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的发明》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064338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3.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纸的发明》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纸的发明》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纸的发明》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纸的发明》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纸的发明》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纸的发明》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纸的发明》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纸的发明》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纸的发明》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纸的发明》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纸的发明》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纸的发明》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纸的发明》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纸的发明》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纸的发明》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纸的发明》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纸的发明》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纸的发明》教案.docx

《《纸的发明》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纸的发明》教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纸的发明》教案.docx

《纸的发明》教案

《纸的发明》教案

《纸的发明》教案1

【教学设想】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纸的发明过程。

能用学懂课文的基础上,写一段赞叹中国人了不起的话。

【教学过程】

一、质疑揭题

  1、同学们,你知道书上的纸是怎么来的吗?

谁能说一说?

今天我们来学习纸的故事。

(出示课题)

  2、读一读,说一说,你想知道些什么?

还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课件:

课文朗读),思考你知道了什么?

  2、交流。

填空:

纸是()发明的,他利用()造纸。

  3、根据课后习题1的图表,讲一讲纸的发明过程。

  4、自由读课文,提出你不懂的问题?

交流并梳理。

三、学习课文1—3自然段

  1、用手势表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自由读课文,哪几节写了纸发明以前?

(1—3)

  3、轻声读一读这几节,思考在纸发明以前,书是用什么做的?

那样的书有什么缺点?

  4、交流。

抓住以下句子:

  

(1)在纸发明以前,书是用竹片做的呢!

  

(2)人们就把字写在丝绸上面。

  课件出示:

竹片、帛做的书。

  同桌讨论各自的缺点:

笨重,贵。

  板书:

竹片——帛

  笨重——贵

  5、同桌相互说。

  6、齐读1—3自然段。

  7、师生对读1—3自然段。

四、学习第4自然段

  1、自由朗读。

  2、汇报:

你学懂了什么?

  

(1)重点了解纸的发明过程。

(看课件理解)

  

(2)把下面相关的内容填入方框里。

  世界上最早的纸东汉时代的纸棉絮和麻做成的蔡伦树皮和破布为原料西汉时代的纸轻薄便宜比较粗厚价钱有点贵一千九百多年前

  (3)重点理解:

蔡伦发明的纸是什么样的纸?

点击课件(它以树皮和破布为原料,又轻又薄,价钱便宜。

  课件:

认识蔡伦、欧洲;

  教师提示归纳:

用“发明时间、发明者、造纸原料、纸张特点”这几点来回答。

  3、指导朗读。

  

(1)自由读,想想:

你觉得该怎样读?

为什么?

  

(2)理解“自豪”,思考:

为什么是自豪的?

  (3)抓关键句体会。

  纸是咱们中国发明的。

  早在一千九百多年前的西汉时代,我国就已经有纸了。

  过了一千多年,中国的造纸方法传到欧洲,外国人才懂得造纸呢!

  4、讨论:

你认为我们的祖先“真了不起”体现在哪里?

(早在一千九百多年前就发明了纸,使中国成为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而且外国造纸的方法是从中国传出去的;不断改进造纸技术和方法。

五、拓展说话

  1、学生说说四大发明,进一步体会中国人民的伟大。

  课外阅读:

“火药的发明”“毕升发明印刷术”“指南针”“蔡伦造纸术”

  2、看看现在的纸,理解纸在现代社会中的不断进步。

《你知道下面纸的新鲜事吗?

》《生活中处处有纸,你相信吗?

  3、写话练习,把自己最感动,最想说的或很感兴趣的话写下来。

《纸的发明》教案2

学习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学习重点

  学习本课生字词,熟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学前准备

  1.预习课文,认读生字。

(学生)

  2.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

教学环节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文。

(用时:

5分钟)

  1.教师拿出课本和各种作业本,提问:

这是用什么做的?

  2.小结,揭题。

  这一张张纸是谁发明的?

