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 11.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067204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344.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 1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 1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 1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 1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 1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 1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3页
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 1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3页
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 1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3页
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 1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3页
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 1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3页
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 1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3页
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 1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3页
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 1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3页
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 1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3页
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 1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3页
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 1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3页
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 1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3页
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 1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3页
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 11.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3页
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 11.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 11.docx

《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 1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 11.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 11.docx

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11

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附详细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计20分)

1.(2分)生活即化学,生活中有很多的变化都蕴含着化学原理,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冰雪消融

B.

食物腐败

C.

空气流动

D.

瓷器破碎

 

2.(2分)(2005•镇江)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蒸馏水

B.

洁净的空气

C.

鲜橙汁

D.

澄清石灰水

 

3.(2分)(2013•广元模拟)新华网报道2008年11月14日6时10分,上海商学院宿舍区发生火灾,几名大学生慌不择路从6楼跳下,导致伤亡事故发生.其实每个人都应懂得防火知识,并学会遇到火灾时如何逃走.当高层楼房下层起火,火势凶猛无法扑灭时,下列逃生措施中正确的是(  )

①沿楼梯迅速下楼②用湿毛巾堵住口鼻③匍匐前进,寻找安全出口④迅速转移到阳台,用绳索下坠⑤跳楼.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③④⑤

D.

①②③④⑤

 

4.(2分)掌握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做好实验的基础,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B.

灭酒精灯

 

C.

实验室制取氧气

D.

过滤

 

5.(2分)逻辑推理是学好化学的重要思维方法,下面是从小明同学学习笔记中摘录出来的一些推理,你认为正确的一句是(  )

 

A.

同种元素的原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所以具有相同质子数两种粒子一定是同种元素

 

B.

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所以纯净物一定由同种分子构成

 

C.

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物质就是氧化物

 

D.

当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达到8个电子时,元素的性质比较稳定,氖原子核外最层电子数为8,所以氖气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

 

6.(2分)(2010•娄底)我国使用“长征3号甲”运载火箭的动力是由高氯酸铵(NH4ClO4)分解所提供的,反应方程式为2NH4ClO4

N2↑+Cl2↑+4X↑+2O2↑,则X的化学式为(  )

 

A.

NH3

B.

H2

C.

H2O

D.

HCl

 

7.(2分)学会用化学解决生活问题是学习化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下列物质鉴别方法错误的一组是(  )

 

A.

白酒和白醋──闻气味

B.

软水和硬水──肥皂水

 

C.

N2和CO2──燃着的木条

D.

空气和氧气──带火星的木条

 

8.(2分)(2006•高要市模拟)在探索质量守恒定律实验中,设计了如图的实验装置,其中反应前后容器中物质的总质量不相等的是(  )

 

A.

B.

C.

D.

 

9.(2分)(2008•贵阳)用“避暑之都”、“森林之城”美誉的贵阳正为创建生态文明城市而努力.生态文明首先是环境文明.下列措施与之不相符的是(  )

 

A.

公交车改用清洁燃料

B.

将化工厂废水直接排入河道

 

C.

少用或不用塑料袋,减少白色污染

D.

减少化石燃料使用,提高空气质量

 

10.(2分)(2008•广东)如图所示微观变化的化学反应类型,与下列反应的反应类型一致的是(  )

 

A.

2KClO3

2KCl+3O2

B.

2HI+Cl2═2HCl+I2

 

C.

CO2+C

2CO

D.

2HCl+CuO═CuCl2+H2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空1分,化学方程式2分共34分)

11.(6分)

(1)用化学用语填空:

氦气 _________ 两个水分子 _________ 硫离子 _________ 

(2)下表列出了人体中含量较高的几种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H

Na

Cl

O

K

Ca

Mg

属于第四周期的元素是 _________ ,Ca2+的核外电子数为 _________ ,金属钠、钾的性质有许多相似之处,其原因是 _________ .

