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测试.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067389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71.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测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测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测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测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测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测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测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测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测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测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测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测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测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测试.docx

《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测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测试.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测试.docx

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测试

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

1.请看一副对联:

上联是“()灭夏建亳都”,下联是“盘庚迁殷定国疆”。

上联括号中应该填写的人物是

A.夏桀

B.商汤

C.商纣

D.文王

2.以下历史事件发生于商周时期,并被长篇小说《封神演义》用作故事创作背景的是

A.武王伐纣

B.阪泉之战

C.涿鹿之战

D.楚汉争霸

3.商鞅变法的内容中,深受农民欢迎的是()

A.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B.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C.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D.建立县制

4.我们都称自己是“炎黄子孙”,主要原因是

A.传说中的炎帝和黄帝,是有许多重大发明的人

B.阪泉之战后,炎黄两大部落走向联合,形成了后来华夏族的主体

C.黄帝联合炎帝,在涿鹿打败了善战的蚩尤

D.尧舜禹是黄帝的后裔,先后担任黄河流域部落联盟的首领

5.东汉晚期走向衰败的原因不包括

A.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

B.黄巾起义

C.朝政日渐腐败

D.惩处贪官污吏

6.战国时期蜀郡郡守李冰在岷江修建了一个综合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这一工程是

A.大运河

B.灵渠

C.都江堰

D.长城

7.如图所示疆域四至对应的朝代是

A.夏

B.西周

C.秦朝

D.东晋

8.以下示意图反映了中国古代部分科技成就,其中①②处应为

A.①东汉②麻沸散

B.①东汉②圆周率

C.①东晋②《伤寒杂病论》

D.①东晋②《齐民要术》

9.2015年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

下列古代人物中,与屠呦呦同属医学领域的是

①华佗

②张仲景

③宋应星

④祖冲之

⑤李时珍

A.①③④

B.①②⑤

C.②③⑤

D.①②③

10.《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下列史实在《史记》中能够查到的是

①文景之治

②武王伐纣

③陈胜吴广起义

④黄巾起义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11.下列战争中,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涿鹿之战

②巨鹿之战

③长平之战

④漠北战役

A.①③②④

B.②①④③

C.①④②③

D.②①③④

12.春秋时期,由于周天子的地位一落千丈,诸侯纷纷争霸,于是“你方唱罢我登场”。

请你排列出下列诸侯称霸的先后顺序

①齐桓公 ②秦穆公 ③吴国 ④楚庄王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①④②③

D.③①②④

13.下列选项中,对春秋和战国时期社会发展影响最大的是

A.都江堰的修筑

B.商业与城市的兴盛

C.长城的修筑

D.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推广

14.周杰伦演唱的“中国风”歌曲:

“兰亭临帖,行书如行云流水。

……忙不迭,千年碑易拓,却难拓你的美……”我国古代史上有“天下第一行书”美誉的作者是()

A.王羲之

B.颜真卿

C.柳公权

D.苏轼

15.以下关于我国古代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A.西汉前期,我国人民已经懂得了基本的造纸方法。

B.张仲景著有《神农本草经》一书,后世尊称他为“医圣”

C.华佗制成的全身麻醉剂“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

D.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农书是北朝贾思勰撰写的《齐民要术》

16.我国封建社会出现过很多繁荣景象,其中我国封建社会第一个盛世局面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开皇之治

D.开元盛世

17.佛教是发源于印度的世界性宗教。

下列有关佛教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佛教的创立目的是维护国王的统治

B.早期佛教反对种姓制度,反对婆罗门的特权

C.佛教提出“众生平等”的主张

D.公元前3世纪前后,佛教开始对外传播

18.2018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第125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是最高监察机关。

监察制度,我国古已有之,秦朝负责监察百官的是

A.刺史

B.丞相

C.太尉

D.御史大夫

19.考古发现是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

以下考古发现,能够帮助我们了解远古先民

A.狩猎采集

B.制造瓷器

C.用牛耕地

D.从事农业

20.“上古之世……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上古时候……圣人出现后,用钻木取火的方法使民众能吃到熟食。

”而北京人能够吃到熟食,是因为他们能够

A.制作陶器

B.钻木取火

C.用天然火

D.饲养猪狗

二、综合题

21.东汉末年以来,战乱频繁,政权并立。

请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以下问题。

【动荡与分裂】

材料一  东汉末年以来,诸侯割据,战乱频繁,中国开始了一段长达300多年的分裂局面。

这段历史朝代更迭频繁,政局的分裂与文化的交流共同促进了历史的碰撞与融合。

(1)材料一中这一时期,发生的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有哪些?

(至少写出两个)这期间曾短暂完成国家的统一大业的是哪个政权?