是怎样发明的?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

  3.板书课题。

  1.学生交流回答:

课本、作业本是用纸做的。

  2.小组讨论交流对纸的了解。

  3.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用时:

15分钟)

  1.要求学生自读课文,按要求自学生字词。

  2.课件出示本课词语,引导学生认读词语。

  3.再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1.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注意“携、累”的读音。

  2.掌握多音字“累”和“鲜”。

  3.认读词语。

  4.再读课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1.读拼音写词语。

  wěidàjìlù

  ()()

  bǎocúnōuzhōu

  ()()

  jīnɡyànshèhuì

  ()()

  三、自主探究2、3自然段。

(用时:

15分钟)

  1.引导学生自读课文第2、3自然段,了解人类记录文字的方式的演变。

  2.再读第2、3自然段,说说这些文字记录方式的缺点。

  3.与我们现在用的纸张进行比较。

  板书:

竹片、木头→笨重

  帛→价钱太贵

  麻→粗糙

  1.根据课文内容总结出人类记录文字的方式的演变过程。

  纸发明以前,我们的祖先把文字刻在龟甲、兽骨上或铸刻在青铜器上;后来,又把文字刻在竹片和木片上,并用绳子穿起来,就成了一册书;再后来,把字写在蚕丝织成的帛上。

西汉时代,用麻造纸。

  2.小组讨论交流这些书、纸的缺点。

  3.按课文顺序列举祖先记录文字的方式的演变。

  龟甲和兽骨→()→()→()

  四、总结巩固。

(用时:

5分钟)

  1.课件出示书和纸的发展演变过程,引导学生复述。

  2.布置课堂作业。

1.通过课件直观感受祖先记录文字的艰难和纸的发展过程,并复述这一演变过程。

  2.书写生字、词语。

《纸的发明》教案3

教学目标:

  1知道纸是中国人发明的。

外国人懂得造纸比中国人迟一千多年,感受做一个中国人的自豪。

  2学会课文生字14个,区别形近字导异,代化;能给生字确定部首,并用部首查字法;理解课文中异口同声自豪不禁等词语的意思。

  3会按谁怎么样地说什么的句式写句子;学会用怎么来提问。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对话,了解纸的发明过程。

  5能用学懂课文的基础上,写一段赞叹中国人了不起的话。

教学重点:

  确定左右和上下结构生字的部首。

教学难点:

  在字典部首目录中较快地找到要查的部首。

教学准备:

  课件录音机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学会课文生字和部首查字法,能正确确定部首;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质疑揭题(5分)

  1、同学们,你知道书上的纸是怎么来的吗?

谁能说一说?

今天我们来学习纸的故事。

(出示课题)

  2、读一读,说一说,你想知道些什么?

还想知道些什么?

二、学习单元提示(3分)

  1、读一读,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

  2、交流。

教师归纳板书:

用部首查字法的.步骤:

(1)、定:

定部首

(2)数:

部首笔画(3)找:

检字表中找部首(4)再数再找,数除部首外笔画,在字典正文中找字。

  3、教师举例说明,学生跟着试练。

絮(系),且(|)。

三、练习(10分)

  1、出示课文中的生字。

(课件:

生字学习)

  2、让学生确定生字的部首。

绸(糹)

  3分两组用部首查字法查生字,每组各查7个生字并写出字典页码,比一比哪组快。

  4、结合完成作业本第1题。

价(单人旁)异(已)故(父)薄(草字头)错(金子旁)问(门)

  5、教师小结:

确定字的部首,独体字一般查起笔,合体字一般查偏旁。

  6、(看课件)指名读生字,齐读词语。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0分)

  1、听课文录音(课件:

课文朗读),思考你知道了什么?

  2、交流。

(课件练习3)填空:

纸是()发明的,他利用()造纸,后来人们就把这种纸称为()。

  3、给课后习题1的四幅图排顺序,并讲一讲纸的发明过程。

4、自由读课文,提出你不懂的问题?