 

12.(6分)某小组在实验室里制取CO2时,用到了下列装置,请回答有关问题:

(1)能用B装置收集CO2,是因为CO2的密度比空气 _________ ,

(2)用B装置收集CO2时,检验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放在 _________ ;

(3)将生成的CO2通入石蕊试液中,试液变红,原因是CO2与 _________ 反应生成了碳酸;

(4)将A装置改成C装置,通过拉功铜丝可以控制底部破损的小试管升降.这一改进的主要目的是 _________ (选填序号);

A、使反应随时发生或停止B、使破损的小试管得到利用C、生成更多的CO2

(5)如果在实验室利用A装置制取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 .

 

13.(7分)(2008•贵阳)碳元素形成的物质的种类是最多的,故对碳及其化合物的研究是很有价值的.

(1)碳元素的结构示意图为

,碳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 _________ ,写出一种你知道的碳的单质的名称 _________ .

(2)酒精(C2H5OH)是一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将100mL酒精和100mL水混合时,所得体积小于200mL,原因是 _________ .

(3)在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时,我们曾用四朵石蕊染成紫色的干燥小花,进行了如图的实验,让我们体验了对比、分析、归纳、概括等科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本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___ .

(4)CO在冶金工业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若CO中混有少量的CO2,要除去少量CO2,你的方法是 _________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14.(7分)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制取有关气体.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编号仪器的名称:

① _________ ② _________ ③ _________ .

(2)用KMnO4固体来制取O2,应选用上图中的 _________ 装置(填A或B).

(3)实验室用稀盐酸和大理石制取CO2选用上图中的 _________ 装置(填A或B),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 .利用此装置可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 .

 

15.(8分)小朋同学以木条为基本原料,进行了如下一系列的探究实验:

(1)对木条组成的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方法提炼

点燃干燥的木条,在火焰上方罩一干燥的冷烧杯

过一会儿烧杯内壁有水雾产生

木条中一定含有

 _________ 元素.

根据实验

可以推出实验结论.

继续把火焰靠近烧杯底部

一会儿烧杯底部出现一层黑色物质

木条中一定含有

 _________ 元素.

(2)小朋根据燃烧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认为可用木条燃烧产生的木炭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并按如图装置进行实验.

①依据的实验原理是 _________ .

小朋检查装置气密性后,将盛有足量红热木炭的燃烧匙迅速伸入集气瓶中,并把塞子塞紧,待红热木炭熄灭并冷却后,打开铁夹,并末发现倒吸现象.经认真分析小朋发现实验失败的原因是 _________ (答一条).

②小朋将集气瓶中的细沙改为一种溶液,重复上述①实验,有倒吸现象,写出能体现该溶液作用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 .

附加题:

在下面一小题中每答对一条加2分总共4分

小朋反思上述实验的探究过程后认为:

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时,在药品的选择或生成物的要求上应考虑的是(答一条) _________ .

 

三、计算题(6分)

16.(6分)(2013•安徽模拟)化学老师指导某化学兴趣学习小组进行了一个有趣的实验探究:

测定鸡蛋壳的主要成分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实验如下:

将鸡蛋壳洗净、干燥捣碎后,称取8.0g放在烧杯里,然后往烧杯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50mL(密度1.1g/ml),充分反应后,称得反应剩余物为59.92g(假设其他物质不与盐酸反应).请回答:

(1)反应后产生二氧气体的质量为 _________ g.

(2)计算该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题2分,计20分)

1.(2分)生活即化学,生活中有很多的变化都蕴含着化学原理,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冰雪消融

B.

食物腐败

C.

空气流动

D.

瓷器破碎

考点: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2243409

分析: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

解:

A、冰雪消融只是由固态变成液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食物腐烂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C、空气流动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瓷器破碎只是形状变了,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

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物理变化.

 

2.(2分)(2005•镇江)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

蒸馏水

B.

洁净的空气

C.