【动荡中的发展】

材料二 (江南地区)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泽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也没有非常富裕的人。

——改编自《史记》

材料三 (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稔:

丰收),则数郡忘饥。

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覆衣天下:

这里指江南地区出产的丝绵布帛可以供天下人享用)。

——改编自《宋书》

(2)导致材料二中《史记》描述的汉代以前的江南地区和材料三《宋书》中对江南地区描述的明显不同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这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民族大融合】

材料四  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

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

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元也;宜改姓元氏。

谓功臣旧族自代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

——摘自《资治通鉴》

(3)材料四中的“魏主”是谁?

材料显示他实行了哪项改革措施?

(4)通过以上探究,请你总结一下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社会发展呈现怎样的时代特征?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子曰:

“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论语·颜渊》

材料二 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

——《汉书》卷六

材料三 谬种流传,岂自今始!

固有之伦理、法律、学术、礼俗,无一非封建制度之遗,持较皙种之所为,以并世之人,而思想差迟,几及千载;尊重廿四朝之历史性,而不作改进之图,则驱吾民于二十世纪之世界之外,纳之奴隶牛马黑暗沟中而已,复何说哉!

……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消灭也。

——陈独秀《敬告青年》1915年9月15日《青年杂志》第一卷第一号

材料四 最近央视多档传统文化宣传类节目得到了大众的热捧,比如《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

这类节目都是有厚度、态度的节目。

作为中国的主流媒体,央视在现今综艺节目、真人秀遍布各个电视台的情境下,着实是一股清流,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以一种新的方式引起大众注意,润物细无声地走进每一个人的生活,走进每一个人的心里。

——摘自人民网2017年3月29日

(1)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观点属于百家争鸣中哪一学派?

以及这一学派的核心思想?

(2)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的“孝武”是谁?

并指出他的这一措施产生的影响?

(3)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人物领导我国近代史上哪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并根据材料归纳其对传统文化的态度?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传统文化的看法?

23.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边疆的安定对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图有着重要意义。

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中国边疆最早确立于秦汉之际……在长期边疆治理实践的基础上,中国逐渐形成了富有智慧的边疆治理方略以及各种因势而定的边疆治理方……

(1)“中国边疆”最早确立于“秦汉之际”。

为了防御匈奴,秦始皇在北方修建了哪一著名的工程?

材料二 汉朝设置西域都护,开府乌垒城(今新疆轮台东),统领大宛及其以东城郭诸国,兼督察乌孙、康居等游牧诸国,颁行朝廷号令;诸国有乱,得发兵征讨。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出西域都护设置的意义是什么?

材料三 元朝疆域:

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东,南越海表。

(3)由材料三可以得到什么信息?

元朝为了加强边疆的管理,在台湾和西藏分别设置什么机构?

材料四 应该说,清代的国家统一,既是历史的必然趋势,又与清朝统治者特别是康雍乾三帝顺应这一趋势,坚决与分裂势力做斗争,实行有利于统一大业的方针和政策相关。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明期中后至清明前期,我国边疆危机主要来自外来的侵略和少数民族分裂势力的叛乱,请各举一例说明中央政府是怎样应对的?

(5)根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概括说明清朝统治者为巩固西北边疆设立的机构。

2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

——铜方升铭文

材料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

——(史记》

材料三 见下图

材料四:

“书籍被烧残,其实还在其次,春秋末年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

——郭沫若

(1)材料一中的“皇帝”是指谁?

“廿六年”指哪一年?

材料二表明该皇帝实行了那一项制度?

(2)材料三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

有何历史作用?

(3)材料四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的什么事件?

“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指的又是什么历史事件?

(4)请以历史事实为依据,全面地、一分为二的评价这位皇帝。

25.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有着丰富的智慧和创造力,为中华文明乃至整个人类的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是商后期(约公元前十四世纪至公元胡前十一世纪)铸品,原器1939年3月出土于河南安阳武官村。

它形制雄伟,重达832.84公斤,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口宽79厘米,是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

材料二 如图

材料三 通过这条道路,汉朝的丝绸、漆器等物品,以及开渠、凿井、铸铁等技术传到西域;西域的良种马、香料、玻璃、宝石等,以及核桃、葡萄、石榴、苜蓿等植物,以至多种乐器和歌舞等传入中原。

——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材料一所述的“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是什么?

(2)材料二图一中的大型水利工程,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它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请回答图二秦长城东西起止点。

(3)结合材料三回答:

如果颁发丝绸之路开辟的最大贡献奖,谁最有机会获得?

当时丝绸之路有什么重大作用?

(4)今天中国重提丝绸之路,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有什么现实价值?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二、综合题

1、

2、

3、

4、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