交流并梳理。

五、学习课文15自然段(10分)

  1、用手势表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自由读课文,哪几节写了纸发明以前?

(1-5)

  3、轻声读一读这几节,思考课后第四题中的

(1)在纸发明以前,书是用什么做的?

那样的书有什么缺点?

  4、交流。

抓住以下句子:

  

(1)在纸发明以前,书是用竹片做的呢!

  

(2)人们就把字写在丝绸上面。

  课件出示:

竹片丝绸做的书。

  同桌讨论各自的缺点:

笨重,贵。

  板书:

竹片丝绸

  笨重贵

  5、同桌相互说,

  6、齐读1-5自然段。

  7、师生对读1-5自然段。

六、课堂小结(2分)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部首查字法等)

七、作业:

(1分)

  1、熟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语3遍。

  3、完成作业本2、3题。

  教后感: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纸是中国人发明的,感受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激起学生热爱自己祖国的情感。

  2、了解纸的发明过程和蔡侯纸的特点。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

  4、围绕纸的话题,结合所学的所感的,尝试写话练习。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第15自然段。

(10分)

  1、边读边思考,世界上没有纸以前,书是用什么做的?

他们有什么特点?

(学生脱离课本说一说)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二、定向(1分)

  所以,人们就想要找到一种材料用来做书,那就是纸。

可纸又是怎么发明的呢?

你觉得这节课我们该学点什么?

三、学习第6自然段。

(10分)

  1、你们想了解的正是课文中我与玲玲想问的。

请大家自由读课文第6自然段。

  2、了解异口同声的意思。

  

(1)用部首查字法查异,说说字意,理解词义。

  

(2)设景说话,加深词义理解;什么情况下,大家异口同声地说过些什么?

  (3)读好问句。

四、学习第7自然段(15分)

  1、自由朗读。

  2、汇报:

你学懂了什么?

  

(1)重点了解纸的发明过程。

(看课件理解)

  

(2)(课件练习3)。

把下面相关的内容填入方框里。

世界上最早的纸东汉时代的纸棉絮和麻做成的蔡伦蔡侯纸无法考证具体的人树皮和破布为原料西汉时代的纸轻薄便宜比较粗厚价钱有点贵两千多年前

  (3)重点理解:

蔡侯纸是什么样的纸?

点击课件(蔡侯纸是东汉时

  期的蔡伦发明的,它以树批和破布为原料,又轻又薄,价钱便宜。

  课件:

认识蔡伦、欧洲;理解又轻又薄。

  教师提示归纳:

用发明时间、发明者、造纸原料、

  纸张特点这几点来回答。

  3、指导朗读。

  

(1)自由读,想想:

你觉得该怎样读?

为什么?

  

(2)理解自豪,思考:

为什么是自豪的?

  (3)抓关键句体会。

  纸是咱们中国发明的。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代,我国就已经有纸了。

  过了一千多年,中国的造纸方法传到欧洲,外国人才懂得造纸呢!

  小组讨论:

听了妈妈的介绍,又经过你自己的学习,你想说写什么?

  (4)课件:

你能用自豪造句吗?

五、学习第8自然段(6分)

  1自由读。

  2、理解不禁,想想:

为什么是不禁齐声赞叹?

  3、比较句子。

我们的祖先了不起。

  我们的祖先真了不起。

  4、讨论:

你认为我们的祖先真了不起体现在哪里?

  (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发明了纸,使中国成为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比外国人早一千多年用上纸,而且外国造纸的方法是从中国传出去的;不断改进造纸技术和方法。

  5、板书:

边板书边理解轻薄棉絮和麻做纸树皮、破布做纸

  (粗厚)(轻薄便宜)

六、拓展说话(4分)

  1、学生说说四大发明,进一步体会中国人民的伟大。

  课外阅读:

  火药的发明毕升发明印刷术指南针蔡伦造纸术

  2、看看现在的纸,理解纸在现代社会中的不断进步。

《你知道下面纸的新鲜事吗?