鲜橙汁

D.

澄清石灰水

考点:

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2243409

专题:

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

蒸馏水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空气、鲜橙汁、石灰水等物质都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

解答:

解:

A、蒸馏水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故选项正确;

B、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C、鲜橙汁中含有水和一些溶于水的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D、石灰水中含有氢氧化钙和水,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分类,解答时要分析物质的组成,如果只有一种物质组成就属于纯净物,如果有多种物质组成就属于混合物.

 

3.(2分)(2013•广元模拟)新华网报道2008年11月14日6时10分,上海商学院宿舍区发生火灾,几名大学生慌不择路从6楼跳下,导致伤亡事故发生.其实每个人都应懂得防火知识,并学会遇到火灾时如何逃走.当高层楼房下层起火,火势凶猛无法扑灭时,下列逃生措施中正确的是(  )

①沿楼梯迅速下楼②用湿毛巾堵住口鼻③匍匐前进,寻找安全出口④迅速转移到阳台,用绳索下坠⑤跳楼.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③④⑤

D.

①②③④⑤

考点:

常见的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2243409

专题:

课本知识同类信息.

分析:

①根据楼房下层起火高层上的人不易逃离现场判断.

②根据湿毛巾有类似防毒面具作用判断.

③根据气体受热密度变小的性质判断.

④根据楼房下层起火高层上的人不易逃离现场判断.

⑤根据跳楼易受伤判断.

解答:

解:

①楼房下层起火,火势无法扑灭时,沿楼梯下楼不易逃离,退到卫生间暂避等待救援是合理选择,所以错误.

②湿毛巾有类似防毒面具作用,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能防止吸入燃烧时生成的有毒气体,所以正确.

③气体受热密度变小,有毒气体上升聚集在高处,故要匍匐前进,寻找安全出口,所以正确.

④楼房下层起火,火势无法扑灭时,不易逃离,迅速转移到阳台,用绳索下坠是正确的.

⑤在高层楼房上跳下会造成严重受伤,所以错误.

故选B.

点评:

“生命重于泰山”安全问题无小事,尤其是防火、防爆问题,所以燃烧和爆炸知识就成了化学考查热点,要注意燃烧爆炸的条件和防护措施.

 

4.(2分)掌握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做好实验的基础,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B.

灭酒精灯

 

C.

实验室制取氧气

D.

过滤

考点:

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2243409

专题:

实验方案评价题.

分析: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长颈漏斗的下端应该在液面以下;熄灭酒精灯时应该影坛、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实验室制氧气时,试管口要稍微向下倾斜,否则会引起水倒流而炸裂试管;过滤操作中要用玻璃棒引流.

解答:

解:

A、长颈漏斗的下端在液面以上,故选项错误;

B、熄灭酒精灯时应该影坛、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故选项正确;

C、试管口向上倾斜了,故选项错误;

D、过滤操作中要用玻璃棒引流,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考点属于考查实验基本操作题,特别考查了对实验方案进行评价,只要把握好每一个操作的注意事项,此类考点就很容易解决.做本题时要仔细分析,认真处理,这也是中考的一个重点.本考点经常出现在选择题、填空题和实验题中.

 

5.(2分)逻辑推理是学好化学的重要思维方法,下面是从小明同学学习笔记中摘录出来的一些推理,你认为正确的一句是(  )

 

A.

同种元素的原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所以具有相同质子数两种粒子一定是同种元素

 

B.

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所以纯净物一定由同种分子构成

 

C.

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物质就是氧化物

 

D.

当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达到8个电子时,元素的性质比较稳定,氖原子核外最层电子数为8,所以氖气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

考点:

元素的概念;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2243409

专题:

课本知识同类信息.

