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气候变化》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064354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8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球气候变化》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全球气候变化》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全球气候变化》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全球气候变化》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全球气候变化》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全球气候变化》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全球气候变化》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全球气候变化》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全球气候变化》教学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全球气候变化》教学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全球气候变化》教学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全球气候变化》教学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全球气候变化》教学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全球气候变化》教学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全球气候变化》教学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全球气候变化》教学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球气候变化》教学设计.docx

《《全球气候变化》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球气候变化》教学设计.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全球气候变化》教学设计.docx

《全球气候变化》教学设计

《全球气候变化》教学设计

《全球气候变化》教学设计

(选自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四节)

一、设计理念

1.以学生的主动建构为中心

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主动的信息建构者——学习者综合、重组、转换、改造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解释新信息、新现象或者解决新问题,最终生成个人的意义。

因此教师的作用不是灌输知识,而是要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手段和条件,鼓舞和指导学生发现知识。

本教学设计以学生学习的主动建构为中心,设计合作探究活动,强调师生、生生之间的沟通与互动,让学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主动建构知识,发现学习的意义,享受学习的乐趣。

2.以增强学生解决问题能力为目标

新课程改革重视学生对地理问题的探究,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

本教学设计注重引导学生从原因、影响和措施三个方面分析环境问题,以期启发学生思维和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分析

1.地位及作用

本节内容是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的最后一节,是本章内容的概括和总结,也是本章的延伸和拓展。

学生运用资料分析问题能力的具体要求。

第二,学生需要学习的是“全球气候变化”,最好从地质时期、历史时期和近现代三个时间尺度给出气候变化的资料,使学生了解全球气候一直处于波动变化之中,对气候变化有全面的认识。

需要注意的是,不能把气候变化与全球变暖混淆,气候变暖只不过是近百年来气候变化的显著趋势,学生要区分两者之间的关系,因此在教学当中应该帮助学生区别这两者。

第三,课程标准的核心放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上,这反映出不必分析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而应给出相关资料,重点分析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造成的多种影响。

四、学情分析

1.知识基础

通过前三节的学习,学生对大气的组成、大气运动以及气候等知识有所了解,为理解“温室效应”提供一定的知识背景。

通过生活经验,学生对全球气候变化、全球变暖等有所了解,但可能混淆两者的关系,因此在教学当中需要对其进行辨析。

2.能力基础

高一学生思维活跃,逻辑推理能力逐步增强但仍不完善,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梳理思维,帮助理解。

学生具备一定的读图能力,但仍需教师适当的指导。

3.心理特点

对每天坐在教室的学生来说,他们对世界上的旅游地和美景充满好奇心,因此可以抓住这一心理需求,告知其世界上一些绝世美景因为气候变化即将消失,激发学生兴趣。

高一学生渴望与学习伙伴的交流与沟通,因此在教学当中可以设计合作探究活动,实现生生互动。

五、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阅读地质时期、历史时期和近现代时期气候变化等图表资料,说出全球气候变化的特点。

②根据近百年来全球年平均气温的变化和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等图表材料,分析近现代气候的趋势和主要原因,并用大气受热过程的知识来解释。

③运用材料,从海平面、农业、水资源、生态系统等多个方面说明气候变化可能造成的影响。

④能从三个不同角度提出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阅读图表资料,掌握科学的读图方法,锻炼读坐标图和分布图的技能。

②运用分布图和案例,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分析全球气候变化对海平面、农业、水资源、和生态系统的可能影响,培养依据材料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③针对原因和影响提出减缓气候变化的措施,掌握分析环境问题的方法,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通过了解世界上一些美景的消失与气候变化有关,增强对地理有用性的信心。

②通过合作探究活动,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

③通过学习全球气候变化,培养全球意识。

六、教学重难点及对策

1.教学重点及对策

重点:

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特别是对农业和水资源的可能影响

对策:

提供直观的气温和降水变化分布图和案例,通过合作探究,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可能带来的影响。

2.教学难点及对策

难点:

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

对策:

通过将气候变化分为地质时期、历史时期和近现代时期三个不同的时间范围,提供图表资料,分析各个时间段气候变化的表现,归纳总结气候变化的特点。

七、教学方法

1.问题解决教学法:

设计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问题,学生依据材料进行思考分析,最终掌握分析环境问题的方法,锻炼解决问题能力。

2.合作探究法:

学生分小组合作探究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以及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实现学生间合作学习。

3.地图法:

通过解读多幅坐标图和分布图,锻炼学生的读图技能,做到“观其图,知其地,而求其理”。

八、教学环境与资源准备

多媒体设备、课件、学案

九、教学过程

 

牛刀小试

 

 

教学环节

具体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发现问题,激发学习动机

【视频展示】

由于气候变化,马尔代夫、乞力马扎罗山的皑皑白雪和澳大利亚大堡礁这三个地方的绝世美景即将消失。

【设问】这三个地方即将消失跟什么有关?

展示即将消失的美景,学生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加强对气候变化的重视,激发学习动机。

阅读图表,认识气候变化

【阅读图1】说出地质时期全球气候变化的特点?

【技能指导】读坐标统计图步骤:

读图名→地质时期全球气候的变化

读横坐标和纵坐标→地质时期降水和气温随着时间的变化关系

分析整体变化趋势→波动变化、冷暖交替、干湿交替

总结图表地理信息→地质时期气候变化特点是波动变化,冷暖干湿交替

【阅读图2】说出历史时期的全球平均气温变化的特点?