》《生活中处处有纸,你相信吗?

  3、写话练习,把自己最感动,最想说的或很感兴趣的话写下来。

七、作业:

(1分)

  1、完成作业本上剩余部分。

  2、把纸的发明过程回家说给父母听一听。

  板书:

  纸的发明过程:

  竹片做成丝绸当纸棉絮和麻做纸树皮、破布做纸

  (重)(贵)(粗厚)(轻薄便宜)

  教学目标:

  1、复习部首查字法并加以运用。

《纸的发明》教案4

  学习目标

  1.了解蔡伦造纸的方法和意义。

  2.感受祖先的聪明才智,培养民族自豪感。

  学习重点

  了解蔡伦造纸的方法和意义。

  学前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

  教学环节

  导案学案达标检测

  一、品读第4自然段。

(用时:

20分钟)1.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4自然段,概括这段话的主要内容。

  2.引导学生简述蔡伦造纸的过程。

  3.根据原文,思考交流:

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为什么能传承下来?

1.自由读第4自然段,了解蔡伦发明纸的过程及其发明的纸的优点,小组交流讨论。

  材料:

树皮、麻头、稻草、破布

  过程:

剪碎(切断)、浸、捣乱、捞、晒

  优点:

原料易得、价格便宜、轻便好用

  2.简述蔡伦造纸的过程。

  3.抓住蔡伦改进的造纸术的优点回答问题。

  4.为什么只有蔡伦改进的造纸方法传承下来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了解发明意义。

(用时:

10分钟)1.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概括其主要内容。

  2.联系第一自然段,感受纸的发明对世界文明的影响和贡献之大。

1.纸的发明意义重大:

传到朝鲜、日本;传到阿拉伯和欧洲;影响了全世界。

  2.自读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感受纸的发明的伟大意义。

5.造纸术的发明与传播有什么重大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拓展延伸。

(用时:

10分钟)1.结合生活实际,说说纸的发明给我们带来了哪些便利。

  2.再读课文,完成课后习题第一题。

  3.作业:

收集资料了解中国古代其他的三大发明。

1.交流纸给我们带来的便利。

  2.再读课文,完成课后第一题,深入了解纸的发明过程。

  3.收集资料了解指南针、火药、印刷术的发明过程。

6.选取一个古代发明,说说它的发明过程。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先帮助学生理顺纸的发展过程,再了解发明的意义。

教学思路清晰,最后的拓展延伸,不仅扩展学生的思维,还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纸的发明》教学片段

  ◆自主探究,了解纸的发明过程。

(教学重点)?

  师:

中国造纸术的发明,为世界文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这一伟大的发明是怎样诞生的呢?

请同学们自读第2~4自然段,画出相关内容。

  (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做记号。

四人小组交流,然后推荐代表发言)

  生1:

早在几千年前,我们祖先创造了文字后,把文字记载在龟甲和兽骨上或铸在青铜器上。

  生2:

后来,人们把文字记载在竹片或木片上,用绳子穿起来,成为一册书,很笨重。

  生3:

再后来,人们在蚕丝织成的帛上写字,虽然轻便,但价钱太贵不能普及。

  生4:

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代,人们用麻造纸,但这种纸粗糙,不好写字。

  生5:

大约在一千九百年前的东汉时代,蔡伦吸收了人们长期积累的经验,用树皮、破布、麻头等为原料,造出了既轻便又好用,价格又便宜的纸。

  师:

同学们学得认真,总结得较好,我们一起读读蔡伦造纸的过程,说说为什么蔡伦的造纸术能传承下来呢?