分析:

A、根据元素的定义进行分析;

B、根据纯净物的构成进行分析;

C、根据氧化物的定义进行分析;

D、根据元素的性质与最外层电子数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

解答:

解:

A、由元素的定义可知,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一定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例如,水分子与氨气分子质子数相同但不是同种元素,要说明的是同种元素须指明是原子做前提,故此选项错误;

B、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纯净物不一定由同种分子构成,例如,铁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纯净物,故此选项错误;

C、由氧化物的定义可知,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含有氧元素的物质不一定就是氧化物,例如,氯酸钾中虽含有氧元素,不属于氧化物,故此选项错误;

D、当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达到8个电子时,元素的性质比较稳定,氖原子核外最层电子数为8,所以氖气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此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

逻辑推理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应提倡学生学习这种学习方法,但应注意推理的合理性、正确性.解决这类题可从找反例入手.

 

6.(2分)(2010•娄底)我国使用“长征3号甲”运载火箭的动力是由高氯酸铵(NH4ClO4)分解所提供的,反应方程式为2NH4ClO4

N2↑+Cl2↑+4X↑+2O2↑,则X的化学式为(  )

 

A.

NH3

B.

H2

C.

H2O

D.

HCl

考点:

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2243409

专题:

化学式推断十字法;压轴实验题.

分析:

根据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H4ClO4

N2↑+Cl2↑+4X↑+2O2↑,推断反应中生成物X的分子构成,然后确定X物质的化学式.

解答:

解:

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H4ClO4

N2↑+Cl2↑+4X↑+2O2↑,可知:

反应前反应后

N原子22

H原子80

Cl原子22

O原子84

根据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可判断生成物X的4个分子中含有8个H原子和4个O原子,则每个X的分子由2个H原子和1个O原子构成,物质X的化学式为H2O;

故选C.

点评:

根据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推断反应中某物质的分子构成及物质化学式的确定.

 

7.(2分)学会用化学解决生活问题是学习化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下列物质鉴别方法错误的一组是(  )

 

A.

白酒和白醋──闻气味

B.

软水和硬水──肥皂水

 

C.

N2和CO2──燃着的木条

D.

空气和氧气──带火星的木条

考点:

物质的鉴别、推断;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2243409

专题:

物质的鉴别题.

分析:

A、根据白酒和白醋的气味不同,即可解答;

B、根据常用肥皂水来区别软水和硬水;

C、根据N2和CO2的不支持燃烧、不会燃烧的性质,进行判断;

D、根据带火星的木条在氧气中燃烧更旺,进行解答.

解答:

解:

A、根据白酒和白醋的气味不同即可鉴别,故A正确;

B、根据常用肥皂水来区别软水和硬水;故B正确;

C、根据N2和CO2的不支持燃烧、不会燃烧的性质,所以燃着的木条不会区别出N2和CO2;故C错误;

D、根据带火星的木条在氧气中燃烧更旺,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

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服务于生产、生活,与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是中考热点之一,在学习过程中要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领会知识,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8.(2分)(2006•高要市模拟)在探索质量守恒定律实验中,设计了如图的实验装置,其中反应前后容器中物质的总质量不相等的是(  )

 

A.

B.

C.

D.

考点: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2243409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观察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试验中所选装置是否密封,若为敞口容器,看反应中是否有气体参加或气体生成等.

解答:

解:

A、装置虽是敞口装置,但硫酸铜溶液和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沉淀和铜,没有气体参加或气体生成,反应前后容器中物质的总质量相等,故A不符合题意.

B、反应装置是敞口装置,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的氢气会进入空气中,反应前后容器中物质的总质量不相等,故B符合题意.

C、装置是密闭装置,稀硫酸和金属锌反应虽生成氢气,但氢气不会跑到空气中去,被储存在装置和气球中,反应前后物质质量相等,故C不符合题意;

D、反应装置是敞口装置,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氢氧化铜沉淀.没有气体参加或气体生成,反应前后物质质量相等,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

本题通过实验对质量守恒定律进行了考查,考查了实验装置和化学反应,分清装置和反应的实质即可准确快速解答.

