语言能力及综合素养,将企业人才战略前延至校园,也为在校毕业生的择业和工程素质培养开辟了新的路线。

此外,吉林大学机械学院还承担着国家级三维CAD工程师资格认证(CATIA认证、UG认证工作,并设立了吉林省机械工程学会办公室,提供工程师认证服务,为培养技能型人才与企业良好对接提供坚实基础。

众多合作公司与企业还在吉林大学机械学院设立了阿尔卑斯奖、助学金,“创维”奖学金,“金正”助学金,“深蓝”助学金等奖、助学金等社会奖学金。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使校企结成了人才培养共同体,将机械行业的现实需求与学校的理论教育紧密结合在一起,为优秀学生提供了切身感受机械企业文化和技术的机会,也为企业提前选拔优秀毕业生提供了机会,满足了市场快速发展对行业人才的需求,实现了企业、学校、学生三方共赢。

3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