  (生齐读)

  生1:

蔡伦造纸的原料容易得到。

  生2:

蔡伦造的纸轻便好用,而且价格便宜,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

  师:

古人的智慧和创造让我们赞叹不已,更值得我们学习。

如果没有纸的发明,也就不会有我们今天读书学习的便利。

《纸的发明》教案5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正确读写“保存、欧洲”等词语,积累多音字“累”“鲜”。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根据要求和提示,提取关键信息,说清楚纸的发明过程。

  4、能解释蔡伦改进的造纸术能够传承下来的原因,感受中国造纸术对人类社会进步的促进作用。

  [教学重难点]

  能根据要求提取关键信息,说清楚纸的发明过程,以及蔡伦改进的造纸术能够传承下来的原因,感受造纸术对人类社会的促进作用。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我们在学习过程中,一刻也离不开纸,我们的课本是用纸做成的,我们的书写也离不开纸。

你知道纸是怎么来的吗?

(学生自由发言)大家了解的真不少,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有关纸的知识。

(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近义词辨析:

发明(创造出新事物或新方法)发现(第一次看到或知道)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标注自然段序号,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语句。

(学生采用自主识字的方式进行。

  2、检查自学情况。

  

(1)课件出示课后生字。

(指名读,齐读。

学生互相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师生评议,纠正读得不够准确的字音。

  3、学生自由读课文,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纸的发明”的。

  

(1)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2)早在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创造了文字。

那时候人们把文字刻在龟甲、兽骨、竹片和木片上,后来就在帛上写字。

  (3)西汉时代,人们用麻来造纸。

(板书:

麻纸)

  (4)我国东汉时代的蔡伦发明了纸。

(板书:

纸蔡伦)

  (5)造纸术的发明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影响了全世界。

  4、你能用简短的语言从这五个方面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吗?

  (本文主要讲述了造纸术发明的过程以及意义。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板书课题。

  2、指名用简洁的语言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细读课文,深入探究

  1、学生自由读课文,小组合作,完成下列表格。

种类时间用料优点缺点造纸术发明以前帛麻纸。

  2、结合上表,研读第4自然段中蔡伦造纸方法的句子,并将其与之前人们所使用的“纸”进行比较,想一想为什么只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传承下来了。

  (通过对比,用蔡伦的方法造的纸,轻便好用,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制造,价格又便宜,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

  3、引导学生根据课前对纸的广泛用途的了解,想一想、说一说:

造纸术到底是如何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化发展的?

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适时引导他们联系生活中纸的重要作用,以及课后“资料袋”部分的内容,更好地体现纸在各领域中无法替代的作用。

  4、为这一发明作出贡献的人是谁?

(蔡伦)

  5、句子探究:

(课件出示:

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1)交流:

把句子中的“之一”删去可以吗?

为什么?

(不可以,中国的伟大发明还包括活字印刷术、火药、指南针。

  

(2)师引导:

所以说明性的文章用语一定要准确,“之一”一词就体现了这种准确性。

  (3)举一反三,思考:

“大约在一千九百年前的东汉时代,有个叫蔡伦的人,吸收了人们长期积累的经验”一句中“大约”一词能否删去?

为什么?

(不能,因为造纸术发明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并没有确切的历史年代记载,所以课文使用了约数。

  6、延伸交流:

现在由于人们不注意节约资源,造成了大量纸张被浪费,针对这一现象,你们都有哪些好的建议?

学生自由交流看法,教师适时补充出示关于“再生纸”的资料(废纸被回收后重新造成纸),同时引导他们充分利用信息数字化形式实现资源的节约利用。

  三、记忆生字,书写生字

  1、课件出示:

术伟录册保存约验阿欧洲社

  

(1)小组交流:

怎样写好这些字?

  

(2)全班交流,教师评议,重点指导。

(“术”最后写点,“社”先写点。

  2、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教学板书]

  10、纸的发明

  竹片:

笨重

  帛:

轻便、太贵

  麻纸:

粗糙不能普及

  蔡伦纸:

既轻便又好用、价格又便宜——传承下来

  [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重难点为对比阅读蔡伦发明的纸和他之前的那些纸,了解蔡伦纸发明的伟大,以及被传承普及的原因。

我通过设计表格、对比阅读、课外知识拓展等,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不足之处在于今后要善于表扬学生,让学生不断进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