 

9.(2分)(2008•贵阳)用“避暑之都”、“森林之城”美誉的贵阳正为创建生态文明城市而努力.生态文明首先是环境文明.下列措施与之不相符的是(  )

 

A.

公交车改用清洁燃料

B.

将化工厂废水直接排入河道

 

C.

少用或不用塑料袋,减少白色污染

D.

减少化石燃料使用,提高空气质量

考点:

常见污染物的来源、危害及治理;白色污染与防治.2243409

专题:

生产、生活、环保类简答题;压轴实验题.

分析:

根据环境污染主要来源进行分析解答本题.

解答:

解:

A、公交车改用清洁燃料,可以减少尾气的污染物,改善空气质量,因此选项A正确;

B、将化工厂废水直接排入河道,直接造成水体的污染,因此选项B不正确;

C、少用或不用塑料袋,减少白色污染,提高环境卫生,因此选项C正确;

D、造成温室效应的原因是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而目前的二氧化碳排放主要来自于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大量燃烧;因此减少化石燃料使用,会提高空气质量,因此选项D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环境保护应从几方面进行,提高环境质量,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10.(2分)(2008•广东)如图所示微观变化的化学反应类型,与下列反应的反应类型一致的是(  )

 

A.

2KClO3

2KCl+3O2

B.

2HI+Cl2═2HCl+I2

 

C.

CO2+C

2CO

D.

2HCl+CuO═CuCl2+H2

考点:

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2243409

专题:

微观粒子模拟图型;化学反应模拟图型;压轴实验题.

分析:

反应前5个分子可分成两种,其中由一个A原子与一个C原子构成的化合物AC的分子共2个,两个B原子构成的单质B2分子3个;反应后5个分子可分成三种,其中有2个由两个B原子构成的单质B2的分子,有2个由一个A原子与一个B原子构成的化合物AB的分子,还有一个由两个C原子构成的单质C2分子;对比反应前后的分子,可判断其中有2个B2分子过量未参加反应,因此,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写为2AC+B2═C2+2AB;据此判断选项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否与图示反应相符;

本题通过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和分子模型图,考查物质组成及反应特征的相关知识.

解答:

解:

A、一种化合物KClO3分解生成化合物KCl与单质O2,与图示变化不符;故A不正确;

B、每2个化合物HI分子与1个单质Cl2分子发生反应,生成2个化合物HCl分子和一个单质I2分子,与图示反应特征相符,故B正确;

C、每1个化合物CO2分子与1个单质C原子反应生成2个CO化合物分子,与图示变化不符;故C不正确;

D、每2个化合物HCl分子与1个化合物CuO分子发生反应生成1个化合物CuCl2分子和1个单质H2分子,与图示变化不符;故D不正确;

故选B.

点评:

根据分子模型图判断分子构成,由分子构成判断物质的类别及化学式的书写;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单质的分子,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化合物的分子.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空1分,化学方程式2分共34分)

11.(6分)

(1)用化学用语填空:

氦气 He 两个水分子 2H2O 硫离子 S2﹣ 

(2)下表列出了人体中含量较高的几种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H

Na

Cl

O

K

Ca

Mg

属于第四周期的元素是 K ,Ca2+的核外电子数为 18 ,金属钠、钾的性质有许多相似之处,其原因是 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

考点:

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2243409

专题:

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1)根据化学符号的书写原则书写.

(2)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与元素的性质关系解答.

解答:

解:

(1)氦气的化学式用元素符号表示He;两个水分子在水的化学式前面加2表示分子个数,符号为2H2O;硫离子在硫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明数字2和负号符号为S2﹣.

(2)周期数等于电子层数,所以属于第四周期的元素是K;,钙原子的质子数为20,核外电子数为20,所以Ca2+的核外电子数为18,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金属钠、钾的最外层电子数都为1,所以化学性质有相似.

故答案为:

(1)He2H2OS2﹣

(2)K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