总结图表地理信息→历史时期气温化特点是不断波动变化,冷暖交替

【阅读图3】说出近现代时期全球年平均气温变化的特点?

总结图表地理信息→近现代时期气温化特点是气温波动上升,冷暖交替

【归纳总结】

【概念辨析】全球气候变化等于全球变暖吗?

【过渡转承】近百年来气候变暖是我们非常关心的环境问题之一,那为什么近现代时期气候变暖?

通过阅读地质时期、历史时期和近现代时期气候变化的图表资料,锻炼读图技能,并且全面认识气候处于不断变化当中。

温故知新,分析变暖原因

【阅读图4】近百年来气温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变化

【设问】

1.近百年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如何变化?

2.图中两者共同特征?

3.假设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会使大气温度上升,你能用大气受热过程的知识来证明吗?

4.为什么近现代时期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加速增上升?

5.哪些不当的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

【归纳总结】

【过渡转承】可以看出人类活动可以影响自然环境,而自然环境又可以影响人类活动,因此我们看看气候变化可能对人类活动造成什么影响。

唤醒学生已有知识,用大气受热过程的知识来解释近现代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使气温上升,实现温故知新。

合作探究,分析可能影响

【第一组探究】材料一:

对海平面的可能影响

1.19世纪以来,海平面上升速度为每百年0.10-0.15米。

读图5因气候变暖首先可能被淹没的地区

2.海水温度升高与海水体积

海水温度

温度升高

海水体积增加

5℃(高纬度海水温度)

1℃

0.01%

25℃(热带海水温度)

1℃

0.03%

 

3.非洲乞力马扎罗山的冰雪融化

因全球气候变暖,乞力马扎罗山上的冰盖正在融化,如果情况持续恶化,15年后乞力马扎罗山上的冰盖将不复存在。

探究问题:

(1)近现代时期气候变暖对海平面有什么影响?

(2)请你说出读图5的步骤。

(3)图中哪些地方可能被淹没?

(4)什么原因造成海平面上升?

【第二组探究】材料二:

对农业的可能影响

读图61901-2012年全球平均气温变化分布图

探究问题:

1.图6中哪些地区增温幅度较大?

2.这可能会对这些地区的农业造成什么影响?

【第三组探究】材料三:

对水资源的可能影响

读图71901-2010年全球平均降水变化分布图

探究问题:

1.图7中哪些地区降水增多?

哪些地区降水减少?

2.这些地区可能容易发生什么灾害?

3.这对水资源供给的稳定性和供需关系有什么影响?

【视频展示】2008-2013年全球极端降水事件导致的洪涝与干旱灾害

【第四组探究】材料四:

对生态系统的可能影响

澳大利亚的大堡礁是海洋中最丰富的生态系统之一,它为100多万种物种提供安居之所。

其丰富的生物资源是数百万人的食物来源,同时也支撑着规模巨大的旅游业,为数以千计的人提供就业岗位。

如果大堡礁消失,将会对澳大利亚的生态系统和经济发展带来严重影响。

探究问题:

1.根据材料四,说出全球气候变化如何影响大堡礁的生态系统?

这又可能会对人类造成怎样的影响?

【归纳总结】

【辨析】全球气候变化百害而无一利?

【过渡转承】既然气候变化有利有弊,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是本节课的重点,而且具有一定的开放性,采取合作探究的方式能让学生充分交流探讨,突破重点。

合作探究,提出应对措施

【合作探究】

第一小组:

就“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提出措施;

第二小组:

就“增加二氧化碳吸收”提出措施;

第三小组:

就“适应气候变化”提出措施。

2分钟后请学生发言。

【归纳总结】

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得出具体的应对措施,解决气候变化所带来的问题。

总结提炼,形成技能方法

【课堂总结】

首先,我们知道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当中,而近现代时期主要因为认为原因导致了全球变暖,说明人类活动可以影响自然环境。

接着我们探究了气候变化通过改变气温和降水,从而影响海平面、农业、水资源和生态系统,说明了自然环境的变化又可以影响人类活动。

最后我们针对原因和影响提出了应对措施。

而在分析气候如何变化和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的过程中我们还掌握了读读坐标图和分布图的技能。

最后,在整个过程中主要运用了分析环境问题的方法。

首先分析产生环境问题的原因,再分析环境问题导致的影响,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这个过程就是分析环境问题的过程。

以后同学们遇到其他环境问题也可以从原因、影响和措施三个方面分析。

因此这一节课我们不仅学会气候变化的知识,还锻炼了读图技能和学会了一种分析问题的方法。

从知识到技能:

在认识气候变化特点和分析可能影响的过程中锻炼读图技能。

从知识到方法:

在分析原因、影响和措施的过程中掌握分析环境问题的方法。

布置作业,实现迁移运用

【布置作业】

按照环境问题的分析方法完成学案最后一页的材料题。

再次分析环境问题,学会迁移运用。

十、板书设计

十一、教学反思

1.尚待完善:

2.教学特色:

本设计结合丰富的图表案例资料,设计具有层次性的问题,增强学生提取地理信息、分析地理信息从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通过合作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总体而言,该设计实现了教学目标,较好地体现了以知识为载体,着重培养学生的技能、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